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资源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6 18:33:10

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一、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重要又紧迫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关系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道路。我国的科研、教育单位,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单位;对怎样建好、管理好工程,坚决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另一方面,应从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转向从规划设计上、政策法规上进行指导,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与管理,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由水利单位去管理和经营。实现了这—转变后,逐步重视并加强资源水利工作,同时水资源科研、教育与规划设计监测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也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发展。政府就能公正、合理地分配、调度与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各个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单位,如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以及防洪、排水等部门,都会按照统一的规划,通过工程水利而实现众多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三、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四、采取措施,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4.1要广泛开展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学习研讨,提高认识,特别是广大的各级水利工作者。

4.2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促进资源水利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水资源的质与量的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的管理与保护。还必须从法规、机构和体制上作出努力,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3要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机构和队伍建设。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充实业务骨干,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升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加强对资源水利各项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水利的科研与教育以及勘测设计等业务部门,制定这方面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推动资源水利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树立建设项目申请取水许可应先进行水资源论证的意识。二是增强全社会宣传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水资源论证的软环境,是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

2.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提高水资源论证成果质量。目前,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编制单位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逐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的技术力量,使水资源论证成果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3.重视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编制单位要充分收集资料,开展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为内业分析计算打下良好基础;从技术角度,水源论证工作是建设项目是可研性设计的前提,是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法定文本。因而,水源论证工作者应以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完成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为水政执法把好技术关。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3

根据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量;取水;退水

中图分类号:S273文献标识码:A

自2002年5月水利部、国家计委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这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年5月水利部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对水资源论证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工作作了详细、全面的指导和规定,为水资源论证分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2013年12月水利部针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水资源管理新要求,对《导则》进行了修订。《新导则》的对规范建设项目取、用、退水行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论证范围的确定、区域水资源状况,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分析等,均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需要重点叙述的问题。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核心是根据项目所在地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建设项目取水地点、取水量、用水环节、取水和退水可能给区域水环境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

一、合理确定论证水平年和分析论证范围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平年和分析论证范围是对水资源论证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它是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时间跨度和论证范围太大,现有资料及规划成果精度和深度难以满足论证要求;时间跨度和论证范围太小,又可能导致论证不充分,结论不可靠。水资源论证的水平年通常拟定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一般采用开展论证工作的前一两年,可适当考虑丰、平、枯的影响及代表性,这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已有取用水户情况;规划水平年一般取建设项目投产后的10~20a,并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规划及其他规划成果相协调。对于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水平年尽量远一些,充分考虑今后上游发展影响,确保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分析论证范围主要包括论证范围和分析范围,对于水电工程项目的论证范围主要应根据其取、退水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来划定,一般包括电站水库回水末端到厂房尾水出口河段,对于具有显著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其论证范围至下游更远一些。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分析范围一般应比论证范围要大,对于在建设项目上游可能会出现对本项目取水产生影响的范围均应纳入分析范围之中。

二、合理计算区域水资源量

区域水资源状况的论述应包含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但应有侧重点,若取水水源为地表取水时,地下水资源的内容可简化,若取水水源为地下水时,地表水资源的内容可简化。区域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分析范围内区间水资源量和入境水资源量两部分。对于分析范围内有径流控制站并以控制站作为分析范围边界的,如果有实测水文资料或已通过专家审查的水文成果,可直接采用径流控制站的水文分析成果;对于分析范围内没有径流控制站的,可利用水文模型或借用自然地理特征相似地区水文测站的降雨~ 径流关系,由降雨系列推求年径流量系列,采用水文资料长系列排频计算,推求其入境水量。区间水资源量可采用按面积比移植附近水文站计算成果得。如果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实测资料系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还需对径流量进行还原计算,需对实测资料进行一致性修正。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包括浅层地下水量和深层地下水量,一般按水文地质单元分别计算、评价。依照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地下水水源论证时要对地下水储量及不同等级的可开采量进行分析评价,这就需要相当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经过布井钻探和抽水试验才能获得,如果有经过专家审查的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成果可直接采用。尤其是在地下水资源论证方面,由于勘测资料相当缺乏,论证深度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在三亚,由于其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较少有大型的取用水建设项目直接取用地下水资源。由于三亚市处于海南省九所―陵水构造带,在该构造带展布区,东西向的断裂带和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沿构造带有多处温泉出露,因此三亚一些温泉酒店打井开采地下热水。目前已有区域地热水资源储量及可开采量方面的成果,可直接利用。

