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3:22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是围绕"华南虎"事件展开,阐述了"华南虎"事件的影响与启示,用多源流理论分别从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方面对"华南虎"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应该结合三流开启政策之窗,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一事件。

陕西省林业厅2007年10月12日对外公布--陕西省镇坪县村民周正龙于10月3日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一消息很快被传播开来。数天之后,相继有网友和专家对照片提出质疑,认为周正龙在作假。就这一事件引起了"挺虎派"和"打虎派"双方的热议。

一、"华南虎"事件的影响

"虎照"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官员、动植物研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摄影师等社会各界人士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至今仍未平息。这一事件对社会、对当地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消极影响

首先,"华南虎"事件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为了鉴定"虎照"的真伪,政府部门、国家林业局、国家摄影展协会、动植物学等各路专家都参与了这一过程,不仅对照片进行了鉴定,甚至进行实地考察。在此期间,很多媒体对周正龙和其他相关人士的采访以及对"虎照"事件的大肆报道等,这些过程产生了极大的成本。如果华南虎确实存在,那么这些工作和所付出的成本是有价值意义的,但如果最后是以闹剧收场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浪费。

其次,"华南虎"事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当前,华南虎照片事件已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重创了政府部门的公信,损害了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严重动摇了公众对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例如,许多网民做了如下评论:"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连一张照片都看不出真假了!";"一张照片鉴定一年,一桥塌陷鉴定一天,这就是现在的中国"。这些评论表明华南虎事件已演变成一个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全国无数网民持续追问的"丑闻",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的话,将会弱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和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 积极影响

无论"虎照"是否为真,这一事件对周正龙本人和当地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对周正龙本人,"虎照"使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虎照"一方面让他获得了由陕西省发的两万块钱奖励,另一方面是各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其次,"虎照"事件同样使镇坪县倍受关注。据了解,镇坪县地处秦巴腹地,当地人认为此处位于中国的鸡心位置,因此在与重庆和湖北交界的地方,一座山岭被命名为"鸡心岭",而镇坪正好依托此岭开发"自然国心"。2007年5月,镇坪县召开"自然国心"旅游开发研讨会,对"自然国心"进行大力宣传。7月6日《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出台后,"闻华南虎啸"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广告卖点之一。如果证明镇坪县确实有华南虎存在,必然会在这一地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而国家必会拨款予以支持,那么它将会得到可观的建设资金,并有利于该地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等,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华南虎的出现将会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最响亮的名片。

二、"华南虎"事件的多源流分析

(一) "华南虎"事件的问题流分析

"华南虎"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几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华南虎栖息地减少、食物不足、近亲繁殖、圈养模式不合理以及"孤岛状"分割制约种群增长等原因使华南虎濒临灭绝。而华南虎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起源以及分布区的变迁过程在研究虎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第二是镇坪县曾是华南虎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适合华南虎等大型猫科动物生存。而多年的生态恢复也使斑羚、毛冠鹿等食草动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华南虎的繁衍。2006年陕西省林业部门组织的专业调查说明华南虎在当地有频繁活动。第三是"虎照"的拍摄者周正龙原本是个猎人,2006年他担任过华南虎调查队的向导。相对而言,他比其他人更容易遇到华南虎。第四是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使得更多的人获悉了这一件事。第五是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得他们都很关注这件事。第六是"经济人"假设使政府的行政行为陷入一定的困境。就"华南虎"事件而言,其背后存在着相关利益链,如果华南虎被证实存在的话,对周正龙本人,对陕西镇坪县,甚至对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这件事中,政府陷入了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的困境。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希望通过华南虎这张响亮的名片来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如果要建立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话,那么它将可以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开展,不仅会得到国家物资上的奖励,在另一层面上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到位,必然会有其他地方的政府到当地去参观、考察。但是从代表公共意志、公共利益的权力层面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品质来说,又要求政府具有行政行为准则所要求的行为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最大化地代表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

