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就业指导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31 22:07:07

就业指导论文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1

1.政策宣传。可凭借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域发展带动学生就业的优势,主动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北部湾区域经济就业,服务家乡建设。通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周、编制《就业导刊》、不定期张贴政策宣传海报,经常更新就业网站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政策,提供咨询等方式,有力提升地方就业帮扶政策的知晓度,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2.讲座熏陶。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及优秀毕业生到校开设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求职技巧指导、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专题讲座,培养毕业生就业素质。3.活动养成。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创业圩日等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胆识,养成学生就业素质。

(二)“三指导”增强学生求职技能

1.课程教学。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40个课时,2个学分,纳入教学计划。其中,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同时开设《创业实务》等选修课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需要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客观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2.实习动员。该院将实习动员大会作为就业的重要工作,由系部、班级组织召开毕业生离校实习动员会,从实习要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提高就业陷阱防范,做好就业准备。3.专题活动。以第二课堂作为增强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如:模拟面试大赛、职场装扮竞赛、求职信写作比赛、创业策划书比赛、营销大赛等等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

(三)“三渗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将就业教育渗透到专业建设中。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参与专业设置、各专业招生计划的讨论与确定,将就业需求作为开设专业、招生人数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就业部门每年都向教学部门提供各专业社会需求情况、企业用人要求分析等相关信息,为教学部门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各教学系部每年都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倒推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对行业岗位适应性与针对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就业能力。2.将就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中。该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各专业实行“2+1”、“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实训实习,既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实现了“预就业”,将人才培养与就业融合在一起。3.将就业教育渗透到校企合作中。该院先后与广西联通公司、广西梦之岛(集团)、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了“联通班”、“梦之岛班”、“顺丰班”、“仙茶美班”、“天业航空班”等等订单班,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四)“三方法”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跟踪指导

1.与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要求,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应主要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通过这些部门为户籍所在地未就业的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和提供相应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政策宣传知晓度及学生参与度等原因,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造成毕业生离校后信息缺失,致使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加大。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可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厅等主管就业工作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在承接项目、资源互换、信息共享等方面紧密合作,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工作,也可以使高校的就业政策宣传工作更及时、全面。2.做好动态跟踪管理。目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但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以后更改了电话号码,这就直接导致后续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无法延续开展。因此,开展离校未就业学生实名登记工作应实行学生动态跟踪管理,随时做好信息更新管理。同时,可将传统的电话联系跟踪调查方式与QQ账号联系、微信账号联系等方式结合起来,使动态跟踪管理学生信息更高效、便捷。3.实施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可通过实行困难生就业帮扶实名登记的方式,掌握困难群体未就业学生信息资料,对未就业困难群体实行重点帮扶,并针对不同类型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方案。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给予“一对一”帮扶,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单位,并积极帮助他们申请过渡期求职补贴、生活补贴等,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女生给予个性化帮扶与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应聘成功率。

(五)“三措施”帮助离校未就业学生尽早就业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论述了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革新措施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南“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是2001年Il5万的近5倍,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同家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加丁基地,是为{_十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种以培养职业技能、解决就业、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是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闪此,存针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l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1.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劳动用T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经济客观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作为人才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就业也就必然走向了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掸的方式就业,最终走向全面的自主掸业。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客观要求,它给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造就了大显身手、参与竞争的机会但是,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汁划经济的影响,毕业生等待学校和国家分配工作的被动型掸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毕业生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所需要的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还十分缺乏,南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给予指导。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已刻不容缓,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2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运行机制,根据丰.十会的需要设置专业,根据职业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IfJ高素质、高质量的懂技术、会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当他们进入市场后就成为社会主义人才市场巾的特殊商品,就必然会通过供求关系和竞争来实现就业。要顺利地实现就业,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学会自我推销,并且对推销的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树立正确的掸业观.有针对市场而进行的准确的自我评价;有良好的心理索质,并掌握择业的技巧。这些邡迫切地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求职的技能技巧,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1.3是高职技术教育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丰十会的贡献.职业岗位是个人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进人社会.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具体趋势缺乏了解,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准确的评价,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在职业选择巾缺乏正确的择业导向.使得他们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闪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了解自我,主动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巾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2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普遍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1)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只管学生培养、不管市场需求和只管毕业、不管学生去向的现象还很普遍,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所需存在着差别,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存在着盲目性.毕业生缺乏有关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意识很淡薄.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择业和就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就业指导包括教育、指导、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目前不少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在招生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职能科室.缺少办公和活动场地,缺少固定的经费,缺少办公和管理所必需的设备.缺少应配备的人员等,使得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

