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防治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16 18:47:07

防治技术论文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介绍茶树常见病害即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茶饼病的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茶农防治茶树常见病害提供参考。

近年来,上白石镇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多样化,有黄观音、金观音、早春毫、温州早等茶树新品种。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高温高湿的气候使茶叶易发生病害。上白石镇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饼病,现将它们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茶白星病

1.1发病症状

在春茶期发生,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点,暗紫褐色,病斑直径0.3~2.0mm,圆形。大型病斑周围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内以菌丝态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叶片上多。病斑上必须有水湿润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渍4~6h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环境温度为5~32℃时均可形成孢子,适宜温度为12~18℃,降雨时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进行传播。

1.2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叶面保持湿润5h以上即可实现侵染,从叶片气孔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展开的新叶及其下方的3张叶片均可受侵染而发病,但限于成叶。环境温度为12~32℃时可形成侵染,适宜温度为16~24℃。病原菌潜伏期很短,在最适条件下接种后12h即可发病,24~48h后80%的病斑即可出现。茶白星病在气温高于16℃、降雨8h以上的条件下即可发病,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1.3防治方法

氮肥施用量与茶白星病发生有关,茶树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科学施肥,选择抗病品种栽培。防治药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菌剂,于春茶期及二茶前期喷施。

2茶叶斑病

2.1发病症状

该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嫩叶、成叶、老叶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很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或球形,黑色,大小70~100μm,具孔口,内壁上着生分生孢子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形至广圆形,大小(7~12)μm×(6~8)μm。湿度大时,器孢子似挤牙膏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

2.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组织里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水滴溅射传播,侵染成叶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茶园缺水,茶树水分供应不足,抗性下降易诱发该病。台刈及修剪后抽生嫩枝多,采摘不净留叶多或夏季干旱蒸腾量大,根部供水不足,易遭受病菌侵染。生产上向阳坡地或土层浅及梯田茶园根系发育不好,发病重,致使整个茶园呈红褐色焦枯状,落叶严重。

2.3防治方法

提倡施用酵素菌或EM活性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保水保肥,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夏季干旱要及时灌溉,合理种植遮荫树,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日灼。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防治。

3茶炭疽病

3.1发病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3.2侵染循环

茶炭疽病的病原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d形成小的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15~30d,此时嫩叶已变为充分展开的成叶。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温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3.3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雨开始前为防治适期。在新梢一芽一叶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苯菌灵1500~20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4d。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4茶饼病

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此病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且由病芽叶所制茶易碎,茶味苦涩,品质大降。

4.1发病症状

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至红褐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展为直径3~12mm不等的圆形疱斑,背面隆起,表面生灰白色至粉红色的粉霉层,此即为该病病菌子实层,后期粉霉层渐消失,凸起部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具一灰白色晕圈,外观似圆饼,故称为茶饼病。重病叶片疱斑几个至十几个,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嫩梢、叶柄染病亦呈肿胀扭曲,易折断枯死。

4.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加强茶园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苗木检疫,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①加强茶园管理。通过善管肥水、适时适度台刈或修剪、合理采摘、摘除发病枝叶、勤除杂草,以及清理遮荫树和野生茶株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茶园通透性,促新梢生长壮旺,使新梢抽生期避开病害盛发期,或在病嫩梢叶的子实体尚未长出之前被摘下,从而减少再侵染源,减轻发病。②药剂控病。对台刈及修剪后的园圃及时喷药保新梢1~2次;在春茶开摘前和冬季采茶结束后各施药1次。可选用20%三唑酮+十三吗啉乳油(2.3∶1)3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1000~15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注意药剂的轮用与混用。

5参考文献

[1]田杨东.有机茶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75.

[2]管嫦娥.泾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16-17.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2

虫害防治技术,就是指对林区发生的虫害病进行仔细研究,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病控制在发病潜伏期内,将其消灭,来减少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常见的灾害性虫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拟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制定应急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林区虫害现场进行全面了解,快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范围。林业管理必须要把虫害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林区虫害的有效防治,保护森林所有权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病防治对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松材线虫为例阐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等,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来说,松材线虫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受温度影响,尤其是10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出现死亡的情况,当温度在25℃~30℃时,该病虫害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林业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演变过程,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2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对森林中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的具体发生情况,进行范围划分和精确定位,建立动态的监控点。每年该虫害病多发期时,对松树的病状情况进行统计和资料更新,监测虫害的扩散面积和具体的病死株数,建立监测报告制度,来实现对病区的动态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3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对虫病多发区的管理,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对病死数目移除过程的监督。因为病死林木中还潜藏着大量的虫卵和幼虫,是虫病再次发生的根源。病死林木属于林区所有者的财产,如果肆意进行买卖,就会造成病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展,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病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病死林木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统一移除处理。因此,在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对病木的处理,严禁病木非法流通运输。

