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班级管理制度集锦9篇

时间:2022-04-11 03:45:52

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

我国传统主体品德修养的提升强调“人”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忽视了他律,忽视了德性培育过程中外在约束的机制与功能[1],即学校制度的育人作用缺失。发挥制度的德育规范作用,有利于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通过制度确定下来,成为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以此弥补个体修养提升品德的不足。1.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班级管理制度是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师生间管理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班级管理制度调整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目标的深刻与远大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必然是复杂而系统的。从横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活动管理制度三个大部分;从纵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是依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班级组织自己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2]。本文探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及班级活动管理制度。2.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和道德是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不同途径,但它们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3],因此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第一,学生品德发展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理性是现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制度的遵从以其正当、合理为基础。合理的制度是通过正当的程序运行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体服从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权威性。班级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统一,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对班级管理活动秩序与效率的追求,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质追求。强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教育活动秩序的维持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教师权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级管理活动的功利主义及控制主义倾向等问题。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追求,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追求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

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班级管理制度向学生提出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要求或者将一定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而具有丰富德育价值。首先,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学生道德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或者是智慧,人只会做自己认为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美德首先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及他人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德育应该向人们揭示美德发展的应然状态。尽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道德哲学命题遭到我国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他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理性认识的观点得到国内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学生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同时,也明确或暗示学生遵守制度会得到肯定,违反制度要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资源。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其首要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班级管理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能够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规则表达出来。班级管理制度在价值指引下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班级管理生活中的学生必然会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产生心理认同,将制度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觉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最后,班级管理制度所规范的班级社会关系,构成学生发展的德性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和活动目标的社会群体。班级社会关系需要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群体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群体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既可以防止教师权威过度膨胀或权威消解,也要求教师承担起管理育人的义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级是全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马卡连柯认为:“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对班级社会关系的规范,为学生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民主、平等和责任意识。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本文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功能。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从静态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內容和主体两方面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学合理是其德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价值追求指引下,明确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规范内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恶扬善,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品德发展打下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对制度表现形式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还是以口头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主体对制度的重视程度,口头上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过文本呈现的制度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行动的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实现还要注意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应多运用道德语言向学生明确提出品德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使用“禁止”、“不准”等否定性词语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要使用“希望”、“建议”等肯定性词语和表述方式指导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权力的过度膨胀或者过度消解都会影响到教师被认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响力,而且制度规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力被不合理利用。从动态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主要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运行过程的规范。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从而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自身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对制度执行进行规范,它明确禁止某些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个体进行惩罚,通过惩罚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的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根据强化理论,班级管理制度对道德行为的肯定可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做出集体所期望的行为,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指南,学生头脑中模糊的善恶观念在此过程中得到明确、具体。

2.导向功能。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也指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制度的产生是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前提,合理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生活中主体的价值追求,并为主体活动提供价值导向。班级管理制度在伦理价值指导下产生或者将道德规则或原则通过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会体现某种价值准则,学生在参加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时必然会受到制度伦理价值的影响,学生在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前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充满德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引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管理中权利义务的主体之一,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在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认同的基础上将制度的价值追求或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要求。另外,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具有预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预测自己行为的社会评价,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制度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从外在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发展的结果,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体现。

3.调节功能。班级管理制度主要调节制度德育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差异性,班级管理制度对全体学生统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意的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线伦理,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且通过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制度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追求,对违反基本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及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指明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制度的首要职能是管理,而终极价值是制度合规律合目的发展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因此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调节其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即班级管理制度注意运用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通过确定管理活动的评价制度避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武断、随意,从而避免班级活动陷入管理主义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全员的民主参与,它是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它必然能够协调学校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关系、班级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

4.陶冶功能。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动情境,这种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获得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够领会其中暗含的道德价值规范,陶冶其品格。班级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是个小型公共生活群体,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共行为规范。制度指导下的班级小公民能够将公民意识迁移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学生对班级管理规则的遵守是其对社会法律法规遵守的基础,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另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对制度的遵守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反而能够增加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班级管理制度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德育功能的实现。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阶段的合道德性。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阶段的公正、合理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充分条件,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全员民主、平等参与制定出内容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杨小微老师认为:“持‘恶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动’的人性假设,会制订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提出保护的、激励的、适度规范的制度主张[6]。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坚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发挥制度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个性形成及人格完善的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教育过程。再次,班级管理制度目的的达成以其科学性为前提,即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在一所乡镇初中的学生管理细则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定: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每生每学期40分,若扣完即自动退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权益受到《义务教育法》的保护,上述学生管理制度要求显然违背了法律,当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倒金字塔”现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严格检查大学生的寝室卫生,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注重班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实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功能一定要确保其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首先,贯彻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制度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服从制度的基础上认同班级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因此贯彻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影响,明确的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及有效避免班级管理活动的随意性。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的品德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成长环境。其次,应坚持教师的全方位指导。班级管理制度被全体教师所知晓并认可,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强调,有利于形成全体教师的教育合力。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应有之义,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的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制度的理解,从而挖掘制度执行过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最后,发挥家长的监督保障作用。家长的参与能保证班级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他们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判断班级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能够对班级管理活动起着监督作用。而且家长对制度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家长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就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公正合理运行。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2

