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0:31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1

北京局内蒙古厅签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日前在呼和浩特市签订《京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双方达成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在技术、政策等多方面互惠互助,共同提高,实现共赢。

 

《协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人员挂职交流制度。每年度双方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学习了解双方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沟通和协作。二是建立专项问题研究制度。双方就节约集约用地、征地安置补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完善矿业权有形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座谈,形成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服务。三是建立项目技术支持制度。双方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在土地和矿产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具体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政策交流,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四是建立宣传配合制度。采取多样措施和方式,向社会和群众广泛宣传北京和内蒙古各自在保护资源以及项目、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成果和政策。

 

《协议》同时确定,双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机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面临的国土资源管理形势进行交流、探讨,定期研究落实需要解决的事项。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世镕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魏成林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签字仪式。

 

文/李玉恒

鄂托克旗棋盘井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内蒙古西部的鄂托克旗棋盘井矿区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由于当时开采工艺落后,环保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原因,矿区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严重,形成众多地质灾害隐患,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04年开始,鄂托克旗积极申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先后获批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卧龙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9个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投资1982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7900万元,规划治理面积6.15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4个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4个项目正在实施,1个项目准备实施。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2

2、10月20日,我省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赵克志,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云公民,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庆奎出席签字仪式。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将把贵州作为重要能源基地,拟投资630亿元。

3、10月31日,我省与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在贵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赵克志,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海航集团董事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张群山,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出席签约仪式。、赵克志希望海航集团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大在贵州的投入,使双方的合作尽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10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常熟市市委书记王翔带队在我省进行考察。10月21日,赵克志,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贵阳会见考察团一行。王翔代表常熟市委、市政府对贵州省委、省政府给予常熟企业在黔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考察期间,随团企业家还向我省4所学校捐赠了300台龙芯电脑,向4所希望小学捐赠了120万元。

5、11月25日,赵克志在贵阳会见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一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出席。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3

>> 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前景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CAFTA建成后对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与韩国经贸关系的特点 浅析我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前景 浅析美国汇率法案与中美经贸关系 2017:美国经济走向与中美经贸关系 前景广阔的中美经贸关系 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经济前景与中美经贸关系 美国重整制造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与对策 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墨经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关系 浅议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中英经贸关系的挑战与应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根据这些规则,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优惠待遇仅适用于它们来自自贸协议伙伴时,其他生产和包装过程也必须在当地进行。对美国纺织工业来说,这样的规则最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对于越南和马来西亚来说,它们的出口利益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TPP的谈判方式与众不同,难以统一市场准入时间表。由于存在不同的关税削减期限,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提出进行多边谈判,促进TPP谈判更加透明化和简单化。然而,美国更倾向于两阶段的谈判战略:首先与非FTA伙伴,如文莱、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越南,完成双边谈判,然后才协商一个共同的市场准入时间表,目的是对非FTA伙伴国施加压力,促使它们大幅开放国内市场,取得参加多边谈判的资格。尽管这种双边策略存在推迟TPP进程的风险,但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美国的贸易利益。这种战略可能会形成一种混合性的妥协结果,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仍然存在很多疑问。因此,TPP对市场准入时间表的谈判可能会被搁浅。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现有的时间表反复被修改,TPP伙伴还需要重新进行谈判。

第四,TPP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存在较大争议。美国的立场是,TPP关于知识产权的标准要比《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标准还要高。美国建议在TPP中实施非TRIPS义务。例如,为了阻止“未经授权存储和传输受版权保护的材料”,TPP国家应提供“与版权拥有人合作的法律激励服务供应商”,威慑未经授权存储和传播专利材料的行为。{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arter Draft,” Article 16.3 (a), 10 February 2011, p.32, http:///sites/default/files/tpp-10feb2011-us-text-ipr-chapter.pdf}发展中国家伙伴会发现自己很难接受这些规定。当然,美国也允许TPP成员拥有TRIPS以外的权利。一个典型例子是TRIPS第27条授权WTO成员排除“植物和动物”,“用于治疗人类或动物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方法”两大类的专利。{ WTO, “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ticle 27.3(b) , Marrakesh, Morocco on 15 April 1994, http:///english/docs_e/legal_e/27-trips.pdf}然而,美国的草案规定,出于公共秩序或道德的理由,TPP成员可以“在有限例外的领域使用专利发明”。这些超越TRIPS的规定将增加TPP的监管成本。由于直到2011年,仍有五个TPP国家处于美国“特别301条款”名单之中,相互妥协变得特别困难。

最后,其他超越WTO规定的义务,包括政府采购问题,可能拖延谈判。文莱、智利和新西兰甚至至今没有批准《WTO政府采购协定》。TPP伙伴可能会发现非常难以接受美国所坚持的环境和劳工权利条款。他们的担心非常现实,因为在2010年,美国根据自己的标准,指控危地马拉对劳动法执行不力,违反了《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DR)》第16条的规定。{ “Dominican Republic-Central America FTA,” Chapter 16, August 5, 2004, http://ustr.gov/sites/default/files/uploads/agreements/cafta/asset_upload_file320_3936.pdf}这些超越WTO的苛刻条件,加上美国两党对贸易调整援助(TAA)计划的暧昧态度而变得更加严重,会增加美国国会批准TPP的不可预测性。美国与哥伦比亚、巴拿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谈判都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TPP伙伴与美国谈判的信心。

