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5 10:43:07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 当前金融业已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所必须的。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学生专业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加,社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已成为普通家庭关心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学所必须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金融学》课程,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学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固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内容、知识结构、专业需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内容众多,在短短的四五十个教学课时中,教师不可能将全部内容介绍完,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二、不同专业对《金融学》的教学要求不同

(一)金融学专业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各经济类专业共同的核心基础课,如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开设。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国金融学研究的鼻祖黄达先生所言:“金融领域,广阔而深邃,通常只能瞄准一两个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点、几点,必须对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为没有足够的宽阔基础作为支撑,只求在狭小的范围深入,进到一定程度就会难以继续。而所谓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对金融领域的主要构架如金融理论与金融知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等等之间的有机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恰是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有宏观金融层面的理论阐释,又有微观金融运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运作机制与规律性,又阐明了金融学科所研究的范畴、重要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于《金融学》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才能产生进取的精神。若通过《金融学》的学习,学生能激发对金融的兴趣,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深造、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纵观中外古今,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而在当今社会,金融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多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货币信用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管理、市场营销、企业风险管理等活动。因此,不少高校已经把《金融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和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与其专业的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从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来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

三、不同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金融监管等问题,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并兼顾不同专业的需要,是《金融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差别化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教学中都必须覆盖的,也是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以实现各专业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例如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别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需求而进行的选择性教学。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金融学》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后开设的,同时又是以后陆续开设的《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对金融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具体来说,对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重点有三个:一是学生应深刻理解金融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如货币、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这些内容是金融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二是教师在授课中应侧重对金融学框架的勾勒,让学生对金融领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对于具体的宏观金融问题可以适当简略,这些内容学生已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接触过。微观金融方面,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内容也无需介绍过细,这些内容在后续的专业课程里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三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密切关注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与货币、银行打交道,但是对理论要求没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高。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如货币供求理论、利率决定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等可以简略地说明,而增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的、实践性的内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与贸易有关的金融知识,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增加与企业管理活动紧密联系金融知识的讲授,这些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2)企业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打交道时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论知识,这关系到企业资金的运营问题。具体如商业银行运作机制、业务范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证券发行业务等。(3)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汇率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等。

(三)非财经类专业

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抱着兴趣来选修这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使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识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金融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各种金融产品的比较、家庭理财的理念等,还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金融问题,如对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介绍,可侧重介绍危机对企业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而对于危机深层次的原因的理论分析则可以简略些。

四、区别不同专业,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

与《西方经济学》课程相比,《金融学》课程内容多而庞杂,不似前者的体系清晰完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知识点零散,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相比,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单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金融学》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性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金融学》教学应认真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课开始时拿出5—10分钟,对一周的财经新闻进行回顾。这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和全球金融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这对《金融学》这类社会性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二是在新闻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能引发学生对金融问题、金融现象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以上两个效果,教师首先应注意财经新闻的选择。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财经新闻往往很多,如果都讲,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新闻选择可以有这几个视角,一种是选取影响重大的事件,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另一种是结合目前的热点和所学的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介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看到一则题为“淡马锡来到荷花池”的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谈到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通过设立富登信实服务有限公司给成都的莲花池批发市场的商户发放贷款。这则新闻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见大,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新闻标题提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该标题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由浅入深介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问题等,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不少学生和我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有的学生还着手写这方面的论文。

除了选题的问题,教师还应注意新闻讲授的方式。介绍新闻不仅仅是希望学生了解该事件,而是通过该事件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介绍新闻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金融学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事件背后蕴藏的道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可以考虑一学期组织学生就当前的热点金融问题进行2—3次的讨论,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不少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时候是大班教学,组织讨论的方法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就热点金融问题撰写小论文。对于初次写论文的学生来说,论文的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是希望通过写论文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字数、格式上可以适当放宽,但需强调的是杜绝抄袭。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点介绍完之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介绍金融实际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选择与金融学专业的选择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讲授。例如在介绍货币政策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近年中央银行的调息历程,解释中央银行每次调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机制,以及对企业、老百姓银行投资、贷款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就一个问题,如信用形式、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发现生活中的金融学,采取教授与讨论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天虹.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数学专业 金融数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数学技术以其精确的描述,严密的推导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日渐凸显。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与计算技术相融合,并服务于金融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金融数学。目前,金融数学已成为较活跃的前沿学科,并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工具。金融数学专业方向旨在培养能够掌握现代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对金融风险做定量分析的,既通晓金融学又懂得数学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但能够增强数学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增加了数学学科的自我发展的实力。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对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于2007年及时调整了专业发展方向,在数学系中设置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现今已有两届毕业生。