时光飞逝,部落制度在我的班上也实行了五年,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如鱼得水,我一路坚定不移走了下来。可以说,得到陈晓华老师的启迪后,我把班级交给部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推行部落制度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一、科学组建部落

自从我有了部落管理的想法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部落。

2011年,在高一(17)班学生开学第一天,我宣布实行部落制度,并用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了部落制度的实施办法。开学第二天进行部长竞选活动,后来经过投票选举了部长,并由他们当即招募成员。

我本以为部长与成员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却没想到这种表面的民主为后来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学期刚过四周,17班被学生处开的“罚单”就是其他班级之和。部落不团结,部长不负责,班风涣散等问题一下子扑面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认真反思,发现产生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我在组建部落时不科学的做法造成的。那如何科学组建部落呢?

为了避免组建部落失败,班主任的前期宣传必须落实到位。在2012年开学前的预备班会上,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份《班级部落管理蓝图》,用部落制度的魅力吸引学生。

班级部落管理蓝图

(一)部落核心

部落核心在于竞争合作。如流动“红旗部落”的评比,一周评出两个部落,周一交接。

(二)部落特征

部落特征体现在座位的安排上。原则上实行部落间同座的方式,每两周轮换一次。特殊情况时,班主任有权强行拆分个别部落座位。

(三)部落文化

部落文化包括部落的名称、正副部长、部徽、口号及奋斗目标等。

(四)部落分配

全班学生被划分为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文体、精神风貌六个管理部落。

(五)部落班干部

部落班干部包括班长、团支书、部长(即委员)、电教委员、考勤委员、体育委员。

部长的选拔直接影响部落的组建和运行,班主任在前期要多与学生沟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竞选部长。在第三个周末,通过自荐演讲、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干部。再通过内部协商,确定具体岗位。班长和部长产生之后,就得通过部长“民间”招募部员,在这个阶段里,班主任要适当帮助较为弱势的部长建立好的人缘关系。第四周,几位部长通过演讲正式招募,班主任在几张A4纸上写下六个部落的名称,请学生在心仪的部落下面填写自己的名字。

科学组建部落既解决了学生们一边倒加入某个部落的难题,也留足时间让他们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营造团结部落

我尝试去营造一个持久团结的部落,下面是我探索的一些措施。

(一)开展课外团队拓展活动

利用体育课、自习课、研究性学习课等非文化课的课堂时间,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鼓励部长发挥带头作用,树立威信;部落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相互协作。一些部落内部的矛盾能够通过活动,在身体和心理近距离接触后得到化解;同时能发现个别离群的学生,引导他回归部落。通过部落间的团队拓展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化解部落内部矛盾,还能让班主任在团结部落的工作中更加轻松有效。

(二)进行流动“红旗部落”的评比

让各部长商讨并制定评比细则,再让全班学生审核,最终形成相对简单的评比制度。评比的参与度和评比后的荣誉感都会影响评比的效果,并直接影响部落内部的团结。在每两周一次的评比会议上,我都会对迟到、说话、卫生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部长们评比出红旗部落后,我还会对被扣分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并对获得“红旗部落”的部落进行奖励。

(三)形成部长、部落可调换制度

形式上的部长轮换的确能够形成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的局面,但也会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影响,而且培养新部长也会耗费班主任大量的精力。所以我建议只有当部长主动提出或者部落成员提出更换部长的时候,才进行新部长选举。总之,部落和部长并非一成不变,但也不能经常改变。

通过以上措施,我化解了部落矛盾,使部落内部的关系更为融洽。

三、形成良好班风

部落内部虽然是团结了,但班级因此也分为六个独立的板块,“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出现了。

就拿我班小源同学所在的文体部落出黑板报一事来说,文体部落非常辛苦。他们知道出黑板报是文体部落的职责,也没想过要求其他部落的同学帮忙,但配合总是要的。因为教室后面的黑板比较高,每次要在上面写字画画,总得踩在课桌椅上。但坐在后面的同学不愿意把自己的课桌椅贡献出来,生怕踩上去弄脏了。这让小源感到很生气,还差点与后面的同学吵起来。

如果因为实行部落制度而导致班级分裂、班风涣散,那将得不偿失。所以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并没有立即找来那几个不愿提供课桌椅的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采取必要的措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一)明确部落三项责任

一是明确部落内部的日常管理责任。部落是班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个体。部长要协调管理好部落成员,成员要遵班规、守班纪,相互配合,和睦相处。

