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业集锦9篇

时间:2022-11-10 22:15:27

金融业

金融业范文1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8岁(1978年10月15日)

居住地:廊坊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4年8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金融

职 位:项目部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中央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精通财务金融方面的知识。二年大型国有银行及五年投资公司工作经验。熟悉投融/!/资分析、风险评估和各种投融资流程,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分析经济形势,投资项目的市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可行性分析。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项目部经理

工作经验

2002 /8—2007/4:XX公司[4年8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项目部经理

1.接受投资咨询业务任务,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研究项目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收集、整理选取基础资料,确定合理作业计划和方案

2.组织安排项目实地调研;组织小组成员依据相关业务办法、规定和程序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各类工程咨询报告。

3.负责对主持的业务报告进行一级审核,负责对排版后的报告最终校对工作。

2000 /7—2002 /7:XX公司[2年]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 项目副经理

1.进驻现场前期对全行现状的调查评估,并出具体系评估报告。

2.对董事长、行长、分管行长、总行各部室负责人,营业部/支行行长、信贷主管、会计主管、委派风险经理等管理人员的调研访谈,并共同提交调研访谈报告;

3.针对银行原有组织架构及关键业务流程提出合理化设计建议;

4.梳理全行原有规章制度与流程、各部室及岗位工作职责,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育经历

1996/9—2000 /6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本科

证 书

1997/12 大学英语四级

金融业范文2

1.1制造业企业融资缺口大

自2007年以来,央行推行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制造业企业的信贷份额大量减少,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流向制造业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上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在市场上流动性总体水平减少情况下,制造业企业获取融资的数额相应减少、融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增加、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等,都加大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困难。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根据国家发改委制造业企业司的统计结果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制造业企业倒闭。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倾斜,从而进一步挤掉制造业企业的贷款份额。为了缓解制造业企业融资难,2008年底央行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规模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资金供给,但仍难以填补制造业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

1.2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高

一方面在2007年以来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率的作用下,金融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上升,贷款利率提高将导致利息支出的增加、财务费用增加,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央行建议各商业银行增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额度。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更偏向于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企业难以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许多制造业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相关调查表明,在温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约30%—40%来自民间融资。目前,非正式市场利率至少在10%以上,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借贷市场的利率已达20%—30%,甚至更高。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很大。

1.3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骤减

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首先,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债权融资和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一部分成长性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制造业企业板块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一部分制造业企业(主要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零部件的制造业企业)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获得资金。但一般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规模太小、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上市成本太大等原因不能直接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影响下,我国股市大幅下挫。许多企业的IPO计划因被证监会否决或自行撤除等原因中途夭折,部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也搁置。不仅是制造业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都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其次,制造业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银行抵押贷款,直接贷给企业;二是对个人的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贷给企业股东个人;三是有担保的信用贷款。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制造业企业急需大量资金用于发展,然而其本身资产较小,缺乏足够的担保物,且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受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控制的约束,就存在着。惜贷”现象,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扩大的融资需求

2不同行业类型制造业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2008年制造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状态,央行、财政部、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解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难。2008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业化发展等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建设。地方政府、金融部门也纷纷出招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问题。2008年8月北京推出制造业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08年7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些政策无疑为制造业企业选择切实可行的融资方式渡过金融危机提供了帮助。以下根据制造业企业的行业类型,结合各种政策,提出一些制造业企业关于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2.1制造业型企业

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满足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消耗、存货的积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流动资金,对资金需求量大,且资金周转较慢。其融资方式主要有实物资产的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民间借贷等。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出口骤减。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型制造业企业,面临将目光从出口转到内需上。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进行产品创新、产品升级的压力。制造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增大。

(1)金融租赁。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具体来讲,融资租赁有四种形式:一是直接租赁,出租方应承租方的要求,出资购买设备-直接租给承租方使用。它是融资租赁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二是杠杆租赁,出租方自筹相当于租赁设备价款20%—40%的资金,其余60%—80%资金由出租方将待购设备作贷款抵押,以转让收取租金的权力作为附加担保,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价格高的大型设备的长期融资租赁业务;三是转租赁,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需要,先从其他租赁公司租人设备,然后再转租给承租方使用。这种方式一般用于从国外引进设备;四是回租租赁,企业将自制或外购设备出售给出租方,然后再租回使用。通过金融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分期偿付的还款方式,也有助于承租企业避免资金波动风险。