三、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水资源论证的核心就是要回答有没有水,有多少水,给不给水,给多少水的问题,其中给不给水,给多少水需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来回答。

(1)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取水应体现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符合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区域用水水平,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用水管理方面的规定,满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项目取水还应考虑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还应满足最小通航水深要求。

(2)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进行各行业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的拟定,并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指标、区域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相比较,分析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并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是否缓解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自来水厂、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项目,由于其消耗水量极少,只是利用水量和水能,其用水水平分析可简化,不必绘制水平衡图。而对于耗水量较大的工业类建设项目,如造纸、化工、纺织、皮革等建设项目需绘制水平衡图,并给出水平衡表,计算用水指标如水重复利用率、新水利用系数及用水定额等,评价建设项目用水水平是否满足行业要求,并与国内或区内用水先进的企业比较,判定是否属于先进之列。另外,在进行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时,还应分析建设项目是否还有节约用水的可能,并提出节水措施。

例如在《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通过分析单位垃圾处理用水量、单位发电取水量、装机取水量、重复利用率、机组新水利用率等用水指标,与国内已建成的同类型发电厂的用水指标进行比较,经比较,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行业用水要求,但仍可以对定排降温冷却用水进行回收利用处理,以提高用水水平。

四、建设项目取退水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三亚取水量较大的建设项目一般规划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流附近。由于三亚水资源比较丰富,建设项目的取水量相对较少,在进行分析论证时,一般采用某保证率下建设项目的取水量占河流相应保证率来水量的比例的方法,说明取水的影响程度,重点应注意建设项目取水后由于水位、流量的变化对河道生态环境、河道水功能区以及第三者的影响。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必须遵循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管理的规定,满足水功能保护的要求。主要根据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分析工程建成后,退水污染物对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目标的影响,是否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要结合工程运行方式,分析下泄水量、水温的沿程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及温排水下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环境特点,充分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区域内用水户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给出总量控制目标,提出改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在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基础上,综合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选取及所确定排放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使其符合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

如在《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经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垃圾渗沥液、冷却水系统排水及锅炉排污水、化水车间排污水。其中生活污水排入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用于车辆及地面冲洗。垃圾渗沥液送至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处理,处理后达到Ⅰ~Ⅱ级排放标准排至西侧汤他水河道;冷却水系统排水及锅炉排污水降温后直接排放至下游汤他水河道;化水车间排污水脱酸脱碱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至下游汤他水河道;根据《三亚市水功能区划分》项目区属西河发源地下游农业用水区,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为Ⅲ类水。本项目污水排放达到河道水功能区纳污标准,因此,在运行期项目退水对河道及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五、结语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95-03

一、概述

华北电力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之后兴办的第二个水利专业,2006年经教育部审批,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7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按照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是这些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这版培养计划安排是56学时(3.5学分),没有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2006版培养计划应用一年后,到2008年开始对2006版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制订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知识更新性都较强的特点,将2008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调整为48学时(3学分),另外增设了1周(1学分)的课程设计。依据新修订的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2009年开始实施433核心课程建设计划,433核心课程包括4门公共基础课、3门专业基础课和3门专业课。其中,《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成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433核心课程之一,经过2年的建设,该课程顺利地通过了学校433核心课程的验收,目前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正逐步进入优化完善阶段。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建设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计任务书、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

1.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以电力学科为主的“大电力”特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要为“水电”做基础性工作的宗旨,在2006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规定。要求掌握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分析和评价、区域的水资源及水质评价等,掌握国民经济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水预测,以及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初步了解水资源分配及优化配置的模型和方法,掌握现代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经验和制度方法等。

2.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朱岐武主编,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主要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编写完成的。(2)高桂霞主编,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适合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3)李彦彬等编写,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涵盖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内容。

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材中也包含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左其亭等编著,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该教材包含了水资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水资源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2)董增川主编,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该教材包含了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特点,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方法,水资源需水预测、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综合规划、管理及水资源科持续利用等内容。(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是一本很好的指导水资源评价与规划工作的工具书[1]。这些教材涉及的面较广,基本涵盖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作为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上既要有一定的广度,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更关键的是内容一定能反映最新的相关理论或技术方法,鉴于此,笔者主编了华北电力大学《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校内教材,该教材突出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强调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是一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课程,内容方面包含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综合评价等,着重介绍评价的数据资料准备、评价的程序,评价的新方法中包括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等6种方法;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增加了目前我国最新的水资源最严格管理以及“三条红线”制度等方面,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新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及水资源管理的理念将不断出现。