二是明确部落分管的班级管理责任。以学习部落为例:所有科代表必须做好收发作业、联系老师与同学的工作;自主制定并落实学习方面的加扣分量化评分细则;组建学习小组。

三是明确部落配合其他部落的责任。以精神风貌部落为例:他们得配合纪律部落管理好自己部落的课堂纪律;配合卫生部落做好值周劳动任务;配合学习部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科小组,等等。

(二)积极参与班际各项竞争活动

抓住大型考试、校运会、文化节等班际活动的集体竞争机会,加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配合。记得有一年我们班被评为“最美班级”,当学校广播播放这个结果的时候,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

(三)培养团结的班干部队伍

定期召开部长会议,除了“红旗部落”评比之外,还得加强部长之间的交流。我要求各部长事事带头,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培养部长们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帮助,为班集体的目标共同努力。

四、攻克部落难题

部落制度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难题,如学生存有自私心理、课堂纪律涣散,等等。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消除学生的自私心理

有学生坦言:“起初,我对‘部落’这种制度很抗拒……最糟糕的是换座位这种制度,我想到了万一我坐在最后面,岂不是看不到了?那还怎么学!”在一个需要学生自治管理的制度中,这种自私心态容易打击部落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某些学生游离于部落之外的现象。我采取的措施除了前面运用的团队拓展活动和“红旗部落”评比等集体策略外,重点还是落在各个击破上面。通过找学生谈话,消除他们只为自己考虑的心理。当他们表现得合群的时候,我会及时进行表扬,强化他们团队奉献的心理。

(二)解决课堂纪律涣散的问题

虽然部落制度带来了极强的凝聚力,但在课堂上,一开始却存在纪律涣散的问题,降低了课堂效率。一旦出现课堂纪律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会招来科任老师的投诉,严重时还会导致有人建议取消部落制度。

为了解决课堂纪律涣散问题,我举办部落体育节,利用拔河比赛、毽球比赛等活动,让各部落从体育竞争中形成纪律竞争。

我又尝试由纪律部落派六名同学分管六个部落,定时进行监督和提醒,严重时对个人进行扣分。在取得一定效果后,班长又提议纪律部落每天都由六名同学评出纪律最差部落,予以扣分,并第一时间在部落栏进行公告。

这些做法都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接纳并且呵护部落制度。但倘若想要持续有效地控制好班级纪律,还需要班主任费心费时,关注纪律问题,做好班级各项工作。

(三)突破实施跨度的局限

部落制度的习惯养成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想要让它发挥实效则需更长时间。在现有的高中学段中,若在高二年级进行文理分科,势必会把原高一的班级拆散,这样会造成部落制度的中断。那么最好是在高二年级开始实行部落制度,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两年的跨度给了学生更充裕的时间,也使得部落制度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3

一、自觉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树立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的观念,正确使用公物,制止破坏公物行为,维护和保管好自己所使用的一切学校物品。

二、教室内财物配备及设施:门、窗、门锁、班级牌、课桌椅、讲台、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风扇、广播器材、照明设备、饮水机、黑板、暖气设施、卫生工具架、教室文化展板、走廊展板等。

三、公物保管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组织班委对同学们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公物,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公物,表扬好人好事,杜绝破坏公物现象发生。

四、班级公物师生应节约使用、安全运作、安放整齐、协调和谐、清洁美观、有条不紊。

五、损坏及遗失赔偿:

1、自然损坏:班主任报总务处,总务安排维修。

2、无意损坏:将由总务处根据损坏程度向损坏者收取维修费。

3、有意损坏:除由总务处向损坏者收取维修费外,并报德育处给予校纪处分。

4、人为损坏公物,班级一时查不出损坏者,班级承担维修费。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4

规则:每分折合人民币2元,每人每月的基本分值为1分,根据以下办法进行奖惩。

一、加分办法:

1.在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中,成绩进入年级前50名者,加10分;

2.在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中,成绩进步幅度较大者,适当加分;

5.好人好事,每人次加1分,对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经采用,每条加1分。

二、扣分办法:

(一)纪律:

1.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若有人讲话,上甲课做乙事,每人次扣1分;

2.上课对老师不礼貌,顶撞老师,每人次扣5分;

3.早中晚自习迟到每人次扣1分,早中晚自习不准随意下位、讲小话,否则每人次扣1分;

4.上体育课不听从老师指挥、站队拖拉、吵闹,每人次扣1分;

5.无故旷课者每节次扣3分,请假先斩后奏者每人次扣1分;

6.进出教室及寝室,行为不文明者,每人次扣1分;

7.受到学校违纪处理的,按严重程度,从5分开始起扣;

8.上网夜不归宿者,每人次扣15分;

