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核心素养研究3篇

时间:2023-01-03 11:28:10

摘要:学生本身也要重视音乐的学习,勇于接触新鲜的乐器,大胆参与音乐鉴赏的小组活动,培养对音乐的乐感和兴趣爱好,由此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音乐 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研究3篇

音乐核心素养研究篇1

在当代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任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培养他们的艺术涵养和才华,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规划,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切不可操之过急,甚至揠苗助长,采取强迫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学会运用好正确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够让音乐核心素养真正走进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的时间不是很长,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门将组织并研究出各个阶段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并建立明确的体系,从而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技能和素质品格。音乐核心素养是建立在核心素养下的衍生元素,具体从以下方面体现。

(一)核心素养存在的意义综合来看,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应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认知等观念,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组合。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起来,这是一项终其一生的重要课题,需要学生用一生的时间去认识、熟知、完善。随着学生的成长,对综合素养的注重也会从自我发展逐步扩展到个人创新、团结合作等。从价值取向来看,核心素养的学习也从侧面表现出国家、社会公认的某些人生观、价值观;从课程的指标来看,综合素质既要求学生注重对基础学科的锻炼学习,也需要学生走出自我的世界,努力适应外界的社会。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任务,教师首先应在观念上进行彻底转变,由学科教学转而向学科教育靠拢,明白“教”的含义在于育人,明确自身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某个学科的教师;其次,对人的核心素养、学科本质应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将学生引领向正确的方向,由知识核心发展走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道路;最后,教师要明白核心素养的教育应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其深化学生在课堂内容上的理论知识,不如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要深刻认识到,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不能画等号,核心素养应当是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要求。

(二)音乐核心素养自2014年以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普及,音乐素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埃里奥特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这本书中,就给音乐素养做出了如下解释:音乐素养不仅是单纯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器乐实践经验水平,它还囊括音乐欣赏、音乐实践等,既要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与文化、人文、历史等产生交叉,又要对音乐有着在普通见解之上的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

目前来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体系整体上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对乐器的教学上,很多农村小学因受农村经济落后、教育发展条件不成熟、乐器硬件设施匮乏、教师器乐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的影响,对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调皮好动,需要教师耐心进行引导和授课,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学生厌学心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探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当前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少学校聘请的专业音乐教师并不多,由同一个教师负责多个班级的音乐课程时有发生;同时,学校对课外活动的安排,经常会借助音乐教师的力量完成,这容易出现教师在上完课没多久,就要抓紧投入课外活动的组织中,久而久之致使音乐教师身心疲惫,影响正常教学。音乐任课教师的力量被剥离到其他任务上,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再加上学校对音乐教师的素质培训欠妥,很多缺乏音乐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被“赶鸭子上架”,导致对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育无法得到落实。另外,很多学校在音乐器材方面的布置并不齐全,在器材设备的购置上斤斤计较,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环境不够完善,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开展不尽如人意。

(二)家校合作欠缺默契,音乐教育者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当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有的家庭会让孩子在校外参加各种音乐培训,如乐器班、声乐班、舞蹈班等,这些受过训练的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会比较高,在校内音乐课堂上的接受能力自然就比较好。然而,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只是碍于家长的安排才去进行音乐学习,另外也有很多家庭因为音乐学习的成本高而无法让学生参加课外培训。再加上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对语数英三大学科的强,家校之间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上缺乏一定默契,这些都是音乐教育者目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围绕音乐核心素养有效开展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基于以上当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如何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是当前主要的探究方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音乐引路人,更是激发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人物。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直面当前薄弱的音乐师资力量,敢于对学校不合理的安排说“不”,尤其要重点更新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力和教学能力。以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为例,该教材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文化是教材的主线,教材中的八个单元“舞起来”“田野在召唤”“四季放歌”“甜甜江南”“唱游森林”“月亮的故事”“奇妙人声”“地球妈妈”围绕听、唱、动、奏、认的教学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对待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对每堂课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走出教材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法。其次,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任务安排,多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学校要重视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室设备简陋、硬件不齐全的问题,当地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减少因外在条件受影响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应投入多媒体设备,让教师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第八单元“小小音乐剧”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PPT将乐谱展现出来,并结合一些视频、声音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师的音乐教学方式,注重对音乐艺术的实践教育1.创新音乐创编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创作和学习更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灵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创作音乐,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物进行“发声”,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大自然中寻找音乐创作的灵感。例如,在教授第二单元“田野在召唤”时,教师可以趁春日盎然,带领学生来一次春游,带学生去田野感受大自然,如听碧绿的河水流淌的声音、看飞翔在天空的雄鹰、听虫鸣和动物的追逐声等。这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会让学生更愿意去亲近学习,也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相较于传统的音乐教学,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参与度,更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更多优秀的创意和点子。2.改变歌唱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认谱识谱的技能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应予以重点关注,尤其是在识谱的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往常普通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教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乐器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乐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很容易被没有见过的事物吸引,乐器的加入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着音符进行演奏练习,加深他们对音乐教材中乐谱的印象,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以“新疆之春”为例,这节课的乐谱主要是要通过小提琴独奏表达出音乐旋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讲台上尝试弹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参与感,由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乐谱的熟悉程度,也能够锻炼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整体质量。3.鼓励学生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陶冶音乐情操除了必要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外,开拓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各种音乐能力,也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音乐能力包括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尤其是音乐欣赏能力,无论是儿童时期还是青少年时期,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视觉感知一样,对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共情性,当学生能够深入认识音乐的魅力所在,那么对历史文化也就能够有一番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要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进行引导。在音乐教材每一节课的后面,都有“成长的足迹”“采集与分享”等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成组或者是四人为一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对相关的问题和教学训练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别人身上不一样的见解;让学生在自主进行音乐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继而培养出他们主动欣赏音乐的习惯。