总的来看,TPP在三个方面对东盟构成了挑战。首先,TPP挑战了东盟在东亚甚至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中的地位。东盟在东亚地区一体化中发挥着领导和驱动作用,“东盟+N”合作模式意味着东盟是核心,决定着东亚整合进程的速度和程度。东盟成员国对塑造亚太经合组织规范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满足和维护了它们的切身利益。TPP明显是要将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便利化进程搁置一旁,另起炉灶,超越了东盟成员国的发展阶段。第二,TPP挑战了东盟的团结和凝聚力。TPP部分成员是东盟的成员国,非常渴望得到美国的庞大市场,促进出口振兴经济。TPP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明显大于东盟成员间之间的互补性,会降低东盟成员对东盟自贸区的期待。第三,TPP将挑战东盟提出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2011年提出来的RCEP计划已经开始谈判,预计到2015年结束。它是以当前“东盟+1”自贸协议为基础的“东盟+6”模式。然而,如果TPP谈判早日结束,势必会对RCEP谈判造成压力。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美国没有与东盟的自贸协议,所以美国还没有加入的可能性。如果美国真的想全面重返东亚,寻求与东盟发展自贸关系才是具有实质性的步骤。

美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前景

从本质上说,TPP谈判遇到的问题可能是美国与东盟关于自贸协议谈判问题的扩大版。从TPP的地理范围和开放标准看,美国的做法不仅过于雄心勃勃,而且难以从东盟方面获得集体支持。当前,奥巴马政府选择了一个优先政策错置的自贸协议路线图。美国寻求领导地位事实上将阻碍TPP谈判的进程。通过双边TIFA或TPP方式参与东亚地区合作的“美国方式”证明并不可行,美国必须考虑依照贸易整合的“东盟方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谈判策略。具体来说,中期目标应是达成美国东盟框架协议,为自贸协议谈判提供法律基础。从长远来看,这种自贸协议将巩固东盟在与美国TPP谈判进程中的主动地位。东盟与外部大国谈判自贸协议的历史经验可能成为未来美国东盟自贸协议的典范。东盟的做法源于其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内部整合。除了东盟澳新自贸协议,东盟五个地区自贸协议中的四个都起始于框架协议提供的签署协议时间表。到2010年,根据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和东盟韩国自贸协议已经开始进入实施进程。东盟中国自贸协议框架在2002年签署,是东盟与其贸易伙伴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议倡议。这个协议倡议随后由货物贸易(2004年)、争端解决(2004年)、服务贸易(2007年)和投资(2009年)四个协议得到补充完善。东盟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实现了框架协议设想的建立自贸区的目标。

美国可能需要考虑未来的美国东盟框架协议,使其成为增强版的TIFA。这种TIFA与原先的美国东盟TIFA在许多方面会有所区别。虽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法,TIFA没有法律地位,但东盟的框架协议可以根据关税总协定第XXIV条,成为促进签署自贸协议的“临时协议”,从程序上看与全面地区贸易协议之间没有区别。根据关税总协定第XXIV5(c)条款,临时协议包含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签署自贸协议的计划和时间表,计划和时间表包括如何实施阶段性协议的信息。东盟与日本和韩国的框架协议为完成整体的自贸协议谈判提供了详细的计划与时间表,与中国和印度的框架协议更是对商品、服务、投资自由化等分别规定了时间表。根据合理时间范围的要求,以及关税总协定第XXIV条的规定,要求除非在例外的情况下,建立自贸区不要超过10年。{ WTO ANALYTICAL INDEX,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 https:///english/res_e/booksp_e/analytic_index_e/gatt1994_09_e.htm}中国和韩国与东盟分别在2002和2005年签署了框架协议,在2010年开始实施,表明它们均遵守了这一规定。美国与东盟签署框架协议将向东盟传递一个强烈信号,即美国承诺与东盟建立自贸区,有效缓解他们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担忧。另外,美国与东盟签署贸易便利化的框架协议,将为建立超越世界贸易组织的自贸区铺平道路,美国行业协会或国会可能不会反对包括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劳工权益或环境标准等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框架协议,最终的自贸协议也需要满足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美国与东盟的自贸协议应该也不例外。

事实上,东盟框架协议规定谈判商品贸易协定和服务贸易协定的原则。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和东盟韩国自贸协议消除超过90%贸易商品的关税和为服务部门提供便利化等措施,都满足了这些要求。因此,东盟的自贸协议经验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了循序渐进实现自贸协议的原则,应该成为指导美国与东盟谈判自由贸易协议的基本要求。因此,以东盟框架协议为模式建立改进型的TIFA,在当前既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一致,也具有建设性。因此,美国与东盟的框架协议应该学习东盟谈判签署框架协议的“搭积木”和“多速”{ Robert F. Owen,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Stakes for Asia,” 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425, May 2013, p.17.}特征。

首先,美国与东盟的框架协议应为签署具体领域的协议提供时间框架,和东盟与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自贸协议一样,包括一份框架协议和冲突解决、商品、服务和投资等四个协议。其次,东盟方式的灵活性也体现在东盟国家的商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上。例如,东盟框架协议包含“早期收获计划”,提前给予自贸协议伙伴优惠待遇,作为实施自贸协议的前期步骤。早期收获计划的范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缔约各国选择早期收获计划主要体现在不敏感且能够互利的领域。东盟四个欠发达国家准备实施自由贸易协议的时间更长一些,如与中国的自贸协议到2015年才开始实施。这个措施让东盟自贸协议与TPP根本不考虑参与方发展水平而使用相同的标准存在明显区别。再次,争端解决协议涵盖了管辖国家之间因框架协议而出现的冲突,推进各方签署商品、服务、投资等协议。投资协议通常在最后阶段才开始谈判,为各方在更具争议性的问题上积累共识。最后,东盟与中日韩印澳新之间的自贸协议覆盖了东盟所有成员。根据2006年美国与东盟投资与贸易协议的谈判,美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对实现自贸区目标造成了潜在的政治障碍。自缅甸在2010年政治改革以来,美国与欧盟采取了软化政策,逐渐解除了除武器禁售之外的几乎所有经济制裁措施。美国与东盟的框架协议需要建设性地面对缅甸困局,使其至少不会对美国与东盟达成自贸协议构成障碍。

