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继续教育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1-01 05:58:46

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1

“成人教育”是本土词汇,当中的“成人”主要指代该类教育面向的对象。英语语言体系中,与成人教育匹配的是adulteducation,当中adult也指代了作为成人这一特定群体。按《成人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成人应该是一个进入了生理成熟期,心理和情绪等达到成熟,能扮演社会成人角色,参加全日制工作、履行公民、配偶、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被所在的社会承认的人。”[1]“继续教育”是一个外来词,译自英语ContinuousEducation或FurtherEducation,前者主要在美国比较普遍,后者在英国较为流行。在美国,ContinuousEducation是“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个人职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加深对邻近职业的了解”[2]。在英国,FurtherEducation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任何教育”[3]。《朗文词典》中的continuous和further都有“进一步”[4]的意思,而ContinuousEd-ucation或FurtherEducation则有接受此项教育之前已接受过教育的含义。译成汉语的“继续教育”中的“继续”也暗含“追加”的意味。从语义学角度分析“,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侧重点并不一致“,成人教育”更倾向于指代对象,而“继续教育”更倾向于指代过程。由于两词侧重点不同,不可以从词义上简单地分析其种属关系。张伟远对词义分析后也认为“,根据教育的连续性来划分,继续教育包含成人教育“”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来划分,成人教育包含者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重叠、相互包含。”[5]

二、概念的国内外定义

整理国内外关于成人教育的定义发现,定义者们大多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区别于普通教育”等维度出发,将成人教育及其对象框定在一个相对稳定而又超越了其字面所指的区域内。国内外的多个定义,如1966年第一次成人教育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的定义,1972年《学会生存》或1976年《发展成人教育建议书》的定义,以及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定义,王茂荣《成人教育学基础》和黄富顺教授的定义,从中都可看出“成人教育”概念的内涵大致是“为特定对象(所属社会承认的成人或普通教育系统外的群体)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以《学会生存》上的定义为例:“成人教育可能有很多定义。对于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等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也是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的手段。”[6]从上面定义不难看出“成人教育”并非“成人”与“教育”的简单结合,而是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有所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教育体系,其外延相当广阔,当中蕴含着“继续”的意味。而“继续教育”的定义则一般紧扣“继续”展开,外延相对于“成人教育”要狭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成人教育名词》以及我国的《教育大辞典》《成人教育辞典》等都可以看出,继续教育是“一种具有一定基础的追加式的教育活动”。叶忠海概括国内外的定义后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大学后成人的再教育,包括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7]从现有的定义来说,继续教育外延要比成人教育小得多,有学者甚至认为其被包含在成人教育当中。但是,笔者认为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现实存在是第一性的,对其概念的定义只是其现实存在属性的一种反映,是第二性的。前文提到的《学会生存》等的定义是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实践状态的文本还原,是用以解释指代这两类形态的教育活动而并非单纯解释“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两词。如果现实存在属性发生改变而定义未随之改变,则这一定义将毫无生气并被淘汰。如今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现实存在属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却并没有新生的定义加以界定,将陈规套用到新事物身上并不可取,所以,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内涵和外延并不能仅从定义入手分析。

三、概念的历史学追溯

学界一般认为“,成人教育”一词最先正式出现在1815年英国波尔的《成人学校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用以指代与普通学校教育不同的成人学校的活动。我国的“成人教育”一词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真正使用“成人教育”始于1982年教育部将此前设置的工农教育司改建为成人教育司。[8]而“继续教育”源于美国,是20世纪初美国的“继续工程教育”概念的拓展和延伸。1979年清华大学张宪宏把“继续教育”的概念和情况介绍到国内。[9]可见,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出现早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被引入之初的形态主要是继续工程教育、大学后教育等较高层次教育,被普遍认为包含于成人教育当中,是成人教育中的高层次部分。但90年代中后期,“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泛化,外延逐渐延伸,与继续教育界线也越来越模糊,形成了相互交叉的混乱局面。面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概念混乱的局面,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尝试对两者进行统一。从中共中央、政府文件中两词用法的演变可见其脉络:20世纪的文件都规定成人教育包含继续教育,但是约在2002年左右,文件中“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出现混乱,十七大以后又逐渐得到统一,而且在十七大以后“,继续教育”逐渐取代“成人教育”。文件线索如下: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认为“成人教育的任务包含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10];同年的《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认为“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0];1993年的《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成人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中提到“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10];1995年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都提到“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10];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只提及“成人教育”,未提及“继续教育”一词;1999年的政府的白皮书《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11]和2000年《文化的发展》[12]直接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概括了自治州和的教育情况;2001年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13]中将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之一加以开展,并强调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这些文件都表明成人教育包含继续教育。但到了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4],首次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只提及“继续教育”,放弃使用“成人教育”;2004年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出现“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10]的指示,并强调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可见,此时继续教育已从成人教育中分化,但是各文件并没有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内涵进行明确的、严格的区分。面对这一混淆局面,我国中共中央及相关部门便致力于将其统一:2004年,政府的白皮书《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15],这样的表述暗示了继续教育包含成人教育。十七大报告沿袭了十六大报告的表述,以“继续教育”代替了“成人教育”。在此以后“,成人教育”一词渐渐从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等的文件中隐去。

