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9-26 18:53:38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1

80年代初继续医学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开始了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探索。1988年,卫生部在浙江、吉林、长春市等省(市)开展继续教育试点工作,并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个继续医学教育法规性文件《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试行)》。在此之后,试点工作又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四川、天津等11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加强对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全行业管理,1995年根据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提出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的精神。卫生部于1996年成立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报、认可试行办法》等文件。正式提出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是:以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四新)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性)。提出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目标。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继续医学教育发展阶段

(一)2000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卫生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名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九五”期间开展情况,表彰了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交流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经验,讨论修改《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在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卫生部部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人事部副部长、卫生部副部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等担任。会后以卫生部和人事部的名义共同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文件。规定中明确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其对象每年都应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数不低于每年25学分。同时指出,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个文件的出台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的使用结合起来,激励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全行业管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以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要求,卫生部于1998年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

实行政事分开,发挥学术团体在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建立健全了办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评审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专家库。办公室的职能是:执行委员会的决议,落实委员会交办的任务,处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负责组织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审查和组织评审工作;组织选编、出版适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同时我们还对各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组织专家对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进行评审,开展远程医学教育,推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开展。

(三)到2010年,我国要在全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卫生改革与发展总目标,我们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提出了“十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包括: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率达到85%;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的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85%;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教育对象获取学分的达标率达到85%。

三、中华医学会的作用

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所承担的政府有关职能及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对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每年我们组织召开学科组专家会议,对全国各地申报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学科组专家的评审后,向全国公布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依靠中华医学会人才集中的优势,依靠专家,举办不同形式、多层次、高质量和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促使他们去获得更多的信息。

3、根据《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通知的要求,将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规定为I类学分;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定为Ⅱ类学分,并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制定了学分授予办法,严格执行学分登记制度。

4、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共69种,在全国医学期刊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媒体和重要园地,是既省时又省力并能获得学习、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5、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与专家联系密切的优势,我们与电视合制作《医生之友》节目,内容有眼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先后约有20余万人参加了学习,上级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6、配合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发行继续医学教育文字教材和音像制品,其中《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新进展》是作为开展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的教材使用,并配有光盘,学员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7、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与各省、市医学会联合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继续教育的开展。

8、利用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开展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将围绕我国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标准与规范、相关政策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鉴定,对今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需求

我省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山东省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分析及其对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

1.地域分布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地域分布统计表(表一)

我省区域之间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较高,高水平的教育相应地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投入少于东部,基础教育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比东部缓慢。另外城乡差别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省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分布在农村地区,整体水平较低,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他们收入较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而且到外地院校集中上课所必需的交通费、食宿费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对于这部分地区的教师而言,继续教育能在当地进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这就需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工具为其提供更为广阔和便利的进修机会和条件。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要求在对我省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决不能搞“统一化”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而要因地制宜。

2.学历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表二)

我省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取得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在全国是比较高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教师学历未达标,除少量年龄偏大会随退休自然减少外,对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来说,这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也缺少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还有专业学用不一致,文凭与水平不相符、学历与能力不相符的现象。综上,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虽然较高,表面看来很乐观,其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是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此外,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与目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从学历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历补偿性质的继续教育在我省虽然仍不能忽视,但已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率的逐年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已逐渐转向能力提高型的继续教育,其目标是扩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并促进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这种改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才能满足继续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师的需求。

3.年龄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中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梯队,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所占比例较大(高中为93.03%,初中为88.05%),且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了教学骨干。相比而言,小学教师的年龄趋于老龄化,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为66.87%,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高达16.49%,所以抓紧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我省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年龄跨度较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我省继续教育全面展开的必需。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因其生活、工作的阅历不同而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接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大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按部就班的、保守的教学模式;而年轻的教师则更喜欢现代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选择与应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我省高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0928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3.60%,中学一级教师22517人,占教师总数的28.01%,原国家教委要求“到2000年,高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43%和22%”,相比之下,我省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与原国家教委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12216人,占高级职务教师的52%,随着这部分教师的自然退休,高级教师的队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我省初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2 567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34%,中学一级教师78 229人,占教师总数的27.04%,相对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到2000年,初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6%和6.5%”的要求,我省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也有较大差距,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8051人,占高级教师总数的64%,比高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必须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我省小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49 723人,占教师总数的39%,中级教师181 532人,占教师总数的47.30%,这与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有一定的关系。

