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园艺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7:55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1

1、规范化机构建设

艺术教育中心内可设中心办公室、公共艺术教研室和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三个部分。其中,中心办公室负责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和公共艺术任选性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公共艺术教研室负责专兼职教师的评聘、考核及培训,动员组织专业教师做好课程及教材建设等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承担学生艺术类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和培训,开展艺术教育方向的研究;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管理,组织各团的业务训练;协调、指导各团的活动,完成学校布置或重大节庆日的演出活动以及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指导和培训。

2、规范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要求,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配强配齐艺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和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同时聘请校外知名教师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二、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科学化建设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按教育部规定,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保持课程体系的合理结构,丰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激励有专业知识和研究专长的老师积极参与课程创新与开发,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促进艺术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建立工作机制,规范课程管理

教务处统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全校课程系统统一管理,组织学生选课,安排课务,对教师进行检查督导,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艺术教育中心,全面统筹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成立艺术教研室,具体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成立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结合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艺术团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多样性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支持教师发展,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积极配备公共艺术课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落实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待遇,积极支持教师培训进修,提升学历。支持教师的个人发展,如为美术教师举办个人画展、为音乐教师举办个人演唱会,展现我院艺术教师的艺术技能和魅力风采。

三、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是开展艺术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加强艺术实践,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制度

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精品化建设”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建设有规划、活动有计划、管理有章程、工作有总结。大学生艺术团应按“一团一教师”的原则,配备专职教师,负责团员选拔、日常排练、节目编创、组织演出等工作。

2、加大艺术团特色化建设

各艺术团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艺术团特色建设。艺术团既有传统的演出作品或节目,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演出新的作品或节目,保证大型活动节目质量。

3、开展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团在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特色不断推动校园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服务社区等。如积极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文化艺术赛事(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和戏剧比赛等);进行的校外艺术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地演出。

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工作方向,突出多元化建设,通过内建外引,注重文化传承,积极创新和深化文化育人的载体和内涵。

1、注重多重文化融合

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注重融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制文化、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通过贴近青年、紧跟时代、引领风尚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素质、彰显个性特长,反映学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展示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出色的艺术才华。

2、多元化文化活动载体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园艺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一)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的产业背景

近20年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园艺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浙江省对园艺行业“发展精品园艺,完善流通渠道,提高产品价值”的定位可以看出,行业内部已出现了“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型格局,这些变化最显著的后果是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学院统一部署,结合本专业建设实际,我院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自2010年6月至11月进行了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和分析。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至9月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园艺企业、浙江省同类院校、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毕业生;第二阶段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进行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园艺行业企业的繁育、生产技术员,流通领域的储运、营销技术员以及插花员。两次调研走访了多家园艺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往届毕业生,并综合调查、访谈和网络信息。共发出316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5份。

1、浙江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园艺行业可分为四大类产业,即园艺产品生产产业、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和园艺内涵提升产业,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浙江省园艺产品生产产业以生产名贵花木产品为主,其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对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市场繁荣,浙江省仅大规模花卉交易市场就有85个,并且市场运作日渐完善,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营销和储运专业人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亟待发展和规范;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28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高素质的生产、销售、管理人才需要量大;园艺内涵提升行业主要是指园林绿化企业、名胜风景区和休闲农庄。浙江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公司就有55家。浙江省是旅游大省,名声风景区众多。近几年来在浙江省大力推行休闲观光农业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休闲农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600家之多,这三个产业对植物造景和园林区养护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

2、浙江省园艺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共计12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4%、集体企业占26%、国有企业占13%、三资企业占7%;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30%、300-1000万占25%、1000万以上占15%。

(1)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

通过调研园艺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见表1.

表1

就业单位和部门统计表

就业单位

就业部门

园艺种苗生产企业

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

园艺产品生产企业

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销售部

园艺产品及资材流

通企业 销售部、仓储部

园林绿化企业

养护部

景区管理部门

养护部

休闲农庄

生产部、管理部

(2)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①毕业生初始就业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见图1;调研企业中对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4%,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70%,养护管理员为50%,见图2。②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专业能力方面,尤其强调园艺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园艺产品营销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7%、90%和89%。见图3。

(3)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有8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营销员和花卉园艺工,其次为花卉育苗工、插花员和绿化工,见图4.

