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48:15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1

1.会计信息真实度低

核算工作应保证记录的详细性和及时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核算的真实准确性。然而由于施工活动资源不够固定,往往会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发生自然损耗情况,给统计的准确性带来巨大难度,制约了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并且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于各个地区,很难对数据及时全面收集与传递,致使会计信息处于滞后状态。

2.会计核算混乱

水电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性、多样化的工作,因此其实践工作无法做到全面性与准确性。比如,从会计核算内容上看,共涵盖了施工材料、工程成本、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专项基金的核算、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核算、工程价款及财务成果的核算等;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应掌握了解水电施工企业人员流动、分散情况,同时单独制定部分中间科目的特点。从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上看,水电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常发生混乱现象。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各施工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相关的财会人员数量不断提升,这些人员的综合水平与素质都较低。比如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必备的执业资格证,依旧担任会计核算工作;有的财会人员缺乏广阔的知识面,对相关法规了解不足,引发了一系列虚假会计信息,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度低、财务报表扭曲。

二、水电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1.强化财务管理监督

首先,构建原始记录时,应充分体现其准确性、及时性、便捷性、实效性,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需求进行。财务管理监督主要对原始记录档案进行核算、检查、分析、判断,以构建真实的财务检查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从而反映资金实际利用效率。其次,项目中标后,应严格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与企业内部规定,由财务部门、质安部门、物资部门等围绕项目部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匹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要针对工程结算分包、财务资金经费预算管理、物资设备配件采购管理等各方面构建相应的制度,并强化执行过程。其中工程分包以项目评估为基础,根据标准规定,做好分包分包单价、分包计量、分包结算工作,加强合同管理。物资设备配件采购主要将采购合同、采购质量、采购单价作为主要内容。对物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节省工程整体成本,制定健全的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度,摒弃一些不必要的采购环节,节约采购费,盘活流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应首当其冲遵循财政法规、财经纪律,主动接受财务监督,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在规范的流程基础上运转。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应加强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状况,凡是不符合于项目的制度,应第一时间改进,使其趋于完善,从而提高制度的实践操作性。

2.构建动态式会计平台

以往企业使用的会计流程中将财务与业务进行了分离,这样会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和业务信息保持一致性,会计信息真实性遭到质疑。所以企业应摒弃这一会计流程,通过构建动态式会计平台,根据工作流程原理,把物料采购、库存、生产管理等各业务系统以及把原始数据自动输送到成本管理、存货核算、资金预算等财务处理系统中,这样就能够产生实时凭证、会计凭证,落实到总账系统中,从而实现由业务至财务核算的全流程,使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始终处于一致状态下。

3.强化财务队伍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运行离不开财会人员这一重要支撑,水电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效果显著的会计资格奖励制度,促进财务工作者自觉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由国家统一举办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拓宽自身知识面,不断增强技能。企业也应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实际招聘过程中,应聘请专业人员以充实财会队伍,还可通过财物统一管理模式,在合同金额量小,施工周期短的项目部中构建一个代报销的出纳岗位即可,不用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主要由上级财务进行代管,几个项目部循环对财务业务予以处理,并且通过丰富的社会资源,可邀请在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就职的会计人员与企业内部人员配合协作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人员供需矛盾问题。

三、结论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2

(一)成本核算工作不健全,核算缺乏精确

目前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核算混乱问题,如劳动、物资、动力消耗、设备维修,项目投资与账实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具体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往往是单一数值统计或简单文字说明及收支二线,缺乏对费用进行量化考核,无法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致使投资项目、基建设施投资盲目性较大,资源闲置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低下,财务分析不科学,未按实事求是进行分析,不能为财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等等。这些成本核算的弊端,极大程度误导了财务收支划分不清,成本各项费用分布不合理,致使上级部门在决策中信息失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核算缺乏监督性

近年来,施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有很大提升,但各院校毕业的财务人员仍在文化程度与业务素质方面还有极大的潜力未被挖掘出来,能力水平依然有限。由于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加之某些陈旧的财务问题,致使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界定不清、缺少改革创新精神及精益求精的业务责任心,易出现本职业务熟练但素质缺乏的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在成本核算与预算口径不一致,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系列的成本管理缺乏监督性,核算工作难以有效推行。

