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路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5 10:43:10

公路设计论文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1

公路超高设计是一种线形设计,注重的是车辆的行驶安全,从舒适度和经济度角度出发,并按照规范进行。实际建设中地形、路线、气候、湿度等都会对超高设计产生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公路工程中的超高设计。

1.1最大超高的控制

公路超高设计通常需要按照前文公式进行计算,而最大的超高值则控制为8%以下。我国现有的状况是公路货车数量较多,而公路货运中超载的情况普遍,这样公路上行驶速度相对低。所以按照实际情况,货车在曲线路段行驶其速度较低,因为向心力作用,超高坡度大于6%即容易出现侧翻的危险。而在气候影响喜爱,如雨雪天气等,大中型货车通行率较高的路段就容易出现侧翻等情况,所以超高值应控制在6%以下。同时设计速度高且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最大的限制应为10%,而常年积雪冰冻的地区只能选择6%作为限值。下面就针对平原和山区进行限制分析。首先,平原地区的交通网络密集,且地势相对平坦,近郊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交接。超高设计主要是考虑纵面平缓、交口多等特征,除了考虑前面公式中的因素外,还应考虑超高路段与正常路段的衔接问题。平原公路的超高值如果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则会影响路面的美观,同时造成路段衔接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综合性因素,通常选择的限值为1%,并对超高路段进行安全性的测定。实践证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且地势平坦,路网密集,适当的减小超高限值可以增加交通的顺畅和行驶稳定。其次,在山区超高设计中,其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通常曲线半径很小,纵面起伏较大,车辆行驶的速度也随时改变,如果单纯的考虑速度计算超高值则不能,按照舒适性要求。车辆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山路复杂性形成了路段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况,对连续低指标的山路,货车数量较多,则应减小超高值来获得安全性。对纵向坡大于3%的下坡如果出现曲线环绕的情况,则应结合纵坡的情况进行设计。此类情况计算超高值,需要考虑同样条件下平稳路段的超高设计作为参考。同时应注意的是无论何种设计,都应按照线形设计的规范进行。

1.2公路超高过渡设计

超高路段往往是从直线路段过渡而来,即路基断面从双向横坡变为单向横坡,这个路段即为超高过渡路段。这个过渡在设计中除了考虑离心力的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路面结构设计的问题,方便排水、施工等因素都应在设计中进行考量。通常这个路段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双坡阶段,路肩和形成横坡不能保持一致时,通常先抬高外侧路肩与外侧行车道一致,然后将弯道外侧的车道与路肩升高,直至与弯道内侧行车道持平。如果是长回旋线,则不能满足道路的排水的坡率,此时容易造成外侧车道不能正常排水,所以这个阶段超高设计应控制渐变率不大于1/330。弯道外侧土路肩应保持正常横坡,不参与超高。另一个是旋转阶段。外侧车道和硬路肩、内侧车道进行同时旋转,并与内侧硬路肩坡度一致。然后将两侧车道、硬路肩一起旋转到与内侧土路肩一致,最后两侧车道、硬路肩、内侧土路肩一起转转到超高路面。如果是长回旋,超高的起点应设置在曲率与不超高最小半径一致,双坡阶段也应控制渐变率小于1/330,全超高路段应出现在缓圆节点处。

1.3缓和曲线的长度控制

缓和曲线的作用及时保证路面平面的线形,使之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圆曲线和直线之间的曲率改变需要经过的曲线。在缓和曲线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其长度的选择,因为其关系到平面线形的质量。如果缓和曲线过短,则曲线变化不足,且缓和段和圆曲线衔接不能形成自然渐变,影响行车的效果。反之如果过长,则也会影响线形组合的效果,弯道超高和加宽都会受到影响。车辆行驶的转向操作,行驶轨迹出现改变,缓和曲线正是契合这样的规律改变,缓和转弯的冲击适应加速度的改变,可以有效的避免侧面冲击。作为超高变化的过渡阶段,缓和曲线的设置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离心力对乘客的影响,超高横坡过渡的曲线改变等。一般而言平缓曲线的长度比选择为1∶1∶1,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比例一致,这样的情况才能保证缓和曲线的协调。

