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资源利用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50:17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范文1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保护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着力解决好与人身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保护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建立了很多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规划制度、水资源利用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水权交易制度和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所以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众参与的缺失也使得水资源管理缺乏监督,行政权滥用,甚至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不合理。

(二)全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2条规定了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并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和监督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由水利部负责,地下水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大气水归气象局管理,水污染防治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农林牧渔业供水归农业部和林业部管理。多部门管理往往缺乏协调与合作,造成了部门间政策不协调,甚至是矛盾或冲突,削弱了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果。

(三)水资源保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水资源保护的效果,是水资源保护机制健全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水资源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太弱,缺乏大局观念,也不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率。

二、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1、加强环境责任意识,以利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又不危害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人不应该采取从同自然对立的立场上来理解自己文化活动的意义,不应该采取对自然消极顺从或肆意征服的态度,而应该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把优化自己的生命存在看做自己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2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

按照中央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具体模式和有效途径。把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活动作为落实节水型社会各项活动。

3、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案。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有序,处置得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4、资源消耗由“借贷式”转为“预付式”

我国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过度的过程。随着湖泊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湖泊“无度、无序、无偿”的长期利用,使得湖泊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湖泊生物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显出资源的宝贵。为了达到“一个旨在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生存而非支配自然的社会”不能把提前借贷消费的方式用于环境,先破坏再“修复”,利息是还不完的。应该预见到竭泽而渔的后果,从而保护环境,只要对环境付出积极的预付,它也将善待人类。对未来的态度就是对现实的态度,一个共同体如何对待未来,它也会如何对待现在。对后代人利益的认可和保护,是人类理性力量的表现。历史证明,“一个社会如果不再认同后代人的利益,丧失了对未来社会的积极关注,那么它也就丧失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很快就会走向崩溃。”从功利的角度看,即便是从当代人的自身利益出发,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也是明智的。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指导治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防洪体系建设中,重视人与水的和谐,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出路。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2、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把水资源问题放到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要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目前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树立水资源忧患和保护意识,在经济活动中避免只考虑短期和地方利益而忽视环境、整体利益的做法。要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摒弃浪费用水的陋习,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节水、爱水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开展一系列节水活动,争创“节水型环保卫生城市”。运城市应当把水资源保护看作水资源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和管理好水资源,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运城市的经济腾飞提供重要保障。

3、创新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要实行以用人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

结束语

应该站在社会经济进步,资源维护以及开发使用的层次上来综合分析,确保资源能够有序的使用,切实提升环境承载力。打造节水型国家,将可持续的思想落实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次,为开展和谐社会贡献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水资源利用范文2

1.1提高承载力

黄河可供水资源量是有限的,而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弱,若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2013年供水价格调整后,工农业用水成本依然偏低,用水户仍以满足自身最大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注重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相互影响,做好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机协调,综合规划,宏观调配,实行除害、兴利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充分考虑生态用水,注重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生活、工农业、生态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基本水量需要。

1.2持续利用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将流域管理、区域管理有机结合,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水资源,满足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开源与节流、供水与治污有机结合;对水资源实施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兼顾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持续利用。

1.3依法管理水资源

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国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以法律为基础,用法律约束水资源管理行为,建立并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依据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办法,精细调度、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引水,依据法律、制度和办法,从控制各个引水口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引水总量的目的,依法管理、调度黄河水资源。

1.4联合调度

加强黄河干支流梯级水库开发,实行大型骨干水库联合调度,有效调节黄河可供水量与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缓解供需矛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严格控制排污口,限制排污总量。积极培育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5细节入手,宏观调控

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量控制引水总量,实行计划引水、指标引水。严格引水程序,实行用水申请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流量、用水时段、取水用途控制,提高引黄供水的预见性,增加水量调度的严肃性。从细节入手,严格控制各个引水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统筹考虑水资源分配,宏观调控,以供定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多措并举

制定水资源中、长期规划,把握水资源利用形势,把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放在首位,增强可预见性。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履行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多措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

2建议

2.1节约用水

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促使水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合理减少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加大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轻引黄供水压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水资源持续供给能力。

2.2加大管理力度

统一管理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良策,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3严守三条红线

水资源利用范文3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有限自然资源,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1.水资源简析