3.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强化“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依据一周5天的设计周期编制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其内容包含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基本数据资料、课程设计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设计内容,具体包括水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处理、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可利用地表(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的计算及预测、供水需水平衡分析、水资源管理对策和措施的制定等内容。

4.教师队伍建设。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3~4名副教授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团队,由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老师投入到一线教学的工作中来,可以充分利用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该课程的不同的理解方面,使课程教学能够集思广益,使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课程学时数较少。我国高等学校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下,基本都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数[2]。一般3学分都是48学时,要想把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等全面详细地教授给学生,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很多课外的基础知识,比如补充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水价理论方面的教学要求;补充优化原理与方法的知识,以满足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学习等;补充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水资源数量评价方面的学习等。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由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规范等,但高校的专业课教材一旦选定就要使用几年,难免出现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情况发生,其教学内容还偏重于传统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的讲解,而对诸如水安全评价、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以及制度建设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介绍较少,造成学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识滞后于当前学科发展进程[1]。

3.学科交叉性较强。随着水资源的紧缺,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内容交叉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涉及到水与资源、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经济、水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3S”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和多样。

4.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较低。从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听课中只是去记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程,而不是针对具体的水资源问题去寻求和思考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或措施,主要是为了期末考试的试题而去听课,这样就使得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而去学习,缺少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水资源管好、用好提出自己的、具有原创性的想法和建议。

四、教学改革

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以上几方面问题,笔者逐渐从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试方式的改革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教材改革。如前所述,笔者编制了一本校内教材,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引入到教材中来,比如在需水预测中,对于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加入了改进的湿周法、Tennan法、以及流量历时曲线法等[3];对于水资源管理中的加入了水权理论以及我们国家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理论的“三条红线”制度等,以尽量减少教材与实际工作的滞后性。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学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子讲义、电子课件、水资源水工程方面的录像、图片、以及多媒体PPT课件等,尽量将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以理解的技术方法等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和明白,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课时的不足[2]。

3.考试方式的改革。为了防止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应付期末考试的试题,我校改革了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老师统一命题或自命题的方式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内容要包括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其中摘要必须在200~300字之内,而且要有研究意义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参考文献在20~30篇以上,而且英文文献要占一半左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为撰写毕业学位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本科生参加各种竞赛、发表学术论文提供必要的支撑。

4.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由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发现跟水有关的问题,先后指导10多名学生根据水与环境、水与生态等方面的知识,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2项获得部级优秀的好成绩,而且以这些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发表的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3篇,增强了学生学习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兴趣。

五、结语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教学经验,本文对这门433核心课程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以及如何鼓励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按照《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拓展和必要补充,逐渐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专业领域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撰写课程论文逐步实现本科生独立完成学术文献的总结和综述、完成研究方法的实现、研究结果的阐述以及研究结论的得出的能力,真正培养本科生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窦明,左其亭,李桂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91-94.

[2]黄健,潘法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1):162.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5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近年来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工程项目,本文通过水权交易理论,研究南水北调中水权的分配,从而对南水北调中的水价进行分析,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来优化水资源配置,更好的开发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权交易;水市场;水价;南水北调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31-02

水权交易是指水资源使用人将水资源使用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的行为[1]。通过水权交易理论建立水市场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2]。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3]保障了流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美国加州在北水南调工程基础上利用“水银行”模式[4]以地下水为载体重新分配利用水资源等国外成功的经验表明,水权交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水权交易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南水北调基于水市场理论的水价体系对于建立我国水市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北方大范围,区域性资源性缺水问题而建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其主要线路有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5]:

西线工程:从位于四川和青海山区长江上游支流引水,调水线路大多为偏僻山区。

中线工程:始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干渠穿越淮河上游和黄河,沿太行山输水至北京。

东线工程:从长江南京下游调水,通过隧洞穿越黄河,自流向北流入天津。

二、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程序

1.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程序可以遵循以下程序[6]:

(1)各省市向南水北调工程配水主管部门提交初始水权申请书,内容包括用水目的、计划用水量、取水地点、节水措施,及污水处理措施。

(2)南水北调工程配水主管部门对各省(市)提出的初始水权申请进行登记,确认其申请用水量,并决定工程调水总量。

(3)工程配水主管部门在对各省(市)初始水权申请进行登记后,依据有关

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水权分配原则,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水资源费的支付情况对初始水权申请进行审批。

(4)各省(市)在提出调水使用权申请,并经南水北调工程配水主管部门审批后,就取得了所申请的调水初始使用权。

三、南水北调基于水权理论的水价分析

水权水市场是以价格为杠杆来优化配置水资源,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例,对水价进行分析。