2结束语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和谐景观;回归

一、乡土景观的发掘

衡炎高速公路将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相连通。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风景秀丽怡人的水库、树木葱茏的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许多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地形地貌风光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路线经衡东、攸县、茶陵,到达目的地炎陵,线路辐射周边腹地井冈山和南岳衡山,该区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还有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公路沿线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表现形式:

1.1低矮丘陵、田园风光

路线(K0+000~K17+900、K29+100~K72+300、K76+600~终点)段基本穿行于低矮丘陵和田园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垄中分布着平坦的耕地,两侧为起伏的山丘,位于山丘坡脚两层的楼房、长条的青瓦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杉林中,构成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与周围松杉林的宁静典雅、朝气蓬勃的环境相得益彰,映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片和谐、安宁和悠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对于久居喧闹城市的人们将是极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1.2峡谷景观

路线经衡东县四峰山、茶陵县云阳山、到炎陵县湘赣边界的大洋山山区;最大海拔高695m,一般海拔高70~270m,相对高差在20~120m,该路段均为峡谷地形,中间溪流潺潺,两岸地势陡峭。自然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物种多样、一路奇险秀丽,景色迷人!

1.3森林景观

路线(K732+200~K76+600)通过隧道穿越被道家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神仙福地“小南岳”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因线路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沿线植物群落景观结构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夺目。同时由于长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带着哗哗的水声顺着山谷一泻而下,岸边长满树干覆盖着青苔和寄生藤的大树;不远的山头孑然挺立一棵一棵树形优美、红叶满枝的枫香树,好一派壮美古朴的原始生态森林景观。

1.4公路景观

路线部分路段与省道、县道平行和平交,从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俯瞰蜿蜒曲折的省道,一排排挺拔整齐的杨树、曲线流畅的公路、公路旁时隐时现的农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色彩鲜明的经济林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轴。

1.5独特的丹霞地貌

路线(K90~K102)从山地中穿行,两岸随时可看见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主构成的山地景观,当那造型怪异的、色彩斑驳的、千疮百孔的山崖跃入人们的眼帘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1.6河流、水库风光

路线(K25~K50)基本沿洣水往西延伸,时而与洣水擦肩而过、时而又与洣水并驾齐驱、时而一桥飞架跨越洣水,随着洣水的缓缓流淌,高速公路的飞速奔驰,洣水河畔的风光不断发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沿途不时闯入眼中的还有满眼碧透、倒影婆娑的水库风光。

1.7历史、人文景观

路线地处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连通了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革命圣地井冈山和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茶陵的南浦铁犀、秦人古洞、南宋古城墙;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延,钟声不绝。酒埠江风景区被有关专家誉为“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区内白龙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堪称人间奇迹;炎陵县域内让人寻根谒祖的炎帝陵、革命先辈“星火燎原”相关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和故址、“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洞风景区、“巧对佳话”传诵至今的湘山公园等,均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

二、多土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公路选线过程中,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构建高速公路更合理更优美的环境景观体系。

2.1路线景观设计

线路K0~K15段,选线时考虑不占用农田,减少山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山地丘陵、田园风光的完整性。因此,路线顺应低矮丘陵山脚的走向布置与山丘坡脚、谷地和垭口,不影响农民的耕作出行。同时通过绿化恢复,可基本保持田园的宁静的特点。同时公路保持一定的标高,植物采用开放通透式配置,为行驶人员提供一个观赏山景和体味田园美景的最佳角度,使这段公路成为开放式的观景廊道。

线路K29段穿越处于大滑坡地段的罗家屋场,森林植被茂盛,古树名木较多,为避让和保护它们,线路在此路段调整线形半径使路线恰好从树群中间的真空地带穿过,从而十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景观,同时又能欣赏到浓郁的绿色美景。此路段利用弃土将路基加宽,可使行驶人员做短暂停留观赏美景。

线路K25~K50段,随着洣水河的蜿蜒曲折,线路时而横跨俯视洣水风景、时而远离遥遥远眺江畔树影、时而并驾齐驱可驻足饱览洣水的秀丽风光、时而擦肩而过让人只能匆匆一瞥,通过多视点、多角度的变化,将迷人的洣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路段可在K25+500m~K25+900m线路左侧沿洣水河畔,利用本地石料垒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观景平台。