9.上课玩手机者,每人次扣30分,交钱还手机。

(二)卫生:

1.当天卫生负责人不定时检查教室卫生,不合格者,每人次扣0.5分;

2.当天值日生,必须保持教室地面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否则每人次扣2分,情节严重者,罚多值日一周;

3.值日生必须及时擦黑板并保持讲台、黑板边缘干净,否则每人次扣1分;

4.乱扔纸屑、粉笔头者每人次扣2分;

5.当天卫生负责人要及时安排同学值日,否则每人次扣2分;

6.每次大扫除,卫生负责人安排不到位,检查不细致,每人次扣2分,被安排同学不负责者,每人次扣2分。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5

一 班事评论员制度的实施办法

第一,由团支部负责实施。

第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负责一天。

第三,准备一个记录本,每天一页,每页设计三栏:(1)记录当天班里的考勤、纪律、卫生、课堂表现、活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状况。(2)对当天同学们的表现、班级事务、班级管理进行评论,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3)进行一个以励志、学习等为主题的演讲交流,记录本上写出演讲的主要内容或要点,高一阶段的演讲可以带稿,高二阶段要求脱稿演讲。

第四,在每晚晚自习前10分钟班事评论员将上面三点在全班进行交流。

二 班事评论员制度的实施

第一,对全体同学进行宣传。明确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是班级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并培养学生的演讲水平。要得到班委的支持和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配合。

第二,对班级评论员制度的管理者进行指导。对团支部书记提出要求:(1)对制度实施进行监督落实,准备好记录本,编排好轮转顺序表;(2)对初始几位同学的评论和演讲要做一些评价和引导(最好班主任老师对初始几天进行评价和引导,然后再由团支部进行);(3)演讲的内容可以分周次确定主题或自选主题,但要积极的、向上的,要防止学生把消极的、对班级建设不利的内容作为演讲主题。

第三,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多看社会前进的主流,少看社会阴暗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提高班级个体的素质引导健康的舆论,以引导健康的舆论提高班级群体素质。

三 班事评论员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高效的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会在管理中去体会,充分发表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见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第二,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民主氛围,形成民主制度,逐步形成班集体的传统。班级民主能使正确的言论得以充分表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并形成强大的力量,使集体的健康舆论真正形成。传统是一种巩固了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它具有导向性、稳定性与间接影响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传统对于集体是一种社会黏合剂,它可以把集体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优良传统是班集体的财富。

第三,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高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彼此不认识,刚开始时的演讲交流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大家尽快认识,并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制订班级发展目标,把自己融入班级,同时我们也去接纳同学,互相帮助。这些都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班级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规范,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素质的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巨大力量的主要途径。班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犯过错误的学生并不怕班主任的批评,却最怕集体舆论的谴责。班集体中健康的舆论占优势,就可以战胜不良的舆论,打击歪风邪气,错误的言行就站不住脚,即使出现,也会遭到围攻和谴责,促使这部分个体素质的提高。评论员每天总结一天的表现时必然要涉及对做得好的方面的肯定,及不足方面应如何提高或改进,我们在其中会认识到自己一天的表现,总结反思自己。及时进行批评和表扬,更有利于正确舆论的形成。

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四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选择培养好团支部干部,让他们成为班级思想建设和执行班事观察员制度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人选应具备成绩较好、人际关系较好、品德高尚、有加强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教会班干部一些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使班干部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让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讨论对策、交流工作思路。还要利用好成绩优秀的、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等,要团结他们、依靠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评价舆论的能力,使他们和班委会一起真正形成一个集体的核心,一个代表正确舆论导向的核心,这是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的重要基础。

第二,要指导制定具体办法。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利用班会制定学期目标。随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每学期初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全体学生结合每学年的学科特点制定学期目标,班主任也可提出硬性目标,对学生的出勤率及及格率等做出相应的规定,部分学生为满足自身自由发展而提出一定的学期目标,如学期社会兼职及职业规划目标等,为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在该学期内由班干部监督完成学期目标。2.进行班委会及班长的竞选。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团结一致的班委,班级应不断的优化班干部竞选的模式,可实施班干部任命制,即经全体学生一致同意后任命班长,班长结合学期目标的要求及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要求,选择班委员。班长竞选过程中,应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所有候选人依据目标参与竞选进行演讲,通过发表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提出为班级服务的设想,获得同学们的支持。竞选成功者有权参与班级委员会的组建。部分班级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条件作为担任班干部的门槛,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3.合理分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作为完成班级目标的第一责任人,班长应与其他班级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班级目标及任务的完成。班长可通过与其他班干部成员共同协商的方式,将班级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由所有的班委成员共同实现。班委成员依据自身的职责设定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班级管理人员应将班级的分工情况及工作方法等以张贴布告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公布,为班干部有效的管理班级提供依据,同时为同学们监督班干部工作提供依据。4.加强监督与引导。为保证班级目标有序的实现,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及时的了解班级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每个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班干部应及时的将部分特殊情况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也可通过班级学生了解班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班级成员对班干部服务水平的认可程度,及时的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的提高班级管理及服务的水平。5.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奖惩制度,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应对工作出色的班干部及班长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及奖励,但同时,对部分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班干部成员应进行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二、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及效果

