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舞蹈音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1-09 00:50:17

舞蹈音乐论文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1

【关键词】满族;舞蹈音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39-1.5

满族在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其远祖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满族人民不仅能征善战,还以爱说好唱、能歌善舞的“礼仪之邦”而著称。纵观满族音乐的历史,满族民间舞蹈音乐随着历史发展的曲折、文化形态的多元而不断变化。

一、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民间舞蹈音乐

挹娄、勿吉、靺鞨可以说是肃慎的后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满族的先世肃慎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在汉代以后至晋朝,肃慎被称为挹娄,有些史书明确地说挹娄,是“古肃慎之国也”。而勿吉族称史见于南北朝,《魏书》、《北史》中均有记载,并称之为肃慎、挹娄的后裔。北齐以后,勿吉又称靺鞨。但他们的传承不等于一成不变的相沿,而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进化的结果。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社会风俗、风土习俗、社会制度基本相同。在群体生活的原始社会,人们从狩猎、采集野果、挖掘植物茎块等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中,从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情达意的呼声中,孕育了歌舞的因素。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时期乐舞多由狩猎、战斗活动演化而来,带有“引弓之民”的原始生活风貌。另外,在范晔《后汉书》中就曾记述了满族先世挹娄人祭天祭神的歌舞情景:“昼夜会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可以看出这时的歌舞众人相随,音乐简单,节奏鲜明。

在靺鞨七大部中,粟末靺鞨是先进部分。8世纪初,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吸收了一部分高丽人及其他部的靺鞨人,形成了新的共同体——渤海。满族虽不是粟末靺鞨的直系后裔,却是统一祖先。渤海时期是满族先世文化的第一个高峰。音乐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渤海实行文化开放政策,渤海乐对高丽乐、日本音乐和我国中原音乐有过较大影响。据史料记载,公元740年渤海使臣己珍蒙在日本宫廷演奏“渤海乐”之后,“渤海乐”便成为日本宫廷雅乐,与唐乐、吴乐、三韩乐并列。女真人继承了渤海乐,金代宫廷也设置了“渤海乐”。

二、女真民间舞蹈音乐

五代时,靺鞨改称为女真。女真并非是靺鞨在五代时期简单的称谓改变,它是黑水靺鞨人与渤海遗民及其他部落或部族错居杂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女真人以能歌善舞著称。歌舞是女真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凡是婚嫁节令、聚会宴饮、萨满祭祀、朝廷礼仪都离不开歌舞,而且不分君臣贵贱、男女老幼,皆可同歌同舞。元杂剧中曾多次提到女真人善歌舞,还有不少歌舞如《四国朝》、《鹧鸪舞》等被元杂剧吸收、运用。金院本中也有很多都采用了女真歌舞。女真著名舞曲《鹧鸪舞》不但成为元杂剧的插入性歌舞,同时也经常在勾栏里同杂剧交叉演出。

女真入主中原后,这些民间歌舞也传到了中原,并且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和竞相仿效。陆游在诗中写到:“中原驿中捶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不记宣和装,庐儿尽能女真语”。诗中所写的“”为汉族艺人,却能用女真语表演女真歌舞,可见乐舞在汉族影响之大。由于和中原汉族的交往频繁,中原的歌舞和乐器也传到了塞北,至金太宗时,乐器已经由原来的鼓、笛曾至芦管、琵琶、筝、笙、箜篌、拍板等十余种,演出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另外,萨满歌舞也在女真民间流传。金朝女真的《萨满舞》与清朝满族的《萨满舞》几乎一致。

三、清代满族民间舞蹈音乐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在1616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后金。这是我国历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第二个王朝。后来由皇太极改为大清,1635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称号,定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满族这个共同体形成发展中,主体部分是女真人,同时,她也融合和吸收了部分汉族、蒙古族、锡伯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成员。

元灭金后,女真文化遭到破坏,有些歌舞已失传,但仍有一些在民间流传下来。至努尔哈赤崛起,歌舞又重新兴盛起来,除了继承其先世女真歌舞外,又创作了一些内容和形式倶新的歌舞。每逢年节或重大活动必饮宴歌舞,连努尔哈赤在宴请部落酋长时,也“自弹琵琶,耸动其身”,众人环立,拍手唱曲,以助酒兴。这时的歌舞音乐,大体分为祭祀舞蹈音乐、筵宴舞蹈音乐和民间舞蹈音乐三类。

满族进入中原后,民间舞蹈音乐和筵宴舞蹈音乐接受了较多的汉族影响,祭祀舞蹈音乐则保留了更多的民族特色。满族民间祭祀称为家祭,是满族崇拜祖先神的集中体现。凡举行此种仪式都是歌舞相伴。歌舞是祭祀的手段,借以达到娱神娱人的目的。虽然这些祭祀歌舞存在着满族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对神灵的崇拜,但也真实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祈求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淳朴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先人崇敬、怀念和对后人的期望、激励。

