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践单位评语集锦9篇

时间:2022-09-19 07:58:32

实践单位评语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1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从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管理监控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的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市场需求;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0引言

商务日语专业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据笔者前期调查发现,目前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相关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多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其内容也多是个案和经验的简单介绍,或是对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如,李义楠对本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进行了阐述;杜鹃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具体实施步骤;郭立提出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这些研究从微观角度出发,力求解决日语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问题,但应用领域相对狭窄,对于培养语言实践能力的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利用需求分析理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对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通过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语言习得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研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需求状况

从近几年就业市场整体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的变化,无论在专业需求、人才类型还是能力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总体上已由理论型转为实践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也备受欢迎[1]。为了弄清目前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需求状况,课题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和访谈。配合此次调查的企事业单位有15家,共计60名工作人员,其中单位、部门管理人员共计8人,在职员工共计52人,全部为有效答卷。所涉及的有河南省内许昌、郑州、洛阳共计8家企业,包括河南瑞贝卡公司、东风日产、洛阳网商会等;北京、上海、广州等共计7家企业,包括松下电器机电(深圳)有限公司、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广州拓达电子有限公司等。通过调查得知(见表1):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日语人才技能为“工作踏实、团队合作较强”(占96.7%);其次为“日汉沟通、跨文化能力比较强的复合型”(占93.3%)。与此相对应,在日常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较强的日语基础知识能力”则仅占60%,排在第4位。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复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从回答优秀的日语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中“实践能力”“日语、汉语沟通能力”分别占有96.7%、93.3%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在对于“您认为日语教学中最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或能力为”的选择中,“日语语言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表达沟通能力”“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分别为96.7%、100%、53.3%;而回答“日语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仅占16.7%。这说明高校教师在日语教学中要注重市场需求及适应社会需要,督促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日语语言,而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务实,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毕业生。根据对访谈记录的整理,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能够熟练运用日语;熟悉商务流程、掌握商务技能;具备良好的交际沟通技能。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性,在日企工作的中国员工往往会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而影响到工作。对双方文化差异尤其是日本文化的理解及有效的沟通能使员工之间达成共识,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商务谈判、贸易洽谈等重要场合,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时甚至可以决定谈判的成功与否。

2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从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提出构建多样化、新型的高校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

1)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日语专业知识、商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及沟通能力等。高校应制订多元的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相对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良好的日语沟通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能够在各类经济贸易部门、涉日企业从事商务贸易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依照教学目标及前期调查中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包含一系列的实践类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突出能力培养,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分层推进,逐步提高[2]。首先,围绕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理论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按师资力量、学生需求设置课程的模式,如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日语语言知识类的课程改为实践类或理论+实践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对课程和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筛选和调整,适当增加实践课课时,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建立合理、完善的实习实训项目。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实习实训是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应建立由学期分散实训和大四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项目。一是根据专业课程安排从大一至大三依次设置口语实训、阅读写作实训、商务能力实训,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商务综合技能。二是主动加强与企业、公司的联系,建立专业对口实习基地,使学生能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环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提高实践技能。再次,积极开辟日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平台,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演讲比赛、作文大赛、语音模仿大赛等,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辅导,参加全省、全国的演讲比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日语征文比赛等活动;定期邀请日本友人及企业专家与学生交流日本文化、讲解日本企业知识等。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立体、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针对商务日语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来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的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体系。首先,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资源进行仿真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商务实战技能。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平台模拟商务贸易的流程,进行仿真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步提高商务实战技能[3]。其次,发挥产学研合作,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实现校企互动。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学生顶岗实习牵线搭桥,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最新的技术、生产、管理等,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互动,互惠互利的双赢。

4)根据社会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把实践教学的实施落实到制度上。制度是纲,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前提。从制度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仅从时间上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实施,同时能从思想认识上引起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目标、内容、模式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独立的评价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与反馈。整体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两方面内容,具体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内容主体多元化,以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结束语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而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商务日语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必然使得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本研究旨在增强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市场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欧阳健,张佩霞.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3):79-81.