四、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对“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概念干预

当前,全国教育系统都在积极贯彻《纲要》,“继续教育”一词的应用日益普及,事实上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概念的跨越式发展。“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新内涵表述,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作用。

(一)避免了概念的语义学误解

《纲要》对“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概念干预有助于减少语义学上的误解。先看《纲要》颁布前人们对“成人教育”一词的两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按照教育体系划分来理解,这种理解下成人教育包括了除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外的多种教育形式,当然包含了中小学课外辅导和中、高考落榜者自考培训(社会助学)等形式,但这些群体实际年龄与“成人”并不吻合,加之此类教育低龄化趋势加剧,使“成人教育”这一理解越发受到质疑;第二种方式是抛开教育体系分类来理解,从字面上将“成人教育”理解为“成人”的“教育”,但这一理解方式又会脱离其实践形态本真。所以,成人教育的“名”与“实”常常陷入内涵确定上的两难境地使人们产生理解上的误区。《纲要》直接以继续教育独立成章,并以“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对“继续教育”进行界定,并且不对“之前应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设限,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且起点可以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之后,也可以是大学教育之后。这种做法可以避免概念的语义学误解。当然,在《纲要》出台之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倡用“继续教育”代替“成人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史志谨教授认为“用‘成人教育’这个语词表征,与当前的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已不尽切合,除了‘成人教育’外,可以用‘继续教育’或‘开放教育’来表达更为确切”[17]。外国学者贾维斯也认为“:随着后现代性的产生和全球化的进程,在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概念开始取代‘成人教育’。因为后者往往隐含有‘成人识字’和‘科教育’之意,已难以概括它在当今时代中所代表的全部含义。”[16]《纲要》在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避免概念的误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保持了语言系统的一致性

《纲要》对“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概念干预有助于保持语言系统的一致性。前文的分析可知,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报告中都未提及“成人教育”一词,而是将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共十七大报告沿袭了十六大报告的语言系统,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8]。两份报告从顶层设计层面勾画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蓝图,表明对于发展继续教育的决心和方向。而《纲要》则进一步对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规划,从宏观战略性规划和中观具体操作层面对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若将当中的“继续教育”换成“成人教育”则会使共同语言系统出现混乱,使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征途上出现指导思想上的混乱和具体实践上的困难。

(三)促进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不断更新知识是个体立足与社会的必然,这宣告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接受职前或在职过程中的继续教育已成为众多求职人士或职业人士的选择,继续教育成为教育市场的最大热点,在这里以继续教育中的职业考试为例,每年参加诸如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职称英语等各项考试的人可达数千万人次,参考者对培训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在东部与西部、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求知者求学的迫切与教育资源的贫乏已成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地区教育发展的最大矛盾。与此同时,21世纪同样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贫乏地区求知者的学习提供了方便,采用卫星直播教学方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卫星直播教学方式的特点及优势

卫星直播是以授课单位为主播教室,也就是直播点,各地的卫星远程教学站点设接收教室,形成覆盖全国的卫星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卫星把课程从授课点同步投递到各地教室,使学习者如临课堂现场。并可实现异地师生互动。该方式将各种媒介信息如图像,声音以及数据集成在一起。适用于学校和公司内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学生或公司雇员可使用配有麦克风的桌面PC或小键盘系统,与演播中心的教师进行话音和电子方式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和举手发言无需离开座位。教师使用界面友好的触摸屏去发送一些问题和激活学生的麦克风。问题的讨论和评语可以被网络中的其他学生听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1、无地域的限制,使所有的培训学校和企业都能得到丰富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信息,以缩小地区教育之间的差距;

2、受训面大、人均培训学费很低,特别适合于大众培训;

3、基于DVB标准的视频、音频、IP数据广播相融合的宽带多媒体传输系统,并能应用多种回传通道实现网络远程教育;

4、可接收非实时的教学资源;

5、天网地网相结合,构成双向非平衡教育专业网。主播通过卫星广播方式将课件资源或实时授课内容等广播,并且远端用户可以通过地面Internet进行信息回传。

6、采用卫星数字技术可具有更大的处理灵活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数字视频和音频压缩编码技术不断改进,大大减少了对频谱资源的要求。

通过卫星直播可以形成覆盖全国的卫星教育网络。卫星直播把课程从主播教室同步通过卫星投递到各地教学站,使学习者如临课堂现场,并可实现异地师生互动。它的优势为:

1、卫星直播教学具有非时空性限制,实现了不同地区学员共享优秀教师资源的可能;

2、卫星直播教学能够实现视频、音频的传播,使学员能够体会到真实的教学氖围;

3、卫星直播教学能够实现实时直播,使教学内容及时的传授给学员;

4、卫星直播教学的交互性,交互性能够达到学员与教师的及时沟通,使学员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将面授和直播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制定与卫星直播教育相同的课表来招收面授的学生,如北京是卫星教学的总站点,可以根据招收的学生数量的多少弹性安排老师卫星授课时的空间,一举两得;

6、克服了传统远程继续教育的一个缺陷,传统远程继续教育只靠自己网站来做广告,想要有较高的收入费用也是较高的。而卫星直播教育是一种放射树型的教育方式,网站只要与某有卫星使用权的单位合作,就可以向社会各个地区的学校、社区征集接受点,一旦有这样的学校或社区成为接受点,他们只要交纳了一定的费用就有使用的权利,如果使用的人员的越多,他们的利润就越高,这样无形中就减少了网站自己的宣传费用。

二、卫星直播教学方式对教学站的要求

(一)具备培训资格、了解教育市场、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熟练营销运作的学校或企事业单位。

(二)具备下列硬件设施:

1、卫星接收设备及软件(可向卫星运营公司购买)

2、接收工作站(普通PC)1台

Microsoft Windows 98SE/Me/2000/XP

120″以上液晶投影仪1台

投影屏1幕

无线或有线麦克风1套(可选)

视频会议终端1套(可选)

三、卫星直播教学方式的流程图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3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社会;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本文获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和河北继续教育协会“河北省继续教育征文”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创新型社会建设中河北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7日

伴随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国家与各地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发展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继续教育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受教育和获得知识学习的帮助,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增强人们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能力。河北继续教育的发展对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构建河北继续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新局面,对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国民素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河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河北省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当前河北正处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将不断改善,同时也为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北新型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域间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培养河北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是把人生划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在学校学习,后部分在社会工作,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全面适时了解社会前瞻性的先进科学技术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成人教育活动,是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专业技能提升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传入我国整个发展历史还较短,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认识上存在着重普通教育轻继续教育的观念,社会用人看中的还是文凭和学历,忽视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对继续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继续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在河北省还未很好的形成。传统的学校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变化需要,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从业人员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思想传播已经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继续教育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的有关专家在国际教育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终身教育体制是随着社会发展的社会学校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观点。

河北地处环京津和环渤海的区域,一方面京津冀在经济上属于同一区域体系,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却存在着巨大的梯度差异,这使得河北省继续教育的发展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社会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区域经济的产业方向与知识总量快速增加,产业发展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变化周期缩短,迫使专业人员重新优化配置组合,形成具有较强的专业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劳动力。国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目标,每一个个体、组织和国家要发展,首先必须要接受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不限于人们为了谋生的需要,而是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继续教育的发展实践将扩大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扩大到各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每个领域,不断探索研究河北继续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河北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改造各层次的专业人才结构的学习需要,增强人们克服困难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让人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人们的自身社会价值。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继续教育对实现提升河北综合竞争实力和提高全民族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5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受教育离不开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有了教师与学生的组合,才完成真正意义的教育活动。同样,作为与全日制学历相对应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教师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的培养质量”。①

1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对继续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终身教育理念就只是纸上谈兵的花架式,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建设文化型,科技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继续教育才能真正扎根社会,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继续学习的质量,才能被社会所认同,肯定。所以说,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及继续教育办学的实际,建立属于继续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是促进继续教育健康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2 当前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与全日制教育并驾齐驱,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和关注,近30年来,各国对终身教育的诠释众说纷纭,但是对于终身受教育的本质意义都是认同的,人类受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那几年,还包括人生全过程,只有继续受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才能创新技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因此,继续教育与全日制学校教育一起构建了社会教育的支架,对建设文化型长足发展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年来,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角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上学历需求人数相对减少,继续教育生源也在减少,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学生学习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占主导,教师辅导性授课。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后期衍生出较多问题――混学历现象数见不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等。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首先抓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2.1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依托普高师资,没有适应自己的师资

继续教育学院是大学或者高职院校的一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专业依托于各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而开设继续教育专业对外招生,这本是给继续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都是校内专职任课教师兼职上课。但是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教师队伍“一刀切”上课形式很常见,教师们拿着对待全日制专业课件授课转进而对待继续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授课内容无丝毫改变,理论性强,授课内容不适合继续教育学生,兼职教师们普遍不懂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特点,不懂学生继续教育的本质需求。另外,这些兼职教师本身在学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加周六日的继续教育授课,时间排满,而人的精力却有限,教师精神面貌都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也可见一斑。