2.4具体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由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管理分工,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控制一级,一级管理一级,切实将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切实做到对虫害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完备的虫害管理知识,真正发挥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5加强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对虫害的预防能力,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免受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虫害,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林区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漫长但是效果明显。物理防治措施指将化学药剂喷射或涂抹在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来做到对虫害的控制和消灭,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一些简单物理工具,比如电、热、光、辐射和微波等物理技术来达到对虫害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饵木和灯火来诱杀害虫。

3结语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字:开采沉陷土地复垦沉陷控制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的开发为山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日益突出,开采沉陷造成的矿区环境灾害主要有土地塌陷或积水,农田减产或绝产、道路塌陷、房屋变形破坏等,这都是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是造成矿区塌陷灾害和区域变形的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塌陷程度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路。随着煤炭形式的好转,各集团公司都加大了环境的防治和治理,对煤炭事业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沉陷的防治技术途径

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来减少地表下沉,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达到保护地表和地面建、构筑物与耕地的目的。(2)开采沉陷破坏的恢复和整治,运用土地复垦技术和建筑物抗采动变形技术,对开采沉陷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

1.1.1全部充填开采

在煤炭采出后顶板尚未冒落之前,用固体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密实充填,使顶板岩层仅产生少量下沉,以减少地表的下沉和变形,达到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的目的。其中水沙充填是充填采煤法中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其次是风力充填和矸石自溜充填。但充填采矿法需要专门的充填设备和设施,还需要有充足的充填材料。矿井初期投资大,吨煤成本相应的增加。

1.1.2条带开采

根据煤层和上覆岩层组合条件,按一定的采留比,在被开采的煤层中采出一条,保留一条。由于条带开采仅是部分地采出地下煤炭资源,保留了一部分煤炭以煤柱形支撑上覆岩层。从而减少覆岩移动,控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实现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但该方法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多,工作面效率低。

1.1.3覆岩离层带充填

根据采空区上方覆岩移动形成三带的岩移特性,在煤炭采出后一定时间间隔内,用钻孔往离层带空间高压注浆,充填,加固离层带空间,将采动的砌体梁结构加固为稳定性较好的连续梁结构,使离层带的下沉空间不再向地表传递,以减少或减缓地表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但该技术难度大,再近一步研究。

1.1.4限厚开采

根据矿区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抗变形能力,以不产生地表积水和满足建筑物所要求的保护等级为依据,确定可开采的煤层厚度,开采是仅回采这一厚度的煤,其余各煤层均不开采,以实现减少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及土地的目的。但该技术采出率低,仅在薄煤层中应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1.1.5协调开采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合理设计各工作面的开采间距,相互位置与开采顺序,使开采一个煤层(工作面)所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开采另一个煤层(工作面)所产生的地表变形相互抵消或抵消一部分,以减少采动引起的地表变形,保护地面建、构筑物。但该技术要保持一定的错距,因此组织生产难度较大。我国尚未开展这种工业性实验。

1.1.6“采-注-采“三步法开采

充分利用覆岩结构对岩层移动的控制作用,应用荷载置换的原理,进行小条带开采-注浆充填固结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的三步法开采,有效的对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控制,解决了大面积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提高了煤炭的回采率,保护了地面建、构筑物,但也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大等缺点。

二.土地复垦技术

2.2.1煤矸石充填复垦和粉煤灰充填复垦

(1)地下开采产生的大量煤矸石运到地表排放,既占地有污染环境。利用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即可使采煤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又能减少矸石的额占地。转

(2)利用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充填沉陷区复垦土地,可以化两害(沉陷区、粉煤灰)为三利(电厂、煤矿、农民三放面有利)。

2.2.2平地和修建梯田复垦

对积水沉陷区、潜水位较低的边坡地带,可采取平整土地、改造成梯田的方法复垦利用。梯田的水平宽度和梯坎高度,应根据地面坡度抖缓、土层薄厚、工程量大小、作物种类、耕种机械化程度综合考虑确定,田间坡度的大小和坡向,应根据原始坡度的大小、有无灌溉条件、复垦土地用途来决定。

2.2.3输排法复垦

开挖排水渠道,将沉陷区浅积水引入河流、湖泊、坑塘、水库等,作为蓄水用,是沉陷水淹地重新得到耕种。

2.2.4深挖垫浅复垦

运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将局部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沉陷区下沉大区域挖深,适合养鱼、蓄水灌溉等,用挖出的泥土充填开采沉陷较小的地区,使其成为可种植的耕地。