满族民间歌舞和筵宴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有广泛的群众性。在民间凡年节及喜庆等活动,都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满族传统秧歌有别于汉族,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柳边纪略》有明确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作前导,伴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从中我们可知这是一种歌舞分家的秧歌,并用“伞灯”、“尺许两圆木”作舞具,舞蹈音乐以打击乐器锣、鼓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族民间歌舞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歌舞形式,如《笊篱姑姑舞》、《太平鼓》、《五魁舞》、《狩猎舞》、《祝寿舞》、《战神舞》、《腰铃舞》、《铜镜舞》、《拍水茶茶妞》等,其音乐节奏还是为传统歌舞音乐的“老三点”。

满族的民间舞蹈音乐是世世代代满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百年来由于满汉杂居、通婚、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情况,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满族的民间舞蹈音乐已濒临消亡的边缘。本文通过对满族民间舞蹈历史文化演变的梳理,希望可以推动满族舞蹈音乐作品的创作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满族歌舞音乐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色,服务民间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瑞兰.试论满族音乐历史发展的三大文化圈[J].中国音乐学,1996(1).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2

1.诱导舞步的编排、设计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音乐的环境中往往更容易产生联想,创造力也会随之增强。大脑能根据音乐节拍、节奏、旋律自动做出各种应激反应,舞蹈编排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将舞步和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舞步的创作。因此,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创作灵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最好的媒质。例如:民间乐曲《采茶扑蝶》,舞蹈编排者在优美的旋律中就会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欢快的场面,从而创作跳跃性比较大的舞蹈动作来配合音乐的旋律。

2.内在控制体育舞蹈动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会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来进行指导,舞蹈动作的快慢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急速旋转的舞蹈动作就配合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音乐;但当碰到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紧张、激烈的音乐时,体育舞蹈在外形上也应变换成慢而悠长的形态动作来展开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易于学习者接受,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和舞蹈动作的协调和一致。

3.激发人的情感情感对于舞蹈的重要性如同脉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失去脉搏人的生命也将停止,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在舞蹈和情感中的位置无可替代。不同的音乐可激发出不同的情感,柔情媚态的音乐使人们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汹涌澎湃的拉丁舞音乐则让人们欢欣鼓舞、心潮澎湃、欢天喜地,悲伤痛苦的音乐则使人黯然销魂、热泪盈眶,音乐不同则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4.有助于意境的展现“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的统一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跟四周的声音有关。公园里面绿树成荫、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蝴蝶蜻蜓盘旋在花朵上,此时,林中荡漾的鸟叫声更加烘托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倘若市集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此时的叫卖声、车轮声和喇叭声则烘托出繁华热闹的意境。由此可看出声音有助于意境的展现。音乐在舞蹈当中同样具有类似效果,舞台上表演除了舞台背景、灯光、舞姿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倘若一个舞蹈没有音乐,那就成了哑剧。音乐既增加了舞蹈的色彩,更是对舞蹈意境的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驾驭音乐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重点讲解每种舞蹈的基本舞步的节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其正确把握音乐节奏。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教师应采用舞种风格中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通过击掌、点踏或屈膝弹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对动作的控制力体育舞蹈除了要求学习者必须动作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音乐与动作配合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学习者对所学体育舞蹈相对应的音乐的理解能力决定着他们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因为不仅音乐的风格和感情等指引和约束着体育舞蹈的动作,体育舞蹈动作的幅度也能传递音乐中的不同感情。与此同时,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时,教师也要事先认真把握音乐的感情,才能表现出对舞蹈动作更好的控制力。

3.结合名曲,提高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力学习者要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演绎出音乐内在感情和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动作学习前一起交流音乐的流派、创作意图等特点和感情,力求收到学生们能自动将动作与歌曲的特定情绪和意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舞蹈专业 音乐理论 教学模式

舞蹈是一种肢体表现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表情、肢体动作、音乐节奏中可以了解到,舞蹈艺术中音乐的重要性。舞蹈通过动作表达情感,这种动作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情感的诠释下更具魅力,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然而,在我国很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缺少音乐理论的课程,导致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不能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不会用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内涵,影响舞蹈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探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展现。近年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普遍令人担忧。在课程设置上,舞蹈与音乐的教学都比较独立,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中,音乐只是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许多教师没有将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放在教学的主要内容中,更没有重视音乐在舞蹈中所起的作用。只是在音乐的陪衬下,机械的传授舞蹈,将舞蹈艺术形式单一化、机械化,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注重学生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只有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实现真正统一,舞蹈表演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高校舞蹈专业忽视音乐理论培养的表现还在于考核方法的单一,舞蹈训练重点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高校舞蹈专业如果在考核方式上重技能、轻音乐,忽略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强调舞蹈技能训练,就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舞蹈不是机械的肢体的摆动,舞蹈内容要与音乐伴奏相融合,才能够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舞者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音乐节奏,体味音乐的每一段旋律,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充分展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如果舞蹈表演与音乐伴奏不合拍,即便表演的动作再出色,也会给人以一种不适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专业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片面和单一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将舞者与音乐的配合也作为一项采分点,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模式应用

