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投资项目集锦9篇

时间:2022-09-20 12:19:25

农业投资项目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1

世界银行出版的《农业项目的经济分析》中认为,所谓农业项目就是企业运用各种资源以获得利润的全部复杂活动,我们一般把农业项目看成是一个运用资金以形成固定资产,再由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提供效益的投资活动。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农业项目不同于简单的再生产,而是指在农、林、水、气等部门中,为扩大农、林、牧、副、渔业长久性的生产规模,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而形成新的固定资产的活动。

二、我国农业投资项目的主要特征

农业项目除了具有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管理职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过程。农业项目将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作用过程有机结合,具有许多不同于投资其他产业的项目特征,如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规模大、效益低、风险大等,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特征有:(1)农业投资项目受资源限制比较强,具有地域性;(2)农业投资项目的效益具有不稳定性,投资见效慢,具有滞后性;(3)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与农户利益紧密相关。

三、我国现行的农业项目财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投资项目所使用的财务评价体系普遍借鉴了工业项目的财务评价体系,是以项目的现金流量表为主要依据,根据表内各指标计算出各种财务指标,来反映项目财务可行性,满足投资人的决策需求。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四、农业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的应用

为了说明现行的农业项目财务评价体系在评价项目可行性时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一个实际案例做出分析。某新建项目,类属畜牧养殖业。项目总投资3728.01万元,占地面积约3公顷。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投资。项目计算期为14年,其中建设期1年,第2年为投产期,生产负荷率为70%,第3~14年为达产期,生产负荷率为100%。预计年产值1564万元,利税517.02万元。贴现率按10%计算。根据实际资料选取财务基础数据,按有无对比法,经计算分析得到简化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如表1所示)。通过报表数据分析可知,该项目的投资利润率29.08%;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4.07年,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4.73年;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35.6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8.28%;税前财务净现值4100.92万元,税后财务净现值3559.02万元;借款偿还期3.24年;资产负债率54.45%;流动比率4.07;速动比率2.07;盈亏平衡点47.87%。可见,应用现行的农业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结论应该认为这是一个前景极好的项目,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但是,根据财务分析报表数据可以推算出,本案例中,项目建成后,年均收入1210.56万元,年均利润总额550.11万元,达产后年均收入1703.76万元,年均利润总额822.31万元,年均单位面积收入约为567.92万元/公顷,年均单位面积利润约为274.10万元/公顷,显然,这样的纯收入和利润相当高。但是笔者考虑到农业项目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假定该项目所在地区近10年内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为25%,那么可以认为其收益和利润应当扣除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而将会减少25%经济利益;再考虑农业项目具有多个投资主体,应扣除各个利益相关有的应得利润;最后如果再将项目受市场风险影响的多个因素考虑进去后,最终的项目财务效益很可能并不很高。因此可以认为,仅仅从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不确定性分析来评价农业项目的财务效益不能完全满足农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要求。实际上,在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分析中计算出来的项目总体效益普遍较好,这是农业项目自身特点、现有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所共同决定的。这样的财务评价体系对农业项目来讲并不全面,现行体系中的指标设置存在着不足。

五、农业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投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项目自身特点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不适用性已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有指标存在的缺陷

首先,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进行静态分析,缺少动态分析。我们知道,投资回收期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和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几种。现行的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由于动态指标计算烦琐,普遍只简单地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一种形式。实际上,静态投资回收期由于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计算结果往往较其他计算方式短,这样不利于投资者准确把握项目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决策。其次,对于农业项目,净现值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其投资收益。在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中,净现值是使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指标,它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且以定量化的形式表示项目的投资收益,直观且易行。但是,净现值指标也有一定的缺陷。比较明显的是,该指标不能说明项目在运营期内各年的经营成果,更不能反映出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同时,如何确定基准收益率的问题也很有争议。笔者注意到,使用净现值指标计算出的农业项目投资收益普遍较高,这与农业项目的规模较大的特征不无关联,但是单位投资的收益状况却无法从该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仅仅用净现值指标衡量农业项目投资收益是有失偏颇的。第三,清偿能力评价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农业项目使用的清偿能力指标主要有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仅以这几个指标来衡量农业项目的借款偿还能力并不全面。它们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项目潜在的资产变现能力与全部债务的构成,如流动比率,仅仅是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确定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判断项目短期资产到期转化为现金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实际上,农业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资金周转速度一般较慢、资金回收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而现有的这4个指标均无法体现出这些特点,一些影响项目资金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因素未能以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导致清偿能力评价不全面。

2.未考虑农业项目的多元投资主体

现行的农业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只注重项目的总体效益分析。事实上,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价时,虽然通过编制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可以计算出投资利润率等其他产业项目的常用指标,但这些指标只是针对企业一个主体的。我国的农业项目有3个重要的投资主体———企业、农户和政府,其中企业与农户还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属于上下游关系。对于若干个相互独立且又具有一定联系的投资主体,需要考虑不同的数据和参数,进而形成不同的财务评价结论。因此,简单地套用一般项目指标体系的财务评价模式,对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项目是不科学的。