(3)缺乏争职就业指导人员,指导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指导_T作起步较晚,缺乏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有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由于人员少、丁作量大、忙于应付.使得就业指导人员很少进行培训、学习、充实和提高,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实效。

(4)缺乏完整系统的就业指导内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没有贯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方法也比较简单,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少,对社会职业状况了解和分析少.使得就业指导内容不充实、针对性差、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就业指导的真正目的。

3就业指导工作的革新措施

就业指导丁_作好坏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职能。健全就业指导机构,这是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就业指导机构要有足够的办公和活动场地,要有必要的办公和管理等所需的设备,以满足办公、存档、接待、洽谈、咨询、面试、资料查询等就业指导活动的需要;其次,就业指导机构要有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精的专门就业指导人员,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的比例要相适应,从而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3

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存在一些问题,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长线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短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某些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从而导致工作效益不高、跳槽换岗频繁发生。现阶段,大学生自主择业,不仅需要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的保障,更需要就业理论的指导和对就业规律的把握。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摆正心态,改变观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二、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选择。1.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清自我通过借助科学的方法,分析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气质类型等使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能够充分地认清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通过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职业性格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不同要求,有助于为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设计生涯目标、作生涯规划提供参考。2.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大多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事业的追求,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家庭和谐、国家稳定和繁荣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市场的供求特征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人才供求信息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机遇,有效实现人职匹配。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仍然以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就业期望值较高,严重脱离实际。进行职业指导,教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每个人都应把职业看做是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光荣岗位,看做是社会、企业运作链条上的重要的螺丝钉,树立先服务基层、后锻炼发展的观念。

(二)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能力储备。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拓展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职业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难题。我们宣传高校的就业服务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大学生明确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各地人才市场、人脉关系都是用人单位信息的渠道;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一般只通过政府的官方网站、当地的权威报纸、政府职能服务机构等传播。获得的就业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工整理、比较判断、去伪存真,学会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和成功几率较大的信息提取出来。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相关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们了解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制定的相关就业政策;省市地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的政策措施;把握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比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师计划等,从而大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2]。通过选编《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常见就业陷阱案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求职应聘是大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必修课”,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想展翅高飞却又缺乏经验。通过讲解准备求职材料、求职应聘准备和技巧、商务礼仪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写自荐信、制作个人简历,了解毕业推荐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聘请名人名家对面试技巧进行面授、邀请合作单位来校进行模拟招聘,举办模拟招聘会、简历大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一次求职,收获几分成熟,更熟练地掌握求职自荐的技巧。4.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90后”大学生都是“新新人类草莓族”,在面对个人角色的转变、社会环境的变化时,自信与忧虑并存,失望与希望交替,理性与盲目同在,极易产生心理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丧失求职应聘的最佳时机。通过解析大学生社会压力与心理焦虑,让学生知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经过自我反省、适度宣泄等途径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让学生不断正视现实,树立竞争意识,主观上不断努力,不断调节心理状况,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对社会、对人生、对职业思考更深入,“成人化”地步入社会,从而如愿以偿。

(三)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1.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挖掘创业潜力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3]。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就失去独特的人才优势。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挖掘自身潜力。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大学生创业的时候,专业知识、商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缺一不可,通过职业辅导,运用创业资源评估测试,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开展创业实训,从创业咨询开始,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群体及个体提供项目选择、创业目标、后续发展等系统性、整体性、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从确定创业目标到了解创业环境到分析创业机遇再到选择创业方案,一步步有指导性地激发学生思考创业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目标等问题。通过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合,构建创业团队,实现知识互补,提高创业成功率。3.职业指导帮助大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创业是一项创新的事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及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品格。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重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习业已从“国家包办”转向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贝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因此,加强和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是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危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毕业剑顶利就业、健诗成长的需要,对帮助毕鱼目三正确地选择人生道碟至关重要。

