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2-04-16 15:25:13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1、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经营战略的开发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经营战略开发的地位,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无明确经营目标,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1.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机制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企业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同时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发展进程,是企业经营发展取胜的动力。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缺乏创新机制,即使有的企业有创新的想法,但是却很难付诸实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开发新的技术时必须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然而这种高投入却带有一定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就会使企业对新开发的技术失去研发动力。如果仅仅是依靠购买新技术,在加工过程中还是运用以前的老方法,那么就致使企业对新开发的项目投入预算过低,最后企业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风险,也就停止了对新项目的开发。

1.3没缺少科学管理制度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落后阶段,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使得具体的工作不能真正的落实到位。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在行使权力时,相互间的干扰非常严重,这样就导致企业的执行力很难发挥出来。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这样就难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同时,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少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缺少真正懂财务的人员,这样就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预算不合理,最终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4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缺乏创新

规模的先天限制,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占有大的份额,而不能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宰,许多中小企业营销观念淡薄,未对客户进行管理,经营模式僵化,未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根据市场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战略重点及其运用条件。

2、对策

2.1实施企业战略,提高竞争力

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合资企业在我国不仅数量多,而且竞争实力不凡,因此,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应利用本土优势和经营管理经验,扬长避短,提高竞争能力。

2.2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获胜的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够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元素,使企业保持发展的活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加强技术创新应该做到:

(1)重视人才管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断引进新技术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途径之一。在企业的内部要不断的发现人才,并且培养人才,通过建立竞争机制,选拔人才。此外,还要不断激发企业的人才的创新思维,增进人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增加创新预算的费用。企业在追求利润时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通过创新,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建立奖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新见解,改变企业旧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3实施科学管理

(1)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首先,对新产品试制、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第二,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第三,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做法,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2)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3)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经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从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需要考虑从哪里购入材料所付出的成本最低,资金投向那里效益最佳,采用什么手段管理最佳,用什么结算方式回收资金最快最好最安全,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营者用清醒的头脑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4)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任务要服务于企业战略。首先,要以最经济的方式,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筹措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第二,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第三,以最快的方式收回资金,第四,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实施财务监督。

2.4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开展市场调查,进行市场开发,走专业化道路,在市场营销战略选择上下工夫。实施寻隙营销战略,避实就虚,看准大企业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在市场的空白点中成功经营,而获得竞争优势。实施营销服务创新战略,应用新知识、新观念全面提高营销技能,运用网络营销、重复营销、定制营销、绿色营销等,加强营销的针对性。实施占领市场的特色营销战略,运用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目标市场特色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民族文化的特色使许多企业在玩具、民间布艺等产品在出口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实施避强的营销战略。一是联盟战略,几个中小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联合营销战略,避免两败俱伤或被大企业吃掉。二是依附式战略,以一家大企业为龙头,为他们提供零部件或某一工序的加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三是转移战略,进行地域转移、消费群转移或产品转移。

2.5客户关系管理创新

在如今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客户关系管理正在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所以,如何选择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将会是企业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首先,中小企业要更新客户管理管理理念,建立专门的客户关系管理机构来保证客户的开发与维护,设立专岗专人,并对员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培训,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专业服务精神。并且利用CRM建立全新的客户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并通过接触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偏爱和购买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借用客户管理系统平台,可以改善客户购物流程,增进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消费体验。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管理与挖掘,不仅有助于产品的销售,还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忠诚客户。

2.6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还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能够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经营管理目标而努力,同时有利于对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打造企业良好形象,从而形成不被模仿的核心力量。

3、结语

中小企业要想在全新的市场经济下立足发展,就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调整短期利润目标,实施结合实际的创新发展策略,使企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2

全球化经济条件的发展下,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使我国企业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如今,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而且竞争力不强,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发展并不乐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下,中小企业在我国新的市场环境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因受到规模、技术成本、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因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十年,其中制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水平的落后,而且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中得到长久发展,必须提供自身经济水平的管理和市场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社会效益不高当今,中小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多”的态势。企业的总体数量不多,全民创业意识淡薄;企业经济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对社会贡献不足。

2.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严重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融资,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资金缺口还是很严重,这严重地制约着中小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虽然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银行贷款,但是融资的成本很高,贷款的利息高达8%~13%,和企业的利润率只有5%~8%相比,使企业的资金链面临雪上加霜的考验。同时,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还负责支出资产评估和担保的费用,面临着利息率上调的压力,再承担较高的税负,据权威机构统计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66%,其中个人只负担20%。这些使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甚至某种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3.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产业链的低端,企业生产中掌握不到核心技术,企业产品没能够形成自主品牌,导致生存和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年限很长,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初级产品加工占很大比重,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的行业发展缓慢。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很多企业处于工业2.0时代,与国家工业2025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差距。

4.管理者经济管理意识较弱针对企业的发展而言,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其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发展中发展基础是经济管理,科学的经济管理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中存在很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经济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它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管理者采用顺其自然的发展模式,不能够依据市场的最新变化改变经济管理策略。另外,在他们看来,经济管理属于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只需要管理好收支情况。在这一观念下,使人们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可以说,它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甚至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难以继续发展的境地。

