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06 06:18:18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现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发展,园艺技术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园艺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园艺技术产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园艺产业发展形式进行了分析,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将创新教育模式结合园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教育模式;园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模式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园艺行业是国家经济行业之一,同时也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承担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承担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使命,园艺行业是一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行业,虽然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全国各地的园艺行业都面临着技术人才空前紧缺的问题,本文就创新教育模式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园艺行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性

园艺行业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园艺技术专业性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还要具备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园艺专业性人才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方式。园艺行业具有其特殊性,由于园艺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导致实践教学成为园艺技术行业人才培养的难点,我国传统园艺人才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通过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我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技术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形成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性教育模式。

二、园艺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现状

1、创新意识缺乏

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驱动力,是个体在创新行为中所有的自觉创造意识,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想法,园艺专业性人才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是否具有自主支配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是否觉得有意识的创新行为,表现出积极的创新自觉性。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模式主流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启发,大多数园艺专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缺乏主动性。园艺专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学生对园艺行业普遍具有偏见,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差,对园艺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园艺专业没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2、创新能力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内容大多相同,专业使用教材大多属于老旧内容,知识内容更新缓慢,落后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过于严谨,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封闭,教学内容结构陈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增长,园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从未停止,但学生对于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及时的了解,对园艺行业的现状不了解,就业方向不明朗。

三、创新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

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人口增多,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大幅降低,因之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提高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培养质量,随着市场的发展,园艺专业人才呈现出由“精英化演变成大众化”。目前我国园艺人才的培养,分为专业应用性人才和专业复合型人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拓宽高校的专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园艺生产设施已经开始了科技化、集约化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高科技、现代化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搭建高校园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搭建了宽广的园艺专业技术学习平台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人才培养。(2)完善高校园艺专业教育体制,可以从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时间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和选择权,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课程、教师、和上课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教学实践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园艺专业依然是传统教学理念,普遍认为教学实践只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只注重课堂的试验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因此形成了一种统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技术、设施普遍落后,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建立一个包括完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多层次的,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在建立完整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园艺企业的实习、基本是技能培训、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培训、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园艺企业,提高对园艺的专业的市场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开设创新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艺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新形势下的园艺市场发展急需创新性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专业性园艺人才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

作者:张晓东 热沙来提·买买提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云润《.实用英语》在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中的设计与实教[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2

园艺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园艺植物栽培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教学条件和园艺植物季节性生产的局限。常常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为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结合学校条件和生产实际,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实验、技术推广相结合,多方位培养学生从事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符合社会发展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本地区园艺植物栽培的生产实际,对教材进行多次调整,选用了近年来出版的最新教材,将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的有关知识都综合到了《园艺植物栽培学》中,同时增设了《设施园艺学》《组织培养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采取先基础、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将《园艺植物栽培学》分一学年讲授,二年级第春季学期(秋冬季)讲授总论部分,同时结合实际主要完成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的识别、果树的冬季修剪、保护地设施类型调查、环境指标测量、棚膜和草苫装卸等实践活动,并结合温室蔬菜、花卉的生产项目,开始初步参与设施蔬菜、花卉的栽培管理;三年级第秋季学期(春夏季)开始讲授各论部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认识、了解园艺植物的种类和栽培习性。

