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继续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2-08-10 10:56:08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不断学习 提高能力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高度重视和支持 优化课程设置 拓宽知识结构 严格管理 有效监督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学问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人们的再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育我们克服缺点和不足,多学别人的长处。韩愈《师说》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育我们学习不分地位和年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解除疑惑。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方仲永少时聪敏过人,能指物为诗立就,但是后来游而“不使学”,最终也“泯然众人矣”。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方能有所提升,有所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方能提高能力,更好的驾驭人生,奉献于社会。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传入中国到获得初步发展,其历史还比较短,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诸多弊端。

现象一,封建的“学而优则仕”思想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读书读好了就要去做官,这种思想成为千年以来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即“官本位”思想,而我国政界又往往注重人际关系,关系搞好了,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可以终身 “仕”下去,不用费力伤神搞学术,甚至还能受惠于后代,搞继续教育,还不如拉拉人际关系。

现象二,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家庭、社会,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于是涌现出一大批高分低能者。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现象三,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把关不严。高中生步入大学,可以不学无术便可轻松毕业,拿到大学文凭;而用人单位往往看重的又是文凭和学历。

现象四,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继续教育流于形式。1.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不能跟上形式的发展。2.目前没有完全符合实际的课程大纲和教材。3.进修人员认识不到位,请人代学、代考现象普遍,甚至培训学习是假,观光旅游才是真,把本该严肃认真的继续教育活动演变成了形式主义。4.有些培训机构或组织部门抱着收学费的目的,只要钱收到手,至于继续教育培训,做做样子就行了,对于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继续教育成了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既浪费了资源,又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也许还有一些不良现象阻碍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对于这种种现象,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找到途径,探讨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继续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思想得到解放,观念才能更新,才能克服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新型的改造客观世界。

时期,国人恪守贫困,人们的观念是贫穷革命最彻底,富裕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人们的思想被扭曲。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扭转观念,发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呐喊,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建设。30年后的今天,人们抓经济争先恐后,思想观念有了大的转变,国民经济日益提高,国家逐步强盛。

如今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不去企业拿高工资,不想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社会、发展创新,而是去参加待遇不高的公务员考试,削尖脑袋走“仕”途,很显然“官本位”思想还统治着这些人的头脑,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摆正,官位大小岂能是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标准!年轻一代应该更多地去追求科学发明、艺术创造、文化创新、管理变革和企业成功,力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直接创造价值,建功立业。

其次,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从世界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看,继续教育的兴盛衰亡是与政府的重视分不开的。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如:许多国家都规定企业利润或资产3%—5%必须用于企业的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1969年美国企业投入继续教育经费高达560亿美元。1998年德国私人企业投入继续教育经费也达到了343亿马克。1986年韩国建立了“企业教育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主必须为每月工薪低于1000韩元的员工,向政府交纳相当于工资5%的金额作为该项基金,用于资助工薪低、只具有初中文化或初级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政府组织的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韩国的三星集团每年用于培养人才的经费就高达6000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企业的两倍。这样,通过国家来制定法律、法规,来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并规定经费来扶持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拓宽继续教育渠道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放弃底层次的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围绕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并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综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感到只要参加学习,就一定有收获,在应用中确实有了收益。这就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四,要严格管理,有效监督。在培训主办单位或企业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监督与考评。选用有能力、有素质、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者,防止滥竽充数,走过场。其次要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从登记评估、奖罚考核等制度入手,在继续教育中体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比如一些高深的理论知识,可采取面授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引入自学考试机制或远程教育等。

