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7-13 16:43:51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1

摘 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是一个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资产和收益。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具体的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本文介绍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来的局限,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局限性职业判断力

一、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主义,按照新准则的说法: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从整个市场角度考虑,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应用也使整个经济秩序得到合理有序地进行。谨慎性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研究该准则如何把握和运用,能够较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一)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所体现的冲突

1.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

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可靠性原则相矛盾。

2.与可比性原则的冲突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此会与可比性原则发生冲突。

3.与相关性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应用有其客观的基础,只要企业面临的是商品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就无法避免,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就是必然的选择。因为信息的预测是建立在对历史资料的可靠反映基础上的,一个脱离企业实际盲目乐观的会计报告会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只要我们恰当的解决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程度题,就会增加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相反。

(二)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不均衡性

1.《企业会计准则》中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随着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谨慎性原则应用倾向明显增强,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也明显显现,具体表现在:

(1)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

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预备。但是《企业会计准则》未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使某些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企业在会计报告中出现较大差异,而企业在计提预备时没有披露充分信息,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产生质疑。

(2)《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要进行追溯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进行追溯调整可能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既要调整企业所得,还要调整所得税费用,操作难度及工作量很大。

2.实务操作中带有主观臆断性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主观臆断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地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宏观性,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

二、克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的对策

(一)合理解决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所体现的冲突

谨慎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在八条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可靠性原则。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同时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二)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要实现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初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应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尽量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被广泛接受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标准,以便缩小信息提供者的“ 活动空间”,增强具体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要注意“度”的掌握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关键是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切实的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避免主观随意性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优化其会计行为。会计人员对商品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会计方法的选择应按适当的标准进行估计与判断,力求客观公允,避免主观随意性,准确掌握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外延及实质,确立运用该原则的内在动机在于以谨慎性的方式对付外在的风险性,而绝非诸如建立秘密准备金递延或少缴所得税。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也认识到,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同时采用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全面、更审慎地分析经济形势,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关系,这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滕蕾.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探析.甘肃科技.2008(16).

[2]李英爱.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科技创新导报.2008.11.19(33).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2

【关键词】谨慎性 局限 措施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保守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账款可收回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等。一般认为,当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不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预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有效地控制风险、防范风险,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定义和具体规范的缺陷以及操作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使得会计实务中出现谨慎性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滥用的问题。因而,对于谨慎性原则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于此,当前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与运用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自身的不完善

(1)定义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对于谨慎性的定义是“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然而,对于定义中的“高估”与“低估”并没有明确的程度限定,对各种业务中谨慎性的运用也缺乏量化的标准。这往往导致实务中出现两类问题――谨慎过度与谨慎不足。谨慎过度的企业通常表现为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在经营活动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隐匿甚至过度提取减值准备,从而达到逃税避税的目的;而谨慎不足的企业或是由于过度乐观,或是由于担心经济指标不达标,使其不能充分估计资产减值金额,不能准确披露会计信息,进而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引起误导。

(2)主观判断性大,易导致盈余管理。谨慎性要求考虑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正确的评估资产,然而在这样的谨慎下使当期利润状况显得稳健而使后期的利润会出现很大的波动。以存货为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表现出不稳健的状况。对于一些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利用谨慎性的这一特点便能很容易的进行盈余管理。

(3)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冲突。谨慎性与其他质量要求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与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相关性的冲突上。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有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的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就明显的违背了反映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会计人员运用谨慎性时所进行的估计与判断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可靠性相冲突。

可比性的要求是会计信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但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当一项交易或事项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在不影响真实反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不但影响同一企业各期间的可比性,还由于每个企业选择方式存在差异而使不同企业不可比。比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未明确规定,这便使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采用不同比例,从而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能反映同一行业统一会计期间的企业资产真实状况。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而谨慎性对于不同质的不确定事项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其要求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损失的不确定事项必须要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计量,而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事项则一般不予确认和处理或滞后处理。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先进流量情况。而谨慎性原则对于不确定性事项及或有事项的反应缺乏全面性和及时性,显然这种反应上的缺陷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也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4)会计政策存在较大的可选择性。我国会计准则对谨慎性的运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实务中由于存在多种核算方法,具体的选择权还是在企业手中,这显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可根据与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自行选择采用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但不同会计政策则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甚至改变盈亏。