二、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改进措施

以上问题,多表现成本意识薄弱,在进行核算工作时的不细致、不规范,编制报表只按经验比例进行分解,达不到成本管理目的,因此,针对以上状况,应加以改进。

(一)更新观念,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管理者务必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识,要认清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同时,施工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持续发展,还要认清成本核算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要达到优质、低耗、高盈利的战略目标,只有控制成本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再次,企业管理者还要明白自身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使成本核算走向正规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提高财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

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新进人员参加培训及进行职称考试评定,结合新形势变化需要,适时给予所有财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更新,定期组织人员了解财务动态趋势,进行会计讲座、学术交流,以不断进行自身学习,强化业务技能。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预算定额和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算单价各项费用和财务成本核算的五项费用的对应关系等,这样一来才能归集报表准确无语,核算出真实的成本费用。

(三)着重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

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要做到树立资金效益观念,对重点项目成本给予财务监督,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对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评价,分析各类成本升降变化趋势,有效保成本核算的健全、准确。

1.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分析相结合。

成本预测的目的在于制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做好成本预测,是各项费用得以合理安排的重要基础环节。成本分析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目标,做好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数额大,成本构成复杂,要坚持以时候分析为主转变为事前分析为主,强化成本日常分析,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才能使成本核算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3

财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富铁轨枕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分析与探讨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

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07,(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1).

财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内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国外施工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内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施工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很难有突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二、文献综述

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王满,高岩(2003)在《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一文中,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若想拥有一席之地,关键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因而,研究成本管理的演进过程,探求当代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冯金英(2008)在《论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阐述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产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列出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新方法。张晓光(2006)在《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在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前景。

强雪峰,高峰(2008)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一文中,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且日益壮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梁明(2007)在《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控制施工成本几方面对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定额管理的实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强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靳刚(2009)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姚庆国(2001)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问题,在定义安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安全成本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李洁玉(2008)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首先谈了建筑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部分(第三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及文献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阐述成本管理理论,再分析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从而指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陈传德,吴丽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王满,高岩.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3(07).

[4]冯金英.论企业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8(05).

[5]张晓光.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今日科苑,2006(07).

[6]强雪峰,高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08(11).

[7]王昆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09).

[8]梁明.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7(29).

[9]李国彬.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浅析[J].交通财会,2009(12).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4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5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环境会计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其理论和实务依然很不成熟,特别是实务远落后于理论。是什么制约了环境会计的实务应用?有学者认为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尚缺实践指导性,另有学者认为是我国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也有学者认为是企业、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会计的实施其实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会计理论界、环保NGO、社会公众等)多方博弈的结果,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与否,与政府是否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是否制定了指导性的环境会计准则,社会是否对企业有环境信息方面的要求等有密切联系。企业与其他方的行动都要视对方的行动而做出新的选择 。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环境会计应用中各相关方的博弈关系,找出制约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以期能推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发展。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合作博弈、n人博弈的复杂性,本文的博弈分析是基于非合作的二人博弈而展开的。

二、环境会计应用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政府博弈关系的形成源于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作为宏观环境核算的职能部门,通常要借助企业的微观环境会计信息来确认环境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生态资源的补偿,并对企业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环境信息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的趋利本质可能会使其隐瞒或不实披露环境信息,或是消极实施环境会计,政府作为外部信息需求者,并不清楚企业是否完整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信息,双方间产生了一种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手段、更为严厉的经济惩罚来规制企业的披露不实问题,企业得视政府的行动而行动,于是双方间展开博弈。

1.基本假设及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博弈,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环保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2)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进行环保支出;(3)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只会增加其成本费用;(4)政府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只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5)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选择。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应用所能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颁布环境会计法律、准则并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对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进行处罚等,并假设将处罚作为主要手段。若政府进行监管时发生的费用为E,政府监管的概率为α(α∈[0,1]);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为C,不实施而受到处罚的金额为X,而不实施被政府监管发现的概率为P。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为β(β∈[0,1])。支付量以负数表示,获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政府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得益情况,对应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图(1)中,横轴表示企业实施成本(或政府监管成本),(a)图纵轴表示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α,(b)图纵轴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β,Y1代表政府监管曲线,Y2代表政府处罚曲线,Y3代表企业实施曲线。由于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环境会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随着政府监管概率提高,监管成本会增加,企业选择实施环境会计,其成本也增加,而处罚曲线相当于一个中间量,其处罚数额随政府监管情况与企业实施质量的博弈变动而变动,因而Y1、Y2、Y3都随着概率α和成本C(E)而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同理,(b)图三条曲线也随概率β和成本C(E)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 。