3.忽视农业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

现行农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定性评价方面,而没有设置定量的评价指标。实际上,在农业投资生产实践中环境因素往往是制约很多项目不能顺利完成的重要根源。农业项目中很多具体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对项目周围的生态、资源、居民等造成一系列长期的影响,其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如果在项目评估阶段不充分考虑进去,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应以定量的形式将环境影响因素纳入项目财务评价范围之内,提高项目评价的社会效益。

4.财务风险分析不全面

财务风险因素分析是进行项目整体风险控制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项目财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农业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重效益分析而轻风险分析的现象,它只将不确定性分析单独列示于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偿能力分析之外,使财务分析中的风险评价水平大大降低。投资作为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和收益是呈同向变化趋势的,而农业投资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其风险普遍高于其他产业,项目各利益相关者在关心项目收益的同时也更关心预期的风险因素,因此,仅仅做到简单的不确定性分析,缺少风险评价指标的财务评价体系显然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项目风险的构成。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2

关键词: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选择;成本效率模型

一、引言

2009年以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已成立多家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手段,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对解决我国农业企业资金[1]困难有着积极的作用。它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农业投入对政府财政的巨大压力,使部分农业资金投入逐步从行政拨款、银行贷款转变为农业企业直接融资,还能在社会投资者与农业企业间建立起资本纽带,减缓农业企业资金困境,并且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渠道[2]。同时,采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能够使大量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者积极参与被投资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农业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为一种政府引导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手段,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福利,具有非排他性。同时,由于引入了市场运作的手段,农业企业在获取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市场机制的筛选,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是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3]。由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选择将不再是以单纯的逐利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在具体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就是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条件下最大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目的。

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选择过程中,作为委托人的基金管理人和作为人的农业企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农业企业家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对于所投资项目的质量和市场前景的信息不对称。这将导致在投资项目选择过程中发生基金管理者对农业企业家的逆向选择。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常的手段是通过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作为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工具。但是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所面对的农业企业往往缺少正规的企业财务制度,而由气候、生态环境、技术变革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也较其它产业更大,这也就决定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手段和途径会较通常情况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认为通过投资项目选择方式的优化来提高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的投资效率,进而解决其逆向选择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此,本文基于成本效率模型建立了一个能够对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选择模型。文章接下来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讨论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中的逆向选择,并设计了项目选择指标体系;第二部分对成本效率模型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以降低运算要求,提高模型的解释力;第三部分为算例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

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逆向选择与项目选择评价体系设计

1、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主要是指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项目选择过程中,作为基金管理人和农业企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农业企业家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在投资项目的竞争过程中,低能力的农业企业家往往会通过隐瞒其真实能力或夸大自有能力,来吸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而基金管理人由于对农业企业家的不了解,对其企业经营能力强弱的真实信息也难以掌握,只能通过农业企业家所提供的投资建议书及为数不多、且存在一定不真实性的企业报表数据来做出大致的判断。

(2)对于所投资项目的质量和市场前景的信息不对称。农业企业家一般都是其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基金管理人相比,他们对于与项目质量息息相关的创新程度、技术含量等情况十分了解,而基金管理人要想获得这方面的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成本。对于农业企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农业企业家往往比基金管理人清楚得多。项目所生产出的农业产品能否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是否会带来预期的高额回报,农业企业家因为对其专业领域、项目质量以及替代产品和互补产品的了解,往往能比基金管理者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2、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项目选择指标体系设计

介于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在项目选择过程中面临的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逆向选择问题,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农业企业的评价体系,以帮助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地选择适合的农业企业进行投资。

在这里,将评价体系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类,它们分别反映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在农业企业(项目)中的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在内的所有成本投入,以及被投资农业企业(项目)所能带来的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产出。其中,投入指标包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成本和农业企业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产出指标包括农业企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及农业企业对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带动作用。

(1)投入指标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3

国家发改委前不久了《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2007-2010年)》。《规划》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划分,明确了各自的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投资来源包括中央补助投资、地方补助投资、企业自有资金及其他投资四个部分。

中央补助投资重点支持五类示范项目:一是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围绕本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壮大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实力,发展“龙型”经济。二是外向型农业示范项目。促进农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出口,发展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是农业适用新技术综合应用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和先进工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等关键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五是农业多功能性拓展项目。支持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项目发展,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北京 李计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要

实现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部署和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年底,全国要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实现7530个乡镇通沥青或者水泥路,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02.6万公里,其中县道50.6万公里、乡道98.8万公里、村道153.2万公里;98.27%的乡镇、86.40%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80.63%的乡镇、60.39%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83.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客运班车。(北京 孙东辉)

棉花新品种通过审定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邮编:056001,电话:0310-8161725)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邯6208”,前不久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生育期131.5天,单株成铃13.9个,铃重5.8克,籽指10.65克。衣分41.2%,霜前花率92.5%。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马克隆值5.0,比强度28.3厘牛/特克斯,纺纱均匀指数127。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皮棉90.5公斤。(河北 程大力)

福建选育成功苦瓜新品种

福建省农科院良种研究中心(邮编:350003,电话:0591-87883460)选育的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认定。