美国与东盟的框架协议同样可能采取“搭积木”的模式,为最终实施地区自贸协议奠定基础。美国应摆脱受制于和单个东盟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议的思维定势,实现双边自贸协议多边化,形成地区性的自贸区。美国与新加坡的自贸协议就涵盖了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和民丹岛经济特区,有助于印尼获得更多的外国投资。美国与新加坡的自贸协议关于原产地原则的内容还包括了一个称为“综合采购计划”的新式设计。根据自贸协议,综合采购计划允许原产地不是新加坡的一些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产品可以作为新加坡的商品出口到美国。这种不追究“综合采购计划”产品来源的措施有助于吸引东盟国家公司密切与新加坡的联系,从美国与新加坡的自贸协议中获得优惠待遇。美新自贸协议的这些特点对东盟其他国家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扩溢效应,也应该纳入其他的自贸协议中。

从建立地区自贸区的角度来看,美国也可能通过与和自己具有较大贸易利益的东盟国家达成双边自贸协议促进贸易地区自由化进程。中国使用的也是这种方式,不仅与东盟整体签署了自贸协议,而且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贸协议。为了促进美国东盟自贸协议和与东盟国家分别签署的自贸协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化,美国也可以帮助东盟增强能力。美国国际开发署自2008年就支持东盟单一窗口项目,美国与东盟的框架协议可以将之列入其中。地区贸易区的优势在于,进口国在地区任何一个港口终结关税程序后,就可以将商品运送到任何成员国,这样就可以节省办理通关手续的时间。这些都可以协调东盟国家的原产地原则,从而避免“意大利面碗”效应问题。这种共同但有区别的自由化计划有助于加强东盟整合进程,并反过来有利于美国的出口和投资。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4

关键词:现代流通;东北亚格局;国家战略

一、 东北亚战略格局现状

东北亚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韩国、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幅员辽阔。受制于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原因,东北亚各国政治格局复杂,但同时经济活动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政冷经热"现象。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国必须立足现状,制定包括政治、经济、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统一的国家战略,以最大限度的谋求国家利益。

1. 东北亚地区是大国战略利益交汇点,受地缘政治影响,东北亚政治实力失衡,政治关系错综复杂,中国需建立更能发挥自身影响力的东北亚政治新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环境基础和重要因素,也是国家战略研究的首要方面。东北亚政治环境复杂,这与历史、文化、各国现有政治体制和外部力量干预均有较大关系。从历史来看,中、俄、日在东北亚地区影响力较强,朝鲜半岛成为大国扩张与收缩的均衡地区。二战后,受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呈分裂状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政治形势缓和,但美、日、俄、中在此地区仍有较强的利益诉求,东北亚成为国际权力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朝鲜核问题,日韩、日俄领土问题成为影响东北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混乱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主导性国家的缺失,东北亚大国众多,但没有一个国家具有绝对的政治实力,大国寻找与自己政治立场相似的合作伙伴作为自己国际政治斗争的桥头堡和争取其他利益的重要砝码;二是稳定、完善的多边政治合作体制尚未建立,区域内缺少各国一致认可的、规范各国政治行为的制度与机制,现有的多边对话制度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基于此,我国若想在东北亚谋求更大的战略收益,必须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建立多边政治互信机制与合作体系,力争建成我国主导的东北亚政治新格局,为我国经济利益寻求更广泛的拓展空间和更稳定的社会环境。

2. 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贸互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应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化同东北亚各国全面的经济联系。

东北亚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1世纪的头十年里,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保持了较高速经济增长,中俄韩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5%,4.9%和4.2%。截止2010年,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GDP分别达到3.9万亿美元、4.6万亿美元、9千亿美元和1万亿美元,东北亚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区域市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系统,东北亚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1998年到2008年间,东北亚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3.27倍,其中区域内贸易增长了4.56倍,外部贸易增长了3倍,区域内贸易扩张速度远超过外部贸易,2011年,日本、韩国成为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和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北亚各国产业结构互补,未来经济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俄罗斯、蒙古能源丰富,但经济结构单一,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落后,中日韩工业较为发达,但资源相对匮乏,与俄蒙形成鲜明的国际分工,同时,中国是日韩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可以凭借优质低廉的劳动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吸引日韩外商直接投资。尽管东北亚各国贸易方式、发展水平各异,但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够统一在一个互利共赢、协调有序的框架内,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经济体,应通过不断深化开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培育更强的国家竞争力。

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已形成一些制度性框架,但正受到美国为主的国家利益集团的挑战,我国应主动应对变局,积极谋划由我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

立足于东北亚紧密的经济联系,东北亚各国通过努力搭建了一些制度性框架,以更好的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框架进行:①全球性的WTO框架,继俄罗斯加入WTO后,除朝鲜外,东北亚各国均已成为WTO成员国,遵循非歧视、公平和透明贸易原则,各国可以更加自由平等的进行经贸合作;②东亚地区“10+3”合作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将东盟与中日韩的市场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东北亚的经济合作;③大图们江区域开发框架,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筹备建立的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中、俄、朝、韩、蒙五国,合作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共建、工业园区共建等多方面,现已取得了较大进展;④金融领域的《清迈协议》,主要包括各国双边的货币互换,目前已建成2 400亿美元的共同储备基金,这一协议对未来东北亚金融合作影响深远。