线路(K90~K102)两岸山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为保护特殊的地形地貌——丹霞地貌,线路基本上顺着峡谷和山地坡脚走线,同时调整线路标高,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能使行驶人员在一定高度,从最佳的角度更好的观摩丹霞地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K99~K100段线路的两侧山峰中选择视野开阔,施工难度小的一座山峰作为观景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修筑登山蹬道和木材修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休息亭。

2.2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衡炎高速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同时应注意:公路绿化设计重点应放在主线和路基边坡的绿化;色彩基调以绿色、红色和青色为主,图案则主要采用线条流畅、简洁传统装饰图案为主;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施工的最佳工期是雨季到来前,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行天桥,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以草坪、灌木和草花为主,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孤植树,其余树种作为点缀布置。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隧道景观设计注重洞口形式和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洞口设计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造型设计,选择洞门结构形态时,还应注意视觉上的相对感及与其它建筑物的主从关系,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隧道进出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过渡自然,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3房建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与具体设计基本上采用按里程指标控制,沿公路主线两侧基本呈对称方式布置服务区建筑(有时甚至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筑方案也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造成服务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接受公路交通噪声与汽车废气的污染较大,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唯设计师设计思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若采用上述选址方式往往还会产生新的大填大挖,既不利于发挥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又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衡炎高速公路正是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间,自然环境优美,因此衡炎路的服务设施选址,应协调公路建设于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关系,突出体现服务设施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及周边的居民,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入其中。服务区、停车区选择在风景优美,山水俱佳的地方,尽量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这样在方便司机停车、加油、休息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次在杨林服务区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杨林服务区定在山地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地段。在服务区的布局上,可以结合服务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或利用弃土人工设计微地形使服务区于主路之间隔离开来,使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和停车场等设施尽量布置在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之外,利用线形自由灵活的减速、加速车道将服务区与主路连接,于闹中争得一块相对安宁、且景观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服务区内利用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巧妙的借入服务区,同时利用植物群落和游路的区划,将服务区分成风景各异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服务区山水交融,风景怡人,成为衡炎高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沿线居民居住特征,在房建设计中,秉承着“历史传承,和谐创新”的原则,尊重当地地域特征和文脉,在建筑造型上,吸收当地民居建筑中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通过对建筑的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挖掘设计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当地的建材和现有常规建材为构筑手段,巧妙地驾驭材料的质地、肌理,创造性地美化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精心打造绿色的建筑外环境,采用朴素、简约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灵活自由的组合,既达到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融合,又通过组合变化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三、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3.1保护乡土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衡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应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衡炎高速线路设计和建设阶段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在特殊路段必要时还适当地修改了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甚至是一棵古树(如K29大滑坡处枫香和古樟的避让和保护利用)。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公路,设计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衡炎路灵活运用多种元素,构筑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时空走廊。

3.2发掘乡土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衡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考虑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减少人为雕琢和人造景观的痕迹。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衡炎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从公路建设一开始就应当杜绝乱开挖、乱取土、随意施工、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排水和防护工程应当配合景观设计,视线范围内的截水沟可利用植物进行隐性化处理:道路互通范围内的内侧边坡尽量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坡度普遍放缓,逐步取消违反人性化的圬工防护工程,采用地被植物替代;道路边沟充分考虑保护农田,沿线服务设施、各种桥涵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如木栈道、古城墙等)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3利用和营造乡土景观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

衡炎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回归自然、拥抱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既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海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同样也为沿线经年累月生活在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公路周边环境中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的景观。

3.4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监理;质量保证体系;监督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因此,探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于规范高速公路建设市场,确保高速公路建成后能够安全、舒适、高效地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大设计力度,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是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对列入计划内的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是具体指导工程建设的蓝图。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产品的优劣,一流的公路工程产品,必须以一流的设计为前提。如果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必将导致公路建成后“先天不足,后患无穷”。

高速公路建设任务批准后,应进行设计招(议)标。通过招(议)标,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设计经验丰富,有高速公路设计资质能力的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应进行设计监理。高速公路的每一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都要组织有丰富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的专家进行会审,提出审查意见,使最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具有当代国际先进设计水平。