2.2 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师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再好也未必有用。目前,较多继续教育学院教师队伍来源噱头很大,高职称高学历聘请而来,但是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对待教学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继续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有的高职类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对于学生考勤,学生上课满堂无人听讲现象听之任之,而成绩都给予合格办理,长此以往,学生混文凭说法被很多人认知,学不到真正东西,直接从本质上否定继续教育。这些都跟教师队伍素质有关,空有高素质,却无师德。

2.3 量贩式授课,教师课酬偏低,兼职教师中坚力量,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继续教育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上课时间与全日制学生不同,普遍在周六日或者晚上上课,授课内容一整天上课或者连续几个晚上上课,故而量贩式的上课导致课酬与平时依靠职称给予课酬较之低很多,外加本身是兼职教师,无相关约束,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对继续教育了解,学生了解每每经历着从陌生到熟悉又到陌生的循环,严重不利于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

3 加强继续教育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终身教育也即继续教育要落地扎根,并真正对个人,社会有实质的意义,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开始,从发展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特色教师队伍开始。针对以上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如果扭转这些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只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发展继续教育。

3.1 稳定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门应大力鼓励教师上继续教育学生的课

出台相关政策,让继续教育成为影响其评职称,评先进的加分条件,而不是作为休息日纯粹的赚取外快。各高校二级学院应鼓励教师上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课,继续教育学院应提高教师上课课酬,吸引有能力,有教学责任心的老师前来上课。比如,有些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招聘校内外优秀教师兼职上课,以略高于平时课酬的形式吸引各方教师前来。此外,继续教育授课所取得成绩也被二级学院所认同,被教育部门所肯定,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稳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2 提升教学质量,引进、增加企业型教师比例

继续教育学生来源比例最大的是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再学习,本质上说是技能,知识的学习,更甚者说,是希望能立刻学以致用,即刻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创造价值的那种。学习的功利性更加明显,显然,高校教师的书院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学院管理部门从企业中引进企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学以致用,吸收经验。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相结合,定能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3.3 定期对教师队伍培训,对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想法进行研讨

继续教育学生不同于全日制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不能一视同仁,这就要求教师们学会了解学生,了解继续教育最新意义,理解市场发展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教师们定期开展培训,参加继续教育研讨会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教材,对学生,对社会市场的了解,有的放矢教学,让学生学有多得,学以致用,对他们立足职场,展望未来都有作用,学生肯定会喜欢。

综上,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得益彰,对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让新知识、新技能再学习,再掌握,培养了大批次继续教育人才,让人才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师们,只有建立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做好师资培训,才会让继续教育有真正的价值体现,学生能学以致用,意义深远。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专业化;内容;途径

一、继续教育与教师发展

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人教育的一种类型,主要教育对象是成人,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针对已经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顾明远,1991)。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继续教育可以使人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把继续教育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教育形式包括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等。在英语教师职业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学识水平、学术能力、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对于已经具备较高学历的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学习活动没有在获得学历后停止,反之,关于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好书和育好人,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开展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不断完善英语知识,还应具备从事高等教育所需要的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可做到吸收新知识,整理更新原有知识,提高教师素养,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高校英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不断求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缺乏英语教师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43万人到2005年已增至2300万人,至2015年,我国大学生已有4018万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2005年毛入学率为21%,2011年毛入学率为26.9%,2012年毛入学率为30%,根据国际比较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临界指标(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教育大众化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变成大众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也随之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教师增长比例落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1998年的生师比为9.73∶1,2005年为17.14∶1,2011年为17.42∶1,2012年为17.52∶1。高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大多为公共英语课程,在大学公共英语的实际教学中,生师比例远远超过了17.52∶1。而一些大学的实际情况更是超过这一比例。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使得英语教师师资严重缺乏,高等英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精炼的英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授课能力、科研能力和抗压能力。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成分的继续教育,则在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需要英语教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IAU)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可以将其理解为:立足本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高等教育置于跨地区、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或多国的高等教育相互对话、彼此交流与互利合作的全球化趋势和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大幅提升与影响。(赵蒙成:2000;王一兵:1999)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开放教育市场促进教育贸易、转变交流主体提升高校国际交流主体地位,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并向深层次发展。(赵蒙成:2000)重视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授课比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可以表现为:课程国际化、师生国际化、交流与发展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很多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在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访问学者、科研交流等方面进行提升,扩大了国际交流。同时,大力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加大教学中跨文化知识与交流的比重,重视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廖志红:2011)与其他语言相比,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国际化交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教师群体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具有丰厚的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英语教师不是交流的主体,而是培养具备外语交流能力的人才的主体。所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高等英语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在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流方面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强化、补充,进一步提升教学实力,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实力的一大要务。