(三)注重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实际的音乐课堂学习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多引导他们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了解每一个音符出现的实际意义。例如,在遇到“0”节拍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在心里停留一秒钟,对于“一”节拍的出现,要提前拉长尾音,为此节拍做好拖长音的准备。通过对这些细节性的演唱小技巧进行实践学习,巩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有效提升,让学生能够从最初的“五音不全”逐渐成长为“实力歌手”。

(四)重视家校之间对音乐课程的合作,鼓励学生培养课外兴趣对学校和家长来说,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家校之间是站在统一战线的。同时,家校之间也要明确意识到,与其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一门都优秀,不如培养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者是让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有独立意识和思想的。基于此,学校要重视对音乐课程的投入,多与家长就学生的音乐栽培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有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就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表现自己,同时配合家长让学生参与课外音乐培训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孩童时期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也让学生的学习之旅充满乐趣和活力。综上所述,要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加快对音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学校要对音乐课程予以一定的重视,提高音乐教室的设备配置,同时定期引进专业的音乐科班教师,并组织相对应的有效培训活动;其次,也要积极与家长做好配合,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造诣,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音乐学习;再次,教师要一改往常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多利用多媒体设备资源、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巧妙有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丰富的教学氛围中,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最后,学生本身也要重视音乐的学习,勇于接触新鲜的乐器,大胆参与音乐鉴赏的小组活动,培养对音乐的乐感和兴趣爱好,由此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夏奕

音乐核心素养研究篇2

1引言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核心素养渗透入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十分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教学基本策略,从核心素养出发,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点,从中进行合理有效调整,以此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2将核心素养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意义

核心素养是结合中国现阶段教育进程所实现的最优之路,核心素养从基础教育上对中国素质教育有着深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水平的根本作用,同时是对中国教育理念的一次向上升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做升华式的阶段性提升。因此,小学音乐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是中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途径,理应在核心素养教育时代下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实到实践、课堂之上,会对整个音乐教学,甚至整个基础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教育改革导向和推动作用。现阶段教育目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要形成更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单一式唱歌教学发展为多元化的小学音乐课堂,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小学音乐课堂会更加有效地完成这一转变过程。

3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3.1创新教学手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能得到审美上的熏陶,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也需要关注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彼得与狼》的赏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下手,营造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音乐赏析效果,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盛宴,让学生能更深层的感悟音乐。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的创作,让学生依托《彼得与狼》的音乐背景去绘制心中的森林景象。进行延展教学时会让学生对该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在静谧的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但是这种和谐的画面却被猎人的枪声打破平静,猎枪声意味着动物被猎杀,幸运的动物或许逃出危险的境地,那些不幸的动物则沦为猎人的战利品,动物们的骨肉、毛皮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罪证,这也让森林中的平静彻底被打破,动物们生活在恐惧中,在进行背景的介绍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也提升文化认知。并且结合音乐内容进行创意的绘画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有机呈现,对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有效的途径。

3.2善用多元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需要做好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工作,审美能力隶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可以说想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一定是绕不开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音乐中的人文素材实现审美的锻炼,在音乐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理解背后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或者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进行乐曲的赏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审美能力应该是多元化和多维度的,不能只关注本民族的文化,比如在学习《中国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了可以播放不同的版本,让学生欣赏,同时在进行延伸拓展的时候还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特色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文化下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除了感受音乐的力量,还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的情感,在学习和欣赏歌曲中能有效地区分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在鉴赏音乐中不断地强化审美能力,落实音乐学科的综合素养。