(一)培养学生音乐细胞,改善乐理知识的教学风格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理论教学非常关键。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乐理知识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肢体的训练一直是舞蹈专业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乐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实用性为主,重新分类乐理知识,结合舞蹈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将乐理知识学习化繁为简。对于一些重点的乐理知识,如音程、音调、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深入学习,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具备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学生只有充分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在内心产生了乐感,才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乐曲,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产生不同的音乐情感,为后续的节奏训练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情感。

(二)注重节奏训练,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

节奏训练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而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又影响着舞蹈训练。因此,学生能否抓住节奏的规律,并能够准确的听懂节奏,对于舞蹈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舞蹈作品当中的节奏能够体现不同的风格,诠释不同的情感。如表达淡然或者忧伤的情感,可以用长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表达轻快或是紧张的情感,可以用短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节奏训练追求学生感官上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因此,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是节奏训练的重点,学生能否准确的把握节奏的规律,听懂节奏,熟练掌握节拍,对日后的舞蹈学习非常关键。

在以往的节奏训练中,教师往往采用听写训练的方式进行授课,模仿多于理解,节奏训练的学习属于一个难点。重复的进行听力训练,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而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节奏训练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训教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音乐试听时,要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感受节奏,或者用其他肢体动作感受节奏。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感受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将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融合,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

结语

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要弱化理论教学,重视感觉培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要注重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注:本文为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5)

参考文献:

[1]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

[2]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2011(2).

[3]李莘.试论音乐课程序列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4

【关键词】舞蹈编导;音乐修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55-01

一、音乐与舞蹈共性分析

舞蹈本身为艺术表现形式,融入较多艺术元素,其中以音乐元素最为突出。从舞蹈演员表现便可看出,舞蹈表演过程实质为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尽管从外在形式看,音乐为受众传递的是听觉感受,舞蹈为受众带来的为视觉感受,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事实上二者也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特征表现为:第一,音乐与舞蹈结合下,可为受众带来较深的感触,原因在于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注重情感的传递。第二,重视节奏感,无论音乐中的韵律或舞蹈中的表现形式,都需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第三,注重内涵,音乐、舞蹈的展现绝非局限于“哗众取宠”层面,歌手或者舞者都应领悟其中的内涵,这样才能为受众带来艺术的美感。正因音乐、舞蹈间的共性较多,作为舞蹈编导除关注舞蹈表现形式或舞蹈内涵外,还需深层次了解音乐,确保将音乐与舞蹈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赢得大众的青睐[1]。

二、音乐修养在舞蹈编导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音乐修养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舞蹈创作中,为保证舞蹈的观赏效果,一般需在舞蹈动作上引起关注,而舞蹈动作所展示的为舞蹈风格,这种舞蹈风格又需在音乐环境下实现。由于舞蹈与音乐融合中,舞者需将音乐、舞蹈作品的内涵同时展现出来,所以舞蹈编导在创作时,除在舞蹈方面有较强的灵感外,还需对音乐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其中的情感,进而提升舞蹈作品涵养。由此可见,舞蹈作品风格的塑造,很大程度受舞蹈编导音乐素养影响。另外,舞蹈作品的直接体现者为舞蹈者,表演中音乐环境将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若该情绪在表演中能使受众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可提高舞蹈表演魅力;但该情绪为受众带来负性心理,将导致整个舞蹈表演失败。所以舞蹈创作中,编导能否选择适当的音乐,成为影响舞者表演以及表演效果的主要因素。舞蹈编导对于所选音乐,除保证适合舞蹈作品外,要求对音乐相关的节奏变化、和声、力度、复调以及音色等充分掌握,进而才能获取更好的作品[2]。

(二)音乐修养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编导音乐修养是影响创作的关键性因素,对于舞台氛围的营造也极为重要,原因在于好的音乐本身有动人心弦的效果。许多艺术家对音乐、舞蹈进行评价中,通常也会提及舞蹈表演中音乐的融入以艺术目标的实现作为最终目标,特别在剧情舞蹈方面表现更加明显。以“千手观音”为例,其一夜成名并非单纯因表现形式上打动人心,且聋哑人表演过程与音乐节奏完全融合,这种音乐、舞蹈、表演者相结合的情境令人震撼与感动。该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除表演外,配备的音乐也极为关键,为观众所营造的舞台氛围壮丽辉煌。由此可见,舞蹈表演的成功需配备相应的音乐,这样才能产生震撼之感。

