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空间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25 11:06:30

摘要:室内空间设计属于一类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对居民居住空间进行改造。在实施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质、舒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进行设计的室内空间有足够的了解,以具体情况为依据,从而使室内空间设计更具科学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 空间设计 设计

空间设计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

一、城市导向设计的必要性

1.城市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各种高层建筑在城市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城市空间也向着立体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城市交通系统已变得多元化,高速公路、城市立交桥、高架桥建设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体系。那么,城市导向设计为丰富多彩的城市导向起着重大指引作用,选择最快捷的方式到达理想中的城市空间。

2.城市流动人口的需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城市出现大量人口流动,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外出工作、学习的人口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度假、娱乐等活动不断增加。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服务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城市导向设计既要考虑区域中信息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爱好和文化倾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加完善、合理的导向设计,以全方位做好导向服务。

3.体现社会价值的需要

城市导向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城市空间信息,引导和规范着人们行动的区域、方向,避免人们在陌生空间中产生迷失感,增强了城市的亲和感。人们从进入城市借助导向设计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完整无误的交通信息引导能准确人们的判断,一定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城市导向设计不仅体现人们生活的方便,更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导向设计的功能

导向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指示目标的方向和位置;指引前行的方向;辨别不同的场所;警示危险;了解公用设施的功能、属性等。这些都和人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维护正常的公共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符合人们的行为特征,具备完整使用功能的导向设计才能发挥其实用价值,否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起到误导作用。导向设计的功能主要从指示性、指向性和指意性几个方面来体现。指示功能指的是用视觉传达手段强制性指导,通过明确简洁的符号直接传达指定的意思。指向性功能是指通过箭头告知特定环境的区域及特征。它包含了明确的指示标志和隐性空间导向,隐性空间导向是通过建筑和周围空间的设计给人以建议和连续性的有意识的方向感等等。指意性导向是指有特定意义的设计,如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公共景点等等,体现了该地区的地方特色,展示了城市的品位。

三、城市导向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个性和地方性文化

中国城市的导向设计形式也往往是“正规”,这和中国人“严格”、“保守”、“谦虚”等等有关,城市导向设计字体都是“严肃的”黑体字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削弱了导向作用。在中国城市,餐厅的导向标识主要是刀和叉的图形组合,缘于与国际文化的接轨。然而,中国饮食习惯不使用刀和叉,而是中国传统的筷子。如果我能在与国际文化接轨的情况下,适当加入中国元素的图形,将更加符合我国居民使用的要求,也会使外国朋友通过系统系统在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2.色彩的识别性不强

目前,据调查中国公路导向系统常用的颜色是白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颜色相对单一,单一的颜色主要是考虑更多的颜色会影响司机正常的开车注意力,经常与周围的环境混为一个整体,不容易识别。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给予相关导向色彩的颜色进行相对变化,可以确保指导的效果。

3.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些地方设置了无障碍设计的一部分被各种各样的东西破坏,如盲道,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或大量的引导标志被遮荫,无人打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许多城市,有许多色彩导向系统由于长时间脱落,或因为材料老化变形,导致误导。一些建设无障碍卫生间的大小不明显,轮椅通道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未能帮助、方便残疾人,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是由于有关部门和设计师的设计不够关注的结果。

四、城市导向设计的未来

1.形成导向设计的学科

设计业内人士分析,传统设计学科将更加丰富,设计产业的发展将导致更多元化的设计学科,包括设计更边缘的设计学科、交叉学科和其他新的设计学科,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兴起。设计分工形成多元化设计学科广告、动画、产品设计、环境艺术、展示设计等专业逐渐独立于原来的实用美术范畴,形成特殊的、独立的学科,同样城市导向设计也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当人们意识到城市导向设计对社会文明的贡献,它也将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学科,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2.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导向设计互动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是一种模拟传统社会传播的数字平台,换句话说,虚拟社会的来源于复制现实社会,因此,它拥有一样的设计起点,但用于某种程度上面向现实社会的设计、操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相同或相似的导向设计在两种社会形态中会有不同的含义。从虚拟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人们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分配能力超出了原来的范围。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城市标识导向设计系统将融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标识导向设计和艺术的统一,人性和自然的统一,各国文化差异和国际标准的统一,将是标识导向设计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作者:张婉灵 罗婧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旧房改造空间设计论文

一、旧房改造课题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一线城市正在完成一项重要的转变,即工业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功能转化,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厂房被遗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城中村”问题愈发严重,这些旧房子中即有结构坚固、空间高敞的旧房、旧厂区,也有很多是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区,甚至现在依然有大量住户。对于这部分旧建筑的改造,不仅能优化城市环境,解决住户普遍存在的生活保障问题,也能节能减排,贯彻绿色环保的宗旨。特别将某些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基地,更能改变旧城区现有陈旧老化的面貌,增添城市文化氛围,同时又是见效快、收益高的理想投资方式。可见旧厂房改造项目对于城市、本地居民以及投资方都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旧房改造课题的基地状况

该旧房改造课题基地位于中山市一工业遗弃厂区内。旧厂房内部空间高阔,底层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平均层高为6.5米,原始厂房内部形态相对丰富,有预制钢筋砼屋架和钢筋吊车梁作为主体支撑,形成“山”字形屋顶。外墙主体材料为红砖。由于后期曾经加建附属楼,因此只有60%的面积为通高,最高处达12.8米,其余的空间被分为三层,由两个不同向的单跑楼梯作为连接。该厂房南面与东面皆为开阔平坦的小型广场,西、北向为三至五层小型建筑群。现拟将此旧厂房,改造为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如广告、影视策划、设计事务所等)。要求学生在针对此空间进行设计时,尊重创意产业公司的组织结构特性,并延伸出合理的功能空间。

三、旧房改造课题引入空间设计教学的特色

(一)引入空间结构特征

旧厂房本身具备特殊的空间形态,十几米高的空间引导着学生不得不考虑纵向空间比例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空间高度入手,有意识地增加空间的通透性。空间通透性有助于形成上下无阻、水平流动的视觉感受,而这种方法也恰恰促成了光与空气的循环、流通,营造出怡人的空间感观。该旧厂房中独具特色的是预制钢筋形成的山字形屋架和大型吊车梁。起初学生们都认为这些无法改造的梁架结构是设计中的大难题,但是经过对上海、北京以及德国维斯马老港旧厂区改造等优秀案例的解析,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利用自身结构的重要性。比如,置换顶层材质,对屋顶进行部分破拆;故意裸露结构,增加视觉的通透感和工业化的线条感;利用山字形屋架和错层的夹板与丰富多变的楼梯相结合。巧妙设计出不同层高关系的丰富空间,以此来适应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多种功能需求。化解空间矛盾,保持基地自身优势,变不利为有利。

(二)强调空间设计中材质的应用

为了增加旧厂房内部的有效使用面积,必定需要增加夹层,但是夹层的位置、面积等创作要素均是开放式的,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完成。由于是旧房改造课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中加建的各种要素既要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和原始裸露的红砖墙、钢架结构相结合,达到空间肌理上的协调、美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材质不等同于材料,材质更加着重质感的表现,有更为丰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首先,让学生分列出自己喜爱的几种材质肌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质的效果、颜色、施工工艺进行对比,优选出不超过三种主体材质。这三种主材必须适合高阔空间的尺度需求,也要符合环保标准,便于施工加建和损耗后的替换。以这三种主材为切入点,分别和旧厂房固有材质进行面积上的配比,形态上的推敲。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在加建的部分中:墙体、层板、楼梯是三个重要的改造要素。想要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特色,可尝试对以上要素进行材质上的置换。将常见的砖墙、水泥楼板、木质楼梯,换成不锈钢隔墙、合金冲孔板地面、钢化玻璃楼梯等更为丰富的材质,能够更好地烘托工业氛围,展现时代气质。

(三)注重空间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结合

“Soho”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其所倡导的理念却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整合的概念,代表着将办公功能和舒适的住宅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科技与设计营造灵活两便的普适性空间。这样的空间性质就要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空间的可用性和可变性。如将宽敞的大厅进行多次分隔,以兼顾工作与生活能同时进行。分隔的形式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利用多功能家具的变化组合形成一物多用的形式,将坐具、床具相结合,加入折叠、拆解、重构的概念;也可以用屏风、书柜、投影幕布等设置软质隔断进行空间分隔。在讲解了这些理论方法之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空间形态的基本知识,结合材质,努力尝试将Soho的设计理念融入此次作业实践中去,以此来深入的体会“绿色、环保、自然”的精神。在学生作业中,《GreenZone》是空间设计部分表现较好的。该方案在设计初期,大胆地将建筑外部厚实的砖墙拆除,仅仅保留梁架部分。以轻质钢结构作为建筑外立面支撑,辅以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对50%以上的建筑外表皮进行置换,变压抑昏暗的厂房为宽广明亮的阳光房,整个空间的主材具有工业气息而又明亮简洁。《GreenZone》在室内空间划分上主要运用了两种手法:一种是首层无隔墙,用曲线形的植物地毯营造出置身户外大草坪的感觉。辅以大的曲线形沙发组,搭配藤编类座椅,作为空间区域分割的要素。公共空间中大量引入绿植和绿墙,清新环保;另一种用绿色的压克力制成装饰意味浓厚的景观树形背景墙,产生了隔而未隔的效果。在空间表现中,善于应用楼梯作为空间塑形的标志。对传统的双跑楼梯进行变形、角度旋转,将楼梯下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处理,又结合了置物架的功用,用线性构成的方式,达成百叶窗般通透的效果。该设计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后期室内空间深入表现出灵活开放性,红砖、玻璃、金属、压克力等材质的应用也贯彻了经济、环保的理念。当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结课时,学生们做了一次综合方案汇报。每组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方案之后,往往会在结语之时,发表一番课后感言。他们普遍认为,这六周的专题学习丰富充实,开拓了眼界,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空间形态设计的意义。这是一次综合的课题实操训练,从基地调研到空间优劣势的分析讨论,再到空间流线的形成,以及空间功能的综合考量与设计,有序展开,逐层递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比较强调功能分区以及色彩与材质、灯光之间的搭配关系,而在此次旧房改造课题中,强调空间的整体观,先设计出丰富的空间形态,再结合功用性进行细节处理。在整体的改造规划中,强调空间形态、空间维度、空间材质对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影响,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成果,也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作者:阿丽莎 曾艳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主题表现中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1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组成

