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会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3-11 09:17:56

绿色会计论文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四)成本管理理论

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准确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2

清洁生产应用于会计核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

即在制造系统中,制造行为和管理行为从对环境负责的角度,因上述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为达成生产所需的必要政策法规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2)绿色效益的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资源和排污减量化和重复利用工艺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本的减少,以及因制造活动无害化、产品使用的无害化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受众对产品使用舒适性的信任带来的消费欲望的稳定性等带来的间接的和潜在的效益。通过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式是对核算工作的细化,能够使企业更进一步的认识绿色成本在企业制造成本中的明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能源、设备、工艺改进的方向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的制度要求

按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有关资源的使用费、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都属于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同时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也规定了“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产品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一项,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目录中的内容,按照会计通则的相关要求,绿色成本的计入和控制是企业产品核算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也明确规定:“工业企业按照成本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折旧和摊销、其他等成本项目。其他,是指未能归入以上项目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环境成本等支出。”,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3绿色成本的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

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会计处理,从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考虑,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绿色成本我们可以将成本细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两类,主动成本是我们为了实现资源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主动采用的设备工艺方法以及其他管理投入,包括改进原材料的组成、制造方式,也包括为此付出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被动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法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必须投入的治理作业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环境所必须投入的设备、人工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材料投入成本。认真区分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对比,既能明确企业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直接效益和减少浪费的节约明细,也能对不进行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被动成本增加有明晰的认识,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分类。

4绿色成本的会计科目归集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是制造企业会计科目的主要内容,对于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按照这一会计要求,对于主动成本,我们很容易通过“借记”、“原材料(或物资采购)科目”以及“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相关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小量污染以“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科目进入制造成本科目,从而实现动态的计入成本。对于排放类污染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企业污染源先期治理需要的药剂、物品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借计,以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的目的。对于被动成本的归集,因为该部分费用可能融入不同的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较难进入产品的直接成本,一般以“管理费用——××费用”等科目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该部分成本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该部分成本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环境影响代价,正是进行绿色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重中之重,应该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予以充分重视的部分,其中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排污先期治理的费用、各种废弃物和不可利用的中间物等项目成本支出,也正是改进和完善清洁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财务管理角度上,这部分的支出也是做财务核算需要着重加以控制的支出项目,从核算角度推进企业成本构成的优化和减量化要求。

5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

据前所述,绿色效益与成本一样,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着眼点和关注度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都有所差异,因此绿色成本的核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程度的加深,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持续发展效益的今天,效益计算会更多的引入环境效益计算和可持续发展效益计算的范畴,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的内容和其显示意义也会不断的为人民所重视。直接绿色效益,取决于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制成过程的污染排放成本的降低,无害化工艺所带来的排污费用的减少等方面带来的物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减少。从而实现企业产品价值积累和物质积累,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和货币贡献,在相关科目中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是直观的,可直接对比分析的,是财务核算制度下,可见的效益部分。间接绿色效益,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直接的产品价值核算得出和明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虽然不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资本,却可以深刻影响人类持续开发资源的能力和依赖性,从而间接影响我们从大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获取充分资源的长期性,进而影响我们进一步实现物质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企业会计科目中,绿色收益也应作为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相关业务的核算。

6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按照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思路和成本核算工作的要务,目前的绿色成本效益核算应以以下(并不限于)几个方面为出发点:

(1)直接绿色成本效益(同传统效益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2)单位产品能源动力占用的减量;

(3)单位产品绿色可再生材料使用的比率;

(4)相关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水、噪声等)控制指标占标率减少率;

(5)企业厂界内以及厂界外生态环境的变化梯度等。

7结束语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3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二、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②“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③“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四、绿色会计的假设

当前,争论最大的就是绿色会计假设。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五、绿色会计的报告

关于绿色会计报告,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目前也有两种主要观点:

1.“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①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②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③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该观点从核算对象的内容出发,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账户,主张用“资产=负债”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寻求绿色会计所要实现的理想状态;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大小,来确定企业在环保方面有无贡献、贡献有多大,从而利于政府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但是该观点也存在某些不足:①严格说来,绿色会计报表应是一组能全面反映企业资源和环境状况的报表,而上述观点仅仅提出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想。②编制基础“自然资源损耗十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与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入较大,令人费解。③在编制过程中,可以看出与损益表中部分项目重叠的倾向,易造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混淆。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该观点有可取之处,但从全面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方面考虑,也有欠妥的地方。

2.利用会计要素编制绿色会计报表。该观点认为,编制绿色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预测。这是绿色预算应反映的内容。②企业是否有效利用了资源。资源总是稀缺的,预算只是初步规划了如何有效利用,但经过实际的生产经营后,资源利用状况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编制绿色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③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绿色成本的发生情况。企业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一定发生了相应的成本。成本项目有多种,需要编制绿色成本计算表来确认。④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相应地也会取得收益作为补偿。在提交的“绿色损益表”中,应对此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绿色会计的特征之一是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不仅可用货币计量,还可选择实物、百分数等进行辅助计量,甚至可以用文字进行叙述。企业的存在,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对其社区、附近居民带来影响。完整的绿色会计报表对此也应有必要的披露。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4

一、绿色会计的主体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二、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②“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③“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四、绿色会计的假设

当前,争论最大的就是绿色会计假设。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五、绿色会计的报告

关于绿色会计报告,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目前也有两种主要观点:

1.“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①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②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③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5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受到破坏,环境因素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各国纷纷着手推行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一门由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应用科学,它从会计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

为了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实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指明了中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分支之一,也称环境会计。它是传统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重点关注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绿色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环境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并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以促使企业重视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二)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传统会计以企业资金及其运动作为研究对象,而绿色会计则以企业的环境资金及其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绿色会计的总体目标是使社会资源环境状况得以改善,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益。由绿色会计产生原因和问题解决角度分析,总体目标包括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方面。基本目标是促进各部门关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具体目标则是对会计期间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确认与计量,为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

(三)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可以促进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会造成资源过度消耗,阻碍企业发展。为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使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增加对环保的投入,关注绿色会计的发展。

3.顺利实现与国际接轨

会计是国际企业进行交流的语言,当前,国际上传统会计正向绿色会计进行转变,因此,为了与国际进行顺利接轨,中国应该加快绿色会计研究和实践的步伐。

二、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立法水平相去甚远。此外,相关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由于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惩罚过轻,致使企业环境破坏的行为屡禁不止。

(二)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法规和制度较少涉及环境问题。实际业务,很多企业在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比较混乱,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资料较少且没有可比性。此外,绿色会计准则也缺乏可操作性,由此导致绿色会计没有规范的标准,使绿色会计的发展受到阻碍。

(三)对绿色会计核算缺乏审计与监督

绿色会计是从环境方面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考核。它是用会计的思想与方法来计量、反映与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因此,必须审计和监督绿色会计的核算成果,以明确与环境相关的资产、负债是否进行了可靠地确认和计量,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

(四)缺乏绿色会计专业人才

企业中对绿色会计了解的人员较少,而且没有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有关绿色会计的培训,由此造成了我国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很大障碍。

三、实施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绿色会计法律法规

为了发挥绿色会计的应有作用,就要建立会计法规与环境标准,真实披露有关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确保绿色会计得以有效实施。一方面,要以制度形式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规范,保障绿色会计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避免短期行为发生;另一方面,依靠会计制度对绿色会计操作进行统一,使财务人员有效掌握绿色会计操作知识。

(二)加快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为了促进绿色会计的快速发展,就要抓紧确立绿色会计准则、披露制度和考核体系。应按照中国实际情况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即选择部分产品在个别地区和部门进行试点,逐渐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取得相关经验之后,在进行逐步推广。

(三)强化绿色会计审计和监督

绿色会计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主体,为了使企业对环境问题的核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则需要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进行审计和监督,从而促使企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借助对绿色会计的审计,可以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间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使企业经营和环境保护有效协调。

(四)加强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会计是一门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等多门科学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不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全面、坚实的财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掌握和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由于,多数财会人员现有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所以,必须对在职财务人员加强绿色会计的培训,使企业会计人员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使绿色会计实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余和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绿色会计.会计之友.2008(11):34-35.