1.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以上的班级管理措施后,班级管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层面的矛盾上,其为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以上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及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游侠的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合格的班干部。(2)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多数学生及班干部无法再短时间内接受以上的管理模式,造成班级管理效果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及班主任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间接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班级干部、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不足,班主任无法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的实际水平低下。2.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效果。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班级成员挂科的现象大幅度的减少。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低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一学期学生挂科的现象严重,采取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后,第二学习学生挂科的现象减少,班级成员的平均分显著提高。(2)不断的丰富了班级活动。在班级过程中,班干部通过制定并落实班级活动的方案,有组织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使得每位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增强,有效的活跃了班级氛围。(3)促进了班级成员目标的实现。在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每个班级成员均可参与集体行动,积极的思考自身的发展要求及未来目标,班委会依据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为班级提供服务,组织目标相同的同学共同努力,在相同的目标下,班级成员行动的动力不断的增强。

三、总结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自控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该管理模式通过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班干部的素质及能力等不断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不断的进行沟通,可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作者:李冰山 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花.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艺术的运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

[2]张慧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7):140-142.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7

一、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成就和标志。”

2、心理学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内容

班级小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小组组建,第二小组建设内容,第三小组评价与反馈。具体内容如下:

1、班级实行小组管理制度,共设小组8个,每小组10人,设组长一人,由组长负责小组内的一切日常事务,组长对班委会负责。

2、组内设学习委员一名,纪律委员一名,生活委员一名,具体负责学习、纪律、卫生、宿舍等事务,对组长负责。

3、组内设各科课代表一名,负责收发本组作业,对总课代表负责。其他职务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置。

4、小组经民主协商制定本组组名、组训、组歌、组规、小组目标及组员目标。

5、小组负责人由小组民主选出,就任期间不能较好的履行责任,小组评议低于60%者报经班委会、班主任同意重新改选。

6、小组是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组员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切实维护本组利益。

7、小组评价分成绩和日常生活两部分,按分数进行量化,每组预设基分100分。

8、学习成绩以小组内所有组员的当前名次平均数为基数,下次考试平均名次比基数减小者为优胜组,增大者为落后组,每进一个名次,为小组计入10分。

9、日常学习生活中,组员为学校、班级挣得荣誉者,除表扬本人外,每人每次为该组加1分;小组集体活动优秀者为该组加10分。

10、组员课堂学习检测未达标者,每人次扣除小组量化分1分;组员出现迟到、旷课、说话、睡觉、传纸条、不交作业等违纪现象,除了依照班规惩处本人外,一次扣除该组量化分1分;小组集体活动出现失误,除该组量化分10分。

班里共有80个人,按每10人一个组共分成8各小组,各小组一般按成绩分配成员,其实这里的每个小组组成了一个班级社群,班级社群就是学生基于一定的原则组成团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群体式生存与前进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社群与社群之间通过竞争与联姻实现交流;社群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合作、竞争、支持、自律与约束、肯定与排斥实现最终的共进。

三、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成效

1、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2、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3、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

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的事。这应该是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最大的成功之处。

4、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8

班级奋斗目标

总目标:

创平安班级 建和谐之家

分目标:

第三学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第四学期:积累知识,充实自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第五学期:研究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六学期:力争考上高中,成就自己阶段性梦想;

班 训

重过程,求认真,养成好习惯;抓细节,促进步,争创好成绩。

班级标语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成就未来。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班干部工作职责

班 长:

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要求,并组织同学将要求落到实处。

3、负责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凡通过竞选产生的班长,有权根据工作的需要任免班委会成员。

4、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处理意见汇报给班主任,或请班主任指导解决。

5、定时(每两周一次)召开班委会会议,并且在会前确定开会的大致目的和纲要,如班主任不出席会议,须把会议记录交给班主任,及时让班主任了解会议的内容。

6、上课喊“起立”。

团支书:

1、负责班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协同宣传委员开展相关工作;

3、负责汇总班级一周考核相关内容;

4、总体负责班级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5、负责管理班级电器。

值周班长:

1、班长不在时,代行班长职责。

2、完成班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3、监督值日生填写《班务管理日志》。

4、及时与学校值周工作的师生取得联系,征求值周者对本班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当天提出改进措施,分析班级本周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在全校的位置,对被值周者扣分的项目,分析原因,提出下周整改措施。