(二) "华南虎"事件的政策流分析

在公布了"虎照"之后不久,陕西省林业厅立即表示他们已经制定出紧急保护和长期保护两套方案,全方位的保护华南虎的栖息地。2007年10月14日在镇坪县林业局正式成立了野生华南虎保护办公室,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如实公布鉴定结果。为此在陕西镇坪县和周边的平利县的部分区域确定20万公顷的调查范围。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围绕"华南虎"事件的发展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就形成了政策源流,亦称方案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认为:透过虎照事件使我们看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存在着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有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互不信任,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但强调信任问题并不否认质疑的价值,因为质疑是达到理性信任的途径。从网友和舆论的反应来看,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主要是政府反应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消极。因此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方和老百姓期待的权威机构,政府有义务对老百姓的合理期待作出积极回应,对民众的质疑持更积极态度。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夏学銮认为,政府应当积极保护和处理好民众的"知情权"。徐源远认为:对公众关注的事件,政府有责任及时真实的信息,坦诚面对问题,面对公众质疑的态度,建立成熟的应急机制,以及足够透明的制度公开相关信息。何祚庥院士认为,应用"科学执政观"审视"华南虎事件"。国内知名物证鉴定专家张玉镶认为,应通过第三方鉴定机构即司法鉴定来鉴定"华南虎"照的真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牛立文认为:应注重网络的影响,积极探索网络管理模式,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问题。

(三) "华南虎"事件的政治流分析

政治源流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问题流和政策流存在,主要包括国民情绪、压力集团之间的竞争、选举结果、政党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的分布状况以及政府的变更等因素。而国民情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通常以公众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随着具体环境变化而变化。

通过汇集门户网站、个人博客、论坛等信息来源,使全民传播成为现实。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众多网民是浏览者,也是传播者。舆论的力量使"华南虎"事件具有极高的附和力,由单纯的"社会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由"个人事件"变为"公共事件"。"华南虎"事件使得政府诚信遭到怀疑,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由此可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怕的。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及时、切实地回应民意的根本尺度。而在"华南虎"事件上,当地政府并没有积极回应这一标准。争论几个月,当地政府至今没有拿出令人足够信服的证据,尽管陕西省林业厅表示态度不会变,但其内部已经开始分化。

(四) 结合三流开启政策之窗

"华南虎"事件发生后,由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随后引发专家、学者、公众等的关注。而新闻媒体和这些专家、学者等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政策企业家的角色。新闻媒体的报道活动将贯穿"华南虎"事件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上的传播、争论,"华南虎"事件才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所以希望政府在媒体和学术界以及公众舆论的推动下,开启政策之窗,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以终止"华南虎"事件的负面影响,并对现有的华南虎及其他动物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三、"华南虎"事件的启示

通过用多元流理论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应以科学与法律的标准来审视华南虎风波。

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和意识观念、价值文化的差异,使得争论的出现成为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华南虎"照片引发的科学争论中,我们应该尊重那些为探寻科学真理锲而不舍的社会科技人士,肯定和颂扬那些为百姓致富、保护环境、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人们。但任何争论都不能偏离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共建和谐文明的主线,更不能以主观意志为出发点,靠猜想、假设、社会八卦等人为地把问题扩大化,外延化。

第二,"华南虎"事件影响的持续和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首先,我国的言论日益自由。虎照刚公布,立即引起国民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焦点从照片上的华南虎是否为真,到科学研究态度,再到社会诚信,又深及政府管理。阵营有打虎派和挺虎派,层面涉及自然、技术和社会,媒体有中央、地方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参与者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到镇坪的农民。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社会,言论更加自由。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华南虎照事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其次,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在"虎照事件"中,老百姓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个人鉴定技术到权威专家专题论证,从年画虎追踪到网友评论,无一没有民众的参与。"虎照事件"引起极大关注,既反映了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社会共识的达成,也反映了老百姓当家作主发挥主人翁作用意识的增强。私以为,政府部门应对此予以恰当引导和保护,让他们保持这种热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丽霞. 公共政策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2.

[2] 戴维.L.韦默, 等. 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10.

[3] 胡宁生. 现代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07.

[4] 周超, 等. 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2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参考文献也是有标准格式的,我们引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就应该在文中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出来,列在论文的末尾出。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糖尿病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糖尿病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邹丽,姚平,陈剑锋,等.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4(5):291-292,295.

[2]何柳,谢雯雯,唐咸玉,等.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8(9):95-96.

[3]施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8(7):97-98.

[4]蔡晟宇,马建,冯兴中.祛胰抵方治疗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15(6):161-165.

[5]乔林波,王抗战.参芪降糖经验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8(9):107-109.

[6]崔明明,刘紫凝.不同镇痛抗炎方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1(12):30-32,35.

[7]余瓊.糖尿病2号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8(10):93-94.

[8]彭彩金.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4(11):141-142.

糖尿病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31-232.

[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3,145.

[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

[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108.

