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礼仪教程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1:18

礼仪教程

礼仪教程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生礼仪》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能力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而开设的、颇具时代特色的知识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礼仪类公选课,但是此类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授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就大学生礼仪课程方面的教学方案展开分析与探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前提

1.基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大学生礼仪》课程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生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2)让学生学会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3)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要想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就要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因为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

2.基于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根据《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大学生礼仪事项及其规范:(1)仪表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修饰、行为举止、表情神态、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2)公共礼仪,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餐饮基础礼仪等;(3)交往礼仪,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4)求职礼仪,主要包括求职前思想准备、求职材料的撰写、面试礼仪等。这样设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对应,结合教学目标,就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效。

二、《 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新尝试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整体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对这个课程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所,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太好。那么,对于实用性较强礼仪课程而言,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阐述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运用。

1.讲座教学法。

邀请富有经验的实践者或礼仪专家前来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介绍自己在各项工作中运用礼仪的体会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有“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使学生感到犹为亲切; 能调动学生思维, 使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礼仪理论, 向讲座者提出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有关问题, 学到实践者成功经验, 吸取其失败教训, 从而提高实践中自己的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法。

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无异于味同嚼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师生亲身经历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弊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讨论发言法。

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达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通过讨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矫正学生日常的错误行为,以达到师生的共鸣。

4.情景互动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而言,情景教学法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在进行情景互动模拟时,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剧本由教师在课堂上假设某种礼仪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应角色,可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讲台前面进行演示,要求班内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待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点评,针对模拟表演和学生点评的结果,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播,从而纠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

三、《大学生礼仪》 课程教学目标考核的模式探讨

礼仪课程的考核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们的基本修养与素质, 需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最终考核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采取技能测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礼仪知识情景剧,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考试应以综合测评学生知识水平为准则, 注意考试中相关知识的覆盖面要有一定的广度,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都能体现出来。

总之,大学生礼仪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该课程在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社交礼仪技能、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方面会取得一定成效的。

参考文献:

[1] 林友华.社交礼仪[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华.试论社交礼仪教学改革[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方案探讨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毅

摘要: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社会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大学生大学生礼仪”作为近年高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生礼仪》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能力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而开设的、颇具时代特色的知识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礼仪类公选课,但是此类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授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就大学生礼仪课程方面的教学方案展开分析与探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前提

1.基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大学生礼仪》课程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生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2)让学生学会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3)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要想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就要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因为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

2.基于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根据《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大学生礼仪事项及其规范:(1)仪表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修饰、行为举止、表情神态、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2)公共礼仪,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餐饮基础礼仪等;(3)交往礼仪,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4)求职礼仪,主要包括求职前思想准备、求职材料的撰写、面试礼仪等。这样设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对应,结合教学目标,就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效。

二、《 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新尝试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整体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对这个课程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所,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太好。那么,对于实用性较强礼仪课程而言,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阐述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运用。

1.讲座教学法。

邀请富有经验的实践者或礼仪专家前来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介绍自己在各项工作中运用礼仪的体会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有“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使学生感到犹为亲切; 能调动学生思维, 使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礼仪理论, 向讲座者提出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有关问题, 学到实践者成功经验, 吸取其失败教训, 从而提高实践中自己的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法。

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无异于味同嚼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师生亲身经历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弊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讨论发言法。

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达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通过讨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矫正学生日常的错误行为,以达到师生的共鸣。

4.情景互动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而言,情景教学法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在进行情景互动模拟时,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剧本由教师在课堂上假设某种礼仪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应角色,可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讲台前面进行演示,要求班内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待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点评,针对模拟表演和学生点评的结果,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播,从而纠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

三、《大学生礼仪》 课程教学目标考核的模式探讨

礼仪课程的考核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们的基本修养与素质, 需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最终考核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采取技能测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礼仪知识情景剧,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考试应以综合测评学生知识水平为准则, 注意考试中相关知识的覆盖面要有一定的广度,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都能体现出来。

总之,大学生礼仪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该课程在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社交礼仪技能、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方面会取得一定成效的。

参考文献:

[1] 林友华.社交礼仪[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礼仪教程范文2

【关键词】职业礼仪 教育教学 道德修养 文明

职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对于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要真正发挥这门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正确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十分重要。本文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一、职业礼仪教育的内容