该文结合我专业在拓办金融数学方向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拓办金融数学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对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进行梳理,总结出具有实践经验的一些成果,为数学专业拓展非师范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示范

作用。

1 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开设金融数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相关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在课程建设方面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很少。几年来,我数学专业在拓办金融数学方向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发现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体系不完善,特色不鲜明

金融数学方向不但要学习数学专业课,还要学习经济金融方向的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交叉课程,但是,由于金融数学专业是在原有数学专业基础上形成并开设的,实践中往往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及金融基础理论的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挖掘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造成了金融与数学的脱节,失去了金融数学专业方向应有的特色。

1.2 课程综合实践性不强

21世纪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金融行业急需一批具有创新思想和理念、实际应用与动手操作能力强并且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前瞻性分析视角的金融数学人才。但是,在金融数学方向实际的教学中,基本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差,从而难以适应市场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

2 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文提到的金融数学方向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完善课程体系

在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中,构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做到既体现数学专业办学特色、突出侧重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而形成的专业理论课,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课程。

(1)强化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分析能力,设置了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程,为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金融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强化训练: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加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数学等金融类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读;把专业限定选修课分为“经济学模块”与“金融数学模块”两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其一修读,突出金融与数学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学生宽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

(3)强化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应用性训练:在金融学应用性课程中推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强化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财务会计、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财务软件、统计软件等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应用。

2.2 优化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传统数学教育体系,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数学教育的需求现状,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模式研究以及实践性教学设计环节上。

2.2.1 整合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在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中,淡化理论色彩,强调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数学思想的

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删减理论证明,将数学理论部分细化成“小模块”编排。科学地处理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断的更新。

例如,对《数学分析》教材的内容可整合成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五个模块内容,可使学生的思维更为连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分析知识的建构。通过实际教学,将数学基础课的内容融入建模思想,打破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更加利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既压缩了教学课时,又扩充了知识内容,解决了教学课时减少与教学内容过多的教学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构建特色鲜明金融课程内容

人才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金融数学是应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金融界提出的有关风险管理与度量、衍生产品定价以及投资效益优化等各问题。是以随机分析与偏微分方程为数学基础,计算数学为工具,应用建模把实际金融问题与数学科学联系起来,把金融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突出专业特色―数学在经济中应用。因此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值计算的能力的同时,必须要逐步加深学生对现代金融市场基本概念及金融数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鞅理论微分对策理论、智能化方法及实证方法、最优停时理论、突发事件的理解,以提高对金融实际的“感觉”和直观能力。我们金融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围绕这两个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2.2.3 加强数学基础课与金融课程内容的联系

在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中,可结合金融数学需要,重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数学基础课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技能。可用金融案例替换数学教材中的其他学科案例,如在讲授数学分析理论课内容时,可以结合金融学问题,如在讲授极限内容时,可安排复利公式的探索、存储问题的分析、消费者决策等实践内容,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金融问题和数学的关系,进而初步建立起具有金融数学模型的思维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重金融课程与数学课程在授课顺序、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地衔接和融合。

2.2.4 构建多层次实训、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数学与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撰写课程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之目的;课堂教学中精选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金融事件等,通过组织讨论或模拟实验等手段,来突出该课程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注重增加金融学实验课的比重,增设如银行业务模拟等综合性、财务软件课程设计等设计性实验,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除了金融见习课程外,增设金融业务模拟实习。我们还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办学资源,加强与当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使这些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条件。推荐学生到金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推行“双证制”。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3 结语

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是新生事物,金融数学方向课程建设方面的教学改革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并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课题,我们要不懈地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朱婧.金融数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4-5.

