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0 19:31:15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

第1篇

音乐学

音乐学在艺术类专业中属于一个综合性专业。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艺术类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既懂得吹、拉、弹、唱,又学过有关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故而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如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影视部门和学校等。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的音乐编导,同时还可以从事音乐演唱或创作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该专业通过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舞蹈与编排、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读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作品欣赏、和声曲式与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形体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美术、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游戏论。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部门从事幼儿教育、儿童艺术辅导、社区文化管理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湖北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和演出团体,如音乐演出团体、戏剧团体、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性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剧组、电视台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和一些音乐演出团体或公司担任音乐制片人,同时还可以到中小学、艺校等教育机构任音乐教师。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指  挥

指挥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对视唱练耳、和弦听辨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演唱和钢琴弹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该专业学制多为五年。我国目前音乐界的指挥人才屈指可数,有时一些高级别的音乐会还不得不邀请国外著名指挥家参与演出。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指挥专业人才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被赋予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寓意。随着我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及艺术团体的发展,指挥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本科毕业后,到一个文艺团体谋一份乐团指挥或合唱指挥的差事应当不是件难事。

【主要课程】:指挥、乐队学、合唱学、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钢琴、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合唱、声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宫合唱团专业教师、社区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以及专业团体的合唱指挥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该专业学生将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演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并在声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大型声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合唱、钢琴、形体、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练(流行歌舞排练、音乐剧剧目排练、组合演唱排练)、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与民间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表演、形象设计、录音演唱实践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唱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培养具备流行音乐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论,接受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娴熟运用演唱及表演的专业技巧,并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综合表现能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安排系列音乐会、社会活动比赛、学期专业汇报等作为其艺术实践。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声乐、台词、形体、舞台演唱实践、节奏训练、歌曲写作、录音棚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音乐史、世界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中国乐器演奏

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乐器演奏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乐器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中国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主修乐器、副修乐器、重奏、合奏、视唱练耳、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管弦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艺术实践包括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主课、管弦乐合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基本乐理、和声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键盘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键盘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键盘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钢琴课和键盘教学法、合奏、随行、服务打、剧目、键盘和踏板技巧、演奏会和个人风格的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奏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独奏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流行音乐演奏乐器的基本理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独奏及乐队演奏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和声、乐队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专业为游戏、影视、动漫行业培养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熟悉音乐产业运作规则的应用型音乐创编人才和具有经营谋略和音响现代管理知识的,并专门从事配音、配乐、声效设计、编辑、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录音、音响技术、录音艺术、彩铃制作、广播录音、摄录编技术、舞台音响调控等课程。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游戏制作公司、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计算机特技部门、建筑漫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专门从事音效设计、编辑、合成等技术工作。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市场就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音乐将伴随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音乐已成为人们娱乐、休闲、调节心理、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操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音乐将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从事社会音乐活动和社会音乐工作的人将会遍布社会的各个基层,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会越来越多;这样就给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在这个大的音乐教育的环境中,高职音乐教育如何办学、如何定位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音乐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确立高职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目前中国音乐教育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这类学生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相对来说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比较薄弱。这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从事演员职业或到影视、电台、电视台、群众文艺、社会文艺等行业工作。第二类是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毕业生,这类学生知识面宽,综合素质比较好,但专业性和技术水平比音乐和艺术院校学生要低。这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从事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电台、电视台、群众文艺等行业工作,以上两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第三类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这类学生专业性和技术水平比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低,知识面不如师范和综合院校的学生宽。针对以上两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及面对市场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要想赢得市场,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那么、高职音乐教育就必须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艺术实践;二是强化一专多能;三是强化社会工作的综合能力。如能做到以上三个强化,那么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出路应该有四条:一是继续报读本科;二是到城镇文化馆、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工作;三是到厂矿企业、从事企业音乐文化;四是到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等基层单位从事群众音乐文化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用人市场,开发的潜力很大。

二、厂矿企业和社会基层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艺术人才?

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城镇居民的键身、娱乐和休闲的需要,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便会应运而生。经济效益好的厂矿企业就会注重发展企业文化;乡镇、街道办和社区就会考虑如何活跃和发展群众文化。音乐文化将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乡镇、街道办和社区都需要音乐人才。城镇的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也需要具有音乐专长的人才。

但是不论是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的经营或企业文化,还是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群众文化,都是整体工作的一个部分。他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音乐专长,又有从事文字、社交、公关、织等综合能力。平时做好本职工作,有音乐文化活动,或在工作中需要音乐知识和技能时,又能具备做好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即所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

三、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厂矿企业和社会基层对音乐人才的需要,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一个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五种综合能力。一个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指:有一门突出的表演技能,既唱歌好、弹琴好、或跳舞好,其它两项表演技能也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有组织合唱、伴奏和编排文艺节目的技能。五种综合能力是:策划组织文艺活动的能力;主持文艺晚会的能力;有一定公文写作的能力;有英语基础会话能力;有良好的社交和公关能力。在具备以上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品德和正确方法,为工作后继续学习和深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第4篇

德国很多音乐学院专业齐全,但不像我们设置很多的系,而是按照其共同性质划分几大专业范围(Fachbereich),例如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分别归属于三个专业范围:(1)音乐表演;(2)作曲与音乐教育、音乐学;(3)舞蹈与戏剧。钢琴专业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全部设在第一专业范围“音乐表演”之内。它们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钢琴演奏专业(Klavier)

主要培养职业钢琴家。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①,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Grundstudium)和主科学习(Hauptstudium)两个阶段:一般4个学期之后举行一次学习中期考试(Vordiplomortifung)。通过后进入主科学习,在第10个学期进行毕业考试(DiplomprÜfung),获得硕士文凭。主科毕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继续学习(Aufbaustudium)4个学期,毕业获得“音乐会考试文凭”(Konzertexamen)②。