5.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缺乏管理人才,因控制成本,企业人员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但针对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缺乏良好的胜任经营管理的人员,难以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企业人员身兼数职必然会削弱经营管理能力,加上缺乏相应地经营管理知识,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中小企业而言不仅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并且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失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的高失业率导致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失,并且影响到了经营管理者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1.全面、客观分析经营战略中小企业中,战略分析的评估前需要选定好参照物,以数据为准。此外,还需要对市场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总结,避免战略分析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的方式;此外,企业还需要结合相应的调查结果,行业分析及数据信息,做出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向及政策方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估。

2.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的诊断分析,根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广泛借鉴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立足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完善,确保经营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匹配性,这样经营管理工作就能够在制度规范下更加有序推进,减少经营管理的粗放性以及随意性。举例而言,在决策流程方面,可以明确地决策程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损失,人才流失,战略误判。

3.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中小企业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企业弹性组织结构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经营管理机构的优化要朝着扁平化以及无边界化的方向调整,扁平化要求中小企业减少管理层级,企业决策人员要能够直接面对市场及客户,做到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从而快速进行决策。无边界化要求中小企业要弱化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界限,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共同努力使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4.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人才是一切经济资源的上游,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提高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首先,中小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及时发现人才的特长及专业,尽量将人才的专业与工作需求结合;其次,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中,好的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措施。中小企业因资金有限,本身效益不高,提高福利待遇处于劣势,因此,及时把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和人才市场价位,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制度和福利制度,尽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热情。此外,做好沟通,让员工明白企业的关心和关怀;最后,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考核原则、结果公开原则、奖惩结合原则、反馈原则,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5.中小企业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中小企业产品缺乏创新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产品的同质性使得可替代性高,随时可能因为自身决策的失误及外力的冲击而陷入破产的困境中。现如今,积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产品研发的新投入,走创新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的竞争不是价格战,而是技术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中,第一,要企业树立创新思想,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招揽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第二,培养企业创新文化,形成特有的创新文化氛围。良好的创新文化背景,可以培育高产出率的创新创意。第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的机制是保证一项工作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工作必须由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如薪酬体系、股权激励等,因为物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动力。

三、结语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下,提高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当今,我国中小企业相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长久发展,需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针对此,中小企业可依据自身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

[2]康挺.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卓越经营管理关键要素

1文献探讨

1.1卓越经营(Businessexcellence,BE)模型定义

卓越经营的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TQM(全面质量管理)近年来发生了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这个重要变化来自于“质量”概念最新的变化:“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的效率最大化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1990年以来,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质量奖项的卓越经营模型来作为公司组织内推动TQM活动的运作架构。所谓卓越经营模型即在引导企业、组织实行卓越经营管理技术,整体性审视经营活动,协助组织以系统化的视野拟定精确的经营策略。其中,在美国是MalcolmBaldrige国家质量奖、欧洲是以欧洲质量奖(EFQM卓越模型)、日本则是有日本经营质量奖。许多学者也认定这些卓越经营模型即是TQM活动展开的运作架构。这些学者认为质量奖项的模型抓住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成分,符合TQM其核心思想并且已经转换为明确易懂可接受的语言与发展架构。我国的卓越经营模型主要分为八大项目:“领导与经营理念”“战略管理”“研发与创新”“顾客与市场发展”“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信息策略、应用与管理”“流程管理”“经营绩效”。其中“研发与创新”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所独立设制的内容。该卓越经营模式架构整合八大项,涵盖投入(驱动因素)、过程(制度)及产出(经营成果),彼此是互动的关系。它创造并提供一个能产生卓越绩效的管理结构。组织可通过该架构进行自评程序,以增强改善与创新经营管理水平。逐渐迈向卓越之路,持续展现卓越经营绩效。

1.2关键成功因素定义

关键成功因素原是麻省理工学院所倡导,指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部分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营运有正面影响,可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大部分的产业都具有3~6项决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公司欲获得成功,必须把这些因素做得特别好。关键成功因素可定义为:企业在现况环境中,分析过去及规划未来,找出企业独特且优势的条件中的重要区域,也即是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中,使企业能生存下去或生存得更好的关键性的有形或无形资源与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果能找出攸关成败的关键领域,并把适当组合的资源运用到该领域中,可以让企业处于真正优势的地位。

2研究方法

本文经由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分析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相关企业经营的八大构面及国内外四个质量相关奖项(国家质量奖、美国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日本经营质量奖)的评选项目做整合,研议归纳出问卷初稿内容,共分为9大项,包含领导与经营、战略管理、研发与创新、顾客与市场发展、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信息策略的应用与管理、生产与流程管理、经营绩效,外部环境等36个子项目。为求确认问卷的逻辑完整性及填写上的简易性,共邀请9位在业界具决策能力的高层主管进行问卷的前测,并对问卷内容(包含问题、逻辑性等)及填写接口给予反馈。经此阶段的确认后发展第二版问卷,才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问卷项目,包含三个问题,第一题为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确认,研究者将本题归纳出各面向的关键成功因素共15项,另外设计第16项为开放式题目,目的是希望问卷填答者可以自由填答其他未归类项目,填答者应在此题选出最多7项的关键成功因素;第二题为对于填答者所选出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排序及给分,给分方式为对选出的项目给予1~10分的分值分配;第三题为开放式问题,是对于问卷中未提到的意见加以陈述,以防本研究疏漏之处。第二部分是对于填答者的基本数据收集,包含第一题:填答者所属公司的产业;第二题:填答者的服务部门及职称;第三题:填答者担任主管职的年限;第四题:填答者的教育程度;第五题:填答者的管理的部门。本文以业界具有领先优势的厂商为对象。因主题锁定在为中小企业卓越经营关键成功因素,因此研究母体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的企业为抽样母体。从得奖厂商中,本文筛选出共计96家企业。通过征询接受问卷调查的意愿,最后愿意接受为问卷发放对象的企业,共计49家。因本文涉及到公司绩效与决策方面的内容,为使问卷的回答具有代表性,故定义问卷及访谈的对象主要以公司内部高层主管为主。在研究初期即一一电话询问他们愿意接受问卷的意愿,所以实际将问卷回复的企业,对于问卷皆为有效填答,因此有效的回收问卷为33份,实际的问卷回收率为67%。