事实上,除“千手观音”外,国内外成功的舞蹈作品有许多,这些作品所展现的都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本文在研究中选取“天鹅湖”为例,其作为古典芭蕾舞剧,创作过程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经历一段磨合过程,舞蹈编导彼季帕、伊万诺夫选择音乐时,充分考虑作品的内涵深意,最终决定以柴可夫斯基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但由于该音乐中融入的个人情感因素极多,如柴可夫斯基革新想法,若未能领悟音乐中创作人的情感,便无法利用音乐为舞蹈提供指导。对此,编导彼季帕、伊万诺夫认真分析音乐作品,深层次地分析音乐结构并体悟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将音乐情感与舞蹈表现形式结合。若仔细观察该舞蹈作品,能够发现,其中的舞步与舞蹈旋转等都与音乐节拍相吻合,且在各舞段内,都可发现有低落、升华、起伏与高潮,完全贴合音乐情绪,最终作品获得好评。实际开展舞蹈创作、表演活动中,舞蹈编导应注意在音乐修养方面不断强化,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内容等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更多音乐内容[3]。

三、结论

音乐修养的提高是舞蹈编导综合素质强化过程中需考虑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发现,音乐、舞蹈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差异,但存在的共性也极多,若能有效融合,对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无论从创作过程还是舞蹈表现过程,音乐都极为关键。因此,舞蹈编导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5

关键词:音乐;舞蹈训练;表演;作用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本身是一门抽象的、特殊的艺术,它不像绘画那样可以直接描绘人的生活现象,也不像文学那样可以直接地叙述生活事件,它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通过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的真实生活,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以其自身独特的音响魅力,唤起大众内心的不同感受,它与实际生活的美比起来,具有更激烈、更集中、更独特的特点,音乐的世界五彩缤纷,音乐乐曲中包含着情感美、旋律美、华丽美,也就是说,音乐中美无处不在,而舞蹈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舞蹈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身体按照一定的音乐节奏而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就是说舞蹈是通过人们的肢体语言,即人体形象、动作、线条、姿态变化等来表达人们的某种观念、某种情绪,抒发某种情感,是人们情感美的极致,它是一种特殊的美,舞蹈同音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能单纯模仿生活,必须对生活作高度的概括。

二、音乐节奏与音乐美感的渗透

音乐美感训练教学同其他艺术教学一样,都有其严格要求的形式和规范,由于音乐美感训练是伴随舞蹈教学而进行的,因此,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练习每一个动作的同时,应加强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跟随着音乐鲜明的旋律和节奏去体味音乐的美和动作的美,因为没有音乐的训练会使孩子们在学习和训练中感到乏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会很呆板、僵硬的,不能适应舞台的需要,这种现象往往在较小的学生训练中最为突出,所以充分体验到音乐美感的训练,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又要注意舞姿与音乐美感风格的统一,并编排出带有鲜明节奏意义的组合,舞蹈的节奏包括动作感觉上的快慢和强弱,这就要求在课堂训练中,音乐的旋律、节奏要有动作想象所产生表情,同时又要体现节奏韵律的形式美,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形式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准确把握舞蹈动作,因此,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舞蹈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对动作的内涵锦上添花。

三、音乐在舞蹈训练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促进着舞蹈的发展

在舞蹈艺术的长期发展中,舞蹈音乐的结合是有着他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艺术,因为舞蹈和音乐都是要表达一种过程,也是进行着过程,音乐的表达内容情绪是靠音乐的连续,而舞蹈的表达内容是情绪依靠动作连接,作为舞蹈整体概念是时空艺术,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而舞蹈的整体要用节奏,和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拍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舞蹈和音乐都属于动的艺术,在完整和整体的部分进行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如果停下来就意味着结束,在二者这间来看也存有不同之处,如舞蹈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不形,他们之间的结合是天然合理的,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的艺术想象产物,舞蹈做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的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表现过程中情绪,个性,气氛,达到完美的塑造的舞蹈形象,同时还助于舞蹈的元素,组合短句,以及各大舞蹈语汇之间连贯和流畅,音乐也可以增加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使舞蹈的结合更加鲜明,同时舞蹈也离不开音乐,还基于舞蹈中对声音本能的需要。

(二)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升华

舞蹈表演中的舞蹈美和音乐美,是舞蹈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它既体现了人体的美,也展示了音乐表现美的形式,舞蹈教学中加强音乐美感的训练,是服务于艺术表现的重要工作和手段,没有艺术表演的需要,单纯的舞蹈美和音乐美是不会产生的,所以,在课堂训练中,不能有所偏颇,即把舞蹈的训练看作是单纯的技术、技巧,而把音乐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这种做法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灵魂,有的学生在做舞蹈动作,完成各种跳转等技术、技巧时,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东西,这一点与学生自身较强的音乐美感是分不开的;反之,有的学生做同样的动作,虽然舞蹈技巧完成得不错,可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机械、僵硬、呆板,没有吸引力,没有艺术感染力,当然,要完全达到舞蹈者美感和音乐感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文化水平和音乐舞蹈素质也不尽相同,如何能使学生在学校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们付出艰苦的努力,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的基本要求,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感,把两者科学地、有机地、恰当地、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理想境地。