图4 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分析表

3、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稳定度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0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毕业生。

(1)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调研显示,有23%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21%的学生在园艺产品营销部门工作,19%的学生在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部门工作,详见图5。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3%,满意的为35%,详见图6。

(2)就业稳定程度分析

调研显示,有81%学生毕业后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详见表7.

(三)结论

1、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将对高职类专业人才构成旺盛需求,园艺专业针对本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我院园艺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农产品经纪人和植物造景师两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相对缺乏,但农产品经纪人从业条件是对该行业有相当的了解和一定数量的客户群;植物造景师需有若干年园林绿化工作经验,并且需掌握大量当地植物造景所需材料的生长习性和当地人文特点,因此这两个岗位不能做为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可做为园艺技术专业的拓展岗位。

3、企业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的主要证书为营销员、花卉园艺工和花卉育苗工。

4、学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管理岗位、园艺产品储运和营销岗位和园林绿化与养护岗位,各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均高于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另外学生在园艺行业工作的稳定度和满意度比较高。

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掌握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基本理论,具备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职业技能,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符合现代园艺专业技术与管理领域任职要求,能够服务于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面向的专业就业岗位 (群)为在各类种苗公司、园艺公司、园艺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基层园艺管理部门中,从事园艺产品繁育、生产、储运保鲜、产品流通管理以及花艺布置的相关职业岗位。就业人员应具有相关职业岗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见表2。

表2:

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表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颁证单位 等级

1 园艺产品繁育 育苗工、组培工 农业部 高级

2 园艺产品生产 花卉园艺工、果树园艺工、蔬菜园艺工 农业部 高级

3 园艺产品储运保鲜 园艺储运工

营销员

插花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高级

园艺产品流通及管理

4 园艺产品艺术创作(拓展岗位) 花艺师、植物造景师、绿化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 中、高级

(三)毕业规格

1、相关知识

具备专业必备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一定程度的外语、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适应工作需要的植物和土壤肥料的基础知识;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基础理论知识。

2、职业能力

具备制定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作物种子和种苗生产;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产品生产;可以进行园艺产品的保鲜、仓储、包装和营销管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制作花艺作品。

3、职业素质

能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热爱“三农”,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拓展能力强,具有建设新型农业的信心;专研能力强,具有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能力;法制观念强,具有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

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园艺技术专业是农业技术类专业,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具有较强季节性的特点,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我院实际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与企业共同确定了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相关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第二阶段行动领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六性”的原则完成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同时按照“四融合”的原则构建了职业技术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图8.

(三)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一个模式,打造两支队伍,构建三个体系,建设四类型基地,深化“五融合”特色。

1、一个模式

就是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园艺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界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高度融合,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园艺职业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

(2)依托行业,整合和充分利用优势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与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园艺行业内各类企业、研究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全面合作,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探讨与同类院校就校际合作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

(3)与各类园艺企业进行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学生就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赢。

(4)根据园艺产业季节性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组织实行“忙入、闲出”,种植类课程安排在生产项目比较集中的学期,农忙时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农闲时学生以校内试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行柔性管理。

2、打造两支队伍

具体的讲就是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我院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在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并行,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和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非常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予以了大力倾斜。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我院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和行业实际,从园艺企业和园艺行业技术培训和指导部门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3、构建三个体系

即基于岗位任职条件需求构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和“五事”的素质教育体系。

(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面向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的相关职业岗位。在分析典型产品与服务工作过程以及具体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过程完整、目标统一”的原则归纳出15项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与能力的关联性”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课程转换见表3。

表3

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课程

岗位1:园艺良种繁育

1.生产优良种子 种子与种苗生产技术

2.生产优良种苗

3.生产组织培养苗(无病毒苗)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岗位2:园艺产品生产 4.露地生产花卉 花卉生产技术

5.保护地生产花卉

6.露地生产果蔬 果蔬无公害生产技术

7.保护地生产果蔬

8.防治园艺病虫害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9.建造与使用现代园艺设施 现代园艺设施应用技术

岗位3:园艺产品营销 10.园艺产品储运 园艺产品储运技术

11.园艺产品营销 园艺产品营销技术

12.花艺布置 花艺技术

岗位4:园林绿化与养护 13.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

14.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15.植物造景 观赏植物识别与应用技术

(2)“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工作过程导向”内容体系实施为载体,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的单项职业能力;第二阶段通过直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的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的能力培养经历三个阶段,培养目标层层提升,从单项生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综合生产和管理能力最后上升为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见图9。