继续教育范文2

我国正式引入继续教育是在1979年,联合国教文组织在它们颁布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提到:“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参加过正规教育,正在工作或者负有社会责任的人的知识拓宽和技能培训。”在我国,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完成中专教育或者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补充、增新和提高,以达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的教育性活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规定,达到学历需求后,在职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它是非学历性质的提高教育。教师改革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还停留在培训数量和学历提升两个层次上,而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自我反思能力则鲜少涉及。基于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应环顾学校体育的生存环境,立足于学校体育的实践需求和教师成长的路径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一、系统论视角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推动体育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传播具有了手段便捷,主体多元,时空广泛的突出特点,[2]知识更替的加快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仅只有一桶水,教师应该是一条流动的河,是取之不尽的长流水。”[3]而教育的时代性使得体育教师已经不能凭借经验回答科技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新的要求,更不能创作性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旧知识不断地被新知识更新取代,对教师本身只有通过不断的的自我提升、自我丰富才能顺应今天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介大量、快速地了解当下的各种信息,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信息也越来越及时,这同样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己能力素质的提升,以适应当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和现状社会科技发展的。

2.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与诉求由于体育课堂的开放性特征,体育教学中“教师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孤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对体育教师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处理事件的技巧和思维方法要求更高,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技巧,而继续教育是其中比较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身体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身体运动内容的与时俱变要求学校体育必须能够吸收和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机制,能够使体育教师积累教学技巧,吸纳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这是一切教育理论和实践进入课堂的前提条件。

3.继续教育是体育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偿体育教师是体育学科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体育教学思想是否能够付诸实践,体育学科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思想、目标构建合理的前提下,教师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理论的实践者。目前,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与学校体育不相适应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重技术,轻技能”的培养模式是很多体育教师无法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身份实施教学的一个原因,据Perrenoud研究“教学不是盲目地应用某一理论,也不是要符合某一模式,它首先是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在变幻莫测,常常出现紧急情况的情境中行动”。另一方面,一些研究指出“,教师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孤立使教师们更多地依靠自己当学生时获得的关于教师工作的观念……”。[4]而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它处于更加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得以不断的再生产,并使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难于实施。而继续教育因其形式多样和开放性的特征,使体育教师更容易接触不同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教育策略,它更容易从实践层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技能。

二、系统论视角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我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由来已久,但纵观其发展历史可看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包括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停留在提高教师教育的数量和学历上,没有明确的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没有重视教师实际技能的培养,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长,教育改革已然成了关乎国家发展、公民素质、生存与幸福的社会命题,而教育改革并不会自动进行,它要依靠的各种因素的集体运作,体育教师即使一个参与者和践行者,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应探寻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路径,促进体育教师新教育理念的融会贯通,教育技能和体育教学技能的获得和积累,再学习能力和学习途径的拓展等。

1.拓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推广和发展已初具规模,拥有了网络教学、课题研究、教研小组、实地考察等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但囿于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依然缺乏力度和深度。站在国际化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当突破空间范围,向外延伸,要汲取他国的教育经验。同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以推动本土体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第一,组织优秀教育书籍读书会,通过遴选阅读优秀的教育文本,可以发展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教师接触新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并进而外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经验。第二,实地考察。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进修,积极与国外的同行和学者进行沟通,汲取国外的优秀体育思想和实践,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优秀体育人才,以这批体育人才来带动整个教育团队的发展;第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教师心理学,借鉴经验,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交流会,邀请优秀体育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展教师培训和讲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2.提高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参与度和认同感由于体育课程对其它课程来说是“辅”的地位,就像在《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中指出的,体育“在学术界的地位很低……人们不大尊重(体育)。并且体育还承受着双重轻视,一种轻视来自大众,另一种来自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这种情况导致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人们看不起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能力不强,专业不精,“体育教师的自尊较低”“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从体育教师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则孤掌难鸣。因为职业让体育教师无法获得职业满足感,无法得到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系统的认同和尊重,教育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另外,由于我国学校管理中长期的行政主导,导致了继续教育大多沦为体育教师对行政命令的简单执行,而体育教师本身的内在激励机制和话语权则无人问津。因此,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真正的受众主体性旁落,继续教育效果则不尽人意。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唤醒体育教师的自尊和主体意识,提高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参与和认同是不可逾越的过程。