[2] 张友兰,周爱民.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J].高等数学研究,2004,7(4):53-55.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国际贸易专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专业课中“教”与“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纪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索与研究《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结构体系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对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抽象晦涩,而且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许多原理和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内容丰富口径宽广,缺乏具体性。比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和利率理论等章节,内容复杂模型众多,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现象,单纯靠教材靠老师无法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实践性又比较强,学生比较喜欢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排斥,所以教学难度非常大。

(二)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外汇与汇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章节计算众多,要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学习时面临较多障碍,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其实是学好所有经济类课程的前提。此外,《国际金融》对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远高于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因为他要求的不是简单掌握标准的程序性、重复性工作技巧,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将来做应用型金融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国际金融》很多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提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政策组合搭配等很多内容就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的管理等知识又离不开《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类很多课程其实是互通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全面学习、理解并掌握。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其他授课老师的先行铺垫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学一门忘一门、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学不好《国际金融》。

二、《国际金融》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

《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首先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入世以来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要求也从“量”过度到“质”。除了传统的营销、外语能力外,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知识的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国际金融》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既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宏观管理、认识世界金融经济形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也能为从事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及投融资安排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因此,《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应由以往单纯的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注重教师授课向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研究转变。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同步调整与更新。随着金融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汇率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防范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故授课时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管理等知识的比重。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大关,国际经济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对于储备管理、国际协调及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知识学生也要积极掌握,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实紧密联系。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推广素质教育,实践教学部分也要加大授课比重。综合而言,以上内容是编写教学大纲时重点强调的几个方面,也是和传统教学内容体系相区别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比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更为关键,也是《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教学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它主要采用图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比传统的文字讲授好很多。目前高校里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还停留在充当演示工具的层次,未能真正发挥优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多媒体形式,《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讲解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观看专题教学光盘、金融题材电影等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再比如讲解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可在ppt中加入示意图或者简单的动画,笔者采用了这些方法后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这里面要注意搭配问题,应是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网络教学。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计划、章节重点与作业、自我测验、留言答疑等,有条件还可以加上授课资料和录像,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这些是常驻内容,还可以随教学进度定期增加一些热点专题。师生课外互动也很重要,网络聊天已普及,我们可以借此实现师生的课外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经济类课程共同特征是热点多变化快,网络教学可以使信息零距离传递并及时更新,先进性远超过课堂。教材选用也很重要,高教版杨胜刚、姚小义主编的《国际金融》配有专门的网络课程网站,资料齐全,附带的学习卡可让学生直接通过网站自学。笔者实际使用中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二)加强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

首先,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国际金融》案例丰富,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点。比如在讲解“外汇和汇率”时,可加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案例,讨论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而讲解“外汇储备”时,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外汇储备的管理及运用。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

其次,实施双语教学是由《国际金融》自身特性决定的。它研究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问题,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最佳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进行一定程度规范表达是起码要求。为了在未来工作中与外籍客户顺利沟通和协作,更要不断通过各种英文媒体(尤其是国外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双语教学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免注重形式忽略内容,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掌握才是目的;二是避免纠结内容忽略难度,如大幅降低难度会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浅显,这不利于知识掌握及后续课程跟进。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中英文教学必须灵活,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高低而定,同时也要根据讲课内容的难度灵活变化,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三)大力提倡推广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目前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的支撑,很多经管类课程其实都是如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教学我们不能单纯以实验、实习去理解,针对《国际金融》这种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具体形式。《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可从理论实践和操作实践两方面着手:

1、理论实践,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外讲座,目的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素养。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将一些理论难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实现师生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讨论教学有一定流程,先要做好动员精心选题,如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同时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教师总结,形成讨论报告或者小论文等成果。其次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家型讲座,主要针对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影响很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实务型讲座,通过聘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金融相关业务的一线骨干(如中国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员)进行操作性理论指导。通过听讲座以及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操作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点。首先是模拟实践,这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既可提供即时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相关行情和资讯评论,也可同步进行相关模拟交易活动。如讲解外汇知识时,可安排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外汇投资的技术方法,亲身体会外汇市场的风险。其次是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需要,这也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金融工作打下基础。笔者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或外贸公司等校外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这种学以致用、言传身教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外贸工作还是金融服务,都能从中获得很大帮助,很多甚至提前实现了就业。

四、结语

作为《国际金融》授课教师,诚然应在掌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理论实践能力、竞争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换个角度讲,课程学习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单纯教师讲学生听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应是先启发引导,然后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学,最后做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教”真正实现学生的“学”,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孙钧.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5).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学 差异性教学 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经济对金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得格外迫切。因此,如何培养新经济和新金融人才,高等教育肩负重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

一、“金融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从历史上看,货币、信用等金融要素的产生已有几千年了,在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确立以前,无论是货币的演进,还是信用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式银行的出现把货币经营与信用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金融范畴,由此金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世纪中叶,尽管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但主要的金融活动仍然在货币系统和以存款货币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覆盖之下,因此,金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货币和银行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资本市场运作、金融资产估值和经济主体理财已经成为金融活动的重要内容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面对新的变化,国内高校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宽口径金融的研究范畴,即包括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资产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活动的集合。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新的融资方式、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手段及市场热点层出不穷,“金融学”课程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1.金融活动的国际化趋势。