1.毕业生择业状况及类型

在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新蔚业制度下,毕业生择业状况及类型大体表现为日下三种:第一、踌躇满志型。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学生,社会需要币创,往往会出现多个单位争着接受同一个毕业生的情况,比较容易就业,因而她们对走向社会充满信。第二、无优无虑型。学习成绩一般,能力也不是很强,但因家庭条件好,有社会背景的学生,在求程中,一切由父母亲朋包办,对就业无需自己多作努力。这一类学生对走向社会并不感到多大的压力。第三、仿徨无奈型。既表现平平,也无依赖的社会关系的学生,比较难找到满意的单位,容易产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仿徨心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的学生在毕业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2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翻而势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谋职业。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了拿流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到中小城市、更不愿意到边远地区。留在大城市的又不愿意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去。他们认为那些地方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或者设备条件不优越,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最需要大学生的恰恰是刃巡边远地区。(2)力求和名利两全。有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受名和利的驱动,在谋求职业时,过多考滤其从事职业的所有制形式、行业或者工种是否有社会声望、是否受社会青睐、或者是否有权势地位,以及职业的经济报酬、福利待遇的高低、工资、奖金的多少等等,故而把目光紧紧地盯住公检法、财政金融等国明奇部门,大专院校或出国机会多、能赚大钱的单位,而对一般的事业、企业单位不感兴趣。(3)求职时受专业至上,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各门学科齐头并进,对专业的喜好多处于压抑状态,但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强烈的自我塑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在大学多专业、多学科设置的环境中,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在某一学利方面的专长和爱好,在毕业时希望能从事本专业工作,故而把专业对口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应当指出,这种择业观本无可非议,但死守专业不放、不主动去适应变化了的新就业形势,就不可取了。这样会使自己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4)因此,理智的做法是:正确分析形势,客观估计自我,降低过高的择业期望值,既不盲目追求实惠,也不盲目放弃专业,以社会利益为重,从社会需要出发,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尽其用。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界撇向社会推销自己

于目前人刁市场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公平竞争机制也未完全成熟,还需要一个完善过程。当个人卫!嗯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百分之百地吻合时,大学生必须在逐步形成正确择业观的基础上,积极地向社会推销自己。首先要确立崇高的人生己目标。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其次要调整自我。毕业要值双寸社会现实,适应新的就机制,进行自我凿卜,自我调整。要弄清自己的择业优势在哪儿、有何专长、爱好和专业技能、可胜任胭陛工作等。要根据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社会!需要调整自己,既不能过于自信,也不能自暴自:弃。再次要转变观念淤淞推销自己。拿的计划分配体制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机制的新变化。或认定所学的专业不作任何改变,或是“坐”“等”“靠”。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刘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整体需求减少厂些小型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白嵘言求则大幅度增加。作为当前的毕坦主,应把眼乡舫交远,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积极推销自己,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门路。第四培养多层次就业观。在今天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之州,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多,第二、第三次就业已不是日么稀奇事去那种“终身制”的观念仍对毕业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认为求职就要找个铁饭碗。而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刹牛下,铁饭碗,已被扣破。为此,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多层次就业观才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传统又见念,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

4强化毕业生教育和管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新就业机制逐步完善,这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4.1强化毕业生就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综合能力、知识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靠长期的培养教育。因此,毕业生就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毕业阶段,应该从新生人学时就着手进行,只有把日常的非智力因素和毕业学年的具林指导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把毕业生就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从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到毕业教育。要特别注意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以及面向基层、扎根基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评价自己,把自我价值融合到相会价值中去,实现发展自我。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创新和实践能力,从单纯的“知识型”向“智能型”、“创造型”发展,引导学生成为高分高能的通才,以满足侧勺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2加强又七粉学生择业过程的管理。“双向选择”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自主择业,,同样需要国家就业政策的制约、学校的参与、指导。事实上,每年国家都根据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在宏观上对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作出新的调整与规定。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校,由于隶属关系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我们延边大学医学部作为省属医学院校,主要是面向省内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其就业方针应符合本省的具体政策,对诸如定向生、自费生等实行分门另楼的调控。再则,社会上人才市场由于主力机构不尽相同,有省、州、市政府机构的,有用人单位的,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这就给毕业生择业造成不便或混乱。这些都需要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管理,给予指导。为此,高校有关部门要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就业政策,还要收集各种“供需见面会”的就业动态,向毕业生传递就业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概率。

4.3毕业生指导工作还应强调超前意识。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学工、教务及相关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很强的超前意识,把握时代脉搏,把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在前头。学科调整要超前,即通过多渠道获得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最新信急,以此指导高校对学科进行调整;课程设计要超前,只有使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及其内容符合国家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使本校的毕业生比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占优势。这种课程超前,是州所大学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还有其他相关的工作也应该有超前意识,为高校毕业就业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制度逐步转变为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就学人数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找工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的重头戏。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又是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试图从当前现实出发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做一个简单介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些分析,并对高校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些对策探讨,以期对高校在新形势下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3%。今后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如下:

1.学生毕业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有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影响大学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01年的大学毕业生是115万,2002年为145万,增长为26%,2003年猛增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增幅为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了犯%,加上去年还有近70万毕业生尚未就业,2004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将接近350万人。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从而产生供求矛盾。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与大学扩招幅度产生较大矛盾。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这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2.学生专业限制,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影响大学生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就业市场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近年来有些专业就业形势看好,毕业生选择余地很大。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都是计算机类,达到接受总数的50%以上。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在就业市场上,女大学生遭遇尴尬,性别歧视明显。在很多招聘会上,都能看到公开贴出的“只限男生”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大学生的专业限制,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3.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高门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联系。据相关媒体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和能力要求提高,对大学生的就业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和难度。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等,但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其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人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担负起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要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要么有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因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

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调整择业心理、作好择业准备等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仅仅是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去找工作,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4.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问题多多

为了求职,有的学生无心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处出击;有的推荐表、求职信遍地撒网;有的在选择什么样职业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反复签约;有的择业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求职中处于焦虑、失落、困惑之中。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以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其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现状,借鉴国外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和研究,以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全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就是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工作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学校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的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2.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就业指导工作,使得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3.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断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为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成功,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依赖等待等心理障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工作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毕业的560万左右大学生中,目前有150万人还在艰难地寻找工作。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像一张不断增大的网笼罩在毕业生的心头.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实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目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特长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一般是实习或顶岗实习阶段,但在校的前两年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地由“校园人”转化为“社会人”,对于提高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就业指导人员师资匮乏,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不分专业的几次讲座、一个招聘会而已。主要问题有:

2.1就业指导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评估指标要求,学校要有就业工作的保障组织体系。各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都在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范围,在学生选择适应性职业时无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2就业指导内容单一

因为专业课程课时较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当年的实习生在“双选会”前后那段时间内进行,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理论上的面试技巧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及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有效性。

2_3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

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目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理论知识讲的多,实际运用的少,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和调研.就业工作机构未系统的进行信息搜索和梳理,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准确有效信息。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

3.1有效整合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学校必须培养和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有关部门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不定期的送职业指导教师或有一定资质的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等。就业指导若只是当做一项学生部门的工作之一而不把它当作重点工作,那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就会不全面,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就不能完全发挥。

就业指导人员要相对稳定,不能还在成熟期或刚刚进入成熟期,就让他离开就业指导的队伍。一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与一名成熟的职业指导师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的,可由资深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企业管理人员等构成。通过激励机制,对工作有成效的就业指导人员实行低职高聘,让该岗位成为学校重要岗位之一。

3.2创建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环境

(1)入学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知之甚少,部分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性,造成入学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劲。新生入学,先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职业的看法、对职业的动机与意向等。入学就业指导可以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可采用由专业教师专题介绍、请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橱窗报纸等形式。设立新生咨询热线,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2)择业观念。目前部分高职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职业前景等过于挑剔,出现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指导内容,在大一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告诉学生:我们就是到基层去、到私营企业去的.那里有我们的一片天地。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接受就业指导教育、参加就业指导活动的必要性。

(3)职业素质。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但就业稳定性差,缺乏诚信度。部分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由于各种原因,时间不长就离开单位。所以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处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入点。树立面对现实,面向生产第一线,树立于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念。

(4)心理咨询。应届毕业生在遇到改革的现实与原有的习惯和价值观发生撞击时,容易出现对社会现实不适应和不理解而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如意志力差心理脆弱的学生,面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一种恐惧感;频繁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出现了难以应付的心理负担等。在大二时向学生传授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就业心理准备等。在大三实习期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摆脱沉重的心理负荷。

(5)活动载体。学生毕业前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相同的。就业咨询除团体和个别辅导外,平时还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通过活动载体进行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会、智力竞赛、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体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_3体会企业经营环境,了解市场信息

(1)主动架桥。强化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向用人单位推荐本院毕业生。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根据意见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召开一次就业指导经验总结大会.结合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提出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方向并加以实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过教育教学过程。

(2)创业教育。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但是,“创业”这个听起来很美的词语,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来说,却往往是辛酸、无奈的代名词,大学生毕业初期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为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宣传毕业生中自谋职业的典型事迹。积极邀请当地一些经营有方的企业家到学校和大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现场讲授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知识及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开办企业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组织大学生下企业锻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企业经营环境,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存在时间滞后、缺乏全程化教育、内容单一且落后等问题,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和毕业生本身的需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新形势以及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探索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参考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来突出。据教育部统计,高校毕业生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38万人(比2004年增长207%),2006年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22.2%),2007年为495万人(比2006年增长199%),2008年预计会突破550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