2011年以来,美国不断发出“重返亚洲”的声音,在经贸领域,美国加速推进与日本、韩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此举旨在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阻止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维护美国在东北亚乃至东亚的战略利益。美国主导的TPP谈判通过将我国阻止在协议之外,达到对我国经济战略封锁的目的,对此我国要有清醒认识,我国应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广泛合作,进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5

机械制造企业的结构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了转变,由大批量粗犷生产到柔性精品生产,最终向着敏捷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基础要求便是集成化,要求企业的工作过程并行化、技术敏捷化。这些要求企业所涉及的所有程序在合作、竞争以及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更加默契、主动的加强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优质的方式最快的响应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要。跨国企业的发展背景即上述环境,因此需要更加关注核心业务,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全球化的合作分工。跨国机械制造公司往往会充分利用全球性的资源,将开发以及核心设计部门放在科技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而针对需要加工制造以及装配的业务放在劳动力、能源以及土地资源容易获取的地方。文章以某跨国公司作为案例,对其在中国设立的分支制造企业进行了简述。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桥吊以及轮胎吊。这些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器件以及材料都需要中国公司独立完场采购。并且物料的种类以及需要采购的数量庞大,此外,很多物料国内都没有,需要进口。所以,以集团公司一体化采购策略为基础,中国公司对外采取灵活多变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在物料能够保质保量按时交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的总成本。上述要求便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供应链管理环境条件下,企业该如何把握公司同供应链中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加强合作,以最小的投入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2管理方法的确定

2.1战略性物料供应商某公司的战略性物料主要是钢材,一年的需用量为两万五千吨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需进口.某公司2001年钢材价格低谷时通过市场调研预计2002年钢材价格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买期货和签订框架合同的方式进行采购.而这时候如果签订2002年全年的钢材采购合同,对供应商与某公司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具体地说就是以2002年全年钢材需求量并按2001年的钢材市场价格签订了框架购买协议.通过签订框架合同和买期货,某公司避免了2002年全球钢铁市场大幅涨价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

2.2一般物料供应商该公司在生产中的消耗品即一般物料,对于该类物料供应商,可以通过寄货采购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说来,是在同公司进行该类物料交易供货的供应商中对其物料成本、交货周期等予以综合性的评价,选择最佳的合作方。让该供应商在该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处设仓库,公司需要物料则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取,物料清单则在月底根据实际做出。如此一来不但是对该公司的采购成本能够有效地降低,同时由于供应商仓库的设立,使得该类物料的交货更加及时,同时也节省了供货商的运输成本,其库存可以根据该公司的习惯有规律的进行调整,实现双赢。

2.3重要物料供应商由于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因此重要物料的货源较多,但是由于其本身的价值使得重要物料价格较为昂贵,过多的库存会使得企业资金占用过多。所以,针对该问题应当采用相应的供应商管理方式,使得企业投入成本降至最低。随着市场的发展,全球化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面对体制发生的变化,国外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前景十分广大,很多跨国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由于各地市场的差异,因此供应商采取的营销手段也不同,同一种产品价格会因为空间的差异而有所差异。有的产品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市场价格,也有可能低于其他市场价格,因此,在进行重要物料供应商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采购的具体要求对比价格,降低成本。

3框架协议的运用

所谓的框架协议是指:当很多小的重复交易建立了长期合同,就需要一个特殊的合同机制涵盖这种关系和单个交易的需求。这被称为框架协议(frameworkagree-ment):合同在一定时期内,为每笔单个交易作为一个框架进行运作。框架协议提供了一种规则,双方在同一合作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深入合作,相互支撑服务。对于标准元件,如一些长期需购买的标准产品,可以考虑运用框架协议减少采购管理成本。框架协议的主要原则是对一些经常购买的标准产品,将一年或一段时间的购买量集合起来,与供应商谈一个全年的价格。对采购方来说,避免多次重复询价和谈判,从而减少了采购管理成本;对供应方来说,避免库存量过大引起成本增大,也避免了库存量过小无法按时供货的局面。

4结束语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6

关键词:采购方式三大基本要素战略框架式采购

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控制成本为中心,满足施工进度为要求,是工程材料采购的宗旨和任务。分析工程材料采购的特点,剖析不同采购方式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工程材料在“成本、进度、质量”三大进度要素的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对项目物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工程材料采购的特点

(一)材料品种繁多

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按其对工程实体构成的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的大小、使用周期等,可大致分为主要生产性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外加剂、钢绞线、钢筋网、锚具、支座等),周转性材料(如钢模板、支架、木材、电料等),辅材料(如柴油、氧气乙炔、电焊条、铁丝、工具、机具配件、安全劳保等),特殊性材料(如火工品、水、电等)。

(二)货源广泛、价格影响因素多

如今国内市场供应渠道十分广阔,同类产品有许多厂家生产以及众多的商。其质量因不同品牌各不相同,价格也因不同区域、不同订货数量、不同交货方式、不同付款条件会有极大变化。给物资部门在供货商选择、采购方式择优上带来极大挑战。