金融交易越来越国际化。投融资活动不再拘泥于一国范围之内,经济全球化迅速促使金融国际化。资本流动促进货币及各类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网络,一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通过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及传染效应而迅速波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及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国内银行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一方面,跨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伴随资本的国际流动,银行网络遍布全球,同时促使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这些都榻鹑诨疃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2.金融活动的市场化趋势。

金融活动的市场化是指融资方式或资产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市场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定价由市场决定,资产流动性越来越强。伴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大量银行信贷或应收账款这类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被作为虚拟的本金发行证券,并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交易。资产证券化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交易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及效率的提高。金融活动的市场化,使金融理论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转向了一种市场化的研究。以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3.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资产组合理论第一次提出把数理方法引入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多因素套利理论将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解成多种因素,从而更加贴近市场实际。分解过程需要技术支持,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期权定价模型更需要数学和统计技术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需要工程化思维与技术的支持。

现代金融业务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有关金融学问题的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使得金融学科与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交叉,金融工程、行为金融、数理金融等多个交叉学科孕育而生,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种金融问题。此外,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的运行方式,导致传统支付和融资业务向电子化、网络化、证券化的方式转变。

二、“金融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货币、信用、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宏、微观金融活动。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对整个金融体系有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如《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对于这类学生而言,“金融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微观市场领域,如资本市场的运作、有价证券的交易等方面。

由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不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的掌握深度与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涵盖的内容众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授课学生的具体专业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三、“金融学”课程在不同专业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践

1.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教学要求。

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等基本范畴,又涵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微观金融领域,还涉及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稳定与发展等宏观金融层面。鉴于该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学生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现代金融理论的前沿与发展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提高专业素养。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多方面的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业务技能,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市场营销、企业风险控制等活动。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可适当放低非金融学专业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同时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资金管理、投融资决策及风险管理等活动。

2.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1)金融学专业。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全面掌握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基本范畴、基本原理、金融理论的前沿与发展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针对金融学专业学生专业性强及小班教学的特点,在“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研究性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3―5个研究专题,由教师引入专题的研究背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讨论,再以组员报告的形式汇总小组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做进一步的总结与点评。通过互助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讲授金融理论时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教授完之后,通过具体案例,如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金融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

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探讨角度与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货币一章可以引入人民偶尤SDR一篮子货币的话题,教师可以从微观层面展开探讨,如人民币加入SDR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老百姓的出国旅游、对居民的资产配置等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如在金融市场一章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交易及策略分析的介绍,对于股票交易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动员参加股票交易模拟大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金融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

3.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金融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目前,我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未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取消期末笔试的环节,总评成绩的构成应更加多元化。结合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可以对专题讨论中学生的讨论发言、相关章节布置的课程论文、上课时的新闻分享等环节都设置考核标准,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总之,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真正实现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

对于非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考核方式应由重知识测试向重能力测试转变,要降低闭卷考试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考试的题型应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金融学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结合“金融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要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金融素养,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就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提高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3,4:49-51.

[2]康立.《货币金融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2,5:77-80,84.

[3]钱丽霞.《金融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48-249.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博迪.默顿.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理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83-02

一、数理金融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数理金融是金融学自身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数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金融学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由理论阐述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金融模糊决策向精确化决策发展的结果。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介绍国外在金融量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数理金融基本的数学方法,主要面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商业银行证券部等部门与行业,培养适应资本市场产品设计及定价、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本课程教学呈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伴随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地发展,为金融工程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及应用提供了现实的发展空间,也给予了作为金融工程基础理论的数理金融学完善的空间。目前,数理金融学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不少高等院校已开设了数理金融课程,相关金融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工程研究小组。为此,为适应现实金融环境的变化,需要完善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理论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并重的教学支撑平台,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实务案例的能力、探索理念和创新意识。