[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48.

[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3483.

[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糖尿病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1(11):1054.

[2]胡辉,李岩,吴波.连续随访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预防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0):69-70.

[3]陈玉华,曰红丽,杨风云.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50-151.

[4]《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52.

[5]陈玉华,曰红丽,杨风云.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50-151.

[6]陈琼芳.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92-294.

[7]马小艳,童奥,张妲,等.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5(10):CD001488.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3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写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呢?不要着急,本文主要是针对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和范例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11]钟慧欣.李海英.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护理杂志2006(3).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4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河南少林功夫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现阶段在中国面临濒临局面。为了保护与发展少林功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以少林功夫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在通过对少林功夫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其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少林功夫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南少林功夫;保护与发展;对策

少林功夫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中的一颗明珠,其用“禅”与“武”的高度统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一些老拳师的相继离世后一些珍贵的老拳种也相继永久性消失,为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许多武术理论研究者争相奋笔疾书,呼吁社会救救我们民族文化,并就当前武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保护少林功夫,关键在维护其生存土壤,同时少林功夫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1]。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民族自尊自信的精神湿地[2]。但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的那样,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少林功夫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少林功夫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1.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古朴的周易学说、太极哲理以及五行学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理论的源泉,习练武术者的基本行为准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武术界形成了人们普遍尊崇的武德规范和标准。武术不仅要求外在的优美动作与形体美,而且还讲究有神韵,形神兼备,进而引申到崇高的思想境界,达到和谐统一。“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将传统医学理论与武术相结合,使武术理论体系更加充实,内外兼修正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一大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5]。

2.少林功夫的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2.1 政府对少林功夫的保护

社会对少林功夫的保护措施多是以宗教、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为出发点的。国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少林寺建筑和相关文物的保护,筹措资金来修复和重建一些重要文物建筑等就是对少林功夫存在的最好的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少林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少林功夫的保护也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也对少林寺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治,还对周边进行了新的规划,逐步形成了正规合理的文化与自然环境。随着郑州举办国际少林武术文化节,在扩大少林功夫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武术文化交流,一举两得。

2.2 少林寺自身的保护

少林功夫的传承与保护与少林寺本身的功劳是离不开的。总的来说体现在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的品牌维护、资料搜集、科学研究、宣传等几个方面。少林寺武僧团自成立以来,多次到国外弘扬少林功夫,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赞许。少林寺对于少林功夫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仅靠少林寺在宣传、资料整理、科研等方面很难全方位涉及到,少林功夫在资料保护、传承、品牌维护及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

3.少林武术保护的对策

3.1 以传承为本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保护的重点,是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是以形象、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身授为基本方式而得以延续的。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来讲,“人”就显得非常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背后精湛的技艺等。

3.2 以民间力量推进武术保护

发动民间力量,借助政府部门作用,对少林武术进行梳理、整合是对少林功夫最有效的保护。第一,建立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流落在民间的少林武术拳种繁多,且分布在各地域,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建立分级保护体系,即从中央到地方,实行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保护体系,有利于有关部门有序管理和开发,有利于服务本地域,并逐步向周边辐射。第二,对民间武术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编目。第三,大力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下,强调整体合一,注重道德修养的原则,它不仅能让习练者通过练习少林功夫、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整体特点和伦理特征,还能将这些有利于人类进步与和平的知识内化为锻炼者的行为准则,取得良好的教育作用。少林功夫进入学校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3.3 以健全的法律保障来推动少林功夫发展

正确认识少林功夫的性质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少林功夫具有体育性、技击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从体育性看,少林功夫的套路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从传统性看,少林功夫能够受到传统知识和商标的保护。从文化性看,少林功夫将文化内涵渗透在练功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受到未公开信息的保护。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还难以保护好传统武术,建议国家制定《中国武术保护条例》,明文规定国家对少林功夫予以保护和扶植义务。

4.结论

少林功夫是通过中华武术得以具体表现,成为中华武术文化最有力的象征。对于少林功夫的认识,过去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去考虑,通常称之为“少林武术”。随着社会认识的提高,人生阅历的积累和视野的扩大,少林功夫已经发展成多元文化交流为基点的文化融合体。少林功夫在面向世界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吸纳新的文化因素,不断获得生命之源,获得创新因素和内力,形成丰富多彩而富有魅力的少林文化,并保持自身以武弘法的特色,勇敢地接受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的挑战,创造了新的文化高点。少林功夫果敢的担当起弘扬中华武道大业的重任。少林走向世界,世界需要少林,让少林功夫在全世界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1] 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58-60+81.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5