入学考试要求:(1)钢琴演奏:4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乐曲,要求完整地(包括奏鸣曲和组曲)背谱演奏,总演奏时间不低于40分钟;视奏总成绩在25分的总分内至少必须超过13;(2)视唱练耳:包括45分钟的听音笔试(听记一条单声部、一条两声部旋律、和弦听写)和10分钟的口试(音程、和弦的听辨,旋律听唱、视唱,节奏听辨模仿与视奏);(3)基本乐理:包括60分钟的笔试(音程、和弦、音阶,为旋律配多声部等)和10分钟的面试(和弦功能与曲式分析)。

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见下面表1。第2栏“学习学期范围”是推荐的一个大致的学习时间范围,学生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哪一个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第3栏是必须总共参加几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所有课程中,只有钢琴演奏、作曲学、曲式学、作品分析、音乐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需要有考试成绩,作为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证明,其他课程只需要按规定的学期数参加听课,认可教师出具参加证明即可,而不规定必须考试。其中钢琴演奏作为主科不在每一个学期考试,而只在学习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进行。代替学期考试的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各种音乐会中公开登台钢琴独奏演出两次。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1首高级练习曲,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乐曲,总时间至少40分钟,要求全部完整地背谱演奏;钢琴视奏。

毕业钢琴考试:首先向考试委员会提供一份演奏曲目单,其中包括至少1套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和另外1部巴罗克时期的大型作品(后者也可以用另外的两套巴赫平均律或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代替)、2首练习曲(至少1首是肖邦练习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作品、印象派或新古典主义作品、195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较大型的钢琴室内乐各1首/部。所有曲目必须是在本院未参加过考试的(招生入学考试除外)。曲目审查获得通过后将分两次考试:1场公开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曲目从所报演奏曲目单中自选,总时间50至80分钟;1场不公开的考试演奏,包括30分钟的钢琴演奏(曲目由考试委员会从未参加公开音乐会演奏的其他曲目中现场挑选指定)、1首现场学习演奏的新曲目(有3小时的准备时间)和视奏。

2.钢琴教育专业(Klavierpadagogik)

该培养方向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专业(Instrumental―und Gesangspädagogik,简称IGP),主要培养钢琴教师。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8个学期,也分为基础学习和主科学习两个阶段(4+4),需要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获得硕士文凭(Diplom)。

入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钢琴演奏:4首风格不同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曲目,总演奏时间至少20分钟,加视奏;(2)选修乐器:原则上要求选修一种管弦乐器,演奏3首不同风格的简单乐曲,总时间10分钟内;(3)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基本与上述“钢琴演奏”专业相同。

表2中是从IGP整体培养计划中提炼出来的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栏目里列出的只是课程方向,例如“演奏实践”课程,包括歌曲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爵士和流行音乐、改编弹奏等;“作曲学”为分析并掌握各种典型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可能以风格流派或者作曲大师为单元逐步学习,所以有些课程要学习好几个学期。“学习证明”栏目的“考试证明”(Leistungsschein)表示该课程需要参加考试,“参加证明”(Teilnahmesschein)则可以只参加课程学习而选择不考试,教师出具参加学习证明即可。该栏目的两项之和等于“必修学期数”栏目的数字,代表该门课程总共必须修几个学期。其中“视唱练耳”课未规定学期数,但总共必须通过四个级别的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上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至少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大型作品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总演奏时间不低于25分钟;视奏。中期考试最迟必须在第4学期完成,以显示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该专业的能力。申请参加中期考试必须出具参加了以下课程学习的证明:钢琴和选修器乐每学期一份证明,室内乐、演奏实践、音乐学、教学法各1学期,音乐与器乐教育学4学期,曲式学和音乐史各2学期,视唱练耳和作曲学各1学期。中期考试未通过者可以在1学期之后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必须退学。

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可以申请按科目分期分批进行,或者申请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毕业考试钢琴演奏为4首完整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其中1首必须是协奏曲或室内乐合 奏曲目,总演奏时间约50分钟,另加1首现场抽签指定的新曲目,有6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视奏。此外,递交一份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由考试委员会和学生谈话商定,从开题到完稿提交时间为6个月。

与“钢琴演奏”专业相比,钢琴教育专业在钢琴演奏要求上稍低,但增加了音乐教育学、钢琴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而且全部要求考试成绩,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3.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Aufbaustudiengang Klavierkammermusik und/oder Liedbegleitung)

主要培养音乐会合作演奏人才。报考者必须已经获得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文凭,所以称之为深造学习(Aufbaustudium)。标准学制为6个学期。学习者可以在第四个学期之后选择到底将钢琴室内乐、还是钢琴伴奏、或者两者都要作为毕业考试重点。毕业获得硕士文凭(Diplom)③。

入学考试:分为钢琴独奏和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两部分。前者包括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作品,1首练习曲,总时间不少于40分钟,加钢琴视奏;后者包括与本院师生合作演奏1部钢琴室内乐的一个乐章,2首歌曲伴奏,曲目在考试前四周公布。

学习内容:表3是具体课程设置。由于这是深造学习,所以要求的必修课全部是演奏实践性的课程,而没有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当然学生如果有兴趣,所有课程都是敞开可供学习的。此外,钢琴室内乐方向学生必须参加乐器演奏主科学生的课堂伴奏,钢琴艺术指导方向学生必须参加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以及学院合唱排练伴奏。

在一些其他音乐学院,该专业方向也如同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一样作为常规硕士专业设置。例如莱比锡音乐学院称之为合奏专业,培养音乐会演奏的职业音乐家,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4+6)。分为不同的重点方向,其课程设置也稍有不同:(1)钢琴室内乐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歌曲伴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其他乐器主科的课堂伴奏等;(2)钢琴艺术指导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室内乐合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嗓音训练、意大利语音、法语语音等,在主科学习阶段要参加一次戏剧排练演出实习。其他音乐基础课程为共同课程,例如作曲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乐器学、曲式学、音乐分析等。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双主科或者另外一门副科学习。

以上简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基本情况。这些方向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实际上已基本存在,入学、毕业考试要求也大致相同,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不同主要体现在:

(1)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考试,一些课程可以选择只参加学习而不考试,这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毫无畏惧地、尽可能地多听课,或钻研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主科钢琴演奏,在整个学习过程只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而我们是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学生常常为了准备考试曲日而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整个学期就为了准备考试的几首曲目,导致无暇、也无心学习其他乐曲,严重阻碍了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作品、扩展音乐视野。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量身定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主要得益于其全学分弹性学制。而我国的现行模式是固定的四年制,所有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固定在某一学期,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学习。

(3)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一些重要课程要求学习多个学期,但并不一定非得具有连续性,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期参加不同专题或由不同的教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例如“钢琴教学法”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而只推荐参考文献,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其内容可能在各个学期轮流开设或不断补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试听,然后选择听谁的课程和听哪一个专题。这样的好处,对于教师而言,体现了一种竞争性,可以形成以教学促进研究和以研究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于学生而言,不必硬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某位教师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常换常新。能够不停地接触到新的成果和观点,而不会局限于某一位教师、某一本固定教材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我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显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愿我国的钢琴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发达!

注释:

①德国高等学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只是最普通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或者由于天赋和勤奋缩短学习时间。对于以前在其他学校学习过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可以出具课程成绩并申请减免学时测试,通过后即可缩短学期数。例如很多外国学生在本国内已经获得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在不转换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出具文凭和成绩,申请测试,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1.1 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组织落实教育教学的重要根据是明确培养目标,其也是保证高职音乐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比起来,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是音乐家、高级理论人才、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教育家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将符合如下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出来:同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具,可以承担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基层文艺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是要将“实用型”人才培养起来,并非培养学术性和理论型的人才。可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高职音乐教育并未将自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充分地考虑在内,也不能够根据市场所需的音乐人才作为基本向导,只是简单地应用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的教育模式,特色不够明显,缺少系统性和职业性,这致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毕业生普遍没有很高的质量,这些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根本不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这就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限制。

1.2 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不明确

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素养的音乐人才,高职院校身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必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之内。可以高职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应该根据本身特点,积极培养应用型和实践性的人才,不可以对本科教育的音乐教育模式一味地模仿。如此一来,很多人就会不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所在,进而导致人们误解了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就是因为没有清晰定位音乐教育专业,造成其教育出来的毕业生没有足够的职业性,最终致使在高校教育中其不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

1.3 缺乏层次,忽视个性

(1)层次不清。通常音乐教育被分为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知识、提升欣赏能力、形成综合素质这四个层次。要想完成这四个层次的教学就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少高职院校都不够重视该问题,对不同层次对应的教学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往往是在接受了前两个层次的教学之后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一层次的鉴赏和体验,进而让学生能够对作品的美感和意蕴加以领悟,获得审美上的认同感。(2)无法因材施教。高职院校通常仅仅设置音乐欣赏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重视的仅仅是理论性的欣赏。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生需求根本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满足的,更不用说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

2 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建议

2.1 明确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办学宗旨,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改革其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就应该将合理的办学宗旨先建立起来,同时将对应的发展规划制定出来。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自己学校的特色所在,和自己的特色相结合对本科教育进行借鉴,将专业建设的目标设定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所在,因此,改革高职音乐教育应该以文化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趋势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专业音乐人才进行培养。

2.2 调整课程设置 ,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对于课程设置的调整,调整课程首先应该强化有关专业知识的整合,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比如说将技能实践同音乐理论结合起来,将音乐赏析同中外音乐史结合起来等。其次,将学生未来身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所教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为人,比如说强化教育学、心理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想要将综合素质更高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出来,就应该调整课程,这为学生成为中小学教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实施多元化教育

(1)走跨学科发展道路。除了在本专业开展音乐课程外,还在其他专业也开设音乐相关课程就是所谓的跨学科发展。音乐教育凭借其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娱乐性的特点,在高校的学分选修和双学历培训两方面都具有很特别的优势。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基本上都是应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不仅需要在必修课方面获得充足的学分,还应该在选修课方面获得必需的学分,这样学生才可以顺利的毕业。音乐教育在选修门类上,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设独唱辅导、合唱队训练、键盘乐、民族器乐、电声乐等课程,用音乐教育特有的娱乐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有助于高职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

(2)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学生推销自己、得到效益、走向社会的有效渠道就是社会培训。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审美水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进军对艺术的追求。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使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素养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学校应该抓住新时代的这个机遇,设置相应的舞蹈班、器乐培训班等,并定期举办些合唱团以及音乐普及讲座等,将教学以及后勤服务提供给社会音乐生活。如此一来,学校既可以增加收入,贡献学校的经济建设;还能够拓宽专业的发展渠道,将社会知名度提高,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4 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

(1)开设视听练耳课程。音乐艺术也被叫做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凭借耳朵进行聆听。可是耳朵会听但是未必能够审美。只有经过听觉基础训练的学生才能够自发地去感受美,听觉的敏锐性也更强,进而这些受过听力训练的学生也可以对音乐的意境理解和欣赏的更到位,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2)组建兴趣小组。学校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来安排音乐学习。可以将有着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成立成兴趣小组,经常性地举行活动,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练习,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进行单一辅导,将学生对乐器的熟练程度提高。同时也可组建组件舞蹈队、合唱团、乐队等,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高职音乐教育再21世纪的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将高职院校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的高职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本土音乐;传承;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1-0062-07

学界同行们对于“本土音乐在教育中传承”大多持赞成态度,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的要求。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多来自本省、学校地点大多位于地方性县、市,办学规模相对较小”,但在“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问题上,这些弱势却恰恰变成了优势。职业教育要加快速度向前发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则需要培养专门人才。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申报轻保护”、“重收集轻传承”,“本土音乐”濒临灭绝的客观事实,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有理由、有实力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双重需求做出更多切合实际的贡献。

一、理论基础

客观地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有其不同的文化,因而至今未有能适应于各民族音乐传承的“万能”模式产生。相对而言,学界普遍较为认可艾伦・帕・梅里亚姆(Merriam, Alan P.)的“概念-行为-音声”三维模式以及蒂莫西・赖斯(Timothy Rice)的“历史性的架构-个人的创作与经验-社会性的维持”三维模式。