当α∈[0,C/PX],即政府监管力度较小,企业占上风,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环境会计;

当α∈[C/PX,1],即政府监管力度大,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将被处以重罚,此时其最优策略是实施。

当β∈[0,1-E/PX],即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政府会选择实施监管;

当β∈[1-E/PX,1],即企业倾向于实施环境会计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监管。

当α=α*=C/PX,β=β*=1-E/PX时,政府与企业达到博弈均衡。

从这个博弈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与其实施成本C、政府的监管力度P和处罚力度X及监管成本E都有密切关系。企业的实施成本越低、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大,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也就越大。而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实施成本越高,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就越大。可见,要使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政府要从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降低实施成本三方面入手。

2.案例实证

(二)企业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的实施中充当了中介角色。环境会计的实施取决于政府是否颁布了环境会计制度并下令执行,但政府部门能否颁布制度又取决于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如对环境会计基本概念的界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和环境信息的披露与报告等。因此,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有重要影响,企业视理论界的研究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1.基本假设和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博弈本文假设:(1)会计理论界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性;(2)企业为规避成本费用,不愿实施环境会计;(3)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策略;(4)会计理论界有提出和不提出应用方法两种策略;(5)双方在各种策略下发生的成本和收益是可以大致估计的。对应的收益模型如表(2)所示。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当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时,理论界会因研究成果得不到应用认可而感到沮丧,并因无法从实务界得到反馈而影响后续的环境会计研究,因而产生一个损失量L。而企业也会因为不实施环境会计而受到环保积极倡导者等的诟病,在形象、信誉方面遭受损失,或在环境审计实施后其账目得不到审计师的认可而产生损失L;当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因外在压力或社会责任感使然,自发进行环境会计探索实践时,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费用C;当理论界提出方法,企业也积极实施时,理论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企业也会因实施环境会计、积极节能降耗而从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双方能实现共赢。可以 得出结论:在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实施环境会计;而理论界提出了方法,企业的最好选择是实施环境会计。理论界能否提出应用方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影响。

2.案例实证

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综观其环境会计发展,不难发现各国会计协会和准则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会计准则文件,致力于本国环境会计发展。反观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环境报告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实务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除了一些实力雄厚,注重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外,其他重污染公司基本不实施环境会计。中国会计学会已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近年积极组织了环境会计专业研讨会,而一些学者也在和火电、煤炭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特点研究其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等问题,希望能带动企业实务发展。

(三)政府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环保NGO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具有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协会或组织。环保NGO是推行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环保激励与监督方面具有重要号召力。而政府与环保NGO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是由二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决定的。正如朱迪恩·坦德勒认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并非是天然的姻亲,从诸多层面来看,两者毋宁说更似一对相互竞争对手。采用博弈论来分析政府和环保NGO的关系,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二者间冲突合作的利弊得失,对寻求政府与环保NGO在环保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假设与策略分析

为研究政府与社会博弈本文挑出以下假设:(1)环保NGO对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2)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3)政府和环保NGO 都认识到双方间任何一方的不合作或不作为,会对实施环境会计产生不利影响,并会严重危害自身声誉。据此,笔者为政府和环保NGO的策略选择进行赋值:选择合作或作为的一方将获得1分,不合作、不作为的得-1分。左边为政府的收益情况,右边为环保NGO的收益情况。于是得到表(3)所示的政府与环保NGO的收益模型。

其中,政府作为是指支持环保NGO与推行环境会计有关的工作,为环保NGO监督企业环保情况提供资金、权力支撑,而环保NGO合作,是指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传递政府的环保政策和理念至社会公众等。

