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专业硕士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4:59:59

金融专业硕士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1

关键词:应用导向;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09-03

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要求其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而为达到这一目标,其培养方案需要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而展开;课程设计需要更多考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着重于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其培养过程需要立足于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更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金融R邓妒颗嘌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人才是金融发展的关键。而在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短缺现象正日益严重,依据《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 2010-2020年)》,未来金融人才需求的重点将逐步从数量转向质量,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占比、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人才占比将大幅提高,而那些同时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和对金融市场实际运行有深刻理解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市场追逐的焦点。金融专业硕士理应存在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但从现实看,金融发展创新步伐的加快正和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供应之间出现日益严重的结构性错配,国内高校培养的金融专业硕士并不能有效满足金融机构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这不仅反映于实际教学内容往往与金融市场操作实践相脱节;也体现在无法更好映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独特性,无法培养出能够真正立足于本地实际需求、符合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更体现在无法围绕金融市场创新加速和互联网化的新趋势,无法培养出涵盖金融产品研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分析与理财、信托与资产管理等不同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技术人才。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已经成为制约金融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并成为国内金融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瓶颈。

相对于法律和会计等专业硕士,金融专业硕士培养面向的是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其创新速度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对学生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是金融机构的融合与变迁,都会深刻影响其教学培养内容,也使得其培养过程需要与外部资源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积极的互动,更由此使得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金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培养在目标、原则和方法上存在着更加显著的区别。如何基于金融市场的创新变化以及应用导向的内在需求,使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既符合金融业创新趋势,又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行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始于2011年,总体仍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现有的对于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王琦(2011)对中外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曹伟(2011)对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硕士进行了初步探讨;吴晓求(2012)对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思考;孙龙建和辛清(2014)发现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尚无法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周春喜(2014)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对现行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李国义(2015)认为我国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尚未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清楚明确的区分。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研究体系和金融实践体系的相对隔离,使得当前国内学术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的培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而因为金融学本身的应用性学科特征,上述缺陷在兼具较强专业性和较高变化性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造成当前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无法匹配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无法适应金融领域变化的新趋势,也由此无法满足现实的人才培养需求,甚至导致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设置与教案更新滞后于实践变化,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虽然针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独特要求,现有培养方案都进行了相对差异化的课程设置,但各培养单位在师资使用上基本都和学术型硕士存在明显重叠,由此导致相应的教案更多是基于较长时间前的通用教材,不仅无法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本身的实践要求,也与金融市场最新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脱节或滞后。

二是培养方案的体系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理应在基础理论学习之外,重点突出以下实践性内容:第一,涵盖股票、债券、商品等不同类别的金融市场介绍;第二,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第三,对ETF、REITS、场外期权、结构化产品等不同的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第四,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学习了解资产配置和资产定价的方式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微观市场结构认知。但是,现有培养方案在这种整体性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既缺乏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介绍总结,也无法通过DDM模型、有效市场假说、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等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了解金融运行的本质,进而掌握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是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存在明显的不足。受制于师资力量的背景约束,现有的金融专业硕士教学更多聚焦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而针对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和介绍存在明显不足,或者是引用的实际案例与金融市场最新实践存在明显的时间差,也缺乏组织学生形成有效课堂互动的形式和方法,而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操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拖累。

四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流于形式,实际利用明显不够。虽然目前国内多数的培养单位均已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引入了外部导师制度,但现有的外部导师选聘更多只是考虑声誉因素,而没有考虑其对硕士生培养过程的实际投入能力;外部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多数限于面上的一对多交流或是偶尔的公开讲座,在教学环节的融入度明显不够,且缺乏明确稳定的机制保障;外部导师的领域配置与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的实际契合度并不高,更多是为了选聘的门面工程,由此影响到外部专家资源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利用效果。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部分培养单位已开始进行相关的积极探索,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更多考虑我国金融体系的特色及金融实务的创新方向,通过开设更多的讲座,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同时也引入“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同时安排校内导师和外部导师进行同步指导,并依据教学过程的互动需求设置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以此来满足个性化培养目标等等。但总体看,这些探索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趋同性问题。完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仍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架构设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三、金融R邓妒颗嘌模式改革的目标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相对于其他领域,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需同时考虑金融市场的现实变化以及培养体系的完整性和差异性。就时效性而言,金融市场变化和金融创新速度远快于其他领域,因此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应当有更高的更新频率,在培养过程中动态反映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最新变化尤为必要。就综合性而言,强化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型特征,就必须在教案的及时更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外部资源的导入优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依据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变化,在时效性和综合性两方面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变革进行全方位探索,通过重塑专业硕士的“应用型”内涵,使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多地与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相对接,更多地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相区别,进而推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与实践需求变化的真正互动,全面提升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具体而言,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致力于完成以下几项目标:一是依据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构建一个更加契合于现代金融市场实践变化的课程体系,使得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课程能够及时动态地反映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最新变化,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相区别;二是依据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对相关教案进行及时动态更新,完善实践性课程的教案内容,依据学生兴趣和课程教学实际寻找到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得以迅速提高;三是依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外部导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防范金融专业硕士外部导师选聘过程中的门面工程,使外部导师能够更多参与到培养的过程和实践当中,并对整个教学培养过程形成良性驱动。

