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6:58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1

摘要:会计专业培训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我国会计教育组成部分的会计专业培训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计专业培训必须做相应改革。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培训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会计专业培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培训;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我国会计职业的执业质量和会计培训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会计专业培训的特点,适时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培养适应新经济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途径。一、会计专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二)实践教学环境和形式单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三)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五)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1][2][][]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二、提高会计专业培训质量的途径(一)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二)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四)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众所周知,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更新快,会计知识也随之更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使学员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2、刘天明.试论我国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3、林德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5(50).4、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2

(一)大学体育生个性特征本文认为:大学体育生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个性因素存在着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生的特性:有恒性是衡量一个人从事一项活动的持久性和耐力。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常年进行艰苦的运动训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现得更冷静、谨慎,做事有始有终。敢为性代表了冒险敢为、少有顾虑和畏缩退惧、缺乏自信心两个极端状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变人的内向性格,革除沉静孤独的活动特点。尤其对于经常参加竞技对抗性运动的人来讲,更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勇敢、自制、果断、顽强和纪律性等性格特征。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体育生事实上更具备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潜质。

(二)会计课程学习中个性特征与能力自我评价的冲突在会计学课堂上,在有恒性方面具备较强优势的体育生表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堂上认真听讲,有始有终,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虎头蛇尾的学习表征。与他们在个性特征方面表现出的强有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会计课程学习中,体育生的敢为性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尽。实际情况表明,体育班的学生经常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处于劣势,学习上的忧虑及紧张程度明显增强,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进而在学习中走向敢为性的另一个极端———缺乏自信、畏缩退惧,最终表现为失去学习兴趣。在实验性方面,针对会计实验课程中涉及更多的实践操作,有相当部分同学曾经提出希望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资金的运作流程,以便更清晰地理解会计核算的理论,并且他们在会计实验课程中与授课教师的互动良好,较容易接受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这反映了体育生在实验性方面表现良好。

二、适合体育生个性特征的会计学教学方式探索

(一)倡导个性化的小班授课体育生的个性特征整体表现为擅长交流、开朗、自信心强,但是由于常年进行体育训练,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因此,如果在低年级就将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鉴于此,提倡小班授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调整授课内容和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授课。

(二)营造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学习的忧虑性和紧张情绪,延长他们主动学习的时间。另外,可以适当地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回顾之前的教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启动慢速学习进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理解会计理论的精髓,增强学习效果。

(三)适时给予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肯定本人在会计教学课堂上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体育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在其学习能力方面的认可,他们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事实上,这种渴望得到学习能力方面的认可完全可以战胜他们对学习的忧虑和恐惧。由于对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担心教师的批评和责备,因此,体育生对教师在学习方面给予的回应更敏感。

(四)理论知识通俗化及相关知识的预构建1.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化策略。相对于会计学专业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目标而言,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对于财经管理类学生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能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基于培养目标的差异,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别。2.相关知识的预购建。在会计学课程授课前,授课教师应将会计学与经济管理类其他学科的关系作一必要的梳理,明确会计学在该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明了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要树立会计信息观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会计课程之前应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对企业生产、销售过程的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另外,经济学也是学生们在学习会计课程之前要修读的重要课程。大多数学校都将会计学与经济学放在同一学期修读,这样的设置淡化了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3.会计课程理论知识通俗化教学。会计学是一门专业化较强的课程,具有独特的抽象概念和术语,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经济含义。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业革命、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讲授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通过对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特征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审计的必要性。授课教师除了在概念和术语方面的教学中体现通俗化以外,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也应该体现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初向学生们展示一张会计核算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学的相关核算过程。在上图中虚线框内的部分是会计工作三大主要内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所有的会计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三项内容进行的。但是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是有相关原则和方法的,编制会计报表也是有国家规定的编制方法的。因此,在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之前要确定会计核算科目和复式记账原则。在确定了会计核算科目和复式记账原则后,就可开始填制会计凭证,依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了。为了保证账簿上面反映的企业财产状况与实际相吻合,还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期末根据登记好的账簿上各个会计科目项下的金额编制会计报表。在将会计课程的学习内容简化为上述三大主要内容之后,学生们就会对会计课程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便于尽快地让学生们熟悉这门课程。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3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 号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学历 本科

2011年09月22日

填 表 说 明

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2、开题小组意见由开题指导小组负责人填写;

3、其余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

4、此表供学院参考使用,各学院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学术规范作适当调整.

