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科学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2-3240

  • CN:45-1008/C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3-5

比较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江平教授访谈

作者:宋志国; 廖柏明; 江平 单位:不详;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会名誉会长

摘要:从英文来看,Law既包含法律,又包含自然规律的意思;俄文中的эакон也同时包含法律和规律两层意思;中文的“法律”与“规律”同时包含了“律”这一汉字,这不能说仅仅是一种巧合。至当可以认为作为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与客观规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从法律精神的实质来看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但在不同领域中,它所体现的客观性——社会经济规律性是有所不同的。

5-5

《社会科学家》再次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刊特稿
6-12

强化问题意识,寻求改革对策——对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

作者:王杰; 尹庆红 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10093;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广西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统一领导和规划、市场体系欠发达、配套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够、人才严重缺乏等。因此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应从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采取市场化战略、民族文化战略和发展生态文化战略三大战略思想。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13-16

从韦伯到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哲学范式转换

作者:张云龙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以工具理性为取向的现代化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但却造成了自由与意义双重丧失的现代性悖论,其实质是以主一客模式为特征的意识哲学的必然困境。韦伯看到了问题并着手解决,但由于囿于意识哲学的范式因此均难逃工具理性的桎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以语言哲学的范式取代意识哲学,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范式转换,拯救了“铁笼”中的孤独个体,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7-20

唐代通俗诗派的文化阐释

作者:杨芬霞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唐代通俗诗派是一个带有佛教性质的派别,由一群游离于统治阶层之外,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民间知识群落组成,其诗以佛教意识形态为代码,表达了下层百姓的社会意识。在诗歌形式上蓄意摒弃了传统的诗教文化,采用民间话语,拒绝、颠覆依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贵族诗歌规范和审美方式,使诗歌语言重返社会底层最纯朴本然的生命状态,对唐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以及文人通俗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1-24

论早期宋学发展对于北宋骈文流变的影响

作者:沈如泉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北宋前期宋学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几乎所有的文体风格都因此而发生流变,骈文自然也不例外。与宋学发展相表里的古文运动以严厉批判骈文始,以吸纳改造骈文终。宋学对于骈文从批判拒绝到改造接受的态度变化表现出学者们的文道观逐渐趋向合理与实用,而这本身就是宋学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早期宋学的发展对宋文的影响不但表现为古文运动逐步走向胜利,也表现为骈文风格因此不断发生变化并最终定型为宋四六。

25-27

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从“华夷变态”到亚洲侵略主义

作者:章益国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在亚洲被整合进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的同时,日本成功“脱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描绘了从“‘华夷变态’论到亚洲侵略主义”这一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过程,其亚洲观念中呈现的时(朝贡时代与“确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近代)空(脱亚与入亚)错乱,正导源于它同时在亚洲和世界两个层面上经历了“中心——边缘”双重换位。

28-3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作者:曲延春 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文章从物质基础、重要保证、精神支撑、活力源泉、关键所在、根本保障六个方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

32-34

关于大众传媒分众化问题的重新思考

作者:梅琼林 单位: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分众化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大众传媒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对业界的实践和学界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大众传媒的分众化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内容包括分众产生的社会背景、大众传媒在分众时代的作为、分众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大众传媒对分众化问题的处理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分众化是大众传媒在分众时代覆盖大众的手段,但是,大众传媒也应该审慎把握好分众化的度。

35-37

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时序分析

作者:顾雅洁; 王世彤 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72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使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必要。第三部门通过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介入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的不足,发挥其独特作用。但第三部门也存在不足,需要政府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高效协调的进行。

38-42

藏族文化背景下的未成年人的挫折问题——一项个案研究

作者:陈国典 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通过对西藏某一高级中学和一初级中学10名中学生的访谈,利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对收集材料的分析,初步得出藏区中学生的挫折主要包括学习挫折、经济挫折、交往挫折、家庭挫折和情感挫折五种类型,结合藏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每一挫折类型的具体含义和形成原因。

43-46

马克思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正才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200234

摘要:本文比较了马克思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来源和索取权的相关研究,认为导致观点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研究方法的差异。马克思采用的主要是规范研究的方法,当代经济学采用的主要是实证研究的方法。

47-50

现阶段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探析

作者:卢昆; 郑风田; 宫生文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100872;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266042

摘要: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增长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前提保障。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应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予以判别,明确实施反哺战略的实施动机。进而文章着重探讨了涵及反哺主体、资金来源、实施途径、反哺时序和相关监督保障制度的具体实现机制。

51-53

互惠的缔结与实现——经济利他主义的“道德生产力”

作者:史砚湄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互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逻辑主题。互惠机制形成于利己与利他混和动机的博弈制衡,基于形式互惠囿于利己困境而产生的根本性难题,本文提出,必须突出经济利他主义的“道德生产力”主动性,推动由形式互惠向实质互惠的过渡,而以人性高越精神的张扬为规范性约束战略核心的利他实践理性,正是实质互惠的建设性源泉。

54-57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经济学本质和任务

作者:李伟; 邓玲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环境的竞争使用提出了资源的配置问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配置的制度供给。其调节的对象有两个,长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这两个对象的特定,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发生、发展和终结,也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同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