二、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核心

1.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数理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思路将围绕实践教学的基础、核心环节、教学保障及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拥有较高端配置的硬件和必要的教学软件构成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实验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手法的多样性,使课程安排具有较明显的层次辨识度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保障涵盖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完善的制度建设及实验课程教材(讲义)等,而辅助手段包括具有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通过上述环节地整体建设,形成相对独立和系统的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力求突出实践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2.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从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和目的来看,实验课程体系应涵盖基本素质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等方面,分别对应要求达到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技能等知识结构,以体现出验证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要求的不同层次。通过三种实验类型的不同侧重点要求,满足不同实务部门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从数理金融的教学理念来看,其包含较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包括数理金融分析的基本方法、金融产品地设计与创新、金融风险分析与测度等。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或交易环节,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创造力,使之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体现实验环节的层次和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可以考虑设置证券市场行情分析、证券交易模拟、金融工具模拟设计及网络银行实训等实践课,培养学生研判证券市场行情走势、投资策略选择、金融产品设计、信息化操作等专业素质、风险管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

3.实践教学手段的设计。针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通过金融模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报告书写分析能力;运用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把深奥难懂的公式模型形象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开展实验模拟式教学。根据实验课程制定模拟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学生通过在金融实验室、课堂等场所进行模拟实验,及时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产品设计的组合分解意识与交易操作策略的基本技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学生通过自行编制组合投资图形、模拟路径设计等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在模拟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懂理论、善操作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②建立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情景体验式互动平台的设计思想是“导学相长,互动学习”。教师从传播者,转换为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教师通过对自己参与过的金融产品策划方案进行精心的教案设计,提出问题、设计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讨论、模拟及辩论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得出结论,最后由主讲教师点评并与真实的方案进行比较,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

三、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保障

1.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能力强,同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是开展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加强和突出师资团队的实践经验,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聘请金融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管、业务骨干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这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可以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金融机构实务部门参加挂职锻炼,了解金融工程在实际部门的运作方式以及金融机构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2.实验教材(讲义)编制。结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实践教学授课教师根据设置的实践模块、教学案例、软件系统操作界面及考核要求等编写实验教材(讲义),或是自行开发教学软件(如借助Excel的功能绘制图形界面和编制程序),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验教材系列。

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开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保存和整理教学档案是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建立齐全的档案文件有助于监控和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实验考核鉴定、实验报告等,可以考虑实施校内外教学督导组每年动态考评机制。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每学期制定信息会计划和听课计划,到期末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检查、评比。组织实践教学授课教师开展双向教学观摩活动,查找不足和互相借鉴,定期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研究。此外,为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验室使用规范、管理制度和资源共享等方面也须做出明确规定。

四、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辅助

1.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把数理金融的相关知识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加以运用,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领域。校外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可以采取认识实习(见习)、顶岗实习和专题实习等方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横向课题参与等。借助与学校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联系实际开展专业调查研究,并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本课程的结课论文选题,或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论题,自行选择相关数据指标,自行查阅数据资料,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得出结论、解释原因。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数理金融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探讨。

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兴趣和特长。结合数理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定期邀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对股市、外汇市场等行情走势进行沙龙讨论,提高学生的投资策略选择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参加金融机构举办的全国性金融产品设计大赛、“世华财讯”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活动,历练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结合数理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撰写论文,发表学术观点,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分析实务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能给数理金融课程的发展完善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总之,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凸显数理金融课程的交叉学科特性,探讨数理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显得尤为必要。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数理金融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理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于实践教学的基础、核心环节、教学保障及辅助手段等环节的建立与完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开展,以此促进数理金融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萍,温博慧.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2]张元萍,周远.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金融教育研究,2011,(9).

[3]王中琪.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目标实现的切实保障。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0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创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性课程的理解,并为具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也对教师,特别是从事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而且要掌握技术工具和相关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这就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对实验教学的要求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工程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学专业更多是培养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种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大,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金融学人才培养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学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作为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必须能适应高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把握金融业发展的技术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术手段为金融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金融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金融实验课程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②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加深学生对数理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了顺应金融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趋势,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并收集。处理各种经济信息。这样,对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3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3.1 充分利用学校的经管实践中心进行模拟教学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引入金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数量模拟分析软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案例教学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有关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收集经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报告(甚至由学生独立编写案例) 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3.3 实施开放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开展这方面教学活动。

3.4 聘请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与传统的一门课由本校的一位教师授课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课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的业内人士授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聘请专家举行讲座,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学生与金融现状的紧密感。

3.5 利用外部资源,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由于金融对经济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的实习环节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联合 建立金融人力资源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 通过实习基地锻炼我们学生的实践感性,通过实习让金融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课题组.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

[2]课题组.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7

摘要: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但教学实践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受应试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技能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缺乏实干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两个体系、两平台、多模块”的应用型、创造型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并探索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能力 专业技能 培养模式