3.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与人的交流突破和时空的限制,信息传播的时效呈几何倍数增长,足不出户瞬间“网”尽天下事成为信息时代的典型写照,这为体育教师的能力拓展和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新世纪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优势资源。其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和引导体育教师积极进行远程教育学习,积极邀请体育专家、学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知识讲解,有效提高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第二,各学校应积极打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平台,通过国内外体育资源的共享,实现课程优化、体育教学优化。第三,应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沟通的便利性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协作和沟通,使教师团体面临教学问题并商议最优化方案,增强体育教师的归属感,并使优秀教学案例能够推而广之;第四,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日志等网络媒介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深得学生心”成为一种可能。

三、结语

继续教育范文3

1.1促进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依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健康的体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学生的首要目标是丰富知识体系、提升社会竞争力,健康的体魄则是参加学习的基本条件。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敏感性,提升大脑对新信息的分析及感知能力;还能发展人体的心肺功能,人体通过心肺功能的循环作用将氧气及其它所需物质传送到各细胞,并将代谢物排除体外,这是人体基本的新陈代谢方式。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肺适应有氧、无氧或混氧的供能方式,来达到提升心肺功能的目的。总之,开展适当体育运动是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及基本途径。

1.2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特征之一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努力克服运动所产生的肌肉疲劳、缺氧、心率过快等生理反应,最终达到体育目标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通过自身积极的意志努力和心理克制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因此,体育运动是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的过程,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开拓创新、沉着冷静等品质的发展,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及面临就业带来的压力,使身心都能更好地放松和调整。所以在继续教育模式下开展体育教育是现实可行的,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3丰富文化生活

体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并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智能的过程。学生在校脱产学习时,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学生在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在寻求既能使身体得以适当的运动,又能使精神获得松弛,同时还能有益地打发闲暇时间的多功能活动方式,开展体育运动无疑是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体育运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也达到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继续教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教学能丰富在校学生的文化生活,能使学生从体育运动中获取乐趣,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愉悦感、轻松感和满足感的获得让能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互的了解,愉快地沟通、交流,并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沟通能力。

1.4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密切相关。它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一说,经由法国著名的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自不待言。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终身体育”伴随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式诞生,随时空延伸而拓展。在继续教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身观,使成人学生进一步了解运动规律,明确体育运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制约体育教学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发展的问题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继续教育发展迅速,从而确定了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地位,体育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继续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在发展现状还是有着实质性的差异。

2.1体育教学的开展受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想通过再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提升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在学习的目标上是非常明确的,继续教育机构也是针对这一办学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的。这样的人才培养趋势很容易导致所学知识单一,使人的思考方式仅局限于所掌握的知识泛围内,不利于在相关的知识领域开拓创新。如学生学习的法学专业,学校则会安排大量的法学类课程,对于其它的课程尽量的压缩,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体育教学自然也不受到重视。

2.2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动力不足

随着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广,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由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些民间资本进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较为丰厚的回报,首先,在办学的过程中会尽量的缩减经费,从而使保障不足,体育场馆配套设施不够,维护保养跟不上,运动器材、设施缺乏,体育教学开展起来就比较困难,学生参与学习训练时没有器材,则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其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与参与过系统体育教育的学生差异较大,则对上体育课的欲望不强烈。

2.3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现阶段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是按照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并没有考虑继续教育学生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参加体育运动的水平等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而是依就以竞技体育的教学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于继续教育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发展继续教育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加入趣味性强、易学易练的大众体育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促进继续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

3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体育教学的对策

3.1创新体育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创新首要是教育观点的定位,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对象是需要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的在职或未就业的人员,这类人员主要是想通过再次学习深造,丰富知识结构、掌握专业技术,他们参加学习的目标是明确的,这个目标与普通高校学生参加学习的目标有明显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3.2丰富教学内容