高校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应是职业礼仪。因为职业礼仪既是职业规则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求得未来职业发展的强烈诉求。职业规则首先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礼仪所规定的仪容、仪态、语言的规范和准则, 以及恭谦、诚恳、和善、适度的要求, 同时也是职业的规范和准则。其次, 职业规则包括各种具有职业特征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在现实社会里,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 形成了不同职业的礼仪规范和准则, 它们都属于职业规则的内容。如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等, 都是行业的礼仪规范, 都具有职业特征, 是不同行业的职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构造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礼仪》教学的必要性

职业礼仪教育的现状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严密。职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职场礼仪是不同工作岗位人员对他人,对自己尊重的基本表现。目前国内的职业礼仪方面存在着礼仪工作不到位,服务出现盲区的现象。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如何将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在银行的服务礼仪,在顾客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能及时地想到解决办法,导致顾客对服务的不满意。②职业礼仪普遍存在敬业精神不够,态度不好的现象。敬业精神是每一个职员都应有的工作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敬业精神是做好一项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很多的岗位上普遍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礼仪素养较差、服务态度不积极的现象。还比如在银行,有的工作人员对顾客的合理要求不能实现,言语态度不好,对顾客的要求也不能给予及时的满足。不仅损坏了银行的形象,还牵涉到整个银行工作人员整体的利益。所以说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2)增强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3)自觉践行职业礼仪,做一个懂礼仪的人。

(二)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理性分析、自我反省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和领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教学手段采取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产生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强烈信念,进而自觉践行,让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感悟职业礼仪及文明习惯的力量及价值。

(2)打破“自我中心”意识,增强社会集体意识,将“讲文明、懂礼仪”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需要。

四、职业礼仪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强调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统一

要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现代礼仪要求,必须提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陶冶尊重他人的情感,锻炼履行礼仪规范的意志,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在职业礼仪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没有知、情失去理性指导,意和行就会是盲目的;没有情,就难以形成意、知就无法转化为行;没有意,便缺乏巨大的力量;知和情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没有行,知、情、意都没有具体的表现,也就都变成了空谈。

(二)抓住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在了解了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懂得了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后,重在提高践行职业礼仪的自觉性。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这是本课的落脚点之一。从高职生的实际看,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可以帮助个人以得体、有礼、有节的形象以及交流技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自己及所在行业的优势。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全面的学习过程,其中既需要系统学习书本知识,也需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礼仪的学习就属于后者。传统上常常把后者视为“不学而能”的事,学生也带有轻视的态度,这就给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所以,把这一内容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三)专业设置职业礼仪课程

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笔者认为,礼仪应该成为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经济、法律、管理、文秘等所有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各高校开课课时普遍不多,要在^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指向,选择适合专业特点的礼仪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游戏训练法。游戏训练法是一种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方法。比如在讲到求职面试礼仪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游戏训练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把求职面试的具体礼仪规范运用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交往礼仪和职场礼仪等礼仪规范。

(2)情景演绎训练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模拟一个具体场景,将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等运用其中进行模拟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礼仪规范。

(3)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自己身边的同事作为真实的礼仪素材,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能深切感受到礼仪就在自己身边,必须用礼仪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并形成习惯。

(4)日常养成法。确切地说,日常养成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职业礼仪意识的形成和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开设一门《职业礼仪》课程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行为,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懂礼、遵礼、守礼、行礼、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因此,职业礼仪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到课堂学习和日常养成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

(5)知识性和操作性结合。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民俗学、伦理学、管理学、交际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礼”的精神。礼仪学习首先表现为对礼仪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它是礼仪行为的基础。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既懂得传统之“礼”,更要懂得现代之“礼”;既要懂得民族之“礼”,更要懂得世界之“礼”;既要懂得宏观之“礼”,更要懂得微观之“礼”,要妥善处理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和世界的、宏观的和微观的关系,以现代礼仪为主,在学习掌握礼仪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把礼仪与职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职业行为上有所依据,成为“达礼”之人。

五、结语

总之,要加强《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理论知识讲授与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与完善职业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培育出“阳光男孩、优雅女生”的品质,才能探索出一条能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礼仪教程范文3