(二)谨慎性原则实施的外部环境影响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谨慎性原则有较强的主观性,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对其在运用谨慎性时所做的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在估计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可收回金额时,准则规定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还规定了一些例外和给予特殊考虑的情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然而,会计人员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或是为维护企业利益而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损毁会计资料,报送虚假会计信息。也可能有的会计人员思维僵化,自身业务知识贫乏,专业指数水平低或是缺乏经验,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会计业务,在一些判断上出现失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

(2)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企业会计计量需要市场信息作为其基础,尤其是公允价值的使用,如果市场信息不充分,就很难保证达到真正的“公允”。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措施和规定尚不健全,同时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不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使得无论是资产评估行业、企业亦或是证券管理机构,都没有办法获得各种资产准确的当前价格信息。而确定非上市企业投资市价的难度就更大,计提这些准备变得非常困难, 计提弹性较大, 非常缺少衡量制约的标准和手段,资产和利润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的改进措施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是注重法治建设的国家,通过法律约束来规范会计信息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与惩罚体系相关法律建设,强调责任源头与起因的追溯。重点把握利益相关者利用谨慎性假造会计信息而获取利益的途径与手段,以法律斩断需求者的获利渠道,打破这一供求链,使虚假信息失去服务对象,从根本上使谨慎性在虚假会计信息中没有用武之地。当然,惩戒体系亦需完善,但如上所述,应将重点转移到源头控制上,将各种惩戒措施在不同责任人之间进行综合协调。最终使会计信息造假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其所能得到的利益。

在法律约束的基础上,监督体系的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亦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财政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的统领工作,规范有关的监督管理,使监督工作能切实有效开展。其次,加强社会审计监督,更加关注能够利用谨慎性的有关科目,如存货、固定资产等。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报表的审查,核实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企业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同时,应注意对内部审计的科学定位。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审计委员会来实现自己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利用审计委员会发挥报告和监督职能,从组织形式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从而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信息质量服务。

(二)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目前准则有关谨慎性原则的操作规范仍不够具体,各种比例缺乏相应标准,因此应该通过对制度的实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规范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增加更多的解释性条文,细化各种比例与方式的选择条件。比如以各种行业和不同条件下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大量数据汇总研究作为参考依据,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不同的业务在不同情况下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定一定的标准与比例,为具体操作指明方向,指导企业在会计中的实践,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准确性。同时,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如存货计价方法就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准则应进一步细化各种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缩小其选择空间,使各种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如对上述存货而言,就可根据存货的性质、类别等具体情况来规定相应的计价方法。

(三)完善市场信息机制,将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与谨慎性原则的利用相结合。

在宏观层面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各种价格数据与交易信息极其庞大,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及信息报价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根据不同数据的性质与类别建立各种资产价格、数量等信息的数据库, 实时更新数据。定期向社会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就像目前人民银行公布汇率那样,使各企业对存货、投资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

在微观层面上,首先,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切实关注市场变化,及时接收判断价格变动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各相关需求部门。从而使会计人员更充分地获取市场信息,为在公允价值的判断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其次,企业应利用信息系统向外传递数据,即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包括运用时间、范围、程序等,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做出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做出全面阐述。同时,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难以避免主观判断,所以,企业对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尽量予以初步的量化,如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未必发生等几个类别,针对资产、收入、费用、负债等不同的会计要素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合理增加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注,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紧密相关,很多情况都需要其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第一,加强高校中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保证会计职业团体有较好的基础业务水平。第二,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业务不断更新与丰富,适合企业、市场需求。其次,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正途,不提供虚假信息。这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第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其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第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第三,会计行业组织应加强自律管理与约束,形成良好的职业风气。

(五)企业内部应加强对相关法规的理解与认识

企业内部应加强对相关法规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状况。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化,使不同会计人员能够结合自身业务现象与企业具体情况,在不违法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协调好谨慎性与其他质量要求的冲突状况,分清不同情况下孰轻孰重,使谨慎性合理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云.会计法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准则与税法研究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郑瑞斌.谨慎性原则局限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71).

[4]徐俏.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28).

