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品德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11-23 19:52:57

品德教案

品德教案范文1

一是一些学校和思品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认为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因而陷入了重视分数,轻视德育的误区;一些思品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看做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学是为了应试,上课时只注重帮学生找答案、背答案,重分数而轻思想品德教育、轻能力提高,甚至以练习、考试代替讲课,不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陷入了思想品德课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怪圈。

二是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当前,在高中以中考分数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体制下,不少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纯粹的知识理论课,学习这些理论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只是被动地抄答案、背答案、甚至陷入题海,不懂得把理论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再加上思品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观臆断,造成学生反感、排斥心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这就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现象,为上好理论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自身在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有的学生感觉上课乏味,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只知死记硬背,不能把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联系,理论知识转化不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导向等问题。

可见,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使学生既能从思想品德课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

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识到,单纯为了追求分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和以分数的高低去评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教育性,发挥其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作用。当然。我们的高中招生体制也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不然追求分数的观念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促使学生从错误认识转变到正确认识上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不但要从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实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活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从“封闭”型教学走向“开放”型教学。“封闭”型的教学只注重课堂教育。忽视社会的实际需要,忽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放”型教学重视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说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觉悟和观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第三,在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同时。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一方面,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材料。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既讲正面的事例,也讲反面的例子;既讲我们的优势,也讲我们的不足与困难,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可读性与可教性的关系,在教学中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现行的教材也有明显的不足。从时间上看,教材的材料、事例有陈旧性,无法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看,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思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应将教材的例子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如有位教师在讲“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使学生看到新中国60年来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使学生看到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轮廓,并将教材的观点以幻灯形式投影出来。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些观点,思想教育性也更强。

品德教案范文2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

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

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

3结语

品德教案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师经常苦于手头没有好的案例用于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处处留心案例的积累,平时遇到好的案例要注意收集,养成收集积累案例的意识和习惯,并可整理归档成册,如此才不会“案到用时方恨少”,案例的来源途径有很多,主要有:

1.采用教材或教参中给出的案例:教材或教参中的案例都是经过教材组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真研究和讨论过的,可信度和效用度都比较高,可以直接用于案例教学。

2.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一些事例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所需案例的一个途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搜索网络获取案例: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大量查阅网上的资料,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搜索网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百度,谷歌等,通过这些可以马上搜索到你想要的最新发生的案例资料,效率特别高。

4.关注电视、广播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观看电视、收听广播能够了解到在本国、外国有影响的案例,还有查阅报纸、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介能了解到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素材。

二、精心选择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旦确定了教育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具体说来,选择一个好案例应体现如下四个原则:

1.要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

选择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用社会热点取代教材中相对滞后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方法、立场。如讲到九年级第四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时,可选取最近发生的“神舟十号”升空、“嫦娥三号”登月、“蛟龙号”下水这些热点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贴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这个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要看案例的主要观念是否贴切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因为选择符合学生道德认知,联系学生实际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符合针对性原则。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时,某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等五人涉嫌等案例,就能深深触及到学生灵魂。对于我们身边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3.要估计正、负面效应值,具有正面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没有标准答案,运用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正气,所选用案例首先必须保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并且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4.要有独立、完整的情节,具有真实性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案例应该让学生感到事件的真实性,发展的自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给学生一种流畅的整体感,这样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可信度和深度。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的三个特征”时,可选用“一案”,他官居重庆市委书记,但触犯国家法律照样受到法律制裁,用这一案例来说明法律对全体杜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样更具说服力。

三、编制和加工案例是提高案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案例基础上所开展的,开展活动的案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对选择的案例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编制、加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内容。

1.裁剪要长短合适

一节课45分钟,那么就应该在忠实于原案例的基础上裁剪出长短合适的案例。如果案例太长,议题过多使得无法在短时间内讨论完毕,导致无法深入问题的核心,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案例如果太短,三两分钟了事也是达不到预期学习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内容,拖垮了学生们的热情和耐心。