1964年,艾伦・帕・梅里亚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1]的第二章(Toward a Theory for Ethnomusicology)中创建了分析“音乐与文化”的关于“音乐的概念、与音乐相关的行为和音乐声音本身三者的关系”的三维模式,给了学者们诸多启发;但随着学术不断发展,该模式被指出在音乐活动中未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和未能掌握历史性变化的事实等特点。对此,蒂莫西・赖斯随后提出了立体观照下的“个人创作与经验、历史性的架构、社会性的维持”三维模式。其中“历史性的架构”涵括音乐之历史性变化的事实,“社会性的维持”t是重点研究各自社会所形成的制度和信念如何维持音乐,以及是否发生变容。赖斯的三维模式是对梅氏三维模式的丰富,使得民族音乐学在共时性研究中加进了历时性的研究,在文化与音乐共融的研究中增加了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按照上述三维模式,政策的号召与支持、教育制度的实施与保障等应属于梅氏三维模式中“概念”与“行为”双向影响的范畴,在赖氏三维模式中则既对应属于“历史性的架构、社会性的维持、个人创作与经验”三维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又贯穿于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的各个环节。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曾说过:“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2]教育部明确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原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在全国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协会的学术年会上曾说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决不是一种低水平教育,决不是一种低成本教育,也决不仅仅是一种低层次教育。”具体到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上来说,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不仅具有进行音乐学理论研究的科研实力与人才保障,且能为本土音乐传承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而且具有下到田野乡间对本土音乐表演技术进行采集、整理、学习与实践的专业优势和地理优势。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新与普及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无可替代的优势。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国家政策大力倡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强调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号召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此乃“天时”;本土音乐需要供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需要帮助其继续发展的专业性高层次的人才,本土音乐传承能为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方向,高职音乐专业能为本土音乐传承提供科研理论支撑与专业人才保障,二者之间完全可能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此乃“地利”;剩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为之付出无限努力的“人和”――不断探求既符合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客观规律、又可促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多重路径与具体方法。

二、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 传承之可行性分析

1.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急需寻求新的生长点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政府、各行各业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对于高职音乐专业而言,其办学前景却不容乐观,不仅生源欠缺,而且就业困难。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科学研究理念欠创新。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虽一直力求突出其学科特色。但目前,对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研究仍大多停留在跟着教育学或者音乐学的研究范式走的阶段,缺乏既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音乐教育要求,又能真正指导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向前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第二,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目前的职业教育音乐专业多由之前的中等职业专科学校中的音乐科发展而来,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却基本上沿用以往或是照搬高师音乐专业和专业音乐院校。受生源限制,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远不及专业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院校。在目前毫无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下, 完全寄希望于大学期间逆转其演唱演奏水平、使其在就业中与其他两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并取胜几无可能。大多数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转行,剩下少数人混迹于私人培训学校,毫无职业归属感可言。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高职音乐专业面临缩减、撤除的危机,某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逐渐被公共艺术教学部所替代。第三,专业艺术实践未落实。据调查:目前高职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主要是以下这三种状态:一是基本套用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模式,并未突出高职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特点;二是艺术实践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和抽查落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对学生就业的实际帮助不大。

因此,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急需厘清学科定位,寻求新的生长点。对于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而言,在制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符合音乐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三方面的客观规律,这要求研究者们在积极探求三者之间共通性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执行者们则需在进一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另辟蹊径。

目前看来,“扎根民间、面向本地区,以传承传播本土音乐为立足点,不断探求、加强、突出高职音乐专业的办学与培养特色”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路径。相对于其他类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高职音乐专业对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虽然不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十分精湛、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但要求学生“吹、拉、弹、唱、导、编、改、创、演”样样都行,尤其要求与人民日常文艺生活紧密接轨,能尽快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培养高职音乐专业学生走向社区、乡镇等最基层的文艺团体和单位,不仅可以避免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被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同质化、标准化与系统化;而且可以通过对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基层文艺部门人才需求形成合理对接;还可以发挥职教特色,提高其毕业生就业率,使高职音乐专业摆脱发展困境,加快速度向前发展。如:在课程建设之地方音乐课程设置上完全可以与本土音乐之地方性乐种相结合,面向学生开设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或者是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本土音乐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2. 本土音乐传承需要多方位、接地气的传承路径

本土音乐一般是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形成,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它们大多土生土长、形态稳定、自娱自乐、口传心授,属于小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流系,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小传统音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对此,不少前辈学者已经做出了大量优秀研究成果,如:费师逊将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六大流系[3],苗晶、乔建中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十一个近似色彩区[4],王耀华将中国传统音乐分成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下将中国音乐体系分为十二支脉[5]等。这些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提示,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也应根据其音乐典型特征、分布区域、种族、地理、文化背景等淞⑵鸬赜蛐源承的思维。也就是说,对不同地域本土音乐的传承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的具体有效举措。

音乐的产生、表演离不开音乐的“场”。同理,音乐的传承也离不开“场”。尤其对于本土音乐而言,其独特的音乐语言、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决定了这类音乐往往只能被一定地区文化和社会团体中的人们所喜爱、吸收、共享,而其他文化圈中的人们相对较难理解和欣赏。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盛,本土音乐生存的原生文化圈已经被打破,即本土音乐产生、表演的“老场”已逐渐改变,于是,我们需要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寻找新的、顺应其发展规律的“新场”。

“实践性”的追求是接通“职业教育、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传承”三者之间的连接点。音乐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均十分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本土音乐的传承更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根本离不开其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因此,相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和专业音乐学院而言,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尤其要走向社会,走到民族民间音乐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三者对“实践性”的共同追求,在高职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环节上狠下功夫、集思广益,真正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学习”、“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合理对接,在强调理论研究的同时强调实践与体悟;在平时苦练的基础上加强临场实践;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下实现个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帮助更多学生找准定位,学有所得、学能所用。事实上,三者具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如:传统音乐传承、民间技艺传授、高职音乐技能教学均是采用“师徒制”等。