(三)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专业化促进英语教师发展

国内很多学者在讨论大学英语改革方向时,提出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模式主要为两种:一种重视语言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另一种则重视语言技能的应用,尤其是语言技能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两种模式可以简化为语言知识模式和语言运用模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从事大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认可的一个方向。受此影响,在大学外语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对语言知识的重点讲授,转向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相应的教学理念被重新思考,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课程名称出现。如英语通识教育、特殊用途英语、专业英语、学术英语等。这些教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学科化、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学在朝专业化英语教学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教学比例被压缩,教学课时被减少。暂不讨论压缩公共英语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但不可否认,提升专业英语授课比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具备跨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师受到欢迎,但这样的英语教师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公共英语课程减少,专业英语课程比例提升,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学习、补充、提高相应的非英语的学科专业知识。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英语教师为例,有一些教师出于兴趣爱好,也有一些教师则是在面临工作挑战与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中医或西医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在此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变得更加迫切与重要。继续教育可以发挥其系统教育、专业教育、补充教育、成人教育等特点,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与培训,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

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在继续教育的内容方面,涉及知识比较丰富、广泛,可以概括为两大主要方面:一是关爱式继续教育;一是发展式继续教育。关爱式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教师内心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关爱教师,培训出自信、健康、心理强大的高校英语教师。面临压力与挑战的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先在内心和身体上强大自己,所以,关爱式继续教育将从心理、健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曾举办过高校教师科学用嗓的培训,收到良好反响。发展式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教师大脑进行培训,以期在教育知识、语言知识、学科知识方面培养出卓越的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语言、学科知识涵盖广泛,可根据教师所在院校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上述方面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学习,或者整合学习,达到教学受益、科研受益的目标,促进高校英语教师职业成长与学术发展。

(二)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途径

高校英语教师在学习时,具有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又具备教师的职业学习特点。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包括感知力减弱和记忆力减弱。但另一方面,成人思维更加缜密,学习主动性强,生活与学习经验丰富,自制力强,注重实用性。针对具体继续教育形式有如下建议:

1.同伴继续教育

同伴继续教育指在英语教师之间形成继续教育学习小组,有些类似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与教师间结成学习伙伴,针对心理、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分享经验。这种教育形式还包括同领域专家或督导对教师进行指导,即通过向同一领域的同行、专家进行咨询、学习,获得同行的教学经验,提升英语教师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2.学科专业知识继续教育

专业知识继续教育指对英语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根据授课内容相关性,可以邀请学科专业教师、专家及企业或机构专业培训者担任。学科专业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社会企业与机构则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更加客观、更贴近实际的认识。学科专业知识广博高深,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知识进行讲授及如何寻找社会机构的专业知识培训者成为教育的难点。

3.语言继续教育

语言继续教育是对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培训与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另一个是对语言相关文化背景的学习。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言教育特点、语言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等。这种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能力,强化其语言知识,巩固其跨文化理解与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得教师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开展语言继续教育的难点在于,如何对英语教师开展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语言教育。

4.专家继续教育

青年教师指导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担任导师,建立“一帮一”责任制,指导新的专业英语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这种教育形式注重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由青年教师就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的成长进行汇报,分享成长经验。就近学习:这里指除了进修学习等正式的继续教育手段,英语教师可以从身边寻找学习机会,向周围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同事、学生、亲属学习。这种学习手段灵活,人性化程度高,但学习比较零散,需要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制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学、进修与访学、研修班与研讨会、学术讲座、网上学习等方式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向大众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为了面对这些挑战,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开展高校英语教师继续培训极为迫切与重要。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6).

[2]赵蒙成,周川.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0,(3).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2).

[4]陈思,王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0,(7).

[5]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4).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7

关键词: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相互关系辨析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概念界定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二者的概念虽有交集,同属于终身教育的类别,但是二者概念的内核还是不同的。所以要想更好地推进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就必须先从根本上明确辨析二者概念的内核,从多方面探索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对二者科学明确的认知。

一.问题的原因

1.高校成人教育部门名称变更

高校的非全日制教育部门在部门名称上历经了一系列变化,最早叫做成人教育处和成人教育学院,后来又叫做继续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处等,教育项目包括成人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还有各种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用继续教育学院这个名称对外拓展教学任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业务,所以高校的非全日制教育部门的名称变迁经历了从成人教育到继续教育的转变。

2.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用词变化

在2010年颁布了关于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继续教育是面向已经脱离学校教育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其中包括成人教育活动。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將我国的成人教育制度修改为继续教育制度。前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新阶段的教育发展要求,比如完善终身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还要对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统计,加大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党的报告中也一再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要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时期的学习型社会,争取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上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文件中已经用继续教育一词取代了原本的成人教育一词。

3.中国教育协会的更名讨论活动

2018年我国的成人教育协会了一条通知,即征求协会的更名建议,协会的成员一致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成人教育的内容和性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成人教育也经历了一些学科变革,项目也发生了延伸和拓展,目前成人教育不仅涉及到成人的学历教育,还涉及成人的职业培训和教育,还有社会技能的培训内容,甚至还出现了针对农民的新型职业规划和培训,我国的成人教育协会的教育任务和发展方向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所以需要对名称进行变更,以适应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潮流。