如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多样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随之转变,对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物本身将不会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吃出品味,吃出身份,吃出文化,这对餐饮空间形象设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使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却让传达越来越清晰简单,空间设计传达方式可一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表达主要是指空间本身主题装饰造形、空间内的图形或文字标识,以及这些图形文字标识在办公行政用品、产品外包装、菜品装点、主题文化形象、就餐环境风格、交通运输工具、庆典活动等方面的统一规范性使用风格。但这个需要主题文化风格这个标尺去卡整个图案文字符号等设计的尺度,或协调或对比,或抽象与具象等手法操控尺度。动态的表达主要是指视觉形象的动态化设计、展示、交互等方面的内容。如作为餐饮空间主题文化代表的吉祥物设计,使设计其为全息动态视觉效果,在原来静态空间上重新划分区域;利用多媒体展示主题LOGO、各类主题相关活动空间场景等,同时可考虑一段时间后的扩建与主题增加的修改内容上,在初始设计时兼顾这些动态的因素。

2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内容与特点

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其内容是通过设计手段营造特定就餐环境向目标群体表达自身思想内容和理念,目标把设定的情绪与就餐者建立共同精神联系,产生共鸣,简单地说,如看电影时与电影主人公一起悲欢离合,情不自禁的代入情境,这是任何主题设计的原点。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的特点是以特定的设计理念来营造整个空间环境:空间内的装饰材料、色彩、陈设、灯光、空间造型等都为主题服务,以及门面设计、导向标识、环境装饰,餐具标记,家具饰品,工作制服,还是菜单设计、餐巾盒、打包盒的包装等使主题更方便的传达其独特的丰富情感。同样现阶段主题一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题餐饮空间作为提供餐饮消费的场所,就餐不再是餐饮空间中唯一部分,而富有文化内涵并同时拥有强渗透性文化特色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同时以文化的诉求去潜意识转变人的行为习惯,这个是强渗透性文化的独特气息,也是一个区域能持续存在的源泉动力,只要行为习惯或者该文化还存在,相应的餐饮主题也将拥有持续走下去的可能。

3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表现形式

3.1运用空间设计表现主题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前提,只有以不同的人转换视角,理性把握各个功能区间的尺度,在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后,感性添加或创造属于主题易于传达的划分手段,才可能设计出优秀又符合实际的餐饮空间。餐饮空间一般而言,由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工作空间等组成。简单来说就是工作人员与送餐收餐的路线与就餐者就餐来去的路线合理的宽度和长度;就餐者吃饭时与其他活动使用的共占用空间;工作人员制作餐饮的制作占用空间。在分析清楚不同功能空间需要的流线之后,我们设计时可将主题的寓意与功能空间结合,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以及不同的空间的形态比例大小,使就餐者在就餐途中体验的主题内涵。如扬州“治春园”,其设计划分区间时,利用假山亭台,水榭绿化,充分考虑功能布局与流线,使园林即餐厅,餐厅即是园林之感。圆门飞枪、修竹漏花窗(图)、去往餐厅,漫步假山长廊,游走长廊临水,观赏花影缤纷,园林与餐厅浑然一体,整个餐饮环境尤为幽雅,充分体验到园林的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的风格与“小中见大”的深邃意境。

3.2运用陈设设计表现主题

陈设设计是继空间设计后,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餐厅空间设计组织的再创造。陈设一般是称空间内除天棚、墙面、地面以外所有电器家具、文学艺术作品、绿色植物等在空间中的组合。从家具样式到花卉作品的风格,再到菜单,餐具,餐纸,桌布,饰品等样式及位置摆放的使用细节,都有效烘托空间主题文化环境气氛。餐饮空间本身就是体现主题文化的一种方式,而当那些有强渗透性的文化特征的陈设品融于这个空间时,就更易于传达出餐饮空间表达的主题理念,与就餐者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上轻松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联系,达到情感共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单一定性的空间,丰富空间后容易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甚至使用拥挤,这设计时需跳出单一定性空间,要与周围或整个主题空间建立联系,调整全部摆设密度,摆设样式以及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改造的持续性。同样空间的陈设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性质,空间大小在整个主题风格驱使下进行设计,有利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同时同主题整体呼应的空间环境。

3.3运用灯光与色彩设计表现主题

灯光与色彩对人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传达出轻松或恐怖、舒畅或忧郁、兴奋或平静的情绪等,这对主题表现是一个很直接且有效方式。充分了解灯光与色彩并合理运用,会帮助主题传达出清晰的情绪。首先应了解光色的性格和象征性,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寓意。如用红、黄为主的色调可营造热烈喜庆的气氛,用蓝、绿为主的色调可营造幽雅安静的环境。还如黄色灯光照在菜品上,菜品立即呈现鲜嫩可爱的色相,让人胃口大开;而蓝色灯光打过去,会使菜品呈现腐烂、变质的色相,让人恶心,逃避。前期基础学习后,还需明白一些地域的传统色彩文化,如汉族喜爱红、黄、青等颜色忌黑白,藏族却以白为尊,喜爱黑、红、黄等颜色;亦如伊斯兰教国家喜欢绿色,日本则不喜欢绿色而喜爱红、白、黄等色。只有把灯光与色彩的一些基本特性与地域传统熟悉后,设计时则根据主题空间风格和不同空间需求,把握如何创造餐饮空间环境主题气氛,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的色彩、光的位置、光的质感、光的造型等来渲染、营造环境的主题情绪。如在门面招牌、接待区、卫生间、电梯间或者其它一些逗留时间短暂的地方,使用高明度色彩与亮的白光,使人认为干净的透亮;亦在休闲区间、走廊通道、吧台、收银区等地方则使用较淡的色彩与较暗的灯光来渲染装饰,带给人一种温馨典雅中带稍许神秘的气息;还如用餐区和包房等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纯度较低的各种淡色彩和稍黄亮的灯光的配用,可以创造一种安静、舒适的空间气氛等。

3.4运用材料与肌理表现主题

装饰材料在主题表现中,起到的作用与灯光色彩对主题传达的重要程度一样。装饰材料具有颜色、质感、光泽、图案肌理等基本特征。这与灯光色彩在表现主题时有着相似的作用,同样在材料传统内涵与风格选择搭配上有着许多技巧。如用土黄色和赤土色的地砖引领在休闲区和就餐区来往的流线,可让人体会到田园风格的气息,传达出愉悦和舒适的情绪;亦如用青砖,红柱,灰瓦,白墙组合,在园林餐厅中作为基本材料特征,让人进入一种传统复古典雅的空间中,传达出舒畅自然之感。

4结束语

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是由多种成分共同组成的,通过空间的本身设计与陈设摆放设计最后利用灯光色彩与装饰材料等搭配渲染,去调节整体空间主题环境气氛。虽然这个设计在说明上有明显排列顺序,但这在实际中是相互掺杂,渗透的,在前期或许能在各个区域随意增减,到了中后期好的设计基本都是一动牵全身的复杂联系。同样在设计时希望大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和成本预算,做出优秀作品共同学习进步。

作者:邵书乡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空间设计论文:人机工程学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一、公共空间设计教学现状

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设计过程及设计要点。部分高等院校的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师将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对教师规定的空间形式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设计进行改进,最终确定设计方案。这种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是封闭式的,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局限在书本和图纸上,没有情境式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设计,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出现的问题较多。如,对于空间尺寸没有概念,空间组织设计连贯性差,空间风格不统一,等等。

二、人机工程学切入公共空间设计教学

19世纪80年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威廉?莫里斯提出“设计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明确指出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基础是服务于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人机工程学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根本目的。

1.认识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体各部分结构尺寸、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机能等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公共空间设计,能够提升空间的实用性,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但是学生对于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教师在课程初期通过课堂讲授法为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是有必要的。教师将人机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的关系,在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于设计是“针对造型和颜色进行”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目的在于功能。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能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本设计理念,使其设计不再盲目追求形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只有一些美术功底,并不具备设计基础,面对设计因为知识匮乏而不知如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为引导学生的主要力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点已经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所在城市的某些空间进行实地调研,走出教室、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好调研的主要任务,让学生通过测量、拍照、记录数据,接触设计、感受设计,使其能够通过观察认识到设计应服务于人,优秀的设计应以功能为主要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使学生构建设计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制订培养方案,教师通过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设计案例进行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实践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调研活动对公共空间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合理的设计思维有利于设计方案的形成。教师在学生构建思维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学生在实践调研中统计的数据和收集的设计资料进行汇总,并运用演示法将其展示给学生,学生小组间通过讨论交流数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把握好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汇总后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公共空间设计思维。

四、结语

教师应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空间设计练习过程中将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相结合,使学生在设计中不局限于设计形式的变化,而将设计转向以体现功能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言波 王琪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创业公寓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论文

1.创业公寓的工作特点

1.1自由化的办公模式

创业人群可以在家里办公,通过网络与外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除了对外通信之外,网络技术还使得办公模式拓展了一些新的功能,如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会议等。因此,网络技术使得创业公寓里的每一个单元变成了一个非常自由化的办公组合。

1.2节约化的资源模式

办公空间的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居住空间的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第一,创业公寓能够让办公和居住空间合二为一,极大地节约了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第二,办公与居住空间合并,创业人士可以减少每天花费在上下班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钱。第三,创业人群还可以减少花费在公共办公场所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力,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因此创业公寓的工作是一种节约化的资源模式。

2.创业公寓的建筑内部交往空间

室内交往空间是隶属于室内空间的一种类型,泛指交往行为所发生的空间。交往空间并不是特定为提供交往行为的空间,各种空间只要能够发生交往的行为,都属于交往空间的范畴。创业公寓的室内交往空间主要是创业人群在建筑内发生交往行为的场所或者通道,主要包括建筑的出入口、建筑内部庭院空间、建筑内部配套的商业空间、建筑内部竖向交通空间、建筑内部水平交通空间,以及各公寓单元套内的交往空间。

3.当前创业公寓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3.1交往空间被刻意压缩

创业公寓在中国起步较晚,而且主要面向资金有限的事业初创人员,现有大部分创业公寓更多地关注于套内使用空间的设计,对于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比较忽视,甚至刻意压缩这些必要的交往空间,以提高套内使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建筑的单位经济效益。

3.2交往空间功能被牺牲

有些创业公寓为了单方面提高使用空间的利用率,甚至牺牲交往空间的基本需求,如减少采光和通风的条件,而这样的创业公寓在使用中会给创业人群的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3.3交往空间氛围较弱,空间质量不高

某些创业公寓,只重视使用空间品质,而忽略交往空间氛围的营造,导致交往空间的使用率较低。如门厅、走廊等交往空间没有必要的交往设施的配置、没有足够的交往氛围,不能够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3.4交往空间的功能开发不充分

还有些创业公寓没有从交往空间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系统的分析创业公寓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如何设计,导致创业人群交往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有的建筑中本身存在一些交往空间,却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交往空间的交往功能被闲置。

4.创业公寓的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交往空间包括建筑外部交往空间和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创业公寓的内部交往空间主要包括主要出入口、公寓配套商业空间、竖向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套内空间等,就以上几种交往空间的设计提出相应的策略。