(三)音乐为舞蹈提供节拍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离不开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也是舞蹈训练当中的一部分,它不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也不是陪衬人体运动的手段,它应该是人内心节奏的外部表现,舞蹈是由音乐的节奏而煽动,它可以贯穿到整个舞蹈当中,也使舞蹈作品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在舞蹈课堂中所出现的动作合不上节奏的现象,有的是由于老师对学生培养的音乐节奏不足而出现的疏忽;有的也往往是学生对舞蹈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所致,无论是哪种情形,不尊莺音乐节奏的规律,或为迁就学生而割破音乐的延续性,对舞蹈作品或是学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通过舞蹈训练加强节奏感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论

音乐在舞蹈训练表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舞蹈训练时必须重视对音乐的选择,音乐为舞蹈提供了美的特征,离开音乐,舞蹈将会失去很多东西。

参考文献: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6

关键词:音乐 舞蹈 同一性 结合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渊源流长。产生之初就结成了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乐舞辉映。素有姐妹艺术之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通过音乐展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将舞蹈变为音乐的外形。乐舞相应。诠释出应恒的经典舞蹈作品,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最早来源于劳动活动。人们在劳动中产生了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可以说是原始音乐的萌芽,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统称之为“乐”。古书中曾记载“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形象描述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音乐和舞蹈如鱼和水一样的关系。舞蹈总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来。使音乐有了形态化的表现。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是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表现出来,”舞蹈和音乐共存,不存在没有音乐的舞蹈。音乐是一种是视听艺术,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好的音乐配上精妙的舞姿。往往能够带给观众视听与视觉上的双层享受。我们常常用“轻盈、静谧、神秘、壮丽、辉煌”等词语表达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加之舞者形象的肢体动作,乐舞相应。构成了契合度极好的舞蹈作品。让看到的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悦,这正是舞蹈和音乐融合的魅力之处。

二、音乐与舞蹈的同一性

(一)节奏是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

音乐与舞蹈的契合性之所以那么好。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节奏。它是舞蹈和音乐紧密结合的自然基础,音乐课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嗒嗒。二嗒嗒”的打着节奏。学生很难投入感情,如果配上音乐的话。随着音乐起舞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感情投入其中,好似舞姿也拥有了丰富的情感。

(二)舞蹈和音乐在于情感的表现

如果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话。缺少情感的舞蹈和音乐才是灵魂上的真正缺失。有了情感,即使观众不懂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也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共鸣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内涵和意思,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艺术。也是最善于抒感、拨动人心弦的艺术,无论热烈兴奋、庄严肃穆,还是缠绵细致、如泣如诉,音乐都可以更直接、更真切、更深刻地表达情感。舞蹈同样如此,它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心中的内在情感,如悲愤、愉悦等。古人言,“诗咏言,歌言志,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舞蹈是由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产生的一种行为,表达着人们内心最为真挚的感受。

三、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人对自身喜怒好恶的情感表露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肢体动作上。前者是音乐的功能,后者是舞姿的律动。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姿势,当与最动听、最美的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必将带给人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正是在二者结合下,舞蹈艺术才变得更加完整,成为人们心之向往的一种艺术形式。

首先,要明确音乐和舞蹈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统一体。一段舞蹈配上一段好的音乐。能够更为清楚地表达舞蹈内容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共同之处。对于舞蹈而言节奏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需要利用音乐来强化节奏,将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缺失音乐的舞蹈不能充分给予人们情感的感受。只有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舞蹈艺术才会更加完整。

其次,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主要起着辅助作用,一段舞蹈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什么内容,就需要与之相符的音乐。如果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有着好的契合性,音乐将更淋淋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思想和主题。因此,在舞蹈作品中音乐是为舞蹈动作而存在,突出动作中的情感内容。

第三,由于音乐和舞蹈都有着强烈的抒情能力,最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尽管音乐的表现是抽象的。可是当其配上曼妙的舞姿。其也就有了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与舞蹈间的结合天衣无缝。俗话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升华。音乐使舞蹈有了思想性,舞蹈使音乐中的一些想象有了可视效果。二者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舞蹈艺术。

结论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语言,二者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需要配乐以突出节奏,并在音乐的作用下使自身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从诞生之初。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为你。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了一种感情抒发的最直接、最直观形式,引领人们进入一场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孙映珠,王霭林.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漫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2).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7

关键词:舞蹈;音乐;关系

一、舞蹈与音乐关系的历史渊源

根据很多艺术史学家的考证,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未形成语言时,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动作和姿态进行交流和表达感情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尤其是文字的出现,使得舞蹈和音乐相继产生。在我国古代的时候,音乐和舞蹈就已经相互结合并形成了一种相对完美的艺术形式,这在当时被称为“乐舞”。然而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中国进入到封建社会时,已经在宫廷中出现的乐舞规模已经很庞大了。宫廷乐舞吸收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乐舞,宫廷乐舞在汉魏和隋唐时代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并在当时设立专门的乐舞管理机构,比如乐府和太常寺等。与此同时,乐舞也在民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