高速公路设计,除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外,必须从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使路基、路面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应对路面结构设计以及路面排水设计(尤其是路面结构排水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路面基层应采用抗冲刷能力较强的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对于路面底基层,应注意其所合的粘土比例成分不宜过大,因为粘土比例成分过大的半刚性材料,其干缩性和温缩性较大,且遇水(经沥青面层裂缝渗入到基层、底基层表面)结构层表面容易软化,形成强度软弱层,在车辆荷载和雨水作用下容易产生冲刷卿浆现象,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因此,高速公路基层不应使用粘土成分的半刚性材料。

高速公路设计,应特别注意涵洞、通道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通道的设置,一定要与当地政府、村委签订协议。

二、强化招标投标制度,选择高水平的施工单位

为完善公路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设单位(业主)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对投标人的资质、项目经理在岗时间、工程质量等级等给予明确规定。在招标过程中,要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查。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投标人,要求其必须具‘备公路施工一级企业资质,并且承担过高速公路施工任务。在评标时,要从投标人的报价、施工组织设计、财务状况、投人人员及设备、业绩及投标书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价。对评出前几名的投标人都要进行答疑,进一步澄清投标书的有关问题,要对投标人施工过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及所在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交通质监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对施工信誉低、履约能力差、施工质量差的投标人,要实行一票否决。在评标定标过程中,要坚持公平、科学、择优原则,定出高水平的施工单位,为修建出一流的高速公路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实行监理招标,选择高水平的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能否选择好监理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单位应从社会信誉、工程监理经验、与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地通过监理招标选择出高水平的监理单位,为工程提供高水平的监理服务,确保工程三大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四、强化质量意识,争创精品工程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质量是效益,是生命,是公路建设发展的前提,任何工程离不开质量,只有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质量的优质可靠。

(二)加大企业自检力度,完善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要加大自控力度。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对承建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三保”,即保证向业主提供优质施工技术服务;保证按期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保证向业主提交优良级工程,创精品工程。

(三)加大工程监理力度,确保工程三大目标最优实现。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理服务协议书中规定的义务,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组成一支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群体,充分运用业主授予的权力,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对工程三大目标实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三大目标的最优实现。

(四)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对每座桥梁,每公里路基、路面、交通设施、房建工程、绿化工程都要建立工程质量档案卡,每一分项工程质量档案卡上写明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监理人员、驻地监理工程师名字、身份证号码,并且相关人员都要签字,以备追查质量责任。真正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

(五)加大政府监督职能,确保宏观调控。政府监督是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质监部门要运用其权威性,经常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施工质量差,履约能力差的施工单位,要亮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质量、进度上不去的,要强制分包,停工待查,必要时取消其施工资格,以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五、建设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监督、协调、服务工作

高速公路能否优质、高效地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单位及工作人员在政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一)要建立一个团结,高效、决策型的领导班子。高速公路建设,是采用指挥部形式,还是采用项目建设办公室形式,这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为原则。指挥部及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应由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成成员包括公安、公路、交通、土地、城建、电力、邮电、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及工程项目沿线人民政府行政负责人。实践证明,高速公路建设,必须由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并采取倾斜优惠政策,工程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作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不能机械照搬国际惯例菲迪克条款管理模式,应是菲迪克条款(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政府领导(负责征地、迁拆、施工环境、协调各种地方关系、群众关系)+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取得沿线各部门及群众的大力支持)管理模式。同时,作为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办公室)的领导成员,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及思想开明、勇于开拓、善于协调,而且必须团结、廉洁、公正。

(二)要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家型队伍。由于建设单位的管理性、监督性较强,所以要求其管理人员在技术上,专业知识全面,设计、施工管理经验丰富,不但能有效地行使技术监督职能,。而且还要能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变更设计、技术方案论证、质量事故处理等):在管理上,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懂法律、熟悉合同文件。