[5]陈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52).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3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作用;措施;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一、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业务中不确定性普遍存在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许多会计事项发生与否不可确知,会计计量方法也并非唯一,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判断,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也需加以选择。这使得会计核算中充满不确定性。而会计估计和选择权如果不能正确应用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可能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依据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时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要求企业谨慎处理一切经济业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做出假定。谨慎性原则正是应对会计中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会计反映模式,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是有必要的。

(二)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

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普遍,会计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企业管理当局在事实上具有会计信息的优势,加之经济业务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拥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在将信息传递给外部各方时,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带来更高的会计盈余,并影响资产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这使得会计信息无法客观公允地表达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由此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就我国而言,在证券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内部人控制尤为严重,外部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对稳健性会计信息的需求可能更为明显。

二、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当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的方法。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遏制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稳健客观的会计信息。因而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和收益的计价从低,对负债和费用损失的计价从高,防止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了短期化行为,防止虚盈实亏,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谨慎性原则限制了对未实现利得的确认,减少了财务报告的偏差,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利于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增加了公司的价值;对于保护所有者投资的安全增值,特别是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十分有利的。

(三)有助于防范经营风险,保证企业长期发展

企业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是稳健经营,其强调没有十分把握的收入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并将一些可预见费用和可预见损失列入成本或费用,提前进行消化处理,从而在财力上为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不测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谨慎性原则还使管理者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过于乐观估计风险因素,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能使企业加强自我保护,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有助于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三、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中,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商品和股权没有价格信息,很难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也很难认定。会计人员难以把握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难度较大,而且确认计量的准确性也难以验证。谨慎性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而导致偏差。另外,由于会计准则未对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和操作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二)与其他会计原则有一定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与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可靠性原则强调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可靠,以实际发生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事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与可靠性原则矛盾。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要求按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确认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允许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原则要求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与要求各项收入、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的配比原则也互相矛盾。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使企业本身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从而可能失去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谨慎性原则应用中易被滥用

企业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谨慎性原则没有具体规定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的客观标准,而是将专业判断选择权赋予了企业。在运用该原则时,难免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减值准备等相关信息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致使该原则在执行过程中易被滥用,甚至可能成为某些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采用不提减值准备或过度计提减值准备,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调整无形资产受益期限等手法,达到粉饰经营成果提高业绩,或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目的。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揭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四、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等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导规定,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划分也更加明确。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然而,谨慎性原则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事务处理都列出详细的规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得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的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新制度、掌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精神,并熟悉财政、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努力提升业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对不确定事项准确估计和判断,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对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的披露,能够增加谨慎性原则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进行必要的陈述。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谨慎性原则应用带来的影响等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理性判断的信息。使利益相关者完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也是对滥用选择权,设立秘密准备、虚增资产、故意操作利润等行为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力遏制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内部人有着进行会计利润调节的动机。使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甚至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财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监督,确保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使谨慎的会计处理能够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四)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适度运用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是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调和的结果。既不能以降低或失去谨慎性去增强可靠性,也不能以损害可靠性为代价去提高谨慎性。而是在保证可靠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谨慎客观的会计信息。不能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因为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现象。为保证股东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凡因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须优先执行谨慎性原则。

五、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势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纷纷涌现、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形成。在此背景下,对于作为世界商业语言的会计准则的同一性的要求越来越为迫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谨慎性原则是世界上会计准则的惯例,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顺应了世界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使国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在可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分析。对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和外贸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完善。

(二)经济危机验证了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全球,并且严重冲击着实体经济。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着严重严峻考验,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由于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各种商品的出口贸易受到重挫,出口产品市场一片低迷,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波动不断加大的经济环境下,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风险也在加剧,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处理越加必要。经济危机充分证明了我国坚持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对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甚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意义巨大。如果因为防止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而摒弃它,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出现利润的虚假繁荣,削弱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将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克明.谨慎性原则:运用问题分析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9(9).

2、施莉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9).