(三)价格变化频繁

工程材料如钢材、水泥、钢筋网、电料等侧重于市场结构,受供需关系波动影响较大,价格变化频繁,极大增加了物资部门招标或询价的工作量。

(四)采购主体效益背反

建筑工程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成本、进度、质量”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每个参权单位都是一个采购主体,往往彼此相互矛盾。如此一来,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甚至内部各主管部室都会提出不同要求,使得物资采购常常纠缠于三者的矛盾中。

二、传统采办存在的优缺点

(一)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是由需方提出采购招标条件和合同要求,由许多供货商同时投标报价,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适用于一些单价相对固定的且具备开标条件的物资,如外加剂、锚具、支座等。通过招标,需方能够获得价格更为合理、条件更为优惠的物资供应,然而因工程材料的复杂性,也存在如下问题:

1、招标采购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程单位常因急需组织货源,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也常因对供应商考察不够,造成服务滞后、质量不满足要求等各种问题。

2、可能产生串通投标。投标者通过串通,提高报价,或招标者忽略品牌、质量、产地等影响因素,通过邀请招标方式刻意突出某供货商单价优势,使其最终中标。

(二)非招标采购

非招标采购是指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之外的方式取得货物、工程、服务所采用的采购方式,通常采用的主要有议价采购、询价采购、直接采购和定点采购。非招标采购主要针对紧急采购、采购来源单一或部分不具备开标条件的物资。

1、议价采购:是指基于专利或特定条件,与个别供应商进行恰谈的采购。买卖双方面对面地讨价还价,所以被称为议价。 议价采购可有效节省时间,减少失误,增加弹性,发展互惠关系。其缺点在于供应商数量受限,无法获得最新资讯,竞争力度不足,技术难以改进,单价谈判困难,也容易在一定程度滋生现象等。

2、询价采购:也称“货比三家”,是指采购组织向国内外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然后在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中标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询价采购较招标采购,程序相对简单,费用也较低,可有效吸引供应商参加,但也更容易滋生现象。

3、直接采购:在特定的采购环境下,不进行竞争而直接签订合同的采购方式。直接采购主要适用于一些采购来源单一的物资,如水、电、炸药、燃油等。

4、定点采购:通过招标确定定点供应商,期限基本上是一年。定点采购工作量较轻,效率较高。其缺点在于市场竞争力差,价格难以掌控,主要适用于紧急采购一些零星材料(如机具配件等),以满足工程急需。

三、创新采购方法,探索“战略框架式采购”

(一)战略框架式采购概念及适用范围

战略框架式采购(以下简称框架采购)是物资战略采购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质就是物资采购部门在现有供应商网络的基础上,运用价格分析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某种类别物资的供应商以及供货价格或价格公式,根据实际需求数量直接向中标供应商下达订单的采购方式。框架采购适用于那些整体用量大,需求周期分散,品种规格繁多然技术要求变化相对较小的物资,如钢材、水泥、钢绞线、钢筋网、电线电缆、小型机具、五金工具等。

(二)框架采购优势分析

框架采购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采购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采购方法,这种方式在工程材料采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1、框架采购通过招标方式可选择一些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业绩、产品价格、信誉、服务等方面较为优秀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供货框架协议。由于供应商相对固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上有了可靠的保证,最重要的是由于形成了规模化采购,订货价格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如在对五金工具实施采购过程中,框架采购可通过提供战略采购合作意向使得五金工具较传统询价采购方式在采购规模上容易获得较大折扣。

2、框架采购运用价格分析法,揭开供应商定价方法及成本结构的面纱,不仅规避了招标采购中串通投标的现象,更加使得单价调整公式化。例如,笔者在安徽池青九快速通道项目的钢绞线采购过程中,将单价规定为“本旬沙钢82b优质线材挂牌价+加工及运杂费(含生产成本、运装费、税金、管理费等)”,再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加工及运杂费最低的合格供应商,实际采购单价则可通过“中标暂定价+挂牌价差值”计算得出。

3、框架采购一次招标,多次受用。简化了采购流程,缩减了采购周期,从而更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四、框架采购实施过程控制

(一)前期管理

采购的前期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规划的制定、采购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的建立、采购组织机构的成立等。框架采购的前期管理应依托相关管理制度及业主相关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使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二)确定范围

框架采购的范围应依托材料需求总量计划及各类物资的特点,在充分考虑产品性能及技术要求后制定。一般工程材料根据其不同的生产特点、价格影响因素、使用特点、适用范围等可按如下表1实施分类招标采购:

(三)优选供应商

强化准入门槛,严格审核供应商的相关资质性文件,仔细考察供应商的垫资能力,加强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建立优秀供应商名册及备用合格供应商名册。

(四)做好采购价格与成本分析

综合运用采购价格分析、价值分析等采购技巧,权衡“成本、进度、质量”三大基本要素,使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化、最优化。

充分考虑采购需求量,付款情况,采购价格及价格调整方案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确立框架采购合同模式。对于采购价格波动较小、采购规格数量相对明确的物资(如变电设施、隧道工程风水管用阀门、暖通设备、防水材料、机泵、钢筋机具等),适宜采用固定价合同;对于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如钢材、钢筋网、钢绞线、电线电缆等),适宜采用暂定价协议,并采用价格分析手段规定价格调整公式;对于采购规格数量难以明确的小型物资(如电动工具、劳保用品、五金工具等),可签订框架意向采购协议,约定常用型号单价,当采购物资不在协议标的物内时,原合同人自动转为意向合作伙伴,采购方可通过市场询价作为谈判手段约束供方(或取上下型号价中间值)。