那么什么是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把民族音乐引进学校音乐教育之中,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来构建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在保护民族音乐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保护和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和行为早已存在,而真正提出将民族音乐纳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将对这一时期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一个回顾。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回顾,把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明确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

一、在政策方面,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铺平了道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西方音乐和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法规,明确了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1979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首次涉及到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其指出:“通过音乐教学,应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音乐的语言。”①

1988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在教学目的中指出:“(二)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通过欣赏,学习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并着重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中,对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提出了明确要求:“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②。

1995年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次会议上,众多学者对民族音乐教育进行了论述,如赵宋光的《对于唱名谱的历史沉思》、王耀华的《根,深扎于中华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冯光钰的《国民音乐教育与中华文化母语》、樊祖荫的《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修海林的《音乐教育的共识,跨世纪的选择》、管建华的《二十世纪末世界文化发展与国际音乐教育》等等。这次会议在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首次提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首次把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引入学校教育讨论之中,逐渐形成了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础的共识。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文件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③这个文件的颁布可以说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上认识更加完善,进一步巩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观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也对民族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一,认真挖掘和提炼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第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第三,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④

2008年2 月,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08)2号], 通知指出:“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这一法规的颁布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对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的认同。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会议精神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且逐渐确定了学校应该担负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

二、在社会方面,众多学者对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的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学校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一)王耀华教授提出了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王耀华教授对中西方音乐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王耀华曾在1994年《音乐研究》第2期发表文章《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得与失》,该文章分析了中国近百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得”与“失”,他指出:“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较为严重,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和重建,助长了妄自菲薄、盲目崇洋的思想,不利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⑤

在这个基础上,王耀华教授于1995年参加了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并提交论文《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这篇文章随后发表于1996年《乐府新声》。这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1.缘起:为什么要提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2.界定。3.机遇与挑战。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呢?王耀华教授指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在中华民族历代生产斗争、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为深厚基础和广阔背景而进行的音乐教育。”⑥

(二)樊祖荫提出建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樊祖荫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提出了建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他指出:“既要针对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与失误,大力推进和建设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又要结合当今全球文化发展和国际音乐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作统盘考虑。在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和处理好“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与其他国家音乐”和“形态、技术与文化”这几对关系。”⑦

(三)赵宋光提出“扎根办学”

赵宋光也非常赞同民族音乐的传承要依靠教育,他认为“要解除(民族音乐)滑向悬崖的惯性运动,要靠调整教育制度,保证受普及教育年龄段的一辈又一辈儿童少年,有机会受到民族传统音乐精品的熏陶濡染”。同时,赵宋光提出的“扎根办学”,也具有重大的文化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对民族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实施的方法。赵宋光在《“扎根办学”实践的文化学与教育学意义》一文中对“扎根办学”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存在于基层的民族音乐传承活动还必须得到教育行政领导、文化艺术行政领导、教育科研力量和民族音乐科研力量的关心,在多方位的保护培育下,形成多层面整合的教育实践网络。这一有待构建的理想网络,我建议称之为‘扎根办学’。”⑧

(四)谢嘉幸教授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在新世纪之初,谢嘉幸教授在2000年《中国音乐》第一期发表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看起来是一句很平常的话,然而它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是对一个世纪以来“学习西方”一种文化回应。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音乐教育界的广泛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音乐学者、文化学者、民俗学家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 对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发展历程之思考

(一)已经取得的成果

1.保护民族音乐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了

从1979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首次提到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到2001颁布的《音乐课堂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文化传承价值”再到2008年2 月,教育部实施“京剧进课堂”,可以看出,通过几十年国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逐渐建立了起来。

2.确立了把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传承基础

无论从国家政策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意识到了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他们都强调要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定,把民族音乐引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这样民族音乐就像我们的语言一样,可以活态的保存下来。

3.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从提出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到“扎根办学”再到“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不仅从理论层次上提出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付诸于实践。

(二)存在的问题

1.如何处理好多元化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多元化的问题,怎样处理好“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关系,“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以及各个区域音乐之间的关系。这三对关系处理的不够恰当,民族音乐的传承就会产生问题。例如2008年教育部实施的“京剧进课堂”,就存在京剧与地方戏的问题,这里就不进行展开了。