3、孙洪敏.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4

摘 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中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客观计量,减少企业利用会计准则操作会计信息的行为。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企业会计 谨慎性 原则

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在基本准则中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重新表述为“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从我国会计实践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前提之一是加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不断提高会计准则中政策使用的规范性,进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基于此,本文结合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对其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概念与要求

1.会计谨慎性原则概念

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是一项有悠久历史、深刻影响并且体现出极强争议性的重要原则,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与不确定风险的可能性逐渐加重,企业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也增加了会计核算的不确定程度,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估计方法对会计期间的收益进行确定。可是会计估计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势必需要应用谨慎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相符合,对极有可能产生的损失与费用进行合理核算。谨慎性原则需要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能多计资产或者收益、少计费用或者负债,不能计提秘密准备。它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真正发挥修正功能的原则,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会计估算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有效减少财务会计报表产生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会计实务都普遍应用了这个原则,突破了对一般会计原则产生的认识与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2.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

①应用谨慎性原则需要按部就班进行。由于在各个方面会计工作中始终贯穿着谨慎性原则,因此,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利益。

②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有关的款项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应当具备可操作性。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才给虚增资产和操纵利润等现象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③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过程中要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应用谨慎性原则具体是指对判断存在于会计领域中的不确定事件抱有的态度,在会计具体处理工作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态度。因此,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对与谨慎性原则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描述,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

④谨慎性原则应用时需要注意把握“度”。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应用它的程度,在实施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在客观性、配比性、稳定性原则之间认真合理的权衡其成本效益,而不能实行片面的教条化。

⑤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在企业会计中贯彻应用任何的会计原则与方法都不能脱离会计活动的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谨慎性原则从主观上体现出了极大的臆断性,对其把握的适度情况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的准确判断能力。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1.制定坏账准备金政策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的销售方式是赊销行为,这样势必造成无法回收一部分的应收账款,致使不能核销而产生坏账。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策略,自主确定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范围以及提取比例,这样企业就可以对财务状况进行更加谨慎的进行反映,从基础上减少发生坏账的可能。

2.计提资产折旧、减值准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发生的加速折旧与迅速减值会对其带来严重的影响,必须提前考虑到这一点。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可以对资产各项折旧与减值等损失科学预计,针对极有可能出现的资产损失实施计提减值准备,进而提升企业资产的质量。

3.合理测算存货价值

企业是根据历史成本计价存货的,可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新产品速度逐渐加快,存货市价不断下降,过时、损坏都会减少存货价值,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就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合理测算存货价值。当企业先购入的存货价值比目前市场价格低时就会出现存货潜在的损失问题,企业可以按照谨慎性原则,利用对存货损失进行低估、对当期产品销售成本进行高计的方法,进一步缩减当期利益以此获得补偿。

4.会计财务分析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具体是初步分析偿债短期能力、企业运作资产效率等。在分析偿债短期能力中,谨慎性原则发挥的功能是利用流动与速动比率充分进行实现;在企业分析运作资产效率中,应用谨慎性原则是利用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周转率进行实现的。

5.处理或有事项

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还要满足:该义务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外流,应该明确其是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当单独列项体现预计负债。有关处理或有事项的规定,真实表现了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更加稳健的促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对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极有可能产生的状况进行反映。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局限性分析

1.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5

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运用对策

关于谨慎性原则西方财务会计给的解释比较简单,谨慎性原则就是不预计利润,而要预计所有的损失。”谨慎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是西方企业会计实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原则,特别的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更是如此。在当今的国际上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的应用在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里,它在会计领域的重要地位是绝对得到人们认可的。我国为了与国际更好的接轨,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个新的关于企业会计的准则,并且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从第二年开始执行该准则体系。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处处体现着注重对谨慎性原则的重视和运用。对谨慎性原则的重视和应用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我们国家如何才能正确和熟练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是能够很好地实施新的会计准则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所谓的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人员如果对某一个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时,在都能满足实际要求的前提下,要选用不虚增利润以及没有根据的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并且要仔细的核算采取这个方法可能产生的损失,也就是要采取保守的办法处理问题,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资本保持和维持,也就是说只有在维护资本和弥补成本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收益,没有这个前提收益是没有意义的。我国财政部新颁布的准则的规定一个企业在进行交易或事项会计确认和报告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要盲目的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而忽视了需要承担的负债和费用。因为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太多的无法预测和确定的因素,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所以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那些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所以说谨慎性原则对减少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应该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一个企业在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应该建立在稳妥和可靠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产估价以及收益计量要保守一点,不能高过了实际的状况,但是反过来对可能引起的损失以及花费的费用计量要高一点,不能低估了损失和花费,这才能有效地回避和转移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使企业有效地避免短期行为,有效地保护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拥有资产的完整,从而维护了他们的合法的利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这些年市场各种各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充斥着市场,这种情况对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更好地治理会计环境以便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不仅是会计领域要去研究的问题,也是其他领域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对资产和收益进行保守的估计,对可能出现的损失和花费不能隐瞒,企业可以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会计信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会计人员操纵利润,对企业的会计利润带来了很好的保护。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可能发生的费用也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应该要求会计人员遵循谨慎性原则,要对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进行预先估计,这样就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可以按照预先的设定的办法及时有效地规避和转移可能出现的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就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自己的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能够冷静地面对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不会被个人情绪所影响,这就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前面所说,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然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谨慎性原则的不足,事情都有着两面性,谨慎性原则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在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优点的同时也得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应用的时候要慢慢地积累经验,能够准确的做出判断。如果应用不合理就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谨慎性原则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表现在内部缺陷和外部配合两个方面。