下面通过画线法来求解这个静态博弈。画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所选的策略,还受到其他参与者所选策略的影响。因此每个参与者在决策前首先应做的就是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每种策略选择,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在收益矩阵中,对政府而言假设环保NGO的策略是合作,则政府不作为的收益为-1,作为的收益为1,因而最佳策略就是作为,此时可在表4.3-1中第一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假如环保NGO的策略是不合作时,政府选择作为的收益为1,反之-1,最佳选择仍是作为,此时在第二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对环保NGO而言,其决策思路和政府的是一样的,因此也可以针对政府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况下环保NGO的最佳选择所带来的收益“1”下划横线。这样在收益矩阵中,(不作为,不合作)下的收益(-1,-1)都没有画横线,而第二、第三两个区间都只有一个数字下画了横线,表明只有一方的策略是对另一方的最佳策略,而另一方此时的策略并不是他的最佳策略,意味着另一方会改变策略,因而这不是策略组合的最后结果。只有第一区间的两个数字下都画线了,意味着双方采取的策略都是对对方策略的最佳选择,也即政府作为环保NGO合作。

从总收益的角度来看,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作为,合作)对应的社会总收益为2,(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0,(不作为,合作)的总收益仍为0,而(不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2,损失最大。所以,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作为,合作),也即政府尽责,环保NGO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2.案例实证

美国环保NGO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给予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是推动美国环保工作的主要动力。美国环保NGO对出现的环境问题代表社会公众发动公民环境诉讼,最终促成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并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执法情况。而美国政府也给予了环保NGO 宽松的发展环境,其登记注册是在公司法、税法等法律下进行,可以在全美任何地区运行。而我国环保NGO自成立之初其社会活动空间就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取得合法身份,难以筹措运行经费,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话语权,不能发挥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和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情况的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监管成本、理论界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展和环保NGO与政府的合作与否都是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作为推行环境会计的领导者,要做好引导和监督企业环境会计、加强与环保NGO的合作和为会计理论界提供支持等工作。政府应完善环境法规,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并针对企业的趋利本质建立环境会计的奖惩机制,通过法律规范和经济利益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利好的发展道路;政府还要认识到环保NGO在推行环保新政中的重要拥护和支持作用,转移部分职能以为环保NGO的顺利参与提供便利条件,提供其活动所必须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要针对会计理论界因缺乏科研资金与条件而对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的情况,为环保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科研基金,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明确的研究主线,并要特别注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使理论和实务能够相互匹配与反馈;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树立“责任消费”理念,形成推行环境会计的舆论力量。

第二,企业积极做好环境会计应用的内部准备。一是要积极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认识到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政府环保法规将会日趋严格;二是要提高 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三是要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探索,配合政府做好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如重污染企业中的石油化工、火电煤矿等大型企业可先行探索适合自身的环境会计方案,建立“大企业独立模式”,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给理论界,加快环境会计应用。

第三,理论界要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实务研究成果,也就导致了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选择。为此可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组建由会计、经济、环境保护和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环境会计研究班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此外,研究还要注意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出台环境会计相关指南。

第四,环保NGO应谋求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环保NGO应了解政府的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据此明确自身定位,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辅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另外,环保NGO还要监督政府和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揭露政府和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行为,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 GRaY R, BEBBINGTON.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Sage Publications Ltd.2001.

[2] DUNC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cience quarterly , 1972.

[3] 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4] 颉茂华,刘冬梅,贾建楠.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因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5] 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与证据[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DEaN Z, DELE T.Varying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 evaluation [M].USa ID Program Evaluation Discussion,Washington, DC: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82.

[7] 杨晓光,从玉飞.低碳经济下我国草根环境NGO与政府协同关系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10(11).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两权分离;博弈;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4日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解决企业资金规模小以及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也引出了委托问题。在解决委托问题上,股权激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股权激励成为改善现代公司治理的一种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1997年标准普尔的1,500家大公司中,有23%的公司向总裁授予了限制性股票奖励。赛迪顾问有限公司2006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约80%以上的公司已经在管理层中实施了股权激励,美国90%以上的上市公司推行了股权激励计划。在理论上,股权激励使管理者的收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企业业绩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收入的高低,这就增强了他们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追求的主动性,然而在具体实施上,国内外研究都表明股嗉だ实施比例与企业效益并非都是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着不相关甚至负相关的关系。

在正相关上,国外的Jensen和Meckling(1976)最先在理论上分析了管理者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ensen和Murphy(1990)在1974~1986年间,通过跟踪2,213家的企业数据分析,发现经营者持股水平对企业成长性有较强的激励关系。国内的邵聪(2010)、时菽苓(2012)等都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在负相关上,国外的Shivdasani(1993)、Nakamur(2000)以及国内的顾斌、周立烨(2007)、夏纪军和张宴(2008)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绩效。