3研究结果

3.1关键成功因素的描述统计分析

依照回收问卷结果,填答者选出的中小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前七项依序为:(1)具有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25票,占填答比例75.8%;(2)领导人的风格、承诺与作为25票,占填答比例75.8%;(3)持续创新与改善24票,占填答比例72.7%;(4)目标一致的经营团队17票,占填答比例51.5%;(5)明确的公司愿景与目标16票,占填答比例48.5%;(6)明确的战略制定与展开16票,占填答比例48.5%;(7)具有自有品牌及营销16票,占填答比例48.5%。前三项被选出的关键成功因素的比例,均超过所有填答者的填答比例70%。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领导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上可了解对营运有直接的关系;而持续创新与改善将对组织长久经营亦存在关键影响。

3.2重要度排序分析

根据重要度评分,选出的中小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依重要度前七项依序为:(1)领导人的风格、承诺与作为,平均得分为6.909;(2)具有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平均得分为6.545;(3)持续创新与改善,平均得分为5.879;(4)目标一致的经营团队,平均得分为4.061;(5)明确的公司愿景与目标,平均得分为4.03;(6)具有自有品牌及营销,平均得分为4.03;(7)明确的策略制定与展开,平均得分为3.303,前三项的平均得分均高于5分。重要度排序的前三项与关键成功因素的前三项排序相同,显示这三项为受访者共同认定与同感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且由第四项开始平均分数均低于5分(原始评价分数落于0~7分间),可以明显了解到受访者对于前三项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视度与评价度。

4研究结论与建议

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关键成功因素,来了解产业吸引力,产业不同,企业持续获利的机会就不相同。一个企业想要取得成功,企业经营者应对于自身企业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成功因素给予足够重视,结合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再通过战略模式的运用,让企业取得一个能获利,又得以持久永续经营的产业竞争地位。然而从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成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然而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企业应掌握住核心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奠定企业的基石,建立核心竞争力与优势,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本文经过不同方面的比较分析,将选择次数、重要度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区分主、次要的关键成功因素共计四项,可为中小企业未来在经营决策时参考;涵盖三个方面的关键成功因素有两项,分别是持续创新与改善、具有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本文将其定义为主要成功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提醒企业应有动态经营的概念,企业应优先掌握关键成功因素为出发,建立核心竞争力架构,再随着环境发展建构动态经营模式,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产业环境变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企业追求产品服务的质量提升与精进已达一定境界,中小企业应改变以传统经营型态,朝向累积企业核心价值与竞争优势来思考。因此,本文将注重于协助中小企业建立不同的视野,以最终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逻辑,提出建议观点。这个结论,可以提供企业主作为在经营企业的基本思维参考,以关键成功因素作为出发,结合企业不同的特质与优势,协助企业建立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走出属于中小企业自己的独特经营风格,让企业不但有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也能兼具其他产业中大企业的经营特质,以期在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论中小企业如何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J].时代金融,2017(33).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分析;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任何游戏都具有能够让游戏运转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例外,任何不按市场规则进行非常规操作的企业都将会被淘汰出局。诚信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良好的诚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

一、什么是中小型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销售额、资产总值、和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来进行划分的。

二、诚信的内涵

一个企业继续良好经营的基础是诚信,在经营过程中以诚信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客户的认可,方可保证企业在事业前进的过程中能够向前发展。因此,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分析

(一)拖欠资金或者偷漏税款

中小企业失去诚信的重要表现为:拖欠本企业与合作企业的业务款项,拖欠银行贷款等行为。在于合作企业中,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清双方业务往来款项;不按时或者恶意拖欠银行,本金和利息,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行为甚为恶劣。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偷税漏税行为,拒不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并且数额巨大,令人叹惊。有些企业为了自身获取更多的利益,混淆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的界限,是企业当期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当期的税款。企业逃税、偷税的情况严重,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降低。

(二)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制假售假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范围广泛、后果严重,而且呈蔓延发展趋势,令人触目惊心。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年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总产值高达2000―3000亿元,因假冒伪劣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税收和利润损失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其中,中小企业就占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50%。

(三)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跟据我国工商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大约有40亿份经济合同的产生,涉及的相关金额总数达140万亿元左右。有专家估计,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左右。合同违约、合同欺诈现象以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大顽疾,合同的严肃性也受到挑战。某些企业在合作伙伴或自己无力进行合同上的规定时,为了自身企业到利益,往往会不顾与其签订的合同,进行单方面或双方同时违约。

四、中小型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业诚信法律和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企业信用,致使许多信用活动变得无法可依,当务之急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状况的信息征集规定;信息和获取的规定;信用评估和信用服务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为了保证信用活动有法可依,政府首先要有完整健全的法律依据,在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与积极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部门,规范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使得市场规范化发展。为了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与良好的发展前途,需要在健全的规则与诚信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企业经营行为,发挥制度与规划在诚信监督和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小企业诚信管理信息平台