2.2.5积水区综合利用技术

对地面大面积积水和积水深度很大的沉陷区,科学的综合利用,发展网箱养鱼、围栏养鱼、蓄洪作灌溉水源、建造水上公园等。

2.2.6固体微生物复垦技术

煤矸石添加适量微生物活化剂,经过一个植物生长期(约6个月)就可建立起稳固的植物生长层,形成熟化的土壤。

三.结束语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基本途径。充填采煤法是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近年在山东有些矿区正在做膏体充填的实验,这种方法可使采场没有或减少垮落带,能更好的减少地表下沉。但它的技术含量很大,输送倍线大,管路易阻塞,如果成功那将是煤矿开采的一次技术革命。

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各个煤矿应该应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合理应用防止和控制开采沉陷技术和土地复垦技术,矿区生态复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地表塌陷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矿区的环境、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荣光.矿山企业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执行手册[M].宁夏大地出版社,2004

[2]杜计平.汪理全.煤矿特殊开采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识别;防治技术;贵州榕江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据榕江县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调查,该病在榕江县最初发生于2002年,近几年危害逐年加重。2009年,榕江县第1代灰飞虱发生量极大,带毒率高,在全县1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是近年来榕江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严重的一次。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2成,重者损失3~5成,有的稻田甚至因此绝收,成为杂交水稻的突发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1-2]。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症状识别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新叶有的出现扭曲皱缩。

1.1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会抽穗。由除草剂药害引起的是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引起的是扭曲畸形;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一般看不出来。

1.2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处于分蘖期的药害病株,其所在叶片均质地刚直,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杂交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都比较正常,一般为株形矮小,叶片宽窄和色条变化等[3]。

1.3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褶皱;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稻株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最突出的表现症状。

2防治技术措施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好的防控措施是切断病毒链。农户在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焚烧发病稻草,并清除干净稻田里的杂草,否则染毒稻株可能成为来年的毒源。翌年春耕的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重病田,提倡秧田集中连片培育秧苗。不要将有病秧苗运到无病区,以防人为扩散毒源。

2.1农业防治

目前在生产上主栽的杂交水稻普遍感病,据调查,优质米及香系列品种较一般品种感病重,在榕江县近年来易感病的杂交水稻品种有:Ⅱ优725、Q优6号、扬两优6号、宜香725、川香优6号、凯香1号、宜香1979、宜香2292、宜香9号、泸香615、内香8156、黔香优2000等。据分析,耕作制度多元化、栽培方式多变化、农田生态多样化,加上冬季气候趋暖,是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的主要原因,与水稻品种和种子质量无关。

(1)合理田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作物布局,合理安排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飞虱生存的生态环境,阻断灰飞虱传毒。

(2)在水稻播种前及时做好秧田四周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阻断媒介昆虫在上下季作物、不同熟期之间和杂草之间的迁移传病。

(3)避免在病源地附近培育秧苗。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重病田的田块,提倡秧田集中连片培育。若以田头零角做秧田,秧苗受染传毒几率较高。

(4)加强秧苗期管理。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施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灰飞虱传毒发病。在重病区,应改两段育秧为单段育秧,秧苗不能培育过稀过强,其秧苗密度应相应提高。秧苗相对弱势则抗病力较好。

(5)适当提高杂交水稻栽插株数和栽插密度。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系统染的病毒病,单株插一旦发病则成丛矮缩。在重病区适当提高栽插株数和栽插密度,可减少相对侵染几率,减轻传毒侵染发病。

2.2化学防治

(1)全面开展药剂浸种、拌种。结合水稻种传病害防治,大力推广35%稻拌成、5%锐劲特、25%吡虫啉等药剂浸种、拌种,利用药剂的内吸传导作用控制秧苗早期灰飞虱传毒。

(2)策略性防治。做好田边、沟边杂草灰飞虱全面药剂防治,在水稻播种前做好田间的化学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尽量减少传毒来源[4]。

(3)秧田期和大田初期防治。杂交水稻秧苗二至七叶期是灰飞虱传毒的关键期,做好秧苗期和大田初期治虱防矮是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据调查,在水稻秧苗五叶期前后施药防治2次,时间间隔5~7d,效果很好。移栽返青后,一般在栽后7~10d,再施1次药防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大发生危害。

(4)药剂防治技术。选准药剂,用足药量,持效性药剂与速效性药剂配合,不同药剂配方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选择持效性较好的5%锐劲特、25%噻嗪酮、20%啶虫脒、25%吡虫啉(博得、先净)等,与速效性较好的毒死蜱(48%新一佳、40%新农宝)、异丙威、仲丁威、混灭威、敌敌畏等结合使用。确立以秧苗二至六叶期为重点、大田初期为补充的防治适期,并适当提高使用剂量。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常发区,在治虱防病时,选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钝化剂预防1~2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发病危害程度。要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灰飞虱抗药性产生,并注意毒死蜱、敌敌畏等农药的安全使用。改进防治次数,在发病流行区增加防治次数,凡每次防治后其残存虫量仍达到防治指标的需继续进行防治。为了有效控制发病流行,应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群防连治,做到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确保全区域有效控制。