4.1创业公寓主要出入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的主要出入口一般设置有竖向楼梯和电梯,是创业人群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出入口,人流量较大。为了增加出入口的人气,创造停留交往的机会,促进人们相互照面和偶遇的几率,出入口的设计应该朝向主要的人流方向,同时在入口设置宽敞的大厅,并在大厅内布置沙发、座椅、绿色植物的能够促进交往的必要设施。另外,还应该设置宽敞的雨棚和柱廊,让雨棚和柱廊形成过渡空间来集散人流。同时,这些过渡空间应该具备良好环境,为出入口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4.2创业公寓配套商业交往空间设计

配套商业空间主要是指在创业公寓内部开设的餐饮、休闲、办公等服务型商业场所。由于配套商业空间特殊的位置关系,应该不影响创业公寓的办公与居住空间为宜,可以设置小规模、较安静的交往空间。为了保证创业公寓使用空间的私密性和满足功能分区的需要,配套型商业交往空间宜设置在建筑主体的底端或顶端。建筑主体底端的商业空间可以设置一些对场地要求较高的交往空间,如运动、器械等。建筑主体顶端的配套商业空间,具有良好的视线,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型的交往空间。配套商业空间在规模、专业服务和人气都远远不能和专业的商业空间相比,配套商业空间为求得生存,应该在类型上与专业的商业空间形成错位经营,可以面向创业公寓内创业人群的特定交往需求,形成交往行为的特色服务。如适合客户洽谈的茶吧、室、适合边吃边聊的特色餐厅、免费WIFI的小吃店、专业的小型会议室、演示室等,这些配套型商业交往空间都应该适应这些创业人群的客户交往行为,配置有比较私密的包间、桌椅、网络等,甚至可以提供投影、电视、音响等设备,可以现场演示动画、视频、音乐等,为创业人群提供客户交流平台。

4.3创业公寓竖向交通交往空间设计

竖向交通空间位置的选取。竖向交通空间在创业公寓属于半公共空间,此空间为公共交往与私密交往空间之间的重要纽带。创业公寓竖向交通空间与创业人群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其良好的交往氛围营造有利于创业公寓整体交往品质的提升。因此,竖向交通空间应该设置在采光充分的位置,而不是在建筑的残余空间。竖向交通空间开放形态的创造。创业公寓多为高层建筑,竖向交通空间通常为封闭狭窄空间,如何让创业公寓竖向交通空间突破封闭空间的限制,对其交往氛围的营造有很大的作用。首先,增大楼梯休息平台的面积,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往空间。其次,在保证封闭楼梯间的前提下,局部楼层楼梯休息平台向外悬挑,并在此进行景观设计,使得此空间成为采光、通风和景观视线良好的露台交往空间。

4.4创业公寓水平交通交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多为小户型公寓建筑,为了保证项目的容积率和减少每户的公摊面积,创业公寓主要采用内廊来组织空间。内廊交通空间具有很强的内向和封闭性,如果设计不当,很容易导致空间给使用人群较大的封闭、压抑感,从而使得空间失去良好的交往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内廊尺度。内廊交通空间按照交通需要其宽度需要同时满足三人并排行走,每股人流行走宽度要求为0.55~0.6m,所以建筑内廊的净宽在1.8m左右比较合适。设置入户过渡空间。内廊空间与套内空间在私密性上是两个公私有别的空间,所以需要在内廊入户位置设置过渡区域。入户过渡区域对于提高内廊的交往氛围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入户过渡区域保证套内交往空间私密性;其次,入户过渡区域的凹入放大空间能够丰富内廊的空间变化,缓和内廊空间的压抑性;再次,创业人士在此短暂的停留,不会被内廊行走人群打扰;最后,小公司可以在此悬挂公司的标示,展示公司的形象。入户过渡空间的进深设置在0.4~0.6M能够满足以上功能的需求,面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设置充足的对外开口。内廊空间具有狭窄、内向和压抑等缺点,怎么通过空间处理的手法来缓解这些缺点,对于营造内廊空间良好的交往氛围至关重要。设置对外开口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首先,内廊空间可以通过对外开口获得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其次,在开口处可以设置休息平台作为内廊空间的延伸空间,而这些延伸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视线效果。设置对外开口的处理手法。第一,直线内廊两端需要设置对外口。第二,过长内廊中部宜拿出部分房间作为内廊开口空间,虽然这样会减少可用房间的数量,牺牲一定的经济价值。第三,对外开口可以设置为贯通空间,联系不同楼层。在设置创业公寓内廊转角开口时,应该将转角的残余空间充分利用,如果残余空间作为转角的休息空间,一定要保证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良好性。

4.5套内交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主打户型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40~60m2。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的交往空间是创业公寓套内交往空间设计的难点。客厅和卧室为创业公寓套内主体交往空间,占据了套内交往空间的主要面积,与创业人士联系最为紧密。客厅和卧室的使用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对于创业型办公室,其功能为单纯性的办公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变成经理室和普通办公区。第二种情况,对于自雇、在职和兼职型人士,其功能为居住和办公的混合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私密性的需要,客厅靠近入户门,卧室靠近窗户。虽然这两种情况空间建筑的功能有所区别,但交往空间设计却具有共同之处。创业公寓户型为小户型,其面宽有限,客厅和卧室只能通过同一个面宽自然采光和通风。为了让客厅和卧室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客厅和卧室通常为穿套型组合空间。可以利用玻璃隔断、软隔断进行空间分割,使得空间和空间环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调节。许多创业人士喜欢在阳台进行办公或进行私人交往,设计中应将阳台当做室内空间的延伸来处理,特别是当成办公空间的延伸空间。由于创业公寓户型面积有限,阳台尽量设计成精致小巧的空间。地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同时应铺设一些具有亲近感的面砖,甚至在面砖上还可以铺盖地毯,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飘窗交往空间设计对于面积紧张的小户型十分重要。传统飘窗突出距离为500~600mm,而不设置梁允许的最大悬挑距离为900mm,所以建议将飘窗的突出距离增大至700~800mm,以扩大飘窗空间。创业人群对空间可变性需求巨大,建议采用低窗台的飘窗形式,在装修中留给创业人士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

5.结语

创业公寓作为一种概念,也是一种社会需求,在当今社会的房地产市场上运用非常的广泛,人们更多的关注的其套型设计,忽略了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的设计。不注重交往空间设计不仅不能满足创业人士追求自由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连创业人士基本的日常活动都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做好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是创业人群的追求,也是创业公寓开发运营者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渠道。

作者:范国辉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11855年巴黎第一次世博会的开启乐章

18世纪的巴黎皇后大道(CourslaReine)郁郁葱葱,这条阵列种植的林荫大道平行毗邻塞纳河(Seinefleuve),成就了城市早期线形景观空间。在1855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平面图上,我们看到的由皇后大道首尾交接香榭丽舍林荫大道(AvenuedesChampsElysées)和蒙田大道(Av-enueMontaigne)围合成的三角地带,即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所在地点,图中的蓝色建筑是专门为之所建的主展览场所———巴黎工业宫(Palaisindustrie)。工业宫已于1896年拆除,并在旧址建起今日游客必经的巴黎大皇宫,闲步走向塞纳河边会见到40m宽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拱桥(PontAlexandreIII),时空交错中重温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金碧辉煌。

2城市地标的世界博览会渊源

今天的巴黎艾菲尔铁塔和纽约自由女神像作为城市地标众人皆知,殊不知其均有法国血统和世博渊源。艾菲尔铁塔所在的战神广场和塞纳河对岸高地的夏乐宫(PalaisduTrocadéro)均借世界博览会的契机逐步更新完善。自由女神头像也曾展出在塞纳河边的室外公园,在1878年主题为“艺术和工业”的巴黎第三次世博会。自由女神像是庆祝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由法国雕塑家巴托第(FrédéricAugusteBartholdi)设计,欧根(EugèneBartholdi)和艾菲尔先生(GustaveEiffel)制作。随后,艾菲尔先生成名作品艾菲尔铁塔也在1889年巴黎的第四次世界博览会落成,数以万计的游客在300m的高空俯视巴黎景致,我们可以在景色中想象1900年的巴黎魅力。

3纵观巴黎景观空间来分析五次巴黎世界博览与城市空间形成的关系

国家经济的高度繁荣下时机具备,让世博会以重要角色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的发展。走在今天巴黎中心城市景区,香榭丽舍大街、大小皇宫、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荣军院、夏乐宫、战神广场和艾菲尔铁塔等等,都是五次世界博览会给城市留下的绚丽景观区域和城市地标。以世界博览会的单一线索切入分析巴黎的主要地标及公共空间的形成,今天巴黎塞纳河沿岸的景观区域,除了西岱岛中世纪遗产巴黎圣母院,剩下所有重要的景观区域均在世博会的契机下建设。从皇朝时代留下的皇后大道及花园作为基点,与香榭丽舍林荫大道之间的夹角区域框建了塞纳河北岸第一个世博展览场所。场所东北边界也是从卢浮宫到旧凯旋门的巴黎历史轴线所在地,持续生长直至拉德芳斯新商务区的建筑地标新凯旋门共同构成巴黎的新轴线。除了经典优雅的法式园林和建筑,香榭丽舍大街的林荫大道成为19世纪中期城市空间建设的时尚风标,和街边花园组合营造了繁华商业所需的开阔商用区和静谧的园林休闲空间。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二次世博会选址战神广场,建立了方形的大花园,平整地面和种植所需的土壤就近取自今夏乐宫所在的山丘。建筑师Fr.LePlay在花园中央建设了1867年名噪一时的椭圆形建筑物,因世博会展览时间所限,26000个工人在2年时间内超速完成这个长宽分别为490m和380m超大建筑物,见证了展会对城市空间建设速度的推进。展览馆今天已不复存在,从照片和书籍中窥豹一斑的了解到,建筑物和花园景观相辅相依,椭圆形的主建筑以花园为中心建设,建筑的花园中分散安置了不同的小国家馆。整个建筑几乎具备了作为一个真正城市的所有服务空间,邮政通信和厕所医疗等等,休闲游乐公园中的热气球让游客鸟瞰整体景观。同时针对交通建造了巴黎第一个战神广场火车站(GareduChamp-de-Mars)。作为景观设计者,我看到了一个规划全面、功能性完备、景观和观赏游乐设施完备的博览会。1878年落成的旧夏乐宫是巴黎第三次世博会展场,建筑附属坡地公园以水为特点辅以众多的装饰雕塑。即便今天被新夏乐宫所取代,但是宫殿前的坡地公园依然是以水造景,中心喷泉为主两侧的路径环抱中心景区,以乔木、草坪和花卉错层置景。战神广场和荣军院区域在1889年巴黎第四次世博会已初现今日面貌,艾菲尔铁塔的落成是最大亮点。站在夏乐宫高地我们可以看到丰满的景致,建筑附属的绿地景观和律动的喷泉与塞纳河对岸的战神广场遥相对应,组成了精致的带状景观公园,新旧建筑景观相依相映,林木花卉和草地编制的景观美毯烘托了艾菲尔铁塔的制高点。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五次世博会无疑是重中之重,巴黎最美的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在1900年落成,连接了荣军院绿地休闲区和新建的大小皇宫。新宫殿和桥梁已然异常夺目,景观配置以简洁的块状草坪辅以大乔木,对应金碧辉煌的桥梁雕塑和宫殿外立面。巴黎城市2个块状跨河景观带一如今天巴黎河岸主要景观空间,今日巴黎的塞纳河风貌已然呈现。借这次世博会的机遇,巴黎的公共交通得以高速发展建设,不同形式的交通网络建立。除了新建奥赛火车站(Gared’Orsay),荣军院火车站(Invalides)和里昂火车站(GaredeLyon)之外,第一条地铁线(PortedeVincennes-PorteMaillot)也开始运营。便利的自动扶梯形式以“未来的路”(Ruedel’Avenir)的名称出现在游人面前,环绕安置于世博场地,新的交通和自动扶梯的参观形式带来更多的景观视角,直径100m摩天楼作为新的娱乐体验隆重登场。夜间电照明的使用和发光喷泉的安置开启了光景观篇章。