(一)内部缺陷可能导致的问题

1.定义模糊

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交易和事项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报告的时候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同时也不能低估了企业的负债和费用。但是这种说法太多的笼统和模糊,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那么人们对此理解起来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到底如何才是高估如何才是低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可能给了不法分子机会,他们就很可能利用这个笼统的概念钻空子,私自调节企业的费用以及操纵企业的利润,使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他们好从中牟利。

2.自身倾向性

谨慎性原则具有一个局限,那就是过多的关注了本期利润,只能做到本期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对后期的利润没有进行必要的重视,这就很容易造成利润的不平衡。

3.不易操作

我国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企业财务状况和该企业持续经营的状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认定,谨慎性原则具体操作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这就使得谨慎性原则的操作非常繁琐,而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因此成本太高且操作难而放弃采用。

(二)外部配合可能导致的问题

1.与税法的冲突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我国企业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来核算某个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现状,并且要在这个基础上为企业利益相关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真实和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税法根据我国的税法来对某个企业的实际收入、经营的成本、得到的利润以及所得税进行核算的一个会计核算系统,它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税收的能够充分和完善的实现,此外还可以起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的作用,可以为国家税务部门以及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和全面的信息。

我国的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税前列支具有不同的规定,税法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2.与新准则中其他会计原则冲突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对会计信息质量中提出了八点要求,也就是谨慎性和真实性等八个具体的要求。

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应该按照实际交易次数进行确认和计量告,要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符合确认计量的信息,要必须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和可靠的特性,而且要是内容完整的信息,这种要求就与谨慎性原则别强调的“要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相矛盾。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6

【关键词】会计;工作;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面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计操作上做出谨慎的反映和处理,以保护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增强企业的防御能力。会计制度及新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和要求,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计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其有效地挤去了企业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遏制了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谨慎性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对稳健、可靠并反映经营风险,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准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对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预防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充分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矛盾

(1)谨慎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的矛盾。可靠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谨慎性原则却强调预计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具有主观随意性,两者明显相矛盾。

(2)谨慎性原则与配比性原则的矛盾。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当期确认可能将要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入和收益,在当期没有相应的成本和收入与之配比,两者客观存在冲突。

(3)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 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保持一致,一经采用不得任意变更,并应一贯予以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口径和处理方法没有要求,允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变化,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失去可比性,因而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分歧。

二、谨慎性原则的完善和提高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市场风险,这些不确定的风险需要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但是如果滥用谨慎性原则,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客观公正性则难以得到保证。如何完善并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会计领域。

1.从企业运用原则角度

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缓解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调节好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关系。在众多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可靠性原则居于首列,真实性、可靠性原则是制约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前提,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相矛盾时,应根据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较高时,优先运用谨慎性原则,以确保资本保全;不确定性较低或不存在时,则优先考虑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为了尽量减少谨慎性原则应用与其他会计原则冲突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约束,约束条件和运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

2.从会计人员本身出发

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恰当有助于实现资本保全,有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利调控的工具。能否把握好谨慎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力,力求诚信为本,实事求是,避免主观随意性。不确定性决定着谨慎性原则的必然存在,判断谨慎性原则的使用程度,关键就是对不确定性的计量和判断。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对不确定事项进行估计和谨慎性原则相关的会计处理中,要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力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水平。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培养良好的诚信和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决策能力,为更好地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奠定基础及提供支撑。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7