[2]蓝媚.基于企业能力要求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81-82.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2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3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4

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鉴于此,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所在学院人文艺术系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项目完成为切入点,对高职商务英语实践型课程课业实施进行探索和研究,强化了专业课教学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旨在着力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通用能力和相关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业实施现状与课业实施的特点

1、现状与改进。商务英语专业目前国内教材比较单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意度不高,而实践性课业通常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模拟企业真实背景而设计出来的任务书,明确指出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取得的学习成果。一门课程一般设置2~3个课业assignment,每个课业就是一个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综合项目,学生课程学习成绩是该课程几个课业综合评价的结果。由于课业覆盖课程大纲所有教学目标,课业周期通常覆盖整个学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开展对高职商务英语实践型课程课业实施的探索和研究,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课业实施的特点。高职商务英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课业实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将商务英语实践课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课业的完成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加动脑,手脑并用。不是像传统的“作业”(尤其是文科的作业),只要把书本知识弄懂了就可以完成。课业的最终成果形式可能也是书面的文本,但这些文字必定是实践活动的结晶。比如,写一份某商品市场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真正走到市场里去,通过发问卷,或找人谈话,或开座谈会等实践活动来完成。

二是综合性(或复杂性)。课业的解答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各种能力,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课业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一点和“作业”相同,但课业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不是简单地依靠线形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的。课业的答案可能不是一个解,而是找出条件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比如策划一个营销宣传方案,其中有些内容,可以是不确定的,多样的,以便企业选择。

三是职业性。课业的选题贴近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是企业需要的,或是将来走上职业岗位需要做的工作任务,也可以说是具有“实战性”的特点。课业的选题有的直接来自企业,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有的是模拟仿真的。课业的评价标准参照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或技能标准。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份“年度营销计划书”,其文本格式和要求来自企业。

为确保课业实施的顺利进行,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言语操练。教师要设法创造更多情景,并创造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英语实际运用及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加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在课后尽量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如英语会话、英语角、英语朗读、英语演讲、英语文艺晚会等。

三、实践型课程课业实施研究的内容及采取的措施

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性课业的实施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重视个性的发展,鼓励个人潜能的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以综合项目与子项目为单位,既有统一要求,又可适应个体需要;整个教学不是以最后的考试为唯一考核依据,平时的课业即项目完成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标准,即实行项目切入法,加大过程监控力度。

1、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每单元的教学都以子项目的形式分配,每班自发形成小组,子项目一下达,同学们围成一圈先用英语进行讨论、策划,在课后调研、排练,最后每个小组均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课堂变成一个展示学生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大舞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性,注重课程与实践的结合。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培养与社会接轨、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课题组主试教师受聘于深圳辉之炜有限公司,作为参展商,于2010年参加了107届广交会。在与外国客商谈判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我们由此得知: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懂商务知识,又能用英语流利交流。基于此,在主试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举办了大型“模拟广交会”。同学们自制名片、产品目录、参展样品,小组合作设计展馆,制定出参展方案,紧密联系实际,“模拟广交会”上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公司的“客户”,接下来是利用《外贸函电》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真实的E—mail询价、回盘、还盘、达成订单,再利用《外贸实务流程》、《外贸单证》所学知识,及从外贸公司得到的真实单证来教学生填写。在课业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聘请了原进出口总公司经理进行现场讲座、指导。与此同时课题组主试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发货地、商检局等,回来让他们讲述所见、所感,这样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子项目,夯实了商务英语基础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考核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对同学们每一次积极的参与都认真记载,积极肯定。成绩的评定由自评、组长互评、教师评价几方面而定。

2011年5月至6月,课题组主试教师带领09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了应用文强化训练、礼仪训练,举办了模拟广交会和模拟招聘会;校外实习带领学生到广西桂林阳朔西街进行实地训练。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求学生成立模拟公司,并制作相应的公司介绍PPT文件;在日常英语授课中要求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如在商务旅行中为老板安排行程、预订机票等。

课题组系统设计《商务英语》实践性课业,创设基本技能作业、综合实践作业的范式,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形式。

四、结论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动态环境。综上所述,课题研究必须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通用能力和岗位英语应用能力。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5

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导致师范特色不明显汉语言文学专业向来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能力培养,始终未改变“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师范生的培养,突出的是“师范”,在整个培养模式的制定与运用上,都应有师范特色。但在目前的师范生培养中,师范特色并不明显。笔者认为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学生抱着及格的心态去学习,教师为了教学考核而把考试作为目标,这就造成了“教为考”现象。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学习不思考,能力水平不能提高,只是为了考试。这就使得老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和学生的兴趣都不高,更何谈特色。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即便开设有关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也大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操作性。即便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习,但是形式较为单一,时间很短,次数也少,往往取得的成效很差。对于这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以及“理论重于实践”的方式,师范生的培养必然很难凸显出自身特色。