水资源是指可以让我们直接利用,具有质量和数量保障的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地球上的水的总量大约是13.9亿立方千米, 但有97%是海洋咸水,可直接为我们所利用的淡水的总量仅仅是0.36亿立方千米,不到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 2%是以冰帽和冰川的形式存在于高山上的,很难被直接利用。湖泊、江河等地面水的总量大概有23万立方千米,占据淡水的0.36%。22.4%为土壤水和地下水,这其中有3分之2的地下水是埋于地下的深处。所以只有大概20%的淡水是可以为我们利用的,但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就只有淡水总量的0.3%。由此可见,水资源是极具稀缺性的。

2.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1农业水资源优化使用

在世界中,70%的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实际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很严重。据统计,世界上农业灌溉用水中,只有37%作用于农作物生长,剩余的63%是浪费了。所以农业水资源的优化使用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以农业水资源使用优化为龙头,经过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不仅有助于农产业和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也有助于整个农村资源,尤其是广大农村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

农业水资源优化使用的技术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晚收晚种、薄膜覆盖等先进技术。降低输水损失,提高渠系的利用指数,做好渠道的防渗。因地制宜兴建喷灌、管灌、滴灌等有效用水工程,实施管道的输水。扩宽水资料有效利用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复种指数,调整农业种植的结构,发展低水投入及高效的农业。最后,加强农业的水资源科学使用的宣传工作,发展良好的生态水资源使用氛围。

2.2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为,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降低工业的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有:提高用水循环率,争取减少用水,改革生产用水。最近几年,中国对水的重复应用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当今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提高工业的重复用水当做解决市区用水资源困难的重要手段。而在某些水源非常紧张的地方,水的重复利用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为20%到30%,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倘若我们把这个重复利用率从20%提升到40%。提高工业的用水利用重复率,不但是合理利用水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减少了工业的废水。

2.3水资源科学利用

通过传统的水库调节流量,水库能把丰水期多余的水量放在库内,从而补充枯水期的不足流量。同时可以提高水源的供水能力,还能为发电、防洪、发展水产等的多种用途进行服务。现在各个国家在河、江上建造的库容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有1349个,它的总蓄水量是4110立方千米。但随着建库选址的日益困难,在很多工业发达的国家,水库建设成本迅速提高,这在我国也将显现。我国目前已开展跨流域调水。即由丰水的流域向缺水的流域进行调节。这些工程将有助于改进缺水地方的水的不良状况,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恢复湖泊、江河的水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污水处理的规模、水体自净、水质目标、费用、污水处理效率之间的互相的关系,运用评价技术和水质模拟预测,寻找优化治理的最佳方案,同时制订出水污染控制的规划。

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它的存量比湖水、河水和大气水分总和还要多。但是因为它的补给速度比较慢,过量地进行开采就会引起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开发的时后,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一,建立监测网,可以随时去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和地下水的动态,让我们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二,运取人工补给的方法,可是一定要注意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第三,加强对地下水源探察的工作,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掌握水文、地质的资料,全面考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过多地开采水源。

3.水资源保护探讨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制定防止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法律法规、改善用水经济的政策。例如加强保护、堵塞渗漏、提高水价等等。同时提高人们的 意识,从而减少对用水浪费的状况。

随意开发利用地下水。尤其是某些新建的企业、公司,有些不办理手续的,不经许可的,却擅自凿井或者扰乱用水秩序、非法取水。公司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定用地下水的表现在,自备井的取水期已经满了,但是还不立刻并进集中供水管网或者关停,又或者不安装计量的设施、不换已经不可以正常应用的计量设施。保护水资源的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对于一些非法凿井用水的行为监管并不到位,缺乏一些强硬、坚决的有效手段,处罚的力度不足够,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紧迫形势。

以上的问题是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这是必须加强工作的力度。依据国家工作的要求,落实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加大力度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用水的秩序,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必须统观全局,统筹全局,尽力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强化国民的水忧患意识。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为人类生存的命脉,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要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和提高水环境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适应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优化资源配置,从法律、教育和行政的层面加强水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1]李鹰. 水资源的战略资源属性[J]. 中国水利, 2001, (06).