3. 基层文艺部门艺术人才培养需要寻找合理化路径

在这里,基层文艺团体主要是指各县、区、乡、村的文化馆、文化站、群艺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等。这些部门及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对本土音乐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等多项工作的工作实效。

据笔者了解,目前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并非音乐专业出身,对于本土音乐的传承缺乏方法论的指导;并且有不少人面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流于表面,对本土音乐缺乏真正的热爱,因而常使得工作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另外,由于基层文艺工作十分具体,且经常要下到乡下进行田野调查和慰问演出,条件艰苦,加之专业音乐院校与重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目前多实行西方音乐体系下的音乐教育模式,这些学习内容与基层文艺部门的工作内容不符,因而大多专业音乐院校或重点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就业,即便是偶有前往者,也较难找到工作归属感而长期坚持下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本土音乐传承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谁来保护、谁能保护”的问题。对此,深受职业教育理念影响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是具有较大优势的。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还包括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国家教育部专门为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高考招生中设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这些来自中专和职中的学生虽然文化底子相对薄弱,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决断与实践能力却比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完全可以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自身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实现对本土音乐学习、传承、发展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多属于地方性高校,师生也多来自本省或本地。他们不仅具有“田野调查与艺术实践”实施便利的地域性优势,而且具有“能懂方言,与民间艺人交流无障碍”的语言性优势,而这在本土音乐传承上恰恰是十分重要的。第三,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师大多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水平与经验,且大多已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团队,在多次的田野调查、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中,他们不仅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当研究者的角色,还能灵活合理地变换“局内人”与“局外人”的研究角色,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与文化传承的责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较之其他院校音乐专业,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更有可能和优势将本土音乐的传承进行到底。

三、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 传承之路径探索

本土音乐传承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实现有效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而应提出具体实施措施,践行到日常教学与工作之中去。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

1. 树立以本土音乐传承为主导的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理念

随着多元文化交流日盛,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各方面均已发生变迁,千百年来沿袭之“口耳相传”的本土音乐传承方式已无法保证本土音乐文化的持久、健康发展。随着老艺人的离去,不少本土音乐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学者们天天在呼吁、在研究,但却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想将本土音乐的传承落到实处,不仅政府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快法制化建设步伐,而且要鼓励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人多做贡献;不仅要鼓励民众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到旅游业、电广传媒行业,实现多种媒体的协调互动,而且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以真正实现多方着手、多路径、多渠道的全民传承。

具体到本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首先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从思想上建立以文化传承(音乐传承)为主导的音乐教育观,使音乐教育从技术、技能教育和流于表面的素质教育转向真正的多维文化教育。不仅要强调对本土音乐的主要内容与典型特征的深入掌握,更要实现对本土音乐的“文化濡化”。众所周知,现今的高职院校多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级而来,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实施者、管理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与其和专业音乐学院、高师音乐院校抢生源、争职位,还不如另辟蹊径,在专业学习上“扬长补短”,从办学特色上“扬长避短”,以本土音乐传承为立足点,从学校制度、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作出调整,不断探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办学新方向。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想在夹缝中求发展,需尽早确定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在就业中找准定位。学校要对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使之在就业中量体裁衣、有的放矢;还要注重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合理引导,不仅要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本土音乐、传承本土音乐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就业生态链规律”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对本土音乐收集、整理、研究、保护、传承方法论上的学习与实践,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跟进,使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角色,获得职业满足感,保证他们能长期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实事、办好事,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

2. 加强对本土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

笔者多次在田野{查中听到老艺人们无奈的说出“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了,产生不了经济效应”的话来,在问及老人们的子孙对这些传统音乐传承的态度时,他们也大多表示不感兴趣、不想学习本土音乐,认为学习本土音乐老土、跟不上时代,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本土音乐的受众群体年龄趋于老年化,年轻人自小受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喜欢外来音乐和通俗音乐,却对本土音乐兴趣寡然”确是客观现实。因此,早在20世纪末,音乐学家郭乃安先生就曾提出“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6]的著名论断。

对本土音乐实现有效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传承人才加强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音乐的创者、传者、承者都是人;而且对传承的“场”(即:音乐传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仍然是人。自然环境的改造者是人,社会环境的建立者也是人。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传者”的保护,要重视对“承者”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传承环境”的营造。在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中,全民树立“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立志将本土音乐传承下去”的决心与信心是第一步;其次是要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认定和资金配备,使其在获得社会认可之满足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逐渐形成个人、团队、家传、广传的传承模式;此外,对于“承者”的选拔与培养需要多方位、多路径实施,不仅要重视对本土音乐爱好者的挖掘与引导,还要有意识的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且具有一定音乐潜质的“承者”,实现兴趣、经历、专业、工作四者之间的趋同与兼容,使本土音乐传承真正深入“承者”的骨髓与血液。

众所周知,教育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农业社会中,学徒制是一种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但学徒制在职业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工业社会,职业教育突破农业社会中单一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开始通过学校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也开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作用;而到了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人”的介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承与创新职业文化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新起点。因此,无论是从顺应时展的规律与潮流角度,还是从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角度,“培养本土音乐传承人才”都必将成为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重点。

3. 充分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建立学校和民间的无障碍联系

各地的本土音乐因其音乐典型特征不同,传承方式上各有千秋。受环境和条件制约,目前高校对“本土音乐”的传承存在“曲目有限、风格变形、研究与传承脱节”等问题,这样的传承与既定目标与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要使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得以长期顺利地传承,建立学校和民间的无障碍联系十分重要。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主要可从两个大方面展开。