(z)制造业企业联合融资。面对危机。制造业企业为了保存生存空间,可采取联合的方式进行集群融资,共同渡过融资难关。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联合方式:一是同类行业联合;二是同类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联合。制造业企业联合融资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制造业企业集合发债;二是制造业企业联保贷款。通过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由数家制造业企业集合发行债券,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这种方式适合同行业的制造企业联合。2008年江苏启动制造业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每批试点将组织省内10家—20家制造业企业集合发债。联保贷款,是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方式可以拉长企业链条、扩大企业规模,适合同类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的联合。

2.2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

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包括促销、存货周转等。相对于制造业型企业,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数额小、风险小,其融资方式主要是民间融资、个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具体包括借贷、集资和捐赠等。它的形式多样,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民间招商、个人财产抵押借款、当铺、钱庄、个人捐款等。

当前,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可以尝试向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小额贷款公司于2008年7月,在浙江进行试点。这是地方政府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难的一项创新。根据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在浙江省境内依法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或内资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将民间融资活动正式机构化,它可以满足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可以成为服务业型制造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之一。

2.3高新技术型制造业企业

高新技术型制造业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新产品的推广。首先,由于其所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产品具有一定超前性,研究开发能否成功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且研究开发所需资金较多。这类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其次,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资产结构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缺少实物资产抵押,企业往往将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申请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当前形势下,制造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贷款数额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再次,高新技术型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很难从商业银行取得长期借款。吸引风险投资基金是高新技术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金融业范文3

【关键词】企业金融 金融风险 影响因素 金融能力 发展对策

一、企业金融风险

所谓企业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发生损失的风险。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及金融安全的追求也是企业金融所要致力的活动之一。就企业总体发展而言,金融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并且往往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关键的影响。不同企业的金融风险来源并不相同,金融性质的企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更多,而且多来自于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而且,一旦有一家企业发生金融风险,则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会涉及整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使得整个行业的金融活动难以有效运转,最终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事实上,金融风险所涉及的概念较为广泛,例如对于风险性因素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进行相关的联系与区别、金融风险与金融交易活动的收益进行必要的联系等。具体而言,金融风险多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而这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宏、微观两种层面的金融风险。这两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组成要件均有着明显的区别。宏观金融风险更多的表现在国家层面,作用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而微观的金融风险则往往针对单一组织而言。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无疑地需要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风险,自然要让市场主体来防范和化解。就本文所要分析的对象而言,这里将以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为主。

二、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都对企业金融的科学进行,以及金融风险的出现与处理产生着一系列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从如下几个部分来考虑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金融层面的管制制度对于市场经济金融自由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市场经济所推崇的金融自由化理念是对金融管制的一种抵消,并寄希望于市场机制可以对企业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事实上,市场机制很难不借助于其他方式来对金融活动进行很好的管理,而这就需要金融管制制度的出现与约束。因此,金融管制制度对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安全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政府采取相关的手段对于微观金融风险的监控,有利于金融活动的安全进行,是企业金融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发展也对企业金融的安全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本看来,这种影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也即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开发,以及给予国外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国民待遇(卢逊,2012)。不可避免的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为企业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强度,不少小型的金融服务公司将宣告倒闭,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贸易的自由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而这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金融能力与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企业金融市场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特征也要求企业有必要实施的强化自身的金融能力,从而能够应付这些新特征的出现,而自身的金融发展也得到保障。总的来说,金融能力可包括持续筹资能力与金融应变能力两个方面。

就企业的持续筹资能力而言,除了要构建一个较好的筹资环境,还需采取有效的筹资措施,例如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产权结构的变革,采取灵活而有效的产权结构,使得筹资相对容易与安全。另外,相应的科学筹资理念与制度也应进行建立,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筹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并非筹资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确定筹资的规模与方案。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也要认真履行意境建立好的筹资制度,从而保障筹资活动开展的科学性,最终也提升了自身的长期筹资能力。