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旺盛。瓜皮为深绿色、瓜皮纵条间圆瘤,单瓜重500克左右,肉质脆嫩,苦味中等,回味甘甜。水分含量95.18%,维生素C含量27.8毫克/100克,粗蛋白含量0.59%。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3000公斤。(福建 余达)

玉米新品种在河北问世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4

一、在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部分要求与对农民补贴的政策不一致,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不高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党和国家不仅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目前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还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在农民的公众意识还不强的条件下,在种地尚不需纳税且部分生产性投入都有补贴的大环境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筹资投劳政策,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还难以理解和接受,积极性自然不高。

(二)项目区的基础条件较差,农民筹资投劳的任务较重

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就是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选项的重点往往是经济比较落后、农民比较贫困的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更急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扶持。对照实际情况,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落实农民筹资投劳达到中央财政投入70%的标准,对大多项目区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项目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筹资投劳难度较大

大多数农民以种植业为主,每亩农田的年纯收入一般在2100~2300元之间,因此,农户的纯收入很低,县级财政也困难。农民来源于耕地上的收入较少,造成农民对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现金投入更少,加上合作医疗等也需农民适当筹集资金,项目建设要求群众承担筹资的困难就很大。

(四)项目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农民筹资投劳动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对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缺乏信心,每户筹资投劳的难度比较大,加上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影响了项目筹资投劳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范围较大,而项目的投资有限,田块平整及配套建筑物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容易造成农户受益程度不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筹资投劳的积极性。同时,随着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是一些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的人员,使农民筹资投劳质量和数量都受到影响。

(五)“一事一议”难操作,农民筹资投劳困难多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筹资投劳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围,实质是在原有难以实施的“一事一议”工作上增加了运作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事一议”必须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表决,由于少数农民的意见难以统一,农户受益难以做到完全均衡,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民筹资投劳任务的足额完成。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陈旧,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农村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集体的,在建设上农民要求强烈,但主动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要么认为全由国家和集体建设管理,要么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全由国家和集体建成了基础设施,在使用中往往是有人用,无人管,“公家牛瘦,公家渠漏”是公有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的真实写照。

(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轻管现象普遍,严重缩减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使用周期长,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护。基础设施一建成就投入使用,无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无管护财政预算资金,导致工程建成后有人用,无人管,除自然灾害毁损坏,人为损坏也较严重。

二、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农民筹资投劳政策宣传

把投劳折资纳入总投资表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更趋规范和完善,有利于项目设计和自筹资金的管理,把筹资投劳范围限于受益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项目是科学的,通过把投入资金和所干项目情况在开发村进行公示,开门搞开发,项目区农民更深刻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任务和目的,营造基层干群想开发、敢开发、干好开发的浓厚氛围。只要把国家农业开发的政策宣传好,让他们看到农业开发的作用和效果,对于农民筹资投劳问题,80%以上的群众是能够接受和理解的。

(二)探索创新农民筹资投劳机制

一是通过拍卖产权等方式,把井权、树权拍卖,引导和鼓励受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投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二是个人独资、自办自管,联户投资、联办联营的经营形式承包项目区的井和树,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三是集体投资,公司经营或承包(租赁)经营的形式,承包项目区的井和树,附带维修项目区的道路。

(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积极性

调动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就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鼓励个人、引导企业多渠道投入,集体投入与个人投入相结合,筹资与投劳相结合,既可以通过公开拍卖工程产权解决自筹资金,又可以让受益村民共同投资,共同管理项目工程。具体办法根据各村情况由村民大会决定,例如把项目区内路旁属于集体的需要更新的树木拍卖以换取资金,让群众把此资金作为筹资进行开发。

(四)公开、公正使用好农民筹资投劳

筹集资金用于项目受益区范围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劳用于项目受益区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筹集现金由村民委员会经乡级缴入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户统一管理,按工程项目实施进度予以拨付;投劳和以物折资部分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编制详细用工及物资安排计划,逐户登记造册,由乡政府会同农开办协助村民委员会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统筹安排使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定期检查筹资投劳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工程竣工后,村民委员会及时将筹资投劳的使用情况向村民张榜公布。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让农民筹得明白、用得明白。

(五)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应该适当降低

由于不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农民筹资投劳的能力也大不相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应区别对待,不宜实行“一刀切”。可行办法是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将农民筹资投劳额度占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比重控制在一个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市为单位进行适度调节。农民收入水平高的地区筹资投劳比例适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地区筹资投劳比例适当降低或全部取消。

(六)项目筹资投劳的筹集对象应该放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筹资投劳,可针对项目工程不同的受益对象,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把直接受益的农民、大户或经营企业作为筹资投劳的对象,避免户均摊派筹资投劳任务。坚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按照农民的意愿,量力而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筹资投劳。如果镇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可由项目镇政府和村集体为农民承担一部分筹资投劳任务。项目村如果有企业或者大户引外来资金投入的,其引资额可视作农民的筹资投劳。

(七)项目筹资投劳的方式应该更加灵活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对项目的农民筹资投劳,可采取对项目建设内容实行财政限额补助的方式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对部分农民急于想做、急需要做的项目工程,如泵站、机电物资、仓库晒场、农田林网等,可根据情况确定其财政限额补助标准,由农民或企业先行建设,明确其所有权,由农民或企业自建、自用、自管,财政资金补助不足的部分视作农民筹资投劳。同时,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干部群众投身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中,让农民真正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得到实惠。