只是在近代的时候,舞蹈才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虽然舞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但是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在自娱自乐的集体舞活动中,还是在舞台上的表演中,我们都会发现舞蹈总是离不开音乐。因为舞蹈需要音乐来丰富自身的内容和提高舞蹈表演的渲染力。实际上,舞蹈表演的进行一直是在音乐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舞蹈的表演需要借助音乐来很好的调节舞蹈表演中的气氛,或是高亢,或是悠扬,或是低沉,或是激愤。

二、音乐和舞蹈各自具有的特点

在诸多方面,舞蹈与音乐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关系的产生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音乐和舞蹈各自所具有的特点。首先,音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音乐也是一种表演艺术;第二,音乐主要是通过观众的听觉进行艺术上的享受;第三,音乐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内容和思想进行有序的展示;第四,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音调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家在不同的场地表演相同的曲目,会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而舞蹈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的特点:第一,舞蹈也是一种表演艺术;第二,舞蹈主要是通过观众的视觉进行艺术上的享受;第三,舞蹈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舞蹈内容和思想进行展示;第四,舞蹈是通过人体有节律的动作和表情等为主要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同样的,不同的表演者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时间表演相同的剧目,也会有不同的表演效果。以上两者都属于多次性的艺术。

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情调到节奏,还是从气氛到意境,只有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水融,才能使其在表演的过程中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能够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充分享受到舞蹈所带来的艺术享受。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和舞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有着共同的目标,它们都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抒发相同的情感,创造相同的艺术形象而努力的。这样就会让人们更加的确信,音乐在舞蹈作品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三、音乐和舞蹈在结构上的关系

音乐上的结构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广义的是指在乐曲中所运用的一些综合的音乐表现手法;而狭义则是指音乐的段落安排和一些组合的协调性等。而舞蹈的结构,和音乐的结构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音乐结构可以为舞蹈结构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舞蹈结构的框架内可以有效的形成舞蹈音乐,同时,音乐结构的改变也影响着舞蹈语言的形成。从结构上不难看出,音乐风格对于特定舞蹈动作和体态及其动律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完整结构中的舞蹈与音乐的发展离不开舞蹈和音乐在陈述及发展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材料和方法。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对音乐风格的理解越深,那么表演的就会越到位,舞蹈者的动作就会越规范。

四、音乐和舞蹈在节奏上的关系

节奏不但是音乐的骨架,同时也是舞蹈的骨架。这两种艺术都具有节奏性,这是它们的结合点和共性。节奏是组成音乐和舞蹈的基本因素。其中,舞蹈将音乐的节奏具体化了,用舞蹈特有的形式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我们知道舞蹈具有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动作有极强的节奏感。节奏在很多的舞曲和进行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节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在音乐和舞蹈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通过音乐的旋律可以很好的使舞蹈表现出其思想内涵。音乐和舞蹈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正好能够充分的说明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舞蹈和音乐是最佳的组合。而当前流行的现代舞,通常是与不规则不协调的节奏有关。它主要是使用五声音阶和多调性音乐,运用音乐中的这些不均匀的重复性高的节奏来表现现代舞的特性。

五、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的不同

差异性存在于任何门类的艺术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虽然,舞蹈和音乐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这两者之间同样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音乐和舞蹈都是表情艺术,其中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展示它的客观存在,并在流动的时间上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创造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艺术;而另一个则是运用节奏和构图等要素,主要以人体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音乐所创造的形象是非具体的,却又是很有情境的,而舞蹈更是以时间和空间形式存在,舞蹈形象的创造则是具体的。因此,人们又把它们称为“可以在时空中流动的雕塑”。正是因为舞蹈和音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才使得人们会对它们的审美认识产生不同。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国的舞蹈艺术中,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音乐是舞蹈的耳,而舞蹈则是音乐的眼”。音乐,有声但却无形,舞蹈,有形但是无声;它们的这种结合是非常完美的。因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很好的反应了人类的智慧。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音乐可以离开舞蹈而独立的生存,但是如果舞蹈一旦离开了音乐,它必将使很多观众变得茫然,也会使舞蹈本身失去光彩。因此,在舞蹈表演中,音乐将会永远作为舞蹈最亲密的兄弟!

