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班级管理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1-26 20:16:33

班级管理方案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1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一毕业班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窗口,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多年来,我校在毕业班管理工作中,通过狠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狠抓教师的考核激励,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狠抓毕业班的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荣获县教育局突出贡献奖表彰。为加强本届毕业班管理,全面提高我校教学教育质量,确保我校在全县教学质量考核评比中上档升位,努力实现保二争一的教学质量奋斗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毕业班管理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班管理工作,成立了学校毕业班工作领导组,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

组长:钟益春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考核毕业班工作。副组长:王胜波负责毕业班业务管理,不定期进行全面或专项业务指导。

成员:王敏、张玉林、张雪、刘世界、林祥会、覃小刚、六年级班主任和任科教师。

教导处职责:教导主任、副主任负责对毕业班管理各项工作进行安排落实、业务指导、检查考核等相关工作。

校务会成员职责:认真落实六年级管理责任制相关要求,扎实做好蹲点联系工作,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六年级全体教师职责:工作有信心、有目标、有恒心,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立足实际,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复习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明确目标,奋力实现保二争一

力争通过不懈努力,确保在全县毕业考试中,语、数学科平均成绩全县第一,A段生全比率全县第一,综合学科平均成绩进入全县前三名,A段生比率进入全县前三名,为教学质量综合目标考核达到全县第一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家校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学生平安顺利毕业,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三、夯实措施,全面抓实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二为了配合学校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班级的管理与发展水平,依据20xx年全面提高师生生命内涵的有关要求,制定《班级管理方案》。

一、管理项目

管理项目共6项:团队意识、卫生保洁、安全文明、惜物节能、文化特色。

二、考核权重:

团队意识检查主要包涵课堂、课间、路队、课间体操与眼保健操、各项活动中班级团队表现。(每日考核)

卫生保洁包括室内生、室外卫生、个人卫生、共众场合卫生。(每日考核)

安全文明包括学生在校内外安全文明礼仪行为。(定期检查)

惜物节能包括班级桌、凳、电教设备、班级公共财物、学校公共场所物品的爱护惜珍,对学校水电等能源的节约等。(定期考核)

文化特色包括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班风、学风的建设及成效等。(定期考核)

三、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以小红帽校园文明监督员为主体的日常管理小组。

日常管理小组组长:邓子超

日常管理小组学生成员:(见附表1)

日常管理小组,负责对全体学生及各班级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并以《考核方案实施细则》为依据,每天对各班级的考核内容进行评分,第二天早晨7:40之前,将评分结果公布于全校师生。

每周对实际检查项目汇总各班成绩,以年级组为单位(总分低于90分不参与评比),第一名获得班级管理流动红旗。流动红旗每周一升国旗时发放。获奖情况,每月一总结,并依据班级获奖次数及人数,给与每人一元的班主任管理基金,予以奖励。

评分细则:(见附表2)

四、管理与使用:

每学年对全部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定,以年级为单位,总分第一的由学校统一颁发优秀班级奖状。优秀班级的班主任学校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得优秀班级的班级,该班年度三好学生评比的比例较其它班高出5%的比例,优秀干部名额较其它班多出1个名额。

考评细则:(见附表3)

五、使用时间:

20xx年2月25日~20xx年7月5日。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夯实班集体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管理年意识,打造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准确,及时评价班任教师的岗位工作绩效,促进学校管理步入教育质量管理年的运行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的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全面指导、分管德育、安全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带班领导、值日师生共同参与考评,全体教职工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

领导小组:组长:岳希武

副组长:董付娥、李新、司利彩

成员:杨国波、张小东、平智勇

张海菊、巩保平、张国平

邵贵玲、常永宾、梁现恩。

三、考核方法

1、采用百分考核与加分相结合。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横向比较,进行打分排名。

3、采取每日三考核、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评、每年一总评操作方法。

4、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当日考核成绩次日公示,如发生异议,应在公示当天向考核小组的值班负责人反馈,以便进行复核,过期不候。

5、评价人员的组成:领导小组、带班领导、教导处、学生会。

四、考核结果的应用功能

1、班级管理考核成绩作为班任教师班级管理岗位工作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班级管理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的主要依据。

3、班级管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依据开展各项工作,以班级作为基本的活动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程度,同时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课程描述,考核方式及要求等等内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各项学习活动的行动指南。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伴随学生在校成长的三年,必须帮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学习任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让学生感知专业学习的要求和未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辅导员首先要向学生解释商务英语这个名词,介绍国际贸易的前景,描述职业岗位群的各个岗位工作。然后根据课程设置及进程,分阶段制定学习任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大一学年:养成学习习惯,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通过四六级考试。 大二学年:全面夯实英语听、说、读、写、译,学习国际商务知识,通过四六级、单证员、计算机、涉外文秘等考试。大三学年:加强口语练习,学习谈判技巧,准备报关员、报检员考试,完成实习就业。