一方面是请进来。“请进来”这个词组使用在文化交流中并不陌生,但在这里,该词组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民间艺人亲自进课堂授课。目前,虽有少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意识到“本土音乐传承”对学术进步、文化传承、学科发展、学生就业十分必要,因此尝试在校本课程中加进相关内容,但这种尝试往往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和“学习几首本土曲目、进行相应欣赏与表演”,或是停留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依葫芦画瓢”阶段,缺少真正走向民间,全面接受民间艺人指导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中少有人懂得本土音乐传承的价值与意义,且受其成长经历影响而对本土音乐兴趣不大,加之受经济制约,指望他们主动走向民间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几无可能。因此,将民间艺人亲自请进课堂授课,聘请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担任地方性课程教师,实现民间艺人和高校教师有效配合,真正的走进课堂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2)民间班社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个别授课仅是一方面,要想真正的深入本土音乐的某一音乐形式,就需要直接客观的观摩该乐种、乐器、乐曲,从“形、神、声、像”等各方面模仿、解读该音乐。倡导并践行民间班社走进校园文化艺术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该音乐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立体观照”。如果有可能,可以鼓励学生从节目观摩、个别学习向逐步渗入、表演综合实践过渡。该过渡可分三步:第一步,让学生全程观摩民间班社的节目演出;第二步,让学生参与个别节目的演出,担任个别角色;第三步,在学生个别一对一的向民间班社演员请教、学习之后,再由学生组成团队,集体模仿、学习民间班社的演出。整个过程中,倡导并鼓励学生不断挖掘本土音乐内涵,力争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3)本土音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全面渗透。高职音乐专业专业课程中对本土音乐的运用不仅要包括对音乐曲目的学习,还应包括对本土音乐之技能技巧、演出实践、以及音乐理论(如:记谱法、乐律学等方面的知识)、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只有全方位的引进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这一新场域下,为本土音乐传承尽可能的营造一种有意传授与无意渗透相结合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效果和达成既定的传承目标!

(4)在高职音乐专业招生中为本土音乐传承志愿者开辟绿色通道。自2003年高考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以来,不少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相应的自主招生条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面向全国或全省自主招收具有各类特长及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对艺术特长生相应加分的政策等。因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也可争取相应政策的支持,为本省本区的本土音乐传承志愿者(包括国家、省、市、区各级传承人的后代,也可以是立志传承本土音乐、具有本地方言优势或是有一定的本土音乐学习基础的高中毕业生、或是基层文艺团体中实践经验丰富又迫切想要提升学识学历的年轻工作人员)开辟招生绿色通道。长此以往,逐渐建立对本土音乐传承的长效机制。

当然,仅将本土音乐、本土音乐传承人、本土音乐民间班社引进高职院校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本土音乐离开其产生、发展、表演的原生场域而使表演变形,单说本土音乐传承人趋于老年化,存在年龄大而出行不便、语言不通等细小却具体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且不得不考虑的事实。诚然,传承包括原样传承和变化传承,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变迁逐渐发生“变容”,但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之“移步不换形”特点的尊重与遵从,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共时性下的“脱离成法,又不背乎成法”。这就要求高职音乐专业师生还要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

另一方面是走出去。杨民康曾在2010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徐州论坛上指出:“文化语境由不同要素组成,它包括民俗环境、传承人、展演场域以及自然地理这些生态环境条件。它们之间是协同作用的,表现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与艺术风俗、礼仪、节庆密不可分[7]。”因此,将本土音乐表演者请进校园、将本土音乐表演形式移植到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之中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职音乐专业的师生应该走进乡里田间、大街小巷,在本土音乐原生的生态环境之中,“眼光朝下”的参与到各种节庆、仪典中的本土音乐表演中,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模仿、摸爬滚打,使自己逐渐向“局内人”身份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拓展本土音乐传承渠道”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建设”的共赢。

当然,受学生身份的限制,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在校学习其他文化通识课程,只能阶段性的走出校园学习本土音乐,因此,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积极拓展学习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特点,笔者主要总结出以下三条学习途径及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素质拓展机会向民间艺人学习。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以及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主要是从体验式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着重从社交礼仪、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七个方面训练大学生的基本素质[8]。因此,高职音乐专业的师生在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应冲破既往的实践程式,成系统、成规模、有计划的逐年展开对本土音乐的学习与传承。尤其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高职音乐专业师生可以将平时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成果穿插应用到下乡演出之中,这样的节目一方面能拉近与乡民的距离,另一方面能接受当地人民的检验,达到“以演促学、以演促研”的目的。

(2)按照远景计划与近期目标明确每年艺术实践的主题。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艺术实践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教学编导能力。大部分音乐院校均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不断加大艺术实践比例,以实现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的接轨。纵观各音乐院校现今的艺术实践,其形式主要以舞台表演、参加赛事居多,高职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也不例外。在实践内容和主题上,缺少针对不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针对不同地域人才需求而实施艺术实践。因此不仅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作用不大,而且对本土音乐的传承并无多大意义。实际上,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艺术实践应该是为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不同类型的大学就应该实施符合各自办学特点的艺术实践。尤其高职音乐专业更应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专业优势与特点制定远景计划与近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年艺术实践的主题、前往本土音乐发源地深入学习与实践,真正使艺术实践做到主题明确、有的放矢、任务完成好,实践意义大。

(3)在“扎根基层”的基础上实现毕业实习地点、学生成长环境、本土音乐原生场域三者的统一。毕业实习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毕业实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学以致用;而且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会为人处世,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还能促使学生在实习与就业问题上实现接轨,在社会竞争日盛的形式下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与音乐专业的的特点,高职音乐专业教育除了要遵从“扎根基层”的原则之外,还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素质拓展和实习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每届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对实习地点、实习对象等方面的选择,尽可能实现素质拓展和实践实习地点、学生成长环境、本土音乐表演与传承之原生场域三者的统一,使得素质拓展、实践与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实现“局内人”与“局外人”、“Etic”c“Emic”之间的及时合理转换,逐渐形成大家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文化自觉”。另外,在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的时候,绝对不能完全按照惯常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而应在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多样性、实际执行性等方面认真思考并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上文针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特点、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形成配套对接,真正实现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余论

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传承是可行且必要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与困难,如:从学校与地方的关系角度,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传承由谁主导执行、由谁协商管理?经费投入如何承担解决?由于传承效果的体现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体现,怎样才能顶住压力、长期坚持下来等等;从音乐传承本身角度,在许多民间音乐、本土音乐的传承问题上有祖辈定下的“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规矩,如何帮助传承人解放思想,面向全民进行传承?此外,学生长期接受的“西方音乐思维与审美”与本土音乐之“中国音乐思维与审美”之间如何转换等问题都十分具体。笔者在此仅仅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兴趣以及工作经验出发,抛砖引玉,还望各位同仁群策群力,共襄教书育人、文化传承之盛举!