诚信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等内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体系的先进经验,可以实行个人诚信码制,使个人所以诚信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由于我国60%以上企业相关信誉方面的信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相关信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加强和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性,也是企业建立完善的体系平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司法部门等的现有资料和已有建立的系统,强制性出台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加快建立技术先进、可靠性强、权威性高、覆盖全面、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数据信息库。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将我国信息化建设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收集和查询网络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和管理。

(三)严厉依法打击失信经营企业

依法严厉打击中小企业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源头的治理力度,强化市场诚信监督管理理论,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诚信执法,严厉查办假冒伪劣商品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失信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违法活动的行为。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处置重大失信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性、区域性企业失信问题集中整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失信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企业失信的根本还在于失信行为所获利益和其失信成本的比较。因此,加大企业失信成本可以成为加强企业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一家企业失信,那么就没有一家消费者到这家企业去购买产品和服务,就会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运转,经济得不到改善,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该企业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而失信。因此,要加大对诚信的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是企业的实行成本增加,让企业失信变得得不偿失。

(四)积极引导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诚信管理

人力有效准备是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关键。也就是说,企业想实施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想,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企业员工队伍,这个队伍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通过费员工培训,宣传教育正确的诚信理念,使得企业各个层次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建立起正确的工作作风与思想理念,为企业诚信经营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诚信度,直接关系行为的主导为企业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素质提高诚信度可靠,整个企业的诚信度就能得到保证,整个企业即可进行有效的诚信经营。通过企业对员工诚信素质的教育,让每个员工都感受道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求中小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诚信经营的素质,他们才可能在这个企业生存下去,才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而不被淘汰。

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实现诚信经营,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丰富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其整体诚信经营水平。所以,现在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引导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把诚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才能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为成为大型企业做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通过真确的方式处理加强舆论监督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密切注意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比例和比重,善于运用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两种形式,恰当地把握住舆论监督的时机和重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位置和主导作用。争取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宋茜.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和模式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 2004,02.

[2]胡江艳.利益制衡与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6,03.

[3]蔡婷玉.企业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J].消费导刊,2009,13.

[4]王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5]姚景照.生产型民营企业组织诚信价值观: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

[6]刘月秀.企业经营管理诚信伦理机制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7]靳毓.我国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6.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5

一、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受行业发展模式影响,市场不振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巨幅下滑,但固定成本没有相应减少,企业经营利润暴跌,运营开始出现捉襟见肘的趋势。企业日常运营成本费用尤其是销售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没有随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销售下降带来库存产品积压严重,仓储费用支出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员工因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人心涣散、离职率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大打折扣,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投诉率增加。

面对集中呈现的各种问题,公司管理层和中层一时苦无良策。在国外总部的支持下,笔者所在企业决定借助管理会计进行提质升级的改良工作。经董事会和CEO、CFO共同决定在公司内部成立经营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任命CEO为委员长执行官、各部门经理为委员,授权笔者为财务特别执行委员,自此笔者在取得高层认可和各部门配合下,开始了管理会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设立KPI-推动方案实施执行考核的征程。

二、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企业销售下降的主因与对策

在原有发展模式下,企业本土化与大客户依赖严重,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较易被复制。如电热炉的客户群是光伏产业下游的多晶硅、单晶硅铸锭加工企业,多集中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经济发展与政策影响明显。

笔者根据财务数据制作了近年按销售的客户、地区、产品产值三类指标排名的管理报表递交管委会和销售部。从报表比对分析发现:客户的分布呈现出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高纬度日照长的地区对光伏产业的需求大幅增加,中西部客户发展潜力巨大。据此企?I将销售重点区域转移后,公司在中西部投标项目中签订了多个销售合约,提升了销售业绩。同时,针对东南亚地区处于赤道,常年光照时长的特点,公司也开拓发展了5个海外分销商,业务蒸蒸日上。

对效率低下已被淘汰的部分单晶硅电热炉的滞销问题,管委会据此决定下调期望利润和售价,采取批量让利、一次性付清全款的现金折扣方式吸引新老用户,以加快货物流转,减轻库存压力,将回收资金投产于被视为“现金牛业务”的多晶硅电热炉,同时投资研发新品开发新技术。经努力成功实现了企业销售战略调整新布局,扭转了近3年无法完成销售计划的僵局。

(二)运营成本费用优化

1.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的固定成本不会随销售业务变化而弹性收缩,如机器、厂房办公楼都是与产业园区签订的长期合同,月租金15万元,现有30%空余,月均5万元浪费。为避免闲置,笔者建议转包出租固定资产,即将多余机器、厂房办公楼转给有需求企业或新公司,还适当加价补贴企业的水电等基本生产支出。办公复印设备和车辆等固定开支也采取由资本性采购转为灵活的融资租赁。以上措施为企业每年减轻约80万元的现金流压力。

2.压缩日常非固定运营费用

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将费用具体细化到支出占比最大的差旅费和广告费,以新的细化方案替代原有粗放式管理,宗旨是既确保正常销售活动开展,又降低开支。新细化方案获管委会批准实施:具体为将交通工具由飞机头等舱、商务舱改为经济舱或由飞机改高铁;对短期出差住宿由五星级酒店改经济型宾馆;对大批量销售、技术人员在现场安装调试的长期出差,由宾馆租赁改企业在当地租赁房屋,从而大幅降低住宿成本;要求各部门控制出差行程或减少出差安排,尽量将出差改为电邮、互联网通讯会议等方式;推广费用上,由投放广告媒体改为企业IT自行开发APP客户体验端,将销售、客服、技术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快速、高效的服务。方案实施后,差旅、通讯费由原先每月30万元下降到18万元。经过对差旅、通讯、推广费用的控制后,销售总费用由2015年600万元变为2016年450万元,同比降支25%,顺利完成运营费用KPI指标考核。