就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而言,又具体包括着多个不同的方面,也即企业学习能力、信息解读能力、金融活动均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四点。金融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对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并努力在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企业金融信息的解读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技术,金融环境中所产生的信息必须经过解读方能为企业服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信息解读技术;金融活动均衡能力是指企业应对参与到企业金融活动中外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协调,并且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也要进行有效的均衡配置,保障金融活动的顺畅开展;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是指企业对于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防止在财务上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并不够完善,企业金融活动必然会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各相关组织及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从而确保自身的健康永续发展。一般而言,这些措施大体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当然,企业也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存在可能,给予不同的改善策略。首先,针对在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企业有必要从筹资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对于筹资的方式与数量进行确定,从而保障债务的合理性,做好对资金的充分运用。实际上,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解读可以很好地安排好筹资活动(张承惠,2012)。其次,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企业的决策部门要建立积极的财务决策机制,这也意味着必须提高企业决策部门对外部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真实地报告财务信息状况;建立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卢逊.浅谈当前企业金融核心能力提升的措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金融业范文4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蓝色经济

一、蓝色经济与青岛金融业发展

蓝色经济充分利用了青岛的资源优势,对于青岛经济的未来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不但能够将青岛所蕴含的经济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还会为实现金融业发展创造新的战略机遇。进入到2010年末,青岛市的外币存款业务比较于2005年,在5年之中增长了近1.8倍,即为7895.51亿元,贷款余额增长了1.9倍,即为6265.3亿元。保险业和证券业也随之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趋势,五年之间在收入上都有所提高。尤其是证券业,仅仅在2010年,交易额就已经突破了10000亿元大关,营业收入超过了20亿。从金融业的运行质量上来看,青岛的金融机构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青岛市金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地方金融法人机构,金融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要衡量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标志,也是城市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为止,中国国内先进城市金融业增加值诸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占有GDP的比重分别为:北京13.34%,上海11.4%,天津6.7%,重庆6.29%。深圳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相对较高,占有GDP比重的13%;厦门的金融业增加值虽然不及深圳,但是也占有GDP比重的8.6%。沿海城市,包括宁波、青岛等等,金融业增加值则相对较低,宁波为7.6%,青岛金融业增加值仅仅占有GDP比重的4.2%。从国内先进城市的金融总数量上来看,北京的金融机构数量是最多的,达到了5800家,紧接着就是上海910家。重庆、大连、西安、南京、深圳则分别为459家、227家、224家、220家和208家,而青岛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仅为145家。青岛市的地方金融法人仅仅三家,即青岛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和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其中,青岛银行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包括有莱西元泰村镇银行、胶州农商村镇银行、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和陆家嘴信托投资;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包括有胶南海汇村镇银行、城阳珠江村镇银行、海信集团财务公司和中信万通证券;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包括有平度惠民村镇银行、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和青啤集团财务公司。可见青岛金融业的辐射能力还有待提升。

2.银行贷款投放不足、结构不合理

(1)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与经济总量不匹配

从青岛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来看,从2008年至2012年的存款余额分别为4896亿元、6504亿元、7896亿元、8901亿元、9818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4068亿元、5269亿元、6356亿元、7496亿元、8633亿元。从2008年至2012年,青岛的经济总量分别为4436亿元、4890亿元、5666亿元、6616亿元、7302亿元。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量与经济总量相比较,明显呈现出银行贷款投放不足的现象。

(2)贷款结构有待优化

地域结构上来看,青岛的城市贷款占有64%,县域占有36%。虽然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青岛市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仅仅占有31%。在银行融资上,能够通过银行融资只占28%。

3.相关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单一

青岛主要基础设施的政府融资平台主要为国信、城投、华通三大投资公司。在2010年所承担的项目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高新区基础设施等等的重点工程建设。

三、青岛市金融发展的对策

1.推进金融市场发展

青岛属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也是核心区域。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需要使金融业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并使其辐射带动的功能增强。鉴于青岛市的金融机构总部较少,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金融机构扩大做强。证券法人机构的建立是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利保障。通过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并结合投资的多种形式,就可以将融资的规模扩大。

2.实施金融创新

金融业范文5

在跨国金融巨头、个别“得风气之先”的内地企业抢得金融混业先机之后,近一年来,金融混业才从政策和舆论上真正撩开面纱。这种事实,隐含了中国版金融混业的先天“特色”――起点的不公平。