2.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求知精神与学习能力、求实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我们要在现代素质教育新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实践体验,突出创业能力训练,其实质是以“能力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但许多地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管理体制、考试及评价体系等较为陈旧落后,忽视了学生这一方面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特个性和独立思想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1.重新定位当代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一方面要延续深厚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整体上实行现代转型。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从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协作也越来越多,单一传统的汉语言专业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除了在保证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并根据不同行业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形成“基础+特色”、“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例如,汉语言文字专业分流为语文教育方向、文秘方向、对外汉语方向和新闻传播等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从传统型向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的转型。应用型人才应以“能力为本”,地方师范类高校应该大胆突破学科体制的限制,在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功底传授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传统本科教育中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和难度,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应用能力,增加应用型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媒体,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社会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转型。

2.构建科学的师范专业课程与评价体系优化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具有学术性和系统性,但地方性师范高校不能像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既深又厚,而是应面向基础教育,根据自身条件,在厚基础、多方向、宽口径的现代育人模式下,必须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形成符合实际、科学的良好课程体系。如精简课程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与社会相结合。强化师范生技能。师范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就要精心设计实际应用性课程,多开设教育系列课程,如课件制作、试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注重学生对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评论与鉴赏等专业能力,以保证学生在校四年能够获得从事教师工作的应用能力。开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地方师范高校应以基本专业能力为中心,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依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增开地方文化系列课程,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悠久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制定和完善测评方案。如何科学评价本专业不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素质状况,一直缺乏明晰、具体的标准。从而使这项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始终难以“硬实”起来。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专业阅读、口语、写作水平能力等级测评方案、基本能力综合等级测评方案。分项分级测评,树立导向标杆,使学生能力的培训落到实处。形成多方位全面的评价系统:一是每门课程的常规考试和考查;二是专业技能过关考核;三是专业实习鉴定考核;四是教学实习考核。把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考核。形成理论评价、社会评价、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当今大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普遍较差,毕业之后就业难的状况严重,所以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把职业岗位能力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分配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避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也为实践点提供优质人才,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实践有机统一,实现双赢。例如,陕西理工学院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班学生走访汉中当地的重点中学,走进课堂,听取一线优秀教师示范课,班级同学进行交流,取得巨大的收获。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授课,并经常组织并指导学生举办课件制作大赛、师范生技能讲课大赛等大型比赛,效果非常明显。

4.搭建师范生教育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地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整合教育资源,请中小学教师来“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将职业岗位能力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分配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避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也为实践点提供优质人才,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实践有机统一,实现双赢。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6

【关键词】实践实训;培养模式;梳理

我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模拟教学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堂内外、教学计划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学生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大赛进行实践

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在每个学年的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两次较大型的语言大赛,如第一学期是朗诵和演讲比赛,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语音知识进行强化运用,以比赛促学习,学生们自己组织比赛,设置赛程,标语,主题,组织,等等环节,整个活动参与下来,学习本身加强的同时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也是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此外,我们会在学生参加实习单位的招聘前举办汇报展演,也就是第五学期,主要以学生的作品展示,如英文手抄报,简笔画,教案,绘本创编,自制教具等,以及学生的模拟课堂现场教学展示。用人单位十分肯定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反应这样的学生行动力极强,正是她们所需,招聘过去就能用,解决了她们以往新人需要经历较长的培训适应期问题。

二、通过严格的微格教学进行实训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战场,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后,将安排学生分组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训。微格教学是对未来教师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和重要手段。学生在第二年下半学期进进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演练。学生分若干组,每次每组一个学生主讲,在讲课前要把课堂设计和教案事先与指导老师沟通,反复修改,课下与组内成员讨论,上课时再开展自评—互评---老师评课等环节,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训练其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为其能够在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提供校内培训。微格教学既全面训练了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又提供给师范生“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的成长模式,它将未来少儿英语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