为了更好体现新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协会的更名通知中还提出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既然已经在政策文件中用继续教育代替了成人教育,那么就要变更协会的名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工作内容的变化相匹配,强化人们对于协会功能的认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二.辨析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价值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分别产生了各自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又是指导教育实践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且前期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缠绕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这样也造成了两种教育理论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处理界限,二者在概念上的混淆和混乱也给现实中的教育实践工作造成了阻碍和困难,为了跨越现实中的阻碍,我们必须形成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准确定位,肃清概念和理论上的模糊地带。首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在新时期继续教育的视角下将成人教育重新定位,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是包含关系,并不是等同关系。已经有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从二者的历史发展和教育理论等方面对二者的概念定义进行辨析,区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外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关学说

1.等同说

等同说认为,我国的高校可以自主选择成人教育或者继续教育的发展任务,所以概念上对二者不必加以明确区分,二者的概念基本是等同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二者相互重合的部分太多,所以二者具备高度的同一性,而且通过对现实中高校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调研发现,二者的业务本质基本趋同。

等同说总结起来就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同于是一个事物,在概念以及社会功能上基本相同,而且二者的教学目标和服务对象基本也相同,实践中的教育工作性质也相同。等同说是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和解析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对于教育的内容和细节还有历史发展过程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等同说的另一个关注视角落在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质内容拓展方面,他们并不执着于概念本身,并且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任务的内容必然会有着新的补充和发展,并且应该更多关注教育的实质和教育的终极目的。学者陈晓燕、肖菲认为无论是继续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它们的重要目标是建设新时期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文化氛围。学者蔡蛟认为现在是一个电子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2.并列说

并列说认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外延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二者在后期已经发生了分化,虽然它们同属于终身教育领域,但是二者是终身教育领域不同的部分,关系虽然平等,但是不能等同,而是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

并列说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同属于终身教育领域,两个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进程而产生了变化,交集变得更少,而各自的教育内容则变得更为丰富。并列说认为成人教育主要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将已经成年的人群作为教育服务对象,“成人”是成人教育的核心特征和教育门槛。而继续教育则是指教育服务对象是一群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有教育基础的人,他们的年龄不受限制,继续教育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受众群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新的历史时期有关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关系的认知

虽然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问题,教育理论界还未厘清,但是为了建设知识型服务型新社会,让更多国民在教育和学习中实现和提升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推动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结合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实际国情,对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和科学的认知。

1.求同存异

无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有着怎样的差异,但是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帮助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养,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二者符合教育行业的发展规律,也为更多人所接受,所以要在差异中谋求二者共同之处,加深二者的连接,形成牢固的纽带,让二者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共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相辅相成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二者的差异之中,寻找有价值的共性,通过共通之处加强联结、形成纽带,共谋发展,让二者利用各自的优势互相帮扶,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对方的不足,实现共赢局面,比如成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科技,收集数字化信息丰富办学资源,开展网络教育,开发线上课堂,引进网络教育资源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都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借鉴的具体体现。

3.统筹规划

要想实现终身教育的长足发展,不仅要看到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二者求同存异,共谋发展,还要坚持科学的高效的发展,比如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二者的教育资源投入,对投入的项目明确进行细分,这样能够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实际办学中,很多教育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展开恶性竞争,忽略了办学的宗旨和目的,所以要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对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的具体要求进行规范,减少教育市场的恶性竞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4.热情革新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要紧跟时代,只有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要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行创新,不仅要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还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向大众灌输终身学习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如今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和教育,每个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所以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同时要注重提高教育技术和教育服务水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搭建科学的教育平台,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让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信息科技的帮助下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借鉴对方的经验,进行教育理论、制度和实践三方面的创新。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8

一、构建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1.继续教育发展评价状况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社会对发展继续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继续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正逐步改善。但是,由于监测评估的相对滞后,目前很难对我国续教育的发展状况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继续教育发展评价是个薄弱环节。由于继续教育自身的复杂性,如内容涵盖面宽、涉及部门多、资源投入多样、学习者分布广等,特别是统计不完善,使继续教育监测评估的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内有个别研究团队开始探索建立指标体系,对我国继续教育进行监测评估,如中国教科院赖立等编写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就是一例。该报告尝试用《规划纲要》提出的概念框架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但有些关键指标缺失(如有关社区教育的指标),在测试时也忽视了相关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对有些统计数据的不完整、不规范、不可比性认识不足。