(三)库存产品的优化

从管理会计角度,针对各种库存情况提出不同方案并被采纳落实。

对低附加值的滞销品,采取一次性付款降价打包买断售后质保的方法快速清理,将应收账款从2015年1500万元大幅减少到2016年800万元。对持观望态度的客户,采取签订试用协议方式,由客户支付成本等额的押金并自负运费后试用,1个月后如满意再支付剩余尾款。同时,定期审核存货账龄,对即将超过质保期的产品,提前通知销售部以不定期的特价促销,来吸引比价客户,及时处理存货回收资金。

对高附加值主打产品的未来库存,改为接到订单和预收部分款项后再投入生产。针对主要物料从采购价格、供应商、生产部三方面入手,控制关键节点。如对畅销、高附加值产品的零配件材料做排名分析,对排名前20零件的供应商再按价格排序,确定批量目标采购价格,以此作为采购部KPI考核指标之一。

生产规划方面提高弹性处理能力。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参考技术图纸将通用电炉半成品再加工升级为多晶硅炉、三氧化二铝专用炉等特殊型号产品。提前生产半成品,既节省生产周期,又提高存货应变能力,加速交货时间和周转率。另将部分电炉租给客户生产下游光伏产品,每月收取使用加工费,并将加工成品和经验作为指导客户的使用手册推广更多新市场。经过模式改善,为企业自测电炉质量效能、反馈客户意见、提升技术改造、创收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管理会计的数据指引和灵活方案的实施下,经过对各业务环节的追根溯源与提质改造,实现了成本大幅下降和产品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存货总额由300万下降到150万,完成了库存产品的优化。

(四)人员的能力培养

公司处于发展低谷期对员工的影响较明显,如何留存并发展员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思想对员工的能力培养为企业提供备选方案。

从学习成长的三个指标即员工的学习能力、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有率入手,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如在业务淡季开展技术培训、聘请行业知名退休高级技工传授技术经验,对生产工人开展技术工艺革新竞赛,有奖征集生产各环节改进方案,要求每个工人每月提1条改进建议作为KPI考核指标。培训竞赛,既选拔了优秀工人标兵,以他们为标杆对全员起到示范激励作用;又搭建了生产骨干班子,建立技术创新实践基地。通过系列行动,半年内就推出了关键零件的升级版用于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并申请了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2016年度开发了3个新品,申请了1项行业专利,改写了技术被复制的现状。

从管理会计角度,推荐企业重视人才的长期培养方案: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基地,将实践基地部分转为创新实验室,招收毕业生入职。这既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也为企业生产技术注入最新知识;既鼓励实验室成员开发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提高产能和质量,也让学生们提早规划职业生涯;同时也为企业定向培养了后备技术力量,解决技工短缺问题。在调动全员生产积极性后,随着技术革新,产品多晶硅炉升级版的改造创新带动了销售业务,从而加强凝聚了团队精神,营造了职工归属感和责任感,员工保有率和满意度从70%提升到90%,产品质量由行业排名前10突进到前5,学习成长竞争力排名由行业前12晋级到前3。通过低成本投入,增进了员工凝聚力,开发了新技术和专利产品,培养了技术后备军新力量,可谓事半功倍。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思考

管理会计能?l挥重要作用,但现状是定位不清晰。区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必须将财务和业务融合,培养大格局,站在企业合伙人的高度看问题,才有领导力和影响力。要运用专业技术为管理者提供能看懂的报表,帮他们认清数据背后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配合支持管理会计共同探究问题根源,找到解决方案并落实。这是管理会计对自身职责定位、能力定位需进行的思考,管理会计的价值需通过实践来体现和被认可,是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认可、从不配合到配合支持的过程。

管理会计的专业技术和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管理会计未被广泛认可和重视的主因,既有管理会计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也有实际推进中的阻碍大、成果不明显等因素。管理会计常因改善过程长、成效不显著、管会财会职能被混淆、改进工作牵涉其他部门而受质疑,此时必须坚持、多沟通、更多深入研究,与业务融合,发挥其辅助决策作用。此外,管理会计知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实际运用中仍需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更多地本土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推进实施工作难度大,需要管理会计者扎实的专业知识、耐心、坚持和有技巧的沟通,这是对管理会计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是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管理会计人追求的职业目标和理想。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6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自2003年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开设了“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和“中国中小企业大讲堂”(以下统称“讲堂”)。

作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年来,“讲堂”在全国41个城市,举办了80余期各类培训班,免费培训了两万余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上百位教师,包括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政府官员、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大专院校的老师参加了授课,33个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讲堂”给予支持,44个地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参与了讲堂培训工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和相互配合的培训网络。

了解中小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既是“讲堂”的使命,也是“讲堂”的生命力所在。2004年,“讲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全国首份《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及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为广大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全社会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05年“讲堂”针对全国17个省的数千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5年度《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及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年度报告总体概述暨主要结论