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引入礼仪课程是极其重要且有必要的。这一必要性还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上,主要表现为:第一,礼仪课程完善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学生今后就业过程中必然遵守的基本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和职业责任。第二,礼仪课程体现了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文化特色。通识教育的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而礼仪课程的讲授正是在于精神文化建设的开展。第三,礼仪课程唤醒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高校的教学节奏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而礼仪课程的开展致力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完善,促进了学生社会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二、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通识教育中礼仪课程的引入目的在于向学生灌输基本的日常礼仪规范,在完善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这就决定了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关于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反复推敲和操练进而得到优化,从行为习惯中提升自我礼仪素养和与人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正式在高校通识教育当中落实

礼仪课程的实施将公关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高校通识教育的范畴,范围涉及全体专业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提升过程,这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来看,礼仪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建设也大有裨益。

2、重视公关礼仪课程当中实训课程的开展

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显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礼仪素养,必要的实训课程讲授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对礼仪教学的整体感知。在实际训练和礼仪实践过程中,礼仪教育的开展可以结合有效的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积极联系稳定的礼仪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公关礼仪素养。这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体现礼仪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是体现规范化通识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礼仪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考查,更是建立在教学心理之上的一种道德体现。其中,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极为有利。此外,一些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4、将礼仪课程教育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课程的讲授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有着必然联系,这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所体现。职业性礼仪教育引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讲授,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进行职业礼仪的有效灌输,这不仅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更是学生职业化能力的一种培养过程。

三、结语

礼仪教程范文4

[关键词] 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式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才能显示人区别于动物的风范,才能保证社会得以正常维系和发展。通过学习礼仪,能使人们增强礼仪意识,明确礼仪规范,提高运用礼仪的技巧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高校开设礼仪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礼仪课程要真正发挥出它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还必须结合我国高校礼仪课程的实际,探索礼仪教育的新模式。礼仪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变单纯理论讲授为案例解析、情境模拟、自主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改变礼仪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1、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近年来,礼仪研究空前繁荣、礼仪教育深受欢迎、社会礼仪培训热火朝天,说明礼仪教育符合人类发展的愿望。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礼仪知识,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礼仪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自觉学礼、懂礼、守礼,用礼仪约束着自己的态度和动机,规范着自身的行为方式。可见,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素质教育内在素质的表现;而礼仪教会人们自觉学礼、懂礼、守礼,具有良好的行为,这是素质教育培养外在素质的重要表现。可见,礼仪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重要价值观和具有良好行为的同时,礼仪还能在日积月累中促进素质教育其他目标的实现,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是能力、成就等其他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古代的蒙童,通过学习礼仪之事,在洒扫庭除,应对尊长,进退揖让中,在礼乐射御书数等日常生活实践中,不仅习得了外在行为,而且培养了内心。长此以往,就可以实现“古人小学教之以事,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到得渐长,渐更历通达事务,将无所不能”的境界了。

1.2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进行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由于人的内在本性本身就包含了实践道德的倾向,所以礼能够折射出人的道德精神。因此,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礼仪行为常常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映射,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例如,在你送走客人的瞬间,客人对你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这些感觉获得的最直接信号,往往能够有效地表现出你的道德水准。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的一样: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愚蠢。

1.3礼仪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人的社会化是指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具体是指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并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过程,如通过调整,使生活专业技能、价值体系、社会规范等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接受社会教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要实现社会化,最重要的就要实现能力社会化。礼仪所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品位,一个人思考、处理问题的角度与方法的创新,而这些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这种能力不仅指做事的能力,更是指把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重要条件。人只有在处世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要让人误解,同时让人产生正面的印象,才能在激烈的社会中提高效率。礼仪的运用需要在小事中体现,更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果你不注重细节,就会失掉很多生存的机会。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习得,而是长期积累、反思、实践的结果,可以从小到大浸染于家庭环境而自然形成,也有可能是后天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得到。而礼仪课的开设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高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礼仪课程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科学,它的研究方向强,目的性明确,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但是,礼仪课程内容上难度不大,学生一看就懂,往往导致不被受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又习惯于照本宣科,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在高校的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礼仪教育中,教学理论脱离实践,指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学理论不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不能上升到教学理论。我们都知道教学理论是不能离开实践的,否则理论就变成了没有任何作用的空洞的摆设了。在高校的礼仪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忽视了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理论,忽视了实践训练,使理论严重地脱离了实践。

2.2教学过程中手段单一化。我国很多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教师主要凭借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这种方法直接把知识交给学生,不用学生去思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学习理论,教师应明白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仅凭这种方法单调而枯燥的讲授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的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对教师而言,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能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校而言,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礼仪课的评价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的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缺乏科学性等。往往以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为主要依据,一纸定成绩,缺乏多元标准。