专业技能培养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知道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也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如何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却比较盲目。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但教学实践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本文就是要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来解决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问题,通过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使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少数金融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能够写出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同时希望找到金融学专业本科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系统方案。

一、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要求及其培养方向

(一)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要求

从20 世纪末至今,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专业性、综合性与国际性。要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努力提高以下素质:(1)具备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沟通。金融人才首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由于金融业是承载风险的产业,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要求金融家具有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品格;(2)过硬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判断能力。金融人才要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又要熟悉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跟踪现代金融业务最新动态;(3)熟练掌握金融、财务、电脑及网络等相关技能。金融业务、财务处理、常规技术、电脑技能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要成为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除了应具备这些技能外,还要拥有诸如组织管理、计算分析、专业外语和综合分析等能力;(4)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金融业务经营不但在金融产业内部业务交叉日益频繁,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交融也成为趋势,缺乏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法驾驭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业务;(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保持思想活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掌握学习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特别是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金融人才需要了解掌握国外金融发展动态和进行国际交流,需要较为熟练地运用外语;(6)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二)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专业技能培养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

1.基本技能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完成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写出规范的分析报告。这项技能培养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第二、培养学生数据搜集能力、资料查找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知道去什么地方、怎样查找所需的数据与资料。其中也包括国外资料的搜寻与查找,为进行研究打基础。这项技能主要针对大三学生。第三、培养学生资料筛选和数据处理处理的基本技能。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从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中筛选出和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做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例如对资料的提炼、数据的简单加工和处理等。该项技能是对大一、大二数据处理技能的提高,主要对大三学生进行培养。第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所提的问题,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即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该项技能是在大一、大二训练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培养。第五、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规范。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写出规范格式的学术论文和分析报告,格式美观大方、数据图表运用合理。

2.科研能力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即解决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进一步挖掘数据的能力。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级经济分析工具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学生工具运用能力,即解决学生经济分析工具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分析能力。达到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写出结构好、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的分析文章,即解决学生的学术论文结构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根据已经进行的技能培养实践来看,通过对金融学本科专业技能培养,预计大约80%以上同学可以达到基本技能目标,大约有20%左右的同学能够达到科研能力目标。

二、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语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重学轻术、缺乏双师型师资、实践教学实效性差等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失衡,存在重学轻术的现象。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金融学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外语院校在课程体系上的共性问题表现为课程体系失衡,重学轻术。二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特征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给学生以实践的指导,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教师很多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无教学工作经验,对所教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工作形势不清楚。应该说,教师的学历培训一直被高校所重视,并且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来支持教师继续深造,但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显得不够重视。三是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考核难的问题。外语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在优势学科投入较大,如翻译、比较文学,而受限于地方外语院校的经费紧张,金融学科的实践教学则明显投入不足;同时,实践教学从教务管理的角度,短期难于有成绩,不易考核。

(二)金融人才专业技能的缺陷与不足

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学生,相当一部分都要在当地从事实务工作。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技能方面训练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就存在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难题。金融学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缺陷与不足表现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欠缺,专业口径较宽,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同时,金融学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培养程序与教学制度呆板、教学方法缺乏灵活与变通;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外语院校举办金融学专业,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上外语院校要顺应新的要求,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确定适当的人才培养定位,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整合学校的软、硬性相关因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构建能力导向的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竞争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改变繁杂、冗余、低效的培养方式,人才培养从封闭性培养向开放式培养转变;从教授传授知识为主向以提高能力为主的培养机制转变;从以考核知识为主转向考核能力为主转变。要充分重视考察金融学专业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培养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设计

1.平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方向指引下,结合外语院校自身条件,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与自身优势,确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方向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定位。围绕社会需求,按照灵活性、多样性原则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应具有多样性、模块化,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性、不同模块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

2.优化课堂教学,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真正的教育者。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能力培养跟课堂教学相融合。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研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从重灌输转为重引导、重能力培养。加大案例教学、分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外脑”,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实务界人士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其工作经历与经验。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中,外语院校要改变原有的重教师学历学位、轻实务的一贯做法,在师资队伍引进中着力引入理论实务均优秀的人员,师资培训中着力推动教师实务经验的培训和学习。

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多方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与金融企业紧密、稳定的联系,让企业介入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金融学专业学生可组成证券投资、理财协会等社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专题调研。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行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如“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期货交易大赛”等与金融学专业学生密切相关的科技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