2.3补救措施

(1)为防止该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移栽时在正常的行间或宽窄行的宽行间预插一定数量的秧苗,以备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时补秧苗,即在杂交水稻移栽后20d内及时拔除病株,并从行间或宽窄行的宽行间预插的秧苗拔除,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处。如在杂交水稻移栽后20d内,大田没有发生黑条矮缩病,也要将预插在行间或宽窄行的宽行间的秧苗拔除,以利正常移栽稻株的生长发育。

(2)在移栽时没有预插秧苗的田块,及时去蘖补栽是应急补救的重要措施,即在杂交水稻移栽后20d内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取出一半分蘖移栽到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处,并适当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其他照常管理。在已见较重发病的情况下,此措施具有良好的除病保产效应。

3参考文献

[1]刘彩霞,马宁,杨国兆.泗阳县水稻黑条矮缩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78,184.

[2]吴涛,冯锦刚,邹游,等.荆州市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防治方法[J].湖北植保,2010(1):21.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综合防水技术;灰岩含水层;钻探;

中图分类号:P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煤矿水害与火灾以及粉尘等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国内外发生的多次突水淹井事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主要以具体煤矿防水技术为例,阐述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应用,先简单分析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研究现状

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在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探查方面一般是采取钻探验证以及地面物探的方法,目前井下探查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在输水开采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含水层预先疏干降压方法,国内外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在注浆堵水方面的研究,最早的研究是在1802年,法国学者提出注浆法。自硅酸盐的发明使用后,注浆的主要材料就成为水泥,在1864年矿井首次采用泥注浆法解决了井筒涌水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渐增加了化学注浆、硫酸混合物注浆法以及水玻璃等,注浆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展到顶峰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超细水泥或者是无毒高效的新型材料进行注浆工作,各种研究理论马格理论、Baker公式等不断被提出。

我国的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主要是采取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在疏干降压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地表疏干、井下疏干以及井上疏干等,在钻探技术方面,人工受控定向道斜钻探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目前计算机也在探测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二、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应用

煤矿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地面防治水、排水系统、疏干开采以及露天煤矿防治水等,依照水源以及通道的不同,煤矿水害的防止也不同,就煤矿生产而言,防治水的措施主要应用工作面之前、回采以及水害处理等阶段。煤层顶板水害防治技术包括井下防水试验技术、构造探查技术以及电磁类探测技术等,井下防水试验的目的是探查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的供水来源,进而确定具体的矿井防治水的对策,在此基础上采取如注浆堵水、放水降压以及预留房防水柱等技术,主要采用的设备包括实时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仪器以及钻探口防喷装备等。开采区构造探查技术主要是探测地质构造。

一般技术的应用,工作面防水流程为确定治水工作综合物探确定异常区域异常判断钻探验证注浆加固效果验证安全性评定。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探、堵以及隔离等,即:探防堵疏排截,防是:防隔水煤柱,排是:指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保证水量能够通过排水系统排出矿井,针对断裂层的防水还需要设定足够的防水煤柱。探是:指井下钻探与井下物探相结合,这项步骤的应用主要是(探查工作面范围内积水情况)确保回采以及掘进的安全性,在采取这项措施时需要严格执行三探?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掘进前超前检查可能受到威胁的煤层,同时必须保证探水深度超过20m,凡是遇到断裂层,一定给予探测,针对于大于20m以上的断裂层还需要严格查明导水性,在掘进的过程中,凡是出现任何的不正常现象,一定要先进行探测,若是在掘进中出现了淋水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导水性,确保掘进以及回采工作安全性。固是:指针对探测出现的富水区采取顶板加固煤层底板等技术防治采中突水。堵是:指针对井下突水点,采取联合注浆技术加固突水点,所谓隔是指实行大区隔离。

针对物探探测出的异常区域还需要设定专门的钻孔验证,钻孔倾斜角度一般设定为-10度~-20度,探查距离大于30m,在钻孔的布置中考虑到煤层底板的承受水压,止水套管需要大于20m(附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套管要求),依照水文地质条件安全系数K取5,Kp取0.46Mpa,不同水压超前距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需要采取超前预注浆技术防治水。