三、通过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进行教育见实习

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学校就会安排学生的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期间将学生安排到全市的幼儿园、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深入观察体验。同时学校安排有见习前的指导,见习中见习手册的完成,见习后的总结交流等一系列辅助措施来保障学生的见习效果。学生在见习时对未来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在未来的工作上是非常有用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明确要学什么。在第三学期,学生还会进行为期三周的教育实习,这次要深入课堂,和学生、老师同步作息,从方方面面感受工作环境,学习教学,体验教学,并要在实习最后一周自己讲一次汇报课,由指导老师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教育实习是未来少儿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尝试、检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步骤。这次的教育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学生以获取了较前次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第三年的后半学期将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深入教学岗位,这次为期半学期的实习将是学生最终蜕变为合格老师的关键期。教育实习在职前英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现实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真实的教学环境激活了他们课堂上学过的教育教学理论,激发了学习动力,促进了学生教学认知和职业态度的转变[2]。同时我们还把优秀的一线的少儿英语教师请进大学课堂,带课让学生观摩,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和少儿教师的接触沟通师范生能深刻体会到外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既非完全从课堂专业训练中获得,也不是生搬硬套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少儿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条件、二语习得的规律及需要训练的具体英语技能因地制宜来决定教学策略,并能在实践中反思及改进[3]。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各项能力,在实训中增加专业技能,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学生真正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时已具备一个少儿英语老师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Spolsky,B.LanguagePolic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2.

[2]刘蕴秋,邹为诚.教育见习课程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8):88-96.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7

[关键词]商务英语 “做中学”理论 建构主义 教学做一体化

[作者简介]傅滨(1971- ),女,广东茂名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外国语言学。(广东 广州 5105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教改类研究项目“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质量与产业需求对接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15-02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职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各高职院校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商务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其教学目的与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不同,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能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够有效处理商务事务的能力,具有更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近年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顺应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趋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一种高效的“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更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做中学”教学理论

“做中学”理论在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首先提出。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从做中学”是核心和关键内容。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做的过程,同样也可以认为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他主张学生“由做事而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做中学”教学理论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从事有意义的活动任务来获取宝贵的经验,以创建实际活动场景为着眼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该理论非常适用于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经过后来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教学思想。此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是让教师传授或者灌输知识。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单向式的传授知识,而是教师利用各种特殊的教学情景和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并掌握知识。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是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则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观点,对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有着十分积极的启发意义。

三、“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实践教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做中学”教学理论,顾名思义,“从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能在商务工作中运用各种商务技能处理商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原来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比例提高到30%甚至50%以上。实践内容包括商务技能单项训练、商务综合性训练、广交会实训和毕业顶岗实训等。

商务技能单项训练主要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各课程同步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扼要介绍了相关商务知识(如岗位描述、图表分析、产品介绍、客户接待、投诉处理等)之后,给学生布置各种实践性强的训练任务,如分析一份公司财务报表、介绍某一品牌产品、模拟一次客户接待活动、完成一次商务现场谈判等。因为实训内容与将来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学生们都兴致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训练活动中,初步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商务综合性训练安排在每学期的实训周期间进行,实训地点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形式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商务软件、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材本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商务环境中进行一系列商务活动,如在网上开发客户、发表产品信息、回答客户的问题、制作外贸单证等。这种进一步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将理论知识转为实际操作,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年两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或担当商务翻译,或担任参展商销售员、接待员、展览助理等,并协助参展商跟进海外客户,同时也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在广州举行的其他展会的接待工作。

(二)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当前,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往往被忽视,不利于他们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差甚远。要改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课堂上传统的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强调以“学”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系,注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主体角色,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工具和资源了解相关业务知识和业务背景,然后创设相关业务情景、启发操作要点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自主去进行业务操作,并撰写各个业务环节的英文信函,学生对完成的信函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分析、激励答疑。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高度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商务事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对未来从事商务工作有了更足的信心,从而为日后成为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协作交流,组建“同伴合作学习小组”

作为建构主义学者,Litter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学习知识,也不能作为一个学习的独立个体。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和共同努力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即“同伴合作学习小组”。那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合作成了学习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协作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群体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在英语的听、说、写中不断提高语言的技能。

我们在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同样也要建立“同伴合作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学小组模式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强调以“学”为中心来进行教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模拟等情景来让学生学习处理商务事务,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以笔者讲授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全体学生统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模拟商务情景,然后以同伴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分配不同任务,组织学生去开展多种有利于训练他们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活动。比如在“Ordering Goods”(下订单)这一单元中,笔者把教室分为Reception(接待区)、Negotiation(谈判区)、Ordering(订单区)、Sales(销售区)等几个功能区,把学生分在不同区模拟工作,让学生成为不同的岗位角色,使他们真正融入商务环境中,处理商务事务中遇到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种让老师和学生通过协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模式,以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双向交流的过程,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改革评价方式,改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方式,大部分高校通常“以期末考试成败论英雄”。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设计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如何答题,如何争取高分,忽略了英语的基本技能教学,长此下去就使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对学习英语反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样,学生也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应试机器,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完就忘,但其真正的商务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无法得到培养,这样的评价方式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也不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注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评价。建构主义的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协作中的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核心目标建构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形成性评价方式是非常符合建构主义评价观的。