(三) 打造“两体系、两平台、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

“两体系、两平台、多模块”的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体系”是指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平台”是指公共课、专业课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多模块”是指具体专业及其研究分支与方向。“两体系”依托“两平台”来支撑,同时在“两体系”、“ 两平台”的基础上发展多模块教学。其中,公共课、专业课平台用于支撑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用于支撑实践教学体系。

最后,与教学模式相对应,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有相应的“学业”与“就业”并重的大学教育理念。“学业”教育是培育金融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对应于教学模式中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公共课、专业课平台;“就业”教育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增强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应于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秦和. 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2(8):51-53.

[2]刘印房.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 成人教育,2012(2).

[3]钱慧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2).

[4]柯林. “一体两翼”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议[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5]干洪,徐达奇,冉昆玉. 加强内涵建设,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52-56.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8

关键词:微积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9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会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对这类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除了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分析金融现象外,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找到金融现象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为了适应社会的这一发展需要,各大高校也通过扩大财会金融专业招生规模。本文根据金融专业微积分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传统微积分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金融投资、融资、收益与风险、项目评价等过程中如何运用微积分知识,针对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带来一点思考。

1 财会金融专业对微积分需求的特性

在各高校财会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微积分是必修课,其中财会金融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财会金融专业学生更加愿意关注社会经济现状,对于国内外经济走势、重要经济现象、热点新闻特别关注。财会金融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对微积分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充分掌握微积分的理论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推理论证能力,从而为今后分析金融问题,建立金融数学模型打下基坚实的基础。

2 传统微积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微积分教材作为数学类课程的基础教材,为了体现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呈现出体系庞大,结构复杂,概念抽象,计算多样,推理论证难的特点。从教材本身来看,教材内容和学生专业实际情况缺乏联系,注重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与现实财会金融知识的结合,片面强调解题技巧,而没有把现实经济现象与微积分教学联系起来,学生不懂得背后知识的原理,更不能把现在所学与工作应用进行关联,学生会产生“学习微积分无用论”的观点。

2.2 重教授轻启发

由于微积分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信息量大、课程紧张,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形式,以教为先,先教后学,老师忙于写板书,学生忙于抄笔记,学生只能复制教师教授内容,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长期下来便会渐渐丧失对于微积分学习的兴趣。微积分在财务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3 微积分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微积分专业知识与财务金融重点进行耦合式教学

微积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极限运算,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财务金融知识的重点在于资本资产定价、投资项目分析、风险与收益、投资组合等。针对财务金融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整合,在尽量保留原有微积分体系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略处理。

3.1.1 弱化公式推导,摒弃纯数学思维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擅长公式推导,习惯运用纯数学思维教授,但针对财会金融专业的特点,本文建议进行优化,比如,在函数极限的部分可以保留极限的直观定义,极限的严格数学定义可以不必讲解,压缩理论与复杂公式的推导,杜绝纯数学思维,抛弃类似于“因概念而介绍概念”的内容。

3.1.2 从金融知识入手引入微积分知识

从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比如在讲极限时可以引入复利的计算公式,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存款、贷款出发,结合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本利、利息之间的关系展开讲解,通过计算复利终值、复利累积终值、复利现值、复利累积现值,最终引导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和应用;在导数部分可引入经济最优化问题,增加函数与导数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如成本、收益、利润、边际、弹性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知识结合。通过这样,使同学们知道微积分与所学专业具有强相关的关系,并且能够最终应用到工作生活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变“填鸭式”为主动参与,结合案例探讨、实践分析实现寓教于乐

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提出为出发点,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利用所学内容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例如,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在课程之外,安排学生就本专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针对案例中运用到的微积分知识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金融现象,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激发他们学习中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4 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基础性作用不可忽略

微积分之所以成为金融专业的基础课,是由其结构的严谨性和论证的严密性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既要适应金融专业的内容需求,同时不能破坏微积分本身的体系,忽略微积分的基础性作用。

4.2 工具性作用不可强求

微积分在解决一些经济金融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中可适当地引用经济金融案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积分所学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有学以致用和学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但教师在引入经济金融问题时不能强求,不能为了应用而编造题目,在引入具体的例子时,应有一定的经济学依据。

总之,对于金融专业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专业特色,多方面多角度地创造性教学,既结合学生认知又结合社会实际,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燕平.经济管理专业微积分教学渗透专业思想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8).