1.中线工程水价分析

(1)水价测算的基础资料

①供水量及水量分配

水价分析中的供水量以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基础(见表1[7])。

表1 中线工程供水量及水量分配表 单位:亿m3

工程从建成到发挥效益须经历一段时间,假设工程运行第一年供水量为设计规模的50%,之后5年以每年10%递增。

(2)中线配套工程综合水价

中线配套工程还贷后综合水价见表2 [7]。

表2 中线受水区各省配套工程综合水价(还贷后)

基于南水北调工程以输水沿线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居民和工业企业的用水承受能力。

(1)居民承受能力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成果[8],家庭水费占收入的3%~5%时是可行的。我国一些研究也表明:水费占家庭收入1%及以下时对居民影响不大;占2%时会引起居民的一定重视;占2.5%是降产生较大影响;占5%时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地区经济情况,分别计算水费占家庭收入2%和2.5%时的居民水价(见表3)。

表3 2010年受水区各省市居民可承受水价

由上表可知,居民收入不同可承受水价也不同。同时,不同地区的居民可承受水价不同,其中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河北省与河南省较低。

(2)工业企业承受能力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成果[8],当水费占工业生产总值3%时将引起工业企业的重视;占8%~10%时将促进企业节约用水并开展污水资源化。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不能完全做到合理用水,经比较宜选取工业水费占工业生产总值的2%和3%进行分析(见表4)。

表4 2010年各省市工业用水可承受水价

由上表可知,工业总产值不同各企业成承受水价也不同。不同地区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以天津最高,北京次之,河北省也河南省较低。

四、建立南水北调的水权交易市场

由上文分析可知,要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国家应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9,10],即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现跨流域、跨省市的水资源管理,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建立水权交易市场[11]应该:

第一,国家对水权交易市场进行宏观协调和管理,使南水北调的水资源配置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一致。这样既有利于水利工程和环境治理的统筹安排,又避免了国家计划的僵硬性。

第二,通过水权交易中的具体运作,对各水资源产权主体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使水权交易趋于公平[12]。

通过以上一系列方法,努力使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权交易市场合理、公平的进行运作,使南水北调工程更加高效的进行。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是可行的。对于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向北方提供水资源来获取额外收入。而北方地区也可以弥补本身水资源不足的缺陷,利用从南方调得的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及工业,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这使得国家对水资源很好的进行优化配置并加以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石义岭.浅析水权交易和水权市场[J].知识经济.2011,(03):66-67.

[2]罗义,李俊奇,代学民.浅谈我国构建水权交易市场[J].硅谷.2009,(16):193-194.

[3]刘强,殷大聪.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对我国水资源配置的启示[J].人民长江.2011,(18):115-120.

[4]张郁,吕东辉. 中外“水银行"模式比较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7.11:1021-1024.

[5]Jeremy Berkof ,石秋池 ,朱威 ,等.中国南水北调项目的可行性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01):22-31.

[6]刘洪先.水权理论与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J].人民黄河.2002,(03):19-21.

[7]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分析研究简介[J].中国水利,2003-1:63-69.

[8]李春雨.南水北调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45-47.

[9]徐建新,贾屏,古红梅.南水北调工程多水源供水水市场分析[J],中国水利,2005-8:45-47.

[10]徐建新,贾屏,谷红梅.试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后多水源供水的水市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5:74-76.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问题;建议

1现阶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论证内容的要求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主要是依据相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进行的,但这一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以及深度进行明确的要求,仅仅只规定了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之前进行相应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所以,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很多的业主只需要具备地方发改委审批合格的建设项目文件或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可以开展水资源的论证工作。而这种情况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是在缺乏对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取排水口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因为缺乏对项目设计研究的深度,既不具备充足的资料又会产生极大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导致论证深度严重不足,所以很难达到论证工作所追求的效果。

1.2缺乏统一的论证范围规定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并没有对论证范围进行统一的规定,很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仅仅只是追求建设项目自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水源,并没有对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仅仅只解决了建设项目自身的水资源问题并没有解决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而建设项目对周边居民用水等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对周边区域的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也是需要论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3对相关受影响方利益考虑欠周全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是包含在论证范围内的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及配置方案。这就要求做好多方协调的工作,要想处理好相关用水户间的合法权益,就更加要从水资源管理的代言人的角度出发,确保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项目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对建设项目自身影响重大而且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受影响方的利益考虑不周全,这给日后的工作开展埋下了很多隐患,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1.4用水定额审核深度不够