2.确定适合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时机

确定呈现方式并做好相应准备后还应确定呈现时机。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如果用案例来做情景导入,那就在课堂一开始就拿出来,引出下面的知识。第二种,案例可以用来使某一个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那就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先进行讲授,之后引出一个案例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深化和说明。第三种,案例还可以用在最后做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提高。

3.预设好教学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环境等要素,拟设好教学组织形式并设置好用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当然,在实际课堂情境中不一定事事拘泥于此,可把它当做参考的对象。

四、总结

品德教案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运用 实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同一堂的教学内容,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人胜,有的人却讲得索然无味,使人昏昏欲睡,由此可见,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政治教学中, 笔者认为,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个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1.恰当灵活的案例设计

设计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要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

1.1 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如:在学习初一《身边的诱惑》时,我选编了教辅资料《新教材完全解读》中《“潘多拉”魔盒》的案例: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个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这个盒子。可不久就恢复的正常:“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个盒子里的东西跑了出来。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面临着诱惑,我们青少年必须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学会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1.2 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案例。 如:在探讨《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过的一则案例:某消费者到一大型商场购买了一套中日合资生产的价值上千元的“非纯毛”服装用于送礼。购买时,该消费者对商场售货员说,为了送礼时能体面些,请售货员在购物发票上注明“纯毛服装,日本”字样。售货员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就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开具了发票。时隔不久,该消费者凭发票找到商场,以售货员对顾客进行商业欺诈,要求退货并双倍索赔,商场负责人认为这个顾客是讹诈,没有答应,双方只好对簿公堂。

通过这一案例,不仅让学生当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评判,并在最后与教师出示的专家点评结论相对比,使部分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他今后的学习。

1.3 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爱》时我编写了这样一了案例:15岁的留守儿童小新,刚读初三因上课纪律差,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让他辍学随父亲外出打工。但他大多数时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还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一记者为抢新闻,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及表现在报纸上进行了登载。

通过这一案例设计,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的学到知识。

2.和谐有效地实施教学

案例教学要重实效,如何让课堂变呆板为灵活才是关键。根据实施教学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选取了“智者让少年去做三件事”的案例:

1.1 呈现案例,提出问题 。呈现案例的方式很多,可以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我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并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请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教材内容,找出问题,得出解决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阅读书课本,引入本案例。同时展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智者让少年去做三件事 ”中的两件:“第一件,衣服,到集市去走一躺,少年听了大吃一惊。”少年敢吗,为什么? “第二件,叫他去奉承村里某个富人,求他赏给自己一些钱,少年听得满脸疑惑 。” 想象一下少年最终会怎样?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1.2 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此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少年不敢做这两件事的原因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智者之所以叫少年做这三件的目的在于让少年思考什么是自尊,从而引出自尊的含义。

1.3 集体交流,讨论案例。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的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

品德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活实践;社会热点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改善教学效果。作为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生活化也是未来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力求让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服务于生活发展。在新一轮的德育教育改革中,德育标准也更具实践性,体现生活化气息,实现了人文素养与德育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为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也要竭力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原则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广大教学工作者展开积极探讨,并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活泼生动的案例能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然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应该本着如下原则:方向性,应该通过积极向上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针对性,应该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案例结合理论教学要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效性,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也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上与时俱进,最好能多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实践性,案例应用不等于理论学习,更要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1.应用经典案例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重温经典提供了便利,对于一些经典的场景案例,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加以重现,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活跃了课程教学气氛,更新拓展了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学“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为例,截取《神州吟》中的相关视频片段,通过图像的视觉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图片不难看出,我们的生产力还相对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在鼓舞人心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体会。对此,教师也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努力从平凡而又宽广的生活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品德素材,将枯燥的思想品德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联系,使其充满生活情趣,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以教学“保护与自我保护”为例,假设遇到某个歹徒欲行不轨,作为路过者,我们应该如何做?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探讨,力求在保护他人利益与自我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当然,案例既可以由老师举出来,也可以由学生提供,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章节的知识学习,发现学生可以举出生活中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3.关注社会热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便是实效性,当下热点问题才是学生的共同关注点,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思想品德也一直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多为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时效性。结合对时事热点的讨论,也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讲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图片,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加强讨论,深化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在讲述领土时,可以针对日本启动“国有化”以及南海黄岩岛等领土问题展开学习讨论,进一步深化对领土的认识。

当然,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初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能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些许借鉴,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很多教学工作者也在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以先进理念和模式来改进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定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白俊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9):69-70.