(五)实施招标

招标文件的编制应由各部室共同参与论证、制定、评审。框架采购范围内物资品种的增多也使评标工作难度加大,要反复计算综合采购成本才能确定中标单位。

五、结束语

作为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物资采购管理贯穿于项目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等几大主要管理要素之中。针对不同的工程材料在“成本、进度、质量”三大基本要素的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方能使得采购做到最好的权衡。

参考文献:

[1]李览峰.工程采购方式的优缺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0;24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7

2015年4月2日,在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之后,美英法德俄中终于与伊朗达成“关于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中关键限制条件的解决办法”,即所谓的“框架协议”。

尽管这一协议的达成再次佐证了美伊关系缓和的总体趋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核问题从此会一帆风顺。事实上,伊核最终协议即使达成,也未必标志着伊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一纸协议并不能消除美伊之间的严重互疑。美伊关系缓和是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关于伊朗一直存在三种基于历史体验的认知模式,或日,历史类比:一是将伊朗视为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那样奉行疯狂扩张的非理性国家;二是将伊朗视为冷战时期苏联那样与美国存在战略矛盾和意识形态对立,但决策尚且理性的国家;三是将伊朗视为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那样,虽然意识形态对立,但有着重大共同战各利益且奉行理性外交的行为体。

认知是人类行为的根源。与上述认知相关的,则是三种不同的对伊政策主张,一是不惜以军事手段对伊实施政权更迭,二是对抗和遏制,三是遏制和接触。三种政策主张相互碰撞,贯穿了美伊关系的整个历史,并形成美国自相矛盾的对伊政策。如果说克林顿政府所奉行的“东遏两伊”的政策更多体现了对抗和遏制的特征,那么,小布什政府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入“邪恶轴心”名单,则体现了美国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的意图,而奥巴马政府所实施的则是遏制和接触的政策。

尽管上述认知模式植根于历史案例,但认知同样也是现实需要和利益的反映。部分由于小布什政府所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大量战略资源,也部分因为美国总体实力的相对下降,2009年奥巴马出任总统之时,美国已经难以延续其投入大量资源遏制伊朗的政策。如何实行更为平衡的中东政策,成为美国政治精英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国内日渐高涨的接触伊朗的声音实则反映了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需要。

弗林特·雷沃瑞特和希拉里·曼恩·雷沃瑞特是美国国内研究伊朗问题的知名鸳鸯搭档,且均在美国国务院等多个政府机构任职。两人不仅共同撰书、撰文,而且多次在电视媒体呼吁奥巴马政府实施接触伊朗的政策。他们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呈现出自由落体式的下降趋势,唯一的出路便是与伊朗重新结盟,如同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一样。伊核协议仅仅是开端

主张温和对外政策的哈桑·鲁哈尼2013年6月当选、8月出任伊朗总统,为美伊关系缓和,也为美国改善对伊关系提供了契机。继2013年ll月24日伊核会谈达成“过渡协议”,2015年4月2日“框架协议”的达成,意味着长达12年的伊核问题出现重大积极进展。

“框架协议”中,美伊双方在伊朗核计划的规模方面最终达成了妥协。伊朗现有离心机数量19000台,处于运转状态的约为10000台。 “过渡协议”达成之后,伊朗要求保留8500台,而美国一度要求伊朗只能保留4500台。 “框架协议”最后确定的数量为6104台。双方亦在协议的时限上达成了妥协。伊朗曾经要求协议期限不能超过5年,美国则要求20年。“框架协议”是以伊朗做出重大妥协,美国也有所让步而结束。根据协议,部分伊朗的核活动期限为10年,部分为15年,部分为20年。

伊核问题虽涉及诸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但主要反映的是美伊矛盾。美伊对抗和冲突虽涉及意识形态和历史恩怨,但伊核问题则是两者关系缓和和改善不可不逾越的障碍。伊核框架协议的达成意味着美伊在跨越障碍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瑞士洛桑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并且在协议最后期限到来之后两次加时,充分表明两国的行政系统都有着达成协议的强烈政治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伊关系缓和是大势所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伊核问题就一定能够达成一份不折不扣的全面协议。4月9日,也即所谓的“框架协议”达成一个星期之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打破沉默,发表讲话指出,现在所做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伊朗会签署协议,并不意味着伊朗会同意协议内容,甚至也不意味着谈判会继续下去。这一表态无疑为国际社会对伊核协议的期待浇了一盆冷水,但的确道出了未来伊核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前所述,尽管“框架协议”对伊朗的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限制极其严格,但并没有换取美国在取消制裁方面的实质让步。伊朗要求协议一经达成,所有制裁必须立即取消,虽然有点不切实际,但美国和西方国家仅仅表示暂停制裁,则又距伊朗的要求过于遥远。事实上,美国对伊朗金融和石油领域内的制裁,其取消需要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但奥巴马的“跛脚鸭”政府根本就不具有推动取消制裁的能力。

如此看来,伊核谈判的前景仍然并不明朗。而且,根据“过渡协议”和“框架协议”,除非所有问题达成协议,否则已经达成的协议都不算数。如此,前功尽弃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中国乐见美伊关系缓和

自伊核谈判以来,一直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伊核谈判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其背后的逻辑则是,一旦伊核谈判达成协议,伊朗与西方的关系缓和,中国企业将失去在伊朗的商业机遇。不仅西方国家和伊朗一些学者认同这种观点,而且部分中国学者似乎也默认了上述看法。

尽管上述观点很有市场,但却是基于一种错误的逻辑。中国从来就不是美伊关系敌对的受益者。中国企业的确获得了在伊朗的商业机遇,但这并不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缺席,而是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竞争能力、中伊经济关系的互补性以及中国商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是西方国家缺席还是不缺席,中国企业都能获得商业机遇。这和中国企业在包括美国、以色列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无二致。