四、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依据前述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基于应用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立足于以下四点:第一,依据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变化完善现有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现实需求;第二,让教案更充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数据和案例,更好地满足应用型需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第三,更好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序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让外部导师资源真正融入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过程之中并发挥更大作用,避免外部导师更多充当门面工程而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的问题。

从实践角度出发,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并进行课程设置的补充

依据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以及金融机构业务类别的动态调整,对现有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梳理,对专业必修课和共同选修课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建议增设《金融研究方法》的基础课程,重点介绍金融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以及资产定价和资产配置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增设《微观市场结构》的必修课,了解微观市场结构变化以及交易制度设计对于金融体系运行的影响;增设《现代金融市场》《现代金融机构》《现代金融产品》三个专题课,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金融体系的现实变化,并由此提升实践能力。

(二)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重点实践课程的教案进行及时更新

为满足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对当前培养环节中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重点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教案更新,使理论传授更符合现实变化。建议对金融市场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进行重点介绍;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类别及其角色差异、金融机构的混业分业模式、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模式进行重点讲解;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背后逻辑、基础方法论、现实变化趋势进行专门深入的探讨。

(三)推进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寻找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方式方法

针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性要求,可以尝试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专家讲解等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提升课堂互动性,使学生能够提前熟悉机构路演、公司交流、投价分析等金融实践的日常情境,并能够基于课程教学的时间设置,适当安排对应实务界人士的对流,包括到对应金融机构的实地调研观摩等活动,通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真正提升学生的现实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强化外部导师在培养环节的配置,优化其参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现有金融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双导师”制度多流于形式,核心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外部导师的筛选环节过多注重岗位和职位,而缺乏对其覆盖领域的配置研究,使得外部导师的领域配置不尽合理;第二,外部导师更多只是挂名,而缺乏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具体参与。建议依据金融专业硕士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潜在岗位,对外部导师资源的配置进行系统研究,并由此进行合理配置。同时积极探索外部导师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路径,在外部导师选聘过程中不仅关注岗位和职务,更多关注实际的参与程度。

五、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方法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应用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一是依据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变化完善金融专业硕士现有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导向的实践需求,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显著区分;二是让教案更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数据和案例,更好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序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更好地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本身的应用型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三是让外部导师资源真正融入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过程之中并发挥更大作用,拓宽外部导师选聘的范围,而不限于面子工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加外部导师的教学参与度。

围绕上述思路及要求,建议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重点推进以下改革和相关工作:首先,由培养单位组织对金融机构研究部门进行多层面的实地调研和交流,广泛搜集金融市场和产品的最新变化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微信、座谈会等方式对外部导师资源就调查提纲进行沟通和交流,探讨强化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方式方法以及外部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其次,可以基于上述对金融机构研究部门的成果收集和梳理,完成对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性课程教案的完善和更新,并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阅读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和课程相关的案例,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并保障教案与现实金融市场变化的同步更新。再次,对实地调研和沟通交流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在培养单位内部组织相关讨论,达成思想共识,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相关的课程补充、教案更新、教学互动等方面得出具体的操作建议,保障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综合上述工作,最终构建起更加契合于金融市场的实际要求并且能够真正和学术型硕士培养进行明显区分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和模式,包括:使用更加适应现实市场变化的金融专题系列课件,丰富完善金融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并提升其与现实的拟合度;形成围绕金融市场最新变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同类别金融产品的介绍与分析等一系列满足学生需求且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教学和培养方法,补充核心课程的实际案例,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针对性地优化配置外部导师资源,并保证其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的实际参与度,积极提升外部资源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1]罗刚,李华.美国金融研究生的商学院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73-76.