园艺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安排实验时,要考虑园艺植物的播种和育苗、嫁接、定植和整枝等栽培管理的顺序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田间的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却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单项、独立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验技术方面涉及到多种实验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专业思维。因此,增加设计性实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田间调查法。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种子形态、植株形态、花果的结构、不同生育期生长状况等,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到田间观察、调查记录,并结合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第二,实践操作法。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树的修剪、嫁接、扦插及蔬菜的打权、摘心、人工授粉等,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注意事项后,可利用实习实训课完成。教师进行指导示范后,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统一考核,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第三,探讨互动法。针对一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如园艺设施的结构、温室生产中CO2施肥等),采取提前实地观察,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围绕着问题进行现场或课堂教学,以掌握理论依据、学习或改进相应生产措施为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在课程内容合理整合的前提下,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和实地录像为基础,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景、乐、图、文并茂,人文、基础、专业知识并存,学生在观赏中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五,项目教学法。以生产项目(或教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学生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落实责任到人,教师、学生参与生产的全过程,达到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共同提高,基地形象良好,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六,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通过调查可以获得以前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劳动作业法。劳动作业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基础,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三、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各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要求在专业课中的综合反应。任何一门专业基础课(如土肥、植物等)技能的培养及能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都会影响到专业技能,对于不同的园艺植物要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在一个相对短的教学时间内要把各种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也就有一定局限性[4]。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园艺植物栽培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惯穿于二年学习的始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从2008年开始系上提出了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计划,其目的是强化《普通化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活动。我们还设想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株(区)栽培和管理园艺植物,定人定区栽种试验、丰产、繁殖园,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已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2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果树、蔬菜、花卉的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年龄不同,这样在任何一个学期里是不可能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措施等完全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从时间上保证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使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于生长实际,促进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荣,陈吕意,徐跃进.应用“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和提升园艺专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3,(5):34-37.

[2]陈杰忠.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S):84-86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3

关键词:环艺;园林绿化;教学实践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冀媛.园林绿化设计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4

关键词:园艺专业;专业实习;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113-02

The Dem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Employing Uni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Horticulture

Tian Ji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The students in horticulture specialty have hig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demand than students in other specialty.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and employing uni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horticulture,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ur departments.We hope we can provide some research direction to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Key words:Horticulture;Professional practice;Demands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体系的逐步建立,北京农业的功能定位也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北京农业的转型,保障城市供给已不再是农业第一功能,其功能已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的融合,使城市农业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因此,如何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高等农业教育的规律与特征:在调整中找准位置、在转变中提高质量、在教育中办出特色,培养出合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园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北京农学院校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1-2]。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率先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观。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设计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同时提出了“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培养观。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强都市型高等农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管理能力,建立相应培养体系和相应实践培养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

通过对北京市周边果园和农村合作社的走访,了解了北京市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定位,同时通过参与北京农学院现有实训课的教学,对此,本文提出了对现有园艺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园艺专业学生需求

1.1 考研学生 园艺专业学生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其中考取研究生人数大约占所有学生的30%。而对于选择研究生学习,这样更加有专业性的学生来说,更应鼓励引导其参加所有课程,深入的了解园艺专业,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现有实习和实训课程,使其明晰园艺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种实际生产问题。同时可以根据考研学生的需求,除安排生产基地实习外,还可安排进入各实验室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使学生对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研究学习中,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结合,并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本专业就业学生 在每年毕业的学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约50%~60%。在这些学生中,对实训和实习课程较为满意,并在实习单位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多安排一些实习,在实习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北京农学院的专业实习一般为90d,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在2~3个基地内流动,或者在一个基地的不同专业内进行流动学习;比如在果树生产基地学习45d,在蔬菜生产基地学习45d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园艺作物3大方面: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都有着全方面的学习和认识。便于学生在未来求职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兴趣,对工作进行选择。

1.3 跨专业就业学生 同时,每年会有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进行就业。这部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课程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园艺产业销售,园艺企业管理等工作,使专业实习和实训能够与学生自己意愿结合;既能完成专业实习和实训的课程要求,又能满足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用人单位需求

2.1 技术人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新技术推广到生产单位和农户需要时间较长,而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把新技术学习消化后,却缺少了对农户进行培训推广的技术人员。因此,园艺专业的学生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培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了解生产的最前沿走向;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的与农民接触,了解技术推广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2.2 研发人员 园艺专业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以及农户和企业生产过程中,都在不停的发现各种问题。经过对园艺生产企业和农户的走访过程中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研发人员相对缺乏。因此,回顾园艺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实用性,使学生能很快进入状态,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结语

培养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是园艺专业培养学生的出发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实习和实践教学是以学生收获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确定学生的技能训练内容,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较扎实、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操作;并且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全程了解各项生产措施,并根据实际生产发现的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步入现代化的生产第一线,亲身经历实际工作中的环境,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园艺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重要的突破环节,重点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园艺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教学也更应该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联系;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园艺人才。使培养方向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适应现在都市发展潮流[4]。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7,24(1):128-130.