水资源利用范文4

【论文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报、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报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报,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使洪水资源的配置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大胆探索地方流域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规章建设,对洪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征收资源费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快依法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步伐。积极探讨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使其与社会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用水的人有利益约束、开发水的人有经济保证。改革东营市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体系,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管理。尤其对洪水资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收益者投资,真正从经济上保证洪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利用范文5

对于水资源,我们不讲“可持续发展”而是讲“可持续利用”,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因为人类至今还不能发展水资源,能够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是不容易了。怎样才算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德国卡斯鲁厄大学教授,曾任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主席的普拉特(E.J.Plate)教授曾给出定义:“如果在可接受的价格下提供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水满足该地区人口现在与将来的需求,并且不会导致环境的退化,那么这样的水资源事业就是可持续的”[3]。普拉特在这里强调了在数量和质量上水足够用,条件是可接受的价格和不使环境退化。

水资源是一种很普通又很特殊的资源,人类、万物离不开它,处处可见又不可替代,可以再生而不可制造。它不像矿产资源那样(深层地下水除外,但深层地下水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甚小)有个总储量,这一代人多挖一吨,下一代人就少一吨。水资源的多年平均总量是一定的,大自然每年给予人类的水资源总量是一定的。例如我国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7000亿m3,加上地下水,水资源总量是每年28000亿m3。但实际上可利用的水资源则为8000亿~9500亿m3。这个水资源量只能当年使用。人们不能提前使用下一年的水资源,从总体上讲也不可能把当年的水资源留给下一年用(多年调节水库和地下水能保存的水量相对总水资源量是很少的水量)。更不要说这一代人使用下一代人的水资源了。那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是不难做到吗?问题在于人口和环境。每年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增长就会使人均水资源量减少。我国1949年人口只有5亿4千万人,而现在是12.6亿人口,增加了2.3倍,相应地人均水资源量也减少了2.3倍。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党和政府多年努力,人口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从水资源的角度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水污染。水的存在和输送必须要有容器或者称为“载体”。江、湖、河、海、土壤都是水的容器。人类虽然不能提前使用下一代人的水资源,但如果世界上作为水的容器存在很多污染源,进入这些容器的水会持续不断地受到污染,那么下一代也就没有清洁的淡水可用了,也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认为关键是解决江、湖、河、海、土壤的污染问题,留给下一代人一个清洁的水环境。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4],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超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超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超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全国50多个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而超Ⅴ类湖泊占调查面积的19.6%,即五分之一。全国50个代表性水库中,三分之一的水库受到污染。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很严重,新疆、青海、甘肃、内蒙五省(区)的地下水资源中,Ⅴ类所占比例达到36.2%。可见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似此以往,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减少,到了下一代,尽管老天爷还会给你那么多水,你却无水可用了。何谈可持续利用呢。

我国的官厅水库[5]和欧洲的莱因河[6]是两个明显的事例。官厅水库建于1952年,原系北京的饮用水源之一,由于上游数十家造纸厂、化肥厂、酒厂的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和张家口等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而受到严重污染,水体蜕变为Ⅳ类和Ⅴ类,失去了饮用价值。997年被迫退出北京城市生活饮用水源的位置。位于欧洲的莱茵河在二战以后由于德国发展经济,两岸企业对废污水不加处理就排入河中。使河道严重污染。到60年代河中没有一条鱼甚至没有一颗藻类。河流“死”掉了。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水污染将使水资源完全失去其使用价值,更不可能持续利用。所幸70年代德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保护水质的法律,经过20年的努力,现在莱茵河死而复活,变成欧洲最干净的河流。而官厅水库饮用水恢复工程将于今年部分动工,20__年将使其水质达到国家2,3级饮用水标准。

可见,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是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措施,是核心问题。

2由“转移式发展”谈水资源

进一步的问题是,尽管人口增长受到控制,但终究还在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用水量也在增加,淡水总有不敷应用的一天,可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仅靠我们目前的措施并不能长久得到保障。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一种调控战略,如节约用水措施等;另一方面很多工作都是试图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如调水工程、修建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等,还有一些工作就是扩大现有水资源中可用的部分,如雨洪的利用、污废水的再利用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一切工作都不能使水资源总量得到增加。