[2]罗春婵.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5(1) .

[3]陈红,杨鑫瑶.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金融教育研究,2011(6):68-71.

[4]封思贤,范存斌,肖泽磊.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比较及优化[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2(11):51-53.

[5]贺强,李俊峰.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J].时代经贸,2012(32):31-32.

[6]S晓勇,张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专业硕士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6):11-15.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2

全球化下高等教育水平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金融危机后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金融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长期以来扩招政策引发的教学难度增加、学生教育质量降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迫切要求金融教育实施改革。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代表最新发展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金融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一)外部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教育改革面临的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长期扩招政策带来的遗患。首先,发端于美国、蔓延至欧洲的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其突发性、冲击性、广泛性、破坏性到目前为止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全球化、网络化、工程化的金融业发展特征要求现行的金融学科教学制度、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其次,扩招以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了要求。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资紧张、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并且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因此,推进金融教学制度改革、特别是提倡专业教育化改革,改善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力结构,已成为当前金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我们需要培养应用型的金融学专业硕士人才来应对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内部因素

近几年来,金融教育改革存在内部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细化。课程的设置往往比较偏重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单一,选修课程选择面窄,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其次,课程内容的滞后性。课程上存在着的知识陈旧现象将不利于学生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开展一些富有原创意义的科学研究。再次,缺乏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生教学方式仍然与本科教学大体相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研究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听讲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与教师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一)美国专业硕士教育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世界上位于前列。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严格的准入制度

在美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仅需要优秀的大学成绩、入学推荐表,还与研究型硕士一样,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考试制度不仅注重考察考生各种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还注重考察考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应用能力及出众的个性品质。

2.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

美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完全不同,硕士生注重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博士生侧重于培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因此,美国高校始终坚持把直接满足社会、国家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与范式。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美国大学的教授普遍与社会、市场、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有在企业界、产业界工作的经历,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能够把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发现能力。同时,除了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外,在美国的很多高校还会聘请一些相应专业领域中从业经验丰富的在职高级管理者或者退休人员。

4.公正专业的质量监控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视全员参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质量监控中来,对于质量监控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中,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被划入到市场竞争中,由教育界或者专门的职业部门自己组织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这样就避免了行政力量的干预,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二)日本专业硕士教育

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于1974年启动,在日本教育部制定的《大学院设置标准》中,硕士课程目标中加入了“培养高度专门职业所需的高度能力”一条,表达了日本政府希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门职业人才培养的初步设想。最近30年,日本修订一系列教育法律,从根本上推动了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模式上,日本对专业硕士教育提出诸多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不同的要求。“专门职大学院”更加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开展协作研究、接受企业委托研究、对企业职员进行研究生教育等渠道推进产学研结合,不仅提高了研究生院的研究水平,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日本专业硕士教育对专任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专业硕士教育师资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备特色职业经验的工作者。在“教职大学院”(相当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中,甚至要求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虽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在学分上都要求最低为30学分,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要求学位论文。

(三)我国专业硕士教育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是从西方引进的,始于1991年,从试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陆续开办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EDM)、工程专业硕士等十几类专业硕士教育。当前,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人员,除了极少数教育领域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外,绝大多数专业硕士教育领域要求入学者具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由于办学条件、企业制度、继续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为了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加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接受专业硕士教育的机会,教育部于2009年3月颁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范围,这将有力促进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三、培养专业硕士通过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验,其发展战略的共同点可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启示:

(一)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因此要推进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我国只有教育部文件《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唯一规范专业硕士教育的文件。亟待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定研究生教育专项法规。#p#分页标题#e#

(二)研究生教育的分流与统一

我国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机构上实行二位一体,这表明在重学术而轻职业的氛围下专业硕士教育很难发展。因此,应将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流。除了在重点大学内部分设培养机构以外,大学之间也应该进行合理分工。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坚守研究生精英教育,确保博士教育的优质生源。而将专业硕士教育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来承担,这不但可以解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能使研究型大学集中精力培养研究型人才。