(3)“三条线”并进的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基本素质是指职业劳动者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具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专业素质包括爱岗敬业、学习能力、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素质是指开拓进取的意识、敢于接受职业挑战的竞争意识等。高职毕业生强调能力培养,“高素质”也同等重要,我们通过构建“三条线”并进的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

第一条线是以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第二条线是结构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条线是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全方位开展课外活动和“万向文化”的五事(乐做事、能干事、会说事、善共事、可成事)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4、建设四个类型实训基地

四个类型实训基地为:引企入校共建高度融合型校内实训基地、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和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1)引起入校共建高度融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依托该实训基地,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同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以员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目前我院已与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园艺实训基地,通过几年的合作,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项目校企合作开发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2)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

可满足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单项实训项目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单项职业能力服务。

(3)紧密型校外实训基

地可满足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施的需要,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的同时,学生以员工深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领会企业精神、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4)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该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按照合作单位工作岗位任职条件的需要,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依托企业实践条件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按照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共同考核学生,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定向培养,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我院已与西湖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签订了“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运作,较好的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如意的工作岗位。

5、深化“五融合“特色

经过4年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园艺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以下“五融合“特色:

(1)生产与教学相融合

依托校内融合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把企业生产流程、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来,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中学”,教师在真是的生产环境中“做中教”,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生产和教学的高度融合。

(2)教学活动与农时季节相融合

园艺作物的良种繁育和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繁育和生产类课程的安排与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适应。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按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分为“农闲”和“农忙”两个阶段,在教学组织中分为大小学期,农忙时对应大学期,主要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农闲时对应小学期,主要安排通识课、职业基础课学习以及校内试验和单项技术的训练。

(3)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

园艺产品种类繁多,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根据当地园艺产品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了种子与种苗生产和园艺产品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与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生产的种类和品种相一致,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适当选择具有前瞻性的种类和品种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4)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完全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形成。

(5)教师与企业技术员相融合

在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情况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先生转变成师傅、由教师转变为企业生产的技术员和管理者,同时企业的技术员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其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企业的技术员转变为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师与生产技术员的相互融合为实现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8(6).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3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园艺产业的发展,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专业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等4个方面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措施,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园艺产业的功能出现多元化趋势,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生态农业、观光园艺以及园艺产业设施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都使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现代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和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1,2]。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铸品牌,突出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特点、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以现代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为能力“主线”的职业素质培养,努力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综合职业素质高、掌握现代园艺技术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

2改革措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岗位(post)+技能(technique)+项目(item)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技能项目”和“工学结合”的思路,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名称,然后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再通过“项目课程体系实践过程考核”的方式来实验,最后通过“技能证书”来检验[3]。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实现5个转变即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要求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园艺产品(花卉、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各方面技能,而且要懂得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将园艺人才的技能分为3类,即3个支撑点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第一支撑点,具有过硬的生存与发展的公共素质,主要有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支撑点,扎实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英语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支撑点,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为现代园艺产品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技能和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技能。根据上述3个支撑点,在人才培养中分解成现代公民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体育、园艺植物生产、园艺良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工作、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园艺景观设计、园艺景观建造、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绿化、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项目。对于各个项目中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各项目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得到了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2.2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和“培养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这2条能力主线,基于3个支撑点中各个项目涉及的主要技能设置课程[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园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让老师拿个“双证”或引进一些工程师,必须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培养和引进2个方面下功夫[5]。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2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从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5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2.4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艺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培养高质量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管理、校企合作,建成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园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濮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根据“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仿真实训、校内外基地有机融合”的原则,丰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按照“人人动手、参与全程、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由系教研室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教师从科研项目、系教研究室从实验经费中提供经费支持并负责技术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协议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在基地所获得的产品由课题组、学生负责销售。通过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濮阳市园艺产业集聚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周围的濮阳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对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按照生产要求担任临时性技术与生产人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1-122.

[2]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62-64.