论文(设计)题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科分类(二级) 790.37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c

本选题的依据:

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网络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尖锐矛盾.那么如何使电算化会计更好的运用,并逐步代替传统会计,使得会计事业发展得更加简洁,完善,快速,那就是会计的电算化.

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 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 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二、电算化会计

(一) 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 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 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五,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互补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2011.10.01到2011.11.05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1.11.06到2011.11.06开题报告答辩

2011.11.06到2011.12.30完成初稿

2012.01.01到2012.02完成修改初稿

2012.02到2012.03完成初稿

2012.03到2012.04定稿

2012.04到2012.05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4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着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

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5

1.1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合理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计证过关率等指标评价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或者学校组织专家督导团对教学进行不定期的随堂听课,或者安排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和学生的作业等,以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生代表每学期期中、期末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上述评价方法,一方面仅仅得到一个评价结果,对于评价中的具体项目的具体分值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没有组织开展讨论活动,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评教信息,并且没有有效地利用评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评价的改进功能和调控功能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奖惩、晋升、调动和加薪等受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评价时,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会“讨好”学生,对学生的某些活动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受过去学习习惯的影响,由于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强,并且缺乏自律性,在教学评比时,使得“放羊式”管理的教师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反之对于那些严要求真管理的教师来说,反而得到较低的分数。另外,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有些学生随意打分,在没有甄别评价量表的情况下就作为评价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不认真、不客观的评价态度,进一步降低了评价的可信度,同时打击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1.2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在教学模式上,很多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注入式”进行教学。现在,虽然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自身的优势在会计教学中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在讲授财务会计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财务软件来开展辅学习,用于实验课和专门供学生进行练习的机房等硬件设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本不具备。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资金不足,没有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基地和配套的实训软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另外,当前多数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大量的文化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有的学校文化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达到40%以上,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是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如果文化课课程开设得太多,会挤压了专业的课时,造成专业课时不足,很难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会计人才。

2提高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对策

2.1提高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师资质量是提高高职会计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如何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和职业素养成为关键性问题。学校要有一批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入途径,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如具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的引进,对于引进的教师,应该要求他们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对于理论知识欠缺的教师还应该要求他们到相关高校进修学习以提高理论知识。

2.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首先,教学督导通过随机听课、评课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运用统一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并及时将教学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以利于任课教师的改进。其次,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客体,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师德水准等,了解得最详细,感受最深刻,因此也最有评价的发言权。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反馈中来。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6

(一)课时紧张

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于2011年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该门课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时为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去掉假期、校运动会或中期考试等2~6学时,总可用学时仅为32学时左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修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在同一学期修读,但尚未学习统计学。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体系来看,这个课时量明显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培养方案有所变更,各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也要综合考虑专业性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计量经济学课时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类专业中尚未开设该课程,而开设了该课程的管理类专业也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谭砚文、陈珊妮(2011)的统计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大学中,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平均课时为5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仅为48学时。这个统计数据是基于经济学类专业的调查结果,而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讲,其课时量更少。以全国45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专业为例,仅开设统计学的有32所,未开设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有2所(总课时分别为32、54学时),先后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11所(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分别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见,对于管理学类的课程来讲,课时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最少的课时量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先修知识准备不足