4结语

世界博览会作为人类盛会之首,让我们看到早期的林荫大道,花园绿地的营造,水景观及雕塑装饰直至光景观等不同时序的发展演变,明确了世界博览会给予城市规划建设的机遇和对公共空间景观塑造的强大推动力。除此之外,每一次博览会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定位。展会定向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和经济强盛带动的新科技展现逐步演变为对艺术、和平、环境和人类如何更好生活的未来展望。进步和退步有时二位一体,汽车和工业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侵蚀人类健康,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绸缪城市环境都将是世博会持续探索的话题。从1851年伦敦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的展览所在地也从西方主战场转战东方。今天的我们共同反思人类盛会繁衍促生的城市公共空间,在享用城市景观历史遗产的同时,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思考如何创建生态的具备持续活力的未来城市公共空间。

作者:高增荣 单位:大连六环景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一、整体性原则

参展企业在每一次展览活动中使用着统一的标志,统一的企业文化。在全过乃至全世界大型企业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标准化图形、字体、色彩,文字说明等要素,通过国内外各种系列的展览,来突出该企业的独特形象。这种统一的企业形象风格的展示设计,能加深观众对该企业文化个性形象的视觉记忆。在国际博览会、区域展览交易会的参展商展位形象也是其企业文化形象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形象的标准化图形、字体、颜色、特殊的道具等要素一起构成了独特个性、标新立异的、系统化的风格。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各行各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展示行业也不例外,从整体的重新到局部的创新、从道具的创新到视觉传达的创新、空间的创新到细节的创新都考验着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作品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是设计师日常生活和经验的的积累,对认识事物的敏感性,是长期观察事物与艺术修养的积淀。创新离不开设计要素,离不开设计师的情感,离不开设计师对产品的情感,同时参观者要产生共鸣,从心理和生理上去打动观众,创新意识在展示设计渲染过程中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90年代是中国展示设计业的起步阶段,欧式风格在一段时期内是设计师时尚的追求,展示设计一开始就缺乏创新意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清代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各行各业都很萧条。因此设计师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把我国古代优秀的设计思想发扬光大。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的作品。商业展示设计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我们在形式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思维也要紧跟材料更新换代的步伐。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体现。

三、时代性原则

在信息时展的今天,展示设计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创意过程中要体现综合设计理念、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高科技设计理念、突出主题的设计理念、多维空间设计理念等等,创造自由的、舒适的、亲切的、灵活的空间供参观者和工作人员交流,在展览设计中展品是展会的主体,选择代表性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商品。新时代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流行的颜色、新产品都要把握新的流行趋势,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品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不断的进步,新时代产品也要体现它的时代特征,技术性、艺术性、工艺性。展示设计的每个环节也充分体现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购物观念,用崭新的宣传方式来吸引顾客。具有创新、创意的设计通常可以刺激消费,反之,缺乏时代感的产品和展示设计既不能吸引顾客更不能促进消费。卖场设计需要顺应时代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社会状况及文化环境等因素变迁而不断标新立异,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这便是卖场设计应该具有的时代性。

四、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在展示设计中是指企业文化与设计风格上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行业的不同创意风格也千变万化。展示设计中的关联性内涵非常丰富,可以分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性、服务与消费的关联、人与人的关联、企业文化与产品的关联,例如:产品广告的关联性,感冒药我们可以直接联想到病毒、酒我们可以联想到粮食、这些是直接关联的例子,还有间接关联,在一个高档聚会上一女士走进会场,并没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时他瞬间打开盘起的头发,镜头转向她乌黑亮丽的秀发,散发着光泽与香气,顿时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某洗发水品牌打出来。这种广告创意高档的聚会场所与洗发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女人的秀发,有机的关联在一起,这种就是间接性关联。在创意设计实践过程中使用关联性创意原则可以有效的宣传产品,吸引顾客。

五、文化性原则

文化性创意原则要突显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每一个国家的场馆设计都体现着该国的特点,无论从建筑元素,材料、色彩、图案、以及内部的装饰、都有其代表性元素。中国馆的文化特色也非常突出,例如红色的外立面,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喜气的颜色。斗拱结构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特有的元素,建筑整体造型像一座四足鼎,鼎盛中华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建筑上的篆刻文字装饰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文化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涵盖面广的概念,它是通过符号的运用供人们学习和交流,文化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教化。是自然对象的被人加工、改造利用及加盖上人类活动的烙印,是人的自然对象生产、生活的结果。艺术是文化的集中表现。艺术的符号性、抽象性、概括性、象征性反映出文化的各种信息,包括了文化的各个方面。艺术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艺术是对生活和文化认知基础上的高度概括,从这个观点上来看艺术正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展示造型设计不仅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更作为一个地区经济产业和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的现象。展会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换、情感交流、商品销售、文化传播、娱乐等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场所。展示设计应具备独有的品味和个性,充分体现它的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设计中挖掘企业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设计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提高社会对他的认知度和社会的影响力,成功地企业形象识别是企业运行的第一步,企业形象识别的基础就是理念认知,其中企业文化是理念的核心。二十一世纪的设计师离不开文化,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强大的国家,更重视文化内涵的培养,更迫切需要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有着鲜明的特征,我们要学习文化、传承文化。使展示设计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在风格、样式、品味上使设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充分体现文化意味的展示设计才是有情感浓郁的空间。观众可以在展示空间中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而展示艺术背后的意蕴则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这两者的双层地基上,展示设计的理念、表现形式和手法都是由文化这个核心决定的,由此展开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基本面貌。充分体现一国家,一个民族特征与文化的展示设计在细部处理上到处可见。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背景,体现在现代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和谐有序、以及共生共荣的美学追求。从现代展示设计上反映出顺从自然、合乎天意的思想观念。展示艺术设计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更是在满足企业的商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而上升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以及追求更高层次目标。

六、个性化原则

展示设计的个性化是设计方式的不同,造型的不同、情感的表达不同、色彩的大胆利用,尝试他人没有试过的方法,恰到好处的表达展示效果,传达展示信息。个性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是不与他人的思想融合,例如: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他思想独特,材料新颖,坚持原则,不为利益妥协,这是他设计上的个性,由于这个原因他早期的方案,耗资巨大,没有政府和企业采纳,那时的他生活非常窘迫,建筑事务所艰难得维持着生计。伊裔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她在设计上的个性与张扬,曾经受到过很多人的质疑,40岁之前她的设计没有一个实施,原因是:技术无法实施、太夸张、不能与周边环境融合等等,为此她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生活,可是今天由于这些个性建筑师的坚持,他们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设计大师。玻璃摩天大楼、“跳舞”的建筑成为了地球上的新宠。如图:这是扎哈设计的英国滨江博物馆,该设计是英国建筑工程史上的壮举,被誉为“城市中的灯塔”,扎哈善于曲线、弧线、曲面的应用,该建筑造型像水浪,起伏波动,富有动感,将建筑与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

七、以人为本原则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展示设计的基本要求,人是展示设计中的主体,用心去感受展示的内涵,因此体现出人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性。21世纪以来,科学家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做了很多的实验,研究的结果在以后的设计中应用广泛。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参观路线的设计,以及环境的照明设计,关注儿童,老人,残疾人才能体现以人为。在设施建设,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大多数公共场所都有儿童游乐场的设计。新时代展示设计应更人性化、更重视人的地位,以及物质和精神在展示活动过程中的需求,为了使展示信息快捷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要求设计师在可能范围内营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对产品多方面需求的场所。好的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对展示效果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场景的营造要有交流和对话的环境气氛,而不是没完没了解说。场景具有亲和力,从而使展品、展具富有生命力,展示空间也会散发出魅力。展示设计不仅需要展示外观的美丽,更需要的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抓住人的心理,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设计空间,这样的空间更容易被人们接纳。总结,以上的七种原则是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通过原则将产品信息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也是展示设计本身的目的。掌握了展示设计的创意原则,在适合的设计方案中有效的应用,将会出现耳目一新的作品,推动中国展示业迈向新的辉煌。

作者:李刚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水城商业空间设计论文

1.日本博多水城商业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作用

博多水城又称博多运河城(CanalCity),建成于1996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私营地产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9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3.45万平方米,也是日本最为典型的以水为元素进行开发的商业空间。水铸就了博多水城享誉世界的知名度,而水元素在博多水城商业空间塑造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传承历史文脉

Canal中文释义是运河,博多水城位于贯穿南北的运河东侧。博多水城依傍运河而建,将运河水引入地块内部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顺应地块周边环境发展的思想和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它为解决“如何把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引入到项目中去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各具特色的不一样的场所”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1.2突出鲜明的商业主题

博多水城以“装水的容器”为最初的设计概念,通过把临近的运河水体引入地块内部,将水体与建筑连成一体,既在形态上给人以变化,又在心理上给人以放松。同时,柔软的水体与坚硬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以水为商业主题的设计立意。

1.3串联商业空间

传统的商业空间通常通过中庭、连廊、步行街道等形式进行相互串联。依靠临近博多运河的先天优势,博多水城用一条长约180米的人工运河将商业空间在平面上串联起来,将三个步行街区融合为一个整体。周边商业建筑围绕人工运河展开,连接起包括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办公、宾馆等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商业空间。沿着人工运河为月亮街和地球街,通过购物者的流线与水的流线合二为一的方式,在交合的流线上设置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将博多水城的五大主题区域在平面上通过人工运河这一“纽带”串联起来。