因为各个地区的用水定额不一致以及项目的用水工艺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要对用水定额进行严格的审核。但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论证单位往往并不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定额的审核,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地方的用水定额就可以了,这就会用水定额的审核深度不够,取水量只高不低,申请水量偏高的情况。而且往往很多项目用水量的季节差异比较大,如果以最大的用水量进行论证的话,就会出现审批的水量远远超过实际用水量的情况。

1.5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

因为在具体生活中,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所以,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需要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但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往往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因此要加快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作的步伐。

1.6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很多的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论证就是一项简单的立项过程,只要尽快的完成就行,所以一般都用较少的时间编写报告给论证单位论证,这就会导致论证工作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对于论证单位和论证人员来说,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更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

2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

2.1完善水资源论证措施

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为了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尽可能的完善水资源的论证措施。在明确论证阶段及前提条件的前提下,深化论证内容的深度,确保完成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之后再进行水资源的论证工作。因为这样做,能够不断完善论证资料,促使论证内容和论证深度的统一。在进行论证时,尤其要注意对一下内容的论证:1)附近的用水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2)确定项目的用水量与用水的工艺流程;3)确定取排水口的位置;4)水生物的现状与影响的分析;5)客观且全面的论证范围等。

2.2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尽快出台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相关的收费标准,确保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法进行收费,从而改变以往仅在原来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分析和汇总来确保环境评价、地下水的详查以及水平衡的测试等分析与论证工作的费用。

2.3鼓励多单位联合论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涉及众多专业,综合性极强,往往仅靠一家论证单位是难以实现论证目标的,所以在实际的论证过程总应该鼓励多单位进行联合论证。这种情况之下就能够保证论证资料的齐全,从而深化论证工作的深度,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结语

因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开展的时间较短,而建设项目的种类较多,涉及内容较广泛,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又不同,所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难度较大。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各部门应该抓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树立新型的用水观念,既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又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论证结论,从而为取水证的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志娟,解建仓,王少波.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2):4.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7

自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概念以后,有关“资源水利”的讨论和研究,如雨后春笋,成为水利界及相关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汪部长指出,“资源水利”就是将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具体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本文对“资源水利”进行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不是之处,望有关专家学者指正。

论文正文:

自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概念以后,有关“资源水利”的讨论和研究,如雨后春笋,成为水利界及相关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汪部长指出,“资源水利”就是将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具体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本文对“资源水利”进行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不是之处,望有关专家学者指正。

1、“资源水利”是水利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阶段

人类的起源与水休戚相关,正因为如此,“水”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成为中国的最早文字之一。在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将“水”与“利”两字联合起来成为“水利”的是《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不过此时的“水利”只具有捕鱼、编织、捕鸟等涵义。司马迁最早明确了具有专业性质的“水利”的内涵,他在约公元前104年椆?1年完成的《史记·河渠书》著作中,加以明确,该涵义运用了几千年。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导入,人类不断为“水利”赋予新的内涵。概念逐步演变,蕴含了人类对客观认识的不断深化。

纵观水利发展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阶段或者模式,由于受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以及研究的角度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对其划分略有差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一目标走向多目标的协同发展,这是由水资源本身的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系列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经济环境对水的需求及人类对水资源认识程度共同决定的。人类水资源开发利用,先后经历或正在经历三个阶段,(1)原始水利阶段,以解决人类生活生存为主要目的,这在我国一些地区如老少偏地区依然存在;(2)工程水利阶段,有的学者称为工程经济水利阶段,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解决人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处于这个阶段;(3)资源水利阶段,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为标志,强化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结合,强调综合优化配置水资源.

2、“资源水利”理论基础

“资源水利”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资源水利”能否在实践中被认可和实施,作者认为,“资源水利”具有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点,即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核算理论。

2.1“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理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从总的情况来看,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从系统理论来考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不能仅仅局限于水资源本身或者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且应该着眼于更大的社会经济背景。更具体地说,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应该采取一体化方略。

所谓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以系统理论作为指南,用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高效管理。其主要思想是,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他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福利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而必须采取“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系统方略。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在客观实施上具有多层次性。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从效益上来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最终目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其效益衡量时空尺度必须较大。如充分利用当地当地的降雨资源,从局部上来考察,可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从整个流域的角度来认识,假设流域的各个区域皆以留住当地水资源为己任,流域水资源地表径流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导致大江大河的断流,引起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是以流域可承受能力为极限,是有条件和限制的。