在确定的异常工作面下部的泄水巷中施工,能够达到了很好的疏水降压效果。综合防治水技术除了此方案去疏水降压外,还可以使用顶板注浆加固技术,主要的目的是降低土水概率,这种技术在我国被广泛的使用。利用回风巷、运输巷来布置钻孔,注浆扩散半径设定在25~30m,保证整个工作面都能被加固区域覆盖,钻孔在此设计为斜孔尽可能多的揭露含水层。依照经验公式t=L(√r2L2+8kpP-rL)/4Kp(式中t代表安全隔水层厚度,L表示巷道底板宽度,r表示底板隔水层平均重量,Kp表示底板隔水层平均抗拉强度,P表示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煤矿综合防水技术的应用,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的煤矿在采取防水措施时需要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合评价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灵活的使用综合防水技术。

参考文献:

[1]韩银行,袁会,肖新成,等.赵家寨煤矿综合防治水技术探讨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1(19):366-367,28

[2]刘存玉.综合防治水技术在梧桐庄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0,41(02):42-45

[3]李向华,陈明坡.底板综合防治水技术在吴桂桥煤矿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1,1(12):121-122,128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生物防治技术;园林绿化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也快速发展起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园林绿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园林有害生物(虫害、病害等)的出现,园林中的有害生物的出现和增多严重破坏珍贵观赏树木、古树及草坪,损害了绿化成果,阻碍生态城市的建设,然而,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加快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研究,巩固绿化成果,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

一、生物防治技术研发的迫切性

生物防治法是一种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去控制和防治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综合防治手段,在广阔的自然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链,每种害虫都会有依赖它为生的多种生物天敌,害虫天敌对害虫有显著的抑制性,人们就是利用两者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

二、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 绿化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来有害生物的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多,国外不同的园林风格流入我国,新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改变了我国长久的园林布局。然而,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有害生物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有害生物的种类增多、原来的生物结果产生变化,致使原来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减弱。现在园林绿化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有生态性植干病害、蛀干害虫和五小害虫(蚜、螨、粉虱、蚧、蓟马)。

2、 绿化植物的种植配置不合理是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植物种植所造成的环境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有害生物的出现的种类和数量。如果绿化植物的种植环境发生变化,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绿化植物的增多,在种植时胡乱搭配,造成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很大改变,甚至导致新的有害生物出现。这也成了绿化植物病虫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园林绿化在检验和防疫方面做的不到位: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多,绿化植物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使绿化植物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带入的新型有害生物。我们在进行绿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再加上它们的天敌不能很快的跟踪适应,这使得带入的新型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也来越大。

4、 我国园林绿化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园林绿化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存在最大的欠缺就是现阶段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依然依靠有毒化学农药。这问题主要表现在(1)我们在进行绿化植物防治时没有系统的生态观念。我国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上采用的是“重治轻防”,主要着手于眼前救急,重点防治幼虫轻视防治成虫,长期以往的结果就是我们始终处于被迫防治阶段,在防治的过程中,依然造成景观植物受损和生态失衡。(2)我们采用的防治方法依然是长期使用有毒化学农药,导致有害生物体的抗药性增强,防治的效果日益下降,同时也造成有害生物的天敌被大量杀死,使得很多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防治方法单一,只是进行简单的淋浴式喷洒,这样不能很好利用药物,使得药物漂移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危害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 面对上述情况,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上的使用,缓解和进一步解决有害生物的危害

1、 我国生物防治技术已取得很大成效:由于生物防治技术污染小,效果久等优点,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上世纪50年代用赤眼蜂防治蔗螟;湖北省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和用金小峰防治越冬红铃虫;吉林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等,这些都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加大园林绿化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园林绿化的有害生物防治要想得到根本救治,就要根本上给予解决。生物防治的技术的应用就是利用有害生物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得到有害生物的长久根治。现阶段我国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1) 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这就是一种利用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这种方法既不污染环境,也保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安全性高,防治效果持久。美国白蛾主要存在于公园、广场、绿化带的白蜡林、柳树林内,我们曾做过实验,将小峰放于网幕株率1‰和未放小峰的网幕株率9.5‰,防治率高达89.5%。可见效果明显。(2) 利用鸟类防治有害生物。鸟类是松毛虫、花布灯蛾、天牛、小蠢虫等有害生物的天敌,引进适量的鸟类对上述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鸟类具有食量大、代谢快等优点,加速了害虫的减少。因此,公民要有爱鸟意识。(3) 利用白僵菌防治天牛、木蠢蛾、古丁虫等蛀干害虫的幼虫。白僵菌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虫生真菌。它由感染白僵菌的幼虫体中得到。在使用时,时间要把握在害虫幼虫未进入树干前,通过带菌虫体进行杀虫。

结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要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为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生态化城市的建设。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树立相应的环保意识,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玉芝.论构建节约和无公害型园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

[2]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2):48-51.

[3]阮林,冯爱卿,蔡奕,等.广州市园林害虫防治现状及其生态治理对策[J].园林科技信息,2005,(4):32-36.