从职务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情况不容乐观。这提醒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务培训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职务培训是按教师的职责和任职条件的要求进行的培训,且培训分为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结构情况,逐步缩小差距,达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实施举措

1.整合各种学科知识,组成“模块包”进行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第一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前的学科知识不同,高新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目的,而以追求效用为标准。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小学教育重新分科,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研究范式。这种变化促使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组合和综合应用性课程的研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做三个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一是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后,允许学员跨学科选修课程;二是结合本学科与其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科的交叉点,开设综合应用性课程;三是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学科前沿知识。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继续教育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学内容可归为四大板块: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同教学内容的传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采取课程教学、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阶段,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在相对灵活的时间,安排系列报告和讲座,学员可以跨学科、跨阶段自由选择,一方面可以缓解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学员选修范围,做到按需施教。如果条件允许,应引进并采用微格教学模式,把受训教师进行角色扮演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教学诊断,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选取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案例,运用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摩,然后进行研讨交流,通过反思性实践,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进行反思性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在我省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往往采取课程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后,以教育科研课题或围绕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反思,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科研论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到全员培训中,联系他们的工作实际,指导他们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促进他们不断反思,同时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这对于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人才学、管理学理论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的骨干,实际上承担的是80%的工作。骨干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在教师培训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参加部级、省级、地区级培训时,他们是学生,回到本校以后就是先生。在教师全员培训的自学研讨、校本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辐射作用,承担一定量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任务,并带头组织非正式学术论坛及教师小组等,起到真正的核心作用。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我省中小学教师量大面广,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差距也比较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到高等院校进修是一种途径,参加校本培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应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在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的帮助下,学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学,组成教师互助小组,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从我省的实际来看,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培训模式,但要注意纵向引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所以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5.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组成教师网络联盟

网络教学则是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克服继续教育的时空局限,实现远距离的开放式教学。鉴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的配置和与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应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利用网络信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结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促进联合,整合资源,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专业支持的网络覆盖到我省所有学校。大力促进全省教师网联建设发展,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实现“天网”、“地网”和“人网”的结合。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3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首先,素质人才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已崭露头角。同志十分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发展趋势,号召全军官兵要以崭新的姿态积极迎接这场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既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

其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做好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我军未来面临的是信息化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打赢这场战争,需要大批具有现代战争知识、掌握现代高技术的人才。近年来世界发生了几场战争,表面看战争持续时间短暂,但从深层次看,战争双方的较量早在“开战”前几年、十几年就已经开始。战争的结局必然是在科技和人才上占绝对优势的一方取得胜利。这一点对我军来说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大力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练使用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高素质人才,这正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所在。

再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贯彻同志科技强军战略思想,必须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装备人才。总装部队承担着我国各类航天器和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与管理保障任务,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部队。这支部队如果没有一大批高学历、懂科研、善攻关的人才,那么先进的航天器发射和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与管理保障任务将难以完成。

二、更新观念,推进军队院校继续教育发展

同志指出:继续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专业技术干部还是领导干部,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并强调院校应该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继续教育体制结构,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全面推进军队继续教育。

首先,要转变把继续教育当成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创收教育的观念,克服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继续教育的思想,把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翼起飞”,互为补充。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在官兵学历教育之后的几十年工作生涯中的知识更新、技能训练、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其次,调整和完善军队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结构。当前我军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结构庞杂,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混杂,培养重点不突出,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因此,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所作的《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精神,在保留必要的军事职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把军队院校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具体讲:一是要撤销绝大多数同国民教育重复建设的院校和专业。如医学、外语、气象、计算机、运输、体育、文艺等,将这些方面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地方院校来完成。二是保留的部分院校要打破军队内部军兵种界限,将同类专业院校进行科学组合,成立军内综合性大学。三是构建初、中、高三级继续教育院校体制,形成我军特色的、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