在继续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从学生的年龄结构、身体条年、参加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是继续教育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要求。针对继续教育学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适当的安排运动负荷小、趣味性强、容易掌握、具有一定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拳、有氧操等。以上运动项目对场地、器材及师资的要求并不高,绝大多数的院校可具备开展条件。

3.3更新教学方法

继续教育范文4

上述三方面的特点表明教师继续教育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且有规律可循。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种是自主参与方式,包括根据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也包括自主选择函授、自学考试等。第二种是参与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方式,包括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高校组织的培训及校本培训等。第三种是远程培训,包括“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

二、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间在继续教育的内容、目的方面各有所侧重,同时也反映着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但作为三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的全面参与者,笔者感到它们都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和问题,这些弱点和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从第一种形式即函授和自学考试看,这两种继续教育形式虽然已经不是主体形式,但在整个教师继续教育中仍占据相当的比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两种继续教育形式作为主体,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为目的而盛极一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进入21世纪以后,在以提升教师素质为目的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函授和自学考试作为提高学历层次的补充,虽说仍然具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是它也将20世纪长期运行中积累的问题带到新世纪,并对以提高教师素养为目的的继续教育产生影响。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滞后。许多教师以提高学历为目的参与函授和自学考试的培训,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选择容易过关的专业,而不是自己教学所从事的专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是普遍现象,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观念滞后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陈旧、讲授淘汰知识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地存在。学科课程教学论是中小学教师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一些函授和自学考试中,这些课程的内容滞后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在某省的自学考试中《语文课程论》的教材竟是1995年的版本,它不仅无法容纳2001年以后才颁布和实施的新课标的内容和理念,且早已经不再出版,学员只能用翻印的老版本学习。接受这样的继续教育,不仅无法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会扰乱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是管理混乱。函授和自学考试虽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因此,长期运行中积累下来的问题,在管理松动的情况下便大行其道。首先是教材使用混乱,函授教材完全由主考学校选定。主考学校的这种自主性导致自编教材泛滥,这些教材不仅缺少规范性,许多知识和观念也都存在问题,将其作为学习的依据,其对教师的误导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是抄袭严重。函授考试和自学考试中的考试,抄袭是一种普遍现象。这里既有学员的原因,更有办学单位笼络生源的原因。这就进一步导致了这两种继续教育方式效果不佳。第二种培训方式是培训机构培训,包括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高校组织的培训及校本培训等。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普遍对继续教育缺少内在需要,而这种方式的培训又往往安排在假期或休息时间,因而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讲授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宏观理论,缺少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的对应性,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中小学的现状并不十分了解,只是空谈,无法真正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第三种培训方式即远程培训,包括“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是目前和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和发展方向。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培训活动。但由于远程继续教育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所以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最具影响力的“国培计划”为例,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系统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学习情况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学习者和没学者无法区别。缺少严格有效的监控机制,教育评价存在片面性。二是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实施“国培计划”,师资质量和办学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但针对性强、适应性高的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却极其匮乏,与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由于以上两种方面的原因,教师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许多人为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而参加培训,作业的抄袭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效率。

三、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上述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只是对现象的罗列,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以深入挖掘其成因为前提,透过前面所列举的一系列现象,我们将其成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观念滞后极其混乱不仅造成了函授、自学考试等非主体教师继续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且也造成了培训机构培训和远程培训的诸多问题。因此,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继续教育效率为目的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二是培训目标与教师参与培训目的的矛盾。为提高学历而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仍然是函授和自学考试的主体。为获得培训分数而被动参与“国培”“省培”“地培”的普遍性,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主动性参与,使提高教师素质的目标无法充分完成。第三是监督、评价和验收机制不够健全,使继续教育过程怠慢,结果造假现象普遍存在。根据上述对存在问题现象的原因分析获得的解决策略也有三个方面:第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进行统筹和规范。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具体方案是,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终身性特点,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从业需要的自觉行为。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建立与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目标和方式。根据教师继续教育非系统性特点,建立与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同步的培训内容调整机制。使已有的系统在不断地吸纳新因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统,形成上下一体、左右联系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网络。所谓“上下一体”是指教师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与具体实施部门一体化,避免上下脱节造成的混乱,使“国培”“省培”“地陪”“校培”行动统一,目标一致。“左右联系”是指教师继续教育具体实施部门与接受培训的教师所在学校进行密切联系,统筹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和方式,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部门,不顾中小学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盲目的或一刀切式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第二,教师继续教育要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展开。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目标的模糊和错位是造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和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影响这个目标实现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应试。