这还只是问题之一。更让人忧虑的是,由于没有高层统一部署,金融混业的指导机构与当前监管机构“自然”合一――“一行三会”模式在监管上的种种弊端,也由此转移到金融混业变革中,从而可能造成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寻求金融混业之路时,面临政策和经济资源的双重不平衡。而在地方,基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和对掌控金融资源的偏好,地方政府也趁势积极地投身于“要政策”,从而可能危及区域间的公平竞争,进而因金融业的杠杆作用放大本已悬殊的地区差异。

默认现状,就预示着一种危险的前景。

起点不公平

跨国金融巨头和内地少数银行、保险公司,在金融混业解禁前若干年,就已开展跨行业经营,获得了事实上的先机。

金融混业是指银行、券商或保险公司在各自经营范围之外,彼此交叉经营对方的金融业务。这种经营模式起源于德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被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所效仿。而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则有“全能银行”模式(在德国,就是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还可直接兼营证券业务,其他诸如保险或信托等业务,则通过旗下子公司经营)、“异业子公司”模式和“金融控股”模式(后两者均是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不直接兼营多种金融业务,均通过旗下子公司独立经营)。

与金融混业相对的是金融分业。在中国内地,尽管立法时已面临外部潮流的冲击,但自1993年以来很长时间,实行的仍是金融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信托业、期货业也从业务经营上被独立出来。

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跨国金融巨头进入内地,同时也设法复制了其混业经营模式,成为混业过程的“领先者”。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荷兰国际集团(ING)。

1993年下半年,ING成功说服北京市政府,双方共同发起成立了ING北京投资公司;2003年1月,ING通过与招商证券合资的招商基金管理公司介入基金领域;ING旗下的两家保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首创安泰人寿各自以上海和大连为中心,分别开拓南北两个区域市场;ING银行是为数不多的获得人民币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几家外资银行之一;2003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ING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2005年3月,ING银行正式宣布签约北京银行,购买其19.9%的股权,一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就在中国本土金融企业想方设法打破“分业经营”界限的时候,ING已经不动声色地成为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门类的企业,提早在中国实现了“金融控股”。

内地企业中,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保险公司为主的少数企业,也借助其境外公司或与外资合作,在早些年已经试水,并集中表现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相互渗透。

早在1992年7月,中国银行就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银集团保险公司,首家成功进军保险业;中国农业银行紧随其后,1996年先后与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保险业务;2000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通过与中国人寿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也正式开始了与保险业的全面合作,并在2004年牵手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首次与外资保险公司合作。中国工商银行最迟起步但与保险公司合作很有深度,其2001年与美国友邦保险合作、推出了牡丹友邦万事达联名卡,随后数次图谋参股太平人寿。

平安保险是内地保险巨头试水金融混业的“急先锋”。早在1991 年,平安保险就在公司内部设立了证券业务部,在随后金融“分业经营”大潮中,平安保险顶住政策压力,执着地保留下金融混业的根基。2003年12月,平安保险通过旗下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一起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所有股份,平安保险持股比例达到73%。2005年2月,福建亚洲银行更名平安银行并移师上海。

近年来,参照跨国金融巨头的经验,这些内地企业还走出了通过旗下境外混业经营子公司回内地发展的步骤,这被称为金融混业的“返乡模式”。譬如中银国际和中银集团保险公司都以外资金融机构的身份“返乡”,在内地设立合资或独资公司,得以开展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务。

部门利益投影

事实上,在制度层面上,内地的金融混业直到去年底才算是比较清晰。但尽管如此,因为没有一部统摄全局的法规,也没有统一的整体部署,迄今为止,混业经营之路明显受制于分业管理格局下的分割状态,由各监管部门各自推动。也正因为此,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浓重的部门利益彼此相争的色彩。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删除了原有的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文字。2月21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中、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其中明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发起设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收购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新规则被解读为替金融混业“解禁”。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也密集对外传递信息。6月份,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从市场的发展、法律框架的完善、外界的需求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提上日程,已“逐渐可以走上试点和探索的道路”。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明确表示,保监会支持保险公司参股银行或作为银行的财务投资者及策略投资者,同时银行也可向保监会申请设立保险公司。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表示,银监会不仅支持商业银行深入开展银保合作,支持国内保险资金投资入股商业银行,建立更深层次的交叉销售和合作关系,而且还支持银行直接投资设立保险公司。