第三,健全组织管理机构,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编制体制。要使军队继续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完成好继续教育所赋予的任务,就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上下顺畅的组织机构,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我军特色的继续教育编制体制。目前,我军继续教育在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表现为:一方面军队继续教育工作未建立确定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领导机构,部队院校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军队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部队用人体制相脱节,不能有效地做到学用一致。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从健全组织机构做起,总部应设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对全军院校和部队的继续教育实施统一协调和管理,明确任务和责任,克服重叠、交叉建设,理顺继续教育上下关系。部队军、师两级应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团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所属部队的人才培养,进行组织、计划和管理,协调上下关系,沟通部队与院校联系。

第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继续教育组织有章可循。目前军队继续教育工作落后于地方,尤其在建章立制上,更为突出。自“八五”规划以来,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继续教育规划规定、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将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我军继续教育工作却缺乏规范化管理,主要表现在法规制度不健全,教学组织还存在短期性、随意性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使军队继续教育朝着法规化的方向发展。军队继续教育法规制度的建立,应该对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权力、义务、时间、经费等加以规范,对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目标、权限、效率等加以规范,对教育组织者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考核准则等加以规范,使我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管理轨道发展。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伟大任务,构建学习型社会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实施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构建学习型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丁新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和现实要求

(一)理论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在联合国的倡议下得到深化。近年来,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很快普及并被广泛认同。但把它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相联系,在目前还是一个新的探索‘在这方面,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专家组,从国家战略层面展开深入研究,并于2002年推出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人才和学习型社区等,推进了学习型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面结合。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的发展提出,使学习型社会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开阔空间,使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有了全新的理论基础,那就是把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小康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与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由此引导学习型社会理论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阶段。

学习型社会理论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理念、学习特征、总体目标和战略选择,并从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军队等领域人手,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全面创新。

(二)现实要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等高度发展的现实要求。从教育领域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如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可能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功能性文盲”,由此产生了终身学习需求。(2)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社会成员工作岗位的转换和调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不可能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据我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对8个行业职工的问卷调查,参加工作后岗位有过变换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变换过1—2次岗位人占总人数的33.1%,变换过3—4次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18.796,变换过5次以上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6.196,O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指标之一是人们的受教育程度。2000年我国25至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7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1998年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英国为11.9年、德国为13.5年。可见我们的从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健康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了。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二、继续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科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具体途径。终身教育就其本质而盲,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而终身学习则是强调人的学习的自主性,整个一生都在自主学习,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显然,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不等于继续教育。但是,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形式,继续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

(二)继续教育是形成全民教育;全民学习的具体形式。在学习型社会里,全体公民都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继续教育可以为全体公民提供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继续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学历,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能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其最终的目.的则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其才智得到不断的开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继续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

(一)引入竞争的发展理念,在新时期,为了实现教育体系的优质性,提供人们享受多重需求的良好教育,学习型社会要求继续教育的发展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优胜劣汰,促进其创新发展。

要竞争首先要更新观念,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将狭隘的学校教育观转向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观,让继续教育在竞争中发展,为我国实施终身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竞争需要健全机制,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要竞争还要更新投入方式,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只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放开价格管制由市场决定继续教育收费、增加学费收入,通过校企合作、发展公司、基地创收等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重视和发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争取各界支持,多渠道解决投人问题。

(二)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为了实现教育的全民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学习型社会要求继续教育打破以往的课堂围墙,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全面开放。对现行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充分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和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在继续教育的管理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多地采取现代教育模式和方法。在学习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要根据学员的需求,提供各种培训课程,满足学员的基本学习需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提倡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学习方式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电视、信息通讯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发展网络教育,增加开放性学习的机会,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打破学校或教育机构间的界限,使各学校、各行业和各社区间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并相互协作、开展教育活动;在学习时间方面,向终身性、全程性的方向努力,具体课程时间安排则可以采用滚动式或选修式教学以便于学生工读结合;在学习场所方面,要进一步开辟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开放教室等公益性文化场所并发挥其作用,深化其功能;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创新,强化“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或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念,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从而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不断增长,这是终生学习理念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使劳动者不断面临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压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顺利、稳定就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国为提升本国竞争力,纷纷将加强对本国人民的教育和培训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思想的主流。