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充分理解来到大学是为了全新的奋斗,每个学期都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每周都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每天都要过得充实忙碌。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斗志,才能让他们改变以往的消极心态和懒散思想,时刻牢记大学里奋斗是为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明白奋斗必须从此刻开始。有了思想上的统一,班级管理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班级管理,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离不开一支核心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班级活动的骨干力量。但是,如果辅导员只单纯注重班干部学生的选拔和培养,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会忽略其他同学,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班级学生的优差分化,或是班级零散,学生不团结,缺乏凝聚力等现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肩负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培养任务,应心中装着每位学生,充分欣赏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了了解每位学生,辅导员应抓住从新生报到、军训表现、班会自我介绍、第一周的课堂等每一个机会,慧眼识英才。根据学生所长,选择组织能力较强、性格外向大方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各个职务,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各寝室寝室长,选择勤奋刻苦或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各寝室学习带头人。剩余的学生,大约要么性格孤僻,要么吊儿郎当,此时如果放任她们置之不顾,她们很可能我行我素,兴风作浪,破坏班级风气,为了让她们向优秀靠拢,激发她们的责任感,可以委任她们为篮球队长、排球队长、班级活动记录员等等。辅导员把繁杂的班级事务平均分配,用人所长,既减轻了班干部的工作压力,又带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和谐互助人人进取的班级氛围。如此一来,班上每位同学都有职务,有机会,有责任,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主角,人人都以身作则,因此,班级管理畅通无阻,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班级事务,亲力亲为

惰性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主要缺点之一,当学生对事物缺乏新鲜感和兴趣,又克服不了惰性,班级事务就难以顺利进行。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一开始感觉新鲜,还跃跃欲试,后来随着学习任务加重,或是缺乏兴趣,逐渐就懒惰并排斥起来。辅导员在理解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身先士卒,保持对每个活动的高度关注和全心投入,给学生一种积极正面的力量,让他们无缝可钻,无懒可偷。

(三)学生进步,适时鼓励

辅导员要努力挖掘、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以赏识的眼光毫不吝啬的表扬、鼓励、赞美学生;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对学生点滴的进步不断地给予积极的肯定,设法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路上永恒的太阳。

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参加活动,辅导员必须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适时鼓励。比如,当参加完学生比赛,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求全班同学向参赛学生表示祝贺和感谢,对学生的付出表示肯定,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这是一个向学生传递温暖、增强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良好时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表,辅导员除了关注学生的学分绩点、班级排名、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单科成绩,对学习进步的同学在班会上公开表扬。在新学期的前两周,完成找每位同学谈一次话,帮助分析她们的学习现状,制定新学期的奋斗目标。每学期之初,建立一份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汇总表,包括期末考试成绩表、英语等级考试成绩表、计算机、职业技能、专升本考试等考试成绩表,这些表格张贴在教室,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进步,鞭策自己时刻努力,持续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四)关爱学生,同舟共济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3

一、班级议事的组织架构

班级议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班级议事,通常指的是针对重大班级事项的民主商议与集体表决。而广义的班级议事,则把涉及班级事务的全方位、全员化管理,都纳入这个民主化管理体系。这时的班级议事,其实成为班集体内部各种事项审议和表决的机制。

1.狭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独立设置的议事机构与常态管理的结合。

班级生活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单纯依靠班主任实施教育和班长负责的班委会领导下的组织管理是不够的。这种集体化的领导,强调威权,突出了班主任意志与班级学生领袖意见,难以兼顾班级全体学生意愿。为了弥补民主决策不足、学生自主化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纳入了独立的班级议事机构,这也被称为“班级议事会”。

班级议事会是一个班级的议事机构。一般利用班会时间,就征集的议题,以及经过酝酿的议案(含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范围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汇聚班级共识,达成一致行动。

班级议事会的人员与分工,有的相对稳定,有的则是采取任命制或轮流担任。

班级议事会,在会议之前,要征集各种班级议事的议题,组织小范围的讨论,为完善议案、提高议事效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2.广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利用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强化民主化管理。

因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班级议事制度通常会被现有班级管理体系所包容。此种情况下的班级议事,并不专指全班参与的集体议事。我们可以把班级议事,对应分出三个层级:

(1)班主任或班长主持下的班级议事。此为重大事项的议事。一般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例如采取周会制,也就是在一周内,广泛征集议题,以及就议题的解决征询意见,然后在班会上进行集体议事。

(2)班委会组织的专项工作的议事。这种议事,一般涉及班集体管理中某一个层面,如卫生、纪律、学习、文体活动等,或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由部分人参加,进行议事活动。基本组织方式,也与班级集体议事相类。或者出现集体诉求,关系到每一个同学,则需要提交全班议事,其操作可以归并到第一类议事中。

(3)小组组织的关于集体诉求的协商活动。小组管理,是班集体基础层级的管理单位,包括科代表主持下的学科管理小组、班级行政化管理小组、学习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等。除了常设小组之外,还有在活动中临时成立的小组。小组议事,也分“常态议事”与“重要事项的提交审议”两种类别。那些影响学生行为的、涉及集体的、由集体成员讨论决定(指令性的班级活动)的问题,通过全班来议事解决更为有效。