尽管舆情沸腾,但值得注意的是,规则的欠缺仍是一处绕不过去的硬伤。没有一部统摄全局的法规、也没有统一的整体部署,由此既导致金融业整体推进困难,也导致现实路径的模糊。《证券法》虽然删除了分业条款,但并没有明示如何开展,且效率效力范围非常有限。而现行《银行法》和《保险法》中,依然明确保留分业经营的条款。据了解,中国保监会正着手制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权的通知》,预计很快就会公布,但如何理解其与现行《保险法》有抵触内容的关系以及保险公司如何进入证券业仍不清晰。

在这种情形下,由各监管部门各自推动的混业经营,无可避免地会受制于监管部门之间的竞争。从实践中看,那就是监管部门倾向于为自身管辖的企业争取更多机会、鼓励其向其他行业扩张;而对需要跨行业协作的业务,则尽量争取有利于己方的结局。如此相争的结果,未必有益于金融业的整体利益。最近,这方面的例子就层出不穷――资产证券化开闸,银行和证券公司在各自监管部门指引下分头行动;证券金融公司的方案一波三折,至今还没有明确说法;金融期货的权之争延迟了产品的推出;在金融混业开闸的大背景下,“银证通”却被紧急叫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也想从中有所作用。不久前,天津市滨海新区明示在金融改革和创新试点中,混业经营是一个重头戏,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业服务部或附属非银行金融子公司”。地方政府的介入,更加剧了监管层之间的博弈,进一步增大了不确定性。

企业各显神通

正因为混业经营的闸门打开,规则又不到位,不少企业瞅准时机开始争夺政策资源,少数“领先者”择机加速扩张,有实力但起步晚的则积极出击,以求后发至人。

在天津滨海新区传出或为金融混业试点之后,因具体实现方式未明,渤海银行与泰达控股开始了明争暗斗、角逐入围的机会。7月下旬,渤海银行董事会主席羊子林公开表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争取成为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单位。”

在业已露头的新一轮争斗中,银行和保险巨头再次冲到了前面。

银行巨头的突破方向,同时瞄准了保险业和证券业。过去,银行涉足保险业务的主要形式还是利用众多网点为保险公司代销保单;即使少数旗下拥有保险公司者(如中国银行),也因其保险公司的“外资”身份不能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但现在,随着金融混业政策解禁,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拥有和更好地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成为银行的心愿。据了解,中国银行已申请将旗下的中银集团保险公司转换为内资身份,以求名正言顺地利用中行的网点和客户资源;中国建设银行已向银监会申请发起或合资成立保险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在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时,看好欧洲保险巨头德国安联集团,有意与安联合资成立保险公司。

银行对证券业的扩张也不遗余力。2005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三家商业银行获批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实质上是银行业对证券业的重大突破。在资产证券化开闸以后,银行在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同时,又看中了本来由证券公司独享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希望能从简单的担保人角色转化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此外,以建行为首,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投资银行业务,希望将之做成短期内增加中间业务收益、长期内则成为金融混业建构的重要支撑点。

保险巨头也是全力出击。在进入证券业方面,在银行借银行系基金进入证券业之后,保险公司也在积极促成保险系基金问世。据称平安保险和中国人保已经保监会提交了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方案。中国人寿的动作更大一些,6月27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成功认购中信证券定向发行的5亿元普通股,再加上两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分别成为了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

保险公司进入银行业的势头也很迅猛。8月初,平安保险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的股权;8月上旬,中国人寿斥资3.9亿竞得福建兴业银行7000万股,此外有消息称,中国人寿还正涉足广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收购和股改。

正是看好这种形势,一些“新军”也加入了金融混业的争夺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邮政和资产管理公司。今年3月23日,国家邮政总局和法国国家人寿各持股50%的中法人寿保险公司正式开业;5月8日,中邮创业基金公司成立,国家邮政总局参股24%为第二大股东;6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获准筹建。至此,中国邮政旗下公司已经进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领域,“邮政系”金融混业雏形显现。由于面临清算“大限”,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谋求转型。6月初,国务院批复了由中国证监会上报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入证券业的文件。7月20日,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信达成为了首家进入证券业的资产管理公司。