(八)项目区投资标准应有较大幅度提高

虽然国家已在近年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亩投资标准,但是与项目建设实际支出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有排涝任务的低洼区,每年项目区需要开挖大量的排涝沟,工程量较大,亩投资标准(包括筹资)一般是500~800元。因此,建议对土方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区,机械土方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应由财政资金全额报支。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5

确保全市全年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的帮助支持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支持,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的思想,把项目拉动工程放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狠抓以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基础设施和茶叶、甘蔗、畜牧等优势产业及后续产业建设,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xxxxx万元的xxxxx%,为全市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村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xxxxx%的山区面积和近xxxx%的农业人口的市情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虽然2005年全市的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的速度加快,但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能力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增点产,一遇自然灾害就减产”的局面始终难以扭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迈出新的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就我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亦是如此。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思路是:按国家、省、市各级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贯彻落实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xxx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xxxx畜牧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投资指南》、《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精神,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强化粮食基础产业,突出支柱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改善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是:全年力争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确保xxxxx万元。

二、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及主要支撑项目

按“抓项目,强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支撑项目。

1.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基础。按《x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要求,深入贯彻《xxxxx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继续推进新一轮的“沃土工程”建设,把高稳产农田建设与目前实施的“xxxx”建设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再次掀起高稳农田建设新高潮。建设内容以小水库、小水塘、小水窖、小水坝、灌溉沟(渠)等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溉渠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为主。目标任务:实现人均1亩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向上争取(实施)主要支撑项目是xxxxx高稳农田建设。

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我市的农业科技体系已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2006年创新农业科技体系主要是从改善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一是继续抓好市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力争在今年xxx月完成市xxxx科技大楼建设,xxx月交付使用;二是积极争取,抓好县(区)、乡(镇)科技体系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四是抓好种子体系建设,确保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科技大楼建设项目,xxxx农业系统搬迁建设项目,xxxx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3.强化粮食基础。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以优质稻米基地,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为重点,与目前实施的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相结合,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粮食质量安全。向上争取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xxxx优质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xxx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xxx优质高蛋白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xxx日本丹波黑大豆(订单农业)种植示范项目,xxx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xxx优质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4.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继续争取实施国家xxx部的“六小工程”,并把“六小工程”与“xxx”工程建设结合,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县(区)的沼气池建设,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任务xxxxx口。

5.突出支柱和特色产业。第一以国家糖料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此带动全市高优蔗园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一是xxx吨糖田蔗园基地建设,xxxx县部级糖料基地建设,xxx甘蔗良种繁育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二是继续推进高优茶园建设,为全市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万亩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项目,xxx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xxxxx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三是把畜牧业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畜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xxx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特色家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xx畜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xxx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xxx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园区建设项目,xxx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项目,xxx生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项目,xxx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改扩建和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项目,xxx高峰黄牛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xx县无角黑山羊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山地乌骨鸡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PIC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监督站建设项目,xxx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等;四是抓果菜、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优质特色水果(香蕉、柠檬、柑桔、蕃荔枝、蕃石榴、杨桃)基地建设,优质木瓜产业基地建设,xxx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亚麻产业基地建设,xxx蚕桑产业基地建设,xxx民营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项目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为确保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圆满完成,各县农业(畜牧、农机)局要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市、县(区)农业(畜牧、农机)局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及各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项目法人、招投标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力求项目管理规范化,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的公示制度,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参与、支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

3.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规划要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书材料,在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上狠下功夫,搞好项目的储备工作,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4.探索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就目前全市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而言,存在着“重争取,轻建设,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建设与保护利用相分离。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摸索,探索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护机制,使之建设一件,建成一件,管理好一件,发挥效益一件,营造一个有利于爱护、使用公共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如田间道路、沟渠及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原料基地建设等,在项目实施中,都会涉及各农户的土地,绝大多数农户都会以大局为重,但难免有少数人思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出面帮助协调。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6

(一)竣工项目一个:“年产1000吨河蚬肉及200吨浓缩河蚬汁项目”。投资方为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1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13万元,该项目属于农业深加工项目。今年,项目相继完成4000余平米厂房改造、设备购置、安装及调试,9月份正式投产运行。项目于7月份被纳入市重点项目考核,9月28日,顺利通过市重点项目竣工考核验收。

(二)在建项目一个:“年产6万吨豆粨项目”。 投资方为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80万元。该项目属于农业深加工项目,于四月份履行了合同签约。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厂房拆除、建设场地清理,设备购置等。项目于9月

(三)在谈农业加工项目一个:由大地集团投资的“肉鸡屠宰及熟食加工”项目。拟总投资1.2亿元,项目计划落户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已达成初步意向,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方案、洽谈土地出让等事宜。近期,将尽快履行协议签订、完成土地出让,力争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道路等骨干工程竣工后,即启动建设。