[3] 董自梅,谷延泽,朱学文,等.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pti工学结合职业素质目标分段培养模式”分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20):14-15.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4

一、健全制度,保障落实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校成立了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并构建了“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教导处、德育室协助,艺教总辅导员、音、体、美组长、艺体教师等具体落实”的管理格局,为全面落实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2.注重规划,有序推进。学校将“校园京韵”作为校特色项目之一,有明确的年度发展目标和达成标识。每年年初,结合学校实际和上级会议精神认真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到了年底,组织艺教老师一起认真完成工作总结,及时反馈“校园京韵”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3.改善设施,落实经费。学校首先从硬件上保证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民族文化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逐年提高。结合历年的各次比赛和演出,学校及时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排练和指导,出资购买和租赁京剧演出服装和道具,为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优化师资,完善常规

我校注重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并以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校园京韵”项目的有效实施。

1.落实校内指导教师。学校聘任具有责任心和一定京剧教学经验的音乐教研组长谢伏玲老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2.外聘专家指导教师。学校与上海京剧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先后聘请京剧院的陆湘雯、梁翊华等数位专业老师每周2次到学校对校京剧社团进行“京剧唱段”和“京剧身段”的指导。这些老师都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唱、念、做、打,行神俱佳,各有擅长。专家的引领,让学生们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3.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评估、表彰和激励机制。在《绿地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于艺教教师开展民族文化兴趣小组辅导工作等都纳入到月考核,把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中取得的实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发了艺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整合资源,推进工作

学校充分挖掘、整合学科资源,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脸谱等活动,扎实推进,创设了浓郁的校园京韵氛围。

1.在基础型课程中普及。我校以音乐、美术、体育学科为切入口,体现学生参与率100%。在音乐(唱游)课中有效落实“京剧进课堂”相关曲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唱相关的京剧和京歌。在美术课中,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京剧知识的渗透,并开展京剧脸谱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活动。体育课中,学习“京韵操”是每个绿小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全校学生人人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京剧脸谱等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叩开京剧艺术的大门。

2.在拓展型课程中提高。学校组建校级京剧社团――“绿韵京剧社团”。在二至五年级内选拔具有嗓音条件与身段条件的优秀学生参与,聘任上海京剧院的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各次培训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培训内容,保证了社团各项训练的正常开展。

此外,学校以校园艺术节、少先队主题活动等为载体,开展绘画、小报、京剧才艺展示、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京剧知识,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3.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学校注重民族文化环境的渲染。校门口的橱窗内,设置了“魅力京韵”版面;各楼层墙面分别布置了“京剧知识介绍、京剧名人介绍、学生京剧脸谱作品、各次展演照片”,各项举措有效地创设了“京韵”校园文化,让学生们能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

4.在搭建平台中收获硕果。为了让学生不断锤炼技能,提升水平,我们积极组织京剧社团学生参与社区共建单位、街道、教育局、市级天天演等重大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有效的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京歌声声,京韵悠扬!绿小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绿小的每一个学子都感受到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伟大力量。校园“京韵”,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推进锦上添花!“校园京韵”,成就了绿小娃娃的民族梦!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5

回顾上学期,园艺103班班委认真以“为同学服务”为出发点,圆满的完成了上学期的工作计划,在继承和发扬园艺学院学生工作一贯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工作进行了有效创新,形成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院学生工作计划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提高班级同学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改善班级学习氛围、繁荣班级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成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优秀班级队伍。

园艺103班基本情况:

园艺学院园艺103班总共31人,党员1名,团员27名。在去年学院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班级获得“园艺学院新生杯篮球赛”第一名、“优秀团支部”、班刊第一名、园艺学院“仙姿杯”新生越野赛班级第一名。今天的6月份我们班作为示范班出现在园艺学院的报纸“艺圆”上,我们颇感荣幸。

学习情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学习上,我们本着严谨、团结互助的学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课上,活跃的课堂气氛博得了老师的好评。课后,同学们相互讨论难题,共同进步,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在大一上半年的考试中,我们班级的胡玲玉、张磊、葛崇璞同学获得“一等奖学金”;李桦、金天云、贾明鑫同学获得了二等奖学金;汪相刚、杨帆、梁爽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金”。在大一年度的学习总结中,我们班胡玲玉同学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努力下,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XX年6月份,我们全班都积极参加了cet-4级考试,通过率达到50%左右。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班同学也是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张紫嫣等同学确定了自己的课题,刘晓光等人也获批科创项目并积极进行工作,锻炼自我。