日本的前鉴

对金融混业来说,政策的解禁只意味着“可为”,而路径的选择对最终成效的意义更大。从目前来看,确实可谓“乱象”堪忧。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过渡?就此,基于相似的金融体系,日本金融混业的经验日益受到内地政界和学界的关注。

日本战后引进美国金融制度,对金融业一直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督,自1996年以来,则进行金融大改革,使其金融业完成了由“分业”到“混业”的转变过程。与中国内地不同,日本在此变革过程中,首先采取了法制先行、整体立法的策略。1997年12月,日本国会修改《禁止垄断法》,对原来阻碍金融混业的控股公司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规定,使金融控股公司得以解禁;其次,为了适应这一解禁,制定了《由控股公司解禁所产生的有关金融诸法整备之法律》,并于1998年3月11日开始施行,在既存的银行法、保险业法、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上,统一修正和追加随着金融控股公司创设所必要的法律条文,这样既节约了立法成本,又收到了相关法规配套统一的效果。在日本,金融混业的变革也促成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更新。日本原是由大藏省(财政部)统辖财政权和金融权,1998年以后,独立行使金融监管权的金融监督厅成立,统一监管银行、保险和证券业;至2001年,金融厅(由金融监督厅更名而来)成为与财务省(由大藏省更名而来)平级的机构,分别执掌金融监督和金融行政。

金融业范文6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5岁(1988年8月2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6个月]

公 司:XX金融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业务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 本科

专 业: 金融工程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毕业于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强的金融理论知识,对国际和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金融产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对股票行情、期货行情等金融市场分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能为客户制定全面的投资理财方式。对工作一丝不苟、处理问题和分析事情有敏捷的思维。心理素质强,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很强的业务推广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银行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理财经理

工作经验

2012/8—至今: XX金融有限公司 [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业务部 业务主管

1、 负责公司投融资体系建设及运作的战略管理;

2、 负责投融资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

3、 负责建立、协调、维护公司与金融系统的业务关系;

4、 负责公司与金融机构联系,寻找投融资资本,全面规划投融资项目;

5、 负责各种投融资渠道,寻求不同的投融资组合,展公司资本运作范围;

6、 负责代表公司与有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2011/7—2012 /7: XX金融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业务部 业务专员

1、 负责开拓市场,拜访客户,建立信任,销售适合客户的金融产品;

2、 负责团队协作,为客户良好的金融体验出谋划策;

3、 负责为客户提供个人金融业务知识普及,热情专业的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而努力;

4、 负责在压力下合作完成行内的业绩指标。

教育经历

2006/9 --2011 /7 山西财经大学 金融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8/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7/12 大学英语四级

金融业范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其中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已成为其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改善和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新的融资品种供中小企业选择。

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用的融资方式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企业保留盈余三种,此外,还有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这些方式之间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企业进行融集资金方面却有着紧密的互补关系,因为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融资工具,而企业使用这些融资工具却不能孤立、单独地使用。

一、企业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1、企业融资活动实施的变化影响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企业融资活动在资本市场中的劣、优势比较分析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其弱点导致在融资上与大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处在资本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的弱端。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市场认知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不确定性较高,投资风险大。其次,中小企业大都处在发展初期,自身资产的杠杆价值较低,导致无法满足传统间接投资市场对其资产担保的要求,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借贷资本的投入。最后,中小企业的初创特性决定其参与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可能性极低。特别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它们很难像大企业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获得直接投资。尽管如此,但却倍受新兴风险投资市场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扩张时期,其发展前景广阔;中小企业是当今技术创新的主要生力军;另外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企业规模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考察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产业。中小企业能否吸引风险资本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在价值、条件是否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中小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风险资本融资时机的选择。分清影响企业现金需要量和时机的事项和因素,了解他们可能的运作方式。对企业本身而言,尽可能保持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因为这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内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其次,在选择风险投资家时,一要看负责项目的合伙人,二要看这个VC一贯的处事方式,三要看他积累的整体资源。再次,获得风险投资的同时也获得了风险投资家的增值服务,同时也会损失一部分企业控制权,中小企业应该判断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风险资金的获取和控制权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要选择适合的退出时机与方式。风险资本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及以后的发展。实证表明,退出方式的不同形式和风险投资回报不仅依赖于公司具体特性,而且还依赖于现金流的分配和控制权。