(三)指挥部(建设办公室)各职能科室应是一个协同作战,具有参谋型的机构,指挥部(建设办公

室)各科室中,综合科是先锋(征地、拆迁);文宣科作为政工宣传、后勤服务,是工作的后劲力量和鼓舞力量;工程科是主体,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工程中的变更设计、计量支付、索赔、质量事故处理等由该科室来把关。这就要求该科室工作人员必须是精通业务、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专家型管理干部。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路基排水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工程病害日益增多,直接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因此,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对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 排水设计 路基 1 高速公路排水设计概述 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对于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高速公路在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 高速公路边沟排水设计 边沟设计在高速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计人员都给予高度重视,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如边沟的尺寸不考虑具体情况,死搬硬套有关规范、规定;又如施工单位大都未能按有关设计要求将原地表土、河塘清淤土等弃土运送至取土坑内用于复垦还田,而是弃放于路线两侧河塘中,造成部分河塘无法将路基水排入。另外由于沿线农田为分户承包,当地乡镇为了减少地方矛盾的产生,常常要求增加、改移和调整小型构造物设置位置。还有一点就是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利用高速公路施工中超宽填土土方等。 2.1 边沟尺寸选定 边沟的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设计参数:边沟底流水坡度、边沟截面尺寸、形状、边沟的表面粗糙程度。 依据江苏省高速公路设计及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高速公路的边沟一般采用边坡为1:1的梯形明沟,因此,可采用《公路设计手册路基》中梯形断面沟渠的水力计算公式计算梯形排水边沟的排水能力:Q=WC 式中:Q——流量;W——边沟断面面积;C——流速(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i——边沟沟底纵坡。 根据高速公路所处地理位置,采用当地历史最大小时降雨量,以流入边沟的水不溢出边沟为限,并假设高速公路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为3.5m,由此,汇水带宽约为23m,则可依据不同的边沟沟底坡度、不同的边沟底宽(或边沟截面积)的排水能力,计算出所能承受的路面排水最大长度。高速公路一般每公里设置三道涵洞,即300m左右有一道涵洞,也就是说路面排水长度一般在100m~200m之间。 通过分析、计算确定,高速公路边沟采用50cm的梯形边沟即可满足路基排水需要。 2.2 边沟设计的原则 ①一般路段的路基边沟设计原则: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这主要是吸取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的教训:a部分路段在汛期内路基水不能及时排除。b地方群众干扰路基水排入灌溉涵洞内。②路基边沟纵坡的要求: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采用浆砌片石修筑的边沟为满足排水需要,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12%,由于本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5

1.1设计目标

公交线路规划设计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总结:一方面是规划设计要努力吸引乘客,确保公交运行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从而较少公交体统耗费,提升公交公司效益。另一方面是优化城市人们出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实现人们出行、交通布局和城市主体运行的统一,进而实现社会效益。

1.2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大城市公交线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再加上城市公交线路网整体构成复杂,因此要保证线路规划设计达到最优效果具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设计时,仍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公交线路开创目的。

①线路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与城市居民流动走向相统一。

②线路规划设计要主要考虑沿线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如上班、上学等,同时兼顾其它。

③进行新开线路规划设计时尽量避免调整原有公交线路,避免发生串联影响。

④线路设计应尽量让公交线路网络上的点、线分局均匀,防止空白区出现。

⑤注重与其它公交线路的衔接。

2公交线路规划设计方法

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时除从公交系统收益目标之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目标。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合理一方面能减少城市拥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乘客出行疲劳,促进社会财富创造。

2.1公交换乘枢纽选址

公交换乘枢纽是紧密联系城市各区域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决定乘客出行方便与否的关键因素。具体选址方法如下:

①按区域将城市划分,划分手段主要依据城区联系度。

②在每个划分区域边界选择一些可以当作换乘枢纽的地点,将这些地点设为Φf1,看成可行性地址集。

③分配公交OD量。这一环节中的分配工作主要作用在不同区域内的小区之间,可以采用短路径分配法来进行分配。同时在分配过程中,划出各区域边界上人数流动大地址集,将其设为Φf2。

④令Φ=Φf1Φf2,则Φ就是设计中公交换乘枢纽所选定可以用来建址的集合。

⑤将上述OD分布量应用到其它枢纽上,尽量选择离建址地区近的地段。例如:两个区域间中有换乘枢纽γ,两个小区A和B分别在这两个区域内,则AB间的公交OD量就转到了A与γ和B与γ之间。