在社会发展模式上,除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外,又有人提出:其实社会发展模式有两种,一是可持续发展,而另外一种模式是“转移式发展”[7]。从“矛盾论”[8]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控制社会发展处于“量变”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方法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使之不致枯竭;以有力的措施保护生态与环境。从目前水资源利用的形式看,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潜力。例如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4m3/(人年),现在国际公认的缺水界限为1000~3000m3/(人年),因此我国情况处于缺水国家的中间值。很多国家的水资源人均量远少于我国,例如埃及为47m3/(人年),以色列为299m3/(人年),荷兰为644m3/(人年),德国为1172m3/(人年),英国为1208m3/(人年)[9],但是其中有的国家并不像我国水资源问题如此紧迫,这里有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所引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有我国节水技术、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很多不足。

根据预测[2],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届时人口将达到16亿,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m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500m3/年。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根据1997年我国总水量平衡情况[4](见附表),所缺水量为446亿m3,由水库减少水量246亿m3、地下水减少储量200亿m3补足。

由此可看出在水资源总量中,用水消耗量只有3178亿m3,只占11%,而总用水量为5566亿m3,用水消耗量为它的57%。因 此在水资源总量中增加可用水量是有一定潜力的。

我们希望在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2],但这一点是否能做到呢?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在的人均用水量几乎接近我国的人均资源量,是我国现在人均用水量的4~5倍。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不断增长。零增长是一个奋斗目标,但并非易事。

水资源利用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

【 abstract 】 the water resources is the ke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uman resources, now,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serious damage,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become the most atten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face the reason behind the water crisis, and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solve water crisis.

【 key words 】 water resources; Use;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水资源特点

水资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总量的5.8%,居世界第六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七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是226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只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的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

二、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 资源分布不均

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我国长江。珠海,浙江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总水量的81.0%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的35.9%,而西北和华北地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期降雨和径流都很少,季节性缺水很重要,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年降雨长期平均变化最大的区域,其变化幅度超过40%,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东端以及智力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区域性的供水危机。

(二)水体污染

水体有两个含义: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的总称,在环境学领域中则把水体当作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笙生物等的完整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由于污染物的入侵,是许多水体受到污染,致使其可利用性下降或丧失。因此,水体污染是破坏水资源,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的水体污染是只包括各种有机物,酸污染,悬浮物,有毒重金属和农药以及氮等营养物质。

(三)盲目开发带下水

由于地表径流的减少,水资源的开发有地表转入地下,但由于地下水的盲目开采,引起了一系列的后果。我国北方下下水年开采量超过了370亿km3,河北沧州1973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为16km3,中心水位埋深33米,到1980年已达到2700km2,中心水位达68米,这种现象在北方较普遍。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上海,天津都发生了严重的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海水入侵,是地下水含盐量过高,失去引用价值,我国西南部分碳酸盐地区的岩溶塌陷。

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的问题。在可供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氧气转炉代替老师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勒86~90%。

如果把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勒工业废水量,减轻勒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是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的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二)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60年代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仅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的技术发展取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s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检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三)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使用效率的办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四)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辟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 建造水库:建造水库

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2、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清,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千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只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勒世界最大的淡水海化管道引水工程。

水资源利用范文7

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和部分地区极度缺乏水资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节水灌溉设备的进步,不仅有效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也增加农民的基本收入,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缺乏水资源的现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节水灌溉装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建议

我国在农业用水上存在过度浪费的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严重缺乏,阻碍了农业发展。在经济方面,由于我国可以用于开发的土地较少,节水灌溉的设备成本比较高,根据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要想做好节水灌溉,不仅要在技术上做到科学规划以及建设质量上做到较高的保障,还要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要节约每一滴水,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节水灌溉事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人与水共同发展。

1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据资料显示,我国占水面积在世界排行中排名前十,而我国人均占水面积却在世界排行中排名后几位(见图1),这跟我国人口较多存在着关系。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水资源缺乏,再加上浪费水的现象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利用。

1.2存在的问题我国面临着水少人多的问题,这也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备,不仅可以缓解现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2.1发展概况节水灌溉设备早已进入到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尤其是日本,他们把生活、工作中的污水进行优化,再将优化好的污水合理的应用农作物的灌溉中来,从而减少对净水的浪费,保障了人们的生活正常用水。由于我国节水灌溉设备使用相对较晚,节水灌溉设备也和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经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节水灌溉设备已经可以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这也为我国今后节水灌溉事业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见图2)。