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把班级议事的层级分出“四部联议”、“部门议事”、“分管议事”、“小组议事”和“伙伴议事”五个层级。这与其班级的多层级、精细化管理有关。其“部门议事”,是在小范围内的工作议事,而“伙伴议事”,则代表着学生之间的随机性议事。

二、班级议事的一般流程

班级议事按照时间与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召开议事会前的准备阶段,召开议事会,议事会后的决议执行与监督阶段。

1.班级议事的准备阶段

班级议事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制度。涉及制度建设,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并研讨确定怎么做这件事,然后进行有关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分三个环节:班级议事的宣讲与制度建立、征集并确定议题、针对议题进行问题解决的商议并形成提案并提案审查。

(1)建立制度

班级议事本身是一个民主化管理制度,因此制度的建立也需要走民主化讨论的流程。

班级议事的意义在哪里?除了这种集体协商、民主化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独立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之外,还应该通过宣讲让学生明白这对其自身的诉求表达有益。正如《全面课堂管理》一书所说的:“当人们每日每小时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就必然得花时间去解决那些小小的摩擦,而且必须公开地解决。就像一台运转正常的自动引擎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就会突然停工,班级也需要合理的维修与适当的调整。当班级议事在积极、促进的气氛中召开时,它就会充当班级顺利运行的剂。”

每一个学生怎么参与这个议事活动,议事要议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议、每一个人的角色是怎样的、怎么议,形成决议怎么执行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讨论中明晰,以建立班级议事制度。

(2)确定议题

学生们在班级生活里,发生的人际矛盾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很多。诸如,家庭作业的长度与时间分配,对于教师的满意与否,教学的效果与希望得到的辅助,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每日学习的进度、活动的组织等等。

有一些问题的解决和人际关系的纾解,以“一对一”面谈或小范围协商比较合适。需要在全班范围内集体讨论的议题,应该是关系到班级建设与发展,与每一个人都利益相关的事项或问题。

议题的确定适宜采取全班征集,班主任和班委会,或班委会讨论确定的方式。班集体的个人或各级组织单位,在自己关切的方面,提出议题。至于这个议题是不是合适在全班讨论,适合在什么时机讨论,则需要由班主任或班委来做出判断。

在班级议事制度的建立中,一些老师顾虑于,这样的放权式的管理,是不是容易导致失控的问题。采取班主任对议题的审查确定制度,就是给班主任一个可控的抓手。议不议、议什么、怎么议、什么时候议,这样的裁量权班主任是可以收归自己所有的。

(3)提交议案

适合班集体议事的议题确定之后,需要基于调查研究,并征询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形成议案。为了提高议事效率,我们要清楚,班级议事,不是讨论议题,而是讨论议案。议案是一个议题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之后,附加了问题解决办法的成果。这个议案要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提案人,可以是班集体中某一个同学,他提出,别人附议。还可以小组、班委会,或其他组织体名义提出。提案需要由议题、案由、建议等部分组成。

(4)提案审查

这是决定提案是不是可以上会讨论的一个必备环节。审查权,可以为班主任掌控,或者赋权给班长、班委会、班级议事会。

审查提案,要看这个议案在讨论酝酿中是不是已经成熟,会不会有很大意见的分歧,议案是否会带来积极的班级管理效益,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可行等等。

我们强调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以及在常设班级议事会中班主任对议案的审查权,都是为了在充分考虑民主性的基础上,保证班级议事体现主流价值倾向。避免讨论中,主题偏离,效率低下;以及舆论被少数人操控,背离教育价值。

2.召开议事会

这里特指班集体议事。一般要在班会上进行对于议案的集体议事。

议事会的组织如前面所言,或者是一个稳定机构,在日常的运作就是有严格分工的,在召开的会议上也履行各自的职责;或者是班主任、班长,以及其他教师赋权的人,主持召开的议事活动。

召开议事会,流程包括: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集体审议与回馈、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1)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

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他人主持会议。宣布会议流程,提出具体要求。类似的协商会议,一般采取围坐为一圈的方式,便于交流。

会议,应该由提案人宣读提案。

在宣读议案之后,可由审查人简单介绍审查意见。若议案已经很成熟,分歧不大,这个环节可省。

(2)集体审议与回馈

就议案向全班同学征询意见。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提案人需要做出解释和回应。必要的情况下,主持人或班主任可以介入。

(3)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以票决或举手表决均可。表决采纳多数人意见。一般须提前设定参加表决人数与表决通过人数。

通过议案的结果,要当场宣布。班主任或赋权人可做最后发言,进一步强调民主协商,集体表决,形成的集体决议代表了全班同学的意志,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并执行决议。

3.决议执行与监督

班级议事,形成决议,这是本项工作的第一步。决议是不是得到落实,是不是促进了班级管理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关键问题。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以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落实决议。这与议案的内容与负责部门有关。根据议案的具体建议,有关负责人要抓好落实工作。二是委托具体负责人,或者是提案人,或者是班主任赋权人,做好过程的监督。有关情况要在今后的议事会上公布。