__年度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7002.7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820万元,治理土地4.42万亩。财政投入位于全市前列。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土地3.22万亩,财政投入3520万元,新建、改建泵站9座,衬砌防渗渠道75.34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752座,新建田间生产路71.5公里,营造防护林0.12万亩。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2个、新技术4项。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土地1.2万亩,财政投入154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拆建电站3座;新建防渗渠道10.02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685座;完成土方30.8万方;新铺田间生产路31.46公里;林网建设0.06万亩(折成片林),引进和示范推广新技术5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6个,财政扶持760万元。

今年,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项目质量与项目区形象均好于往年,项目已于四月份全部竣工,项目进展全市最快。7月份,各类项目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各项工作全市领先。通过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项目区节水灌溉和抗灾的能力,提高了项目区农民学用科技能力和水平,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亮点:__年,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我区成功承办了全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向市内外展示了项目建设的良好成效,大力提升了__农开美誉度。先后被评为“省级开发先进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等奖、市目标考核特等奖等殊荣。

__年度,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五类,分别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存量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帮扶项目。项目计划财政投资7212万元。

(一)组织__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目招标暨建设启动工作。我区__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存量项目计划治理土地面积2.4万亩,总投资3432.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120万元,分别为五里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1万亩、南陈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0.8万亩、丁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0.5万亩、刘老庄试点项目0.1万亩。

项目已于8月初完成招标工作,并举行了集中签约暨建设启动会议,现各个中标单位已启动项目建设。

(二)开展__年度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工作。__年度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年度计划已批复,计划治理土地1.4万亩,财政投资1760万元,涉及吴城镇利民片0.6万亩、南陈集镇合心果林片0.6万亩、码头镇玉坝高效林果示范园区0.2万亩。近期,我局已启动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在编制清单,尽早公开招标。

(三)做好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工作。__年度,我区计划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6个,其中补助项目5个,贴息项目1个,财政投入702万元。目前,6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工作正稳步推进,近期,年度计划将下达我区。我局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四)组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项目编报工作。

我区__年度第二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共有两个:分别为王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吴城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共计划治理土地面积1万亩,总投资143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0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其中王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王兴镇的高荡、开庄两个行政村。计划治理中低产田0.5万亩,总投资71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65万元。吴城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涉及吴城镇的头庄村。计划治理中低产田0.5万亩,总投资71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65万元。

(五)组织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帮扶项目编报工作。我区__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帮扶项目共两个,项目分别为徐溜镇长庄民主片果蔬基地帮扶项目、古寨乡友谊片花卉苗木基地帮扶项目。项目计划财政投资330万元。目前,省级年度计划已下达,我区正按上级要求,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及年度计划编制、上报等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黄河故道开发”和“刘老庄片区开发”两个建设重点,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做好各类项目规划、选项、编制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面资源因素努力向上多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整合资源要素,精心规划选项,科学编制项目,截止目前,已争取上级到位财政资金4846万元,项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7

保障、维护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总量的1/10,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长期不会改变。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各级政府长期不懈的努力方向。而农业自身积累远远满足不了农业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工业反补农业、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的措施,但农业发展不能吸收更多社会资本的缺陷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提高缓慢,制约了农产品的产出与有效供给。风险投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大概在1996年,但发展十分缓慢。据统计,2006上半年至2011上半年,我国风险投资项目共5 070个,总投资额为人民币3208.07亿元,其中农业领域的投资案例为114个,仅占全部投资案例的2.2%,投资金额为108.9亿元,仅占全部投资额的3.4%[2]。因此,结合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投资环境要求,需要政府发挥调控作用,建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吸引多元社会资本,完善农业科技领域的资金配给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增加农业科技资金供给,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研究基金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企业自筹,三是国外资金,四是其他资本。历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承担了近90%,其他社会资本包括企业资金、国外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很低。根据中国已有的实践,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每667m2大约需要1 000元,全国至少需要1.5万亿元[4],而2007—2010年农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总投入约为245.5亿元,远远达不到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的资金要求。从相对数据看,2009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研发经费的不足导致高水平研发成果很少,据陈佳贵等[5]分析,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因此,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及其他鼓励措施,引导以关注企业成长性和未来价值为核心目标的风险资本进入农业科技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必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研发的资金保障,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水平。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水平由于农业科技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后设立国家农业开发基金、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的农业发展基金、产业技术推广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自2001—2010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共投入33.5亿元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均每年3.35亿元。星火计划自1986年实施以来,每年投入1.3亿余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另外,中央财政通过跨越计划、科技入户计划、小型工艺推广计划、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等,每年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数额分别约为0.6亿元、0.3亿元、25亿元、0.2亿元[6]。这些资金项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科技项目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资金数量、产业覆盖面以及项目运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一是这种无偿性质的捐助对资金运用者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影响资金的利用效果;二是由于资金不需返还,无法形成循环的资金流,影响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和资金放大效果;三是这种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具有重研究、轻推广的特性。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方案