伊朗与西方关系的缓和,固然有可能导致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在面临西方企业竞争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出伊朗的市场,但同时,随着伊朗经济发展的外部限制条件部分或全部取消,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关系将会全面发展,中国企业也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8

关键词: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采购模式

一、某大型国有集团化企业原有采购模式

某大型国企成立于1960年,拥有50余年的建厂历史。1999年根据国有企业改制及相关部委要求,成立了集团公司。公司初始资产规模100亿元,员工5000人。公司原有的采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采购业务管理方面。(1)战略采购物资种类少。(2)各企业议价能力不一,差异性较大。(3)基础管理工作较薄弱。(4)无效库存庞大。(5)协同不充分。

(二)供应商管理方面。(1)供应商群体过度分散,数量庞大。(2)供应商重复审核。

二、建立并实施集中采购模式的原因

1.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采购模式的种种弊端显现。不能适应集团化公司飞速发展的需要。采购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2.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乃至销售整个环节中最主要的成本。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获利情况。3.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4.采购的“利润杠杆”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5.集团化公司的集中采购相对传统分散采购而言,可以有效降低采购的人工、库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三、集团化采购模式初探

(一)采购模式。1.集团公司直接集中采购。集团公司直接与少数实力雄厚、质量过硬、价格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框架协议),再与各子分公司签订销售合同(见图1)。主要限于对集团安排稳定生产、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大宗通用物资和特别重要物资。2.集团公司组织集中采购。集团公司牵头组织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以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的方式,共同优选确定供应商短名单,确定采购价格(或定价机制),统一签订框架协议。各子分公司在框架协议项下执行订单采购,并负责过程控制、催交催运、接货验货、仓储配送和结算付款。主要适用于各子分公司生产所需的大宗通用重要物资。(1)组建由集团公司与各子分公司人员参加的专业化采购团队。在战略采购委员会组织下,成立若干采购管理小组和评标(联合谈判)专家组,形成集总部和各子分公司专业人员于一体的专业化采购团队,全面参与供应商推荐、供应商现场考察,共同组织集中招标或联合招标,共同筛选确定供应商短名单,确定最优惠采购价格。(2)定期供应商短名单和指导价格。集团公司组织集中采购专业采购团队每年研究确定供应商短名单,定期集团公司组织集中采购指导价格。(3)逐步提升集中组织采购规模,打造集团化采购的主导实现形式。集团公司组织集中采购统一对外、集中决策、上下分工协作,这样既解决了集团化采购过程中总部孤军奋战的问题,也解决了各子分公司参与集团化采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逐步扩大集团组织集中采购范围创造条件。

(二)采购管理: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采购管理。(1)制订《集团公司物资供应管理规定》,规范生产使用物资供应工作。(2)制订《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规定》,统一管理集团供应商网络,通过对供应商动态考核扶优劣汰,大力培育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优化供应商结构,控制供应风险。(3)制订《集团公司框架协议采购管理办法》,从集合需求,浓缩渠道、提高效率、严格执行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监督、检查和考核,提升框架协议采购质量。(4)制订《集团公司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规定》,控制储备规模,优化库存结构,加快物资周转,保证安全、经济供应。

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采购控制。(1)对各企业提报的集团化采购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率进行考核和通报。(2)通过对物资供应管理检查、物资供应绩效考核以及其他专项检查,对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3)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框架协议采购情况,对框架协议采购质量和执行情况进行通报。(4)年初下达储备和库存管理考核指标,通过月度通报、季度评比、年度总结的方式对企业储备和库存管理情况进行考评。(5)对各企业物资供应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四、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变革路径

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变革的路径可分为“集中整合”“发展提高”“持续优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实施的推进方法以及该阶段能力建设的重点。第一阶段为集中整合。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对于大宗物资(电磁线、钢板、变压器油、开关、套管等)整合采购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针对竞争性的供应市场,主要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个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建设自身项目管理的能力,确立公开,公正以及公平的流程,对分公司执行采购流程的监督能力和方法也要进行提高。第二阶段为发展提高阶段。其主要目标是打造战略供应商关系,建立高效的管控体系。这个阶段,应根据物料分类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采购战略,逐步扩大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实施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不断的更新供应商的信息,推动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个阶段,能力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物料分类管理的能力,以及应用管控平台(组织,流程,工具)形成高效的集团采购,进一步推动集团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的职权划分,使得成本与效率达到合理平衡。第三阶段为持续优化。通过持续优化创造集团公司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阶段,采购将改变从前的被动局面,逐步建立以集中统一、专业化采购与专业化管理有机结合为主要特征,以“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调拨“为主要内容,以集团组织采购为主导形式的采购管理体制。集团统一分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包括规章制度建设、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储备管理、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绩效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由集团总部牵头组织统一对外实施集团化采购,其他物资由各企业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建立统一储备和各企业集中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制,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和ERP系统实现储备资源共享,集团牵头组织统一储备,对积压物料实施统一调拨。强化物资需求规律分析、供应市场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过程控制等专业化管理职能,从供应商整体实力、供应份额、合同执行情况、奖惩情况等,对每个供应商进行动态、量化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向排名靠前的供应商实施订货倾斜,不断提升供应商提品和服务的品质,降低集团总体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主编[J].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2012,(1).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文9

随着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的消息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的确认,关于现有核设施的去功能化问题,以及朝鲜全面申报其核计划问题,成为定于9月上旬召开的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讨论的重点。