2.2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着力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它不仅要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还能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例如把生活中的污水合理运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根据灌溉的农作物种类,设置高压喷头和低压节能喷头,从而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最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开始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节水灌溉设备成本,降低了工程的投资,也为我国的节水灌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议

虽然我国的节水灌溉设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与一些发达的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也对灌溉技术需求存在差异。为此,就要找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并进行解决。首先,要制定正确的节水灌溉的政策,鼓励农民节约用水,适当提高农业用水的价格,提高节水灌溉应用。其次,利用政策支持,增加资金的投放,改进节水灌溉设备。借助政府的积极政策,带领农民走向正确的农业道路,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利益。最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将我国的节水灌溉不完善的地方加以改进,更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改善农业生产做出努力,也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4结语

本文对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得知节水灌溉技术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节水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是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人员必须要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袁寿其,李红,王新坤.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建议[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01):78-92.

[2]张贺增,张春平.浅析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02):11-13.

水资源利用范文8

雨水利用意识淡薄、雨水利用规划滞后相关部门对雨水资源利用认识淡薄,重视雨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轻视雨水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落后,最终导致市区夏季内涝严重。对此,政府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力度,增加投资。同时,把解决呼和浩特市缺水问题寄托于外部调水(引黄入呼)或超采地下水,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改造、建设时没有考虑集蓄利用雨水资源。市区地表拦蓄能力低,雨水集蓄空间小呼和浩特城区缺乏地表拦蓄工程,蓄水能力较差,除部分绿地可滞留少量雨水资源外,硬化路面及屋顶降雨形成的径流均通过排水管网排泄到境外,不仅浪费大量雨水资源,而且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供水管理落后,未实施分质供水目前,呼和浩特市供水均为一管化优质水源,没有考虑工业、绿化与居民对不同水质需求的用水结构,缺乏不同水质分别应用的战略。存在优质水用于工业、绿化等浪费现象。追根求源,在于没有分质供水、水价均一,导致用户在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部门大量耗用优质水源的现象。不合理的供水模式阻碍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沥青路面集雨近年来,呼和浩特发展迅速,市政道路里程快速增长,不透水路面面积急剧增加。呼和浩特市不透水路面主要为沥青路面,具有径流系数大、暴雨汇流迅速的特点,因此,收集路面雨水集蓄利用具有可行性。道路雨水利用主要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直接利用即在路边修建蓄水池,蓄水池置于绿地下,雨天集存,晴天用,收集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作为绿化、洗车、消防、冷却等非生活用水水源。间接利用即把雨引入路边绿化带或使用各种透水性铺装,使雨水直渗入地下,通过植被与土壤对雨水的天然净化作用对地下水做有利补充。透水铺装地面雨水下渗利用呼和浩特市道路硬化面积大,将不透水硬化面雨水引入路边绿化带或使用各种透水性铺装,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通过植被与土壤对雨水的天然净化作用对地下水做有利补充,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多种作用,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分散式渗透技术可应用于城市生活小区、道路、公园、厂区等条件下的不同规模的区域,但受地下水位、雨水水质、土壤渗透系数等条件限制。集中回灌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若雨水水质较差,易污染地下水。结合呼和浩特实际情况,适合用分散渗透技术进行雨水渗透利用。屋顶雨水集蓄利用利用屋顶进行雨水集蓄可用于冲厕、公共、绿化、工业等非饮用水。

在降雨初期的短时间内,雨水径流污染性程度较高,因此,在安装屋顶集雨系统时需要设置分流并弃置初期雨水径流的装置,其污染指标随着降雨延续而迅速降低,后期径流水质一般都比较好。屋顶集雨利用系统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系统。由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弃流装置、储存(地下水池或水箱)、净化系统(如过滤、消毒等)和配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设有渗透设施,与储水池溢流管相连,当集雨量较多或降雨频繁时,使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渗透。增加城市水体面积呼和浩特市主要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东河、西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km。在不同河段上规划建设橡胶坝、扩大水面,形成多功能的人文生态观赏带和风光旅游带。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大雨水集蓄用地的预留面积,如公园的河湖等。充分利用汛期洪水、雨季排水合理集蓄,补充地下水,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呼和浩特雨水资源集蓄利用存在较大潜力,目前雨水资源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雨水利用规划,城区雨水集蓄空间小,供水管理落后。适合呼和浩特市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主要有沥青路面的集雨利用技术、透水铺装地面雨水下渗利用技术、屋顶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增加城市水体面积。同时,将雨水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兴修蓄水工程,提高蓄水能力,积极引导小区雨水集蓄利用,增加城市水体面积,提高雨水利用率。