[4]陶波尔.农(林、牧)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概述[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3):9-11.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R44Raven-Ⅱ型直升飞;飞防;核桃黑斑蚜

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0403

1引言

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属同翅目,斑蚜科。近年来是阿克苏地区核桃(Juglans regia)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15代左右,以成蚜、若蚜在核桃叶背及幼果上刺吸为害,直接影响核桃的质量和产量。2015年6月,阿克苏地区首次开展了核桃黑斑蚜飞防项目,在阿瓦提县开展了核桃黑斑蚜飞机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试验样地

本次试验设置5块样地,分别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巴格托格克乡、拜什艾日克镇、多浪乡和阿瓦提镇的核桃园中,具体情况见表1。

2.1.2试验机型

使用罗宾逊R44Raven-Ⅱ型直升飞机一架。每架[LL]次载药量为200 kg,航速为120 km/h,飞行真高为5 m,静电喷雾。

2.1.3试验药剂

飞机防治药剂为1 %苦参碱乳油0.6 kg/hm2(包装25 kg/桶,内蒙古赤峰中农大科技有限公司);沉降剂尿素0.15 kg/hm2;稀释剂为清水。1 %苦参碱乳油[DK]∶尿素[DK]∶水的配制比例为16[DK]∶5[DK]∶104,喷洒量为3.75 kg/hm2。人工防治区采用机动喷雾1 %苦参碱乳油稀释1000倍,药剂使用量为3 kg/hm2,药液喷洒量为3000 kg/hm2。

2.2试验方法

2.2.1飞行作业参数测定

(1)飞机有效喷幅测定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有效喷幅测定测定,在与飞行航线的垂直方向(飞行方向应与风向平行或与风向成20°以内的夹角),由中心向两侧地面间隔2 m摆放载玻片,共摆放31个玻片,即可测定60 m的宽度。飞行喷施结束30 min后收集玻片,用放大镜观察每平方厘米平均雾滴数,确定飞机的有效喷幅。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用航空器喷雾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规定1 cm2上15~20个雾滴为有效喷幅宽度。

(2)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测定。

Ss=[SX(]w[]W[SX)](1)

Ss: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hm2);w:每架次载药量(kg);W:每公顷喷洒量(kg/hm2)。

(3)每秒作业面积测定。

Sv=[SX(]V×B[]10000[SX)](2)

Sv:每秒作业面积(hm2/s);V:飞行速度(m/s);B:有效喷幅宽度(m)。

(4)每架次有效作业时间测定。

T=[SX(]Ss[]Sv[SX)](3)

T:每架次有效作业时间(s);Ss: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hm2);Sv:每秒作业面积(hm2/s)。

2.2.2 机防治核桃黑斑蚜效果测定

每块试验样地中以采用五点法选取的20株果树,作为监测标准株。在每株标准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取1枝标准枝,用红绳标记。从每个标准枝顶端开始,向基部方向检查25片叶,每株标准株共计100片叶。调查记录叶片有蚜率及核桃黑斑蚜活蚜数量,按照公式(4)计算虫口减退率。

Pp=[SX(]Nb-Na[]Nb[SX)](4)

Pp:虫口减退率( %);Nb:防治前虫口密度(头/叶);Na:防治后虫口密度(头/叶)。

2.2.3核桃黑斑蚜飞机防治与人工防治效益评价

通过初步核算药剂及人工投入、作业效率及防治效果等方面,对两种防治方式进行初步评价。

3结果与分析

3.1飞行作业参数测定

经测定由图1可以看出,罗宾逊R44Raven-Ⅱ型直升飞机作业高度5 m,航速为120 km/h时,从第5个点开始至24个点的雾滴在15个以上,平均覆盖密度为19.2个/ cm2,因此,有效喷幅为40 m。

(2)根据公式测算罗宾逊R44Raven-Ⅱ型直升飞机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为53.33 hm2;每秒作业面积测定为0.133 hm2;每架次有效作业时间测定401 s即6.7 min。

3.2飞机防治核桃黑斑蚜效果测定

飞机防治核桃黑斑蚜效果分别见表2、表3。从表2的数据中可知防治前5个样地的有蚜率平均为4174 %,虫口密度平均达到5506头/叶,均属重度发生。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飞机防治效果好于人工防治效果。飞机防治后5 d效果较好,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3.25 %,防后7 d效果保持在89.49 %。防后10 d虫口减退率降低为85.87 %,但总体防效(虫口减退率)达到了85 %,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用航空器喷雾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3.3核桃黑斑蚜飞机防治与人工防治效益评价