生活方面:

大一那一学年,我们班同学积极配合生活部工作,认真打扫宿舍卫生,积极参与校园和教室的打扫活动,得到了生活部的认可。经过评比,我们班西区1#403女生宿舍和东区10#111男生宿舍均获得了“五星级文明宿舍”的光荣称号,我们甚为骄傲。纪律情况:

上学年,在班委会的努力和全体同学的配合下,班级早操及晚自习的出勤率达到了98%。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班同学做到了不旷课,不早退。在学院的各类活动中能够准时到场,在会场中保持安静。班级同学没有出现过重大的违规违纪现象。

班级工作情况:

从班委会组建到一学期结束,班级工作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上学期刚开学不久,我们就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一次班会,总结了军训的成果,评选出为我们全班服务的班干部。这次班会结束了班级的基础建设,开始了“我们是一家”为主题的形象班级建设。军训结束不久,就迎来了中秋佳节。鉴于很多同学都不能回家,在班干部的提议下,我们开展了为主题的中秋联欢晚会,减少一些同学的思乡之情。为了更进一步的体现班级同学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班有十名同学成功竞选进入院学生会为学院同学服务,成为院级学生干部,有五名同学进入校级学生组织。在本学期初,班级同学自我总结,确立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然后,班委们根据工作重点安排计划班级活动,并根据现实与时俱进,使我们的班级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6

目前,中职园艺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主要包括普通文化基础、专业大类基础、专业基础三大类,这三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类,如普通文化基础包括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属于必修课;专业大类包括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等,是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包括园艺设施、园艺植物保护等,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活模块是指为了凸显学生的某一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削减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应用性,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园艺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就要以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专门化模式,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设置。

园艺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够用原则,强化专业理论的应用性,给主干课程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之符合专业需求。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需求,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中职园艺专业应结合实际压缩理论课程时间,如《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的昆虫头部构造理论性较强,应适当压缩,精讲病害症状类型及引发原因、病虫害调查方法、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等。把农药基础知识做重点,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如用药禁忌、安全用药规范等,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校本课程,如《食用菌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等,这些知识应用性、实用性强。为了配合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做到理实一体化,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项目,延长实训时间,注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自主创业、企业实习等。其次,教学要实行双证制教育。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把技能鉴定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综合能力。园艺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高,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再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今后自主创业的科目。如花卉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插花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经营理念,安排学生到花卉市场进行实地参观调查,了解花卉市场的流通渠道、盆花的采后处理等,从而拓宽学生就业出路。

2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生活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建立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能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顶岗能力后,再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所以,校内实训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等。中职园艺校内实训基地要配备完备的设施,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基地,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种植无籽西瓜、南方梨等优质果蔬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应用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等技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包干,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种出的产品质量、产量等进行考核,然后将产品统一卖出,获得的费用作为班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专业技术,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企业制定顶岗实习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具备了校内实训的生产经验,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严格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学生。同时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做指导教师,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知识面。学校也可以派实习指导教师到厂参与管理与指导,通过到基地驻点实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学校还要充分借助校友优势,校友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学校要与校友建立密切合作,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做励志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园艺专业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培训,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与教师座谈;也可以派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实际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

中职园艺专业课程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对理论知识的评价要在具体运用中进行;岗位技能评价注重核心技能;职业素质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等。园艺专业要以生为本,采用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注重园艺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等标准,每个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岗位技能培训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学生自主打分,组内成员相互打分,最后由教师审核后确认;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完成的岗位技能,由企业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素质。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7

重点产业日益突出,区域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科学规划指导,强化政策扶持,调整优化结构,蔬菜、食用菌、人参、梅花鹿、林蛙等重点产业优势日益凸显,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专业生产集中区建设得到加强,东部以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为主;西部以经济作物、蔬菜、瓜果为主;中部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完善。

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产品质量持续提高 2010年全省有效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园艺特产品有2450种,占总数3450个的71%。蔬菜、水果、食用菌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省园艺特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0多家,遍布各地的初加工、贸易型、小规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达4000多户,并呈现出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

