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17 11:11:43

摘要:农业机械化为新农村建设所必须坚持的“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生活宽裕为主要目的、以村容整洁为环境要求”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我们要认清当前有利形势,抢抓机遇,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好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同时它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0 前言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央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为主题的连续几个“1号文件”来破解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三农”问题,成效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可以说,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1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产要发展,就应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近十五年来,农机部门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发挥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我县为例,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县,加之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粮食作物面积下降,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小麦在3.5万亩、玉米8.8万亩(其中地膜覆盖7万亩左右)。但基本都在相对比较平整田块较大的地方种植,通过这些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现全县主要农机、农具保有量为:拖拉机668台、三轮农用运输车2076辆、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2台、旋耕机550台、玉米覆膜播种机43台,基本满足我县粮食作物生产需要。小麦的种植收获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从机耕、旋播、旋耕播种到机动喷雾农药、再到联合收割机收获,都是农业机械在大显身手。玉米机械化生产也在稳步推进之中,现在耕整地、覆膜播种都有相应的农业机械在发挥作用,玉米机械化中耕除草和机械收获也正在试验推广之中。在特色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引导和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我县的“大红袍凤椒”是获国家“原产地保护”绿色食品的特色经济作物,去年实施了以“花椒烘干机”为主的推广工作,今年花椒烘干机也被省上列入补贴目录,每台补贴1500元,截止目前共推广274台。今年又大力推广“花椒采收机具”,每台96元的花椒采摘器县财政补贴40元,截止目前共推广220台。这些机具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深受椒农欢迎,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城乡经济二元化、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等原因,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要富裕,就必须增加农民的现实收入,农业机械化一方面通过应用节本增效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另一方面也通过发展农机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生活宽裕的好日子、新生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在我县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农业产业发展专题规划”中以“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扩大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县今后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广大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由于相应农业机械的大量运用,使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产、运、销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改变了以往的人力畜力生产、肩挑背扛的运输的原始方式,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大大加快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3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农村村容要整洁,就要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建设,农业机械化在这些方面的巨大作用无可替代,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减少沙尘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了农村最根本的耕地和水这两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效地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近年来推广的秸秆挤丝揉搓机就在这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我县的“畜牧强县”战略作出了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县地膜玉米面积逐年扩大,残膜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研制和引进推广残膜回收机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将为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发挥出巨大作用。还有农业机械在“退耕还林”、“绿色屏障”建设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如机械挖坑、苗木运输、浇灌用水的抽取和运输,都有各种农业机械忙碌的身影。另外,在村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农业机械也承担着绝大部分建筑材料的运输任务。可以说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为新农村建设所必须坚持的“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生活宽裕为主要目的、以村容整洁为环境要求”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我们要认清当前有利形势,抢抓机遇,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好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罗永锋(1972-),男,陕西省凤县农业机械化中心站工程师。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摘要:文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客观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建设农村精神、物质文明,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所处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途径;保障;手段

0 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来装备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就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应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而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有活力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农业得到恢复性的增长,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械化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市农村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作业面积迅速增长,作业领域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个各方面,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不但解放农村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工作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而且为农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发挥农业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还可以节约种子、水、化肥人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要使农民生活富起来最主要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让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主要有两条途径: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才能增产增收。

1.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市总体地理特征是八山一水七厘田,耕地面积只有17万亩,由于耕地面积少,要想农民富裕起来,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开创第二职业,如劳务输出、开展多种经营等,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来的效率,还能提高作业质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更多劳动力。

1.2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发展第二、三产业以后,在农村务农劳动力大大减少了,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大量农活就无法靠人力来完成,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从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

2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促进现代农业文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务中解脱出来,实现农业的文明生产;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农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提高城镇化进程速度,并能够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促进城乡文明交流;促进农机经营者不断学习农业、机械、经营、安全、修理、法律、保险等相关知识,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3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面积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机械深耕深松和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化肥深施技术,减少秸秆焚烧和化肥流失对水质、空气的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机械化灌溉和排涝,实现旱涝保收;通过畜粪无害化机械处理,改变畜粪污染,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在改变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村容村貌改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好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利支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作为农村农机管理工作者要把农机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韩志平(1961-),男,吉林集安人,吉林省集安市台上镇农机站工程师。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 要: 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机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 农机化; 新农村建设; 农业现代化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 农机化决定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程度

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生产的发展靠什么?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机化的支持。在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机械化施工可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在土壤改良、深耕深松等机械化作业中,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在农作物秸秆还田、青贮氨化、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深施技术中实现机械化,可减少秸杆焚烧和化肥流失对水质、空气的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在旱作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中,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2.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业劳动力,节省劳动时间,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机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它的载体功能、改造功能、开发功能等都能直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特别是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3. 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提升设施水平