[2]袁颖.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12-113.

[3]田佶.园艺专业“3+1”教学模式的专业技能训练[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3):166-167.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园艺大国,园艺学不仅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之一。园艺学不仅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还对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起了重大作用。

园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是园艺学本身特点及培养目标所必需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对掌握园艺生产技术应用的实际锻炼,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然后又用新生成的理论去指导新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实习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园艺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将根据自已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就四个方面从园艺学的课程设置提出如何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1 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进度设置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查阅参考资料,搜索网络媒体等先对问题形成自已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进行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又可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可可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再把答案收集起来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多样,则在管理上应该要分类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肯定行不通的,肯定会失败的。因此,在实践课上园艺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贯通。

2 提升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容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现代园艺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首先对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实践,得出经验,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完成。因此,也可聘请在园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或科研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园艺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3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编写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教材

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园艺技术型人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校内要有一定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满足开展植物、花卉、蔬菜等实习实践项目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扩大实习品种范围。园艺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按现行统编教材,依据园艺生产时令、季节和教学环节实践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校本实习教材,及时改进教学实践方法。校本实习教材要以学生形成系统的技能和园艺知识为主线,安排技能实训台历和具体日程,制定技能训练方案,尽量使教学理论从教室走出来,移到田间,移到生产试验场所,使教师的教授、示范和学生模仿与创新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在考核实验教学上,用综合评定取代一次性以实习报告形式考核的方式,首先,教学实习的实践报告每次记录实习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内容、试材、操作步骤、心得体会,占50%;其次,理论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核,占40%的成绩;再次,记录平时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占10%。

4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的改革

学校还应组织园艺学专业学生教师共同参与有关部门科研课题建设。依据当时园艺生产各方面实际情况,组建科研课题小组,设计一些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课题或者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掌握生产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园艺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园艺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在足够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强实践、广适应、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所创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从课程中汲取丰富理论知识,更要从实践经验、创新活动中形成。专业教师更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自身能力的创新;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怕累怕难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程智慧.园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高中;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职业高中(近几年由过去的职业高中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职业高中招生混乱,大多数职业高中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职业高中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职业高中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职业高中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职业高中、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职业高中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职业高中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职业高中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7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8

关键词:非园艺类专业课程;园艺通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8-02

《园艺通论》是高等农业院校非园艺类专业选修课,包含了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分类、生物学特性、育种、育苗、栽培、设施园艺及产品采收处理等课程内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所不同,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植保专业课时分配为24学时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农学和资环专业为32学时理论课。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学生为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效果。笔者从事园艺通论教学多年,现将该课程近年来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验课程开设紧密结合理论教学

对于植保专业该课程培养方案制订课时分配为24学时理论授课,8学时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实验课程的上课时间和理论课程上课时间保持一致,如第一周开理论课同时开设实验课,并且第一堂实验课开设“园艺植物种类识别”,可将学生带到包含园艺植物种类较多的实践基地开展实验课程,建议学生用手机拍照,给植物标注科、属、名做成电子版实验报告,并让学生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束后督促学生尽早完成实验报告。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把学生拍摄到的具有典型性的照片运用到后面的理论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准备,在上园艺通论第二章《园艺植物的分类》和第三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这两个章节时,会让学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继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堂的学习兴趣。第四章《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开设了“园艺植物花器官识别和授粉”的实验课。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园艺植物花器官的多姿多态,更好地掌握有性杂交技术,也为其他育种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农学和资环专业,园艺通论这门课培养方案为32学时理论课,农学和资环专业的学生同样缺少园艺植物相P知识背景,如何让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目前的微课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对于第七章《设施园艺》中设施的类型和结构这个知识点,对于有实验课程的植保专业可以开设“园艺设施种类的识别”实验课,而对于没有实验课的农学和资环专业,以往采用实物图片PPT展示的授课方式,现今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师亲自在学校实验基地学生见过的不同设施里讲解设施结构,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在第五章《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中的运用既能把扦插、嫁接等难点讲解透彻,也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实践技能。此外,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通过二维三维立体动画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和直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种子层积处理这个重要知识点,通常以连续图片的形式分步骤介绍,对于非园艺专业背景的学生,课堂上教师除了说明每张图片的内容,还会把每一个操作步骤联系起来重复一遍,以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三维立体动画,将层积处理的每个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掌握具体实施方法。这种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媒体,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目前我校正在结合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园艺通论》网络课堂,有效地实施资源共享,借助这个平台,老师可以把《园艺通论》的相关资料进行上传,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可以在课后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巩固课堂知识,同时这个平台可以和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师生间还可以就一些课堂教学方法与效果等进行讨论与交流,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革