从“资源水利”内涵来看,它基本包含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将水资源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视野下进行综合开发管理,这是系统理论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资源水利”是系统理论在水利实践中升华,其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2“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类面对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世界性难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现实推动力,自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明确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后,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大大超过起创者意料之外。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平衡”、代际之间具有“平等发展权利”成为持续发展理论主要理念,该理论要求我们:

(1)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对于地表水资源等可更新的资源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力限度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对于深层地下水等不可更新资源要减少其消耗,提高它的利用效率,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并尽可能用可更新资源和其它相对丰富的资源来代替;

(2)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时,不仅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兼顾后代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是否永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层次性,包括资源层次、环境层次、社会层次、技术支撑层次等等多方面,它站在全球或者全社会的高度衡量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是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高效耦合才可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层次。尽管“资源水利”包括多方面内容,但其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目标是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果结合大空间和大时间跨度,其目标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资源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水利工作中的深化与拓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资源水利”支撑点是无可非议的。

2.3“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三:资源核算理论

资源核算理论是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其主要思想是:资源是国民财富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保护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必须将资源环境纳入到核算体系,以消除因不计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而形成的国民经济虚假成分,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经济发展的过程、效果和潜力,推动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加强资源高效管理。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资源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资源环境问题,由于水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牵涉面非常广泛,对其进行核算进而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成为管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水资源污染,不仅造成水资源财富本身价值的折损,使水资源贬值,而且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在对其进行治理过程中,也涉及到各个方面,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包括企业)每年的投资额度有限,环境治理投资增加可能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相应的建设,如果不进行投资治理,所带来的问题包括潜在的威胁也可能严重地影响社会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投资者常常处于一种两难选择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给开发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所带来的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如地震、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河岸的变化、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演变、淹没土地所带来的大量移民等,其损失可能超过经济效益,如果将论证的目光仅局限在水利工程的本身,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就会被掩蔽,很难全面准确地估算水利工程效益;水资源的配置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水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和水资源可多次利用的性质存在,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增添了许多障碍,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在特定的水资源量情况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如何分配牵涉到诸多方面,即便是工业用水内部的分配也复杂多样,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是水资源合理配置最终目标,配置是否合理的衡量手段极其重要。水资源节约也是全社会的工作,如何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方法,是节水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农业节水为例,节水技术设很多,既有传统的技术,也有喷灌、滴灌等新技术,甚至有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选择,是我们必须慎慎处理的大问题。

上述“资源水利”所包含的问题,必须站在大空间、长时间的高度,可以通过资源核算的方法解决,资源核算理论成为“资源水利”理论支柱之一,是一种必然。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6-0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水利中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本专业的培养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信息采集与分析计算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所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掌握与水文、水资源相关的专业及基础知识,能够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如勘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应具备扎实的水文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随着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加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水旱灾害加剧,给新时期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规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问题,更需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来解决变化环境下日趋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针对此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建立了“一核心四支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架构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四个重要平台为支撑,探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还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水文学主要研究区域的水循环规律与模拟,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存在着大量的产汇流理论问题亟待解决[1]。如人类活动对流域下垫面的改变以及大量水利、水保工程的修建使得经典的产汇流理论无法直接应用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与水资源评价等工作。再如气候变化使得水文气象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从而更加剧了水文资料短缺的程度。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创新性的去解决。其次,从目前我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近三分之一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部分从事水文勘测、测验、设计与规划、施工等相关工作。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必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潜质与创新能力,而从事勘查设计工作的学生也需要灵活应对勘查设计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甚至是新问题。此外,本专业教育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学生专业能力比较单一。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师的需求已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大学,更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变革以及现代水利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一些新技术、新仪器不断涌现,更需要毕业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大胆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等引入到专业领域中,以解决日趋复杂多变的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水利高等教育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体系,人才的创新实践培养也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培养模式,需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创新实践能力实施方法。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一些全国性的高水平学科创新竞赛平台,以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相关的部级竞赛有“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另外,省级及校级的其他各类竞赛在此不一一列举。鉴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对数据分析处理与建模能力要求较高,故建议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上述各类竞赛时,重点推荐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通过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可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模型求解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水文预报、水库运行调度与管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文水利计算、水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从而有利于将数学建模等多方面能力应用于专业问题的求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程设置,推荐大二时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培训。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下小组讨论等环节。课堂教学作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启蒙的重要环节,要求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统筹规划,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取适合的专业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从而便于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案,讨论教学案例设计,特别是针对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以及伴随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重点进行讨论。针对我校的区位优势,可利用三峡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为基础,在讲解中长期水文预报时,方法众多,类型多样。课程讲解时宜先引入传统的历史演变法,再讲解该方法的不足,引出其他的预报方法。针对预报因子的选择以及预报方法,可将学生分组,引导各组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报因子与预报方法进行径流预报,最后将结果汇总,引导学生进行方法间的综合对比分析,并归纳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等,进一步针对各方法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方法。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制订出改进方案或实施步骤,再经讨论后进行实施。这样可以既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加科学研究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还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最新学科发展动向。如讲解《水文预报》课程中的河道汇流方法-马斯京根法,在讲解完方法的提出背景、方法基本理论等后,进一步针对该法的参数率定问题,引导学生在手工率定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优化率定,可以指定学生阅读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论文,由学生就算法、率定目标等进行自主选择,采用竞赛的方式评选出预报效果最优的学生或者小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采用专业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起到了巩固专业知识的效果。此外,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研讨式、头脑风暴式、课堂模拟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大胆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环境。不轻易否决学生的想法,为激励创新思维,还应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奖励。通过上述措施达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创新思维的效果。