因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近年来在评价学生方面引入了形成性评价(过程式考核)方式。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都采取了形成性评价方式。各学科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同时采用学生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性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笔者讲授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笔者把考核内容分成了五个模块,分别为商务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以及广交会实习模块。每个模块的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课堂观察、档案袋评估、课堂小测、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面评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8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value of student-stud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i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by using value analys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od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mechanical repeating), and conducted function evaluation to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by the value analysis method. It found tha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could improve the value of teaching, with the same cost.

关键词:生生合作学习;模式

Key words: student-student cooperative learning;mod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70-01

0引言

合作学习理论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多学者或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给出了定义(Brown 1994;Kessler 1992;Slavin 1995; Johnson 2000):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本文作者用价值分析法探讨了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价值分析法(Value Analysis,简称VA)又称为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价值分析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反映费用支出与获得之间的比例,用数学比例式表达如下:价值=功能/成本(罗伯特 2007)。

1价值分析法的诠释

进行一项价值分析,首先需要选定价值工程的对象,该论文即以合作学习模式为分析对象。选定分析对象后需要收集对象的相关情报,本论文作者把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语音教学中,把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机械跟读重复)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然后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功能分析。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语音课程的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即实践的价值所在。从价值观工程的角度考虑,同一教师在设备相同的教室,用与其它教学模式相同的实践时间获得比其它模式更有效的效果,便是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成本付出不变,但合作学习模式功能要大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功能,比较用两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成绩的幅度衡量其功能。

2教学模式的操作

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活动单一,以老师或磁带朗读,学生跟读模仿,学生各自独立,没有相互纠音或交流对话活动。在合作学习探索实践中,学生在班内被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活动,具体实践了以下类型活动:朗读竞赛,组内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挑战其他组,与其进行朗读比赛;造句练习,教师给每组一位成员提供一个单词,得到单词的成员大声读出这个单词,其他组员用提供的单词口头造句;句子扩充,第一位同学得到一个短语,这位成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单词或短语或构成句子,后一位在前一位成员给的句子或短语基础上增加内容;模仿练习,一位发音较好的学生进行句子朗读,其他学生重复听到的内容;分角色朗读,口头接力赛:要求成员按顺序和规则传递句子,最后一位成员负责写出自己听到的句子;课后互帮活动。

3生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功能评价

3.1 教学效果评价对生生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评价主要探讨其功能和教学效果。效果是通过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评价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进行之前,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笔者对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一系2010级四个行政班学生(行政班的班级安排考虑了生源和性别因素,基本做到了均衡分布)进行了语音测试,给每位同学英语语音打分评定,并记录了语音面貌较差学生的问题所在,由于每个同学的成绩是三位教师给出分数的平均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每位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分数主要分布在70-80之间,每班的平均分如下:一班72.1,二班73.2,三班71.1,四班70.6,通过分数发现每个行政班有5到7名同学得分在60分以下,语音较差。

为了对比不同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一班和三班班主要实施了合作学习模式,在二班和四班实施传统模式(学生跟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论文作者邀请了本校的教学督导老师随堂听课并指导评价,四位督导老师一致认为:一班和三班学生课堂气氛明显比二班和四班活跃,学生个体身份参与课堂的频率远远高于二班和四班。一班和三班学生普遍认为课堂合作活动使他们有兴趣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很好交流互动,在别人帮助下迅速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及时纠正。在一学期的模式实践之后,对学生进行了英语朗读检测,在检测别对比了语音面貌较差学生合作学习实践前和实践后的朗读,发现一班和三班部分学生以前存在的明显发音错误已经被完全纠正,语音有了较大进步,二班学生基本没有语音错误,四班个别学生还存在辅音混淆现象。一班和三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0.7和79.6。二班平均分为80.8,四班为75.7。一班平均分有原来的72.1提高到80.7,提高了8.6分,三班由71.1提高到79.6,提高了8.5分。二班平均分提高了7.6,四班提高5.1分。从平均分提高的幅度得出结论:实施合作学习的班级进步大于传统方式教学的班级。