二、博弈分析

由上文可知,股权激励在理论上是具有可行性的,但在对其的具体实施上存在与理论分析不相符的状况,基于此,本文将以动态博弈的方法,探求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及实施环境对其实施效果的影响。

(一)博弈假设条件。假设1:博弈双方都具有充分地理性,不具有“报复行为”;假设2:博弈双方的目的都是追求自身获利的最大化;假设3:管理者都愿意长久的继任。

(二)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基于以上假设条件,本文将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参与者分别是能够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机构或人员和管理层,为了使博弈表述更加的清晰简明,本文暂以“甲”和“乙”分别作为“能够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机构或人员”和“管理层”的代表。

本节的动态博弈总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甲决定是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若是选择实施激励计划,是选择高股利的激励计划还是较低股利的计划;第二步,乙根据甲的激励计划,来决定接不接受激励计划,如若不接受则股权激励计划无法实施,若接受则进行第三步;第三步,是配合甲努力去工作还是选择投机行为。本文所指的投机行为包含少劳动和多得的灰色收入,投机行为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如若被发现将受到严重处理,这里以O代表一旦被发现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以P代表被发现投机行为的概率,则即OP为投机成本。此外,本文以Y为不实施股权激励时甲的收益,以X为不实施股权激励时乙的收益,分别以M和N来代表甲实施高股利激励成本和低股利激励成本,以X1和X2分别代表实施激励后乙努力工作所得和投机所得;以Y1和Y2来分别代表甲实施高股利激励后乙努力工作、投机两种情况下甲得到的收益,以Y3和Y4来分别代表甲实施低股利激励后乙努力工作、投机两种情况下甲得到的收益,以I1和I2分别代表实施高股利和低股利后乙额外的收入。由此可知博弈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甲不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况下,甲的收益是Y,乙收益是X。

2、在甲实施较高的股利政策的情况下,乙若拒绝接受,则双方收益结果与1情况下的结果相同。乙若接受,接受后努力工作的情况下,甲的收益为Y1-M,乙的收益为X1+I1;乙接受后若选择投机行为,甲的收益为Y2-M,乙的收益为X2+I1-OP。

3、在甲实施较低的股利政策的情况下,乙若拒绝接受,则双方收益结果与1情况下的结果相同。乙若接受激励,当其努力工作时,甲的收益为Y3-N,乙的收益为X1+I2;乙若选择投机行为,则甲的收益为Y4-N,乙的收益为X2+I2-OP。

由上述得到动态博弈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由图1可以看出,股权激励的实施事实上是一种契约,无论是所有者甲还是管理层乙,一旦有一方不愿履行股权激励,那股权激励计划就无法实施,只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在激励程度上,高股利激励计划花费的成本M必定大于低股利的激励计划成本N,其获得的收益Y1也必定大于Y2,收益Y3也必定大于Y4;与此同时,对管理层而言,自己努力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高股利激励得到的额外收益I1也必定大于低股利激励的额外收益I2;但另一方面,高成本(即无论是所有者甲采取高股利激励还是管理层乙尽心为企业效益努力)都会带来较高的收益,对于所有者甲而言,虽然给予管理层乙高额的股利,但同时管理层乙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尽力去创造利润和降低其他成本,最终使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升;同理,低成本的原理也是一样,虽然对管理层乙付出减少了,但另一方面这也不足以使管理层乙尽心工作。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最终股权激励是否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不在于是走高股利计划还是低股利计划,其关键在于博弈双方得到的收益是否都能够高于所付成本,进而达到共赢。

由图1弈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在所有者甲的角度而言,只有当Y1-M>Y3-N>Y且Y2-M>Y4-N>Y时,所有者甲才会选择实施股权激励,且优先选择高股利激励计划,因为此时实施股权激励后无论管理层是否努力工作都会给所有者带来比没实施激励计划要高的收益,且高股利计划优于低股利计划;同理,根据Y1-M、Y3-N、Y三者的大小关系和Y2-M、Y4-N、Y三者的大小关系来决定何时实施低股利激励计划和不实施激励计划;在管理层乙的角度而言,无论是X1+I1、X2+I1-OP、X1+I2和X2+I2-OP,只要都能大于X,则他们无论是否努力都可获得比以前高的收益。具体而言,当甲实施高股利激励计划时,当X1+I1>X2+I1-OP时管理层乙就会选择努力工作,否则选择投机行为,当甲实施低股利激励计划时,当X1+I2>X2+I2-OP时管理层会选择努力工作,否则依然会选择投机行为。