2.民族音乐的传承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众多学者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这就要求处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民族音乐传承的研究之中,探索更好传承民族音乐的方法与手段。

四、结语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6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上、法律上、护理行政管理上均有其特殊价值[1]。护理记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步骤、质量与效果,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2]。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包含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护理记录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4]。就已将护理记录限定在客观资料范畴内,要求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客观的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对患者实施的具体观察及护理,使之更好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5]。现将我国目前护理记录现状及对策综述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问题 护理记录的客观性是一种管理要求,但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记录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如血压偏高、生命体征正常等[6]。

1.2 护理记录不真实 主观表现在记录涂改、重抄、记录前后矛盾、对意外事件记录不真实、对病情记录观察记录不真实等[7]。如:医嘱为流质,护理记录为半流质,导致病人再次出现胃出血的并发症,引起不应该的医疗纠纷。

1.3 护理记录不准确 内容重复记录,且两者不一致,有医嘱无记录、有记录无医嘱,医生要求执行医嘱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一致[8]。记录不及时,缺乏客观性,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护理记录上无患者及家属任何主诉,均是护士的主观判断。

1.4 护理记录不完整 主要表现在缺项、漏项、记录太简单,特别是关键内容缺乏整体观念和动态观察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程序[9]。如临时医嘱执行后漏签字、高热患者无降温记录、为病人作完治疗后无记录等。

1.5 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的问题 在护理实践中由于对病例的主客观资料认识区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客观判定混淆、客观判定主观否定、客观资料人为转化等情况,影响着护理记录作为客观资料落实的深入和其法律的价值,造成自身的举证不利和保护不当[10]。

1.6 记录的重要性、分散性、复杂性 每位病人入院后,既要书写护理入院录,又要书写与入院录相类似的护理交班记录,遇到危重病人时,需书写特护记录单及出入院记录单,又要在护理交班记录中重复书写与特护记录单中内容相类似的病情变化,即病人的病情变化即记录在特护记录单又要在护理交班中记录,而出入量记录又在另一单中记录,故以往的记录显得重复、分散、复杂。这样即浪费了时间,又无真正意义上的作用[11]。

1.7 记录的不及时性 传统的护理病情记录单,除特护记录外,护理交班记录由于设计格式上的不合理,不能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但病人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无论是二级护理病人或三级护理病人,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是病情转为危重的信号。当护士发现一个微小的病情变化时,往往没有及时记录,有时只作口头交班,容易造成疏忽,以致遗漏,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护理理论学习,明确护理记录指导思想 在护理记录的过程中经常困扰护士的问题是写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做什么写什么。为此我们开展护理理论的学习,明确护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包括病情观察、准确判断、正确处理、及时评价效果。护理工作只有根据疾病、特殊检查、治疗的常规观察内容一丝不苟地执行,才能把严重的情况控制在初始阶段[12]。

2.2 护理记录书写是目前护士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它不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护士素质,书写的清晰、整齐、规范是一个护士文化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反映[13]。病例资料具有特殊价值,必须规范化,实行统一标准,时间书写也应如此。目前存在时间书写不规范,am及pm书写不按要求,字迹潦草,忙时一不小心用错颜色,结果是刮、擦、撕、重写,更加忙乱。既影响工作情绪,又影响病历质量。

2.3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 使护士认识到护理记录不仅反映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同时也是法律依据。管理者应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视程度[14]。

2.4 加强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整体护理内涵、学习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知识,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改善护理记录的质量。组织培训,以点带面,全面落实[15]。

2.5 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护理记录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反映病情观察情况、实施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时间应准确。

2.6 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 护士长要经常检查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指导正确书写。对书写的护理记录,护士要自查自评,以减少护理记录“带病”归档[16]。

2.7 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将特护、护理交班、出入量3种记录合为一种记录,采用特殊符号及免记单位的方法,简化了文书工作,避免了以往记录中的重复。同时,能使接班护士只需在一张记录单中就能明了病人的病情,也有利于医师能简单明了的了解病人的病情[17]。

2.8 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以往当病人出现某些症状时,由于不需要立即记录,护士有时只把某些症状汇报给医师,而自己没有多加思考,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改进后的护理病情记录,当病人出现某些症状时,护士必须对相关的表现作出记录和判断,而护士对自己所记录的,必定要负法律责任的,故促使护士多了解病情,掌握病人的动态变化,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之,在护理记录主客观资料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应辩证的看待处理护理记录的主客观资料,注重规范和完善各种护理记录,注意各记录间的相符性,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远娣,李小侠,牛英.关于护理记录中时间书写格式的思考与建议.中华实用护理,2004,20(9):62.