三、班级议事的一般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重要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要恪守几条原则:

1.现实性原则

班级议事,所议的应该是班级管理与学生生活中最为关切的重要事项,也就是需要有审议的现实必要性。上面三个案例中,提出的诸多议题――“是否安排集体自习”“班级怎样重新分组”“结余班费的使用”等,密切关系到班集体每一个人的利益,是集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应该列入班级议事内容。

2.集体性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班集体协商的一种机制,天然带有同学们集体参与的特点。其最后形成的意见,也充分体现了集体意愿。

班级议事,力求兼顾班集体中诸多个体学生的诉求,并以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协商的方式,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就议案达成共识。与班主任和班委会的决断不同,它给予了一个让学生个体表达诉求的机会。

案例《从重新分组看班级议事》,在协商班级分组过程中,他们制定了一条基本原则:兼顾“小我”(个人意愿)与“大我”(小组共同目标),取得共赢。这里,他们落实的就是集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班级议事最为鲜明的特点。我们采取重大事项决策的班级议事制度,并主张在班级的各个层级管理中,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思想,倾听个人意见,以协商为主要方式,努力达成共识与采取共同行动。其主要目的,还是落实民主性管理原则。

班级议事,无疑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也是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看到该班集体在管理体系上,非常完备而且设计精细化,可以做到事事有人管。

4.实效性原则

班级议事的“议”,主要指的是落实发言权,即人人参与讨论。民主发言,人人参与,这本身是很耗费时间的。于是这种广泛参与的讨论,会导致低效率。因此,在班级议事实践中,我们普遍面对的问题是,怎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案例《八分钟的“苹果议事法”》,就是采取了分步议事,规范发言,限定时间,提高议事效率。

为了提高班级议事的有效性,通常可以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在提案酝酿阶段,一定要有较多次、较大范围的讨论,努力融合各种不同意见;二是班级议事,作为班级决策的重要方式,一定要和班级管理体制(如现行班干部体制)紧密结合,注意不能出现形式化,或者只关注讨论而不能把决议落实的现象。

4.教育性原则

班级议事,脱胎于社会化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班级管理中引植这个管理制度,不仅仅为的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民主化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并学会用诉求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与人以协商来达成共识,达到最大可能的合作。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学分制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规范 优化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大学生身份”的客观记录,学籍档案管理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规范和优化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对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随着以“自主设计、自我选择”为主要特征的学分制的广泛实施,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亟待规范和优化。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所谓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学报到直至完成学业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管理和质量考核所产生的多种载体的原始记录[1],是高校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招生档案信息、学籍档案信息(狭义)、学习过程档案信息、考试档案信息、毕业档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涵盖学生的专业特长、奖惩情况、学习成绩、个人特点、学业水平等基本信息。

(一)招生档案信息,是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时产生的有关信息。包括当年的招生文件、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学生的高中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二)学籍档案信息(狭义),是指新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的有关大学身份的信息,包括:新生报到信息;专业、年级、班级及每个学生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所属专业、年级、班级、身份证号、性别、学号等);学生登记表(即大学阶段的学籍卡);学籍注册和变更材料(学校有关的学籍文件、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升本、留级);学生的各种奖励和处分材料等。

(三)学习过程档案信息,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凭据。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学生选课记录;学生所修课程的成绩登记;学生的各种实践材料:如实习报告及指导老师的评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修读双学位或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成绩等。

(四)考试档案信息,包括考试课程、考试方式、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的登记;考试试卷的存放以及补考、重修等记录。

(五)毕业档案信息,主要包括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的登记和发放;辅修专业、修读第二学位的资格审查及毕业证书登记等。

二、学分制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影响

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课程学习的计量单位,以选课为核心,在高校学习期间只要完成一定的学分就可以向学校申请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2]。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个性特长、发展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再拥有统一的上课时间、教室与教师,传统的班级课表、班级成绩等概念逐步淡化,学生的课程、学制都有一定的弹性。

自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3]。以来,学分制在各高校得到广泛实施。高校学籍档案作为高校学生学习活动的客观记录,虽然内容的构成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学分制的影响和挑战,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一)教学管理以课程管理为主,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前提条件。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学年制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的培养规格、教学要求相对统一。即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学制完全相同,上课使用同样的教室与课程表,学生管理也实行“院管系、系管年级、年级管班级”的管理模式。在相应的学籍档案中,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学籍卡登记和存放、学籍的变更记录、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查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

实施学分制后,学生的学习时限不再有严格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也更有自。如《浙江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指出:1.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前或延迟修读有关课程;2.自主选择课程层次;3.自主选择听课方式[4]。因此,在学分制下传统的班级概念逐步弱化,学生的管理转向了“流动管理”为主,这就导致传统的以班级管理为单位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与学分制的变化不相匹配。因此,学籍档案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为主的观念,以课程管理为主,让班级管理仅仅体现在学籍注册中,即学生升入大学后学籍档案信息中所分的专业、年级、班级。

(二)实行个性化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关键。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重要特征。