1)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待就业大学生群体增大,大学生初次签约率较低。2006年7月,由团中央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2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增长到495万,翻了两番多;2002年到2004年全国待就业大学毕业生人数从36.9万增长到69.6万;200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是73%,2005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是72.6%,2006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与2005年基本持平。每年净增待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也逐年增加。

2)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2007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2007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3)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加大。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工资待遇等要求比大学毕业生低,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企业中较有优势。

4)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一般本科、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不足。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东部就业空间的紧缩。

5)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登记失业率不断攀升。2004年上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7万,登记失业率是4.3%;而在2002年上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733万,登记失业率是3.8%;在199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71万,登记失业率是3.1%。这些下岗分流人员在工作经验、技术能力方面都较应届大学毕业生有优势。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高等教育法》第59条规定:“高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这说明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受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长期的计划体制的影响,不少高校缺乏对就业指导内涵的正确认识,对就业指导“指什么?”、“导什么?”了解不够。虽然面向学生的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建立,但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传达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并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办好就业手续等,造成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和“简单化”。

2)就业指导时间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通过了解市场需求,传递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学习动力,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择业方法,尽可能地提供就业服务,从而使毕业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职业,以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但是,我国目前还处于以毕业班学生为对象的“第四年指导”状态,国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导”局面还未形成。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还主要是短程化就业指导。由于就业指导教育时间安排明显滞后,大一、大二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想听就业指导课却没有计划安排,到大三、大四有课程安排了,却又要忙于考证、考研、找工作,没有精力来认真听。

3)就业指导机构力量薄弱,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例悬殊。在发达国家,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主渠道的作用,例如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服务找到工作的。这样的效能是依靠健全的机构、完备的设施和一大批专业人才而实现的。但是,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设施条件,抑或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其力量都是比较弱的。尽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机构,并且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致使毕业生人数急剧攀升,而专职人员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各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悬殊,绝大多数在1:800以上,有些学校甚至达到了1:1500,这离教育部要求不低于1:50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比多在1:200左右。

4)就业指导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所采取的还是传统的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或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传授面试技巧,形式比较单一。但是毕业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是人生的多重选择,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明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就业指导工作,使得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领导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就业指导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就业指导人员要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自觉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全的职业概念,培养大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使大学生能主动根据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就业指导要全程化,要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有关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入学到毕业,每学年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贯穿始终。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同时结合专业思想教育,进行适应性的指导和养成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及将来的出路。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了解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使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人才的要求,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发展志向,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有针对性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于毕业生,重点应围绕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来进行,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筛选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与调适,从容面对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然后进行创业。:

3)建立强有力的就业指导机构。教育部(2002)18号文件指出,高校要建立独立的专门就业指导机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1:500。因此,高校要在机构、经费、人员、场地给予就业工作充分保障。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1:500的比例),按毕业生人数核拨专项就业经费(将学生全部学费的2%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在硬件设施上,建立用以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交流的多媒体洽谈室、容纳300人左右的信息室(可用于网上招聘)、个别指导室或心理咨询室、资料室和学生档案室等,使就业指导机构具备就业指导、咨询与培训、整理和市场需求信息、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职业倾向测试、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组织供需见面会与接待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职能。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从学校的组织领导、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业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政策落实、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引言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学生就业、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平台的责任,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服务好学生就业,力争使每位学生在就业中能适的其所,进而达到人尽其才,为社会做更多更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将毕业生送人社会很好的就业,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是需要我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我从事就业作的几年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如何,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站在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就业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生命线”工程来对待。为了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高校首先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将这种设置涵盖全校各个教学院系,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例如我校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部门外,各个教学院系都成立了实习就业科负责本院系就业工作,我们还制定了《河套大学院系就业:作实施细则》,并对就业科长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这样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畅通高效的进行,更好的体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

二、加强就业部门队伍建设,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我们就业部门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学生毕业报到证的办理及档案的邮寄,就业指导课的落实和讲授,就业市场的开拓,大小型招聘会的组织等工作,是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全校所有的学生和社会上所有用人单位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对口部门打交道,是学校的“窗口”单位,我们.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服务质量怎样,直接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每一位人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而且是具有重大责任的服务人员,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恒心、耐心: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方针,充实闩己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更好服务于学生;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以便在开拓就业市场,对外进行业务交流中发挥史积极的作用。