一、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

现代的终身学习概念,最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于20世纪60年代末正式提出。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的称谓是“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LLL),而欧洲委员会使用的称谓是“永续教育”(education perma-nente),其意思都是指学习和教育是贯穿人的全部生命历程的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类似的“再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概念。与终身学习几乎同义的概念是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只是终身学习主要的是从人的学习需求出发来定义的,而终身教育则主要从教育供给的角度来界定。尽管上述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揭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内涵,即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和受教育已经不再是人生的幼年和青少年阶段的独有的活动,而且还是贯穿成年和老年等人生全部阶段的活动;学习和受教育已经不只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这种单一形式,夜大学、社区学院、企业培训等都是人们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形式。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的是,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活动,我们不仅要关注正规学校教育,我们更要关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之后的再教育――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理论的首倡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1965年12月,他在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规划局局长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发展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确定为全球教育发展的12个重要目标之一。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概念,并将终身教育的思想介绍给各成员国,作为各国进行必要改革的总的指导方针。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一书中,指出了终身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各种变革的加速;人口的增加;科技的进步;政治的挑战;快捷的传媒;身心的不平衡;意识形态的危机等。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效能。为了使教育及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拓展,“终身教育”便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也就是说,正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社会的变革要求继续教育必须充分发展。

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理论受到了来自教育界的批评和反对。但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情况逐渐得到改观。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UNESCO、OEC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世界银行等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终身教育思潮很快由思想层面转向了实践层面。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国家在教育立法及制定本国教育发展战略时以终身教育理论作为依据,并把终身教育的各项基本原则作为教育政策的基点;在教育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已经把发展终身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终身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发展中国家受其影响,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始进行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教育改革实践。

二、中国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中国,与终生教育相关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概念,一直混淆不清。我们认为,中国的继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是指依托高等院校举办的,针对已经脱离正规教育的成年人提供的高层次学历性和非学历性教育,如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自学考试助考班等。而广义的继续教育,则是指人们结束正规学校教育以后接受的所有形式的教育。显然。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都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从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的视角理解,显然应该肯定广义的继续教育概念。这样,终生教育就可以看成由三部分构成:即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在时间跨度上显然是终生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在中国,无论是从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还是从“文凭补课”和技能提升的角度看,继续教育都存在巨大的现实需求。

(一)自我发展与继续教育

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继续教育需求产生的最根本的基础。终生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对个人和社会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的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不应该随着学校教育的完成而停止,而是要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国200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6岁及以下人口基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其在校率接近100%。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口逐渐结束学校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就业。在30岁及以上人口中,在校率已经接近为零,意味着该年龄段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完成学校教育进入社会(见图1)。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命历程都要远远高于30岁。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2000年已经达到71.40岁。因此,总体而言,学校教育年限大概只占人们寿命的不足1/3。而在学校教育之外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内,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学习的需求。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的学习需求,也包括休闲娱乐、兴趣爱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需求。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本能需求。要满足这些学习需求,必须要由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来提供。

(二)“文凭补课”与继续教育

“文凭补课”或“学历补偿”,是中国继续教育的又一重要现实需求来源。所谓“文凭补课”或“学历补偿”,是指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接受到正规高等教育,而通过接受继续教育获得相应的学历和文凭的情形。例如,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或本科文凭,通过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等,都是典型的“文凭补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学、研究生等高层次学历人才的培养能力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到高层次学历教育。但对于那些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前尤其是年龄更大的人来说,他们即使非常优秀,往往也很难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为那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甚至还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一度陷入停滞和倒退状态。结果,中国高层次学历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便呈现出一种随年龄的提高而逐步下降的形势(见图2)。由于文凭或学历是传递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信号,有时甚至是从事某些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相当多的人都期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的途径获得相应文凭,以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回报。