2.2公交路线规划

城市公交路线构成公交线网,目前对城市公交线网的规划主要采用逐条布线和全网最优两种方法,这两种规划方法其目的都在于保证公交客流量最大,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主要体现在直达乘客量最多。其中,逐条布线法是根据一些指标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规划线路中逐条选择出最适合的线路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线路设计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多条路线进行叠加,最终构成公交线网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线路规划方式。实际规划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寻找一种全新的优化方法。在确定好公交换乘枢纽之后,大量乘客会在这些换乘枢纽集中,这使得城市中区域内部换乘失色不少。基于此,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的目标应定在让整体公交线路网效率最高,即直达乘客总数最多。受线长约束,公交线路运行效率可以说在意义上同直达乘客数所表达的是相统一的。

3BRT线路规划设计

3.1基本原则

BRT线路即快速公交线路,它的建设同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因为城市繁荣会促进城市人口出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城市BRT路线建设。在城市中规划BRT线路需遵循以下几点:

①整体性原则。在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时,要明确BRT线路同专属车辆、车道间的关系,它们是共同有机体下的多个密切联系的环节,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除了应用规划理论、方法外还应考虑这些因素。

②协调合理原则。这一点主要是指规划设计BRT路线时需要考虑它同常规公交线路间的联系性,在考虑线路独立的同时还应在大范围内考虑到乘客换乘等其它因素。

③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设计BRT线路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开生态区,同时降低线路给居民带来的干扰。

3.2规划设计流程

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掌握其理论基础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中现有的BRT路线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学习,从中则优戏曲。

3.3BRT线路规划设计方法

BRT线路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优化和组合,具有非线性。此外,由于线路设计同乘客数量间是一种制衡关系,当新的交通路线投入运行后,自然便会有部分乘客使用这条交通线路,而这种客流变化又会对公交线路产生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划模型来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规划设计BRT线路的出发点是在运营单位获利的基础之上保证出行者方便,从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因此规划设计要在尽量降低乘客花费、公交公司成本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增加客流,从而增加收益。其中乘客花费主要包括两点:车费及出行时间,乘客会根据车票价格及出行时间来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此外,公交公司获益量同客流量关系程正相关。依据上述这些,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函数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能减少乘客出行费用,一方面还能降低营运成本,使公交系统获益。

4结束语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6

1.1工程造价过高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往往造成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最终影响成本控制,减少工程效益。工程设计中造成造价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难以把握工程安全性、使用性和经济效益性的平衡和优化,很多情况下过分注重先进技术和先进材料应用对工程效果的影响,忽视了经济因素;第二,当对公路工程的设计进行变更时,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最终工程竣工时结算成本明显高于设计成本的情况,在实际中难以实现限额设计;第三,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对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以及经济学的综合掌握能力,无法满足公路工程设计的多种需求。

1.2设计中的造价控制

促进工程设计中的造价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设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公路工程施工地的路况、地质以及水文等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测,以保证工程设计符合实际,避免出现重大的变更;其次,工程设计不仅要注重工程的使用性能还要注重其经济效益,改变以往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经济的观念,设计出既具有技术含量又经济适用的公路工程;另外,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制定设计变更限额,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造价;最后,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完善其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使其适应公路工程设计的需要,为工程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提供人才支撑。除了以上因素,在公路工程设计中路线的选择和布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和成本。在线路设计时首先要避开居住人口密集区域,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内建设公路,就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居民的搬迁和安置工作,不仅会影响工期而且还会造成工程造价和成本的增加;二是尽量避免设置超高地坪曲线半径的地方。如果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超高地坪现象,不仅会影响交通的安全与舒适,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尤其是路基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跳车事故,另外进行单项排水处理还会增加施工的费用。

2公路工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企业和工作人员往往重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殊不知工程的设计质量对于优化工程施工、提高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公路工程设计方面出现的失误,不仅会影响公路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公路工程的验收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公路质量愈加关注,提高公路的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施工质量,更重要的是从工程设计抓起。