3.3注意组织实践,深化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就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到课堂中的热情。兴趣是吸引学生的一大诱因,教师为了让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教学上来,就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探索,比如当下比较新颖的小组合作、课堂辩论、师生对话、课堂演绎、律动设计等形式,都是可以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的。把上述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其实就是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品味音乐的情感。要知道音乐的演唱和伴奏是需要配合的,学生在进行小组的学习中明确分工齐心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3课时的“音乐中的动与静”时,欣赏完《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匈牙利舞曲》后,设置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小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借助不同乐器的先完成律动设计环节,最后在有效的讨论和训练之后进行演奏的尝试,使得学习的氛围浓厚,形式也能更加专注地投入的课堂中。并且以小组进行学习,最后在班级上进行学习的效果展示,最终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小组的探索创编时,也是加深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有感情地演唱音乐或是演奏中能更好地结合自身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改编音乐,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有利的。

3.4鼓励学生创作,发展创造意识在音乐的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乐器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学生比较喜欢乐器,乐器的强烈的节奏乐感让音乐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学生在音乐课堂会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而自行设计打击节奏,所以笔者随之设计了“乐器教学”助学方式。学生通过自制的“乐器教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兴趣,更加激发学生对身边其他物品的重点关注,自制出一件“乐器教学”对于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乐器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从学生自制的“乐器教学”中表现出来,在此时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对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的话,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雨的节奏》时,笔者准备了三种乐器教学,如铃鼓、哑铃、沙锤,在学习歌曲时,三种乐器教学数量不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制作乐器教学参与进来。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环境内实现积极有效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制乐器的创编。当学生知道可以自制乐器教学时候,纷纷表现得十分兴起,顷刻之间便找到了尺子、饮料瓶子、铅笔、文具盒,甚至是衣服的拉链都可以运用其中,更有同学利用桌椅板凳和手脚代替,形成多元化的乐器声源。课堂之中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对各式各样的乐器进行划分,确保最终演奏的流畅合理,避免乱糟糟的现象。学生根据老师的具体安排,各自组团练习起来,整个课堂的音乐气氛十分祥和流畅有序,这样的学习对音乐提升了很大助力支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各项学习项目会变得非常容易达到预期,同时激发学生的乐器伴奏更深入地学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力。

3.5融入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借助音乐这个载体,感知背后的文化。新时代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育人的目标从单一维度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在教育环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活动,还需要提升思维层面的认知。而在小学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中会有很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师做好有效的教学设计,在学习音乐知识感知音乐魅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延伸课堂的内容,让学生感知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落实的还有民族的文化自信,所以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也适时地融入民族文化,在保证学生透彻理解文化的同时,加深学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在花城版的音乐教材中蕴含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民族文化,在实现音乐的有效性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下熠熠生辉。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中第6课时的“多彩的乡音”内容时,就能引领学生感受不用地区的民族歌谣,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一些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6完善评价机制,助力学生成长评价需要总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因为只依靠总结性的评价很难起到反馈的作用。进行过程性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侧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获得。是否能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英语学习,需要进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才能在课时授课中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置教、学、评的一体化活动和学生自评表获取有效的学习反馈。另外教师还可以做好自身的教学反思工作,当完成授课时要做好教学的总结工作,对教学进行回顾,及时地查漏补缺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让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地。对于学生的自评表利用,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深层的原因是强化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工作,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状态有个清晰的认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当问题被发现后就能做出调整,不仅能让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的成就感。进行教学的评价工作主要关注的是过程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个动态的跟踪,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教学指导,这样不仅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下也能实现高效地学习。比如在进行演唱教学或者器乐教学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从学习的结果、课堂中的态度以及行为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关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针对学生点滴的进步或者问题给予表扬或者指导,学生才能结合精准的评价进行有效的调整,让音乐的学习更加的高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2022年版义务课程标准(音乐)核心素养下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具有多种实践途径,音乐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学科的事情,做好音乐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也是助力。在音乐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生成,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让能力在主动的探索中生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生成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胡诌阳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麓城外国语小学

音乐核心素养研究篇3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要让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给予学生情感、思想、精神的多层次熏陶与影响,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音乐通识教育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们借助音乐教育能够深入感知音乐之外的大千世界。

一、构建良好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环境

(一)增加经费投入,丰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基础,全面覆盖的教学设备能够为音乐通识课程实施提供保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阶梯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并没有建立专业的音乐通识课教室。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音乐通识课,逐步加大音乐教育方面的投资,按照音乐教育需求配备专业教室及设备,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例如,高职院校应该设置满足各个专业学生需要的音乐通识课专用教室,在教室内配置钢琴、吹奏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等。设施齐全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如果缺少了这些设施则会导致音乐通识课无法顺利进行。