(三)技能提升与继续教育

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技能,也是中国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技术等级越高的劳动力,其求人倍率即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比例也越高。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各等级职业资格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都在持续提高,等级越高其求人倍率提高的幅度也越大。这反映出,市场对各技术等级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都在持续增加,而且对高技术等级或职称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得更为迅速。2005年第1季度以来,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劳动力,其求人倍率都已经超过1,显示出高技能劳动力普遍供给不足(见图3)。因此,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技能,获得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证书等,便成为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获得更好回报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人员培养规模巨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终身教育的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人员培养来看,仅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例,2004年以来中国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每年的注册人数都在5500万人以上,每年的结业人数则在7000万人左右。从发展趋势看,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注册和结业人数略有下降,而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注册和结业人数则快速上升(见表1)。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的继续教育不仅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结构在逐步升级。

尽管中国的继续教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其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缺位,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终身教育法;二是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计划管理色彩浓厚,机制不活;三是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单一,主要是由高等院校或高等院校的分支机构来举办;四是相当一部分人群难以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继续教育的公平性问题逐步凸显。当前,中国的继续教育正处在一个确立方向、完善体系、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实现继续教育的大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规划制定《终身学习法》。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其影响越来越广泛,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构建我国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而且,无论是从经济水平、国民素质,还是从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来看,中国都已经具备终身教育立法的基础。而且,当前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竞争优势的角度看,现在也是制定《终身学习法》的关键时机。目前应该消除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与观望,把《终身学习法》列入立法议程,从法律上明确政府、机构、个人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第二,促进政府在发展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职能转变。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终身学习为核心发展教育,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应该具有前瞻性,从关注传统教育向关注终身教育过渡。政府一是要整合与终身学习相关的管理职能,建立高层次、跨部门的终身学习发展委员会,并在教育部建立专门的终身教育管理机构,全面规划、管理国家的终身教育;--是要高度重视公共继续教育缺失带来的新的社会不公,有意识地向低收入社会群体提供公共继续教育,弥补社会公平。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量化评价;持续质量管理;效果研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在职卫生计生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计生队伍整体素质[1],我院从2010年10月开始推广全院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并努力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故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被湖北省卫生厅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截止2014年12月31日,开放床位1000张,全院职工1146人,护理人员共490人。2012年护理人员学分达标率为1.48%,2013年为6.92%,2014年为33.88%。

1.2 PDCA循环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计划阶段P(Plan):包括四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措施和方案。②实施阶段D(do):按计划执行措施,实施计划。③检查阶段C(Check):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④处理阶段A(action):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现,同时将本环节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于下个循环去加以解决[3]。

1.3 PDCA循环管理在我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1.3.1 P计划阶段 ①找出本院存在的问题,分析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中工作中的不足;②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继续教育管理质量监控小组;③制定评价标准,综合扣分细则,纳入医院每月绩效工资考核;A:根据2011版卫生部医管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主编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参考《卫生部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活动及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B:制定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方法,纳入绩效考核:

评价指标:①每月组织科内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每次4分,8分封项;②科内业务学习管理规范,每次2分,4分封顶(电子版继教项目申报表、授课讲义、讲课签到记录、学习情景照片、学习笔记等;及时提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C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B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A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5%[4]。

1.3.2 D实施阶段 ①召开全院会议,包括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人员学习《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活动及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科室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方案和计划,各科每年底将次年的方案和计划提交科教科。②各科室按计划每月组织学习,科教科负责刷卡计学分,每月按实际完成情况统计表进行绩效考核,并反馈到科室;每季度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实施。

1.3.3 C检查阶段 ①科内一级质控检查:科教管理员每季度自查,查看科室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取得情况,根据当季度情况对下一季度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②科教科质量检查:每年督查4次,全院护理单元覆盖面100%,每季度督导1次,做出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统计表,对统计结果分析、评价、改进、追踪反馈。③科室评价:对科教科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靓点与不足,推广靓点,警示不足,作为下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创优举措,为护理人员学分达标提供条件。