5、与个干部配合检查记录本班同学执行校规校纪情况,促进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

6、负责本周计划、组织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

7、每天晚自习结束后要审查班《级管理日志》填写情况并签字。

8、负责对每个同学一天学习、卫生、生活、纪律、安全等考评。

学习委员:

1、在各科课代表请假时,接替其的工作。

2、负责总体调配课余时间学习活动的安排。

3、负责对各课代表的管理和考评,并评定他们的工作表现。

4、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做好推广工作,主动帮助同学,在班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生活委员:

1、及时督促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及其所负责卫生区域清洁情况。

2、分配班级的各项值日工作,每次和值日生评定值日情况。

3、负责购买班中的各项所需用品,并报班长处签字。

4、全面负责班级公物的管理工作。

5、负责班级早餐的管理。

文体委员:

1、积极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

2、组织同学们认真上操、上好音乐、体育课。

3、积极带领同学参加课外活动。

4、做好早操口令员的训练工作,协同口令员组织好班级早操。

纪安委员:

1、班级每月不定时对同学们所涉及到的一切设施加以抽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老师。

2、协同生活委员做好公物的保管工作和公物损坏的赔偿工作。

3、及时与信息员沟通,了解班级学生在校、路途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学生在校、路途的安全状况。

4、及时通报学生会检查班级情况。

宣传委员:

1、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保证黑板报质量。

2、建立通讯组,向学校播音室送稿(每周至少5份,不得抄袭)。

3、负责教室的布置和美化。

4、负责班中的各宣传告示,主题队会的板饰设计与主题书写。

5、根据本班学生的德育情况,及时与其他班干部商议,

( )

做好同学的思想教育。

6、整理好班级的“名人名言”并及时宣传。

课代表职责 :

1、负责本学科老师委派的任务,例如:收发作业,收发试卷,准备课堂用简单的教具,协助老师做演示实验,帮助老师做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2、及时订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3、协助老师调查、了解、分析本学科学习极端后进同学的困难、障碍,并尽力帮助其排除一部分

4、更深地了解任课老师的意图,教学的风格、特点,及时向同学们加以介绍,使同学们尽快适应都是的教法。

5、负责记载末学期历次考试,并对成绩升降民政部进行分析,为提高人同学们以指导,给教师当好参谋。

6、对不按时完成作业者,予以教育处罚。

7、配合任课教师考勤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召开科目长会议。

8、负责晨诵、自主学习、课余时间学习的安排调配工作。

讲诵管理员:

1.织学生在语文课轮流进行演讲;

2.演讲人员提前一天抽取演讲题目。

3.演讲者演讲时要做到仪表端庄,自然大方,语句通顺,富有感染力。

4.演讲后组织同学要进行现场点评,演讲管理员要对演讲情况做好详细、准确的登记。

5、组织开展午读活动。

图书管理员:

1、负责对本班图书角的管理,提前借阅图书分发给同学。

2、收缴图书时,认真清查,对有损坏图书者予以教育批评,并督促其照价赔偿。

3、从多方面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培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的学习能力。

考评汇总员:

1、每天对各小组考核情况进行汇总,每周五配合团支书搞好周汇总相关工作。

2、负责发放考核表。

桌椅管理员:

1、检查各组组员椅子摆放情况,对没有按规定摆放的及时予以提醒,对屡教不改者,取消当天坐椅子的资格;

2、督促组长组织摆放端正桌子;

3、检查评比桌子上同学物品的摆放情况。

舍 长:

1、在住宿生活动期间,清点好舍员的人数。

2、对未到者要及时报告给班长、纪安委员,并及时弄清该学生的情况。

3、组织住宿生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4、晚休期间随时注意舍员的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的舍员要及时报告管理老师、班主任,并积极配合老师处理一些问题。

5、晚上9:15分之前要清查本班住宿生的人数,并在老师清查人数时作以汇报。

6、安排好宿舍值日。

7、每天清晨起床后要与值日生一起检查好舍员的床铺、脸盆、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干净、整洁情况,对整理不规范的舍员予以帮助改进。

信息员:

1、负责本组同学路途安全的管理及汇报工作(每周五放学回到家以后打电话汇报组员路途表现情况,每周日到校汇报。)

2、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人员交往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发现并汇报路途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将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积极配合纪安委员搞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

兴趣组组长:

1、负责组织班级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开展。

2、负责保管自己兴趣小组所使用的活动器材。

3、配合兴趣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学习小组组长:

1、组织本小组开展各项学习、生活活动。

2、积极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比赛活动。

3、组织本组成员帮助后进生。

各科科长:

1、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

2、对个别偏科学生安排适量的“课外餐”,帮助其跟上大部队。

3、分析本组每次检测的得与失。

4、组织本组开展该科目课堂学习活动。

值日生:

1、负责整理班级劳动工具、公用水壶;