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等先修知识。显然,经济学类本科生在经济学基础方面比管理学类本科生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对管理学类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学校未开设经济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有的学校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开设在同一学期而未先后开设。除了经济学基础的差异之外,一些高校对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要求要高于管理学类专业。因此,总的来看,管理学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要弱于经济学类本科生。综上,先修知识准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是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改善这些弱势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后提出一些与数量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或学校举办的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希望用上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也有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能否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等。2011年之前,青岛大学会计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为规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左右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用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已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运用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一)合理的目标定位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工具基础,在管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基础,但这对于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在读期间并未事先修读统计学,这就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是初次听说计量经济学一词,对于该学科的性质、定位、掌握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统计结果时,直接将其定位为数学,并将该学科划入“超困难”级别,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功底较之经济学类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课时紧张等原因,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目标要求不应与经济学一样。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管理学类本科生也不需要与经济学类本科生有着相同的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而一个工具要发挥作用,就要有该工具能产生作用的对象,计量经济学也只有应用于相关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应用计量经济学中,要利用理论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去研究经济学或者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对管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其研究的更多是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王少平、司书耀(2012)提出的三个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更多地关注商业或管理学的某些领域,即观察和分析实际商业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商业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来讲,有些难度,不适宜作为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应用导向式学习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学生的文理知识很好地整合起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逻辑能力,虽然学生会在大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常与经济管理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课程后不清楚其应用价值,甚至认为不是专业课就不用好好学。计量经济学可以起到文理衔接的作用,使计量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学类的学科体系,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数理障碍。对管理学类本科生应采用“应用导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去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理论的证明等“深层计算问题”,而是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鼓励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具体学科,以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为案例,以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讲解。比如,对于显著性这一概念,可以结合“A股历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庆啤酒案例进行讲解。2011年12月,重庆啤酒的股价开始连续9个跌停,一个月内股票价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发高达270多亿元。这一切源自重庆啤酒披露的一则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这相当于鸡汤熬熟了,居然只相当于白开水的营养价值。”2012年1月9日,重庆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何为“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从案例中引入显著性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结合本专业具体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显著性这一概念后,学生会注意到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进而会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哪些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如何收集这些因素的数据?是否可以判断股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并据此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现实生活、经济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该应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等IT教学资源

在当今IT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沟通等都可借助于IT实现。IT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向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公式推导等“深层计算问题”,而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把学生从繁琐、复杂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但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踏实”“,对没有证明过的问题感觉内心惶恐”,也“不便于记忆和理解”。运用IT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弊端。比如,在讲授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这个概念时,教师仅需简单推导无偏这一概念,而对方差最小这一特征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再如,在推断统计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问题,而假设检验是难点,学生无法理解何时拒绝零假设以及为何拒绝零假设,容易在判断过程中因为显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与实际概率值ρ的比较中产生混乱。恰当地制作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判断过程,就会给学生直观的认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总体均值m=50和总体均值m=10.5两个零假设为例。计量经济学教学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延伸,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与学生展开交流,课程的相关视频,沟通课上难点,补充基础知识,推荐参考资料,解答疑难问题,举办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科的应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7

校企合作,积极开发课程网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会计职业岗位课程群。围绕岗位能力支撑核心课程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2011年《财务会计》、《制造业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分岗实训》四门课程被立项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群。《出纳税务》等其他核心课程被立项为院级优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网络资源丰富,选编了大量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案例、习题与试题和其他教学资料,以及课程录像,并注意保持网站内容的经常更新。

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007年商务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先后建设了15个现代化的会计校内实训室,购买了用友ERP、网中网实训教学平台等软件,按照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通过实训室建设,形成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地区建立了30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接收就业。实践类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构建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训:课堂单项实训,以专业课程为主,形成单项技能(一体化教室)。第二层次实训:在课堂单项实训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校内集中实训,形成岗位基本技能(校内仿真实训室)。第三层次实训:在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训的基础上,组织专业综合实训,以专业为主,形成综合技能(校内仿真实训室)。第四层次实训:在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以专业为主,综合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校外实习基地)。课堂单项实训是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是重点,专业综合实训培养综合技能,顶岗实习磨练岗位技能。

三、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技能训练平台的建设,购置了厦门网中网的多个实训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进行自主实训。具体包括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增值税开票模拟教学平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实训平台涵盖了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和综合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出纳、会计和会计主管岗位所需要的资金收付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审计查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

四、素质教育平台建设

加强诚信教育,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通过职业道德教学和法制教育案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诚信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班主任养成教育,形成系统的养成教育课体系。在现有的各种文体社团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会计学会、沙盘社团、理财社团、点钞社团等,积极引导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以生为本,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在教学楼、实训楼、教室、宿舍楼和系部网站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实现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融合,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系部环境文化,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系风。