1.3.4 A总结处理阶段 ①总结经验: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当事人和护士长两方面反馈,及时纠正,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与科室及个人挂钩。②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各项标准、规程、制度中,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便于今后的工作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2结果

2012~2014年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合格率,见表1。

3 讨论

3.1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完成全院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的不断提高,计划在2年内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3.2结合我院开展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通过学习三级医院的要求和工作标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早日实现创建三级医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10,47(10).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融合发展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举办的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夜大学和函授教育。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实施计划的决定》中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夜大学;1950年,以工农兵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的脱产专修科、马列主义夜大学、干部借读班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诞生;195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函授教育,招收10个专科专业,录取2893人。1955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举办业余高等教育”的社论,鼓励“积极创办和发展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夜大学”。1965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开办业余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达到1061所,在校生人数超过43.4万人[1]。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业余、电视、广播、函授大学,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在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打破常规,制定早出和快出人才的制度和办法。各普通高校迅速恢复了函授、夜大学、干部专修科等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2008年,全国有2263所普通高校和400多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开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48.29万人[2];2015年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35.94万人。教育部于1980年9月起草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法(试行草案)》,与人事部、劳动部等单位会签同意,于1980年12月4日报送国务院。国务院于1981年1月同意并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国发〔1981〕8号),批准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三个直辖市进行自学考试试点[3]。1983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国发〔1983〕78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试点逐渐向全国推行,至1985年年底,全国当时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2017年报考470.94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5.27万人。网络教育也称现代远程教育,是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之后,远程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教育部于1998年9月制定了《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2000年、2001年、2002年教育部又批准了三批试点院校(南京大学是2002年批准的22所试点院校之一);2003年10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东北师范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批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院校增至68所。根据教育部网站信息,至2015年年底,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生人数已达6284671人,其中,本科学生2294807人,专科学生3989864人[1]。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在籍人数3880多万,其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1264万余人,约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1/3,占普通全日制学生总数的近1/2。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功不可没。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提升

(一)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提升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6年为42.7%,预计2020年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一直关注质量,我们关注点主要在发展规模,当时我们与发达国家不同步;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质量,我们提出的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质量[4]。

(二)质量提升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成人高等教育:在准入条件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办学高校按照招生专业计划和学生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学生取得学籍并入学就读;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以师生面对面的课堂面授教学为主,南京大学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在准出条件方面,完成就读专业教学计划并取得合格成绩可以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生符合相应规定条件可以获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属于“严进宽出”型人才培养模式。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目前,有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高校招收自考助学辅导班学生,在准入条件方面,不需要参加招生入学考试,学生入学就读的限制条件比较少;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办学单位为考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考试课程辅导教学活动;在准出条件方面,需要参加一定数量规定科目的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可以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生符合相应规定条件可以获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属于“宽进严出”型人才培养模式。3.网络教育:在准入条件方面,学生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只需要通过参加试点高校组织的自主入学考试,与成人高等教育相比,学生取得学籍并入学就读的难度较低;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式为主,南京大学实行网络学院一级管理;在准出条件方面,完成就读专业教学计划并取得合格成绩可以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生符合相应规定条件可以获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等方面的规定与成人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可以归入相对“宽进严出”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不同类型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其准入条件、教学过程、准出标准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果不仅造成了办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相互竞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导致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下降、社会评价不高的尴尬状况。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2012年2月,教育部内部讨论的《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从近几年教育部组织举办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专题研修班”来看,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升一直是研修班学习交流的重要主题之一。国内继续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坦言,改革开放后,高等继续教育没有把质量标准制定好就急于扩充规模,规模发展得太快,所以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补课”,我国现阶段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必须以质量提升为核心[5]。她还多次强烈呼吁,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应坚持同一性质量观:无论是用何种学习方式获得的文凭,只要是同一层次的文凭,含金量就应该一致。