本次调研涉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和华南七大区域,覆盖17个省/直辖市(北京、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的36个城市,有效样本2192个。

参加本次调研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男性占66.7%,女性占33.3%,基本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性别结构状况;访问对象的年龄分布为:25岁以下占7.2%,26-35岁占32.5%,36-45岁占42%,46-55岁占15.7%,56岁以上占2.7%。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教育程度: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大专学历占56%,其次为本科学历,占24.3%;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学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专以下学历比例最高的地区为华东地区。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学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86.7%有自学经历,其中有过自学经历的前三位地区为华北、西南、西北地区,比例分别为95.6%、94%和93.5%。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工龄: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工龄在5年以下的占14.9%,6-10年的占17.9%,11-15年的占17%,16-20年的占18.9%。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业工作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加工制造行业工作过的比例最高,为28.1%,其次为政府及公共事业部门,比例为17%,排在第三位的是法律及其他咨询行业,比例为15.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其他公司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数量: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其他公司担任过的职务数量比例最高的为1个,占63%,其次为2个,比例为2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目前公司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数量: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目前公司担任过的职务数量比例最高的为1个,比例为70%,其次为2个,比例为17%。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国外工作、生活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有94%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经历;其中华南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国外工作、生活经历的比例在全国的比重最高,为9.3%,最低的为中南地区,仅为1%,所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如何开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野,增强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自我评定: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自己管理能力的评价中,“时间管理”自我满意程度最高,“授权管理”自我满意程度最低;其中西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 “目标管理”方面明显弱于其他区域。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工作面临的困扰: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认为“绩效考评”是最为突出的烦恼,所占比例为32.6%,其次为“角色的把握与处理”,比例为30.6%,第三位的困扰是“沟通技巧”,比例为26.8%。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

不同管理层培训需求的迫切性: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最为迫切,比例为43.4%;其次为“中层管理者”,比例为41.5%;第三位是“基层管理者”的培训,比例为39%;其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中小企业针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明显高于“高层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的内容:“销售”和 “行政管理”两部分内容是最为迫切的,比例为27.7%和27%;在“销售”内容方面,西北地区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而在“行政管理”内容方面,华北、华南和中南地区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 在“市场、广告、公关”方面,东北和西南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 有关“财务”方面,中南地区的需求比例则高于其他地区。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的实现方式――培训购买: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有46.9%的管理者参加过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其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的中小企业购买过培训课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7

关键词:水上 燃油企业 风险管理

我国中小型水上燃油经营企业基本上分布在国内沿河、沿江以及沿海各港口,经营的油品种类主要有轻质燃油(0#柴油等)以及重油(380CST燃料油、120CST燃料油等),大部分企业拥有或者租赁船舶、油库以及码头,经营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除了关注陆上燃油风险管理点之外,更加关注安全风险管理。本文将从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安全风险和油品风险管理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市场研判,防范经营风险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时刻面临着可控和不可控风险,中小型水上燃油经营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身管理侧重点,强化基础管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结合大部分中小型水上燃油经营企业实际,可以从燃油采购、销售以及客户资信等方面加强管理。

(一)采购风险管理

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采购价格管理,在当今燃油市场采购价格较为透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容易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采购到适合的油品,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采购人员在采购前期要做足充分的调研工作,要熟悉国际、国内燃油价格走势,特别是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价格走势,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寻求客户价格需求契合点,在对市场价格和客户需求价格作出科学判断后,进行择机采购,这样才能采购到客户需求的油品。在油品采购价格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油品套期保值方式操作,降低油品价格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在实际经营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相互配合,强化采购价格管理,防范价格风险。

(二)销售风险管理

销售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风险识别、衡量、评价、应对等方式,对销售风险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其核心是降低损失。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要明确经营油品的风险所在,采用科学方式进行有效评价,采取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才能对销售风险有效控制,防范潜在损失。企业在选择某类油品经营前,要进行大量有效的市场调研,了解该类油品市场需求、客户需求潜在量,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和实力,确定经营品种。同时要根据实际确定其销售方式、渠道和销售规模,将销售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资信风险管理

客户是企业销售利润的来源,客户的选择和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水上燃油经营企业来说,由于客户的独特性,其选择难度更大,部分外地船东客户所在公司不在经营企业所在市场,企业了解其经营状况较为困难,除了要了解其经营资质、注册资本、经营规模、企业效益等一般相关资料外,还要尽可能到客户所在地进一步对其进行考察,了解其真实经营情况。在日常的客户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指定专人动态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对其资质进行定期评价,确定客户资质的优劣。

二、加强资金运作,防范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命脉,当前正处在高油价时期,经营油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从事水上燃油经营的企业来说,如何防范资金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一个中小型燃油经营企业来说,年度资金周转约需3-10亿元人民币不等,资金运作管理风险不容忽视。

(一)合理确定融资额度

经营企业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同时,要积极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委托贷款以及其他方式,获得企业经营资金,稳定地资金链,对于企业持续稳健经营相当重要。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前,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规模、油品价格、客户账期等因素,合理确定融资规模,防止不当融资规模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合理安排资金支付

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资金的支付,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确保资金链的安全。否则容易出现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进而影响到采购油品资金的落实,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业务经营,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三)尽快回笼资金

货款回收一直是水上燃油经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水上燃油销售的特殊性,油品供应、确认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货款支付同样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来说货款回收需要较长时间。在当今航运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大部分航运企业经营效益不佳,甚至严重亏损,货款回收面临的风险更大。货款回收工作必须跟踪到位,防范恶意欠款行为,尽可能加速回笼资金,防范资金风险。