2 魏革,胡玲.“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

3 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

4 张晓华,邱学燕.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及探讨.中华实用护理,2004,20(7):66.

5 巩玉秀.规范护理行为 完善护理记录.中国护理管理,2003,3(1):26.

6 郝建春.对一般护理记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80.

7 危月球.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及对策.天津护理,2005,13(4):222.

8 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8.

9 唐维新.病例书写规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4-120.

10 顾则娟.护理记录内容如何体现新要求.中华实用护理,2004,20(3):62.

11 贺彩芳.改进护理病情记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9.

12 陈湘玉.在实践中抬高护理记录内涵.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59.

13 崔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7.

14 胡立明.重视护理文件相符性.天津护理,2004,12(13):158.

15 陈伟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对护理诊断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3.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7

参考文献是帮助读者把作者的学术观点和文献作者的学术观点更好的区分开来,这样也是为了避免让人误会是剽窃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关注学术参考网,随时随地的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常利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74-177.

[3]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护理论著,2014,33(22):143-144.

[4]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5]王海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2011,5(6):47-49.

[6]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

[7]李玲,段春梅,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30-31.

[8]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422.

[9]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3):58.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31-232.

[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3,145.

[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

[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108.

[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48.

[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3483.

[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2):150-151.

[2]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3):58.

[3]杨健英,潘亚雯.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2):5197-5198.

[4]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13,2(4):94-97.

[5]王金萍.糖尿病管理护理小组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62-263.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8

[关键词] 临床带教;规范化培训;临床实习;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b)-149-02

目前,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军队护士学校留存甚少,这意味着军队医院没有了护士培训基地;医院护士也是精简的主要对象,护理人才大量流失。为了培养适合军队医院特点,适应医院飞速发展以及临床护理教学力量不足的现状,根据护生在院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护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护生进入临床具备的素质差距较大

我国的护理教育无论是大专还是中专,学生在校前两年都是坐在课堂学理论,最后一年到医院实习。由于招生数量比较大,学生见习机会很少,更没有机会动手为患者进行护理,所以护生到医院后感到陌生,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工作内容都了解甚少;大部分护生对护士素质缺乏认识。因为我国国情的特点,大部分护生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动手能力较差,经受挫折机会很少,所以无论是心理、体能及业务素质都准备不足,与应具备的护士基本素质差距较大。

1.2 学校教学存在着差异

过去我院是军队护校的教学医院,护生主要来源有固定的培训基地。现在,每年护生来自8~10所护士学校(护校),加之个人途径联系的护生,可有20所护校之多。学校所选的教材不同,如有的用省教材,有的用21世纪课程教材,每所护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医院的特点,都会有自己独到之处,但必然带来临床教学有所差异,护理操作步骤和手法也有差别。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的机会,面对临床上出现的诸多护理问题,多数护生不能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感到学非所用,或出现动手不动脑的现象,即便部分在校成绩优秀的护生,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1]。例如:老年患者输液时,患者要求快点输完,护生就给患者调至最快速度,不考虑老年患者短期内进入大量液体易出现心脏负荷过重的危险。

1.4 缺乏沟通技巧

护生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往往因言语生硬、机械,造成护患双方气氛紧张,造成不配合或配合不默契,以致患者对其丧失信心,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言语冲突,如有的护生不采取回避性语言,导致患者及家属误解和错觉;又如有的护生谈到:到了病房,我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见到患者说什么?只能跟着教员走,更谈不到主动为患者服务了。

1.5 对护理风险认识欠缺

尽管反复强调护理操作时教员要放手不放眼,护生发生差错,主要责任归于带教教员,差错也算在教员名下,但在带教教师资缺乏、临床超负荷运转情况下,放手不放眼则难以实现。每年护生发生的差错占全院护理差错的10%~20%,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医疗护理也逐步实现法制化,患者自然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护生发生护理差错自然影响全院的护理质量,有的还引起护理纠纷,不但影响医院信誉,还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1.6 临床护理教学力量不足

近年来,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医院护士是精简的主要对象,我院除全军重点学科外,各护理单元军人护士只占10%~30%;由于医院各学科的发展,急需补充护理力量,各护理单元5年以内的护士成为主要的力量,有的护理单元3年以内的护士占了70%以上,有的甚至刚刚注册1~2年的护士就成为带教老师,由于师资缺乏,必定影响临床带教质量。