1.4保证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性

水作为自然元素贯穿于整个地块的规划设计之中,使得博多水城的商业空间能够保持可持续性。同时,博多水城的规划设计还考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遮阳、绿化景观、绿色屋顶、微气候环境等因素来配合人工运河的设置,以保证达到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性的效果。

1.5加强商业空间的活力

人拥有亲水的本性,博多水城利用人工运河的设计,将亲水空间与购物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在人工运河的沿线设置积极活跃的开放空间和场所来增加商业空间的吸引力、丰富了商业空间的活力。这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活跃场所为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海洋庭院和星星庭院分别位于人工运河南北两端,作为商业空间的开端和收束点。星星庭院采用不同形式铺装的硬质地面,拼凑成含有星星图案的小型场地,场地中央布设地灯和旱喷,周边以圆形排列的列柱为支撑,由底层至上层逐层对中央场地形成半包围的空间。在靠近人工运河的一侧,设置从底部向上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提升星星庭院的视觉吸引力。海洋庭院位于人工运河南端出入口,利用高差通过踏步将购物者引入半地下空间。海洋庭院由水面和多种植物构成,滨水空间遍植草坪和低矮灌木,深入水面的圆形铺地内种植庭院内唯一的高大乔木,上层空间在东南侧的维护结构外部采用立面绿化的形式与地面绿化相呼应。庭院内水系中设置了水底灯管和小型喷泉,沿岸水面放置石头作为点缀。同样在水面内立有从底部向上部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太阳广场作为整个博多水城的核心场所位于人工运河的中部。硬质铺地的中心广场嵌入人工运河,周边弧形的商业店铺呈半环绕状,从底层至上逐层递退再逐层收拢,在平面和立面都采用拱形,形成半围合的开放空间。广场几乎每天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表演秀等趣味活动,人工运河内设置大量的喷泉成为广场演出时的绚丽背景,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太阳宫广场是人流聚集的创造性场所,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是它位于整个博多水城核心位置的价值所在。

2.南京水游城商业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作用

南京水游城建成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2.7公顷,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位于升州路和中华路交叉路口的南京老城区,夫子庙商圈核心地段,距离南京商业集群新街口2公里,处在城市中心轴线上,是一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与博多水城毗邻运河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游城没有紧邻河道的城市界面。但水游城地块原本也是一条运河河道,于1935年改河道,遂成地面。因为兴建于隋唐时代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江浙,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沟通南北的一条重要水道,所以在江浙地区的文化体系中人们有着深深的运河情结。因此,水游城地块的设计理念与灵感源自于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民俗的延续,以运河水系为主线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水游城以博多水城的成熟经验为蓝本,深入挖掘地块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利用了水元素来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水游城占地面积仅2.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规模远小于博多水城,因此,虽然在设计理念上有相仿之处,在具体设计中也有一些“拿来主义”的元素,但南京水游城对于商业空间的设计和塑造,特别是利用水元素上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2.1水游城中的“静态水”与“动态水”

(1)静态水静态水是景观水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水体不流动或流动相对较为缓慢,水面相对静止。相比于动态水,静态水能够反映周围环境的倒影,丰富空间的层次性,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增添空间的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同时给人内心带来平稳安详、宁静舒坦的感受。在水游城中,静态水主要以薄水池、浅水河道、广场水湾等形式出现。静态水通常被塑造为较为静谧的空间,邻水空间布置休憩座椅或供店铺摆放餐桌,配合小型盆栽植物,顺其自然的打造幽静私密的空间。常有购物者、情侣、小孩子在水边休息、饮食、玩耍。(2)动态水动态水是处于迅速流动、跌落、喷涌等状态的水景。动态水可以活跃环境,在流动、跌落、喷涌过程中产生声音,因此给人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给人以清新明快、活泼兴奋、变化莫测的感受。在水游城中,动态水以主要以流动和喷涌等状态出现,最为普遍的是各种形式的喷泉,常结合各种商业节点进行布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整个水游城的“中央舞台”。舞台周边的水系内设置了喷泉,当舞台上举办活动和表演时,喷泉就成为广场舞台的“背景”。(3)动态水与静态水的结合在水游城中的动态水一般与静态水相结合,而并非以单一形式存在,多处采用了浅池喷泉、舞台喷泉和水幕喷泉等形式。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营造丰富的商业空间环境,能够赋予同一场所不同的含义,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使用性能。配合灯光和音乐的变化,动静结合的水元素在水游城内产生了多种变化,给购物者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感受,达到商业空间在时空上的不断变化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2.2水游城中的水元素与“城市意象五要素”

南京水游城通过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边界、道路、节点、区域、地标”运用到规划设计之中,将水游城塑造成为一个城市化的空间。(1)边界水游城沿南侧道路向地块内部退让,提供更多建筑沿街步行空间。以沿街水系作为商业建筑主体与城市步行道路的边界和缓冲,对建筑内部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和界定。在为水游城吸引大量人流的同时,也为内部商业空间提供了一个免受城市公共过多干扰的天然屏障,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商业消费环境。(2)道路滨水商业街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形式,水游城以水元素为主题,将水系引入地块内部,打造沿水系的商业内街。水系成为串联商业空间的道路和提升商业品质的元素,使得商业综合体中覆盖了城市化的市民空间,实现了商业建筑外廊与邻水内街的空间融合。(3)节点动态水对于吸引人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水游城东南角的主要人行出口,通过广场配合地面层和地下层的“双首层”设计,迅速疏解人流。同时,在入口处地下层结合水系设置景观喷泉,喷泉高度可达20米,在地面层和地下层均可以起到聚焦购物者视线的良好效果,从而成功地吸引客流,创造出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4)区域和地标水游城的中心处,水系形成扩大的水湾,配合变化的喷泉和各种活动聚集的中央舞台,创造了整个水游城的核心场所。通过水将中央舞台、外廊空间、商业内街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形成“区域”的元素,强化了中央舞台的核心地位。喷射高度可达5层楼高的喷泉,将中央舞台从平时购物者休憩交流的外廊空间转变为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演绎空间,凸显了中央舞台的“地标”性质。

3.结语

水元素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孩子们喜欢水,因为水呈现了他们的活泼天真;青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充满了青春对外来的期盼;中年人喜欢水,因为水承载了时间对生命的思考;老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寄托了经年的回忆。水作为城市设计,尤其是城市商业空间的塑造中的一种主要元素,对于承载历史文脉、串联不同空间、创造城市活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合理充分地在城市商业空间中运用水元素,可以塑造处充满活力和人气的城市商业空间。

作者:袁欣 运迎霞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空间设计论文:植物空间设计论文

1园林植物空间特点

1.1植物景观空间的变化性

植物景观空间形态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植物空间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植物个体由幼年到成年的转变,也体现在植物的季相变化。

1.2植物景观空间的多样性

空间形态是复杂的、多样的,园林植物本身在形态、色彩、大小、质地以及全部的生态习性都各有不同。它们构成的空间表达丰富多彩,使得植物在整个景观设计活动中成为最富有变化的因素之一。

1.3植物景观空间的有机性

空间构成材料是生命的有机体。园林植物的空间与建筑空间最大差异就是构成材料不同。建筑空间由无机材料构成,相反植物空间由具有生命力的植物组成。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环境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2园林植物空间类型

2.1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可以定义为仅用低矮灌木或地被植物构成的植物景观空间。开敞空间经常被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如大草坪、辽阔而平静的水面等。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私密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2.2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是一面或多面有较高植物构成的半封闭的空间形式。与开敞空间相比,限制视线的穿透,开敞程度较小。这种空间形成阴暗、疏密对比,既能保持视线通透,又有空间围合感。

2.3覆盖空间

利用浓密树冠的遮荫树,形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如城市中的林荫广场、林荫大道,廊架和拱门上的攀援植物等都可以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

2.4完全封闭空间

这种空间四周均由植被围合,常见于森林。完全封闭空间利用乔木的树冠组成顶面,限制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的灌木也会阻挡视线,从而形成无方向性的空间,为人们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

2.5垂直空间

运用高大植物构成垂直于地面的室外空间。空间的幽闭度随树干的高低、枝叶的疏密和种植方式而不同。垂直空间有组织游人行走路线、引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尽头的景观。

3植物空间设计艺术营造方法

3.1植物空间的流通与渗透

空间的流通最直观的表现是线性的空间形式,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线形所构成的廊道式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流动性。通常线性空间范围越狭窄,空间的流动感越强。相邻空间呈现半掩半映、半合半敞的状态,使得空间整体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

3.2植物空间的分隔与引导

在规则式园林中,常利用修剪成整齐的植物划分空间,使得空间显得井然有序、整洁明朗。其中绿篱在分隔空间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不同高度、形式的绿篱可以达到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可以用于道路与绿地的过渡衔接空间,引导人们视线。

3.3植物空间的变化与对比

通过空间的开和收放、虚实明暗等对比,产生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使得空间具有强烈吸引力。如蜿蜒曲折的河流时宽时窄,岸边高大荫浓的乔木使得空间时放时收,空间对比显得更为强烈。植物空间虚实对比是通过各种植物的艺术配置营造出开敞或封闭的空间环境。

3.4植物空间的多样与统一

“空谷幽兰”的理念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思想的精髓。不仅表现出对植物个体的关注,更表现植物个体与生长环境一体化的认识。“松云峡”、“桃花涧”等中国古典园林中倡导的传统景观模式就是将山水地貌与园林植物相结合,从而达到丰富空间的景观效果。

4结语

风景园林艺术是多维的艺术,是空间性和时序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园林植物通过不同的空间形态表现出来。如今,园林植物的艺术风格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植物空间形式。

作者:金琼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设计论文

1边缘空间的定义及其作用

如果我们只是将街道边缘空间中的公共部分以通行道或聚集广场的形式提供给市民,那么就只会发生必要性活动,如上学、等人、候车等活动方式。而如果有更多的私有空间诸如商店的户外卖场,户外休闲餐厅等商业设施提供给市民,这便会吸引来更多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为街道以及城市生活增添活力。

2设计边缘

2.1边缘空间对于街道的分隔与联系

街道边缘空间作为街道主体与建筑产生分隔作用,但同时也是从街道通向建筑空间的必要过渡空间,这种过渡性的边缘空间应必须为边界两侧的空间建立起良好的视觉联系,同时拥有良好的秩序感和易掌控性,使边界两侧空间的使用者能对边缘空间有较清晰的概念把握,这样可使人更轻松的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在街道的实际建设方面,这种分隔更多的是运用绿地和装饰构筑物,它们可以对街道主体与建筑及其周围空间进行良好分隔同时建立起一定的视觉联系。