2.1提高质量意识

在工程设计中,将质量意识深入到设计人员的心中,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公路工程设计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新知识的灌输和掌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以保证公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质量。

2.2加强质量控制

常见的公路工程中对设计质量的把关一般是在所有的设计文件完成后,对于用时几个月完成的设计方案仅仅进行一遍最终审查,难以实现对设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难以真实的反映出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质量把关,促进设计环节的优化,真正实现对工程设计的审查和监督。

2.3细化设计调查

在一些工程设计中,因为前期的调查工作不够细致,收集的资料和信息不完善不真实,以至于出现设计偏差,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严重的还需要重新设计,从而造成工期的延误,给施工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设计调查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重视数据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以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保证公路施工保质保量完成。

3公路工程设计中的环保问题

我国公路设计的理念随着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出现几经变更,从仅仅注重公路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到目前更加注重生态化和环保化,不难看出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

3.1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渗入到公路工程建设中,就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先进的环保理念,熟悉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保证环保设计的科学性。此外,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公路建设周围自然环境的分析和研究,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放在首位,保证环保设计的合理性。另外在设计中要杜绝先破坏再治理的观念,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环境的原生态,在对环境系统造成改变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

3.2合理选择路线

公路工程设计中路线的选择尤为重要,路线选择面临的问题也很繁杂。考虑到环保问题,路线的选择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水位等各种环境状况,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合理的设置,处理好公路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现有建筑等设施的关系,实现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尽量避开医院、学校、文物保护区等区域。

3.3注重水土保护

在公路建设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水土问题,大规模的路面改造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就容易造成水土破坏问题,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借土和弃土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植被,减少破坏面积。在公路设计完成后,注重对道路边坡的植被覆盖,提高绿化水平。

3.4加强路基设计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变,不同的地区其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有所不同,因而环保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一些多山地、多暴雨和多地震的地区要加强路堤边坡的设计,设置护坡减缓水流对泥土的冲击性,起到分散水源、缓冲水势的作用,避免公路坍塌或者公路中断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围的建筑财物以及居民安全。

4结语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7

1.1高温稳定性

常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所处地区为最高气温超过40℃的夏炎热区。在这种苛刻的环境下,必须要求路面混合料拥有极高的抗变形性能。同时,因为在这一个高速公路段,交通量较大且重载车比例高,这些都加重了公路路面负荷。此外,有部分路段为长大纵坡路段,高温条件下重载交通对长大纵坡段层间剪切滑动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路面结构优化方案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在高温条件下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与抗剪性能。

1.2水稳定性

工程项目沿线年降雨量约为1500mm左右,属于年降雨量>1000mm的潮湿区。通过对湖南地区整体高速公路使用情况的分析,可看出部分路段的早期水损害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因而,在进行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混合料设计、原材料指标控制等对水稳定性方面问题。

1.3低温抗裂性

常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所处地区的年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0℃,属于冬冷区。因此,进行优化设计时,既要保证路面拥有足够高温稳定性,又要确保其具备一定的低温抗裂性能。

1.4抗疲劳性

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大,且重载车较多,极易造成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破坏现象的形成,因此,需在优化方案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抗疲劳性能。总之,在常安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方案中,需要以解决重载交通下车辙病害问题和早期水损害的问题为主要方向。通过优化路面结构、合理设计混合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对特殊路段特殊处理,达到减少早期病害、提高路面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的。

2沥青结构层的优化分析

在原设计中,沥青路面结构层为:上面层为4cm改性沥青SMA-13;中面层为6cm改性沥青AC-20C;下面层为8cm普通沥青AC-25C。进行优化设计时,结合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路用性能,对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如下优化。

2.1沥青上面层优化

根据常安高速公路通车后的交通量预测,在初期没有太大交通量的情况下,路面荷载的影响深度主要在于中面层,因此从功能性和经济性这两方面考虑,在优化中,在上面层采用4cm厚AC-13C,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在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的同时,也能充分满足其功能要求。AC-13C采用石质较坚硬、耐磨耗的集料,如玄武岩和辉绿岩等,以确保抗滑磨耗表层的功能(如表1)。在此基础上,将地产的辉绿岩材料用于上面层,相比于SMA-13所需要的外购的玄武岩便宜,造价有所降低。并且,考虑到工程项目所在地为高温多雨潮湿区,在上面层采用AC-13C型沥青混凝土。