3、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方式探索——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礼仪课程为个案

要提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率,势必要改革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方式。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设的研究生公关礼仪课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下面将以其作为范例进行分析。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学院充分认识到礼仪实践的重要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非常有特色的一方面便是把礼仪课程的理论与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把礼仪“十会”作为学院“文化育人”理念的一部分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有礼有节,会微笑、会问候、会赞美、会道别、会感谢、会鼓掌、会敲门、会拒绝、会谦让、会道歉,做到以礼相待,与礼同行。又如,学院还努力争取打造礼仪课程的实验室,建立了专门的形体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形体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形体塑造和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及气质,争做新时期具有良好风貌的大学生等。

3.2教学过程手段多样化。该学院的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自主学习和实战演练三个部分来进行,这种方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模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加强了实践环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理论讲授自成特色。我们知道,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一门学科的性质,从而才能弄清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讲,要上好一门课程,理论性强的课程要反映学科的最新动态;对于实践课程来讲,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礼仪课主要偏向实践性质多点,从而在讲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觉得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要讲,因为这门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表面上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还要看讲课的教师怎样创新性地去创造教学方法,把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礼仪教学结合起来,讲授出最有活力的理论。该学院的老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并不只是照本宣科,讲授陈旧教材中的陈旧知识,而是大胆进行知识的创新,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礼仪课的重要性时,从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规矩”出发,把作为规矩的作用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结合社会是一个规矩性的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来讲授作为社会的人、经济的人和文化的人应该怎样来理解规矩与自由成正比的关系。以此教法,有效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

二是自主学习自成特色。自主学习首先体现在学习理论的自主性。表现为具体知识并不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而是由学生在课外自己去涉猎。该学院的礼仪课程并没有标准教材,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不要拘泥于一种知识体系,要吸取众知识体系之长。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思维方式的创新;其次,自主学习还体现在组织实践的自主性,除了需教师引导外的内容,其他的内容和环节都由学生自主组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掌握知识的意识。

三是实战演练自成特色。该学院的实战演练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学生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三个部分来组成。每次课老师讲完理论后,都会留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来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并点评,不仅能使老师所讲的知识得到及时反馈,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老师的当场点评,也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学生案例讨论主要是由课代表组织同学们收集经典案例,把案例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生活中的案例、视频案例和关乎个人前途国家命运的案例,在每个同学演示完案例并提出问题后,大家共同讨论,这种方式有效地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情景模拟主要是由三个小组的同学们自编自演一些专题礼仪,在表演中故意把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以错误的方式呈现,让其余同学来挑出问题所在,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3.3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该学院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有效地反馈教师教的情况。因此,该学院在期末考核时,通过知识竞赛来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细节的掌握情况;通过上交学习心得来反馈教师教的情况;通过写课程论文来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多种评价可考查方式有效地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礼仪课的教学特色分析,我们得出:只有正确把握礼仪教育的特点,利用好相关资源,创造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使礼仪课既能发挥综合训练的效果,又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才能使礼仪课在素质教育和道德建设中发挥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礼仪教育只有立足教育实际,改进教学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新形势下对人才提出的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实用公关礼仪[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小学教育网,2010年9月14日黎靖德,朱子语类[M].中华书局,1999.http:///blog2012.aspx?bid=3832686.

[3]何春晖.知书达礼:交往与礼仪[M].浙江科技出版社第1版 ,2009年4月.

[4] http://.

礼仪教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问题措施

在现代社会,公关礼仪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通行证,间接决定着社交活动的成败。掌握好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已成为日后学生走向职场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开设这门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校将公关礼仪课程用其他专业课程取代,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及文秘专业开设的《秘书职业形象设计》课。有学生认为礼仪内容太简单,无须太多功夫就能掌握,学的也是一知半解。课程上,学生注重对自身的约束;言行举止又恢复到原来的时候,没有形成知礼、懂礼、习礼、用礼的良好习惯。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及日后个人素质的提升。

(二)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培养

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还需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仍没有脱离“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锻炼”的藩篱。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程的设计上,理论课时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要形式,缺少学生实训和锻炼的机会;三是在课程的评价与考试方法上,还是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结果,凭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滞后