2 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2.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护生规范化培训的开端,为了给护生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护生来院进行2周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首先是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着装仪表;文明服务用语35条;文明敬语和特殊情况语言处理24条;服务忌语及行为45条。基础护理操作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应选择有代表性,而且在临床应用较多、影响较大的操作,如无菌操作、铺床、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等。培训方法是教员示范、护生练习、最后逐一考核,达标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内容还有医院情况介绍、护理临床工作特点、计算机护士站操作系统以及先进模范护士事迹介绍等。

2.2 语言沟通的培训

语言沟通为岗前培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文明用语、文明敬语及服务忌语等。要让护生理解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且贯穿于护理实践的整个过程,笔者注意搜集护生在临床与沟通有关的表扬和批评意见为案例,在每周的学生例会上进行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请临床服务标兵介绍文明服务的体会,大量的事迹无不贯穿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案例教学是培养语言沟通有效的方法,我们给护生出不同的案例,给她们一定的时间做好文字准备;收集护生准备的材料,集中进行批阅,挑出优秀者进行示范演讲,如一位风心病的患者拒绝低盐饮食、一位外科腹腔镜手术摘除胆囊术前介绍等。

2.3 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为了提高护生抵御风险的能力,笔者对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进行归类和分析,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并把相关材料作为护生培训内容,如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发生烫伤、坠床、摔伤、意外伤害、化疗患者血管损伤、患者转科、转运和青霉素差错等;又如病区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火灾、被盗及发生后处理程序、停电以及治疗室、病区门禁、陪护人员的管理规定等,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测试。当护生临床实习到半年左右,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些熟悉,带教老师有时工作忙,无法顾辖护生,有时也会放手让护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患者更换液体、给口服药等,此时护生发生差错的几率比较高。这时,笔者将历年发生有代表性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没有执行“三查七对”、未坚持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没有按规定处理医嘱、用药计量错误以及病情观察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教训对护生进行预防性教育。

2.4 规范护理操作教案

为了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先后规范了护理操作,内容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2]和特殊护理技术操作[3]。我们具体做法是,首先征求各科护士长的意见,写出操作流程,再发放给护士长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请在本护理单元应用较多并资深的护士长定稿。基础护理操作部分包括18种护理操作流程,其中包括36项技术操作并附有22项评分标准;特殊护理操作包括48项操作流程。本操作教案打破传统叙述方法,运用ISO9000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步骤采用程序化方式,其操作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除规范化操作外,还贯穿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医疗护理法制化观念,每项评分标准中均注明关键扣分项目,以给操作者重要的提示。本教案在2005年通过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在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里已进行5次重印。

2.5 建立专科培训教材

为了便于专科带教,使护生尽快的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弥补临床护理教学力量的不足,我们规范了专科培训教材,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4]、《内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5]、《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6]、《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7]、《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8]、《五官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9],这些教材的第一部分分别规范了专科护理操作;理论部分是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教材为版本,兼顾现行大专和中专护理教材的要点,体现临床护理中应用的重点和护理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点,选择出了1 050道基础复习并附有详细的题解。专科培训教材对护生临床实习起到了指导作用。以上内容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被教育部、卫生部专家重点推荐,被列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核心课程配套辅助教材;2008年列入了教育部教材目录。

3 结果

3.1 适应了我军精简整编战略部署

近年来,我军进行精简整编,医院是精简的重点,而在医院中护理队伍又是精简的对象。我院除全军重点学科外,各护理单元军人护士只占10%~30%。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各护理单元5年以内的护士成为主要的力量,有个别的护理单元的护理队伍主要由3年以内的护士组成,由于我们对实习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时地补充了合格护理力量,以适应了我军精简整编的战略部。

3.2 保证了医院的发展

近3年来,我院规模不断扩大,床位由2004年的570张至今已增加到1 000余张,护理单元已由原来24个增加到34个,全院护士增加了100多名。由于我们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每年100多名来院实习的护生,70%在院留用,各科护士长反映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生,其素质优于外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很快就能适应本专科的临床工作,有力保证了医院学科的发展。

3.3 弥补了临床护理教学的不足

由于带教教员缺少临床经验,必定影响其对护生基础与专科临床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由于教员的临床阅历浅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欠成熟,必定放松对护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由于临床护理超负荷运载以及临床护理力量的不足,使护理带教难以做到对护生放手不放眼,必定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以上不难看出,由于护理队伍的稚嫩,必定影响临床带教质量,由于我们对护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使这些难以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实现的问题给予了集中解决,弥补了临床护理教学的不足。

3.4 保证了护理质量

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大量的护理力量流失;医院又在发展,亟需补充护理力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矛盾,我们把住了我院护理人才的源头关,对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就具备了一定的良好护士素质;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操作;具有较系统的专科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临床服务技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力保证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丽英.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70.