[2]陈建光.关于实施绿色会计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外资.2008(7).

[3]徐小琴.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财会研究.2008(5).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会计新疆必要性措施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目标的影响下,新的经济理论不再局限于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而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绿色会计理论为适应现代经济理论的变迁而萌芽、发展起来。

绿色会计,亦称环境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研究绿色会计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绿色问题、环境问题,运用会计的思维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思考,以便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1.会计对象不同。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对象是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而绿色会计理论对会计对象的界定作出了划时代的变革,大大突破了资金运动这一范畴,弥补了传统会计关于会计对象不完整的缺陷。它所反映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

2.会计目标不同。绿色会计的目标就是促进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地说,就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二、在新疆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由于相关措施不到位,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应尽快提上日程。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减少企业外部投机的举措;三是提供企业持续优势的动力;四是扩大企业对外开放的途径。企业实行绿色会计,对于有效突破“绿色壁垒”,使企业和产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绿色会计在新疆的推行措施

1.大力普及绿色会计理念。在我国,对绿色会计研究的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意义。目前新疆的企业对绿色会计的认知很浅。绿色会计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要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势必会对企业的短期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绿色会计的推行取决于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即每个人都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政府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实施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可以采取筹办新疆绿色会计刊物,建立奖罚分明的环保执法力度等活动来加大实施绿色会计的宣传力度。教育为治国之本,要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应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起来。(1)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2)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还可设立绿色会计基金,增强人们接受环保教育的积极性。

2.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由于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绿色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盲点。目前,新疆绿色会计研究尚未展开。为此,应着重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果能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如,尽快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法律等专家组成的新疆绿色会计研究会,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将会提高新疆地区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突破实务操作的一个个主要障碍,开创新疆绿色会计研究的新局面。

3.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创建绿色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应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其中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是其基本内容之一。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的流程,寻找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新疆各地区或行业主管部门也可据实制定相关的绿色财务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按指标的约束程度,可分为强制性指标和推荐性指标两类,或将绿色财务评价指标区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财务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调控。

4.企业积极贯彻绿色会计制度。新疆企业亟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的粗放的发展模式。绿色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组成部分,在环境开发、利用和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绿色会计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除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环境保护、绿色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企业的领导者是确保绿色会计工作运转的关键,他们应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绿色会计的作用有正确认识,能以战略的眼光领导和协调企业的绿色会计工作。企业应当组织专业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跨学科领域的综合培训,提倡环境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共同参加,使其树立生态环境无害化的绿色文明理念,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的生态环境战略发展观念。同时,实行绿色会计奖惩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企业绿色会计的贯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作为绿色会计的主体,一定要将环境保护转变为自觉行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会计企业文化氛围。

5.实行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的思考。建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绿色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有功人员,以推动新疆绿色会计的早日实现。

6.进行绿色会计的试点工作。在新疆实行绿色会计,要从新疆的实际出发,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先从明确的易于掌握的科目入手,即先选择个别产品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建议绿色会计的实施先从绿色食品、用品入手,将环境资源用直接损益法记入成本,试行两笔账并行法,先以不计算环境资源成本原始账为准,以绿色会计账作为参考。在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不断修正完善,再逐步推行。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努力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新疆实施绿色会计制度,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针对新疆企业及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实行绿色会计,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尚需经历比较漫长的道路,但是,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它必将为新疆加快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步伐,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的加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菲。刍议和谐社会建设中绿色会计的作用[J]。环境会计,2007(2)。

2.关春明。浅谈绿色会计[J]。财会研究,2007(3)。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企业;G色会计;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54-02

[作者简介]刘天(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心理学。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学风建设专项课题“人才培养视域下‘三位一体’学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1004)。

一 、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一)实施绿色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许多工作,都是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境活动所导致的,如排污费的核算、环境政策与目标的制定、环境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等,与其他管理工作类似,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也离不开会计系统,绿色会计为其提供的关于环境收益和支出的信息是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实施绿色会计是完善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实施绿色会计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要求