此外,根据今年2月13日《共同文件》“行动对行动”原则,会议也将讨论其他各方在实现对朝关系正常化,向朝鲜提供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给与相应的激励。

正是因为朝鲜方面兑现了第一阶段的承诺,六方会谈得以按照原定计划,于7月18日在北京召开团长会议,讨论上述问题,并在7月20日新闻公报,重申认真履行《共同声明》和《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诺,朝方重申认真履行全面申报核计划和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的承诺,相当于95万吨重油的援助将向朝方提供。

不过,各方对朝鲜方面的举动普遍表示“谨慎乐观”,认为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依然道路漫长。至于凭借朝鲜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六方机制形成未来东北亚地区安全保障机制的良好愿景,也并未因为朝鲜的“一小步”而就此豁然开朗。

“去功能化”之路并不平坦

从技术上讲,关闭核设施只是具有政治意义的一个象征行动。要完全和真正放弃核武,还必须将现有的核设施“去功能化”。只有在去功能化之后,弃核进程才真正不可逆转。

但去功能化过程是一条“谁都没有走过的路”。正像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7月18日上午所表示的那样,纵观世界核武器发展史,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通过谈判彻底放弃核武,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当事方应如何做,谈判对手应做出什么样的补偿和激励措施,都无前鉴可循。

去功能化问题和全面申报核计划问题正是此次团长会的核心议题。在举行正式会谈前,各方进行了频繁的双边会晤。在正式的会谈中,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与韩国代表均希望在今年内实现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

千英宇称,朝鲜方面表现出可在今年内或者五六个月内实现核设施去功能化和申报全部核计划的意志。日方则在会谈中表示希望朝鲜方面“快速执行去功能化过程”,且这个过程应包括朝鲜的所有核计划。

不过,朝鲜方面的表态与美、韩、日等国的立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在团长会开始前表示,第一阶段行动已得到履行,现在必须有第二阶段行动。这可以解读为朝鲜方面认为其已按照《共同文件》规定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则需要其它各方做出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李敦球对《财经》记者表示:“去功能化问题比单纯关闭核设施更复杂。事态的发展除了看朝鲜方面在这次会谈中的态度,美国方面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对朝鲜关闭核设施做出什么回应,也是关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认为这次六方会谈能否取得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各方,尤其是美、韩、日是否有足够积极的回应。

美朝战略调整

尽管各方能否在采取进一步措施问题上达成共识依然难定,但从事态发展的势头来看,六方达成下一阶段协议的可能性大于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朝鲜,在最近的事态发展中都表现出了灵活性和务实态度。这种转变显示出双方在战略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调整。

美国方面,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泥足深陷,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战略,软化其在第一任期内奉行的强硬的新保守主义路线。鹰派代表、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等先后离开政府,以国务卿赖斯为首的务实派逐渐掌握了对外政策的主导权。这使美国在对朝问题上转趋灵活务实的态度。

其次是伊朗问题的影响。美国政府很清楚,要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无可回避。而伊朗核问题日陷僵局,欧盟对伊谈判又劳而无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能灵活解决朝鲜核问题,便可腾出手来集中应对在地缘战略上比朝鲜更重要且对美国的直接威胁更大的伊朗核问题。

最后出于布什总统个人的考虑。他的任期将在2009年1月届满,从党派利益和个人政治遗产考虑出发,小布什需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些进展,以免在届满时仍由于伊拉克问题的负面影响而狼狈下台。美国国会代表团积极访问朝鲜,希望通过谈判和对话方式解决朝核问题,无形中也减轻了布什政府战略转变的难度。

朝鲜方面的态度变化则更加耐人寻味,也可能更具深远意义。林利民研究员认为,朝鲜这次在收到被冻结的澳门汇业银行2500万美元存款以及首批6200吨援助重油后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对朝鲜核问题的顺利解决至关重要。这种积极的态度可能源自朝鲜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观念转变:放弃苦心发展多年的核武器,对朝鲜政府来说绝非易事,需要下巨大的决心。

六方机制继续发挥作用

此次朝核问题取得进展源于今年1月美朝在柏林直接对话,就解冻朝鲜资金达成了协议。这也引发了六方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能保持其相关性的争论。但是,正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祖贵告诉《财经》记者的,尽管每一步进展取决于美朝双方,但最终协议的实施还必须回到六方的框架下。这已成为各方共识。

在讨论解决第一次朝核危机时,美朝双方在1994年签署了《日内瓦框架协议》,美国同意向朝鲜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作为朝鲜弃核的补偿。同时,为弥补朝鲜关闭石墨减速反应堆后出现的能源缺口,美国还答应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作为替代能源。由于协议只存在于两个当事方之间,缺少客观、公正的中间人和解决框架,因此在协议的执行上出现了极大争论。美朝互相指责对方未能履约,美国称朝鲜未真正弃核,朝鲜则指责美国未尽协议义务,迄今只完成了承诺提供的轻水反应堆工程总量的23%。朝鲜核危机遂于2002年重新爆发。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朝核问题纳入六方框架,为新协议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了客观基础,六方达成的协议更具有了约束力。另外,与前不同的是,在六方框架下,对朝鲜提供经济与能源援助的义务由除朝鲜之外的五国共同分担,作为朝鲜长期援助国的中、韩在其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也从物资方面为协议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

当然,对六方会谈框架能否解决所有相关问题,各国间也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被问到解除对朝经济制裁的条件时,日本外务省国际事务新闻官四方敬之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经济制裁是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日本认为制裁的解除也应由安理会做出决议来决定,且应是在引起制裁的情势消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