由图1所显示的内容及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X1+I1>X2+I1-OP且X1+I2>X2+I2-OP时管理层乙必定会努力工作,而此时若要使两个不等式完全成立,就需要把OP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当管理层觉得投机成本较高时,就会放弃投机,进而去靠努力工作来增加收入,而增加投机成本就需要增加惩罚力度和监督力度,惩罚力度越大则O越大,监督力度越大则P越大,进而能够提高OP使管理层站在所有者角度全心全意去努力工作。而对所有者而言,若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仅以高股利激励计划举例说明),则需要同时使Y1-M>Y3-N>Y和Y2-M>Y4-N>Y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由上文可知M>N>0,因此若要实施高股利激励最有效则Y1要远大于Y2,而事实上对管理层实施激励的力度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问题上,除去物资利益的博弈之外,管理层本身具有的能力及个人素质也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的。

通过对股权激励实施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结果出现巨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有:其一,激励模式的选择,无论是采用高股利政策还是低股利政策,都应结合公司自身情况,若实施股权激励的水平过低,这就无法很好地带动管理层及员工的积极性,若实施股权激励的水平过高,则企业自身就会背负较大的财务压力,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其二,监管体系的健全程度,是否具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是股权激励实施成败的关键所在,健全的监管机制能够增大被激励对象的投机风险,进而促使他们去通过努力工作的方式而非投C来增加自身的收益,若企业监管机制较为疏松,则被激励对象就会有机可乘,致使股权激励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负效应;其三,人员素质情况,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关注着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施股权激励成功运作的保障。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对企业情况的分析和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企业的特殊情况,在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在理论上能够推动企业两大问题的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与理论不相吻合的状况,通过动态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不吻合状况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针对股权激励实施理论与实际操作出现矛盾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企业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增强自身的成长性。只有当被激励对象能够看到企业是在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情况下,才有持股的欲望,才能促使被激励对象能够重视持股带来的收益,进而使股权激励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企业也应努力开拓市场,重视科研创新,掌握市场动态,生产和提供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实行激励与约束并行机制。在对被激励对象实施股权激励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约束与监督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被激励对象的投机途径和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大投机成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因此,企业在实施激励时也应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约束监督机制,保障股权激励能够有效运作。

第三,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高素质人员队伍能够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与企业荣誉感,也更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很少作出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因此,企业应多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素质培训,增强企业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在内因上推动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玉桥.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2]何青.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检验[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 失真 原因 治理

一、前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方面是由于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计在信息统计的过程中,和实际施工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另外一方面可能由于相关的制度不合理以及实际施工中相关的操作不符合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和实际施工中产生非常大的差别。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涵

会计信息指的是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投资者以及向债权人或者是相关的利益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失真直接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际的财务报告和真实情况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无疑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但是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无意和有意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原因

内在原因。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的在进行会计统计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的统计有动机和有预谋的进行造价和欺骗。这种形式的会计质量的失真一般会造成财务报表反应的真实情况和实际的成果有非常大的差别,进一步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不恰当的决策,目前在企业的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会计人员和其他的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利益关系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其实际结果直接会导致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账目之间不相符,其中存在最大的隐蔽和危害的是,账目和实际使用的费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通常是这些财会人员精心策划的结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难发现,因此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外在原因。工作过程中无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是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偶然因素导致,本质是财务人员无意的进行这种行为,但是这样的信息质量不会影响到整体报表的公正性,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决策的进行,因此这样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是不管是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都需要找到失真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三、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及特性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无疑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建筑是我国的支柱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的特征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共性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行业具有类似的特点,在功能上都是企业实现会计准确性非常重要的桥梁,通过建筑行业的财务报表从而对提供的信息实现一定的约束,对于会计信息和会计目标之间能够完全相符起到了促进作用。

会计信息也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一定的共性,是企业实现会计目标非常重要的方面,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进行约束,有效的对会计目标进行完成。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特性