由于传统企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会对自然资源造成过度的开发和浪费,而继而产生的高污染、低效益则会造成自然环境补偿能力的滞后,从而形成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环境补偿能力相对滞后的巨大矛盾,这对环境和企业发展速度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目前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要将过去只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做法转换为追求企业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会计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实施绿色会计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十分必要,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要求。

(三)弥补传统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

第一,弥补披露方法的不足。传统会计报告对信息进行披露的方法是提供会计报表、文字说明、报表附注为辅,并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这种模式对当前一些无法用货币计量但对使用者却非常有用的环境信息没有进行披露,而绿色会计恰好对其进行了弥补,充分披露了非货币性的信息。同时绿色会计也弥补了传统会计重视表内披露、忽视表外披露的缺陷,将无法用货币化数据在表内揭示的绿色会计信息进行了反映;第二,弥补披露内容的局限性。传统会计只披露了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的信息,没有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等相关成本,也没有归集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它所反映的信息存在不真实的风险,容易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然而绿色会计反映和披露的信息结合了自然环境资源,核算出的企业资产信息更为全面真实,消除了潜在风险。

(四)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的素质逐渐提高,绿色消费慢慢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人们越来越追捧带有绿色无公害字样的商品、服务,提供这些商品、服务的企业自然也广受关注。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环境因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绿色会计合理地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督,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求

1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两者具有相同的长远目标要求。它们所要追求的都是在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生态资源的循环规律,提高环境效益。

2绿色会计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为绿色会计提供了基础,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督促企业维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绿色会计能更准确地核算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加强企业绿色会计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在绿色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绿色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危机感以及参与能力。通过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传播,让绿色观念深入人心,被大众所接受,并让企业逐渐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所花费的支出并不是无用的赔本支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最具有长远目标的观念。

(二)开展绿色教育

绿色会计制度下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求掌握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可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主要由会计、财务、审计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因而要使会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在绿色会计的实践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十分有必要开展绿色教育。首先,应该通过绿色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重视,使其充分了解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变强制为自愿地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其次,绿色会计人员应该及时更新有关会计知识体系,对旧的传统会计结构进行修改补充,加入与环境资源有关的部分,同时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快更有效地参与到绿色会计的实施当中。

(三)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

随着当前我国环境资源与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增多,绿色会计人才不足的问题已日益显露出来,加强对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任务。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一方面应该加强学校对于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知识教育,在财经类学校里建立相关的专业,增加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等学科,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学校与企业对接,给予学生操作的机会,在企业活动中加强其实践能力,使学员能及时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体系,为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准备;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以及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绿色会计的体系,有利于绿色会计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分阶段逐步提高绿色会计的核算水平以及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水平。一方面,应将绿色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纳入《会计法》,用法律的形式保障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并提高其透明性,将重污染的企业名单进行公布,对其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出重点要求。另一方面,应制定会计准则,把有关环境的内容纳入会计要素,以此完善绿色会计财务报告中必须披露的内容。

(五)加强环境资源立法

推行和建立绿色会计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得到国家管理部门甚至全社会的重视。制定法律法规是绿色会计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目前与绿色会计相关的资源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很多企业在信息披露治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因此国家应在现有会计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将绿色会计纳入其中,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定其实施细则,充分发挥环境法规的效力,使绿色会计系统快速且正确实行,增强信息披露的强制性。

(六)加强环境审计制度

加强环境审计,有利于对绿色会计信息主体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合法性进行评判和审查,有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及不断完善,能够促使企业主动参与到绿色会计的实施当中,协调企业经济利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积极加强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最终会促使企业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此外,为了增加企业之间的纵向可比性,应制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环境因素的统一标准,使企业能够了解自己在市场总体中的地位。

(七)加强绿色会计实用性理论研究

由于我国对绿色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绿色会计的顺利实施,要求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鉴于我国研究人员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还局限于研究基础理论,因此当前应加强对绿色会计实用性理论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用绿色会计的可操作性来引导理论研究的方向,通过实践来指导研究、完善理论,使绿色会计所研究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实用性,能够尽快推行到企业,促使企业能够自觉实行绿色会计,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参考文献]

[1]张灵. 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1.