(三)突出产学研合作下的职业特色

专业硕士教育本质上属于高层次职业教育,但根据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一般界定,普遍认为专科以下的教育才可称为职业教育,对于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一直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尽管我国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专业硕士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效果不佳。要真正办出专业硕士教育的职业特色,必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建设特色教师队伍

我国专业硕士教师队伍的一体制或双导师制都很难突出专硕教育的职业特色。根据长期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型导师的背景和素养,使得他们较少关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性不足。又由于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双导师指导制度难以实行。所以,要创造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硕士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且具有职业特色的导师队伍。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3

本文以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实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5份,问卷有效率93.13%,其中男生318名,女生427名)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调查,分析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提供的服务,为财经类学校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1.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职业规划。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高达92.67%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不足5%的学生期望继续升学,选择出国、自主创业或其他的学生也不足4%。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定位明确,目标具体,且高度集中。

这一方面反映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硕士生涯的学习和锻炼后,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专业功底积累充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定位。

(2)择业意向方面。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首次就业时,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占比77.11%)。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50.67%)、事业单位(占比39.78%)以及党政机关(占比26.22%)等相关岗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看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期待起点较高。

(3)期望就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及信托等各金融机构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22%)期望进入银行,选择证券和信托的比例分别为16.22%和11.33%,居于平均值水平,而选择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则少之又少。

(4)期望工资水平。财经类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时对月薪的期望水平为5465元(选取区间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其中,85%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达到4000元以上,并且45%左右的学生更期望首次就业的月薪达到5500元以上,超过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月薪平均值3680元(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薪水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

(5)影响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重要性分析。考虑就业单位各方面因素,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看重以下两点: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在5级量表体系中,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高达4.46分和4.42分。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目光长远且理性,具备一定的长远规划。薪资福利水平(4.14分)排名第三位,这与前面分析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期望薪资较高的结论一致。

同时,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稳定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占4分和3.91分;而企业文化氛围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被看重(3.87分)。因此,财经类学校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此外,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较不看重,他们并不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只占3.46分,对比其他因素来说分值较低。

2.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分析

(1)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财经类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学校的招聘信息(82.44%,包括网站或海报等)、应届生专业招聘网站(78.89%)和校园宣讲会(70.00%);通过工作实习、企业官方网站等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较小,分别只有20.89%和17.56%的比例。

(2)对学校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职业规划一对一咨询(62.22%)、职业规划课程(53.56%)和职业规划测评服务(44.67%)。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规划相关服务的需求较大,而且更加需要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3)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的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问题,91.11%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专业实习;其次是企业参观体验(35.56%)和行业课堂(33.78%)。

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在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时,88.67%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61.78%的人认为就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服务也很重要,另有58.89%的人希望学校拓展就业渠道,更优质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开展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

关于就业意向,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三大领域吸引了90%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而其他诸如民营企业、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等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为此,财经类学校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以满足广大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高端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房地产业、快消行业、IT企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就业市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社会各主流行业展现财经学子的风采。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财经类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扎根在艰苦的岗位上,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2.加强学生在金融机构就业的差异化引导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有接近2/3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银行情有独钟,就业目标比较集中。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差异化引导,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金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引进更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为硕士研究生的分散化、个性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提供优质化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的就业认知辅导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值存在偏高的倾向。若是在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以及了解总体就业行情后,确定自己合理的月薪期望,那说明学生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就业中心可进一步扩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创造更精品更高端的就业平台,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防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认知辅导,协助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其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过分看重薪资福利,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制定更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4.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4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5

会计专硕和金融专硕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又称专业会计硕士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金融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6

张明晓:要看方向,经管、法学、医学等专业海外交流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李家梁:不理智,这样做不如直接到国外读书,并且现在内地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有很多到外面交流的机会,丝毫不逊于香港,如果仅是因为这个理由到香港读研,就不值得了。

江:想要得到海外交流机会,应该直接选择国外读研,如美国和欧洲等地,这样才能够直接地获得更多的海外交流的机会,选择到香港读研,最好还是以在香港踏踏实实地学习做研究为目的。

安悦然:还是应该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人生规划来选择。

主持人:大部分有意到香港来读研的学生都选择热门专业,经济、金融、管理、法律、新闻、建筑、计算机等专业普遍受到内地学生的欢迎,您认为哪些专业更适合到香港读研?