礼仪课程教学没有稳定的教学团队,从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是音乐、形体或文科类教师经简单培训或自学而组成,很少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公关礼仪的教材建设滞后,一是在教材选用上,教材的配套资源开发不足。公关礼仪课程教材介质还仅限于一本书,缺少电子教材及其他一些配套的辅助教材,教材信息量承载过小,无立体化和情境化过程,一些情景型、案例型的音像制品较为陈旧,与现实脱离较远,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二是在教材的内容上,大多数没有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更多使用的是本科的和其他高等教育各专业的教材,理论多于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不强。

(四)实践性教学设施配套不足

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需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仪态礼仪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来做示范。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礼仪教学的形体房,即使学校有形体房也要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没课的间隙,临时安排补课。

教室有限的空间承载着“单一”的学习功能,无法满足学生展示自身仪态美的表现形式,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学生只了解优美、典雅仪态的基本要领,却不能达到塑造个人形象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氛围

1.营造讲礼仪的大环境。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周围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行为都会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内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礼仪课程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学校可通过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有声无声的“老师”,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和一些公司、宾馆和酒店联系,让学生到那里进行礼仪的实习和实训。学生在礼仪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同时使礼仪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实践课时比重

为b能给学生礼仪课程模拟操作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条件,学校需要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训中心,包括形体室、商务会议实训室、团体训练实训室、模拟谈判室等,并购买相关的礼仪教学实训用具。公关礼仪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如坐姿、站姿、行姿、名片的递迭等,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去体会、去感受。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实践课时应增至课程总学时的40%。

(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公关礼仪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文秘专业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学问时,更要侧重秘书接待和宴请礼仪。学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做“应聘礼仪”“社交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应聘中能做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在社交中能给人的良好形象。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给传统的公关礼仪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1.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大量有声读物、视频、动画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把教材讲解得更加清楚,分析得更加透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和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化展示的优点,可将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提高认知的内驱力。中山装是中式服饰的一种,如果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穿着中山装的礼仪,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述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走向共和》电影中选取所需了解的有关中山装的来历片段,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山服饰的思想和政治含义,以及着装时的禁忌。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前,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总结。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培养,推进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任老师和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老师组成公关礼仪课程的二元结构师资队伍。为保证公关礼仪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性,高职学院可定期选派教师到礼仪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公关礼仪课程设计、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材的编写等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和提倡教师从礼仪行业的需求出发,结合现有教材,增编一些反映礼仪课程教学的活页教材和讲义。自编教材在内容上会更新颖,与实践更加贴近。

(六)尝试有效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方式

礼仪教程范文6

一、礼仪课程能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以文明和礼貌为基础的行业规范。礼仪课程通过对礼仪基本概念的阐释,使学生认识到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礼节,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职业人士礼仪修养水平的高低,是受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制约的。在职场上,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虚伪苛求、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真诚尊重、公平对等、和谐适度、宽容自律、遵时守约不仅是人们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也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学习礼仪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情操的陶冶和实际的锻炼,而礼仪修养的学习、磨练和养成的过程也是职业道德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礼仪课程能完善学生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一个人在职场中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和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礼仪课程通过服饰、举止、仪容、语言礼仪等个人基本礼仪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职业形象的理解;通过称呼、介绍、握手、递物、接物、致意、问候等日常交际礼仪的教学,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职场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体现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更好、更规范地设计、维护个人职业形象,从而在职场上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的教养与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穿着、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风趣的谈吐、高贵的气质所构成的良好职业形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礼仪课程能改善学生的职场交际状况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交际礼仪知识和规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职场交往技巧,积累社交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为其营造良好的职场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人们在职场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而要解决人际关系出现的障碍, 就需要在协调中运用礼仪,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性,用尊重、礼貌、友好、诚信、信任、宽容去获得对方的理解,缓解矛盾, 消除误会,进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缩短人际关系的距离,造就和谐、完美的职场人际关系。只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注重礼仪,才能在职场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才能在尊敬他人的同时赢得他人的尊敬,使人际关系更趋融洽、职业环境更为宽松、职场交际气氛更加愉快。

四、礼仪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礼仪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体系为内容,介绍和训练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类礼仪知识,如公务活动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涉外活动礼仪等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课堂展示、师生互动、感知训练、情景训练、课外训练、综合实践、礼仪大赛、社会活动等礼仪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和自主能力,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自然的行为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礼仪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在校园引入企业文化,创设校园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们逐步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角色,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实战演练。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应职岗位的礼仪技巧,提高其职业礼仪技能的运用,缩短岗位适应期。