[2]李武立. 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结构概述[J]. 财经月刊,2000(12).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8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包装设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视阈探究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实践,为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绿色、少即多、包装、教学

“少即多”概念最早由德国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提出,在设计时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崇尚“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哲学,不仅可以设计出出色的外观和性能,而且可以凭借显著的成本效应赢得市场青睐。它既可以为企业增加商业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近几年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的创新研究表明,包装设计形态和成型工艺崇尚“少即多”是未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向。

一、“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背景

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纵观包装的发展历程,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从古至今,包装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从盛装物品的包装、促销商品的包装到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无不彰显包装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装为人类减少浪费、保护商品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包装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的资本来源,只要我们用毒素和废物污染或破坏这个系统,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天然资本,降低文明延续下去的能力”。[1]绿色包装已是生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前,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从绿色包装产业最前端做起——提倡绿色包装消费和重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及其教学,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性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绿色包装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安排

根据“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理念和特点,笔者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案例选择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1.教学目标设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案例的赏析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使未来的包装设计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并借助包装媒介性进行广泛的宣传践行,引导消费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何谓“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解当今“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各种观点学说,尽可能拓宽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包装生态文明观,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视野的未来包装设计师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及其设计,建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通过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价值的理解和思考,进而认识包装与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文关怀。三是通过教学引导与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思辨能力。通过恰当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实践教学,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少即多”绿色包装创新设计。

2.教学内容的安排(1)理论研习(12课时):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背景对绿色包装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特征和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基本要素与特点、基本样式和策略、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形态、市场属性、循环利用、创新设计系统等。全面掌握“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2)案例分析(12课时):以近几年的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主要教学案例,结合当前市面上的包装设计实例分析,比较其中的生态环境友好性。从案例中寻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成败之处,积累感性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经验。(3)田野调研(24课时):田野调研作为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程区别于一般包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除了常规的包装设计市场调查,特别强调包装与生态环境友好性问题的全方位田野调研。具体包括包装原材料、结构工艺、流通消费和废弃回收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解决的突破口。(4)方案设计(24课时):主要侧重于纸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通过典型产品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模型制作或相关主题性课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设计实践的能力,使之具备创造性、科学性地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创意、设计分析、设计深化等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力,并对相关的绿色包装设计法规有较好认知。(5)驻厂试样(24课时):带着设计方案进驻包装生产厂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的量产材料与工艺、量产品质要求的设定和试样,体验“少即多”绿色包装从方案到量产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施环节。

3.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选择是本课程教学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教学案例是学生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感性认知,也是学生创设“少即多”的绿色包装需要超越的标杆。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而又典型。本课程则以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为案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在包装材料结构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工艺,以最恰当的结构和形态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包装要求。如美国和加拿大THECUBE包装系统(图1),通过零售和工业包装的整合设计,使商品从制造商生产线直达零售商销售现场,达到减少包装周转环节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节省包装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美国卡夫食品包装是一种新型的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图2)创造性地设计出带有精准导出口和便携式的双层提手的结构,产出效率高达99%。与普通刚性1加仑瓶子相比,卡夫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的生产可节省50%能耗、减少60%塑料使用和减少70%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这两款包装都从包装的材料结构上追求“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为“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创建了蓝本。二是在包装的印制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通过尽可能少地印刷表现包装物产品与品牌不可或缺的传播信息,减少包装印刷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德国和美国宝洁的AllDaysPads包装(图3)即是以减量化的“少即多”理念,整体设计了产品包装的托盘和纸箱罩,在增加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同时,减少了包装材料、印刷耗材和包装储运人力成本。减少印制材料与工艺意味着降低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指导

在设计中,最大最难的绿色包装问题,只要细分开来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具体、实际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学习和设计调研,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一是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包装设计关系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二是从国内外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法规和案例中寻找已有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优缺点分析,拟出具有原创性、更优化的生态文明价值传播观点和方法。三是将上述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加以表现,形成设计提案参加课堂讨论。四是综合反馈意见,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制作出最终的设计样品。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课题加以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减量化“少即多”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态化包装设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包装生态问题能力,增强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际经验。