3.重视实验教学,拓展专业实践。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2]。而目前受学时限制,无论是从实验数量与质量上都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的前提下,合理的对本科生开放部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诸如《水文学原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等课程的相关实验,特别应适当开设一些带有探索性质的实验。此外,大力鼓励本科生全程参与研究生的课题实验,尽量为学生创造发现新问题的机会。通过参与实验,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今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在本专业的应用状况,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激光颗粒粒度分析仪、ADV、TDR等先进设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实践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大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生产与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建立相应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等以利于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我校建立了水利与环境工程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水文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昌分院等单位合作,搭建校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4.建立创新实践保障机制。创新实践培养环境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管理保障作为支撑。对于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从学校、学院层面上应为每个创新实践小组提供良好的资金与实验环境,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采用由学校、学院、系部、学生组成的“四层”创新实践保障机制,设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对创新实践活动全过程与实施效果实行督导与评价,接收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反馈与工作协调等工作。为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或者补贴等。如我院自2011年起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项目,从各专业中选拔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位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校也设立了“求索”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与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大学生科技立项课题、科技论坛。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事业、生产单位等第一线定岗挂职锻炼,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定期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增强本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理解,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现代水利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水利专门人才,本文结合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建立了“一核心四支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架构,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为水利事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芮孝芳.水文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祖波,王维,李颖,等.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90-192.

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保证建设项目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技术依据,资质单位在建设项目论证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以扩大供水规模的水资源论证相对较少,其论证有许多不同之处,基于此,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初步探讨。

 

一、项目概述 

 

石家庄高新区供排水公司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为高新区的居民和部分 企业 供水。随着社会的 发展 ,开发区供水公司供水区的扩大,供水管网的进一步完善,用水户的不断增加,原许可取水量已不能满足开发区的用水需求,需要增加取水量。 

该公司原许可取水量为470万,根据 计算 到规划水平年2015年需要增加的取水量为723.2万m3/a。取水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的临时水源,通水后采用引江水。项目利用现有的水源地。 

 

二、需水量预测 

 

根据石家庄市规划局的批复文件,高新区供排水公司的供水管网要延伸到紧邻高新区的裕华区宋营镇的部分村镇。石家庄市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后,市区内部分企业、学校要搬迁到宋营镇。据此对2015年供水公司需水量进行预测。 

生活、公共事业用水量:据计算2015年供水总人口11.34万人。本次计算,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按115l/人·d计算,城市公共事业用水按66l/人·d计算(考虑到城市节水措施的实施)。2015年供水区居民生活、城市公共用水量749.2万m3。 

增加用水户用水量:随着开发区东区供水管网延伸,石家庄烟厂行政办公区、河北省民营科研基地、宝石集团、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新校区)等用水户采用供水排水公司集中供水,总共需要增加供水量106.8万m3。 

工业 用水量:2006年开发区东区(供水区)工业总用水量594.5万m3/a,其中供水公司供水248.8万m3/a,到2015年工业用水维持现状。 

环境用水量:根据石家庄市土地利用规划,2015年供水区域内绿化及道路面积为300ha,根据规范用水量按1.5l/m2·d的标准计算,需水量为0.45万m3/d,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量可以采用污水处理厂中水,不必利用新水。 

管网漏失水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第6.1.1条“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之规定,且根据“6.2评定标准的修正”条款,又 参考 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多年的漏损情况,确定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据此计算管网漏失水量为88.4万m3。 