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既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又抵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又如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通过机械化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青贮等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不仅避免了因秸秆堆放引起火灾现象的发生,而且也避免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

二、发展农机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三、发展农机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力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什么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机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

四、加快发展农机化的建议

1.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它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同时,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验鉴定,更新报废等农机标准体系,为加快农机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技术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以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来装备各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在稳步发展粮食机械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有效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再次是提高农机性能,以挖掘农机自身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不断发展节能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的机型更新换代速度。

3. 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广阔空间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总之,农机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能力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发展农业机械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项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成果在物质方面的体现;“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和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环境氛围和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政治层面的,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和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概括,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业机械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实现生产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有利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末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七位,这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显著。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首要条件,而生产力是生产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农业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主要来自于现代新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作为农业生产率表现形式之一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除了来自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外,还有来自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的有力支持,因为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到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从农业的投入到产出、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与农业机械技术体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率为36.9%,仅相当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和韩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机械化将继续对生产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二,农业机械化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化的农业装备作为先进的劳动工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它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活宽裕的根本物资基础,也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条件。因此,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机械化建设,要求合理地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显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农机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控制焚烧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农机化作业取代了蓄力作业,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因此,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村容整洁”。

第三,农业机械化提升乡村文明,提高了农民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农业机械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高效率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是营造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互动,这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沟通城乡文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掌握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只有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和文化学习,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第一,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对农机专业服务企业、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技专业大户的扶持,包括税收的减免、贷款的优惠、专项设备购买的补贴等;对大型农业机械购置及农业作业用油的优惠政策,把农机具和油料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农机重点工程项目和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给予更有力的财政支持,要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扩散及全面推广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机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第二,加强农机科技创新机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技术创新,开发一批适合目前农村急需的中小型农业机械,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机制造企业,为提高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尽快地建立农业机械科技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农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一体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拓宽农机化的服务面、延伸农机化的服务链条,为农机化开辟新领域,为农民开辟新的财源。积极推进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搞好统筹规划,不断探索创建新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

第四,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体系水平。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支持他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所以要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所谓硬件,就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应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汇集、处理、分析农机相关的信息。所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的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第五,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2004年11月1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农机管理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六,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政府间的农业机械化交流和合作,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借鉴和跟踪国外先进农机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进行试验推广,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同时,积极地构建国内农机企业和国外先进农机企业合作的平台,加快农业机械产品的提升。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在我国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机械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探讨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 发展对策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机化发展既面临着重大挑战,也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步伐的战略机遇。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农机化的强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阔天地,农机化可以大有作为。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粗放型经营,广种薄收,作物产量一直徘徊在低水平;80年代农业逐步向机械化转变,机械播种、耕地、脱粒、运输,逐步开始实现机械化;90年代农村运输、农田灌溉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脱粒,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50%以上。21世纪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年底,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9.6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61.8%、35.3%和3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经迈入了中级阶段,各省农机化的发展向着大规模、广领域、快速度、高水平方向发展,具备了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1、加强农机化管理,推进基层农机化发展步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在种植业、加工运输业等方面都有了自主权,同时科学种田和合理使用机械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也在继续提升,达标和不达标的农业机械充斥着市场。这就给我们农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更好的加强农机户和广大农机使用者的管理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以适应农机生产的需要。乡镇农机站在依法治机、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农机化生产、扩大农机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一是组织农机化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生产实践中,农机站加强农机化管理,组织农机队开展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解放大批农业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机化水平,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是强化依法管理,提高农机化安全水平。农机人员在走村串户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手册、传单和讲解,广泛开展农机法制化宣传活动。在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监督农机作业质量,规范农机操作规程,维护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利益,促进了农机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在生产季节,农机站的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机车组向农民宣传农机知识,帮助农民检修机具,直到正确使用机具,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季节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建立并完善社会化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对农业机械化作业、供应、推广、维修、培训和工程开发等实行全方位服务,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需要完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强化乡镇农机站的综合服务功能,对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按集体企业规范提高,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核算制度,提高其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围绕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和拓宽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领域和水平,从农户最急需的农机服务项目入手,由农业生产环节的单项逐步扩展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综合服务。

3、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建设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中国农机化水平已进入了初级阶段后期,准备迈向中级阶段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势必会对农机化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中国的农机化定会得到快速发展。以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抓手,切实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及专家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农机技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抓好农机从为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全市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4、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组织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营造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抓紧研究以旧换新办法,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促进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使用法规和制度,开展农机使用安全教育,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三、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主要的内容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