2、负责记录《班级管理日志》。

值周宿舍:负责打开水。

安全管理细则

安全工作是现在班级管理的重头戏,也是班主任最不好管的一件大事。为使我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证同学们安全的过好每一天,我班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出以下管理细则。

一、成立安全小组

组长:罗光林

成员:李萍、杨青春等科任老师、班长、纪安委员、信息员

职责:学生报名时,班级安全工作小组对每位学生做到“五落实”:落实具体监护人、落实联系电话、落实来校返校交通工具、落实食宿方式、落实学生身体心理状况,对有关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与学生家长签定学校统一印制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班级安全工作小组要及时发现教室内、宿舍内电路、门窗、床铺等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总务处,及时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纪安委员主要负责每天汇报同学们在校安全情况,与老师配合处理一些不安全隐患,协助老师展开思想教育。每天排查班级设施的安全,及时发现余震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信息员主要负责本组同学路途安全的管理及汇报工作(每周五放学回到家以后打电话汇报组员路途表现情况,每周日到校汇报。)。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人员交往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发现并汇报路途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将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安全教育

1、每天晨诵前、夕会时,班级管理教师(或纪安委员)都要强调个人在校的安全;并抽适当时

候学习学校各种制度。

2、每天早、中、晚,纪安委员要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安全情况;

3、每两周召开一次纪安委员、信息员会议。对路途、在校不安全隐患进行摸

底排查,并做好预防工作。

4、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会议,及时弄清学生的思想动态。

5、每周五最后一节课,利用15----20多分钟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每位学

生做好记录。

6、对未按时到校的同学,要问清其迟到(旷课)的原因,并多角度的进行思想教育。

7、对住校生、走读生分别进行各方面安全教育。

8、班主任或班长充分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安全协议书》等各项规章制度。

9、办主任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其他状况。多角度的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状况。)

10、每周班主任定时上好安全课,要做到有教案、有总结。

11、对因病不能来校的学生,学生要写50字的请假条,带往本班,并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因病或其它需请假的学生,必须向班主任或跟班教师请假,填写好请假条方可离校,并在保证的时间里按时返校。

班级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班导生;四位一体;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85-02

班级是高校进行教育实践和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班导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引入为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活力。班导生同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共同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四元主体,高度契合了“多元共治”理论,也是心理学中“从众效应”的体现,班导生的示范模范作用会带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达到高低年级互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开展

“班导生”是英国教师兰卡斯特开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我国可追溯至孔子兴办私学的“次相教学”。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以下简称法政学院)开始探索实施班导生制度,班导生原则上由二、三年级相同专业学生担任,要求思想素质好、学习优秀,能够成为同学的挚友、学习的楷模和生活的引路人;能够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服务和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引入“班导生”这一主体之后,四类管理主体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形成了以班导生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班导生协助辅导员开展迎新和日常事务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主体,不仅要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还要承担学院日常性事务,工作繁杂,但人手有限。以法政学院为例,学院现有学生人数1 781人,设专职辅导员5人,兼职辅导员9人,其中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356,专兼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127。辅导员日复一日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往往是充当“救火员”的角色,而新生在大学适应中存在较长的空窗期,辅导员想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一位新生的情况就显得捉襟见肘。在制度实施中,班导生主要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班级管理:在迎新期间,了解新生基本情况,解答新生疑问;带领新生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协助新生及早熟悉校园环境;协助辅导员全程跟踪军训,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动态;协助完成新生选课、困难生认定和贷款办理等事务性工作。

(二)班导生与班主任协同开展班级管理

班主任从专业课教师中选拔,与辅导员相比较,班主任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课程学习有更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思维。与辅导员工作范围不同,班主任仅负责本班级事务,对所在班级的情况认识更加全面。但班主任多为专业课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会让同学产生距离感,学生不愿意主动联系班主任,难以吐露心声;此外,班主任不是专业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全程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设置班导生,可以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例如共同组织新生班会,将院校的通知和安排及时下达;及时深入新生教室、寝室,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掌握第一手材料等。

(三)班导生协助选拔班委,对班委工作进行指导

班委是班级管理和服务的最直接主体,班委选拔得力,班风学风浓厚,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第一任班委如果选拔不力,极容易影响班级四年的发展。在实施中,班导生在班委产生前承担班委工作,适当延缓了班委的选拔时间,给同学们提供了充分展示和了解的机会。同时,班导生可以向班主任推举有突出才能的“班级临时负责人”,作为班委会成员和各方面活动骨干的重点考察人选,对其给予充分地指导和帮助,同学和老师也可以在班级临时负责人服务同学的实践中检验其工作能力。在班委选拔产生之后,班导生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将“”班干部的心得体会以及工作经验传递给新产生的班委,有利于班委的迅速成长,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推动班级工作有序开展