参考文献:

[1]张锦华.黄明珠舞蹈戏剧表演[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8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舞蹈;节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33-01

一、学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课作为基本乐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技术性,这门课学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音乐基本素质和修养;而且视唱练耳作为基础课程与各音乐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扎实地学习这门课程。在中国古典舞以及中国民间歌舞中,音乐与舞蹈总是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种艺术形式。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按照一定的音乐律动、情景与思想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连续性运动。它的特点是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某种思想与感情。为了让舞蹈专业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舞蹈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并不是训练音高听辨能力,也不是乐谱唱奏能力,而是对节奏节拍的感知与应和能力,是对音乐风格乃至音乐内容的感悟和体验能力。因此,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在内容上应重节奏节拍,重风格体裁,以求与他们的专业需要相一致。目前在视唱练耳的训练方法上,仍多以钢琴为主要教具,采用听、唱、写结合的手段进行训练。以音准、节奏训练为重点,采用固定和首调两种唱名法,采取集体大课、小组课形式。这种已被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方法,正日益受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冲击。同时,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广泛推广及应用,也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拓展了其改革空间。

二、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学习的途径

在我看来,舞蹈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应主要加强音乐基础课、旋律、节奏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强化训练,音乐和节奏是最主要的。因为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音乐在舞蹈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舞蹈音乐的韵律和风格、节奏特征对舞蹈作品起着决定作用。

(一)加强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增强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像舞蹈艺术那样一目了然。所以有些舞蹈专业的学生认为音乐就是听听而已,不需要投入、辨别和理解,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舞蹈动作需要在音乐中进行,借助音乐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要求按照舞蹈训练设立有关音乐基础课程,使舞蹈专业的学生逐渐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二)我们的舞蹈分为很多种类,所以舞蹈音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等几个类型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对各类音乐的了解也只是表面,并没有深入的探究学习。所以,当舞蹈专业的学生们对各类舞蹈的学习仍处在初级阶段时,老师们可以选择各类舞蹈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欣赏,让他们首先从听觉上来熟悉舞蹈音乐,这样的听觉学习是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音乐的听觉记忆力,更好的感受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的内涵。

(三)由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专业如声乐、器乐等的特点,他们大多资质优秀、接受能力很强,但理论性较差。如果按照传统的听、唱、读、写等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习变得枯燥,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通过音频和视频,由情入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想象力。

(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音符时值的把握上,要挖掘学生的节奏本能,让他们在内心建立强烈的动感意识,并体现出节奏的韵律。在训练中可尽早地进行一些多声部节奏训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等一系列的身体动作打出不同的节奏。让舞蹈意识走进视唱练耳课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节奏中体会音乐的律动。

总之,视唱练耳这门基础性课程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而且视唱练耳在舞蹈专业中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掌握,把握舞蹈作品的韵律节拍、人物形象、情感意境等。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能一蹴而就,而要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段使其音乐修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莹婉.浅谈舞蹈专业中的视唱练耳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1.

[2]赵楠.论舞蹈专业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音乐天地,2009,1.

[3]董京京.浅谈舞蹈中专的视唱练耳教学[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4.

[4史其威.论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1,

10.

舞蹈音乐论文范文9

    关键词:音乐;舞蹈;和谐一致;互为补充  一 舞、乐关系梳理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同其他艺术样式相比,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与灵魂。身体最原始的律动必然伴随着最朴素的节奏,或节日狂欢、或祈福祭祀、或庆贺丰收、或狩猎归来,几乎在每一个聚集的场合,原始人类都用自己的身体以鲜明的节律来释放情感,这应该归于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体现,这种本能的体现恰恰生动地解释了舞蹈与音乐的一体性。在当今的某些非洲的原始土着舞蹈中,我们还依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原始的乐舞一体所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二者是天然的密不可分。

    在艺术的起源之初,舞蹈与音乐就这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分化成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逐步发展成一门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织体等多层内容与形式的系统化的艺术门类。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音乐成为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的时间艺术[1];而舞蹈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演变出了舞蹈本体的多种运动法则,而且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绘画、社会、宗教等多种因素,从而形成了一门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门类。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肢体艺术。当我们走进剧场观看一部舞剧时,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舞动着的人体,而且还包含了很多非舞蹈本体的,但却已经渗透进舞蹈的东西,譬如音乐,譬如灯光。在这些非本体的因素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应该就是音乐了,甚至把二者看作是一对天然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孪生艺术。舞蹈综合了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空间也就是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对空间的占有与运用;而时间则意味着舞蹈必须“表现着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2],在这过程中,舞蹈才有可能实现其艺术的生命历程。

    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先生在其着作《舞蹈概论》(《Introduction ToThe Dance》)中这样评价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联:“有机的音乐形式的基本原则无疑会立即与有机的舞蹈形式的基本原则吻合起来,并生长在同一条根上。

    舞蹈与音乐极为相近,从根本上说,在起源上是不可分离的。无歌之舞或无舞之歌是较晚的发展,而且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独立的音乐艺术哪里都不存在,独立的舞蹈艺术同样是不可想象的。”[3]舞蹈与音乐的“纯粹的”结合正是植根于两门艺术的本性。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都具有虚拟性,就其基础来说都是表情的而不是造型的语言———正如音乐依赖于言语音调的表现力但不描绘语言一样,舞蹈同样也依赖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但并不描绘具体的动作[4]。