[2]梁玉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2(2):60.

品德教案范文6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品德教案范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讲。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果单单只靠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单讲那必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那么,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能够用生动且幽默的案例来为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让学生对政治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在这样的和谐且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从而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出了学校之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个课堂,而一系列的案例则是诸多现实问题的―个缩影,它能够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的问题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所展示出来的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能够深入其中进行体会,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学生不需要真正地深人到社会实践中,便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很多实际问题,从而使得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大大缩短。学生也更加容易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选择

对于案例选择来讲,它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之所在,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和教学实施的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遵循着以下的三个原则:

1.要符合趣味性原则

对于理论性十分强的品德课程,学生普遍都会产生厌倦感,那么,利用有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必将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学会合作》这一课内容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这一动画片,让学生在有趣的动画以及熟悉的音乐中提起学习这一课文的兴趣,在放松中学会知识。

2.要符合真实性原则

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机会,从而来使政治课堂的现实意义得到增强。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高官受贿无视法律的性质比较恶劣的案例,在案例中要把其所受到的严重法律制裁予以体现出来,用这种真实的案例来讲课,必定比灌输式的教授要有效果得多。

3.要符合实效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教学对象等等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那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定要应该是不断地进行变更的,不然就和社会的实际相脱节了。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1.案例展现

教师选取了好的案例之后,必须要能够较好地把案例向学生展现,只有这样,案例才能把其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那么具体的案例展示方法也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教师用幻灯片,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来进行,这一方法是简单且容易进行的,只是教师制作出简单的幻灯片文字课件来把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过对于这一方法来讲,仍然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是很明显。第二种方法是教师用多媒体把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一方法主要就是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再加上F1as的演示来进行,能够使所选的案例更为的生动。第三种方法就是小品展示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来把案例呈现出来,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2.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分析来讲,就是在教师设疑的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就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讨论,它是整个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互动,对于个人分析来讲就是学生自己进行案例的阅读,来对案例中较为重要的材料进行思考;对于小组讨论来讲就是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讨论和探索;对于垒班互动来讲就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各个小组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进行。

品德教案范文8

 

邵龙斌

( 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中学  四川省甘孜州 626102)

 

摘要:当前正处于教学改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应注意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和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运用  初探 

 

一、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案例教学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答案,而是依据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真实性。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实践,有真实的细节。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客观性。尽管教师对情景素材有选择的自由,但案例是对真实情景进行客观描述,作者要表达的是事实和背景,而不是任何的解释和判断,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的意见或观念。学生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理论和所积累的经验,作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定方案。

4、启发性。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因而,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

5、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即最佳化)。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必须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生动性和时代性,以切实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信度。

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符合时代的特色。

2、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有启发性,能寓理于例。

3、所选用的案例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具有生动性。

4、案例形式要多样化,呈现的手段要不断变化。

三、案例教学法之优势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能动性。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品德课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首要地位。无论是让学生自学教材和案例,还是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还是让学生写相关的小结或小论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只是像导演一样,起到了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则像演员一样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他们在各自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提高了能力。

2、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情景心理占主导地位。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探讨氛围,使学生在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所欲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各种思维的火化不断碰撞,许许多多的创造性灵感就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有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实现“知行合一”。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反映,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最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进而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讲解“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时,我选用了泸定某县委书记因受贿终受法律制裁的案例,虽身为县委书记,违法犯罪,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说服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开拓、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辽宁省辽阳市第十二中学 张波 王新颜 喻宁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品德教案范文9

一、以教学模式案例为突破点,深入研究,互动研讨,催生创优课堂的能力

案例研究强调“做中学”,因此,案例研究的主体应在课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主要开展以品德课堂模式为主题的优课探究,目的是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让品德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三年级品德组在研修“人类共同的家园”中《我们的地球》《世界真奇妙》和《我们这样生活》这三篇课文的教学时,决定采用“单元整合式”四步骤教学模式:整体感知小组学习资料整合个性汇报。全组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去分头研究,先通过个人的教学、研究、反思,然后用“一课多上”“集中反馈”等形式进行集体互动式研讨。