由表4可知,从防治投入上看飞机防治180 元/hm2(阿瓦提县政府招标飞机防治经费为180元/hm2,其中45元为药剂费,135元为飞行及其他费用),而人工防治最低为450元/hm2。人工防治核桃黑斑蚜有效且最为廉价的药剂,以1 %苦参碱乳油为例,1 %苦参碱乳油(小包装)50元/kg,按试验样地8~10年的核桃园,每公顷需喷雾3000 kg才能达到防治要求,1 %苦参碱乳油喷雾按稀释1000倍计算,每公顷需药剂原液3kg,即150元/hm2,此外机动施药人工费为0.05元/kg(阿瓦提县域市场价格),且机动施药时最少2人一组,人工费为300元/hm2。初步计算在防治投入中飞机防治比人工防治每公顷节约270元。飞机防治喷施1 hm2核桃林只需7.5 s,人工防治使用机动喷雾器的情况下,最快需要27000s,从防治效果看飞机防治效果要略好于人工防治。综上所诉,在核桃黑斑蚜防治中飞机防治较人工防治优势较多,建议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采取飞机防治核桃黑斑蚜。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此次飞机防治核桃黑斑蚜使用的罗宾逊R44Raven-Ⅱ型直升飞机,作业高度5 m时有效喷幅为40 m,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为53.33 hm2,每架次有效作业时间测定401 s即6.7 min。使用1 %苦参碱乳油作为药剂时虫口减退率最高为(防后5 d)93.25 %,防治最终效果(防后10 d)为85.87 %。达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用航空器喷雾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中虫口减退率85 %以上的技术要求。通过效益评价核桃黑斑蚜飞机防治效率高,防效比人工防治好,且初步计算每公顷比人工防治节约成本270元,适于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4.2讨论

在防效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防后1 d效果甚微,防后5 d达到最高,之后防效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核桃黑斑蚜在叶背面活动,1 %苦参碱乳油对其的触杀作用效果较弱,主要是以胃毒作用为主,而核桃黑斑蚜为刺吸害虫,药液需经树体吸收后,核桃黑斑蚜再将其刺吸产生效果。防后10 d左右,未杀死的虫体开始繁殖,因而虫口密度略有增加。此次飞防主要控制的是核桃黑斑蚜发生危害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此时段降低虫口密度,大大降低了该虫害后期发生的虫口基数。防效调查中在树龄越大,郁闭度越高的园中,树体下层的防效略差,原因是药液穿透力有限,无法完全附着到底层树叶上,在此种情况下,人工补防工作要及时跟上,以免影响整体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ZK(#]

周青.直升机防治杨尺蠖技术研究及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3):36~38.

[2] 王玉兰.飞机超低量喷洒bt、灭幼脲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防治春尺蠖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2006(4):19~20.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疾病治疗;健康维护;方法探讨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由此造成的环境变化,病毒的变异,使人类的疾病各种各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当人们面对如何治疗疾病及如何维护健康的问题时,大多数人还是束手无策的,笔者通过对现代治疗、中医理论的总结,探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的科学途径,大体分为:现代技术治疗、常规艺术治疗、高级智慧治疗三种方法,现报告如下:

一、现代技术治疗是对疾病的治疗

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飞快的发展,科学技术层面也做得越来越精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不仅拯救了人们的生命,也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快乐。先进的诊疗仪器,使人们对疾病的检查明了,诊断精准;药物的精纯,使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治疗的靶向性强;手术目的明确、目标准确、使疗效越来越显著;现代医疗的功能越强大、治疗越明显、见效就越快,目前世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达到器官修复、切除,甚至移植以及更高的高科技技术,更加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高尚和亮丽。但是现代技术治疗只是对已经形成的疾病的治疗。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慢性病已经进入了高负担期。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死于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居民约占75.4%[1]。希望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如果不是在有了病再去治疗,而是主动的采取措施可以预防,达到不得病的目的,这样的理念好不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去预防,在没有病的时候尽量维护身体健康,做好预防不让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下降,从根本上真正彻底阻断得病的几率,以达到身体健康长寿,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二、常规艺术治疗“机”病