礼仪教程范文7

【关键词】秘书礼仪;教学方法;改革

秘书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他们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值得每位任课教师用心探索、深入研究的教学实践课题。

一、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

古人云:“人无礼,无以立”。所谓重礼,是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和秘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所谓知礼,是指在重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础知识,理解并领会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涵,熟练掌握日常生活和秘书工作中常用的各种礼仪规范。如果不了解或不熟悉这些规范,必然会在人际交往和秘书工作中失礼失仪。所谓行礼,是指秘书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秘书工作中灵活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文明的使者、礼仪的楷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态度,使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和一般职业培训的不同之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仍然采用突出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认识,“满堂灌”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能脱离实践。近年来兴起的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结合。

1、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情境,便于形象教学的方法。文秘专业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专业,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应突出本专业的特色,必须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确定新的课程体系,增设技能实践课程,并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如讲授办公室礼仪时,有接听电话、接待来宾的模拟训练;个人礼仪中有头发的修饰、女士化妆、着装原则等模拟训练。只有多采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课堂示范等情境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合理地处理好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关系,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迅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也是专业实习实训前的预演。

2、建立系统性的实训教学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在一些课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不大。目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其教学效果较难得到保证。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实际操作经验的重要,在理论讲授之后开设模拟实训课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讲,如在讲到站姿、坐姿、奉茶、引领等具体的礼仪内容时,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组织安排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学以致用,提倡学生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共同提高。通过这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再到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在此过程中,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学科中应用广泛,由于其提高学生技巧水平的效果较为明显,因而引入到秘书实务教学当中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重任就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秘书礼仪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接受的角度讲,如果教师只是介绍一些商务礼仪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会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学过的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尽管教材上提供了一些礼仪小故事作为案例,但是在这些案例之后紧跟着就给出了分析和点评,学生不必分析和讨论,自然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查找、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礼仪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的编写上,要力求客观生动。即在保证真实客观事例的基础上,可采用场景描写、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手法,使其生动,旨在调动学生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实施案例教学。首先,我们可以用案例作为导入,以激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职业形象这一课时,我们用到了下面这个案例:郑伟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有一次,他获悉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的董事长正在本市进行访问,并有寻求合作伙伴的意向。于是他想尽办法,请有关部门为双方牵线搭桥。让郑伟欣喜若狂的是,对方也有兴趣同他的企业合作,而且希望尽快与他会面。到了双方会面的那一天,郑伟对自己的形象刻意进行了一番修饰,他根据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上穿夹克衫,下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足凳旅游鞋。无疑,他希望自己给对方留下精明强干、时尚新潮的印象。讲完这个案例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你认为郑伟和德国公司的董事长能否就合作之事达成共识?郑伟的着装有何不妥?他应该如何穿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其次,我们可将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用,即在讲完某一章节后,呈现多个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分析对错、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4、行为教学法

首先,我们通过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理论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讲授商务拜访和接待模块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庆典活动、新闻会以及由政府或企业举行的大型活动,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这些活动中的对领导、嘉宾、媒体、参展商等人员的接待工作,包括机场或车站的接待、会议和宴会的接待。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综合素质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技巧。其次,可通过情境模拟活动来实现实践教学。模拟活动是一种模仿性的准实践活动。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情境模拟,还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由老师根据所学内容,提供各种情境,如机场接待、办公室接待、商务介绍和交换名片、接听电话和留言、商务赠礼、关于价格与交货日期的谈判、西餐点菜等。学生根据情境要求设计语言、表情、服装、动作、情节,最后表演出来。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二是活动的各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老师只是加以引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三、改革课程的评价体系

传统秘书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教学考核评价不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技能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

多元化评价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根据考核的目的、性质、内容及特点采用多样性、开放式的评价因子,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应尽可能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技能测试、模拟练习、口头面试、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考核礼仪素质和礼仪技能外,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其他职业能力,如工作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秘书礼仪课程的考核要建立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等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礼仪学习状态、礼仪技能应用和礼仪素质水平。如秘书礼仪实训考核,根据不同案例的实训要求,采取学生小组和教师共同评分的办法,从态度、知识、技能、形象、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即礼仪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同时,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成立礼仪课程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即在课程考核中引入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培训引入具体课程。职业资格鉴定经过专家的研讨和多年实践的检验,其知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技能要求的比重及其与专业的关联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比例等要素相对客观、合理。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提高考核的效度和合理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缩短毕业后岗位适应期。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增强学生的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是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的需要。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高秘书礼仪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闵建国. 论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j]. 秘书之友, 2002,(06).