四、“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成果展示

“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自始至终强调用最少的材料、工艺和体量实现符合产品属性的最佳包装方案。减少作品功能结构的繁复性和外观设计的装饰性,回归包装的本质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整个教学实践收获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1.优秀作品的创设作品一,盆栽包装(图4,张兴强设计)是“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该作品已获得德国2015红点奖。设计者在充分调研了包装与环境、包装与产品、包装与使用的相互关系后,用较少的环保材料、少量的印制工艺,通过本身的纸板材料的折叠形成带有固定支撑结构的可提携盆栽包装。包装直接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瓦楞纸板,并以折叠结构成型,可以有效减少包装的储运能耗和回收利用成本。同时,包装省去了大面积的外观图形印刷,减少了包装印制的材料与工艺,降低了包装回收处理过程中污染环境的风险。包装少了些奢华,多了些朴实,增加了包装与环境的友好。作品二,肖邦夜曲CD包装(图5,王晓雪设计)是另一款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设计者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和产品所反映的文化意境进行巧妙的创意设计,直接选用回收再生的黑卡作为包装的基材,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和极简的图文表现营造肖邦夜曲的文化意境。包装整体简约而富有意味。

2.生态文明修养的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原有的保护性和促销性,更要凸显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其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绿色生态设计的热情,增强了具有生态伦理观念的设计创新能力,唤醒了未来设计师对自然的热爱,引起未来设计师对自己设计创新行为的反思,让当代设计教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五、结语

绿色会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绿色会计,研究现状,社会责任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或环保会计,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成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葛家澍教授等为代表人物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要素,并以货币、事物单位或文字说明的形式计量的,现已成为一门新兴会计分支。绿色会计的对象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其核算范围包括整个自然环境领域。绿色会计是通过核算来反映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状况,并由此来约束和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

二、绿色会计研究研究现状及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环境的思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的例子在我国并不少见,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环境损益。

(一)绿色会计研究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学术界对绿色会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比较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绿色会计”的苗头,具有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能力和动力但尚显不足,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需要政府机构担当起组织和带领作用。我国还没有单独的或明确的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和制度以及绿色会计处理指南,我国的绿色会计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其对实务的指导作用还比较薄弱,虽然目前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披露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和以前相比,我国在绿色会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绩及我国环保实际需求来讲,我国在绿色会计及实践等方面尚需要加强。

(二)绿色会计研究的必要性。经济的落后与贫穷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但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环境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绿色会计的引入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绿色会计的引入还可以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利润。

三、绿色会计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于现在的发展模式,不少企业在寻求绿色创新,在关注企业效益的同时也逐步开始放眼于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绿色会计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但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绿色会计进行核算。

(一)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绿色会计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宪法体系中加入了有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条款,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提出了环境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回复”的环境政策,对环保生产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产企业加大了惩处力度。

(二)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自从20世纪90年代绿色会计进入中国以来,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绿色会计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主要理论对绿色会计的定义、会计对象、计量基础、会计原则、会计目标以及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界定。

(三)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为绿色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财务会计无论从法规的制定到其具体核算实施都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并轨。绿色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算都可以在借鉴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考虑环境因素进而核算坏境损益形成绿色财务报告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做的努力以更好的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的措施

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只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会计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更加突出了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效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只是关注经济效益而应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长久的动力。为此需要国家、企业、个人联合起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一种绿色经营的氛围加强绿色会计的实施应用。

首先,政府要加强监督,国家要做好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绿色会计对生产经营进行核算,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其次,企业自身要足够的重视,要了解绿色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放眼未来,采用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对绿色经营要加大资金投入;第三,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到社会中去,让绿色会计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 加大宣传报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企业采用绿色会计进行核算就能更加清楚自身的责任以及绿色生产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企业要转变理念推行绿色会计,对外披露绿色会计和会计参与资源环境管理,都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芳芳.民营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探讨与构建对策:[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