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信贷支持

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加上受“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忽视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联系、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2、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实在是太高,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它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主板市场,具体来说它对于企业的股本总额的要求可以少于5000万港元;开业时间可以少于3年;不设最低盈利要求;最低公众持股量为总股本的10%等。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超过了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约为韩国的1/10.简单说,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出租人在整个租赁过程中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成本、利息和利润,所以在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一般可以通过名义货价的形式花少量资金就能够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在融资性租赁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返租式租赁: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流动资金,再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租回来继续使用。这实质上是企业通过暂时出让固定资产所有权作为抵押而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总之,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像一般的银行信用那样借钱还钱,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信用,而是借物还钱,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4、民间资本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同一天下发了《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一放三改”的思路,即放宽民间投资范围、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与融资环境。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一省民间资本已达5000亿元,其中3500亿元因缺乏市场准入通道而不得不滞留银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滞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法律保障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以民间融资为特征的地下金融市场异常活跃,甚至成为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保持资产流动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风险、信用水平和企业价值等。保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能够表明企业产生正收益的能力和成长的潜力,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破产风险和投资风险。

金融业范文8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郑州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金融证券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投资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河南财经学院

自我评价

善于操作各种投融资工具(银行、信托、租赁、股权基金等)为基础设施、企业等进行投融资。曾经成功运作过多个项目,包括旧城改造、土地一级开发、商业地产以及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等。为人诚实、做事踏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强烈的责任心,善于从投资人角度出发,为他们规避风险,尽可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希望自己的付出在帮助别人得到回报的同时,也提升自我价值。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 郑州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投资经理

工作经验

2011 /4—至今:XX金融证券有限公司 [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投资部 投资经理

1、负责筛选适合公司发展方向的金融投资和项目投资机会;

2、负责带领团队设计执行投资方案,管理投资组合;

3、负责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投资分析报告;

4、负责部门内部架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

5、负责搜寻市场资料、行业发展状况,规避投资风险。

---------------------------------------------------------------------

2009/8—2011/3:XX金融证券有限公司 [ 1年8个月 ]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投资部 投资经理

1、负责收集市场状况,根据分析,制定总体的投资计划;

2、负责参与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3、负责根据市场变化评估和优化投资组合;

4、负责定期上报营销计划和各类管理表格;

5、负责维护和拓展投资渠道。

---------------------------------------------------------------------

2008/7--2009 /7:XX金融证券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财务部 财务助理

1、负责员工工资、费用报销核对、开票及账务处理、月末费用分析;

2、负责协助财务总监制定年度经营预算、管理应收账款、负责收入审计;

3、负责财务报表的制作;

4、负责填制各种报表,办理汇款,缴纳税款等;

5、负责公司银行回单及收支、交易凭证的整理与制作。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河南财经学院 金融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金融业范文9

关键词: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创新效率

金融产业组织及其特性

金融产业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结构演进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中,金融产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贡献表现为动员国民储蓄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贡献是金融产业本身发展所创造的价值,间接贡献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

金融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是与金融产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要有什么样的金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沿着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历程进行的。金融产业具有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活性、最具功力的功能,它本身的结构和规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导致市场势力,市场势力会导致产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在控制者获取垄断价格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使得社会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水平,从而高市场集中度容易导致信贷资源的低效配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产业——银行业为例,如果市场上银行间关联度高,即每家银行都与其他银行建立同业拆借关系,则竞争越强(银行数量越多),对其中任何一家银行的冲击就越小,整个系统稳定性就越高;如果银行间关联度低,则当一个区域爆发的危机扩散到邻近区域时,其溢出效应会增强,危机更容易进一步扩散。

首先,从行业特点分析,具有高集中度的银行业对产品的供应比较难于形成价格控制,从而难于获取垄断利润。这是因为,银行价格行为要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一是信贷产品市场不同于标准市场,其交易的跨期性和信用风险性使得银行收益不是合同利率的单调函数。二是产品需求弹性的约束,银行除了同业竞争之外,还要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产品因广泛的替代性和较高的需求弹性制约了价格的偏离。三是银行利率不仅要受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引导。