作者:申军 李利荣 王顺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水资源利用范文9

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从前至现基本上一直采取以疏为主的措施,对如何蓄住天上水考虑的很少,或根本不考虑,老城改造如此、新区建设亦如此。针对这一问题,把如何蓄住天上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如果变疏为蓄,就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室内冲洗、户外用水、绿化用水等,节水效果将非常明显,水资源紧张状况也可以得到缓解。从源头截蓄大量的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应用与方法

城市雨水利用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很多方面,如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都可以进行这种设计。

(一)以机关企业、住宅小区为例

(二)在停车场、城市广场内

(三)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

(四)在现有坑塘周边修建多个过滤池,以收集不同方向的雨水。以人民公园人工湖和西营坑为例。

(五)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时,把大型雨水控制系统工程列入规划内。

(六)以长藤结瓜的形式做好系统工程。把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的节水工程作为单元工程,用现有的排水主管道尽可能的把各单元工程都串联起来。这样,如果遇到特大暴雨,各单元工程不能消化的多余雨水也能及时排出。

三、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实验资料表明:通过城市雨水利用设计,一般可以节约用水30%,有望达到45%,同时还可以相应地减少每户供水开发成本约900元左右。安阳市区人口70万左右,约20万户,以此推算,可相应减少供水开发成本1.8亿元;以2007年来说,安阳市生活用水1.3032亿立方米,可节约用水0.39亿立方米左右,按市价2.25元计算,用水户最少节约水费0.87亿元。

四、对雨水利用观念内涵的延伸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雨水利用的另一途径

水库的蓄水主要来自泉水和雨水两部分。目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安阳市境内的彰武水库年平均供水量为2.5亿m3,工农业用水为1.15亿m3;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岳城水库每年分水量为2.54亿m3,实际供水量为0.12亿m3。资料显示:两库尚有3.7亿m3的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相当量的雨水。

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设发展,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解决城市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水价上调以及生活、生产节约用水带来用水量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必将加大城市供水企业的开采成本和净化成本,最终导致企业亏损。

2.更主要的是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必将带来地面沉降的问题,造成社会公众财产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跨区域调水的职责以及地表水管理(水库)属于水利部门,当问题产生时,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时,城建部门与水利部门最终会坐到一起,协调解决。

如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两库的供水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安阳市的地下水开采将每年减少3.7亿m3,是安阳市年取水总量的1.4倍;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二)现有的引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其供水能力

目前,安阳市已建成的引水工程有两项,一是以岳城水库为水源的五水厂引水工程,一是以彰武水库为水源的环城河引水工程,归口单位属于安阳市水利部门。市区现有的五个水厂,归口单位属于安阳市城建部门。除第五水厂外,其它四个水厂都是以地下水为水源,进行着无节制的开采。第五水厂的供水水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岳城水库,一是地下水。虽然如此,五水厂引水工程仍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行。因为五水厂如引用岳城水库的水,会加大购水成本和净化成本,企业利润也会相应地减少;为了降低供水成本,五水厂并未完全利用这部分水源,而是采用开采供水成本低的地下水。这样虽然降低了部分供水成本,但是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目前,五水厂引水工程供水量仅占五水厂供水量的25%,其供水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是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一。

(三)治水思路应提升到法制层面

目前,安阳市水利局提出了治水思路是:用足境外配额水,设法蓄住天上水,尽量拦住过境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标准抗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处理利用污染水,关键措施搞节水。把如何蓄住天上水放到了突出位置。但目前情况的是,这只是水利部门提出的治水指导思想,对其它部门行业基本上起不到约束作用。如果把整个治水思路,从指导性文件提升到以政府提案的形式,报人大讨论批准后,成为地方条例、法规,使节水工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那么将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例如,将报批的生活小区或其他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必须到市节水办审批,看其设计是否具有节水设施,设计的节水设施是否合理,经过节水办审批的工程项目方可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