出资主体应明确为政府财政资金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属于政策性基金,由财政全额出资。可以整合目前正在运营的包括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用于农业科技企业的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金中用于相关农业项目的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及财政部等各部委和其他部门支持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资金,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再用基金使用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捐助、财政补贴等补充追加基金数额。支持对象应明确依据农业科技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程度的不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可分为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特征、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特征、具有突出的商业性特征3类,对于具备明显的公益性特征的农业科技项目(比如种质资源的开发与技术推广),一般由财政全额拨款进行研发与技术推广,此类项目投资规模大、期限长,不确定性风险大,很难吸引到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对于那些具有部分或全部商业性特征的农业项目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则主要采用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方式,即政府出资设立引导基金引导风险资本投资、利用财政贴息引导银行的科技信贷。出资方式与组织管理出资方式可采用参股投资、跟进投资、阶段参股、信用担保、投资补贴、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结合近几年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经验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可采用以参股投资为主,结合使用投资补贴和风险补偿的方式进行引导投资。政府可先成立母基金,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管理机构或者新设立专业机构负责引导基金母基金的运营和管理,母基金再以参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组建子基金,形成风险资本,参股比例可根据投资项目的公益化程度来确定。母基金管理公司参与风险资本投资方向和项目选择的决策,确保子基金投资于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但不参与具体投资项目的运营与管理。引导基金的退出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为风险资本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风险资本与实体经济结合的运营过程。如果投资项目获得成功,其退出时机、退出方式的选择与一般风险资本的退出相比较应更加灵活,可在企业步入稳定增长期后上市之前通过股权转让、合伙人回购、风险企业收购等方式退出,也可采用公司上市后与其他风险资本一同实现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等方式退出。引导基金退出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按照国际惯例,风险投资成功后,除基金管理人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之外,剩余收益则由子基金出资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相关协议约定分配。为了激励社会资本对农业科技项目进行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应坚持“少分享利益、多分担风险”的原则,有必要借鉴国外政府引导基金的让利运作经验[6],比如母基金管理单位可承诺,风险资本成功获利后,可将自己收益的一定比例奖励给风险投资者。如果投资失败、子基金出现亏损时,由子基金出资人各方按出资比例承担损失,引导基金以出资额为保障对参股基金债务承担责任。总之,只有建立有效的利益让渡和风险共担机制,才能够提高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小结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8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模式;方向

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了保护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农业综合开发以财政部门为总体运作协调机构,实行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的模式,具有资金投放量大、项目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自1988年立项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大量财政资金直接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也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农发资金投入模式,转变投入方向,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值得探讨。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回顾

1.资金集中投向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化经营,少量投入科技示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年立项实施以来,到2008年共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3)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主要目标,农发资金几乎全部投向中低产田改造和宜农荒地开垦,粮食连续获得丰收;第二阶段(1994—1998)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粮食增产农民不增收的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多种经营项目(2003年以后称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建设力度,因此农发资金的支持重点也从单一支持中低产田改造转向继续支持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第三阶段(1999—2008)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重点调整为中低产田改造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从过去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转变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来,因此农发资金在重点投向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停止了对开垦宜农荒地的投入,相应增加了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包括良种繁育推广、技术培训等)的投入[1]。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计,1988—2007年的二十年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农发资金3 193.41亿元,其中用于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分别为1 679.6亿元和1 073.42亿元,分别占农发资金总量的52.6%和33.61%,用于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的资金为35.48亿元,占农发资金总量的13.79%。2007年全国共投入各类农发资金363.35亿元,其中,153.53亿元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70.38亿元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分别占农发资金总量的42.25%和46.89%。

2.资金投入总量不断增大,投入形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农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988年,中央财政资金仅有5.02亿元,到2007年已增加到121.06亿元,二十年间累计投入989.24亿元;1988年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仅有3.73亿元,到2007年已增加到79.86亿元,二十年间累计投入765.36亿元。同时,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吸纳集体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上来。1988年,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自筹资金仅有6.74亿元,到2007年增加到138.32亿元,二十年间累计投入1 111.00亿元;银行贷款开始只有2.33亿元,到2007年增加到24.11亿元,二十年间累计投入327.81亿元[2]。此外,1988—2007年间,全国农民累计投入劳数百亿个工日,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形式。

二、当前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体制转轨、改革深化、增长方式转变,给农业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3~4]。

1.宏观政策环境良好。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新的关键政策提出,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2004年开始,连续七年了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2007年,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在全国发展现代农业,并指出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此后又提出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政策的导向性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市场环境发生转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多年,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直接促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连年增长,目前国内粮油、蔬菜、肉蛋奶类、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中国农业的运行环境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就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能再沿用计划经济型投资模式,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不能再是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而应当选择市场经济型投资模式,将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向转移到提高农户和农业产业组织的效益上来,转移到提高农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的效益上来。

3.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资金只是着重解决一些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不再作为最主要最直接的投资来源,这就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支持的重点方向转移到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上来,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多种资金共同投入的支持模式。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分”的方面做的相对较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在“统”的方面做的相对不足,农民面临很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变成相互联结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幅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现行的农业综合开发拓宽支持面,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支持范围内。

5.农民组织化水平还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帮助农民掌握市场话语权,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便于实行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便于进行技术推广和开展培训。在中国,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属于千家万户,农民从事生产和经营都呈现出分散化、低效率的特征。全国约有2.5亿户农民,截至2006年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只有3 480万户,仅占农户总数的13.9%,农民组织化水平提升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长,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模式和方向