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8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从高中进入高校,从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进入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的放松是学生的一种主要表现。学生们思想的放松会让学生的实际道德素养状况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道德思想方面: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如:在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于是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应该得到助学金;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助学金;而那些学习不是太好家庭条件又不是太差的学生则对助学金的评选漠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的思想会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体现出集体观念差、学生之间关系难处、相互协作能力差等。

(2)礼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学生见到没有给自己上课的学院领导、老师不打招呼,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见到给自己上课的老师也不打招呼。乐于助人、给人让座现象越来越少,看热闹现象越来越多。

(3)习惯形成方面:学生不爱打扫宿舍和教室、实训室的卫生,随意扔使用过的废纸等,不按作息时间休息且做事情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影响别人休息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到教室学习,课外时间都用到了玩上,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上课玩手机、睡觉,他们把获得毕业证作为上学的目的,是否学的真实的知识技能他们并不上心。

(4)专业认识方面:学生只知道会计大致是干什么的,但会计的岗位分工及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却并不十分清楚,职业对就业者的要求是怎样的更是一无所知,以至于学习无目的、学习无动力。

2造成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的原因

造成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1)社会现象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由于经济的发展,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早、越来越平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造成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发生了偏移,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家庭教育薄弱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至两个孩子,孩子是两代甚至是三代、四代人手中的宝贝,家长对学生的溺爱造成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形成,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方式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影响了是与非的判断能力。

(3)现在的教育方式影响了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高考的指挥棒引导着中学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在幼儿园和小学,由于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比较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与世界观形成,也有了较好的效果。但到了中学因为有了升学率的要求,学校与教师就开始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在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短板和随意发展,更促进了自由散漫思想的形成。

(4)高等职业院校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重视了教学,忽视了育人。直接造成了高能力低素质的毕业生的生成,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背道而驰。

(5)学生及家长对会计专业认识的缺失也造成学习能力的低下,阻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会计的认识比较浅显与片面,他们只知道会计是一个舒适和风光的职业。会计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有比其他专业更长的学习时间和自学能力。当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习会计的时候会遇到阻力,碰到困难,而学生会知难而退,出现厌学和不学现象的出现。教学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不重视也就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6)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班里不被重视,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他们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之下学习。当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外界的压力小了,他们会放松自己,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玩上了。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每天把很多的时间耗费在上网聊天、网上看电影或玩网络游戏等,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计行业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是会计从业者必备能力。

3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且繁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的参与,学院领导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及文化素养(包括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参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辅导员不懈地培养与教育,全体教育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最终的好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时间,以班会、团会及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采用学习讨论英雄与道德模范事迹的形式进行学习、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规范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采取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长、感恩教师的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开设的政治课作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

(2)制度化管理。建立养成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制度要涉及卫生习惯形成、尊纪守法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文明礼貌等礼仪、交往能力的形成。建立学生养成教育资料库,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全方位考核,评选出学期或年度的标兵,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提高。

(3)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利用就业指导课等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课教师利用授课时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4)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比较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避免一味的理论传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范文9

营业税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在没有增值税之前,对所有企业经营行为都征收营业税(或营业税性质的税,惟未名营业税)。增值税于1954年最早在法国开征,由于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营业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我国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的制度。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货物是指有形动产,而加工、修理修配的对象也为货物。因此,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理解为货物的销售、进口、加工和修理修配。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为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提供应税劳务。应税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实际上就是除了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其他劳务,而不动产、无形资产与有形动产(即货物)是对应的。因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互逆或互补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一种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行为不可能既交增值税也交营业税,又不可能既不交增值税也不交营业税,而是要么交增值税,要么交营业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不完全的增值税制度,货物生产需要消耗劳务和其他货物,劳务提供也需要消耗货物和其他劳务,因此,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实际都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营转增”已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始试行,以后将有更多的行业由征收营业税转为征收增值税。本文根据征税环节的不同将我国现行18个税种分为三类,在交易环节征收的税种多达11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在交易环节征收的两个最基本的税种,其他由卖方或买方缴纳的税种都是属于特定征收,也就是在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商品或劳务再加征一道调节税,以体现对特定行业或商品的调控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税种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增值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税收收入中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是其他一些税种征收的基础。随着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其重要性会更加显著。