一、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小企业的不断涌出,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有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这些可能会给企业会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努力把企业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根据这些情况,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进行会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对于资产收益、负债费用都不得多计或少计。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主要适用于在会计实务中出现几种不同的会计方法与程序的情况,这个时候,会计工作人员应当秉着谨慎小心的态度,在不影响会计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企业效益影响最小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二)谨慎性原则的基础

1、会计实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谨慎性原则的最初产生理由即为会计实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来自于以下两种方面。首先,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通常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企业内部,可理解为企业要面对的各种内部风险和漏洞。其次,会计核算具有不确定性。具体来讲,这种核算的不确定性既来自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也来自于会计实务。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时无法避免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大量估算,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由来的基础,谨慎性原则可以稳定并约束这些不确定性。

2、企业管理之稳健主义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负责人会对自身企业大力奉行乐观主义,以此来保持积极良好的态度,鼓舞员工气势。这种乐观主义也会影响到会计活动中来,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科学公正的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为了满足股东们或其他报表使用人的要求,真实客观地反应企业资金状况,工作人员会将稳健主义的风格渗透到财务报表中来。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3、企业的资本保全

谨慎性原则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做到资本保全。这是因为,盲目的对企业资产和利润进行高估将会使得企业资产不实,进而做出错误的经营和投资决算,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堪设想的。正是为了防止此类状况的发生,才有了谨慎性原则,以保帮助企业资本保全,维持企业最基本的流动资金和生产能力。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谨慎性原则和保守主义。可以说,谨慎性原则是由保守主义演化而来的,但是不能把谨慎性原则完全理解为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精髓是明确所有潜在的损失,同时避免潜在的收益,盲目奉行保守主义可能发生的极端结果是人为控制收益,造成信息误导。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强调对于财务信息使用者负责的态度,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可能的风险和损失,注重理性判断。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关系。谨慎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客观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客观性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做到彻底公正、完全客观,谨慎性原则则允许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它以维护客观性原则为前提,在二者发生矛盾时,根据不确定性的轻重选择合理的手段处理。

二、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最大的意义即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必须能够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来规避损失,以此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安全,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最大效果。

(二)为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提供保障

如今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所有者的权力与经营者的权力分离,投资人是通过经营人对企业的管理来获取利益的。在企业会计中充分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避免对资产的过高估计和对负债的过低统计,也就保证了债权人和股东获得能反映真实信息的财务报表,进而为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因运用谨慎性原则而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样一来,在合同签订时因财务报表真实性有误而造成的经济纠纷就能够得到避免,也就是降低了企业合同风险。

三、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于资产应用

首先是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通常有平速折旧法,包括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还有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根据谨慎性的原则,可选择使用加速折旧法。通过加速折旧法来计提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使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几年就多提折旧,这样就减少了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可以说是为企业谋得了一份无息贷款,还能够尽早回收所投资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即以谨慎态度进行会计活动。

其次是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算。企业在进行自主开发项目时,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区别对待。不能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而应将其在产生的一刻开始全部算到当期损益中来。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资本化,但需符合一定的条件,资本化以后可计入无形资产中来。并且,如若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能确定,则不可摊销。

再次是对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企业在进行存货成本计算式,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通常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当物价发生上涨时,企业应选择后进先出法尽心发出存货计价,这样一来,可使得计算所得的本期成本与当期水平更加接近,也避免了期末的存货价值太低。

最后是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在每年度的最后对企业的各类资产和利润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核算。通过检查与核算,预先估计出可能会发生的潜在的风险与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到企业资产的价值损耗,为资产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

(二)谨慎性原则于收入应用

首先是谨慎性原则对于劳务收入确认的应用。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针对下列不同情况对劳务收入确认。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可以在日后得到补偿的,那么要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来计算确认该劳务收入,同时还需对成本按同样数额结转;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不可以在日后全部得到补偿的,那么要根据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动成本数额确认该劳务收入;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全部不可以在日后得到补偿的,那么需计入当期费用而不确认该劳务收入。

其次是完善收入确认的标准。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于收入确认的标准,应当更加谨慎小心。需要在相关行为的经济利益完全流入企业之后、确认结果可以进行完整计量之后再确认收入。

(三)谨慎性原则于或有事项应用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一些由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而结果需要以后发生的事项来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对于或有事项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即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和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