2.2边缘空间的形态

线性空间做为城市街道的主要形式,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并不一定能满足多样的人为活动需求,由于街道周围建筑的功能不同,相对应的街道空间也会被赋予不同的使用属性,人们总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发改变空间形式,适当的不破坏整体的改造可以为人为活动提供便利,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自发改造带来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在线性的街道边缘空间可以通过构筑物设置一些小型转角;用灌木围合出一些半私密空间,或者在一些餐馆建筑的设置小型联排柱廊,这种局部隐蔽空间可以使在其中用餐的人们增加一定的亲和感,但同时又不会在视觉上完全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2.3边缘空间要素

元素种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差异,适当的存在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支持和发展。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稍许改变元素的种类,或者对元素数量做适当的增减便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功能和活动类型。比如长排的坐凳如果放置在尺度较宽的街道上遍很容易产生小型的聚集活动;在人行道一侧布置阅读栏可以增加街道的人员停流量;适量的小型商业设施便更有可能促成临时的商业街段。元素的尺度也对空间的塑造起着重要影响,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绿化方面,很多较宽阔的街道用尺度较大的乔木或高灌木来对车行道与人行道进行分割,这种大尺度的分隔元素可以很好地营造出领域感。而在一些较窄的街道可能只有池植灌木对车行与人行道这2种不同性质的空间进行形式上的界定,同时增强了车行道与人行道两种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

2.4边缘空间的细节

一个空间的每个物质元素都会对使用者产生影响,除了满足空间的必要功能需求外,对这些要素进行适当细致的处理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更便利的生活体验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感官感受,这将对人们有更大的吸引力。铺装是街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前提必须是能满足人们在任何天气环境下舒适行走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铺装对街道空间进行暗示性的区分,并且对街道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必要的公共设施也是边缘空间细节的一部分,良好的公共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和良好的城市生活体验。

3结语

良好舒适的街道边缘空间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体现,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是惬意且自然的必要生活场所。街道边缘空间在作为城市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应当更加为使用者考虑,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周围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习惯进行关联,提供能满足行为需求的环境条件,最终创造出极具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

作者:王墨非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设计论文

1成都平原城镇的艺术创意产业园

一是艺术创意产业与城镇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大多数创意人群更喜欢将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郊区作为生活和工作环境。成都平原一些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城镇就为艺术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氛围和创作环境,这与柯布西耶“阳光、空间、绿化”三位一体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二是艺术创意产业与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作为反映某些历史时期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形态风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体验氛围,有助于古镇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与之相辅相成的是,艺术创意产业可以在城镇文脉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风貌,促进艺术展示与交流、商业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开展。

2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到:“务必把建筑边缘看作一件‘实物’,一个‘空间’,一个有体量的区域,而不是没有厚度的一条线。”作为一种具体形式的空间类型,建筑边界空间属于外部空间,起始于建筑界面,向周边环境延伸拓展。其构成包含竖向界面(墙面、屋顶等)和水平界面(场地、景观等)要素,人们可以根据视觉、知觉、触觉等主观感受识别此类空间的存在。就像罗伯特•文丘里所说:“建筑就产生于室内功能和室外环境之间的交界处”。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的范围涵盖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的边界,以及园区内部建筑自身的边界,前者与城镇环境息息相关,后者则影响空间场所和环境氛围的营造,空间尺度等级由大到小。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承载着多元价值,包括:延伸城镇空间肌理,传承城镇历史文化,融合城镇自然生态,表现艺术创意氛围,注入活力空间场所,提升城镇文化品质和促进“产城”一体等。

3两个案例的解析

3.1蓝顶艺术中心3号坡地(二期)

3.1.1项目概述

蓝顶艺术中心3号坡地位于新兴镇庙山村,园区占地80亩,由数十栋艺术家工作室、蓝顶美术馆新馆、开放式的画廊和艺术商业街构成。目前,园区聚集了何多苓、周春芽、罗中立、方力钧和刘家琨等一批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创意和设计机构,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形成了“北有宋庄、798,南有蓝顶艺术”的格局。

3.1.2建筑边界空间的解析

1)理性介入———自然本底与人工环境的共生蓝顶的场地构成简单而纯粹,开阔的农田和零星分布的农宅成为边界物化的线索。作为回应,蓝顶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乡村环境,其采用了成都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形态———“林”字形容场地基底被田地和植被所覆盖,“盘”字突出了整个聚落形态的集中性和水平张力。园区建筑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空间形态为有缺口的不规则几何形,农田、竹林和树木融为一件生态的外衣,萦绕于建筑并渗透到园区内部。林盘状的边界形态清晰明确,保持了连续的空间秩序,并借整体之势锚固于乡村环境。人工环境超越了其自身价值并与自然本底共生相融,现代艺术聚落存在的意义得以升华。2)场所构建———建筑边界空间的活力营造蓝顶艺术中心的美术馆、画廊、艺术街等建筑的边界空间体现出鲜明的公共性和参与性。美术馆化整为零,建筑体量自由组合,转折多变的边界限定出尺度不同的院落空间,松弛的环境状态、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边界成为人们休憩交流、开展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画廊和艺术街区域,建筑顺应场地高差线性排布,边界空间以街道的形式出现。通透的界面使人们自由出入其中,原本通过式的路径空间因为行为活动的随机性和选择性成为人们漫游体验的趣味空间。同时,建筑的展示功能自然延伸至室外,形态各异的装置和雕塑等艺术品如点状触媒渲染了艺术氛围,吸引人们驻足观看,人们完成着对艺术创意的潜意识认知,这样的融入行为,使建筑边界的内涵丰富、多元而深刻。3)“公私”过渡———建筑边界空间的矛盾消解外向型的美术馆、展览馆等建筑和内向型的艺术家工作室存在着“公与私”的对立,建筑边界空间将这一矛盾进行了消解和转化。首先,靠近艺术家工作室的展示建筑界面较为封闭并有乔木围合,以办公、辅助功能为主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建筑边界公共活动发生的概率,而工作室也通过绿篱和隔栅进行限定,两者共同规避了“公私”之间的矛盾。其次,美术馆、画廊等建筑界面出挑的露台和走廊建立起画廊与工作室之间的视线联系和对话的可能,两者化对立为交流,而外墙悬挂的楼梯为艺术创意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出入展馆的快速通道。以上这些空间处理方式既保证了公共建筑和艺术家工作室相对独立,同时又搭建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4)物以类聚———建筑边界空间的内部交往艺术家工作室是蓝顶园区构成的主体,对艺术创意阶层而言,满足个人创作和生活需求的同时,圈内人士的横向交流同样重要,工作室这类建筑的边界为这些“群居”的艺术家创造了交往的可能。连续布局的工作室入口界面紧邻街道,边界的功能直接了当———水平联系和出入建筑,艺术家之间可以便捷来往。工作室背立面呈现出另一番场景,后院和露台使建筑边界成为人们欣赏田园景色、交流心得体会的空间场所。5)情景重现———建筑边界空间的地域表达蓝顶作为当代艺术的聚集区,在其建筑意象的塑造中,与周边乡村场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是静态的场景,尺度宜人且相近的不同建筑有机组成“同一族群”。建筑界面的表达融入了乡村建筑界面的手法和语汇,如民间常见的素水泥砂浆墙面和灰色面砖作为主要材质,抹灰勾缝被保留成为界面肌理,在此基础上,吊灯、广播喇叭和水泥柱等当代乡村元素点缀其中,提示着此时此地的建造状态。除此之外,动态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建筑边界,村民在田间地头劳动耕作,真实的田园生活自然发生,形成情景交融的边界场所。游走于建筑边界,既是人们构建新的记忆的过程,又是同时唤起曾经记忆的过程,当代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形成建筑边界的文脉空间。

3.2中国艺库

3.2.1项目概述

中国艺库位于洛带古镇下街端头南侧,是依托古镇文化开发的艺术创意聚集区,产业定位“非民俗、艺术化、创新性、高端化、产业化”。至今已有张修竹、邱光平、新摄影平台等一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驻。园区功能涵盖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艺术品展馆、艺术会所、创意工坊和艺术街区等,同时还是西南地区17所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创意孵化园。

3.2.2建筑边界空间的解析

1)模糊化的建筑边界与古镇本底相融从整体上看,中国艺库是以街区的形态融入洛带古镇。园区建筑边界延续了古镇肌理,既有可以穿越的路径空间———街与巷,又有可以驻足停留的活动场所———广场与庭院,点线结合的建筑边界并成为古镇原有“一街七巷”空间结构的有机拓展,使园区与古镇有机融为一体,人们在古镇游览参观时,不知不觉进入中国艺库,开启艺术之旅。形态和行为上的关联形成模糊化的建筑边界,制造一种弥合的状态,正如埃德蒙•N•培根所说:介入倾向于溶解内部与外部的明显界限。2)多元的建筑功能激发边界效应与蓝顶相比,以古镇旅游相结合的中国艺库在功能配置及空间组合上更加丰富灵活,与艺术相关的创作与展示交流、演艺娱乐、商业休闲和餐饮服务等功能提升了外部空间吸引力,使园区从整体到局部保持了对外的开放性。建筑内与外的界定被弱化,人与人、人与建筑和人与艺术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建筑边界空间以更加开放自由的态度面向艺术人群和四方游客。3)建筑边界空间体现洛带古镇风貌特征对古镇风貌特征的挖掘与表达让中国艺库得以锚固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竖向上,建筑界面可以见到青砖砌筑的风火山墙,小青瓦铺设的坡屋顶和起翘的屋檐,有意强调的穿斗结构,按传统比例尺度划分的木质门窗和装饰构件等;水平方向上,青石板路面、建筑入口的古井和石柱等,以上这些具有传统特征的形态、材质、色彩和小品等要素传递着历史的真实与客观存在,利用“还原与转化、变形与重构”的手法保持中国艺库与古镇风貌一脉相承。4)新肌体的植入为建筑边界带来新的空间效果新肌体意味着相对新的材料、形式、造型和技术,园区的艺术粮仓和一些传统川西风格建筑中,融入了幕墙、玻璃盒子、金属构架、金属百叶和大型LED屏幕等新的元素,这些新肌体打破了传统的局限,反映了当代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新”与“旧”的融合中,两者互相衬托,产生了灵活多变的视觉效果,提示着中国艺库处于一个时空连续的动态系统中。

4成都平原城镇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1城市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1.1产业与城镇发展相适应

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的艺术创意产业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空间布局、功能配套和资源互补等因素。无论城市近郊还是远郊城镇,艺术创意产业园可以丰富城镇风貌,激发城镇活力,拓展城镇功能,促进居民就业,因此,园区则应根据其文化内涵的表达、产业链和产业群的构建进行布局和建设,这些因素是影响艺术创意产业园物质空间包括建筑边界空间等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4.1.2建筑边界空间与自然生态要素相融合