二、增值税重新解读:基于经济、法律、会计及理财维度

在会计专业增值税法教学中,要从经济、法律、会计、理财四个维度深入把握。

(1)经济维度。税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体现了社会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值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又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征税不影响企业生产组织的形式,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是一个良税。增值税转型解决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提高其整体竞争力。随着“营转增”试点地区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值税不重复征税的优点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2)法律维度。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学习增值税,一般都是从相关法律法规学起,这些法律法规是对税收征纳的规范,体现了国家的立法意图。增值税学习中有些法律言语需要特别注意,比如“货物”特指有形动产,“非正常损失”仅指因管理不善引起的丢失、毁损等,而不包括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如果理解不到位,就会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多交或少交税款,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3)会计维度。涉税业务的处理及纳税申报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纳税人的利益,需要会计人员准确核算,并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4)理财维度。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会计算”应纳税款,还需要“会算计”,懂得如何运用税法知识,规避税收风险,合理减低税负。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要考虑税收的因素,避免不了解税法而遭受损失。增值税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免税陷阱”,由于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特殊性,对某环节产品免税,相关企业不一定真正受益,反而还可能利益受到损害;同时税收收入不一定减少,反而还可能增加。如果对增值税制度理解不够深入,贸然享受免税优惠的话,很可能会使企业受损。

三、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例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度,既要计算销项税额,又要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各自涉及很多因素,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相关教材包括CPA教材大多都是对增值税相关政策的简单罗列,其逻辑体系并不清晰,更没有对各个因素间内在的联系进行阐述。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脉络不清晰,很难理解和把握。笔者将增值税销项税额分解为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税率等四个因素;进项税额分解为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抵扣时间等四个因素。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八步法,把这八个因素一一讲解,并探讨其各个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笔者以中秋节发月饼是否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为例,探讨增值税八步法。若某企业中秋节前将一批月饼送给员工和客户,如果月饼是外购的,那么增值税如何处理?如果月饼是自产的,增值税又如何处理?

(1)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货物的销售、进口、加工及修理修配,这是其一般规定,一些特殊项目和特殊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将月饼送给员工和客户,涉及到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属于视同销售货物。本例中,将外购的月饼送给员工,不属于视同销售;将自产的月饼送给员工,将外购、自产的月饼送给客户,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该计算其销项税额。

(2)税率。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增值税采用比例税率,根据行业或产品不同分别实行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本例中的月饼税率为17%。

(3)销售额。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一般是含税的销售额,计算时需要还原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对视同销售征税而无销售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是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是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是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本例中,如果是自产的月饼,其销售额应该按照上述第一种或第三种方法确定;如果是外购的月饼,应该按照上述第二种方法确定销售额,一般来说买价应视为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

(4)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是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的时间,本例中应为月饼移送的当天。应当特别注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会计上收入确认时间的区别,如采取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且有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而会计上收入确认的时间一般为销售的当期。若发生赊销业务,合同约定6个月后收款,则在销售当期确认会计上的销售收入实现,但不确认纳税义务发生,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6个月后收款时,不论是否收到货款,均应确认纳税义务的发生。如果收到货款,则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没有收到货款,则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法,要想抵扣进项税额,必须取得合法合规的发票等扣税凭证,具体包括四种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或运输发票。本例中,如外购月饼,应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自产月饼,则应取得生产月饼购入的原材料相关的发票。

(6)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合法合规的增值税扣税凭证是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否抵扣,还要看购入货物的用途,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本例中,外购送给员工的月饼,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外购月饼送给员工,恰恰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从公平税负的角度,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是对应的,原则上不应该出现能够抵扣进项税额,却不计算销售税额的情况,也不应该出现需要计算销项税额,却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纳税人自身的原因除外)。本例中的几种情况,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一一对应的,将外购的月饼送给员工,不属于视同销售,同时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将外购、自产的月饼送给客户,将自产的月饼送给员工,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该计算其销项税额,同时进项税额也可以抵扣。

(7)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发生《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情形(即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或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等)的,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本例中,如果购入月饼时是准备赠送给客户的,抵扣了进项税额。后来又把部分月饼送给了员工,这时原来抵扣过的进项税额,就应该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