四、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计量出现偏差

由于目前我国的价格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企业产品和股权的价值很难进行准确的计算和估量,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以及债务都很难进行把握和估量,在加上要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工作人员往往会在计量的过程出现偏差。

(二)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带有主观性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实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利润和成本计算时有一定的估算空间,那么企业对这些空间进行处理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利益钻谨慎性原则的缝子进行修改。这就使得保存的数据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工作人员错误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主观的更改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应当意识到,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是应当保持充分的客观性。

(三)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目标存在冲突

我国的企业在征收所得税的时候,通常会有因特殊情况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支持,甚至多计算收入或少计算成本的现象,以保证税收的及时效果和稳定性。这一点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存在一定冲突,企业应当注意衡量二者之间的度,选择最为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五、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改善

(一)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无论是应用何种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都是最关键的。只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才能保证会计活动的规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计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不断积累会计实务经验;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注重对工作人员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牢固法制思想,通过学习反面教材警示,充分意识到会计违法违规操作的危害和不良影响,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自觉履行义务,遵守相关规定,将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更加完善。

(二)加强内外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系统的内外监督体系对于更好的应用谨慎性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深化外部的法律法规,加强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最大程度上防止对谨慎性原则的恶意利用,避免会计人员或其上级领导的主观意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从根本上说,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企业对于会计事务处理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谨慎态度。这种态度能够指向科学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判断和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企业资产和利润状况,而这些状况分析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债权人的决策。所以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企业应尽量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所有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全面完整的描述。这样得到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与谨慎性原则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最终保证企业会计事务的科学与合理。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8

关键词:会计核素 谨慎性原则 应用

一、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叫做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遇到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或者遇到不同方案选择时,应该做出相对谨慎的选择,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可能发生的费用。谨慎性原则要充分分析考虑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对可能取得的收益才去保守和谨慎的计算方式,其目的就是要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要对一些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出现不同方案的时候,要充分估计可能承担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记或不记可能发生的收益,使决策者尽可能得到谨慎和真实合理的企业会计信息,以提高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判断,把风险降低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谨慎原则的实质。

二、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面对比较复杂和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同时还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谨慎和保守的做出会计处理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经营者对企业业绩过分乐观的情绪。企业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自然是乐观的,但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多变的生存现实环境,需要会计提供更加真实公开的企业财务信息,并且要有抵制报告中过于乐观的倾向,从而更能体现企业资产的减值、存货的积压等真实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2.企业亏损或破产比企业获利的后果更为严重。从会计谨慎性原则中可以体现出,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更容易影响其决策结果,后果会比少报少计更加危险。

3.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对信息掌握的情况是最真实的,而会计人员只有谨慎传递这些信息给企业决策者,才能使企业决策者获得更为合理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主要问题

1. 企业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缺失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加速折旧法的使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使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很多企业不能结合自身的事情发展状况,仍在采用不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直线折旧法,企业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合理谨慎的表达和传递。

部分企业不以资产寿命规律和市场变动等趋势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谨慎性原则,而是只以眼前利益和会计指标利益为标准,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发展的眼光,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严谨性原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能真实的和企业发展状况和企业生存环境相适应。

2. 企业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适度性的把握不准确

谨慎性原则把握的适度性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不但需要将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保持平衡,而且应该清楚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的适应度,这是稳健原则应用的基础。

部分企业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和其他原则相平衡,会造成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混乱运用,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中的各种原则都无法真实反应企业会计信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混乱,违反了企业会计体系的规范性。

3.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制约着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会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在面对缺少充分会计信息资料的时候,很多仅靠经验来判断,缺少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这必然导致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从而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体现

1.计提坏账准备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坏账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坏账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严重制约着企业资金的流动和周转。提取坏账准备,是基于会计工作谨慎性原则的体现,计提坏账的使用,可以使企业提前预计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损失,从而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发生。

2.低估存货体现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

企业存货使得企业在资产上容易发生潜在的损失。会计核算人员应通过低估存货的价值和高估产品当期销售成本的方式,以达到补偿当期利润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在面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抵抗力。在企业在遇到通货膨胀时,通过低估存货的运用,可以使企业避免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和长期竞争力。低估存货是会计核算中典型的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3. 存货先进先出表现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