2.继续教育的内涵、外延及其主要领域

建立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准确把握继续教育的概念,首先是如何理解“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规划纲要》颁布之前,我国社会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狭义的,有的理解为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学后再教育,有的理解为面向在职者的职业培训。《规划纲要》采用了广义的理解,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定义,继续教育是个广义、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教育和学习活动,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教育和非职业导向教育等所有非正规教育或者无固定形式的学习。①“继续教育”与原来的“成人教育”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人教育”以教育对象的年龄为界定依据,而“继续教育”以教育活动的性质为界定依据。“继续教育”所蕴含的“持续”、“进一步”、“不断”学习等涵义较成人教育概念更能体现终身学习的本质。其次是如何界定几乎无所不包的继续教育的范畴和领域。《规划纲要》根据教育活动的不同目标、任务和功能将继续教育划分为三大领域的表述:一是学历继续教育,即面向社会成员、以非正规或非全日制形式提供的学历教育,包括普通学校、成人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提供的业余教育、远程教育等;二是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即面向从业人员以提升其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非学历教育或培训,主要包括公共职业培训(政府组织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企业内职工培训和社会培训等;三是社会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即面向社区居民的以改善生活、养生乐生、增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包括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生活学习等。本研究将围绕以上三大领域作为构建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

3.构建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般来说,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教育发展评价大体包括投入、过程和产出三大要素。从教育要素的角度看,大体包括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贡献等要素。为此,要求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兼顾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由于继续教育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难度远大于学校教育,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进行量化评估时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如目前我国有关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的完整和可比统计数据几乎没有。因此,本报告中提出的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对全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不同年度)和对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进行横向比较为着眼点。另外,由于无法获得外国的相关统计数据,暂不考虑进行国际比较。

二、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数据来源

1.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围绕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规划纲要》对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的表述,综合考虑继续教育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同时参考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成果,本课题组初步确定了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本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构成。

2.继续教育发展/现代化指数及指标数据标准化

为了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参照国际上近年流行的“指数”评价方法,拟将各项指标得分加总后计算出“继续教育发展指数”或者“继续教育现代化指数”,该指数被设计为0-1之间的自然数,指数越接近1,表明继续教育发展程度或者继续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计算方法是将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加以“标准化”后的得分乘以权重再加总。计算上述指数的前提是将具有不同性质和量纲的各项指标的实际数值转化为相对的、可加总的“标准分”。“标准分”是某项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值,也可以说是某项指标的实际值与教育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但由于目前还无法确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值”,因此本报告暂且以该项指标的最优值来替代。

三、对部分省市继续教育的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依据上述指标体系对目前可获得相关数据的福建、甘肃、广东、河南、湖北、上海和四川七个省市的继续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测试。各项指标的数据参见表1,根据前述方法将各项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得出的相对得分参见表2。1.继续教育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从以上测试结果中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有少数发达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状况较好,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继续教育仍处在现代化起步阶段,在制度与环境建设、提高参与率、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第一,继续教育发展不协调,地域差异较大。在继续教育发展上,东、中、西部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所有样本地区中,上海市的“继续教育现代化指数”得分最高,达到0.96。在全部12项评估指标中,上海有9项指标位列第一。但在上海以外的六个省,“继续教育现代化指数”平均得分仅为0.66,与上海相差30个百分点。这表明,这些省要缩小与上海在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还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二,在继续教育参与机会上,不同人群有着明显差距。虽然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各类继续教育的参与率都比较高,②但不同人群存在较大差距。除个别省市外,女性比男性、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继续教育参与率低,有些省的性别或城乡差距较大。这与迄今其他一些抽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说明我国继续教育公平状况仍有待改善。

第三,继续教育制度化程度较低。多数省份在法制、规划、管理体制、制度与机制等环境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得分较低。

第四,继续教育投入不足。无论是继续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是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继续教育费所占比例都较小,且投入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表明继续教育的投入保障还比较薄弱,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加强政府、社会和学习者共同负担的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建设将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五,继续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对继续教育产出和效果的研究较少,对于继续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深、挖掘不够。由于数据获得上的局限,本研究仅对可获得相关数据的七个省市进行了测试,据此对全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作出判断难免有所偏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评价所使用的统计和抽样调查数据本身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等局限性,因而在评价中各省市的分项指标得分和继续教育现代化指数得分仅供参考,各省市排名也未必准确,不足以作为严格意义上判断优劣的依据。

2.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方法的评估本研究主要着眼于探讨建立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监测评估的方法,而非对继续教育发展状况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看,本指标体系框架基本可行。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在指标体系中没有列入反映继续教育质量的指标。教育质量发展本应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质量保障又是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特别是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理应列入继续教育质量指标。但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无法获得能客观反映继续教育质量的相关数据,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未能列入质量指标。二是本评价所得出的各地区“继续教育现代化指数”,只是某年某地区与继续教育最发达地区相比较的发展水平,而真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现代化实现度”则需要有明确量化的继续教育现代化目标值才能得出。