礼仪教程范文8

摘 要:幼儿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明确良好的用餐礼仪能够带给幼儿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打好营养基础,培养起良好的用餐习惯对于他们一生的健康大有裨益。改进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教育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能不断创新教学和实践,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高幼儿的用餐兴趣,真正发挥礼仪教育的功效。从实际的幼儿教育经验分析,论证了新课程体系下幼儿用餐的礼仪教育,为广大幼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培育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养常识;良性循环;礼貌;好奇心;交流合作

一、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引导方面的问题

1.体系设置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龄前的幼儿也开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压力下,端起课本进行专业学习,所以早期课程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教育的重点,故幼儿园的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学校层面历来得不到有效重视,常常伴随着幼儿教师的个人安排,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体系,所以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自然就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在教育体系设置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比较肤浅,所以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需要专业的幼师进行指导才能有效完成。体系设置是和幼师密不可分的,幼儿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因为有些幼儿园的师资条件还达不到标准幼儿用餐课程开办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不少幼儿园的老师是中专毕业甚至未毕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食堂阿姨兼职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幼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这尤其体现在非科班出身的幼师身上,无法系统性地讲解用餐礼仪、食物营养等知识,对幼儿用餐程序缺乏科W认识,既无法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及时开展生理卫生的讲解和情感方面的疏导,也无法做到在幼儿发生食物伤害如食物中毒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缺失,都反映出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2.用餐礼仪教育环节的问题

在具体用餐礼仪教育环节,传统课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量”,从幼儿园用于用餐礼仪教育的时长和安排来看,排课长度和位置应当更加合理,很多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被排在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节,临近幼儿用餐,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的进食处于同一个时段,效果会更好,但处于这个时段的幼儿在经历一整天的玩闹和学习后往往筋疲力尽,不愿意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大量幼儿园教学实践来看,用餐礼仪教育课程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三次左右,课时非常少。

3.好奇心引导的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敏感且充满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大部分幼师却不能有效抓住这一特点,用餐时间的放任自流容易让儿童养成无法专注于吃饭的坏习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创新途径

1.均衡膳食,夯实基础

用餐礼仪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即用餐食物本身上。所以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十分重要。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均衡膳食、平衡各类营养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膳食健康的创新可以从国外一些实践中获得启发。例如日本,他们的幼儿教育就十分重视各类蔬果的搭配、高品质肉类蛋白的摄入和各型号维生素的补充,启动行之有效的“膳食提高计划”,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膳食营养师,全程监督指导幼儿园的用餐工作,让孩子们懂得吃。越来越科学地进食,这在用餐礼仪中也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重视。

2.快乐交流,开心用餐

交谈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中,教师掌握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幼儿用餐礼仪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引入适当的共同就餐模式,让幼儿充分交流,并把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中,孩子有了倾听对象,一番倾吐后,孩子们心情愉悦,伴着食物飘来的阵阵香味,让幼儿食欲大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表扬那些和自己及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幼儿。破除自我封闭式的进餐环境,让幼儿结识更多小伙伴,收获友谊和快乐,真正让“礼仪”的核心“礼”,变得通人情,变得可交流、可感触。

3.卫生用餐,扎实常规

幼儿生性好动,接触外界物体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等沾染。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将终生受益。用餐礼仪要教导他们养成餐前、餐中、餐后的良好就餐习惯。老师们可将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进餐前三字经:好宝宝,吃饭啦。一双手,搬椅子。先如厕,再洗手。握小手,静等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4.家园共育,习惯持续

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幼儿园、幼师和家长要有效沟通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将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同步培养,认真对待幼儿用餐礼仪教育,切实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了,积极性提高了,饮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更加喜爱文明用餐、礼貌用餐、健康用餐,体质也渐渐转好,带动成长的其他面,构建起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礼貌意识和健康认知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幼儿用餐礼仪对他们的健康和身心发育都十分重要,幼儿园和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程体系下更多探索创新途径,真正惠及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礼仪教程范文9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