其次,银行业竞争性质有别于其他行业。对于银行业而言,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并不一定正相关。FranklinAllen和DouglasGale(2000)以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为基础建立了众多分散的单一银行业的竞争模型和两家拥有庞大分支网络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结果发现前者与垄断均衡相同,后者却产生了完美的竞争结果。

再次,从实证层面看,银行业垄断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经验性研究的支持。如Newberger(1998)认为,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对银行业的研究没有发现集中度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研究中,尽管有部分研究支持市场势力假说,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支持效率-结构假说。

这说明,相对集中的银行结构,通过共谋获取超额利润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得不到一致的实证支持而可能正是效率高的银行通过较优管理或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低成本运作,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从而导致较高水平的集中度。

综上所述,理论和实证层面都没有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表明金融产业的高集中度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无谓损失。相反,金融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性,可能使得集中型的金融产业结构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创新及其作用机理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一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与变革。从广义上说,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金融组织的创新、发展和演进。创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提高信息含量而改善社会福利和运行效率,节约筹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提供日益精确的风险管理以及在税收和管制范围的变迁中更高效率地运作。

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同时,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增强,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Siber(1975)认为金融创新的工具或实践可以减少强加于企业的金融限制,从提升抗击风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绕过过时的管制三方面来改善金融系统。Kane(1978,1981)用一种“斗争模型”来描绘管制人和被管制人之间持续的斗争,金融创新正是作为对立的经济(被管制人)和政治(管制人)之间力量持续斗争的结果。

金融创新对金融产业组织特性的影响

金融创新使得以金融传统业务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迈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更为纷繁复杂的服务体系。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原本传统业务中的波动性与复杂性更为透明,风险更为分散,风险定价也更为合理。整个金融业的稳健度随之而增加,服务各种客户需求的质效也随之提高。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灵活和虚拟,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些变化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不仅对国家金融稳定政策做相应的调整(Robert,1995)使金融监管规则和制度超前化,监测手段和工具不断创新,监管流程柔性化。

加快金融产业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金融产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和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产业应该把金融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和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都要加快创新。

金融创新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金融管制的放松。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金融创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才有可能。二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垄断是创新的天敌,没有竞争便没有创新的外在压力,金融创新因而成为金融机构谋取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金融界就产生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并形成了全球性的大趋势。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油和驱动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利润最大化。金融创新必须使市场运作更具效率和更完整,一项金融创新可能通过减少金融服务顾客的金融中介成本而使市场更有效率。Ross(1999)发展了一种理论模型,考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认为金融创新是提供了使机构移动回他们可能接受的投资组合,Duffle和Rahi(1995)讨论了市场不完全性与创新,Grinblatt和Longstaff(2000)通过对多种证券的分析,也得出了金融产品可以完善市场结构的结论。

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要付出高昂的研究开发成本,还需要很高的启动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很多微观主体都是先在法规不健全或者是灰色地带进行创新,然后促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加以引导,进行正式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不高也是金融创新的一大障碍,要进行金融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推进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产业组织演进的政策建议

推进金融创新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和汲取国际经验与教训,深入研究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清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树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和标准,处理好“监”与“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保持金融产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金融创新仍需要政府主导。我国经济主体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决定了迄今为止的创新主要还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政府主导过程中,又出现多部门监管、分头促进创新的状况,通过“监管竞争”模式促进了金融创新。从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创新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

金融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应该相对简便,应该允许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允许失败,允许纠正后发展。只有这样,金融创新才能真正加快,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科学发展。

我国金融创新要沿着完善金融产业市场结构,提升和优化金融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金融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的轨迹,为金融创新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监管和对参与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内控的监管,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力求使每个市场主体都基本具备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定价能力、内控能力和市场承受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创新要遵从金融产业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金融产业有别于一般产业的特点,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业脱胎换骨式进步中,以创新增强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减少社会福利的不必要损失,使金融产业在金融创新的大潮中,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强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金融产业发展的和谐共进关系,促使我国金融产业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实现机构设置的全球化、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参考文献:

1.崔哓峰.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