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主要以试卷为主,近些年对园艺通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有实验课程的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和试卷成绩60%组成,没有实验课程的由平时成绩40%和试卷成绩6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选修课,老师形成课堂点名和课前提问的习惯,由于平时成绩的比重较大,学生比较重视,学生也会形成不迟到旷课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而且教师提问的问题通常是上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四、灵活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分类》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让学生分组归纳自己平时生活里吃的蔬菜、水果和认识的一些观赏植物属于哪个科、属,有什么特点,最后在黑板上通过做“连线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于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在第三章《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中讲述根、茎、叶的变态,我们通常从市场上购买实物,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区分给出答案,学生对有些植物如大蒜、洋葱、藕、山药等会有不同的了解与认识,由此逐渐展开,教师逐一讲解,最后学生对每一个实物作最后的确定,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教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时,讲完茎的五种形态“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短缩茎”等知识点,我会请五位同学到讲台上用身体语言表述这五种形态,下面的同学来猜,通常是在一片笑声中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一位已经毕业的同学见了我,聊起老师上课的情景,都能说出自己当时用身体语言表示茎的哪种形态。第六章讲到果树整形修剪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学生修剪果树比喻成给果树动“美体手术”,我会把修枝剪和校园里山定子及八棱海棠的树枝带进课堂,每种修剪手法教师一一展示,然后让学生对课前采来的果枝进行分组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园艺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因素,课堂上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教学形式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园艺通论是一门实践型强的专业课程,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学识的广博与否、专业实践技能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课堂上教学环节安排得当,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组织有序,设问引思,娓娓道来,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内容相结合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课堂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相反,专业实践技能欠缺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略显单薄,部分重点内容不能深入展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学生课堂看手机是一个令高校老师头疼不已的事情,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要保证一定的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然而,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会改变“低头族”的听课方式,逐渐喜欢这门课,甚至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后和教师交流。

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教师只有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园艺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方能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内容静思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范文9

关键词:园艺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策略

重视《植物及植物生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根据园艺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对园艺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的探讨:

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中,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将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必须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改变,并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新观念为课堂改革的动力。同时,要改变以考试检查作为学习目的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其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思想,要从突出能力培养和个人学习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其次,要从社会角度和社会责任出发,阐述《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对于园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全面认识;再次,介绍教学管理方式、实验室开放制度、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学生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调查显示,一直以来我国对园艺专业学生的教学往往是在不开设植物生物化学的情况下学习植物生理学,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要以植物生理学为主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化学内容,实现知识相互补充。与此同时, 加强适用性教学,精简理论知识内容,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很强的,过分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训将会使课程教学陷入畸形发展模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四大类有机物质代谢的内容;分析植物的矿质营养与农作物的施肥技术,农作物的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理想株型育种相关知识;植物的发育、生长、生殖、衰老与水稻光敏感核不育育种,植物的逆境生理与环境保护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等有机地相连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地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技能。

3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闭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模式长期以来都在我国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于具有知识性特点,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但其最终也成了学科体系的传统标志。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尽管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增加实验实习学时数,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定与学校发展相一致的评价体系,但这些收效甚微,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运用,将评价《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引入能力教学模式,将技能考核作为教学评价方式,又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具有强烈的技能性特点,更适合于园艺专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地将技能考核列入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级,同时,将“良好”等级视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认可的期望成绩,也是教师在教学规划中的目标。以技能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体系主要有如下优点:①顺应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②考核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特点,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③组织教学灵活, 程序性强、时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专业技能人才缺口逐步增大。因此,在园艺专业的《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中,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动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以便于更好的顺应社会发展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切实地提高园艺专业的《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