继续教育范文5

(1)教育培训

①岗前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是为新任教师在上岗前或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张家口市农村小学的新任教师培训原则上由各县培训单位和教师所在学校协同负责实施。主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科研、班主任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前景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②岗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是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必须参加五年一周期,每周期高级职务教师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20学时,中、初级职务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280学时。张家口市从2010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多种农村小学老师岗位培训。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岗位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尽管这些培训活动都面向农村小学教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时间或者经费问题难以得到落实。③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两项内容。该项目实施以来,河北省按照文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短期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远程跟进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项目。由于这项培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所以这项培训从宣传到落实,效果都非常好。④省培项目。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近三年来,河北省开展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含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名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训项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项目、农村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中小学教师(含军事教员、教研员、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短期集中培训、新教师(含特岗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远程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省级培训。同时,为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坚持服务广大教师的宗旨,本着优质、高效、低成本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实施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

(2)张家口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社会、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张家口市目前已基本形成适应农村教师培训需要的师训工作系统。特别是近三年,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搞得如火如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多年的工作努力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主管市长及教育局主管副局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当教师培训大的项目要实施时,总是先召开区县主管教育副区长、教育局长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工作协调,以保证教师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部工作协调方面,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牵头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进行协调,以保证各部门更好的协调配合,使工作效率更加令人满意。

他们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他们熟悉基础教育,每年都带着学校布置的课堂教学的任务深入小学课堂,积极参与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他们齐心协力,把张家口市继续教育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从张家口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在未来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实效性,如何合理选取培训内容、分层次多种形式灵活组织继续教育工作,如何做好继续教育的反馈和评价等提出具体对策,还有更多的开拓和研究空间,还需要做更多的细致而微的工作。

继续教育范文6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管、教导主任抓落实、年级组长做配合的上下贯通相连,横向辐射到面的工作格局。一是贴近实际抓学习。为凸显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使继续教育工作更贴近教师队伍实际,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针对新教师较多,对课堂教学常规和学科知识掌握不够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专题学习,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针对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教师心理困扰的自测与调查》的学习活动,深受教师的欢迎。二是注重过程抓落实。在具体落实工作中,我们坚持月例会制度,每月都把继续教育活动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还要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想法。领导小组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加强,使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三是加大投入抓培训。每年,我校都要投资近十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奖励,通过外出培训、学访、专家引领、校本研训、师傅带徒、尖子引路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二、多措并举,确保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

1.强化实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在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上,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训模式,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有效培训。一是“读”。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读五本以上有关人格修养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好书。通过读书,积淀底蕴,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理论水平。为了保证“读”的质量,我们还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交流和好书推荐活动。二是“看”。我们精选了一些师德典型案例和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在业务学习时观看,看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吸纳精华,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三是“听”。我们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组织广大教师现场聆听专家的讲解,零距离接触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由此释疑解惑。四是“研”。学校在科研课题选择上,照顾到每一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进来,鼓励教师进行区域内小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五是“写”。就是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日记。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能讲、能评、能导、能研、能写的“五能”教师。

2.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课题,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师德滑坡问题,我们常年开展“为人师表,争做魅力教师”活动。每年都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广大教师远有所学,近有所比。为了从制度层面上约束教师行为,我们研究制定了《师德师风八不准》《教师日常行为“十个一点”》。对教师接受礼品、有偿办班、体罚学生、乱订资料、酒后上课、擅离职守等问题下了严格的禁令。这些举措,从全方位、多渠道规范了全校的师德师风,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收到了实际效果。