参考文献

[1] [美]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陈铭道,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3-35.

[2]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6.

[3] 费师逊.民族音乐与文化流[J].人民音乐,1988(01):19-21.

[4] 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4):27-33.

[5] 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65-354.

[6] 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02):16-21.

第7篇

关 键 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 现状 思考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下,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不少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具有专科办学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当前“艺考热”的形势下,这些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艺术系或教育系,有相当一部分在原有的音乐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开设音乐专业,原来没有的也增设了音乐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就是其中一个主要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师范专业,高师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几乎都设有此专业,甚至有些理工院校也设有,而且大都是本科层次。各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自然也在其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音乐人才,在近些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其现状如何呢?

一、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与任务上有步入本科师范院校误区的倾向,而本科师范院校又有步入专业音乐院校误区的倾向。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雷同于本科院校,只是认可自己的办学层次和生源质量略低于本科院校。其次,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不是很明确,因而在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上都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只是把有些课程的开设时间相应减少,以适应三年制的学制。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近些年来,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各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2.专业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模式不适用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大都沿用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本科师范院校又长期沿用的是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艺术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得过于细化。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难以真正做到素质综合,相互兼容。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这显然忽视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这一区别于艺术院校的主要特点,本科师范院校尚且不适应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可想而知专科高职院校了,自然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

3.音乐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处理不恰当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关系上处理不当,他们认为在大学里,音乐专业是来学音乐的,专业都没学好怎么去教别人。因而在实际的教与学中都过于偏重本专业的学习,而忽视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教育教学类课程,有人甚至认为教育学、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所学的课程,随意应付了事,而这些基础课程恰恰是师范教育专业从教的基础学科。新音乐课程标准融会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历史等多门学科知识,需求的是在艺术上兼具其他学科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音乐教师。如何做到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互置兼容,也是我们音乐教育专业发展所要思考的。

4.招生与就业的困境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人才,招生录取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档,在各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之后,首先由于学历和学校的不理想,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宁愿复读也不愿意来高职院校学习。各院校入学率普遍不高,笔者工作的学校近几年来入学率都在70%左右,其他同类院校基本也差不多。其次,生源的质量不高,音乐专业高考是要经过术科考试才可以录取的,本科院校的大量扩招,留下专业质量不是太好的才被高职录取。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难教,质量上不去,这些都为其今后毕业就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毕业生大部分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部分改行,还有一些因为工作不理想而在家待业,这些现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扩大招生,提高入学率;如何提高毕业生质量以提高就业率。这些招生就业方面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二、几点思考

1.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突出“三型”和“三性”特点

我们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明确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2.改革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适合自身特点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三型”与“三性”的特点,以区别于专业院校呢?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应该作出改革。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不以专为主,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求其深,但求其正,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和教授中小学学生,把全面放在首位,在全面的前提下能有一门专长最好。如声乐课,在教学中注重唱教结合,要让学生会唱歌,也要让学生会教唱歌;学生不仅要掌握演唱的规律,也要掌握声乐教学的规律,要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开设小组课的同时开设声乐理论集体课。钢琴课亦是,建立数码钢琴室,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改往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把技能与方法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也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缺陷。

现行的专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大都为三年,实际的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教育实习为半年到一年,而本科比我们多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可照搬本科院校的音乐课程模式。可以适当地将有关联的科目合并,不要像本科院校划分那么细。比如,《音乐欣赏》和《音乐史》合并成《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成《乐理、视唱练耳》;《初级和声》与《歌曲分析与写作》《键盘编配》合成《音乐创编》,这样既节省了课时,也解决了有些专业课程开设的问题,用这些课时来开设一些中小学实用的课程。如:可开设中小学课外歌唱活动的组织与训练辅导等课程,又如钢琴和舞蹈,在主课程之外可以相应增设儿童歌曲的编配与弹奏、儿童歌舞创编等课程。这样就体现出了全面、多能的特点,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3.处理好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

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要合理,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应该很好地处理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以音乐文化教育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与学。陈秉义老师的观点就是,声乐(合唱指挥)、钢琴是两臂,教育是头颅,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是躯干,舞蹈、器乐选修是两腿。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但教育是灵魂、是主体。而这个课程体系又只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一个主体,还必须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辅,才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真正做到知识互置兼容,这充分突出“三型”与“三性”的特点,是我们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体现。

4.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和就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基础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是教师,是在讲台上培育祖国的未来人才,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过于注重舞台,应注重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实习,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学生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基础,使其毕业后顺利走上讲台。当然,音乐教师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文艺演出的任务,也不可忽略舞台,应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艺术实践课(可把各艺术团队的排练演出活动定为必修的艺术实践课)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素质。

目前,就业指导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开设就业指导课,转变就业观念,以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课不但要在毕业前夕开设,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和信息,更应该在入学就开设,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及时摆正就业观,为就业打下基础。就业率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招生,是一种循环关系,好的就业率会良性循环,反之则会恶性循环。

此外,学校还应在办学条件、招生宣传、招生数量上加大力度,提高就业率来摆脱招生难的困境。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可盲目与本科院校攀比,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就业市场为先导来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来贯彻实施教学,不断建设发展本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优势。

第8篇

她,就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专业,有着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毕格格。

“毕姥爷”称她为“奶奶”