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学习的灵活性和弹性大大增强。例如选课,每学期学生都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选课,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选课内容大相径庭。显然,传统的班级课程表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课程表。

同样,由于选课的不同,每个学生考试的课程、考试的时间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以学期为区间,以班级、专业为单位的考试成绩登记有了很大的难度。

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同一年级的学生毕业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提前完成主修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环节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另外,由于允许修读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学分制下这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在学籍档案管理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个性化管理。

(三)实施科学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学籍档案作为专门档案,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反映了教学过程,因此与教学档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同时,由于档案的服务,学籍档案要随时满足学生本人对各个环节的查询。

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主要以档案的实体管理为主,教学管理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有关的原始记录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任务繁重。同时,学生的具体原始记录来自各个二级学院,学籍管理档案的管理规范上标准不统一,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等质量不高。这些因素都要求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

在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课程设置、课表安排、考试、重修、学籍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模式,出现许多变数,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环境也发生变化。

因此,变革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行科学的档案管理的方法,是学分制下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

在学分制下,要有效解决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达到高质高效的管理目的,就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笔者认为,采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称为管理系统等),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规范和优化高校学籍档案的重要途径。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的产物,它面向多个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多种用户(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通过设置“学生操作平台”、“教师操作平台”、“管理人员操作平台”,使整个管理过程实现动态化、即时化,彻底颠覆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使信息查询和维护变得方便和快捷,能达到高质有效的档案管理目的。

(一)管理人员平台。

管理人员操作平台面向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通过科学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有利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功能:

管理人员平台功能结构图

1.学籍管理(狭义),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注册、变更等内容,具体分为几个部分:建立学籍档案、维护学籍档案、学期注册、学籍异动。

建立学籍档案包括录入招生时间、录入学生基本信息、设置新生年级、班级、新生报到情况、生成新生学号等。

维护学籍档案包括增改个人信息、登记学生奖励、处分、撤销处分等信息。

学期注册包括学期报到、学期注册。

学籍异动包括学籍异动规定、学籍异动申请、异动审核、异动处理等。

学生学籍档案有两个作用:生成档案,可打印学籍卡、毕业生档案、在校学生名册、学生证、考试证等;统计分析各种数据等。

2.教学安排与选课。教学安排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设置学期开课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上课教室、上课时间,然后由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安排板块的结构图

学生通过该板块,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课程,生成自己的个人课程表。这一板块充分反映了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特色――差异性和自主性。

3.学生成绩。由教务处设置参数和成绩录入时间、要求等,按课程由任课教师设置课程成绩构成,录入学生成绩,生成学生的成绩表。

4.毕业处理。设置毕业规定,对毕业生进行审核,生成毕业生名册、获得学位学生名册、获得双学位学生名册。

(二)教师操作平台。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责任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动态,看到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建议。同时,及时在讲授课程考试结束后录入考试成绩,供学生查询。

(三)学生操作平台。

学生操作平台主要体现学生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原则,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该平台的作用如下。

1.选择功能。学生可运用该平台自主选择课程,包括修读课程的选择、课程考试时间的选择、课程的重修免修,申请各种奖励等。

2.查询功能。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基本信息、学业目标、应修课程与学分、课程安排、考试成绩、奖惩信息等。

3.参与沟通功能。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反馈意见,并对教学进行评价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达到了以下效果:1.解决了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带来的课程设置、课表、考试、重修等个性化的难题;2.实现了学籍档案管理由“相对封闭”向“开放与共享”的转变;3.提高了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因为学籍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关键材料的实体保管,如学生学籍卡、学业成绩、各种实践设计、毕业生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记录等,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还需要纸质档案并存,保证重点材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尽管这种“双套归档”的方式引起各种争议,但是鉴于学籍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它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丽君,董建维.学分制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J].理论界,2006(10):111-112.

[2]刘畅.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44-46.

[3]曾宪年.对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52-54.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5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展,网络已经注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走进校园,网络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是客观的现实情况,网络的普遍使用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网络资源丰富且便利,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师生不仅仅可以在学校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学校外交流,网络既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也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媒介。利用网络管理班级,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向着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变化,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使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师生的交流,加强班级的管理。网络自身的特点附于班级管理新的特点: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班级打破教室和学校的界限,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速。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通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实现主体间的多项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网络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同步交互,也可以通过设立公告栏、电子邮箱等进行异步交互。这种交流的不可见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是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的。

(三)丰富性。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利用网络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

(四)主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管理。因此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二、措施

我认为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论述: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班级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联系方式、日常表现、成绩、考试名次、升降情况、奖励惩罚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的学生档案和班级档案。将这些档案保存起来,避免班主任在日后做重复的工作,即当有需要时,调出档案即可,这样班主任只需要更新信息,大大节省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学会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等统计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排名等,比起人力统计,节省时间,而且结果清晰明了。同时,信息的电子化便于在各个任课老师之间传阅,方便任课老师之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此档案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简单明确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和表现。