1.建立“三位一体”的资金支持模式。农业综合开发最终的目的不是增加农产品产量、扩张农发项目区面积,而是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建立“三位一体”的资金支持模式,将农业综合开发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引进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到农业领域,以市场手段开发农业资源,与财政资金共同开发,真正做到开发一片区域,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政府财政资金、金融工商业资金、农村合作组织及种养大户资金三个主要资金来源合而为一。政府财政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林水利部门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方面,金融工商业资金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信贷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资企业自有资金等方面,农村合作组织及种养大户资金包括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资金、农村集体经济资金、农户自留资金等方面。三类资金共同投入,又各有侧重,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类、生态环境类、培训类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大、实施难、盈利少,只能由政府组织实施;金融工商业资金和农村合作组织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类项目,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中介服务等,这些项目相对投资少,能直接见效,便于市场化经营 [5]。因此,应当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工商业组织和金融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投资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农发资金总量,不断丰富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更好的服务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积极拓宽农发资金支持方向。农发资金作为财政支农资金的最主要部分,虽然总量连年增长,但由于其具有无偿性和低成本性,加之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实施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因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导致农发资金的投资面不可能太广,不能全盘包办农发项目区的所有开发项目,而应当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农户及合作组织想做却做不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企业等工商组织不愿做的领域,即那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低的领域。因此,农发资金的支持方向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贯坚持的宗旨。当前农发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不仅要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应当增加对沼气、太阳能、天然气等农村清洁能源设施,仓库、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流通设施,防护林、农业气象设施等内容的投入。在农发项目区重点支持上述内容,既能延续对农产品产量增长的保证,又能保障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整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包括对农机、农技、种苗、农资等专业服务队的扶持,对农业保险、小额贷款、合作银行等农村金融保险机构的扶持,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点、基层农技推广站等农民培训机构的扶持。强化对这类项目的扶持,不仅有助于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应用,而且能够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农发项目区开展金融投资服务,这对丰富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总量和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大对农业相关产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对优质果蔬种苗、动物原种、原原种等优良品种繁育项目的支持,对生物肥、生物农药等环保产品的支持,对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业等产业的精深加工项目的扶持,对农家乐、观光采摘等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类项目的支持。加大对这类项目的支持,既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后端,这对延长农业产业链[6]、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4)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主要包括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畜禽粪便生物发酵等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对果蔬残留物、农药瓶、农用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项目的投入,对人工湿地、生态沟等污水净化项目的投入等。增加对上述项目的投入,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适宜的人居环境,提升农业农村面貌。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除了要继续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之外,还应当顺应市场环境变化,改进投入模式和方向,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有国家财政投入,还有全社会、全方位的投入,同时要拓宽支持方向,将农业产业链向上下两端延伸,从发展生产力向改善生产关系迈进,真正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主力.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回顾篇[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3):3-8.

[2]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年鉴2008[k].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3.

[3]李树荣.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

[4]霍学喜.论新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模式[j].科技导报,2002,(10):18-30.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9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外资 问题 策略

我国政府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农业这一重大课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江苏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资金对农业投入的的不足,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进步,带动农业外向型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投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的问题

1.总体规模较小,所占比重偏低,且资金到位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但与江苏省利用外资总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他行业相比,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且资金到位率低,也与江苏省利用外资在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以2006年为例,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7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但近80%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而2006年江苏省农业协议注册外资2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4亿美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6.05%,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约20%的比重差异明显,且资金到位率只有47.54%。据资料,“十五”期间,江苏省新批农业利用外资项目546个,合同外资13.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9亿美元,资金到位率只有31.73%。

同时,农业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虽明显提高,但与江苏省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相比,仍然偏低。因此决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度和集约化经营的广度。

2.农业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平衡

江苏省农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2005年,苏南地区实际到账外资98.6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74.9%;苏中地区实际到账外资25.1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9.1%;苏北地区实际到账外资8.0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1%。 2006年与2007年,南通、南京、苏州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省半壁江山。而且苏南地区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溢出效应不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外资来源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截止2006年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江苏省农业项目,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本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港台地区投资占了一半多,外资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而且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例如2006年江苏省对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和韩国等五大市场的农产品出口总额10.9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1%。由于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以及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造成对传统贸易国家依赖性强,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和制约。

4.农业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投资项目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到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也缺乏投资兴趣,因此影响了江苏农业现代化水平,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5.农业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

江苏农业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来说仍然较差。从投资硬环境来看,农村尤其是苏北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等等。从投资软环境来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利用外资较好的发展中国家都有比较详细的《外国投资法》,有严格的外债管理和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并且有配套的税法、海关法等,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有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难以抵御农业本身的自然风险和和市场风险;项目论证与监评机制不完善;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农村高级生产与经营管理人才等等。目前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外商投资农业企业所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外商投资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牧畜、水生动物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免征营业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在减免期之后10年内可减征15%~30%等。这些优惠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 但由于政策倾斜不够, 难以对外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另外,目前外商投资农业项目在土地使用权限审批、土地使用费标准、土地使用期限、税收政策、银行信贷、产品出口、进口农业生产资料及相关的良种、种苗等方面所受限制还较多,大大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客观上限制了外资的大量流入。