    同属于表情艺术,舞蹈与音乐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正所谓“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正因为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二者才都具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听觉世界并不是十分丰富,但是与视觉世界相比,听觉首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更能够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这样也就使音乐在刺激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上有着强大的力量。但由于其在塑造艺术形象上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容易使人难以理解。而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舞蹈艺术就可以通过世界上最为复杂但又最为独特的艺术工具———人体,融时间、空间、力量三元为一体,更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肢体魅力。尤其舞蹈对于空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运用,是音乐所难以企及的。在舞蹈领域里,二者展现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表现内涵,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着名音乐家叶纯之指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联系,但并非完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松散的甚至是随机的,可以两者紧紧配合,也可以有完全不用音乐的舞蹈。大体说来,音乐只提供了一种可舞性,是一种潜在的质素;当其被舞蹈采用后,才使这种可舞性变为现实……音乐和舞姿结合起来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音乐的节奏成了舞蹈节奏的音响补助;强化音乐所引起的情感、情绪被解释为舞蹈的情感、情绪的音响表现。当两者同步时,音乐是加强了舞蹈;两者不同步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内在的冲击,意味着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舞蹈的内涵。音乐所带来的、可因听众的再创造而不同的某些多义性,被舞蹈所制约、明确起来,趋于比较肯定的性质;音乐成了舞蹈的一种音响解说,一种辅助,一种补充。另一方面,音乐对于听众来说,本是一种体验的艺术,因此也成为舞蹈的一种深化。因为通过音乐的出现,观众不再单是从视觉得到感知,他们借助于音乐而对舞蹈有更为直接的感情体验音乐本身所带给观众的空间感、动力感和紧张度,这些仅存在于听众想象与联想上的意象,通过舞蹈化为现实,通过视觉来加以认识、区分和强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又解释了音乐,同时补充、强化了音乐[5]。

    在中国,音乐与舞蹈更是难舍难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舞、乐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乐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的古典宫廷乐舞大都以乐命名,如《清商乐》、《燕乐》、《龟兹乐》、《西凉乐》等等。而中国大部分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也都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的。

    总而言之,在舞蹈艺术的漫漫之路上,舞蹈与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二者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甚至成为舞蹈本体的组成部分。对于舞蹈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伴奏,也不仅仅是机械的节拍,而是在情感表现、艺术表达等更深层面上的和谐一致。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对于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演出的评价,必然会涉及到舞蹈与音乐的这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为什么?因为这种“和谐一致”同时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而且是1+1>2的体验。两种艺术门类都具有的虚拟性同时也决定了二者都有着更为宽广的表现空间,二者的“和谐一致”所带来的震撼可想而之。

    从舞蹈本体的视角来看,这种“和谐”贯穿于舞蹈编创和舞蹈表演的始终。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编舞家之一,乔治·巴兰钦先生倡导的“音乐视觉化”很能够说明二者的“和谐一致”在编舞领域的重要性;至于在舞蹈表演的领域,各个国家不同舞种的表演艺术家们都从肢体实践的舞台表演经验出发,生动诠释了舞蹈与音乐之“和谐一致”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当然,正如音符不能够代替肢体一样,音乐同样不能够代替舞蹈。音乐不是舞蹈的全部,也并非舞蹈的核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对舞蹈肢体的精彩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幕后”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音乐提供了情景、氛围,配合并帮助舞蹈在肢体表现中表达情绪,营造、烘托、强化舞蹈的情调和意境。这从观众的角度解释了音乐的作用,即视觉艺术与听觉感受的双重体验;其次,从舞蹈表演者的角度来说,音乐对于情绪感染的特殊能力在帮助、配合舞蹈感染观众的同时,也提供了律动的依据,直接刺激着舞蹈演员的想象空间与情感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舞蹈的身体表现力;再次,对于舞蹈编导而言,一部出色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创作的动机和灵感,而且还能够提供组织严谨的舞蹈或戏剧结构,深化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意象;另外,音乐的风格特色也往往限定了舞蹈表现的风格和特点,这是其四。

    二 舞蹈表演中的“音乐”概念

    在上一节中,本文大致梳理了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关系。无论在舞蹈的编创、舞蹈的表演,还是在舞蹈的观赏层面,音乐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本篇论文中,将把重点聚焦在舞蹈的表演领域,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舞蹈表演的一般规律,尝试分析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处于何种位置,并是如何对舞蹈表演产生影响的。

    (一)舞蹈表演与音乐的关系

    谈到舞蹈表演,必须有一个前提———舞蹈演员的存在。编导无论有多么美妙的构思,离开了舞蹈演员这个物质基础,是没有任何可能实现的。因为,“舞蹈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它直接以人体自身作为艺术传达与表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