科技普及力度加大,农民素质明显提高 全省累计举办各种培训班430余次,培训人员4万多人。重点培训产业园区技术骨干和生产大户1000多人次,为我省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眼于建设北方特产大省目标,以打造参茸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园艺特产业千亿元创业计划、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和人参产业振兴等工程,突出抓好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实现1760亿元。

一是加快北方蔬菜产业基地建设 着力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围绕“九区五线一中心”,建立5条棚膜蔬菜产业带,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到2015年,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其中棚膜蔬菜规模达到12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300亿元。

二是加快北方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人参、贝母、细辛、北五味子、龙胆草5大产业。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推进“药食同源”,拓展人参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全力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到2015年,中药材生产面积发展到80~100万亩,实现产值700亿元。

三是加快北方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5大产业。推进适宜区产业带建设。到2015年,生产总量达到40亿袋左右,实现产值200亿元。

四是加快北方经济作物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马铃薯、花生、烟叶、向日葵、杂豆、红干椒6大产业,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快发展贮藏和精深加工业,促进产品增值。到2015年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400万亩,实现产值400亿元。

五是加快北方经济动物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鹿、林蛙、貂、貉、蚕5大产业。到2015年,鹿存栏达60万只、林蛙回捕7亿只,其他经济动物总存栏90万只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的针对性,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紧密的联系,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桥梁,以专业为平台,以教学为中心,所办专业要依托企业,植根企业,服务企业,突出专业特色,推行以互惠共赢,联手共建专业为基础的新型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在校内建设园艺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校外依托西安华林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校企合作实训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并解决在此期间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依托的多种形式的校企协作教学模式,以获得学校和企业间可持续的、互惠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推进我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本项目通过生物工程系在校内园艺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校外依托西安华林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确定本专业园林工程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四个“一”:

一颗心: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一幅画:能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并形成系列设计图(规划设计能力)。

一双手:能依照规划方案组织实施(组织施工能力)。

一张嘴:将设计方案与用户充分沟通,让用户信服并采用(社交能力)。

2 优化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校企共建是优化理论教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优化和教材优化。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向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必然会出现面向岗位的模块课程、项目引领课程或综合化课程等新型课程。这些新型课程的出现,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在企业的协助下编写实用性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教材,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教材建设要特别注重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提高课程的数字化程度,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3 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或者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这可以从培养和引进两个方面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几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从西安华林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绿友园林公司、左翼园艺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多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4 生产及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共建,既可以解决本专业校内实训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又能够解决企业技术及人才不足的困难。近几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与西安华林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 毕业生的顶岗实训及就业

对学生的实习,我们实行的是校企双重管理,即学生在实训企业中,要接受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管理。企业负责学生的技能培训、考勤、绩效、评价;学校负责学生的再教育,包括思想、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考核和评价。对企业而言,学生身份是员工,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对学校而言,学生身份是学生,要完成企业顶岗实训的学习任务。学生走进企业,充当的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能够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同时,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或学生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能实现学校对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的管理。过去领学生在企业实训,大多是老师管理学生,企业一般不参与直接管理,只是在上岗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后期的企业实训主要是学生操作、老师管理,有问题时企业会与老师协调,学生对企业绝对服从的力度不够。现在,由于企业对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并且与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挂钩,所以效果要远远好过从前。

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训,使企业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企业中学习。在顶岗实训过程中,要做到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行家能手的实践经验作为培训资源,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技术专家带学生的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应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镶嵌式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种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高职特色。

学生通过教学实习期间在企业进行3~6个月的生产实践后,基本熟悉各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企业可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优先录取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顶岗,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员工选聘的对接。

总之,园艺技术专业的建设,要求学校必须按照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企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人才的培养工作,让企业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这些任务只有企业及专家携手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收稿:2012-02-02)

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八期

[2]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9

The Research of Practices Education of Herbal

Horticultural Plant Cultivation

QI Xiaohua, CHEN Xuehao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system of herb horticultural plant cultivation course was introduc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In the new system after course revolution, the percentage of practical classes was increased. The practical course was classified into two parts, campus practice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base which located outside of campu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course was comprised b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valuations. After the modif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herb horticultural plants cultivation, we should put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for adapting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horticultural human resources.