通过不断地互动研讨,有教师认为,上《世界真奇妙》时,可从世界著名建筑、国家的别称、世界之最等方面展开研究;有教师提出,在汇报“地球特征”的学习成果时,可借助地球仪,做地形拼图的方式;有教师建议,在汇报“奇妙世界”时,可采用知识竞猜的形式。在教学后,欣喜地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展示汇报的欲望很强烈。之后,在全校资源共享了“单元整合式”的教学模式。

这里的互动讨论,重在引导和鼓励教者和听者“上出自己的课”“说出自己的话”,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智慧,释放教师参与案例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智慧的带动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火花被点燃了,教师围绕课堂实践、互动,争创最优化的课堂,受益的是全体品德课教师。

二、以教学诊断案例为生长点,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催生同伴互助的合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最感困惑的是发现了某个教学环节的问题所在,但限于个人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为此,我们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案例研究活动,把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来交流与探讨,以点带面,进行“教学诊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优势互补。

五年级品德王老师在上《红绿灯》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个血淋淋的车祸现场,画面惨不忍睹。在研讨时,有教师指出,这些恐怖镜头虽能刺激学生感官,但在让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让稚嫩的身心在无形中受到了一次伤害。如何在品德课上合理使用反面素材,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呢?在案例诊断时,大家指出,教者教学理念有偏差,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在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设计有问题,建议修改教学设计。王老师意识到这点,修改了教学设计,课件中虽没有出现血腥画面,但一个悲惨的事故却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这个案例呈现出的“点”就是,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合理使用反面素材。通过合作,大家领会的不仅是该案例启发的这个“点”,更是贯通了以后应如何合理使用反面素材的这个“面”。同时,在探寻的过程中,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得到凸显。

三、以教学叙事案例为切入点,深挖内涵,注重效果,催生自我反思的活力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案例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每月叙写一个课堂里发生的真实、典型的“教学叙事案例”来进行梳理反思,把自己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我讲我的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并将这些“叙事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孙老师在一次教学叙事案例中写道:她上《家人关爱我成长》时,给学生布置了呵护生鸡蛋的活动。芳芳同学带了两个鸡蛋,分别画上笑脸男孩和哭脸女孩。第三天,她发现芳芳故意把画有笑脸男孩的鸡蛋打碎。问她为什么,她流泪说,留下的那个哭脸鸡蛋宝宝是她自己。原来,她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由于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视,使她性格、心理发生了扭曲。在这个案例中,孙老师反思到:由于家访缺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了解情况后,能帮孩子打开心结的操作方法不多,尤其是心理方面的辅导;切实做好家长育人观念改变的指导方法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个案例,在品德组交流后,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深挖出潜藏在里面的内涵:“教育无小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的味道”“爱在细节”等,这对于教师今后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四、以教学问题案例为出发点,潜心摸索,重于实践,催生研究课题的动力

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后,我们提出案例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深入化的操作策略,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用课题予以立项确认,然后再认真地去研究,采取“一课一问”“一问一究”“一究一题”的思路进行。

如姜老师上《我来做个小导游》牵出一个教材地方性的问题:不同的地方,旅游景点肯定不尽相同,如何恰当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呢?姜老师对该案例潜心研究,选取了《了不起,家乡人》《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等课例,结合课堂实践,从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学生资料收集、小组合作项目、课后作业拓展等方面深入进行,设计出“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夸一夸”的基本教学思路,形成了“家乡”的三级理解模式:以县为家、以省为家、以国为家,在此基础上,按照人、物产、风景、习俗等形成一个资源库,设计出相关延伸拓展的作业。姜老师的问题案例研究,知行一体,侧重边思考边实践,通过不断叠加,给课题研究带来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终该课题被衢州市立项并获奖。而她在课题结题后的汇报中,给大家做的课堂展示以及资源库的共享,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课题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的纲领,这正是案例研究最期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