理论上讲生命是一种物质系统,生物生存生长的顽强延续就是对生命最单纯的解析。生命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自行吐故纳新、温和分裂、精度复制的能力。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是指生物的活动能力,是物质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现象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所以说生命是一种顽强的生存过程。我国中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独特的艺术治疗体系作为养生理念;以“不治人有的病,治有病的人”作为既灵活又辨证的中医学原则;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药物配伍让每位患者获得健康长寿。所谓艺术治疗机病是通过:对机体常规生存的整体分析,对症综合调理,以养生防病为目的,来达到生命健康的延续。即以深奥的中医理论分析病情,调理身体存在的不正常现象,使疾病从根本上解决并达到预防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要顺应气候的自然变化,提出未病先防,预防重于治疗的主导思想[2]。这种思想是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祖国医学,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无法解释,是我国特有的深不可测的艺术,是对疾病的实质进行独特的理论分析,对疾病的根源用特殊的手段进行治疗,对疾病的处理方法既灵活自然又非常艺术,而这种自然恰恰是生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尊崇顺应自然规律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巧妙体现,也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艺术理论完整的体现。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理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这也是实现民族健康的必然手段和关键方法。我国特有的这种艺术让世界科学家震撼、哲学家仰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医学界的认可,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说明:中国传统科学走了一条独特的自然科学层面上的道路,这个曾经被忽视和遗忘了的道路,被中医基础理论系统的保存并流传了下来。我国中医药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中医药”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金钥匙”和“活化石”。然而打开机体健康大门的就是这把看似平常的“金钥匙”,也只有它才能达到这种能力。

三、高级智慧治疗病和命

随着时代的变化,生命科学的发展,就健康而言,也达不到尽善尽美,要想真正的健康就更应该智慧的生存才行。保健养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调治疾病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我国《伤寒论》中提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现代人们生活的过于安逸、享受、高贵,造成人们眼睛过于“智慧”,语言也喋喋不休。如果要求现代人们按自然规律生活:一日三餐,饮食上粗细搭配,他反而不满意,适应不了,认为是不正常的。俗语说得好“有话送给知人,有饭送给饥人”,与其说现在讲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劝解是对牛弹琴,不如说是现代人敢于和自然叫板。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聪明是自然、社会、国家、常理所不容的,最直接的是被身体所不容的,于是这种人就经常徘徊在得病、治病之间。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和生活方式,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友善的聪明才智,用智慧的思维从环境上、精神上、身体上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有学者[3]提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这种智慧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不损害生命的前提下,彻底祛除身体里面的不正常现象,这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途径,既治疗了疾病又使生命得到了延长,其关键就是养生预防。说到养生人们普遍会想到保健,但是养生是主动的,而保健则是被动的,区别在于:对身体保健了,健不健康是不一定的;养生就不同了,只要养了一定是健康的。没有疾病的机体、生命一定是健康延长的,因为养生来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不是单独去做的,是你的日常生活合乎自然了就叫养生,也就赡养、延长了生命;相反,如果做错了就是攒病。疾病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天天、一点点积累而成,累积到身体承受不住了, 就出现了反应症状,也就是有病了,所以健康来源于养生预防。如果因为我们没有预防好,不幸得了疾病,也不要简单盲目的治疗,要克服技术治疗和艺术治疗中存在的缺点,正确、合理、自然的调理身体,使疾病离开身体,让身体不再有病,让生命自然终止,这就是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智慧的治疗、正确的用药、合理的调理、自然的健康,是最智慧、最科学、最健康的、也是最长寿的。

参考文献

[1]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甬优12;病虫害;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 S43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23

甬优12杂交稻由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站2011年引进种植,当年高产攻关田以11 518.5 kg·hm-2获得杭州市水稻高产竞赛高产攻关田项目第一名。2012年全区采购甬优12种子2 500 kg,种植面积近267 hm2。而研究表明[1-2],具有同样亲本的甬优6号、甬优9号等水稻品种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比常规水稻重。为了研究甬优12杂交水稻配套栽培技术,在余杭区农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甬优12”高产植保、土肥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资助下,开展了甬优12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研究,为大规模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材料为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持一致的统防统治区或粮食功能区中的水稻,包括甬优12、秀水134等品种。

1.2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分布在余杭区余杭、仁和、瓶窑、良渚、仓前等街道的粮食功能区暨统防统治区。

1.3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纵卷叶螟

2.2 稻飞虱

2.3 稻曲病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杂交稻甬优12与余杭区常规种植的粳稻品种秀水134等相比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更敏感。从甬优12品种特征上看,由于其叶色浓绿,剑叶挺直而内卷,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形成卷苞;茎秆粗壮,便于稻飞虱在基部取食;穗大粒多,着粒密,有利于稻曲病的危害。目前,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还未见报道[3-8]。王会福等[4]和徐森富等[6]研究了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制约效应以及防治指标,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不同阶段褐飞虱增殖速度不同。金标等[8]研究提出了甬优6号通过增施钾肥,配合药剂防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相同亲本的甬优6号、甬优9号等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可以为甬优12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瞿洪法,黄贤夫,叶建人,等.超级稻甬优6号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98.

[2] 丁灵伟,陈人慧,杨廉伟,等.单季稻‘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7):264-268.

[3] 郑红霞.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8,76.

[4] 王会福,陈伟强,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J].植物保护,2010(1):110-114.

[5] 刘水芳,杨秀荣,孙淑琴,等.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7(4):55-58.

[6] 徐森富,王会福,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019-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