(二)强化教育管理,优化学生认知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主动需求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如果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就很难将目光投向音乐。让每一名高职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并产生音乐共鸣是音乐通识课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体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感受音乐内涵与音乐美感,使得音乐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需求。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在音乐课堂之外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通过举办音乐会、专题音乐赏析、音乐历史知识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在走近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其次,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音乐课程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特征,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音乐学分,同时开设与音乐相关的选修课程,持续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二、科学设置音乐通识课满足多样需求

全人教育离不开音乐艺术的熏陶,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应该保持对学生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在音乐通识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需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需求并设计多样化课程,明确课程门类、数量、课时和架构。高职院校的音乐通识课与专业音乐课程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并激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立足于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从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设立基础知识课程学生学习音乐和鉴赏音乐前首先应该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与感悟音乐,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并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学生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喜爱度,但是匮乏的音乐知识和较差的音乐素养导致他们在音乐学习时往往无法感知到音乐的内涵。听音、识谱、视唱是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高校开设了音乐鉴赏、音乐史等课程,这些课程均以音乐理论作为教育基础,主要涵盖了音乐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曲式结构等内容。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音乐理论课程,这是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基础。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开设《基本乐理》《简谱和五线谱》《音乐入门》等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乐理知识。

(二)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度,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缺少了解,很多学生认为古典音乐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这也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音乐发展进程中,古典音乐被视为最经典的音乐,学生要深入了解音乐就应该围绕古典音乐展开研究和学习。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情感多样的古典音乐能够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乐器与旋律的完美配合能够将音乐独有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其中蕴含的音乐内涵能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古典音乐鉴赏课程,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并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

(三)增加音乐技巧课程音乐技巧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有效途径,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音乐修养,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并践行音乐。“知会用”是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与体验机会,零距离感知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魅力并发展音乐能力。音乐技巧教育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践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对此类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和喜爱度。音乐技巧课程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将会有效提升,知识、技能、模仿、创新的过程是教育价值呈现的主要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音乐通识课程中可以积极增加音乐技巧课程。

三、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

(一)弘扬音乐文化,强化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养是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音乐可以有效改变以节奏、曲式、旋律评价音乐价值的单一标准,深入探究音乐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社会与文化意蕴。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要充分了解本土文化,更要全面感受各个民族文化。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正确认知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之上,重点突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教师简单讲解音乐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特征各不相同,每一个地区都拥有不同的特色乐器与演奏方式,例如小号、琵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优秀传统音乐作品,例如花儿、兰州鼓子、华亭曲子戏等,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音乐,还能带领学生探索世界音乐奥秘,帮助学生从当地人视角理解和感受音乐背后的内涵,把握具有不同文化底蕴和风格特征的音乐,这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国内外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

(二)关注学生需求,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高职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并展开针对性培养,选择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注重审美形态的讲解与分析。例如,在欣赏《夕阳箫鼓》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与文学、美术、诗歌有效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形态的艺术美,从文化层面把握和理解音乐特有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选择贴合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坚持流行与时尚相关联,通过欣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感知能力并积累审美经验。高职学生对现代音乐作品的兴趣浓厚,教师可以选择当前较为流行且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

四、拓宽核心素养视野发展通识教育

(一)明确教育目标,提升教师素养高职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教育,它既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发展。教师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核心素养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音乐教师是音乐通识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者,音乐教师需要持续提升个人素养并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希望通过音乐通识课获得更多知识技能以发展个人素质。教师应该挖掘音乐通识课的优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储备,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基础,综合考虑相关知识并调动学生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素养。

(二)强化教育管理,保证高效运行核心素养的生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有效的管理,高职院校音乐通识课程设置要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明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与研判工作,设定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并编制大纲,确保音乐通识课程科学严谨。高职院校可以鼓励音乐教师成立教学团队,共同展开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通过网上教学系统选课,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选课程情况,高校应该在选课系统内增加课程详细情况介绍,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的终身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利用校内讲座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思想碰撞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保证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三)突出教育特色,构建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对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激励教师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式。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音乐通识课的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而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较少涉猎,这也影响到最终的评价效果和质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通识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教师构建起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应该坚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重点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表达,从整体的角度综合评价判断。教师也可以用各种活动替代结课考试,比如音乐作品介绍与展示、共同举办小型音乐会或其他音乐实践活动等,这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和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成黎花.浅析在高职院校中音乐美育的育人功能以及整合音乐美育资源的对策[J].戏剧之家,2021,(09):105-106+133.

[2]邹联丰.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策略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3):78-80.

[3]邱秒秒.“互联网+教育”——疫情影响下高职音乐云课程开展现状及质量提升策略[J].北方音乐,2020,(14):157-158.

[4]黄细英.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8):185-186.

[5]周敏.“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音乐鉴赏教学探究——以〈黄河大合唱〉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8):43-44+49.

[6]黄金子.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与教学改革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50-53.

[7]林文聪.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福州地区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调研[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2):85-87.

作者:库尔班江·艾孜麦 提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