三、抓住安全重点,严防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安全无小事,要树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观念,对于从事水上燃油供应的企业来说,安全风险管理具有特别意义。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上燃油经营企业大部分拥有或租赁一定数量的船舶、油库,以及配套的油码头,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船舶安全防范

船舶风险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船舶自身设备设施安全,另一个是船舶航行安全。船舶自身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侧重于日常维修保养计划的落实,确保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影响船舶安全使用。船舶航行安全可以侧重于驾驶安全、季节性安全,其中驾驶安全涉及到安全航速、安全驾驶规则。季节性安全工作应当侧重于雾航安全、防雷雨、防抗台等恶劣天气下的航行安全管控。在不良能见度的雾中航行,极其容易发生船舶碰撞;雷雨天气下航行,不仅对船舶设备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航行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台风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更直接,强烈的不仅能够使船舶偏离航道,也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沉船。对于水上燃油经营企业来说,任何一次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目前仅一艘3000吨的供油船造价就高达3000多万元。

(二)油库安全防范

油库安全运行,除了与建造材质(一般为钢质罐)有关外,还与日常安全管理有关。油库的日常管理要侧重于防火防爆、防雷击等管理,一般情况下,设置了防雷设施,并且做到日常维护,由雷击引起的火灾几率不是太高。最常见的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如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附近发生的石油管线起火爆炸事故依然触目惊心,油罐及其输油管线的动火安全必须完全符合操作规程,否则极其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数额极大,造成的社会危害也极大。

(三)码头安全防范

码头安全防范也值得积极关注,码头的建设必须符合有关建设标准,进行定期疏浚,防止船舶搁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码头硬件的日常维护也必不可少。油码头一般均有铺设了输油管线,输油管线的存在提高了安全标准,必须做足防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在油船靠泊码头过程中,要严防船舶碰撞码头,从而引起输油管线损坏,甚至输油管线的爆炸。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潮汐规律,科学安排靠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碰撞的几率,提高油码头的安全性。

四、规范操作,严控油品风险

在企业日常运作中,油品的风险主要包括盗卖油、混油以及污染等风险,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本文仅就混油及污染风险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严控混油风险

混油的风险点有许多,在此主要介绍装卸环节、进出库环节风险点。在船舶装油之前,必须进行清仓,防止不同种类的油品混在一起,形成混油,进而影响到油品质量。在油品进库之前,同样也必须进行清罐,防止混油现象。无论是在船舶装卸环节,还是进出库环节,必须做到专管专用,禁止混用,防止出现混油事件,这样才能严控混油风险。

(二)严控污染风险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由于油品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难在短时期内消失,油品污染风险成为水上燃油企业目前最大的风险之一,因为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将面临巨额赔偿以及严厉行政处罚,不仅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油品污染风险,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污染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污染事件。

五、结束语

水上燃油经营企业风险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作者仅仅从水上燃油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能给同类型企业管理带来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保罗.霍普金(Paul Hopkin),蔡荣右.风险管理:理解、评估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3月

[2]威廉・L・科恩(William L.Cron),托马斯・E・德卡罗(Thomas E.DeCarlo),刘宝成.销售管理(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孙明,李福海.船舶管理[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是指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规则、道德行动的总和。企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涵于企业活动之中,包括管理伦理、经营伦理、竞争伦理、质量伦理和职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体现人类素质 ,尤其是精神素质和劳动水平及劳动态度的活动,其实质是人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问题。企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主要是由人和物组成,其中人是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中的活的因素。一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实际上就是其员工的素质、精神面貌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已经是人格化的企业,构成企业主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注重伦理道德。

道德是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系、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意识,而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任何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要与他人交往,发生联系,影响他人或社会,也会与他人或社会发生矛盾,而道德就在其间起着按一定的社会要求调整个人行为方向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得到自身的肯定和发展,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特殊意识的表现形式,又是人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其行为自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对为人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代社会,许多企业的行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上往往带有轻视社会性和人性的倾向,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而且因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具有短期性,造成现在全球性的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后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的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制止这种传统的利益第一主义和企业至上主义倾向,清除并防止由此而造成的各种弊端,使企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行为,首先要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而法律、法规等制约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人们制定的法律条文、规章不能涵盖人类全部生活内容,约束人的所有行为,其所制约的行为是人的基本行为,其标准也往往是最低标准,有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许多企业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或仅仅达到不违法,这样的行为是不利于人类总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的。

伦理道德作为非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与法律的“硬约束”相比,是一种“软约束”,但正是这种特点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主动而无形地对人们施加广泛影响,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过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伦理道德深入贯彻于它的每一行动中,那么它会自觉地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发展更符合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20世纪初期,管理理论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很低。为解决这一矛盾,美国的泰罗最先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理论以“经济人”假说为依据,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们进行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报酬,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缺乏伦理性研究,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仅看成是物质关系,而忽略了心理上、道德上的关系。这一理论很快被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所代替。

总之,无论从企业的内部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都迫切需要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范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营运资金管理 渠道管理

年来,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现象层出不穷,资金管理不善、营运资金运行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当前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流动资产份额较高、流动性较差、现金流稳定性较差、过于依赖短期借款以及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大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营运资金风险是其主要风险之一。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一、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目标