三、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8

继续教育是提高我院人才素质,持续保持队伍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组部《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科学院2006-2010年继续教育规划》,推进我院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现将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申报和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申报

各单位(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部门)的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认真制定2009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特色培训项目。同时可申报院设立的以下培训项目:

1.专项技术短期培训班

为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使科技人员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掌握学科新进展、新技能、新方法,开拓视野,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学实验的分析能力,院2009年将资助研究所举办专项技术短期培训班。各研究所可根据需求,申请举办针对本领域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训、实用性强的专项技术理论知识及实验分析方法培训等,以提高科研技能水平。培训班应注意吸收院内、外同行参加,促进科研技能的交流。同时鼓励各研究所推进各类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实现培训资源的整体优化。

2.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了解科技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提供平台,有效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院2009年将资助研究所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高级研修班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高新技术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课题,自主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前沿性、基础性理论课题。

3.管理干部培训班

各单位可通过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管理干部的培训,重点加强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研讨以及所需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各分院要认真规划、统筹安排,抓好所联系单位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倡分院、相关研究所联合举办培训班。

4.机关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创新基地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本系统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以提高本系统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机关各部门的培训计划直接向院人事教育局申报。

请各单位(部门)认真做好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上报工作,院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培训计划,编制全院年度培训计划,并下发各单位(部门),以提供培训信息,便于自行选训。

二、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

继续教育的统计工作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请各单位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并将2008年继续教育与培训情况(包括获得院资助的培训项目)及时报院人事教育局。院将以适当方式公布各单位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数据。

继续教育年度自我总结范文9

一、上海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上海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一个总体特征是总量持续增长,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凸现年轻化趋势,非公经济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迅猛增加。2003年上海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达到129.09万人,比2002年底118万人增长了9.36%。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为78.97万。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到了总数的3.9%。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呈现了青年化趋势。35岁以下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63.34万,占49.1%,36-45岁占25.4%。在20个行业类别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等行业集中了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总数的62.23%。分布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56.4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的43.74%,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为31.65万人,中专学历人数为11.41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程度更为突出,35岁以下的超过了60%。

(二)上海开展继续教育基本情况

1、继续教育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政府调控、行业指导、社会参与、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运行机制。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法规政策,需求信息,实行宏观调控,提供培训政策与业务导向,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承担研究开发继续教育课程,制定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提供专业业务指导:高校、社会办学机构等广泛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独立开展继续教育,或委托行业、社会培训机构帮助实施各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单位安排,或者根据个人的业务实际需要,以及职业资格注册制度要求,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2、继续教育运作方式呈现多样化。近年来,卫生、教育(中小学教师)、档案、统计、建筑、专利、汽车、机电、社会工作等行业都相继出台了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以宝钢、上海石化、华谊、上汽集团等为代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都已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新体制和工作新机制;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突破继续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继续教育方式向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转变,缓解了继续教育的工学矛盾,减轻了继续教育的成本,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效率,使上海继续教育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继续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现。国外培训机构也纷纷将眼光瞄准了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继续教育机构的竞争,也使上海市的继续教育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培训机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培训技术和培训理念,许多具有国际通用资质的知名品牌培训项目也已被引进。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技能培训项目上,一大批国际培训项目已被引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科目范围。国际培训机构的介入,拓展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缩短了我国继续教育与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差距,促进了继续教育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了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4、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化管理进程。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本市继续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上海市人事局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施办法》、《组织编制实施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工作文件,对指导和推动本市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本市行业系统,以及各区县已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记录在册,作为考核、使用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培养一体化机制正在形成,继续教育管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5、以“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为载体,建立继续教育社会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和网络。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上海市人事局和组织、教育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上海九十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由政府统筹,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十大行业培训基地,先后开发和实施了通用外语、高级口译、计算机等考核,以及现代企业高级经理,现代企业高级营销经理、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WTO高级事务等几十个个专业岗位培训项目,其中绝大部分为继续教育专业培训项目。据统计,参与紧缺人才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超过千家,每次计算机考试动用的计算机达6000台以上,外语考试动用的语音设备可供上万人同时使用等。几乎所有的高校、行业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培训力量都参与了这一培训工程项目,这既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人才培训的积极性,也极大限度的整合了教育资源。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成功实施,加快了本市继续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也为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6、为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自中共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要求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了上海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发挥本市继续教育的辐射效应。95年以来,我们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需求,通过为西部地区举办专业人才培训班,为西部人才开发服务。先后为新疆兵团、新疆阿克苏、云南、广西、内蒙等地区举办了30多期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班,培训学员达1500多名,为稳定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和加快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为兵团举办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被国家人事部认定为全国继续教育示范班。