3.2 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对部分学生(参考第一次和实践结束后的测评成绩,从每班抽出语音好的学生5人,基础差学生5人,中等水平5人)共60名学生进行访谈,主要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接受传统方法教学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听和读,比较熟悉(与中学时学习单词发音的方法一样)。没有机会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机会较少。

接受合作学习模式的学生中98%学生非常支持这一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优势总结,认为:活动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充满趣味性,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拓宽了学习空间;每个学生能参与课堂其中,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得以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动力;有助于每个人吸纳别人意见,弥补自己不足;积极有效的合作过程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学生还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承担责任,有了为他人负责的意识。培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4小结

总体来说,生生合作学习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音水平幅度更大,更能有效达到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样的师资和设备投入,教学成本不变,教学效果更佳即提高了价值。

参考文献:

[1]Brown,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

[2]Johnson,D.& Stanne,M.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meta-analysis.2000.

[3]曹永松.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策略之探究.

实践单位评语范文9

关键词:商务英语 面向社会 实践教学体系 评价机制

引言:

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可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面临的考验。

一、商务英语实行实践教学的问题

(一)认识度不足

商务英语偏于实践性,属于ESP教学当中的一个门类,我国目前众多高校对商务英语教育认识不足。在教学目标确立上显得模糊,甚至在一些学校内,商务英语中的英语课程毫无针对性,和普通的英语课几乎没有区别。商务英语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模式单一

商务英语将商务和英语结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注重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统一,很多高校缺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我国商务英语在教学上难以突出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三)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标准

任何教学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但是当前我国商务英语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评价[1]。大都还是以书本考试和作业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

二、ESP需求理论的作用

(一)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增加,外企不断在中国开办企业、建公司,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作为实用语言学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但是当今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却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用人单位不仅仅是需要毕业生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学生能够将英语运用于和外商的商务沟通中。在商务工作上,毕业生要熟悉国际贸易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商务文件。但是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局限于课本之中,将商务英语和普通商务课、英语课等同,不利于商务英语学科发展,使学生缺少实际应用能力。作为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应该面向社会,商务英语的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出英语和商务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

(二)有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学习目标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基础而制定。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以往都是以传统的英语教学体系进行编排,不能显现商务英语专门用途性。而需求理论的应用,指导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的需求,帮助教育工作者建立合理,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构建适合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

三、构建需求理论下的教学体系

(一)融入实践教学

前文已经提到商务英语教学应该面向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重视实践教学。各高校从事商务英语教育的工作者应加强对社会的关注,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的需求,以实际需要建立具有实践性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将英语能力学好。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对于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重视考试成绩,专注于读写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很多商务英语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使用少、能力差,影响商务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应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加强,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加强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不能为了应付考试专注于培养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共同进行培养可以使这四种能力相互影响,推动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商务英语另一重要组成就是商务课程的教授内容。商务课程内容较多,大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商务课程。众多修习商务英语的学生在商务技能上都表现欠佳,这与学生观念、课程设置都有关系。学生普遍认为商务技能和英语课程相比,要容易的多,因此在商务技能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少,结果,参加实际工作后发现,自己难以应付商务工作,只能在工作中再学习,耽误了时间还影响了工作质量。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问题。商务英语的商务课程编排混乱,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商务课程编排上应该由浅入深[2]。在大一期间学生学习基础的商务理论知识,奠定根基。之后学习经济、金融等课程,在奠定各科基础后,开始接触商务实际工作技能。教师应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检验,促使学生多练习商务技能。

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在课堂进行,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与课堂练习的巨大差别。学校或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寻找相关企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在与学校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实习的活动中,企业可以在学生中发现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对于学生来说,到企业实地参观工作,可以发现自身在专业上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获得在学校之外的经验知识,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在企业的优异表现可以与企业签订毕业就业合同,能够直接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

(三)建立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的基础知识考试制度成熟,能够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测。但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上却没有科学的考评制度,难以对学生在实际技能掌握能力上进行客观合理的考量。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能够应用于实际的评测制度,但是一些设想已经提出。在实践教学考评上应该结合学生日常在实践技能的表现进行评分,日常表现分数不能以一名教师为准,而是所有相关任课教师共同打分,做到公平[3]。高校可以在考评中加入企业的用人需求作为部分考评原则,更利于需求化的实现。总之,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考评上要认真负责,考评过程要公正透明,使学生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了尽快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需要广大商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结论: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是高校商务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要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具有优秀实践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利于国家发展,增强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纪淑军.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3:201-2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