主持人毕福剑由于参演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被全国观众冠以“毕姥爷”的名号,在主持《星光大道》的过程中,无数选手都称他为“姥爷”,而毕格格的登台却首次打破了这一惯例。同为毕姓家族的后人,毕格格本应遵从“姥爷”的辈分称毕福剑为“爷爷”,阴差阳错却成了毕福剑的“奶奶”,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根据家族辈分的划分,每一代人都会犯一个字,而毕氏家族的族谱上赫然写着“惟孝必仁 德长文贵 福禄祥瑞”,毕格格的父亲名为毕长城,在毕格格这一代本应犯“文”字,却由于女孩的缘故,没有在名字里犯这个字,而毕福剑的福字却显然排在了“文”的后面,中间还隔着一个“贵”字,这样算下来,毕格格在辈分上来讲就成了毕福剑的“奶奶”。主持人毕福剑的一句“走吧,奶奶!”让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这个九零后女孩毕格格,从此多了一个别样的标签――毕福剑的奶奶。

为了备战“星光”,毕格格做足了功课。“我想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和光芒。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不为人知的辛苦。”她告诉我们,参加星光大道这段时间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舞蹈、练歌和练琴上。“那段时间,每天的任务就是训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淡化了所有的辛苦和伤痛。

舞台上的毕格格明星“范儿”十足,表现洒脱自然,浑然天成。但这一颦一笑绝非随意为之。“表演、声音、旋律、情感、表达都精益求精,在舞台上的表现更是完美。“任何光彩亮丽的东西都是要后天努力和勤奋来获得的。” 毕格格如是说。事实上,在《星光大道》的经历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舞台上那辉煌闪耀的一刻,更多的则是内心的丰富和能力上的飞跃。“我喜欢《星光大道》的挑战性,也喜欢它的亲民个性,它很好的把一个人进行了全方面的展示,也能够让观众朋友们在最短时间内对我有一个最全面的了解。我喜欢这种跟观众直接互动的演出和比赛。很想把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全部释放出来。”这个舞台让毕格格迅速成长,对她来说这是一段珍贵并且难忘的旅程。“很多的难题会摆在你面前,你不得不去面对压力,化解难题。当时的感受是很艰难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在当初那样大的压力之下,我很多的潜力就不会被挖掘出来。多少个彻夜未眠的夜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有志始知京城近,天道酬得少年琴

毕格格从小的梦想就是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顶级的音乐学府,又岂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她凭借着天赋异禀的领悟能力以及父母的严格教导,让毕格格的音乐梦想终成现实!

毕格格绝对是在艺术熏陶下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爸爸妈妈均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并一直从事着钢琴教学的工作。所以,从事艺术学习,毕格格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她更早地表现出对音乐领悟的原因。 三、四岁时毕格格已经会听音了,钢琴88个琴键音都能听得出来,对音符的敏感甚至超过了那些准备考音乐学院的高中生。爸爸妈妈决定让她提早学习钢琴,那一年她才4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近14年的苦练,终于,在2010年的夏天,毕格格以专业课成绩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双排键电子管风琴专业。

全国大赛 备受瞩目

在2009年CCTV少儿艺术电视大赛的舞台上,毕格格曾夺得少年组器乐金奖的桂冠!而其投入的表演更是摘得全场唯一的一个最佳表演奖!参赛时,毕格格选择的乐器是双排键。然而,改弹双排键只是2009年3月份的事。双排键要求技术高,非常适合天性喜欢表演的毕格格,毕格格毫不犹豫选择了它。因为有十三年的钢琴功底,毕格格上手非常迅速,令老师们都非常惊讶。

经过几轮选拔,格格进入到决赛。当时报名的选手有2万多名,30名选手进入器乐类决赛,少年组仅8名。

在彩排的过程中,毕格格便突显出来,央视的编导和记者也都格外注意这个来自鞍山的小女孩。正式比赛那天,毕格格投入地表演震惊了全场,评委刘锡津更是给出了“娴熟的演奏,风格的把握,音乐的表演都很到位”的最高评价!

2012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主办的全国键盘大赛在贵阳举办,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纷纷派出强大阵容参赛,毕格格在双排键电子管风琴专业组中一举摘得桂冠。在颁奖音乐会上一曲《剧的情景》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场专业观众的热烈掌声。

对于毕格格而言,正是这么多年的学习与丰富实践让她从青涩走向成熟,扎实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也恰恰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毕格格在管风琴事业上的辉煌。对于取得的这些成绩,毕格格并没有欣喜若狂,对她而言,无论是《星光大道》,还是所取得的各项荣誉,都是业界对她多年来学业的一个肯定,更重要的是给了她一个更好的方向和更高的起点:“这么多年取得的这些成绩,我都把他们看做是我的一个开始。这是老师们给我的机会,所以我更要有一份责任心,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提升。”这些成绩见证了她一往无前的奋斗和拼搏,每一座奖杯的背后都镌刻着她夜以继日的心血付出。

当毕格格手捧奖杯时,她道不尽心中的感激。这个懂得感恩的女孩更不忘感谢自己的父母和恩师。“我特别要感谢教过我的所有的老师们,尤其是感谢沈晓明教授、沈瑗瑗老师的培养,能够成为他们的学生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是他们让我真正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体会音乐、掌握音乐。正是有了老师们的培养才有了今天的我。我更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养育和培养,才造就了今天的毕格格。”

音乐,一辈子的事业

今年是毕格格的毕业季,她放弃了考研,放弃了留京的事业单位,选择了极具挑战的自主创业之路,一方面继续她的表演事业,另一方面即将创办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她还要把她的成长经历向和她一样有音乐天赋的少年儿童讲述,助其步入音乐殿堂。

第9篇

一、学校简介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前正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3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设计师,他们在设计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组成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以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公司、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文艺团体、影视剧及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及制作部门承担表演工作,能在新闻媒体及文化单位承担理论研究、评论等工作,能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播音与主持艺术基本理论和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传媒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从事播音主持、表演创作、宣传策划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播音与主持艺术、节目制作、媒体写作、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语言、形体、音乐、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广播电视网络节目中从事播音及主持工作,在各级文艺团体和演出机构中承担表演和主持工作,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文化传播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事宣传策划及公关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

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