建筑作为目前我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经济的效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的企业会计中,建筑行业会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建筑行业会计除了和其他会计工作一样的特点以外,还有其不同之处,尤其在核算上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产品形成的周期中,时间较长,从建筑刚开始进行设计,到建筑的试运营,最少的时间为两三年,甚至很多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花10年以上,对于那些建筑较为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建筑的范围较广,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其次对于建筑行业的会计信息而言,由于业务较为复杂,产品的形态多样化,因此在处理核算资金的过程中,也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涉及。

四、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从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对于会计信息的基础工作不是非常的重视,导致了很多会计部门经常会出现人员配置不足。当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混乱,很多员工在智能上分工不清,因此导致了内部甚至很难有效的进行监督。

(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够

在进行会计业务的进行中,我们对于内部控制的一些关键因素,都是采用企业的财务信息表达出来。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来选择相应的会计估算的政策和方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虚增利润或者是税务的统计不合理,另外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人员和企业的直接经营人员,这些人员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度的串通和舞弊的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缺乏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根据施工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由于没有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程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

首先针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需要针对最新的会计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最新的知识进行了解。加强学习的力度,并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新经济,做好相关的研究,另外,由于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而灵活性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严禁出现任意操作的现象。

(二)重视会计准则的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创新精神是保持企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同样重要,所以针对建筑企业而言,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尽量的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方案,实现信息化是保证会计准则实现最重要的部分。

(三)加大企业的内部审计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是防止企业内部人员舞弊的重要方式,球儿内部人员和企业的利益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在聘用企业内部审核人员的过程中,对于内部审核人员的素质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而企业内部人员在职业素养上要保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遇到了企业的财务舞弊需要进行及时的纠偏,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失真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会计行业失真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会计行业信息的失真防范措施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保障企业发展。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并不断的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水平,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涂小艳,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J].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2008-11-01 中国会议

[2]吴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 2013, (1)

[3]张秀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分析[J].经济视野, 2014, (15)

[4]邴龙宝.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5]马丽,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 2012-11-28 中国会议

[6]朱玉瑾,尚艾芳,贡小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J].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 2003-06-30 中国会议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问题;施工企业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概述

(一)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施工企业是指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企业。它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施工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由建筑产品的固定性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流动性;(2)由建筑产品的多样性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单件性;(3)由建筑施工周期长而带来的施工生产的长期性;(4)由建筑产品的露天性导致施工生产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5)施工企业生产任务的获得方式具有独特性。它不同于一般工业性企业,必须先获得定单、得到工程预付货款,才能组织施工。即施工企业完全遵守“以销定产”原则。

(二)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1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的产生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以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来处理企业相关税务活动。税务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专门用于处理企事业单位涉税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的专业会计。

2税务会计的主要特点

税务会计由于其学科交叉性,因此具有一些与一般财务会计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法规的制约性。税务会计对企业税务活动的处理必须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受到国家税法的制约。

(2)涉税对象的特定性。无论是哪个企业,只要依法取得税务登记执照,就成为了纳税人,在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时就必须使用税务会计,因此其涉税对象是特定的。

(3)核算目的的明确性。税务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既要保护国家利益,严格遵守国家的税收法规及其规定,同时又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者相矛盾时,应以税法为准绳,正确计算纳税,维护国家税收。

二、建筑施工企业设立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与会计核算管理不同步

新税制实施以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涉税核算内容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比如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共存,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有复杂化的倾向。在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税务机关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更加慎重,使得企业必须不停改变税收会计核算方式。再加上地方上税务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会计呈现紊乱状态。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文本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与税制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导致一些税种只是单独的列明了会计处理方式,而会计人员却无法完整系统的在会计制度或者税务制度中找到统一详实的说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难免顾此失彼。如工业企业在材料购进环节,既要确定购进环节的增值税及原材料成本,又要对应征消费税的产品计算出税法规定的外购环节允许扣除的消费税。由于消费税不是对所有企业普遍征收的税种,经常造成计税失误。毕竟要求企业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对税法精通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三)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7条规定了“企业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是由于法律对实行以前的行为采取不予追究的态度,因此对已经核算混乱的企业,目前仍无法做出合适的处罚。同时,由于企业会计处理遵循的会计法规,而不是税法法规,所以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硬性监督。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完善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税务会计体系

这需要我们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税务会计处理的经验,从税收法律制度和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建立起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等一套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的角度和企业核算的角度来看,制定一部统一详细的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税务会计体系应该能够满足现行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有能够与一般财务会计相区分使涉税账簿组织自成体系。