江:经济、金融、管理、医学、法律、新闻、建筑等专业香港实力确实比较强。

李家梁:香港是国际化都市,在经济金融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环境和氛围,这些专业比较适合到香港来读。但来香港学理科还是要慎重。

张明晓:目前香港部分理工科专业水平并不比内地先进多少,并且实验设备有的更是不及内地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因此不建议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盲目地过来读理工科。

安悦然:新闻传媒专业来香港读研还是很值的,不只是专业热,在这方面香港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比如浸会大学,学校会提供国外交流和采访的机会,优质校友比较多,在业界有影响力,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实习机会。

主持人: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近40%的人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其次是香港大学,其他学校相对受冷落。

李家梁:选择学校,首先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及导师在学术界的地位来衡量。兴趣是一方面,导师在学术界的地位也很重要,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兼顾这两点。

张明晓:应该选择与自己相关的比较强势的大学,综合排名等都是浮云,抱对大树才是硬道理。

江:如果是读硕士,尤其是MSC(master by coursework,即授课型硕士学位),毕业直接就业,首选港大、中文、科大等名校,学校名气大,回到内地对就业有利,如果读博士,还是要综合考虑专业、导师、实验室等条件。

安悦然:要看自己专业方向在该校实力怎么样,比如硬件设施、软件投入、目前的成果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光看所谓的学校排名。香港的几所大学总体水平其实相差不大,并且学校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当然,还是根据专业学科来选择学校更合理。

主持人:不选择到香港读研的大学生中有65%的人是因为香港消费比较高,学校会有相应的奖助学金资助吗?

张明晓:对于一般的内地学生来说消费确实很高。不过基本所有PhD(Doctor of Philosophy,学术型博士)都有scholarship,经济完全不是问题。每个PhD都有studentship或scholarship,这些钱足够交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用,如果处理得当还会有部分结余。

江:是的,所有研究型研究生都提供足够的奖学金,但是申请竞争也会比较激烈。

安悦然:授课型硕士确实需要花费很多钱,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不光是日常消费,高昂的学费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李家梁:香港的消费水平还是很高的,如果从经济角度看,读MSC肯定要尽可能读一些容易找高薪工作的专业。

主持人:申请香港读研的大学生担心融入当地社会有困难,还有一部分人因此放弃申请赴港读研,内地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香港当地社会?

安悦然:总体来说,香港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如果你积极地学习当地的文化,主动并友善地接触当地市民,并且以一种包容理解的心态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应该是不难融入当地生活的。

李家梁:学习粤语,转变生活习惯,多参加活动,交本地朋友。

江:个人觉得没什么困难,首先语言上比去国外要好太多了,基本上香港人都会说普通话;其次,都是中国人,虽然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文化上稍有差异,但随着回归后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多,内地人融入香港基本上也不是什么问题,大多数香港人还是挺友好的。不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习俗,香港和广东很多地方比较相似,所以要想真正融入香港社会,了解他们的习俗也是很有必要的,入乡随俗嘛。

张明晓:如果打算毕业后继续留港,确实应该多找机会了解,融入当地社会。

主持人:如果打算读完硕士参加工作,是不是一定要选择授课型硕士?如果是打算继续读博走学术之路,是否一定要选择研究型硕士?

李家梁:看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没有专心坐下来学习的自控能力,还是读授课型的比较稳妥。如果打算读博,原本就可以直接申请博士。不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兴趣特长之所在,可以避免过早地作出不确定的选择。

张明晓:如果能潜心做研究,建议读研究型硕士或者直博,这样可以申请奖学金,且能学到大量知识;MSC不提供奖学金,花费要全部由自己负责,而且就学习来说还是比较“水”的。

安悦然: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的,不能一概而论。MSC并不一定“水”,能学到什么,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如果在一年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学习,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可以早一点就业,对个人职业规划也是有利的。

江: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授课型硕士,都是硕士学位,也是国际认可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而且,对于找工作来说,MSC一年就可以毕业,是非常节约时间成本的。还有,一些教授也是读了MSC之后才读PhD的,所以未必MSC就不适合将来做学术,但是通常建议MSC毕业后直接找工作。

主持人:那么授课型硕士用在学业上的时间比较少,学到的知识也会比较少吧?