四、对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和加强继续教育监测评估的政策建议

1.对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化。首先要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尽快制定终身教育相关法律,进一步确立继续教育在国家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明确继续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健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政府与社会、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完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非正规学习成果认定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第二,着力促进继续教育公平。本评估结果表明,继续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城乡和人群差距。有研究表明,继续教育在机会获得上存在“马太效应”,高学历者、高收入者、高技能者获得的继续教育机会和资源较多,而低学历、低收入、低技能者获得的机会和资源较少。因此,通过完善继续教育成本(包括时间和花费等)分担机制和教育资源的倾斜配置来促进继续教育公平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努力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产出。本评估虽未对继续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但从调研了解的情况以及相关研究的结论来看,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而提高继续教育的产出特别是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促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第四,加强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完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公共资源统筹,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共享。

2.对加强继续教育监测评估的建议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9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且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促进了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同时也使得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对此也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要采取各种创新措施,从而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环境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建设的各种需求。本文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如何进行高校继续教育机制创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机制创新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重要依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继续教育作为一个联合了高校、企业与社会的教育平台,是提高社会广大劳动者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继续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就目前来说,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得继续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高校继续教育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对高校继续教育进行有效创新与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我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建设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与高层次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机制创新。

1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1.1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高校继续教育是一种专门为社会上在职人员提供知识技术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加快构建,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政策措施,使得社会成员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继续教育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功能也更加多元化[1]。继续教育不止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获取高等学历教育文凭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在职人员或者非在职人员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从而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高。此外,进行继续教育还是满足社会文明和谐建设与人们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

1.2高校继续教育的运作更加市场化

在高校继续教育中,成人学历教育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观念与高校依赖计划招生发展的观念十分相似。过去,以学历教育为主是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现今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为多种教育类型并存。在社会各行业部门的主导下,我国不少办学机构都开始在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办学对象的激烈竞争[2]。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个新趋势,也就是与国际接轨,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来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有利的前景,与此同时也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树立起先进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服务意识。

1.3高校继续教育的手段更加信息化

在高校继续教育规模越来越壮大的今天,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其教育需要,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打造一个不受人数限制且超越时空限制的虚拟课堂。这一方面能够使高校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3]。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来发展继续教育,促进了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环境,从而实现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环境的虚拟化,促使我国整个高校继续教育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4高校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加个性化

不论是社会在职人员还是非在职人员,其接受继续教育分别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一些是为了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或者学历文凭,一些是为了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获得业余发展[4]。为了使各类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今后继续教育的内容将会呈现出更加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市场化机制下,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将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办学竞争,虽然高校可以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加快开发新课程,但是其他大学同样也会复制出一套与之相似的课程体系。因此,站在全局角度来说,如果高校继续教育仍旧只是构建一种大而全的课程体系,不仅会导致继续教育资源浪费,而且也无法体现继续教育的特色,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继续教育要充分结合行业特色以及自身专业所长来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同时也要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加以调查和考虑,从而开发出与学习者需求和能力更加符合的个性化课程,为高校继续教育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找到一个有利稳定的位置。

2高校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的措施

2.1教育目标机制的准确定位

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高校继续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准确定位,然后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目标。首先,高校要确定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定位,将继续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人才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并纳入到整个高校的发展规划中[5]。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学科与专业的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社会重点发展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最后,不同类型的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也有着不同的定位,比如教学型或研究型的高校要对其教学资源优势加以充分利用,开设多种规格、形式与层次的专业,将培养职业技能作为主要目标[6]。而研究型高校的继续教育则要向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开设高级人才培训班或者在职成人研究生班,以培养高文化能力人才为主要目标。

2.2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开放灵活性

在过去,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是依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得到运行的,使得继续教育的体制外创新受到了极大忽视,削弱了继续教育的市场化特色。对此,要求高校要通过创新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来发挥出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从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取得校内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将继续教育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学校事业。此外,我国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也要将高校继续教育纳入到行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设立跨部门甚至是跨区域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加以有效统筹和指导。

2.3教育合作机制的跨行业与跨部门化

继续教育是与市场有着最直接结合的一类教育类型,其发展不仅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各种制约,同时产业或者行业人才市场的发展也会对其产生各种影响。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要主动与政府、企业或者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合作机制,从而让继续教育的发展能够得到社会多方的支持与配合。同时,还要运用高校的合作关系与社会影响力,针对继续教育建立一批创新训练基地,对各类行业认证制度加以完善,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国际化与职业化水平[7]。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加上各类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加快推进,使得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其原有的教育目标、内涵、模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要加快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机制,只有建立一个完善、健全、先进的教育机制,才能够为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从而实现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杨选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V.埃斯特拉达.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S1):4-52.

[2]乐传永,孙立新.回顾与展望:2015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01):13-23.

[3]于志晶,刘海,程宇,等.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06):10-30.

[4]胡大白,杨雪梅,张锡侯,等.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06):1-36.

[5]王晓峰,张勇,赵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选择——兼谈地方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9-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