艺术创意产业园作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次生环境与原生环境构成的复合体系。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边界空间应以“生长”的状态呈现,通过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等方式,与地形、地貌、气候、农业和水系等自然要素相融,例如成都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其边界与自然环境呈现出交织共生的状态。

4.1.3建筑边界空间与历史文化脉络相融合

历史文脉是指环境的发展历史和社会的文化语境意义,它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基于某种记忆形成连续的形象,需要通过环境的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来体现。成都平原不乏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镇,随着古镇文化与艺术创意产业结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升温,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可以通过形态风貌的关联和空间肌理的延续与城镇的历史文脉相融合。

4.2建筑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2.1建筑边界空间模糊化设计

模糊化的建筑边界空间表现出具有渗透性的空间界定、多义性的空间功能和含蓄性的空间感受,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的模糊化设计可以通过起承转合、延伸扩张的边界线、边庭和边廊等形式的边界体以及模糊的地面与屋顶来构建。

4.2.2建筑边界空间复合化设计

复合化的建筑边界空间融入了新的物质形态,能够为艺术创意产业园带来丰富的空间形态和风貌,以及更多元的使用功能,这些内容会激发边界活力,构建园区建筑与外部空间深层次的融合。复合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形态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两方面,前者从复合化的造型与界面来塑造具有识别性和环境吸引力的建筑边界空间,后者通过吸引创意阶层和公众参与活动的开展,提高空间的使用价值。

4.2.3建筑边界空间活力化设计

活力化的建筑边界空间主要体现在促进活动的尺度和激发活力的材质及色彩两方面。尺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感受,宜人的尺度比例是空间富有生气的基本条件,而张弛有序的尺度节奏可以打破连续边界的单一乏味之感,使其变的生动。同时,建筑材质和色彩的搭配也是营造活力的重要因素,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丰富建筑表情,调动人们的心理情绪,进一步影响行为活动。

4.2.4建筑边界空间轮廓线多样化设计

具有美学特征的天际线作为第一轮廓线,是展示园区建筑边界特征和塑造空间意象的重要手段,应注重连续性和层次性。而标识物和广告牌等则是第二轮廓线,应在与园区主题、建筑风格统一协调的前提下,通过现代或传统材质、夸张或简约的造型和鲜艳醒目的色彩体现一定的个性和创意特征,营造丰富的视觉吸引力和良好的活动场所氛围。

4.3环境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3.1艺术创意语汇的多元表达

利用多元化的艺术创意语汇是表达建筑边界空间环境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语汇提供了环境的设计灵感,并重新定义了园区建筑边界空间的艺术价值和创意内涵。装置艺术、涂鸦艺术、极简艺术和大地艺术等是常见的艺术语汇,这些元素涵盖了传统、现代、后现代、超现实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艺术形式和思潮,既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意灵感,又能够拓展大众参与者的艺术视野。

4.3.2空间环境氛围的细节表达

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中细节的表达必不可少,它可以增加环境氛围的可读性和耐看性。艺术气质、地域元素、创意精神和人性关怀等都是出色的细部设计反映出的内容,作为整体构思的延续,建筑边界空间的细节处理对空间的体验有重要影响。在具体设计中,可以从地面铺装、地域元素符号、公共服务设施和光影等方面增加边界空间趣味性,丰富视觉和空间体验。

5结语

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城镇带来了新的空间意象,其建筑边界空间与城镇环境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同时也展示出自身特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针对成都平原城镇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的设计策略,为该类型园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具有一定建设性的设计意见和建议。

作者:崔晋 李异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策划宣传空间设计论文

一、受众消费者和空间设计

(一)空间设计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通过心理学家对于消费者和受众心理调查显示,空间设计的影响对于消费者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引导作用。因为在空间设计视觉冲击力的作用之下,消费者对于空间设计的产品主观认识更加趋向于整体性。空间设计同传统的设计相比,在策划宣传当中,能够将性能、作用、互动等清晰的融为一体,让受众的感受更加清晰化,甚至在后期策划宣传的影响之下,更加具有实践性。因此,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于产品整体性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受众的购买行为。企业在空间设计的策划宣传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整体性的特点,将类似企业的产品,非为不同系列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对比宣传,不仅可以让受众了解各个产品的特性,而且让受众品牌的整体价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达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二)空间设计和受众意识

在对于设计产品进行策划宣传当中,空间设计产品除了带给受众带来最明显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认知以外,还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意识认知。这种认知相较于感官认知更加重要。它能决定受众消费者的购买意志。即使当下消费者对于此产品缺乏刚性需求,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竞,当消费者的需求变成刚性之后,便会很容易受到潜意识的作用,从而在一种不由自主的状态之下,决定自身的购买行为。当下的诸多宣传策划,都在为留住潜在消费者而努力。空间设计的策划宣传也更要围绕在影响消费者的意识,长期培养潜在客户的发展角度之下。因此,空间设计的产品,也要尽可能的向细节和大方向靠拢,这样当潜在客户有需求之时,能够第一时间同潜意识形成共鸣,从而选择该宣传产品。

(三)空间设计产品和受众需求

在空间设计的宣传策划当中,存在着销售率高的但又是交易零星的、选择性不强商品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的关键就在于策划宣传当中只考虑空间设计的特性,在重点突出单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受众需求。因此,在空间设计当中,产品设计应当在受众最容易感知的地方,加大策划宣传力度,而且简洁的传达产品的特色优势,以便容易他们购买和节约时间。而对于一些商品需要仔细选择和花色复杂产品,在空间设计策划宣传过程当中就需要放置在安静且人流量较小的地方,以便购买者思考和挑选。切实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空间设计,并且制定相应的策划宣传方案,才能够保证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空间设计和策划宣传

(一)策划宣传和空间设计把握第一印象

在空间设计当中,由于设计的方向和宣传的产品将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因此对于受众消费者而言,对于空间设计的认知第一步就显得相当重要。而好的空间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在产品策划宣传当中,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因此,在先入为主理论的作用之下,充分考虑空间设计能否影响到公众认知,是商品属性得以凸显,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

(二)重视空间设计和宣传的人性化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是展示设计的根本,因此,在空间设计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产品、设计和策划宣传的人性化。要想使展示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参观者,就需要从空间设计和宣传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这样可以使得设计者和宣传策划人从中获益。设计者为参观者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要尽可能地满足参观者的信息需求与生理、心理需求。

(三)保证空间设计的互动性

空间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创新思想的融入不断丰富空间设计的内涵。因此,在空间设计策划宣传当中,利用产品、企业和受众互动性可以充分展示最能符合现代信息传播理念的设计产品,而且记住互动性的策划宣传,也更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这表示参观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商品的信息而是主动的参与在其中,可以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体验,也可以加深对于空间设计企业文化的认识。

(四)整合资源凸显空间设计策划

在当下的空间设计宣传策划当中,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屡见不鲜。在空间设计当中,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也可以将产品更加立体、高效的展示在受众眼前。因此,在设计当中,通过整合产品资料,借助三维立体技术,可以将空间设计的产品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展现在受众眼前。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方便直接参观事物的空间设计而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三维立体技术的还原可以作为以资讯传达为目的的现代展示设计得以实现。这样的策划宣传也更加具有科技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而这样的设计,在信息时代,融科技和艺术于一体的展示设计呈现出更人性化、更亲切、更强调人在展示活动中的地位以及物质与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和宣传企业实力的一种良好体现。

作者:李曼琦 单位:菏泽学院美术系

空间设计论文:图书馆空间设计论文

1色彩

无论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各个图书馆、新加坡艺术学院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还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艺术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应用。它不像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采用了原木色或者金属色,而是采用了红、白、黑、绿、蓝等大量鲜艳的色彩,像一首色彩交响乐,吸引着读者前去聆听与阅读。色彩的第二个作用是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分割。如新加坡艺术学院图书馆是一个有两层楼的空间,是一个大开间,内部没有强行使用墙壁来进行隔断,而是通过颜色分区来实现各种功能分区。这既不影响图书馆阅览空间的采光,同时也方便了读者在各类功能区之间无障碍地转换。色彩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小空间的利用,在书架的间隙、柱子的门边或者新书通报的小空间里,都用了色彩比较鲜艳的家具,让整个空间显得非常灵活,而且还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地利用。此外,色彩也应用在每本书上。新加坡艺术图书馆采用了色标系统用于图书分类与排架,每本书的书脊上都有一个彩色编码,不同的颜色组合代表不同的分类,一旦有书被误放,其“异色”将会被迅速识别,以便归于原位,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快速确认图书并正确排架。但由于采用了色标系统,图书排架不严格按照分类法,而是参照书店式排架方式,按照主题排架,以方便读者取阅图书,如小说是根据作者的姓名、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2空间布置

新加坡各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空间布置,笔者所参观的图书馆在面积上都不算大,但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采用大开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各阅览区都根据读者阅读的需要进行分隔。

2.1功能分区

新加坡图书馆的功能分区往往通过色彩、绿植、玻璃来进行划分。如新加坡艺术学院图书馆和南洋理工大学李伟南图书馆都采用了书架的不同颜色对书刊的主题分类。有些是通过玻璃来进行分区的,如研讨室、复印室等采用玻璃墙隔开;有些是通过实体墙进行分割以防止噪声,如南洋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图书馆音像放映室设置在阁楼的独立空间,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照顾了房间功能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安全、照明。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甚至提供了“ReadingArea(朗读区)”“InforComments(信息交流区)”和“DiscussionRoom(讨论室)”等场所。新加坡图书馆采用借、阅、参一体化管理,书架、阅览桌椅沙发的配置有一个大概的比例。位置较好的地方如窗户旁边,或者光线相对比较好的地方,有的摆放了阅览座椅如南洋理工大学李伟南图书馆,有的摆放了沙发如南洋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图书馆,有的还摆放带造型的阅览凳如艺术图书馆。这些摆放的措施一是光线好,方便读者阅览;二是保护文献,制止被晒。

2.2家具设置

现代化的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藏书机构,更多地是读者交往的空间。新加坡图书馆在家具设置上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1)图书上架。为了图书资源利用的方便性,新加坡很多图书馆在书架设计上做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书架的高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书架的高度一般在4层左右,高度在1.8m左右,这样最上层的图书一般的读者都可以看到,也可以取到,而不需使用书凳。二是书架的底层。在底层内增加一个坡度,这样底层摆放的书籍就有了一个斜度,读者无需蹲下就能看清书籍的题目。这种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读者查看文献资料。(2)阅览设施包括阅览桌、座椅、休闲沙发等。在家具摆放和家具设计方面,为了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到图书馆阅读,新加坡图书馆也进行了改进,采取了与传统图书馆格局不尽相同的方式。(3)空调。新加坡处于亚热带地区,虽然室外闷热,但室内的空调常年保持在18~20℃,图书馆也是如此。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非常多,尤其是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4)地板、地毯。新加坡图书馆的地板基本是无声的,即使高跟鞋踩上去也没有声音。图书馆部分地面铺有地毯,非常干净,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读者,并且在入馆时没有人过来指责读者的穿着。