(一)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匮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影响着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讲,营运资金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自由资金少、规模小、筹资难、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资金的运动效率是决定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首要因素,营运资金管理在追求最优的营运能力、达到营运资金最大利用水平的同时,又要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低财务风险水平上的高收益。具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企业适当的偿债能力。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首先要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偿债能力,其中,中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极其重要,一般要保证企业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变现率以及净营运资金三个财务指标达到合理偿债能力的水平。同时,各项资产的变现能力不同,合理减少应收账款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是提高偿债能力的关键。

2.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使得营运资金迅速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间循环转化,实现营运资金的保值增值,为企业创造较大利润。中小企业应当充分衡量营运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风险性,在维持企业合理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来提高盈利能力。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固定资产较少,信誉度不高,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等不利条件,筹集资金的来源相对有限。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其供应商可能要求采用现金付款的方式结账,而销售商要求采用应收账款的方式结账,导致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逐渐减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从企业的运营来看,营运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现金循环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将导致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条断裂,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大企业的破产风险,营运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营运资金运行效率较低

对于各类企业而言,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最大程度的营运资金增值。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运行效率普遍偏低,流动资产质量较差。从资产的变现性看,现金的变现性大于应收账款的变现性,而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一方面导致企业的变现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又会受到客户信誉度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坏账风险。中小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流,增大了资金短缺风险。

(三)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较为混乱,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采用粗放型的现金管理模式,忽视现金预算的作用,没有制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标准,缺乏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2)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严,资金回笼困难,应收账款回收期限过长以及坏账数额过大。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新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1.风险理念。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造成了中小企业对风险更加敏感,抵御能力较差。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营运资金流动的每一个阶段,营运资金都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即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重点管理,一方面,中小企业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来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估定最低现金持有量、最高应收账款规模、坏账提取比例等。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确定合理的流动负债数量以及企业所有负债中流动负债的最高比例,降低过高流动负债数量和比例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

2.成本理念。在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中,成本最小化是主要目标之一,因为只有较低的成本才能产生较高的收益。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成本主要有四种:利息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损失成本。考虑到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单纯为降低风险而增加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必然会提高营运资金综合成本,即营运资金管理的成本与企业经营风险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片面忽略风险而降低成本,中小企业要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总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效益理念。通过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获得更多利润、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是中小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中小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营运资金效益理念。在一定的期限内,企业如果能够用较少的营运资金获取较大的收益,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也就是在风险可控范围内追求最小的营运资金投入与产出比率,中小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在企业获取更多收益的过程中,努力降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各种成本。当然,收益的实现要考虑风险的大小,收益与风险配比下的持续发展才是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因此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也是效益理念的一种体现。

4.渠道管理理论。在渠道管理理论中,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涵盖整个供应链的渠道控制网,即由上游供应商至下游最终消费者的渠道控制网,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全面控制营运资金的使用。渠道管理理论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联系起来,使得营运资金运转路径能够充分反映相应经营活动中的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渠道管理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各种营运资金在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流转,有利于中小企业采取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二)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1.营运资金的重分类。传统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按构成要素分类和按随时间变动的特点分类,这两种分类方法做出的决策从本质上说都是风险和报酬的权衡。按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分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使得中小企业内部本来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各部分营运资金被割裂开来,不符合系统最优原则,也有悖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按照随时间变动的特点对营运资金进行分类的方法(分为临时性营运资金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没有充分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的相互联系,对于资产在不同渠道之间的后续传递没有体现,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不足,筹资渠道受限,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传统的分类方法下营运资金管理会放大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营运资金的运行效率、增值幅度无法有效提升。而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以营运资金的重新分类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创新性地研究了营运资金管理。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分类管理的重要思路是将中小企业的业务与财务活动相联系,将企业活动概括为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较少,筹资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投资活动比较少,因此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分类管理重点在于提高经营活动中的营运资金效率。该理论吸取了供应链管理理论、渠道控制管理理论的思想,进一步将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销渠道等三种渠道的营运资金。

2.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营运资金进行重分类,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区别于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即周转率指标),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分类管理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如下:

(1)企业总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企业的营运资金总额与企业日均销售额之间的比值。

(2)企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企业的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总额与企业日均销售额之间的比值。

(3)企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企业的生产渠道营运资金总额与企业日均销售额之间的比值。

(4)企业经营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企业的经营渠道营运资金总额与企业日均销售额之间的比值。

(5)企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企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总额与企业日均销售额之间的比值。

具体来分析,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回收较慢、坏账较多、存货管理不完善、商业信用使用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分别研究营销渠道、生产渠道、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理清企业财务目标与生产经营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例如,中小企业存在着为扩大销售而盲目实行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给资产回收及使用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若中小企业采用紧缩的信用政策,将有利于减少应收账款,但同时会影响存货销售。如果仅使用按照要素分类研究的评价体系,则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孤立的评价并不能保证收缩信用政策在销货上的损失小于及时收款上的收益,但是通过划分到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同时构成营销渠道营运资金,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两者带来的收益变动,从而提示中小企业适时调整信用政策,找到存货销售和应收账款之间的最优结合点。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充分体现营运资金整体管理的优越性。

四、结论

本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和目标为出发点,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从理念和方法角度思考应对问题的策略。借鉴新颖的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对营运资金进行重分类,并选择有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对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S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2.

2.王竹泉,张欣怡.业务流程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机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05):15-18.

3.王呈璐.浅谈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1,(10):64-65.

4.罗文波.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5.尹丹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