(二)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交流

现如今,每位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学生们会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微信群,在各类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加入这些班级群,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时常在群里和同学们聊天,会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感,也方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班级现状。同时老师也可以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老师在群里与所有的学生家长沟通,仿佛像是每天都可以开家长会一样,将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沟通,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及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利用群共享、网盘等平台共享学习和班级资料

老师可以通过各个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比如卷纸、上课的课件、优秀的学生作业、范例、学校的经典教学视频等,使资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每一位需要的同学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资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资料,进行资料共享,让资料被充分的利用。

(四)利用网络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络上对班级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征求班级同学对某一些班级管理的看法,让同学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自己制定班规,改变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

(五)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个体差异;小学;班级管理;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班级管理也由原来的管制向引导转变,不仅体现出现代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的人文关怀,更体现出因材施教精神的回归与落实。个体差异化教育或差异教育理念,在这种时代浪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很多小学班主任或管理者已经运用在实践中,但对此研究却未见很多。笔者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经历,从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实施自主管理、针对个体差异在赞赏教育中弹赞有度、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体现个体差异等三方面来论述个体差异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一、立足小学生个体差异,在班级中实施自主管理引导措施

由于学生的成长、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不同,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得比较明显。如开展班级游园活动,活动内容小学生的选择会让班主任老师哭笑不得。这一方面既是小学生自主意识成长的体现,但另一方面也是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典型表现。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立足于个体差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开展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措施。班级开展自主管理是尊重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加强自主管理的引导,就必须立足于个体差异,才能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通常都会把自主管理进行细化,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设定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引导小学生自主管理。以常见的小组管理为例,一般来说班级小组都会按自主管理好或相对较差的递减式分布,每个小组都相对均衡。笔者会引导小组中自主性强的学生来带动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并把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一一标示出来,每达成一个目标就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小组之间会进行竞争,而且小组中也会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促进班级形成自主管理的浓郁氛围。

二、针对小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班级管理中赞赏教育要张弛有度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赞赏教育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比较喜欢的方式,这不但体现出爱的教育内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赞赏教育要张弛有度,有弹有赞,小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的表现不一,其个性与自尊心也有很大的差异。要针对这种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赞 赏教育方式,才能真正使小学班级管理进入良性有序的管理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笔者所教学生中,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一般来说其性格比较顽皮,赞赏教育固然可以给学生带来温情与爱心,但往往也容易使之产生依赖。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不仅为其制定自我管理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工作,而且在私底下在关心其成长的同时,也会严肃认真进行批评,使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由于这类学生自尊心往往又比较强,因而笔者一般都采用公开表扬、私底下“萝卜加大棒”式的弹赞有度。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赞赏教育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三、建立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推动小学班级管理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

小学班级管理最终要走向自主管理,既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又要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使教育与管理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而建立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不仅体现出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个体差异,更是将班级管理目标与小学生个体化成长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使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为此,笔者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做过一些尝试。首先笔者将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目俗魑成长档案目标,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与小学生及家长商议达到目标的计划,从而使这个计划成为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目标指引。其次,小学生每次达成、超出或未能未完成目标任务,则一一记录下来,并与学生查找原因,调整成长发展计划。最后,通过学期或学年未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完成情况与班级管理目标的比对,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推动了小学班级管理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通过成长发展档案的调阅反思,班主任不仅能更好地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给出建议,而且还能从中找到小学班级管理的规律,为以后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立足于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学情,把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目标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融合起来,通过引导小学生自主管理措施的落实,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赞赏教育方式,最终把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联系起来,形成两者的联动与促进,从而落实新课改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精神。

参考文献:

[1]陈莉欣,杜梦雅.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7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档案 档案管理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学生档案的好处

1.1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和“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学校历史资料,这个资料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是展示学校工作实绩的一个窗口,是学校评估资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如果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使学生将被动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人事档案的价值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学生为了不在自己的档案中留下不好的痕迹和记录,会将老师、家长的管教变为自我教育,变被动约束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有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使考试作弊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能够顺理成章,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1.3学生档案可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好,将各种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随手可得,满足班主任和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需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和学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4学生档案是综合评价学生和评先选优等的依据

每学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等的产生,贫困学生补助基金的发放等,都涉及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平时积累了学生的点滴材料,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遵守纪律、劳动表现、家庭经济等等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就有根有据,评选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就让人口服心服,发放出去的贫困补助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1.5学生档案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资料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经常不断的。但这些交流与沟通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如果不把握好,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破裂,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6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推荐就业的基础

档案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当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档案是学生的“资本”,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他的档案材料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做到了每一样都好吗?班主任不可能以坏充好,以劣代优,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没有私心的同时,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缺点,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好谁差,有证有据,一目了然。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班级整体档案(指面向全班学生设立的档案)。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进校时:入学通知书、《新生报到程序表》、《新生登记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贫困证明、学生进校时的照片、《入团志愿书》;奖励、处分材料:每学期的获奖情况记录、每学期受到的处分情况记录、检查;综合表现材料:《每学期学生考勤统计一览表》、《每学期学生劳动情况一览表》《学生成绩卡》、《学生每月操行成绩一览表》、《学生综合评定成绩一览表》、每学期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记录、每学期班主任及班委会的评价记录;毕业前夕:毕业前的照片、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