6.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但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江苏虽然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较好的省份,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但与国际水准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江苏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定利用外资在发展江苏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由于利用外资是江苏现代农业发展中所缺少而又极为需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必须在战略思想上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坚持把现代农业放在江苏国民经济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加快形成以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光观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发展江苏现代农业,使农业真正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外资对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2.努力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资金到位率

(1)积极探索拓展引进外资渠道与方式,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首先,尽可能多地争取扶持性的援助与贷款外,同时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的渠道。在外资来源国方面,除传统的港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外,大力鼓励欧、美等发达国家外商投资江苏农业,加强与国外大财团、大公司、大商社、跨国公司的合作,提高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除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对一些农业综合研发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积极采用股权融资、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合作开发、境外上市、跨国并购、项目收益转让、投资基金等方式。其次,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坚持量质并举,组织一支精明强干的招商队伍,建立和完善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库,定期对外公布重点招商项目名单;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成果,继续举办和参加农业投资洽谈会、农业博览会、境外促销、境外招商、网络招商等,加大“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力度,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

(2)提高资金到位率。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协议资金的约束,明确规定资金的到位时间以及违约处罚,优先保证外资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强化投资计划的管理。对世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长期、稳定、优惠的贷款与中央、地方已建立的各项支农基金要统筹安排;对重点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应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妥善安排基建投资和信贷,对某些国家重点大型农业项目的人民币贷款,银行要实行低利率,差额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以保证国内配套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顺利启动和运作;对一般项目,政府和银行在安排资金和贷款时也应优先考虑,以提高资金到位率。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江苏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外商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充分发挥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对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注意区域布局。重点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与设备,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效益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综合研发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的产业体系。如在无锡、苏州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旅游条件较好的城市还可利用外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开展农业娱乐型、农业旅游型、农业示范园型、农家乐型等各种模式的休闲观光业。而对于苏北地区因经济水平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等原因,重点投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业等。

(2)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倡导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目前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严重缺乏,工业企业对农业领域的投资也远未形成气候,与外商合作的中方主要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它们大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方式落后,在利用外资中难以承受大规模的外商投资及由此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承接外商投资的有效载体,极大限制了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规模与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培育具备一定综合实力和市场盈利能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走集约化道路。可以利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契机,积极引导部分国有资金、技术与人才流向农业领域;按照现代公司制要求,引导乡镇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培养农业利用外资人才,加快科技进步,使其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增强与外商谈判、投资与合作的能力,为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4.加快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硬环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苏北地区基础设施经费的投入,彻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硬环境。同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各类资本投入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农业领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整治各类环境污染,严格控制“三废”排放量与处理。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可以借鉴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先进经验,结合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国情,尽快完善外商投资农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加快出台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保护和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农业服务领域予以有效引导和管理,使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投资软环境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对投资充满信心。建议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外贸与投资的内容,涉外法律法规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内容,使贸易、投资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保持政治、货币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继续规范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审计等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精干的办事效率高的外商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进行产学研合作,重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3)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农业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软环境。考虑到农业在我国以及江苏的特殊地位和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特殊性,国家必须在税收、用地等方面采取必要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的兴趣。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税收改革,但对不同产业应有所区别。农业项目投资回收期长,不可预测因素多,投资风险大,没有相当的政策优惠难以吸引投资者。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免外商投资农业项目的各项税费,如延长所得税减免期,减免农业特产税、减免有关进口机械设备的增值税等。改革对农业外商使用土地的审批、收费及管理政策,适当放松对外资进入领域的限制,延长项目投资期限。如外商投资企业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从事种、养殖业的,免收公路建设附加费等地方性规费;外商开发荒山、荒地、滩涂,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或投资于能明显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的项目,给予土地出让出租优惠,延长土地使用期限;并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对已开发的土地,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交换、继承等。

5.改革项目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吸取国内外农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加强国外贷款项目的管理工作。改革农业外资项目金融体制,建立国外贷款“借、用、还”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转贷、担保办法,建立健全偿还责任制,建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必要时可聘请金融专家组成顾问小组给予避险指导。

(2)严格项目的计划、立项、认证与审批等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时,应做好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严格报批与可行性论证。在项目立项上,应充分考虑资源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严格落实项目的中方配套资金能力、偿还能力、建设环境和配套条件、实施组织管理机构及方式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农业外资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利用率。在项目审批上,大力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水平,优先审批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项目;而对一些低投入、高报酬、短周期、低技术的项目应少批甚至不批;对一些资金不到位、规模小、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违法乱纪的项目,严肃清理整顿,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3)做好项目监管评价工作。可以建立由外资管理局、外商投资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组成的项目监测评价组织体系,主要评价指标为:外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产业政策、经济稳定、环境影响、就业水平、文化冲击等)、外资财务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利税指标、企业发展潜力指标等);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独立、公正的定期审计机制。

6.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1)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完善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各项农产品国家标准等。

(2)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围绕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逐步形成贯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

(3)规范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监督,提高标准实施水平,强化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的实施。重点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快推进认证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农产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积极创建优质名牌农产品。

(4)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5)要求外商投资者在农产品质量、环境方面采取母国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编制农业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大力培育农业标准化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全社会推动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敏华: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