Key words Herbal horticultural plant cultivation; practical course; gadeningupuro

园艺专业涵盖蔬菜、果树、花卉和茶学四个领域。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园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农业中的第一产业,因此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加。但是目前园艺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园艺专业学生所学课程与实际生产需求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应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园艺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但是如何保证实践课程的内容既有生产应用价值又具有园艺专业水准,这是每一个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在现今,个别农科专业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实践基地规模较小、条件较差、实践实训平台较低。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造一切有利于开展实践课程的条件需要教师进行整体的设计与布局并持续探索总结。以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为例,该课程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简化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对园艺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本文就扬州大学草本园艺栽培学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总结,为今后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奠定基础。

1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结构有基础知识、拓展新教学、实践教学、自学和其他环节五个部分组成。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中包括以下内容:绪论、蔬菜分类、蔬菜生长发育特性、蔬菜设施栽培基础和蔬菜育苗。各论包括茄果类蔬菜栽培、瓜类蔬菜栽培、白菜类蔬菜栽培和水生蔬菜类栽培(水生蔬菜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是扬州大学园艺学科的特色之一)。

2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2.1 教学体系的改革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以应用为最终目标,因此理论知识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首先我们对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改革前的课程教学体系由基础知识和实践实训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知识占90%,实践实训占10%。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性较强,由于蔬菜种类众多,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即使系统讲授也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反而因理论课时数多,实践教学时数少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讲授茄果类蔬菜栽培、瓜类蔬菜栽培、白菜类蔬菜栽培和水生蔬菜类栽培,将豆类蔬菜栽培、根菜类蔬菜栽培、甘蓝类蔬菜栽培、葱蒜类蔬菜栽培和绿叶菜类蔬菜栽培内容简单进行概括,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体系基础知识占50%,实践实训环节占40%,自主学习占10%。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改革后的教学体系不仅仅是增加了实践实训环节的课时比重,更重要的是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改革前的实践内容全部在校内基地完成,由于受到生产设施类型和季节岔口安排的限制,往往只能阶段性的参与或者参观某些蔬菜类型的生产和管理。改革后的实践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校内教学实习和校外基地实习。校内教学实习部分,我们专门设置两个蔬菜大棚和一个日光温室供该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由原来的简单参与变为主动承担。从该课程理论授课时即安排实践课程,从大棚的搭建、整地除草、蔬菜育苗、幼苗管理、移栽定植、植株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操作和训练。另外,针对瓜类蔬菜栽培,设置了瓜类蔬菜嫁接及嫁接后幼苗管理的实践环节;针对茄果类蔬菜栽培设置了无土栽培模式的应用环节;水生蔬菜栽培则利用现有的扬州大学水生资源圃进行主要水生蔬菜类型的田间识别、繁殖方法学习和病虫害的鉴别环节。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增加了校外基地实习,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校内蔬菜作物类型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由任课教师带队到江苏省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扬州江都区小纪镇超大集团蔬菜基地、南京市植物园和淮安清浦区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考察实习。四个基地的选取主要是依据其分布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设施类型、不同的种植模式和不同的特色蔬菜类型。考察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完成总结并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交流。因为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农科学生至关重要,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经验积累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基地考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 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还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产业现状,从而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在基地考察期间,我们请基地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让同学了解了现代蔬菜或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新的理念和结构体系、蔬菜生产发展的现状以及现代蔬菜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而且使学生对于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更进一步稳定了专业思想。

2.3 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的考核模式采用了课堂内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实践过程的积累,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是按照理论考试50%,实践汇报20%,平时成绩(实践表现)20%,自主学习10%来进行成绩评定。由于该课程的开设更加注重实践效果,所以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践汇报主要检验学生对实践过程中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对园艺产业的认识和兴趣点,平时成绩则主要以校内实践期间对待实践课程的认真程度、积极程度、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考核。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同时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课程设置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完成基本的农事操作和栽培流程,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一些既定模式中的不足,并将先进的生产模式应用到实践中。

3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今后的探索方向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新的教学体系中理论学时大大压缩,但是课堂讲授的效果反而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得一些很有意义的蔬菜类型和相应栽培模式表现得很枯燥乏味。将部分内容引入基地,与田间地头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体验到了“如何更好地教学”这一基本问题。其次,实践内容的设置打破原来单一的模式,注重一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这使得学生对园艺专业的认识更加立体,不会再问“这个还需要学吗”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