3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

3.1准备好档案所需要的各种表格

在以上档案内容中,无论是学生个人档案,还是班级整体档案,都涉及到很多表格,表格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表格如果设计不好,档案的信息就不全、不完整,档案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档案前就必须将档案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设计好,甚至打印好。

3.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第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随时收集、存放学生的各种个人纸质档案材料;第二,为班级准备几个档案盒,随时收集、存放班级的各种纸质档案材料;第三,在电脑上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夹,装入设计好的各种表格,随时收集、输入学生的各种个人电子档案材料;第四,在电脑上为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随时收集、输入班级的电子档案材料。

3.3有强烈的收集意识,并及时存放

对学生及班级的任何材料,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不要怕麻烦。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因此不要随手将“废物”扔掉,放一放再看是否有价值。并且对材料要及时记录,及时存放,以免事后遗忘,使有用的材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3.4材料的分类、书写和档案的移交

材料有了,但杂乱无章,使用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因此,应根据档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清晰地列出目录,使档案材料有“归属”,对号入座,便于及时查找。为档案材料保存时间长久,书写时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绝不能使用圆珠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班主任应将完整齐全的学生个人档案材料(纸质档案)移交学校有关部门,严禁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而班级档案材料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档案材料,除移交学校有关部门妥善保存外,班主任最好也能够备份保存,为今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档案中点点滴滴的内容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但更是充实与快乐的!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8

完善推行《年级工作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建立班级考核内容及指标体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以习惯养成教育为落脚点和突破口,指导各年级组分年级段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实行“绝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

(2)在班主任队伍中开展“我尽我责”的教育活动,倡导每位班主任都要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坐班,深入了解班情,采取妥善办法解决处理班级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对班主任进行管班培训,尤其是对小学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从管班方法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跟踪、监督、引导、评估,促使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效力有所提高。

3、班级管班工作,规范完善三个考核方案,并认真实施。

(1)《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

(2)《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

(3)《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

4、习惯养成教育

(1)小低年级组以《入学宝典》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条训练。

(2)小中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间秩序、专心听讲、在家自学为重点,长期坚持训练。

(3)小高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为重点。

(4)初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学生常规、听讲、复习、预习等习惯为重点。

(5)初二年级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课外阅读、行为规范为重点。

(6)初三年级以行为规范、勤奋好学,主动学习为重点。

5、学年末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进行奖励。

6、家长学校工作

(1)外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2—3次。

(2)组织召开家长会一次。

7、结集印制有关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要求,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8、安全工作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周一),开展禁毒防毒、水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保安值勤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三、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组织初一新生军训。

9月份:(1—4周)

1、开学教育、稳定秩序

2、安全教育

3、组织学生看电影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检查各班级学生仪表着装。

10月份:(5—9周)

1、组织新分配老师、新调入老师学习

2、启动初二年级的课题研究

3、安全教育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家长学校开课

11月份:(10—13周)

1、中段考迎考工作

2、组织召开家长会

3、法制教育

4、组织学生看电影

5、“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2月份:(14—17周)

1、家长学校活动

2、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交通安全教育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08年1月份(18—21周)

1、期末迎考

2、评优奖励

3、安全教育

4、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班级管理方案范文9

关键词:学生自治;年级管理;过程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84-02

一、学生自治的起源与发展

1.学生自治的起源

中世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学生管理校园事务、教师服从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大学”的鼻祖。在博洛尼亚大学,由学生进行管理,自十分广泛。16世纪以后,由于永久性校园的建立,教授成为公务人员和当地青年成为大学的主要生源,大学教授逐渐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学生掌权史便宣告结束。学生治校以“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保留了下来。

我国大学由清末的学监制发展为民初管理和训练自治相结合的模式,现代意义的学生自治在我国的正式开端是五四时期。倡导者陶行知先生,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自治从内涵上讲应包含三层意思:“学生”是指全体学生;“自治”是指自己管理自己;“学生自治”是一种学习自治的过程。

(二)学生自治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自治管理,是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提高、自尊心形成、自觉行为习惯品质养成和自我奋发精神培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恪守规范,有效地学习知识文化,培养专门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学生未来走出校门能否立足于社会,称职于社会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进行自治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治水平,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国现有学生年级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管理观念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性质一直被忽略,觉得学生工作就是管理,不是服务,管理在内容上重外在行为规范,手段上仍停留在制度、处罚等层面。学生工作者没有走出防御型、被动式的工作误区,呆板僵化,缺乏“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理念。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习惯于运用一些灌输的方式,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把自己放在强势地位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长期以来,辅导员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所以学校或者年级的学生工作主要是按照辅导员的要求,虽然有些要求是以学校制度为依据的,但学生没有任何参与意见和发言权。高校的年级思政管理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没有对自身所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所遇到问题的一个交流反馈过程。学生对于已有的管理模式或有不满,但缺乏反馈途径,导致对已有制度表现出消极情绪,比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敷衍了事等等,这种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三)信息的上传下达效率低下