继续教育范文7

继续教育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性质。一方面,这一产品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使社会受益,因此,继续教育更接近于公共产品;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转换职业,得到升迁,获得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声誉,因此,它又接近于私人产品。继续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极其广泛。比如,党政干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等类人员的进修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其投资主体应是政府,此类继续教育产品的属性是公共产品。许多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职业证书、英语培训等教育形式,其受益者更多的是培训者个人,且培训机构也得到相当高的收益,这种职业继续教育产品更接近于私人产品,这类继续教育的投资主体应该是被培训者。继续教育产品,其属性可以由接近公共产品一直延伸到接近私人产品。

二、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第一,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规定。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2007年9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这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第二,多元化的继续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的合理的投入机制。下一步的工作如下:一是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二是明确企业投入责任,鼓励企业建立以专门培训和岗位培训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三是鼓励社会机构从事继续教育,鼓励公民个人自费学习,建立相关主体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责任,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

2.存在的问题。第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继续教育以政府行业部门投入为主,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缺乏对继续教育财政的有效监督。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进行投入,导致国家财政性继续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第二,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浪费严重。一些政府行业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但这些教育培训中心实际用于教育培训的较少,大量资金用于非教育设施建设。一些教育培训中心设置豪华,名义上是教育培训中心,实际上是娱乐餐饮旅游中心。第三,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营利上。继续教育是个广阔的领域,许多投入继续教育的社会资本热衷于投资于热门行业和领域,以营利为目的。除了少数社会教育结构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教学质量,许多社会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稳定的办学方向,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在继续教育财政体制上要进行制度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靠国家财政的公共项目投资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为了能够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公共项目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要摆脱“政府垄断,一统天下”的局面,采取政府主导、委托事业或企业单位提供服务的方式,甚至可以委托给民营机构提供服务。

2.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的体制。要区别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保证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3.充分发挥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项基本功能,为社会服务是现代社会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后,高校的装备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远程教育水平居于社会前列。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知识更新速度快、容量大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特点。高校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未来继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4.规范社会机构办学行为。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止某些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暴利行为,引导他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遵守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形成自己的继续教育办学特色,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

继续教育范文8

一、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的立法、管理权限实施的手段与途径、对管理行为的监督等。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整个系统中,该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起着决定作用。就其自身而言,其运行路径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管理系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遵循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运动规律。因此,要把握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不同的平台。首先,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会计继续教育都相当重视,在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顺利运行的强大后盾;而在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或地区,政府或民间用于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支出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无法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造成这些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且不规范。其次,经济体制的差异导致了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方式有所区别。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你拿大等,崇尚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介入的范围严格限定在那些市场失灵的地方,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一些民间机构,如会计职业组织、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等;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政府在很大程序上参与会计人员的管理,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格局;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我国,政府积极介入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继续教育领域,形成该体制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再者,制度创新的差异性诱发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内容的不一致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荷兰等,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予以保证,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培训的组织与服务、培训的质量控制、对学员学习效果的确认与评估、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审核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从而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会计继续教育在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这样,相关的法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二)会计继续教育自身运动规律

第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职能、内容、形式等方面。首先,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从哲学角度考察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人文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精神解放;进步主义学派强调了解现今社会,以实用为目的;要素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个人,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力争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哲学分析学派则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递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多方面的知识,发展理性能力,学习道德价值。上述种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其次,会计继续教育的职能具有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对于从事会计或相关工作的人士来说,会计继续教育具有补充职业教育、延长学校教育、进修提高教育以及发展个性教育等多方面的职能。再者,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而言,有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会计人员教育等,有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对会计法的学习、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学习、对会计职称和职业考试指定教材的学习等;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而言,有正规教育、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短期培训之分。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动态性。会计继续教育打破了阻隔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形障碍,直接沟通了会计教育界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其教学内容与会计实践联系密切,并要不断适应社会、个人的各种不同需求,信息反馈及时,内容更新迅速。这就使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它的教育对象是流动的,教学内容是变化的。