2015年总供水量包括供水区内居民生活、公共事业用水量,增加用水户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总计1193.2万m3/a。

根据开发区东区现状用水量和规划年预测需水量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指标是合理的。 

 

三、取水水源分析 

 

本项目有前期有抽水试验资料,同时又有运行以来的水位流量数据,据此可以分析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取水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选用2006年为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论证区内无地表水源,另外深层地下水单位涌水量小于20m3/h·m,且含水层已处于风化、胶结和半胶结状态,不适于作为供水水源,因此选择浅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开发区供水公司已有供水井20眼,供水规模5.0万m3/d,无新建工程,因此本次论证重点对论证区地下水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论证。 

本项目水源地位于开发区东区,共有开采井20眼。其中6眼集中位于高新区东区石津渠北、东杜庄以南,其余14眼分散于开发区东区9.98km2范围内。机井深88~144m,开采浅层地下水。 

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开发区东区作为项目区的供水水源地,水源地位于滹沱河冲洪积扇的轴部,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砾石、中粗砂为主,含水层厚度30~60m,单位涌水量46.3~194.1m3/h·m。为了准确掌握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情况,本次论证收集了水源地水源井及周边地区现有的钻孔资料,及水源地内水文物探资料。并对101、113、204号水源井进行了抽水试验,以确定水源地的供水能力。 

根据二次参数优选确定渗透系数k为130m/d,压力传导系数a为29855m2/d,导水系数t为5194m2/d。论证区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灌溉和其他用途。地下水现状年(2006年)开采量为4260万m3/a,其中工业用水总开采量为1016万m3/a,农业灌溉用水开采量为2328万m3/a,生活用水量733m3/a,牲畜用水量148m3/a,环境用水量35万m3/a。 

2006年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年取水量为732.5万m3/a,预测到2015年供水排水公司取水量为1193.2万m3/a。 

论证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分析预测,水源地在2015年前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对原水的水质要求,取水水质基本可靠。根据水源地钻孔资料及抽水试验资料,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有效含水层厚度30~60m左右,含水层岩性以粗砂、卵砾石为主,单位涌水量46.3~194.1m3/h·m。由101号井1994年抽水试验资料,2006年、2008年实测资料可知,其单位涌水量变化不大,同时水源井2001~2006年年平均小时出水量变化不大,可知水源井出水量稳定。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及水源井实测资料,可以得出水源井出水量稳定可靠,井距合理,能够满足本项目取水要求。根据水源井出水量,20眼水源井单井出水量1634m3/d可以满足3.269万m3/d的取水规模。 

根据降深预测结果,水源地2015年地下水最大水位埋深将达到53.03m,可以满足取水要求。降深预测 计算 ,以204号井抽水试验资料为基础,选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对参数进行优选、拟合,计算方法适宜,参数准确可靠。 

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将逐步关停自备井。本项目增加取水量主要作为生活用水,考虑到本项目取水水质、取水成本以及城市建设、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因素对水量水质的要求,虽然本项目位于地下水超采区,但是增加取水量是必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供水排水公司供水区内 工业 及生活用水采用南水北调引江水,现水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因此,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建设项目增加取水量可行。 

四、水资源保护措施 

 

做好水资源保护需要做好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跟踪监测,防止污染、做好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做好日常检查、增强节水意识。工程措施包括:节水工程,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中水回用、推广节水器具节水、加大水表配备率,通过发挥水价这一 经济 杠杆的作用,促使工业用水大户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中水回用工程,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将现有用水户可以利用中水的全部改为中水水源,尽可能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造现有管道,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水与饮用水分开,能采用中水的尽量采用中水;集雨工程,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和回用工程,应要求各 企业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集雨工程,企业在设计和施工中,尽量采取蓄洪方式收集雨水;计量设施建设工程,根据水资源管理、保护以及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各企事业等用水单位,应在总取水口、各分取水口及各排水口安装水量计量设施;各产业、各部门用水量、排水量、排水水质情况定期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五、结语 

 

水资源论证涉及到项目用水的保证制度,用水的合理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矛盾的解决及补偿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论证分析,为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铺平了道路,对建设项目能否实施的决策具有 科学 、公正的辅助意义。鉴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扩大供水规模与一般的水资源论证有一些不同之处,该论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分析预测、实测资料与抽水试验的对比分析、互相印证,其信息丰富,计算准确,为企业的 发展 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了依据 。因扩大供水规模水资源论证出现不多,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