[2]何光.金融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理工,2011,(4).

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9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我国所有的独立学院中,经济管理方面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而在经济管理专业里,金融学又是独立学院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之一。然而,从这几年独立学院金融人才的就业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并不成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尝试对独立学院金融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

因为一本和二本院校是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金融人才,所以独立学院应该定位为培养应用形金融人才。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含义是:

1、知识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理论知识够用,比一本和二本学生知识方面要精,就是掌握金融核心理论,掌握以后工作中用的上的知识就可以,放弃过于深奥的金融理论知识。比高职院校学生要深,这样独立学院学生比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发展上就更有后劲;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知识结构:(1)工具类知识,指英语、C语言、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2)人文类知识:指政治理论知识、文史哲知识、艺术体育知识、素质拓展等;(3)自然科学知识:指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4)专业基础知识:指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证券投资,资本市场,保险学方面的知识;(5)专业知识,指一些专业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2、能力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4)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金融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一本及二本学生相比,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上手快。

3、素质方面: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是综合素质高,文理渗透,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好,有创业意识,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外语表达能力好,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和责任心等素质。

二、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选择

(一)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必须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比如可以分为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和理财类方向,实行“2+1+1”的培养模式,实施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一前两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年根据社会对金融人才需要的变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和独立学院本身的师资条件分专业发方向进行培养,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最后一年是继续学习几门专业选修课程和做毕业设计。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照搬一本、二本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完整的金融理论体系,授课教材使用重点院校的,理论学时过多,实践环节太少,导致独立学院学生感觉消化不了,难度大,枯燥无味,学习金融的兴趣大大下降。

2、没有针对三本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照搬重点院校的授课方法,导致教与学脱节,一头热一头冷,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教学内容与金融实践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于上手。

(三)策略选择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上面问题,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应该选择如下策略:

1、有选择地开设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必要进行讨论,如果要开设,讨论怎么开设,不同课程的关系怎样,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如何搭配。

2、坚持大类培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思想,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可以加入企业需要的考证课程,比如可以开设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的培训选修课程。

3、重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软件模拟上机参观实践的学时数。

4、轻理论和数理,重实践和应用,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进行反复训练,选择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进行重点学习。比如可以选择保险营销和理财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不至于找工作都困难,至少使得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存在下去。

三、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

1、调整学习内容

金融学里深奥的理论很多,有些金融理论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对于这些深奥的金融理论,如果在金融实务中应用不多,可以直接删掉,跳过不讲,有些金融理论虽然从整个学科理论体系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在金融实务部门中的应用却并不多。如果该理论在金融实务部门应用较广泛,我们可以使用最容易使学生理解的方式把该理论介绍给学生,很复杂的理论也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介绍。金融学科里实务性的知识也很多,这些知识在老师眼里可能觉得很简单,甚至有教师感觉太简单了不值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讲解,其实三本学生恰恰是对这些看似简单的实务知识最感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

2、因材施教

三本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一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差点,在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和重点院校学生相比也要差点。因此,对他们授课时教师要主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千万不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破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推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中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使用的教学案例,学生讨论的材料都要有针对性,即要适合三本学生的特点。

3、重视案例的应用

金融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几乎每一个金融理论都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金融理论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尽量选择我们国家自己的案例,或者和我们国家有关系的案例,甚至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的案例,总之,要使学生感觉到案例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和他们自己密切相关,这样的案例才更有吸引力。讲解案侧不要就案例讲案例,我们使用案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那些深奥的金融理论,可能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好几个金融理论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金融学科实务性非常强,因此培养应用性金融人才就要重视社会实践这个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渠道进行:模拟操作、参观学习和社会调查。

(1)、模拟操作

金融里面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外汇交易等业务都可以在试验室里进行模拟操作,三本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非常感兴趣,这些业务的模拟操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论做基础,有的金融业务可以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下直接操作。因为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太有很可能到金融实务部门去真枪实弹地进行实习操作,所以使用一些金融软件进行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就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进行模拟操作,学生的每一个金融业务的模拟操作都要有历史记录,并且要有成绩,模拟操作的每一步教师都要进行指导。

(2)、参观学习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去外面联系一些金融单位,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参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场所,业务流程,可以请金融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对他们单位的金融业务向学生讲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也可以请一些金融实务部门人士走进课堂,讲解金融实务的情况。这样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金融理论就更有切身的体会,对于金融行业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深刻,对于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安排在校期间学习重点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