三、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课程设置与就业情况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分析,根据每年的毕业生数及经济发展情况形成对就业总体形势的了解,另外再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对本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情况,扬长避短,使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些专业招生困难,而一些新的专业需求量在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使学校办学更贴近市场;再如,近年来,与我们毗邻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大,待遇较高,而当地又没有大学,所以我们将就业市场重点放在该地区;有些学生在就业方面思想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我们对这类学生主要是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或心理因素导致就业困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和帮扶等。这样,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就。

四、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做好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9年新生起,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高等教育教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我们选派专门教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一系列课程培训,学校又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就业指导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课时及分配都作了统一要求。教学形式上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将参观学习与模拟实训相结合;教学安排上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侧重的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内容上包括就业形势、就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及能力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教育。真正发挥了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性、科学、可持续的择业、就业。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和就业紧张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就业工作部门通过入学教育的就业形势分析,聘请专家校友及企业界人士作专题讲座等形式,教育大学生要领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选择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的各类基层用人单位中就业的思想;树立创业思想,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五、发挥就业工作部门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在学生与用们单位之间沟通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报刊、广播、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开辟大学生就业专栏,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宣传学生求职意向,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推介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长效机制。

六、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期,捷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作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工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血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七、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仪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神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牛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把对创业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和申请专利,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机会;组织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备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为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支持。

八、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应开展国情与形势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其他相关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实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有效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

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人的行为(《辞海》1999年版)。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价值在于人的工作。因此,就业或参加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最大愿望。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人学就读的最终目标诉求,是其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根本途径。同时,就业也是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是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教育这个领域来说,就业已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单方面的诉求,它同时成为教育者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高校扩招,打破传统的统招统分体制,学校自主办学、学生自主择业,放开教育市场,将竞争机制引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生源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竞争。常言道:“出口畅则进口旺。”而进口旺的学校才能兴盛。就业率是社会认同高校的主要标尺。招生制度的改革,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读学校的机会和余地,而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的同时,更关心的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那些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高校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首选目标。有生源,才有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也才有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尤其突出。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自身的一些原因,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声誉,与普通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要真正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尚有一段路要走,同时,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同,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竞争中优势不明显,考生及家长对普通高校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如果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普通高校时尚有“慕名”的成份的话,那么,选择高职院校则完全就“图就业”了。因而就业不仅是学生的心事,更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周济部长指出:“毕业生就业是一把手工程。并要求“各省市的教育厅长和分管副厅长以及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大意义,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就业指导工作从何入手呢?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融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与抱负,激发毕业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加上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等原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相对萎缩,特别是被大学生普遍看好的一些单位和行业的岗位已基本趋于饱和。但毕业生的期望值却普遍较高。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收入较高的地区、单位和职业。竭尽全力争取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往进入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不愿到基层单位和艰苦地方去工作,更不愿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过程中过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与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需要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不良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使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呈现出功利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淡化了大学生应有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少毕业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仅注重择业的结果而忽视了完美人格的塑造,毕业择业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焦虑、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上种种表明,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准备,正确择业、有效就业,尽快适应社会,创造辉煌业绩。:

三、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成分。尽管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二者在各自的实施过程中,也都存在一定的空间和余地,若能实现二者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就可达到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人生观、择业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其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内容相互渗透。一方面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等又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择业观、职业道德教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进行国情与形势教育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几年内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批毕业生陆续走向社会,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遭遇到暂时困境,归纳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社会就业工作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客观上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二是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猛增加,但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速有限,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三是毕业生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观念尚存偏差。一些学生向往“到国外去,到大城市去,到钱多的地方去”,不愿下基层从事具体工作,从而在比较狭窄的就业市场中竞争十分激烈。应该看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农村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艰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长点,这些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帮助学生认清国情、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心理准备和理想信念,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突出“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称“三观”,是个体对整个世界及人生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个体一切行为的思想根源。“三观”是影响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大学生一旦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把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观上的偏差,正是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反映。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三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追求个人利益和承担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大学德育优势,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功近利,向所服务的人员索取不正当的利益;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没有敬业精神,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毕业生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在获得一定技能知识后,不是为协议单位努力工作,而是把所学知识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的筹码,达不到要求不是闹调走,就是不辞而别。这种行为不仅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毕业生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本领教育;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4.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选择理想职业标准又比较单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之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因暂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并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