信息的上传下达包括同学意见提案的收集上报和年级信息的两个方面。以往年级提案是由校学代会组织收集的,其弊病有二:一是工作周期太长。每学期只收集1次~2次提案,两次提案征集之间的时间空隙过长。另外其操作为各班学生代表征集提案,层层上报,每次征集提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提案层层的整理与汇报,导致单次征集提案工作的周期也很长。因此提案征集不足,征集到的提案也不能及时解决。二是校学代会是校级组织,对学院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清楚,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不利于学生中不良现象的反映和解决

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后,学生认为自有班干部负责,班干部则认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辅导员的任务,纵然看见同学中有不良现象,也保持中立,不会指出。年级各班干部只是完成上传下达任务,而对于班级内部出现的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缺乏交流,造成班级之间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听从老师的乖学生,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远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要求。

三、年级管理的新模式的探索

为了避免传统年级管理模式线条单一、学生自主性不强等缺点,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探索了年级管理的新模式。在学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年级辅导员具体指导,由班长、团支书和学生代表组成年级事务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旨在以管委会为平台,以管委会的四项日常工作(制定实施年级管理条例、处理奖贷助补免等日常事务、年级信息的上传下达、各班班委考核)为主要形式,在过程教育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目标(如图1所示)。

(一)年级事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举措

1.制定并施行年级管理条例

新生入学伊始,管委会就分别组织各班同学共同商议《年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针对每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对《条例》进行修改,最后由管委会对《条例》修改意见进行汇总并最终产生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的《条例(草案)》,再由各班级对其进行表决。《条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规定,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阶段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所增减。例如,《条例》中的《德育分评定细则》,在每次新的德育分评定之前都要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与上一学期中评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新修订。

2.以管委会例会取代班团例会

成立了管委会后,管委会例会取代以往的班团例会,日常事务工作具体的实施环节由管委会商议制定,使工作的施行更加符合年级实际情况。各班将工作的成果向管委会汇报,由管委会评议各班工作进程,商讨出下一步工作计划。所有工作均向管委会轮值主任汇总,由轮值主任向辅导员汇报工作。管委会例会的另一项内容是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共议班级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时优化年级与班级管理。

3.年级信息的上传下达

管委会自行收集提案,创建了年级提案公共邮箱,同学只要有问题需要解决就能发邮件到公共邮箱。管委会每周汇总提案,年级和学院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辅导员向学校反映情况,由学校统一解决。管委会成立以后,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年级信息,创建了生工学院各年级博客和微博,及时发表年级最新信息,同学们只需上网查看年级博客,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微博的及时讯息。

4.年级班委考核工作

管委会结合以往的经验自行进行班委考核,两月一次。考核形式不以传统的细化打分为主,简化考核步骤,只要学生给每个班委打出心目中的一个分数,并提出意见即可。管委会成员在考核会上也应该对各班委作出客观评价,写出综合考核结果。并及时将结果通知各个班委,以督促他们的工作,对于不想继续工作与不负责任的班委及时更换以免耽误年级工作的运行。

(二)年级事务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优势

1.分享经验提高年级事务运行质量

管委会定期召开例会,交流近期年级存在的问题,分享各班先进治班方法,做到了问题及时解决,经验及时分享。对于今后年级的工作,也是由管委会成员共同商议,贯彻年级的精神,制定年级下一步的工作纲要,并针对各班不同情况制订各班具体的计划,分别付诸实施,并定期向管委会汇报实施情况。年级事务由管委会负责,管委会成员分工负责年级事务,每个人都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更有针对性的事务中,年级的管理将会比传统模式更加顺利和完善。

2.听取意见广泛代表学生意愿

以往学生事务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在听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贯彻实行。年级事务由管委会负责,管委会成员将会更多地听取同学们的意见,更了解同学的意愿,能够以更易于同学接受的方式实行年级的各项工作。无论从年级工作的内容方面还是执行上来说,都比传统方式更顺应学生的意愿。

3.过程教育帮助学生更快成长

通过管委会各种平台、全体学生、和学校情境的交互作用,激起学生的自我存在意识,不断产生出自治的目标。自治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学生不能再被当做管理的旁观者,而是自然地内在于管理之中,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发现生活的乐趣。学生自治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体验过程及结果,以求得体验的共享。在管委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到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水平、团队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起到积极教育的作用。

(三)年级事务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在年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中,管委会将寻求与学院学生组织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诸如长期固定的志愿服务、稳定的班级(团日)活动和其他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团学活动等,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大幅提升,丰富校园生活。随着管委会成员的变化和流动,管委会成员常任制的研究将成为新的课题,如何选拔能够代表学生利益的同学进入管委会,使管委会的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感觉。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监督管委会的工作,年级辅导员、管委会自身和全年级学生三个层面上对管委会进行考核、监督,这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机制和统一的量化标准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8):20-24.

[2]周湘林.学生自治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6):40-44.

[3]彭玉丹,朱爱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