2.3文化装饰

除家具设计和摆放外,新加坡图书馆还极其重视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功能,在装饰方面处处体现了这项功能。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还没有重视到这个方面,更多地是白墙或者是豪华的木板包饰,而没有针对所收藏的文献进行一定的文化配饰。新加坡图书馆则充分利用了各种各样的空间,将走廊、过道都引入到阅读空间里来。例如新加坡艺术图书馆的一个走廊布置,一个很窄的走廊,一边设计有矮矮的圆凳,一边就墙面做了一面书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人的学习兴趣,让人感受到阅读求知的快乐,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2.4细节设计

(1)无线覆盖。新加坡图书馆全馆无线覆盖,阅览桌、墙角处处都有插座,无论是为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充电,都非常方便。(2)查询电脑。新加坡图书馆内的查询电脑也非常方便,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书架中间插有许多查询电脑,方便读者随时查询。(3)无障碍服务设施。新加坡大部分图书馆都设有无障碍服务设施,在图书馆的电梯和厕所的抽水马桶上,还为盲人读者设计了触摸符号,使他们知道如何进出,体现了浓厚的人性关怀。

3服务方式

3.1入馆形式

在所进入的图书馆里,只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和新加坡艺术学院图书馆是对本馆法定读者开放,而其他图书馆都是开放性的,任何读者都可以进入。

3.2图书馆位置设定

新加坡大学基本都是开放性的大学,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如南洋理工大学,为了减少交通压力,方便读者进入图书馆阅览,该校设有8个图书馆,分别设置在大学的各个学区。其中,南洋理工大学王庚武图书馆和中文图书馆距离比较近,艺术与设计图书馆设置在艺术与设计学院中,最大的图书馆———李伟南图书馆位于最大的教学区中。

4对我国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启示

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在功能、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甚至于图书馆已经向无纸化发展。2013年德州出现了美国第一个纯数字图书馆。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图书馆也是一个没有纸书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负责人KathrynMiller说“阅读、吸收、管理和搜索电子文档的能力,在线上做研究等等技巧在业界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科技使用者和学习者。”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结合对新加坡图书馆的参观,笔者提出以下对我国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启示。

4.1图书馆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不应该是限制读者入馆时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广开大门,为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应该采取“以读者为本”的思维方式,化“堵”为“疏”,从过去“读者不应,该怎样”变为“我应该怎样”。

4.2图书馆家具色彩应该丰富

通过对新加坡图书馆的参观,北京电影学院新馆也应该采取大开间,家具色彩采取主题化设计,每个主题采取不同色彩的书架及书架的图书书标也采取相应的颜色。一是方便读者取书,二是方便工作人员上架,三是丰富了图书馆内部色彩,使图书馆更加具有动感。

4.3图书馆应该采取总分馆制

随着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的建立,为了方便新校区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也应该采取类似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做法,采取以学校专业院系相配套的图书馆设置,如可以围绕新校区的传媒学院建立传媒图书馆等。总之,图书馆的内部设计应该配合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进行创新,更加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模式,实现“书中有人,人中有书”的“书人合一”空间设计理念。

作者:沈娟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平面设计与跨维空间设计论文

一、平面设计中跨维空间设计的内涵

平面设计也有“空间”。传统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明暗关系对比、透视原理、色彩的变化、矛盾空间等诸多方法创造出假象空间,但在本质上并没打破二维空间。平面设计的跨维空间设计是指: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与设计方法超越二维空间,由静态的、平面的、虚拟的空间形态向动态的、立体的、真实的空间形态拓展,将平面设计的二维虚拟元素和真实空间的多维设计元素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达相同的主题,传递相同的设计信息。

二、平面跨维空间设计趋势的起因

无论哪个时代的设计和艺术都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受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现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科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平面设计载体,新技术的诞生都会赋予“平面设计”新的内涵。新材料的出现,新工艺的发明,新媒体的参与,冲击着平面设计传统的印刷手段,不仅加强了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创新也提出了新要求,既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又为平面设计的跨维空间设计创造了物质条件。人类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环境中,受众对信息的记忆是很有限的,只有打破常规、独特、新颖的设计才能打动、吸引受众。突破二维空间,跨维度的去创造平面作品,无疑成为一种良好的吸引爱好新奇、刺激的受众的方法。

三、平面跨维空间设计的特征及表现

传统平面设计创造的假象空间,因局限在二维空间之中,不能带给受众真实的、立体的和可触摸的、可互动、可运动等多方面的感受。我们可以将平面设计脱离平面图形向多维空间延伸,跨入了空间环境,继而诞生了一种更具活力、动力的与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平面设计向跨维空间设计是强调设计者应打破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同传统的平面设计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相比较,平面设计的跨维空间设计可以通过立体空间、媒介空间、动态空间、互动空间、环境空间来表现,并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一)多种感官体验

区别传统的平面设计以视觉感官刺激来传达信息的单一手法,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以往平面设计中没有的感官体验方式,来增强设计的真实性和吸引力,启发更多、更优秀的设计创意,引导受众从多角度、多感官体验设计作品。例如,如现已有一些包装设计和书籍设计运用一种特殊材料通过摩擦加热后散发出相对应的水果的味道带给消费者触觉上的体验;还有,获得第76届纽约国际艺术指导协会促销海报类铜奖的作品《不再静寂的夜晚》,该作品把真实的小铃铛均匀地挂在纸质平面海报上,当风吹过的时候发出悦耳的叮铛声。这里“铃铛”的加入打破了二维空间视觉体验,增加了听觉感官体验方式,成为切题的点睛之笔。

(二)新奇感和趣味性

每个人天生都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平面的跨维度空间设计这种新的平面设计形式会比较容易吸引受众,引起强烈感官刺激的信息也一定容易被记忆。例如:画面是一位正在做拳道练习的跆拳道高手的海报,它张贴的位置是正好一堵墙和有裂缝的地面之间,这样让人觉得是跆拳道高手一拳把地面打裂的场面,带给受众很真实、立体的感受,使要传达的信息更加有视觉冲击力。这种超越二维空间又极具创意的户外广告,给人们带来无穷新奇感和真实感的同时也让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各国创下了销量的奇迹,被评为最佳图书的立体书《爱丽丝梦游奇境》最大特色在于平面图画与令人震撼的动态立体场景相融合。这本书将读者翻阅过程的空间也考虑在内,在书页之间利用纸的三维立体性折出立体的场景,让纸张产生生动、有趣、真实、可触摸、立体的多维空间效果,丰富了读者的感官体验,并在翻阅过程中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互动、参与的体验

互动设计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共同参与、相互反应的多维空间体验。在设计平面作品的同时加入与观众的互动参与性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参与心,还能有效的将信息给受众。例如,一些户外广告的留白让观众可以合影,观众自己沉浸在成为画面一部分而喜悦的摄影的同时也是对画面的一种完善;还有许多平面作品运用了虚拟投影互动系统进行展示,当受众踏入设定的虚拟区域范围内,区域内的画面将立刻发生变化,产生互动效果。这样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激起观众的兴趣产生互动,互动的过程中也有效的、准确的将信息传递给了受众,在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的现状,内容丰富的多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的印刷媒体,呈现的视觉效果也由二维向多维延伸,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过渡为交互式信息传播。平面设计使用的材料、工具、方法技术以及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革。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方法正逐渐被打破,跨学科、跨维度、跨空间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不断涌现。

作者:杨晓津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1医院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应考虑医患双方的因素

1.1立足于医护人员的人性化需求

要分清医护人员工作与歇息之间的差异,建立专门的歇息室,注意歇息室不能设计在太过嘈杂的地方,与工作地的距离不宜太远,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开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人性化医院空间的设计,既要能够应用于临床工作,也要能应用于后勤的工作中,认识到后勤人员工作环境的重要性,为其建立舒服的工作建筑。同时,要满足物流的需要,让医药用品能够及时运送,使医院的日常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1.2立足于病人及陪护人员的人性化需求

人性化医院空间的设计要能够适应病人和陪护人员的需求,降低其在就医过程中因医院建筑而产生的不便性,体现医院不同区域之间差别性,方便病人快速就医。要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别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医院建筑的空间,充分体现人性化。

2医院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医院院部空间的私密性

医院院部虽然向外人开放,但也要求一定的私密性,尤其是对于某些病人而言,他们不希望在医院院部进行活动时被他人注意到,如在院部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时,病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保证私密性。在人性化医院院部空间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私密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建立院部,设计出敞开和封闭两种不同形式的格局,让病人有充足的院部空间进行活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同时,也向其他人员提供了院部空间。另外,因为个人空间的需求,使得小部分的公共空间无法体现其作用性,这就要求设计出多样化的辅助空间,例如,楼梯扶手、就医休息区、花园等空间设计要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2医院室外活动人群的活动规律

2.2.1必须要求性活动。

必须要求性活动即在多种情况下都可能进行,基本不会受到空间的约束,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活动。例如,患者从医院正门步行到就医大厅、等候就医等过程中,最突出的即不受外部空间制约,都必须要求进行的活动。

2.2.2自主进行的活动。

自主进行的活动,建立在舒适空间的基础之上,需要人们产生自主进行的想法,才能进行的活动。例如,倘若医院室外空间布局非常合理,环境非常舒适,患者就会自发的去室外活动、舒展筋骨,或是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对话;相反的,倘若医院室外环境很差,空气受到污染,患者很难产生自主活动的欲望;倘若医院室外空间一般,患者则会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空间的舒适度越高,人们自主进行活动的欲望更大。

2.2.3社会要求性活动。

社会要求性活动即在公共空间中人们自由进行活动,如聊天交友、步行或是跑步等。人们在活动时,不仅能与大自然有亲密的接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与他人聊天的兴趣,如下棋、沟通等,保持公共环境中病人的互相交流对其恢复身体十分有效。因此,这类医院的设计要从打造舒适、安静的公共空间入手,以及从病人会经常进行活动的空间入手,让病人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等活动,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另外,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切实提高医院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推动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发挥医院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作用。

2.3公共空间社会化与家庭化处理

事实上,部分医院不能有效地扩展公共空间。这类医院,需要借助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医院的绿化区、急诊室充分利用,在不扩展公共空间的条件下,创建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让病人切实感受到医院的亲切服务。另外,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如果能以平时看到的大型建筑物的特色元素为中心,来打造医院自身的独特主题,让病人在等候就医或是在病区休息时,都能充分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设计。

3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医院公共空间,要充分考虑到病人、医护人员、陪护人员的实际需求,并落实在设计中,建立舒适、安静的公共空间,推进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完成医院的使命。

作者:涂悦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