7、围绕世博人才开发,推进继续教育的开展。紧紧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给继续教育工作带来的历史机遇,以世博培训工作为载体,推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上海市人事局与世博局联合开展了世博人才培训计划,下发了有关文件。根据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一原则,通过定期世博人才需求信息、世博人才培训项目,营造人人参与世博会的社会氛围。世博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已经启动,通过引进国际培训项目、考试证书等,使世博人才评价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世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

二、上海继续教育工作主要特点

(一)以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为导向,聚焦社会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统一、直接管理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模式已不适应。政府机构对继续教育管理必须重新定位,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营机构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内部培训已经推向社会。继续教育的公共科目和一些新兴学科的培训已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实施,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为了正确引导社会化的继续教育,上海市人事局每年年初当年度的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专业人才的开发目录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实施服务全国战略和国际化、区域化经营战略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工程启动实施的情况,罗列出人才类别、专业类别、主要涉及岗位、专业背景、能力和业绩、产业或行业导向、地区导向、政策服务等8个项目,引导对人才的培训工作。《目录》的为各行业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课程设置、调整与建设的参考,同时也为培训机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培训集团开发培训项目提供了参考。

(二)以各类职业、岗位和职称考试项目管理为龙头,引导和促进继续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是一项很重要的保证措施。我们把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职业资格的执业注册制度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管理。于 2003年4月份成立了职业能力考试院,它以建立各类人才职业能力标准框架为目标,承担各级各类人事人才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研发、实施考试证书管理等工作,旨在建设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考试院以考试指导培训项目的设置,推行培训项目的统一标准,促进了上海继续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对规范和引导培训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实施社会培训工程项目为抓乎,引进具有国际品牌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推进继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上海的继续教育在结合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世博人才培训工程”的基础上,去年又推出了新的专业人才能力培训工程。包括21世纪工程师开发计划、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领军人才重点开发计划等项目。同时,加大了国际间继续教育工作的交流,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了一些国际知名培训机构的著名培训项目、证书,并在国外建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培训基地。通过建立具有广泛影响和权威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专业组织,实现了各类专业资质、标准、证书的国际互认,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具备创新性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以实施干部在线培训工程为契机,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进程。2003年,市委组织部、市信息委和市人事局共同组织了干部在线培训,将继续教育培训科目纳入干部在线培训网络,将继续教育培训科目课程、师资介绍、机构介绍等制成课件挂在网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并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有关继续教育的信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网络化的继续教育为个人提供了电子IC学习卡,学员可根据卡号内所存的点数在线点击课程进行学习,每完成一个学时消耗相应的点数,并可参加网上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进行接受继续教育的登记。

(五)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为机遇,加强继续教育的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全国。近年来,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为实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努力开拓继续教育培训新项目,建立了智力输出、合作培训的继续教育合作工作机制,在服务全国中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求得共同发展。2003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召开了首届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会议。长三角地区实行联动发展、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制度协调衔接、服务贯通等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启动,继续教育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协议书,包括相互提供各行业、专业系列的继续教育课目指南及相关教材目录,提供各自的继续教育师资目录、基地目录等,并协商建立继续教育高研班互派专家、互派学员、登记互认的合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要继续推进继续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继续教育的上海地方立法,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推动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条件。继续教育新法规要着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原则、对象、形式、继续教育权利与义务、政府责任、教育机构、评估标准、人力资源营销,救济途径等方面作出严格的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