[2]耿莉华,宋雁宾.最新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耿莉华,宋雁宾,李加宁.最新特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耿莉华,宋雁宾,黄绍平.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耿莉华,宋雁宾,黄绍平.内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耿莉华,宋雁宾,黄绍平.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耿莉华,宋雁宾,黄绍平.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耿莉华,宋雁宾,黄绍平.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态度;研究现状

职业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或者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我国早期的文献研究已经指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护士思想活跃,转业改行现象颇多。因此,护士的职业态度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关系到国家一线卫生事业劳动力队伍的发展壮大与稳定。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研究现状

Bishop在1990年指出护理工作是使病人身心健全直至完美的道德观念的实践活动,大致包含个体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对专业价值的判断以及情感,如吴雅文等在2002年从理论上分析了护士职业态度特点,认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是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态度的核心要素。在调查研究中职护生职业态度现状上,卢少萍等在2003年使用自制量表对132名中专学历助理护士进行调查,发现职业态度评分偏低,存在情感和行为与认知上的矛盾差异,即个体对职业的认知受到积极影响,但由于实际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情感和行为上的自觉不认同。巫章华在2006年对100名中职护生进行三届调查,发现职业的满意度逐年下降。曾建平等在2009年使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260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发现14.6%学生属于中立偏消极,85.4%为中立偏积极。鲁俊华等在2010年抽取120名中职护生发现,中职护生的职业态度显著高于高职护生职业态度水平,为中立偏积极。黄欢等在2012年使用自制量表对50名毕业实习生进行调查,发现64%的学生在报考专业前对专业现状一无所知,84%的个体愿意另择职业,但从行为上又存在矛盾,如70%的个体在实施护理工作时积极热情。尽管现阶段针对中职护生职业态度调查的研究颇少,但反映出的情况主要集中在:(1)中职护生职业态度中的矛盾冲突。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属于被动灌输,伴随对理想和未来憧憬的心理状态,不自觉夸大自身的职业特点,形成不恰当的主观评价,当面临现实,如实习、就业,外界压力造成了理想价值与时机的偏差,导致职业态度认知积极,情感和行为消极的现状。(2)调查研究存在样本不足、方法单一的问题。不能仅依靠问卷结构式访谈的模式,更多的是应该基于行为的观察,量表等测量工具还应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曾建平等在2009年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职业兴趣、归属感、求职需求对学生职业态度达到了显著性的影响水平。黄欢等在2012年认为影响中职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关键因素依次为护理工作量的主观评价(100%被调查个体认为压力大、繁琐),社会地位低(96%),尊重感与理解感缺失(85%~86%)。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未能完全成熟,对待职业的认识基本处于个体的喜好和利害的影响下,但本文认为影响其职业态度的核心应该是个体―社会变量交互的结果,希望能在将来的研究中得以证实。

三、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水平的对策

现阶段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的模式进行,如曾建平等在2009年通过对6个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法与职业态度(价值观、情感教育、兴趣培养)培养的比较,发现职业态度培养具有显著性效果。但大多数基于理论分析认为,首先,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潜意识影响其产生职业认同的理念,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帮助,培养其感恩的心态。其次,从社会角度出发,认为应当减轻中职护生的就业压力。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为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务,做到因岗设人,同工同酬是必然趋势。最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应当加强医院、社会医疗结构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力度,逐步培养其职业理念和心态,从而能顺利地从校园过渡到实际的岗位。

参考文献:

[1]Bishop AH,Scudder,The practical,moral,and personal sense of nursing: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of practice [M].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6-8.

[2]曾建平,姜德才,殷金明,等.中职护生职业态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9.

[3]曾建平,姜德才,张展,等.中职护生职业态度培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

[4]鲁俊华,田冬梅,高秀霞.中职院校实习护生职业态度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

[5]黄欢,翁琛婷,郭永梅.护理中职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2.

[6]巫章华.对中职护生护理职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

[7]张文波.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