第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结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表现在:一是教学对象具有普及性。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为广大会计人员以及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其所处行业、领域覆盖了整个社会,具有极强的普及性。二是管理主体具有社会性。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民间两个方面,每一主体内部又各自有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分级管理机构,由这些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工的管理机构共同构成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网络。三是教学主体具有广泛性。教学主体包括会计职业团体、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力量、高等学校等,公私并存,种类繁多。

(三)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制约作用以及会计继续教育自身多样性、动态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复杂性。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从体制结构到运行机制应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基于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规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还应具有开放、多元、协调和灵活的特点。这样,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宏观如何调控、微观如何搞活,如何确定二者的结合点、接触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谈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问题,而必须将其放置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之下来研究。宏观上由谁来调控,是政府还是民间,如何调控?微观上如何搞活,是否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宏观与微观如何协调、衔接?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都离不开对具体国情的分析。就宏观调控来说,存在着民间主导、政府主导以及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三种模式。选择哪一种模式,必须结合本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以我国为例,由于政府掌握着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认可权、从业资格审核权等,这样由政府组织会计继续教育活动应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就微观搞活来说,也有市场调节和计划控制两种模式。市场调节是指由会计人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从而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的模式;计划控制是指由政府制定一定标准选择指定培训机构的模式。其中前者业已成为各国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导模式,这与会计继续教育生源多变、目标多元、方式灵活的特征相吻合。但会计继续教育毕竟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准确地确定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结合点便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该结合点应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别是对会计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

二、会计继续教育教学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子系统处于会计继续教育系统的主体地位,也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完整系统,它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等。与会计学历教育相比,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教学特点

第一,学员学习的特点。(1)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等,下同)是以独立的方式、主动的态度参与会计继续教育活动的。他(她)愿意而且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她)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指导与帮助,而绝不是强制性的命令与约束。这种“自我”意识和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使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2)会计人员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经验,成为他们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每个人根据自己以往的职业、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对学习目的、内容、效果等做出分析和判断,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计继续教育主体的教学职能要比学历教育中教师所承担的职能复杂。它主要包括:(l)传授知识。这是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能。他们要把会计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会计制度变迁的新问题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学员,这包括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授课等一系列具体教学活动。(2)提供咨询。这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具体问题,当他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时,自然期望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有关理论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则会形成学员、教师双方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二)教学原则

第一,市场化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它直接面向广大的会计人员,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照搬会计学历教育的模式,而应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急社会、个人之所急,教社会个人之所需,使会计继续教育直接有效为社会服务,使会计继续教育的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应具有灵活、多样和开放的特点,具有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不断整合的功能。

第二,自主性原则。它是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会计人员,激发和引导会计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帮助式教学和自我学习,使会计人员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宝贵的积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效率。

第三,全面发展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应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前已述及,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人的素质由多方面组成,它包括智力、技能、文化水平。意志、责任心。道德感等。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尽可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另一层含义是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教会学员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员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会计继续教育科研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子系统是会计继续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辅助支持系统,它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的设置、科研经费的筹集与使用、课题的选题立项、课题的开发、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等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科研系统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科研系统的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的专一性。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系统,其主要宗旨在于为会计继续教育第一线服务,因此,其研究内容必须围绕会计继续教育这一命题而展开。诸如研究会计继续教育的功能、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方式、方法、管理模式、产业化问题、信息技术对会计继续教育传统方式、方法的冲击等。

第二,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研究时,可以大胆地借鉴社会科学一切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为了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研究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应广泛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继续教育范文9