(二)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规范

在税收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运用得仍然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会计核算仍然要遵循会计准则。基于此,企业税务会计的工作应该通过财务会计凭证和账簿来完成。对于统一的税收会计规范应该汇编成册,作为会计师考试和培训的必备教材,并及时补充和完善。

(三)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

首先要做到国家税款能够及时足额上缴。企业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税务会计核算。其次要合理区分税企职责,既要减少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要把税务人员从各种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三要能够有利与税制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涉税活动的处理,使企业涉税活动核算法制化、规范化,加速税制机构的完善。

四、结束语

最近以来,我国关于税务会计的讨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建立税务体系到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等。这些关注的焦点主要放在到底是选择财税合一的模式呢还是选择财税分离的模式,或者两者混合型的。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影响不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企业税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使税务会计能够真正解决好企业的涉税活动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惠萍,陶瑗.企业税务会计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曹涉,汤斌.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04,10.

[3]王碧秀.企业税务会计探析[J].经济师,2004,06.

[4]殷俊明.税务筹划一企业的一项财务自主权[J].财会月刊,2004,06.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企业会计控制;约束问题

一、当前企业会计控制的现状

会计控制就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即包括宏观上国家利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也包括微观领域企业自身利用会计信息对其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着企业今后的生产发展,同时还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企业会计控制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活动,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基础经济,因此,在控制的过程中就需要相关的条件对其进行约束,从而使其能够正确的进行控制。

二、企业会计控制的约束条件

在企业会计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多个方面,且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运行,同时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企业会计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约束,从而确保会计控制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社会条件的约束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今后的生产发展中,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也对企业的会计控制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

在企业会计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会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制定,是依据相关的国家法律而制定的。例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同时,在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控制中,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会计资格证书。由此可见,政府管理不仅对企业会计控制中的违法行为起到了约束,同时对企业任用的会计人员也起到了约束。

(2)会计工作秩序

在企业的会计控制中,除了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还有一定的会计工作秩序。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不仅能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真实有效的反应企业的日常运转情况,从而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处于合理、有序的状态。在企业的会计控制中,会计工作秩序主要包括:业务处理流程、会计岗位设置以及会计核算管理等。由此可见,在企业会计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受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束。

(3)信息技术建设

企业会计控制就是企业利用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实施的对管理活动、业务活动的制约和引导。由此可见,对信息流质量的控制是会计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指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会计信息要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信息技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企业信息的交换步伐,同时还使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2.企业条件的约束

在企业会计控制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是其进行控制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的主要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产权关系问题

会计控制是作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方式,因此其作用的形式以及控制作用的发挥都依附于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产权结构下会计控制运行质量不同,自然也具有不尽相同的效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企业必须依赖会计系统提供及时、相关的企业内外部信息和科学的决策方法,才能做出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决策,而现实中企业落后的管理体制、方法及责权利关系界线的不明确都阻碍了会计控制的实施,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产权关系得到有效解决,将是企业会计控制实施的根本前提。

(2)企业财务部门管理问题

在我国多数企业的财政部门中,所任用的会计人员多为企业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一方面,在这些人中,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时,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以至于在今后的管理中没有财务危机的辨识能力。另一方面,在这些“关系会计”中,一旦发生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将很难落实相应的惩罚措施。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威胁着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从而直接约束了企业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3)发展企业文化问题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发展中,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社会观,同时还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部分。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由于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控制。因此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培养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优化与完善,同时要选择健康、活泼、向上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诚信经营、遵纪守法、拼搏创新、精神文明以及民主管理等。

3.企业会计个人的条件

在企业会计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操作以及实施的还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因此能否顺利的实施企业会计控制,其根本源头在于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否拥有会计控制的能力。因此,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专业的会计知识及技能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会计是企业整个财务运行的控制主体,对企业的日常运行以及今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由国家颁发的会计资格证书,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会计人员要遵纪守法,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其次,企业会计人员要接受国家专业的会计教育,拥有会计工作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会计人员在管理企业财务的过程中,要秉公办事,绝不徇私。

(2)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以及认识观都发生了极大了变化。从而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不断的出现公款私用、贪污挪用公款或偷税等违法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职业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因会计人员的错误而对企业经济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