存货先进先出,是指企业存货,要根据先入库产品先发出原则,对发出的存货要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存货先进先出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科学运用谨慎性原则。

4.加速折旧表现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加速折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发生的。加速折旧法的使用中,提取的折旧费用每年不是相等的,即是不以年限作为平均数来提取折旧费的。加速折旧的运用,可以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快速转化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使资产加快更新,促进资产的更新周期。

五、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准则的关系

在目前的会计核算中,会遇到很多谨慎性原则和其他相关原则相互影响的情况,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全面的考虑,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一些谨慎性原则具有比其他原则更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优点,所以在运用过程中应该多注意这一点。

2. 正确处理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关系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正确运用的基础。会计人员要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但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做出合理的判断,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作出合理的估计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3. 正确处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适度性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其适度性的原则。较好的使用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体现就是适度地应用谨慎性方法。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六、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核算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是否能够真实和合理的反映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不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大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中对谨慎性原则的深入运用,能够为企业和国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1]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9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信息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制度当中,对谨慎性原则做了相应规定,并且该原则在企业会计中也得到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以降低企业风险,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有效,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但目前其应用存在不足,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领域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与弊,选择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问题。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降低企业负债和费用,推动财务会计水平提高,为企业运行发展创造条件,该原则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该定期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预测。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各种风险,同时也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会计核算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即使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时仍然要保持谨慎态度,对各种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不高估或低估其影响,保证评价的真实合理。另外该原则还能避免资产和利润虚增,保证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

(二)对收入标准的确认

营业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准,为促进财务会计决策的正确性,要落实谨慎性原则,准确计量收入准确性,确保企业利润真实。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有效压缩应收账款规模,制止高估收入,虚计利润等情况发生。

(三)对或有事项的处理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性事项予以确定和证实。常见或有事项包括票据背书转让、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其结果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并且不能由企业控制。为尽量降低这些事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实际处理工作中应该坚持谨慎性原则,以取得更好效果,推动财务会计和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问题

谨慎性原则运用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甚至避免谎报虚报资产情况发生,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但目前其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与其它会计原则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与其他原则相冲突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与客观性原则冲突;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冲突;与历史成本原则冲突;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冲突等。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二)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新会计制度中很多地方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但没有给出具体操作方法,影响人们具体操作和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例如,新制度规定企业确认资产减值准备时,需取得市价、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等数据资料,但这些数值取得通常要依靠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难以准确计算,也影响管理决策工作有效开展。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等,都离不开高素质工作人员的判断。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虽然会计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跟不上,未能正确应用会计新准则,对谨慎性原则了解不足,甚至存在滥用现象,制约工作水平提升。

三、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对策

为应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动谨慎性原则更为有效运营,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创造便利,今后应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一)缓解与其它原则间的冲突

严格遵守会计准确,真实客观原则居会计所有原则之首,谨慎性原则贯彻时也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落实。当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冲突时,要结合经济活动不确定性而定,进行综合考虑,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当与重要性原则冲突时,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在不违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用好谨慎性原则,当涉及金额较小,可优先考虑谨慎原则。另外在信息披露时要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程序等,有效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二)提高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

提高谨慎性原则相关条款规范程序,制定和实施具体会计准则, 更好指导日常行动。例如,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指导企业会计实践工作。对谨慎性原则应用做出适当约束,减少人为主观性和随意性。例如在“成本和市场孰低法”中,可将“预期销售价格下降,制成和销售存货成本将增加”作为前提,并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限范围内应用,更好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有效指导具体操作。

(三)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培训,要求他们把握好谨慎性原则的度。加强学习、培训、宣传,应用好会计政策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判断工作,对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判断时力求客观、公正,有效指导会计各项工作开展。

(四)重视审计监督和内在约束

加强审计监督,避免曲解和滥用谨慎性原则。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使该原则有效应用,防止虚列成本,随意改变会计方法事情发生,提高工作效果。

(五)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结合

谨慎性原则是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判断,表现为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判断方法不同,结果会有差异,影响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因而该原则应该与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结合,促进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四、结语

随着会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谨慎性原则会得到更为合理有效应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完善措施,为企业会计提供更为准确、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会计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合军.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J].现代营销,2015(04).

[2]张秦.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1(08).

[3]赵君.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核算应用中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