关键词:继续教育;美英德

教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一样成为构建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校教育系统整合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与否、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搞好继续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美英德三国在继续教育体系创建与发展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继续教育的楷模,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情况同美英德三国继续教育发展相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提出改革我国继续教育的思路与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立法,为继续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终身教育,通过立法来干预和保证继续教育的开展。1976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法》,1996年通过了《成人教育法》,该法案系统规定了美国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师资培训、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等要求,1997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1998-2002年教育发展的战略计划》,提出今后五年教育部的四项主要目标;英国于2000年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德国1970年制定了《教育制度结构计划》,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了德国各类企业应承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和责任,同样,联邦政府促进法以及各州的相关法规也对企业在继续教育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界定与明确。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从业人员的实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继续教育能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

与美英德三国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显得较为薄弱。目前,虽有几个省市、自治区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立法,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律。由于缺乏继续教育基本法,影响了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致使许多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流于形式,也使继续教育行政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继续教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治,以法治教,以法保教,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保证对继续教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办学规模、经费、编制等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规,创造条件保证继续教育。

淡化学历化倾向,以就业能力为核心,树立“顾客导向”意识,培养受训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建立专业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淡化成人教育的学历化倾向。在我国,学历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求职、立脚的“敲门砖”,高学历,高待遇;低学历,低待遇,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致使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历教育,而忽视了或者说无暇顾及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如成人教育,主要还是一种学历教育。获得更高一级文凭更大意义上代表着获得被聘、晋级、升职、涨工资的资本,这使得很多人接受成人教育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外力所逼、诱惑所使,学习动机的不端正和学习主体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低下。

英国继续教育的经济使命,是以关注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劳动技能等级为主要任务,其中根据个体、雇主、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认证则是核心部分。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买方”即委托单位的市场,形成了紧密结合实际、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委托单位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还沿袭着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形式,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往往不考虑委托单位和学员的需要,而根据自己的师资、设备等条件拟订培训计划,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委托单位和学员只好按培训单位的预定计划接受培训,这种针对性差、学而无用的培训,挫伤了参加继续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将培训机构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培训机构要树立以委托单位和学员为主的“顾客导向”意识,改变传统的坐等学生上门的思想。要深入到委托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委托单位的生产、工作实际,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为委托单位开展继续教育。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更新什么”的原则,学用结合,提高受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学以致用,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德国的继续教育也更多地与个人兴趣、个人自愿和个人需求联系起来。因而我国要淡化成人教育的学历化倾向就必须在人事制度上实行根本性改革,即破除学历――职务――工资体制,建立健全能力――职务――工资体制。在人事任用、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不以学历文凭为唯一标准,而应以能力为核心标准来确定。这样,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从为了文凭转向为了知识、为了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上来。

二、广开学路,多渠道办学

在国际上,德国是继续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继续教育庞大的规模必然要求其承办机构数量的充足和结构的完善合理。在德国的继续教育众多的承办者中,企业、继续教育学院和私人培训机构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继续教育大学、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四个系统一起办,广开学路,不仅意味着多系统办学,而且课程的种类、深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国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单一,主要是各种各类的高等院校,且多为有偿服务,高额的学费限制了一部分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实用性不够;服务对象也不够广泛,对特殊群体,如残障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和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既要注重正规教育,也要注重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既要注重学历教育,也要注重非学历教育;既要注重学术性教育,也要注重实用性教育;既要注重知识、技能教育,也要注重闲暇教育。总之,各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都应参与继续教育,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务。

三、政府经费投入、专项资金计划,继续教育的强大经济后盾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德国继续教育经费承担者的投入比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企业支出的经费部分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国家的支出经费部分提高了10个百分点,继续教育接受者支出的经费一直保持在70%左右。德国继续教育经费承担者的投入比例的变化彰显出政府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英国则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的专项资金计划,以支持继续教育朝着白皮书所规定的预定方向发展,该资金计划将以优先发展领域为目标并且紧跟学习者和雇佣者的需要。针对年轻人群体,将采取全额资助。对于成人,则提高资助金额,逐步建立各种资金分配计划。例如“学习者账户”和“培训即获利”等形式的资金分配计划,都是以市场需要和消费者的选择作为指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