辅导员、班主任、班委、班导生虽然职责不同,开展工作的角度、侧重点不同,但是核心目的均为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在具体运行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主体;班导生是两者的桥梁,是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的纽带,班导生扮演着助理和班级服务者的角色。就实际而言,班导生的服务职能应强于管理职能。班委本质也是学生,是f助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事务的具体开展者,在入学后期班委的作用将逐渐加强。以上四者相互补充,在时间、空间上相互配合,有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

二、“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了学生管理的两大矛盾

其一,解决了学生多而老师少的师生配比失调的矛盾。目前,学院专职辅导员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配备比例,学生多,事务性工作多,尤其每年新生入学时,在教育、管理、服务中都面临巨大压力,班导生的引入,解决了管理人手不足的困境,为班主任、辅导员提供了得力助手,同时又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平台。

其二,解决了精细化管理与学生群体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招生类别、学习基础、智力水平、道德修养、兴趣特长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管理的复杂性,而要针对多样化的学生实施精细化的管理,首要一点,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而班导生恰恰可以无缝隙的深入班级、宿舍,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现了学生管理的一大突破

目前,学校的自主选课制,打破了以班级为主体的授课模式,而班导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链接点,可以利用宿舍、网络平台等,突破实体障碍,实现无缝隙管理。班导生可以随时深入宿舍,他们没有老师的身份与距离感,也没有管理者相对于被管理者的强势地位。班导生与所指导的学生年龄相仿,因此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可以开展柔性化管理,易于及时掌握新生动态。同时,班导生一般由相同专业的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学姐担任,他们在平时与新生交流中,通过其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对新生进行专业导航引领,并且利用其掌握的学习经验对新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开展辅导,有利于加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

三、班导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政学院在“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中不断摸索,取得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和提升学生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一)存在问题

其一,班导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有的人容易管得过多,取代了班主任的角色或者忽视了班干部的工作,成了学生的“保姆”。也有个别在班干部与班主任之间打球,消极怠工。其二,工作内容不清。班级工作琐碎,很多是学院临时布置的任务,占据了班导生的大量r间,导致对新生的学习辅导、生活关怀变少;此外,班委与班导生的工作分工不清,容易导致其中一方放弃自己的义务,将所有的工作推给另一方,引起管理混乱。其三,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安排班导生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将班导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新生入学初期,使得工作管理上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导致后期工作开展的失误。

(二)完善对策

1.发挥彼此职能,形成“四位一体”合力

“四位一体”应具有相对静态的关系,辅导员应当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掌舵人”,应当牢牢把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班主任应该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导航者”,在学生专业发展中承担起航者和思维形成推动者的角色;班导生是大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应当围绕学生的具体需求开展工作。班委是管理工作的“摇橹人”,应当公益之心,做好基础性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应当以“面”为主,班导生、班委工作以“点”用力,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在四者的关系上,坚持班导生是联系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的纽带,在运作过程中,做到动态调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最终实现“一体两线”发展:“一体”,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两线”,即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线。四者相互配合、各有侧重,消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工作“死角”,达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和管理。

2.严格选拔和培训程序,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班导生应该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方面严格标准,民主选拔,并且尽量做到专业匹配,定期举办培训会及经验交流会,提高其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具体工作上,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不能过分管控;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解难撑腰,树立信心。

完善考核机制。对班导生的考评应该坚持新生测评、班导生自评、老师评价三个方面,做到两个月一小评、半年一大评,使班导生工作有“尺”可量,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应有作用。

明确奖惩机制。班导生虽然“官”小,但责任大、任务重,应以适当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宣传先进事迹,推广优秀工作经验。在奖励的同时也要落实惩戒制度,对不合格班导生要及时诫勉或调整。

3.实现角色动态化转变,实现大学生涯全程化和针对化引导

班导生任职时间为一年,将新生引入大学正轨、适应大学生活后,班导生逐渐退出学生视线,这样有利于学生放下“拐杖”,早日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大学各个阶段任务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大一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克服之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大二、大三更多的是怎样利用大学来提高自我,大四进入毕业季,就业、考研、保研等方面就需要有更多指导帮助。针对不同阶段,在今后实践中,将实现班导生的全过程指导,贯穿学生成长始终。首先,加强对班导生的培训和指导,注重全过程培养,使选拔的班导生可以承担起学生大学各个年度的指导;其次,指导方式发生转变,由大一的全方位帮助,到大二、大三的督促和协助,再到大四的交流与鼓励,班导生的工作重点不同,最终目的一致,实现学生最终的成长成才。

四、结论

加强学生管理、分担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模式的目的之一,而服务学生发展、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才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四元主体,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以“面”为落脚点,班导生、班委工作以“点”用力,点面结合,各有侧重,既消除学生管理时间和空间上的“死角”,又通过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管理和服务,让制度造福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张艳丽.“班导生”制度促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J].沧桑,201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