李家梁:很多是,授课型硕士学习时间很短,在毕业前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

安悦然:虽然学习时间短,其实授课型硕士的课程很多,而且很多都很难考过的,要特别认真才行。他们中好多人对待学业远比有些研究型硕士认真,不能一概而论。

江:确实有不少是混文凭的,但是也有学霸。

张明晓:看人,有的学生很认真,有的就不那么认真。认真的占大多数,毕竟交了那么昂贵的学费,除非是专门来混日子的。

主持人:如果是为了能够在香港获得就业机会而来香港读研,是否理智?

安悦然:理智。因为可以提前适应并融入其中,而且香港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关键是要提前准备好。

李家梁:视不同的专业而定,一般多看多学多实践,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7

>> 基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研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综合艺术院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刍议 MOOC教学理念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面向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研究 新建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 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机制的思考 浅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刘传清,王志明.基于目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13(2): 60-64.

[4]张杰,刘晶,王家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4, 27(6): 77-80.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8

中国学生学习金融专业的前景如何?

英国金融院校看好中国市场

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David Brewer携官方商业团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城市,代表团成员来自英国各大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教育、法律、会计、银行和保险业。代表团此行的主要活动,除了与国内金融服务业同行交流外,还旨在推广其金融专业教育。

David Brewer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拥有国际领先商学院进修背景的中国经理人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企业希望雇佣更多拥有国际商业眼光的商学院毕业生;而国内诸多城市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期目标,也需要更多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来实现。“伦敦金融城”能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提供帮助。目前,“伦敦金融城”已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了办事处;用来资助各国赴英学习或进修金融专业的优秀外国学生和年轻商务人员的Mansion-House奖学金项目也正式向中国学生开放。

英国金融院校也非常看好中国金融专业教育市场的巨大需求。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院长参加了此次访问,据了解,该校在中国已有一个庞大的校友网,其中包括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博士。卡斯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项目主管Chris Jeffery介绍说:英国金融院校以金融业为导向,并拥有全欧洲最庞大的金融教员系统,而“伦敦金融城”在金融监管和专业培训等方面都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因此,中国学生来“伦敦金融城”学习,可以接受优质的金融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教育,还可以在相关单位实习,分享“伦敦金融城”管理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

去伦敦读金融专业有两大收益

卡斯商学院专家硕士项目负责人Susan Roth介绍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英国学习金融专业,可以获得以下两方面收益:

一、接受优质的专业教育。伦敦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则是欧洲最大的金融区。欧盟内部54%的金融和商业活动都在伦敦展开;大多数的美国投行都把他们的欧洲总部设在伦敦。目前,许多以金融为特色的院校大多设在伦敦,这些院校在专业教育领域实力雄厚,而且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有金融城一流服务、完善设施和先进技术的背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金融专业教育。

二、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能够在伦敦学习,是一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将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伦敦是英国商业与学院的中心,在这里可以聆听到世界商业舞台上最前沿专家的讲演,同时可以与来自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共事,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此外,伦敦拥有39所大学、25万名各国学生,文化氛围多元,学生能够接触到全新的理念,扩大自己的交际网络。

Susan Roth以卡斯商学院为例介绍说:“商学院坐落在‘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旨在培养金融业界的未来新星。商学院与商界紧密联系,70%的全日制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及本科课程都在专业领域享有良好声誉,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更在《金融时报》的全球排名中名列第十。”

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深造捷径

金融专业硕士范文9

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及同等水平课程方面

英国学校公开举行学术、音乐以及其它专业的选拔考试,欢迎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参加选拔。考试时间是每年秋季和春季录取新生之前。考卷会分送至英国文化委员会驻各国办事处,以便考生在当地参加考试。

此类奖学金最高数额可达学费的一半。同时,各学校校长还经常为成绩突出而又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费。私立学校信息服务处(ISIS)网址提供私立学校奖学金指南。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奖学金项目

英国志奋领(Chevening)奖学金

用于资助出类拔萃的学生攻读研究式或讲授式硕士学位。欲申请志奋领奖学金,可以与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办公室联系。

此外,不少英国院校都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有关详情可向我办公室查询。

英国文化委员会管理的奖学金

英国文化委员会负责管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个人以及英国政府希望与之建立关系的中方重点合作机构的在职人员都可以申请。英国选择合作机构的原则是使之符合中国200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专为中国设立的志奋领奖学金

志奋领奖学金项目是英国旨在为中国培养未来领导人员的最主要的资助项目,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GCO)提供经费。这一项目经过竞争筛选,选拔出具有本科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到英国攻读研究生课程和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每年大约选送一百四十名志奋奖学金获得者到英国留学,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学习的专业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经济学和金融、银行和国际贸易、新闻、国际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等。

奖学金包括在英国留学的全部费用,如学费(最高达10000英镑)、生活费(每月大约600英镑)以及中国至英国往返机票一张。这种奖学金在中国分区管理,如北京(北方地区)、上海(华东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广州(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重庆(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自2002-2003年度起,志奋领奖学金将对私人申请者开放。由于该奖学金金额可观,竞争将非常激烈。申请人须在每年五月底以前把个人简历(英文)寄到当地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办公室。合格的申请人将在同年六月份得到申请表。成功申请者,最早可于次年八月赴英。

中国金融业培训项目(FIST)

中国金融业培训项目由英国国际发展部提供经费,旨在帮助中国解决金融部门管理人员获得市场体制下金融管理经验的迫切问题。培训的目的在于使金融业管理者具备在本工作单位推进机构改革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中国金融业培训项目的核心部分是中方人员在英国金融服务业进行三至十个月的配薪实习。三个主要实习部门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

英国海外人员工业实习项目(BOND)

这一项目由英国贸工部提供经费,最多资助25名从重点工商部门选拔的、具有工作经验的海外专业人士到英国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实习。这个项目侧重资助公司机构,资助的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发电、通讯、汽车、水力开发、农工企业、建筑、环境、食品饮料、医疗保健、金融和旅游。英国海外人员实践工作环境不是正规的培训项目,而是为培训人员提供一个在实践工作环境下增加新的相关工作经验的机会。项目不受财政年度或学年的限制,因此,实习可以任何时间开始。实习长度通常是六至十二个月。

相关网址:省略/bond

和省略/china/chinese/work/Deve/BONDa1.htm

英中科学技术合作基金

基金项目由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OST)和中国科学技术部(MOST)共同资助,旨在资助英中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资助重点是具有明显的工业使用价值或者具有明确的长远工业潜力的项目。合作研究申请范围包括生物技术、新型材料和环境技术等。资助周期一般为两年,资助额度英方机构一般不超过15000英镑,中方不超过等量的人民币数额。

相关网址:省略.cn/english/science/guidelines.htm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大东电报局香港电讯/大东电报学院

本项目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和大东电报局共同资助,提供八份奖学金资助中国电讯待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留学。申请人可以申请攻读通讯管理硕士学位和运筹电讯硕士学位。通讯管理硕士课程包括电讯环境和市场、电讯业的战略商务规划、电讯业的财务模型、竞争环境下的人员和技术管理、以及管理规章的制订原则和影响。运筹电讯硕士课程包括电讯环境、电讯原理、电讯的商务过程、电讯项目管理、电讯切换基础工程、存取网络传输系统、服务和网络设计、网络操作和管理、管理规章的制订原则和影响、以及采用新兴技术创业等。两种硕士学位奖学金的资助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奖学金获得者在考文垂大东电报学院学习。在选送留学生中,英国文化委员会和中国的主要合作机构配合,每年由中方合作机构推荐候选人。中国电讯行业在职人员如果符合选拔条件,也可提出申请。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皮尔逊集团公司/斯特灵大学

本项目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斯特灵大学和皮尔逊媒体集团共同资助,每年提供一份奖学金资助中国媒体专业人员进行媒体管理学术培训。这一全日制硕士课程是为了帮助媒体管理人员迎接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挑战。课程的目的是使媒体管理人员在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时具有更全面的分析能力,并且为在媒体行业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英国海外人员工业实习项目(BOND)

这一项目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和皇家内科医生学院共同资助,每年提供五份奖学金资助到英国国民保健体系下属适当的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培训。申请人必须是中国前十二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至少获得了博士学位或医学博士学位,必须是医院内科或者附属专业(但不包括小儿科)的临床医生。对于研究型医生,他们必须具有至少四年的临床培训。申请人的雅思学术考试四个部分的最低成绩要求达到7分。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欢迎北京的中国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和广州市卫生局所属职员申请。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壳牌公司奖学金

这一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到英国留学,以促进教育进步和全球合作。基金的目的是每年至少向全球提供五十份全额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到以下六所英国名牌大学攻读学制一年的课程硕士学位。这六所名牌大学是剑桥大学、达勒姆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留学方向是应用科学技术,包括环境科学、经济学、法律和企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