2.2沥青中、下面层优化

原施工图设计方案的中、下面层结构为:中面层6cm的AC-20C、下面层8cm的AC-25C,沥青的中面层所在层处于整个路面结构的高剪应力受力区域,在高温地区重载交通条件下,中面层应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因此,中面层需要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沥青胶结料采用SBS改性沥青。沥青的下面层主要起承重层及粘结层的作用,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因此需要采用50#A级道路石油沥青。在优化设计中,将原方案中面层6cm的AC-20C调整为6.0cm的Sup-20,胶结料采用改性沥青,并要求达到PG70-22级性能标准;下面层8cm的AC-25C调整为8cm的Sup-25,采用50#道路石油沥青,要求达到PG64-16级性能标准。

2.3水稳基层优化

在原路面结构设计中,由于水泥剂量用量较高,水稳易产生裂缝,1cm的石油沥青表处不能起到抗反射裂缝的作用。因此,在优化设计中,水稳基层通过降低水泥剂量的方式来控制水稳裂缝的产生,同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延缓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在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设置防水粘接层,以便沥青面层的应力和应变因离开应力集中的接缝或者裂缝端部而得到降低。同时,加强加铺层结构的抗拉能力与抗剪能力。其中,在防水粘接层类型的选择方面,结合高性能聚酯玻纤布、稀浆封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等三类防水粘接层的特点分析,优先选用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来延缓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3常安高速公路路面优化设计的对比分析

3.1技术分析

传统的AC型沥青混合料采用悬浮密实型连续级配,高温稳定性较差,即使对其级配进行调整,也难以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而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采用击实成型试件,不能准确模拟路面压路机实际碾压的揉搓效果,因此导致试件油石比往往较实际路面大0.3%至0.5%。而在优化设计方案中,引入Superpave技术从施工检测及工程应用效果来看,Superpave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表面均匀、密实,高温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抗水损害性能良好,其各方面性能均优于传统的悬浮密实型AC混合料,能提高整体的路面性能,特别是高温抗车辙性能。

3.2路面基本建设费用分析

优化方案较原设计方案将有效提高路面性能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并且,通过清单报价计算,优化后的主线路面结构比原设计路面结构可节约基本建设费用2219万元。

3.3使用效果分析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是,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早期损害,更好的体现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通过上述分析所得,常安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优化将在解决原工程项目中的特点及难点问题,在保证路面优质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路面“耐久、节约、环保”的目标。

4结束语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8

数字地面模型,也就是所谓的DTM,这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将这些空间点按照数学模型的规律进行描述。目前涉及到DTM分析需要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地面资料获得,然后再通过高程数据计算来获得工程量,同时基于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路线方案的优化,并能够因此面会出透全景透视图,从而有助于设计效果的检测。

二、GPS技术和RTK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谓GPS技术实际上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全天候和全球性以及实时性的三维定位和导航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目前GPS和RTK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控制测量;第二是绘制大比例的地形图;第三是实地放样;第四是进行纵断放样和土石方的计算。要知道在传统的测图技术中,首先要建立控制点,然后再进行相应实地测量,因此工作量明显增大,而采用GPS进行测量,能够将测量时间控制在几分钟,因此能够极大的提升测量效率。

三、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空间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遥感图像已经具备逼真和宏观的效果,因此在公路选线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作用。应用遥感技术就类似将野外的现场工作搬回到室内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测量进度。所谓遥感技术其核心就是通过远距离的感知来获得相关的信息。RS遥感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利用卫星照片以及航片上所包含的信息,然后通过对这些相片进行观察和计算机处理,从而识别出相应的地质、地貌以及水文和地质构造等诸多信息内容。

四、GIS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运用

GIS技术主要是研究空间信息分布的一种科学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从而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极强的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需要配合以美国开发的Mapinfo的软件一起使用,具有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软件的开发也已经逐步成熟,开发的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能够为公路管理和养护提供宏观上的管理和分析决策。并具有信息查询、图表输出等功能。

五、我国公路勘测技术发展展望

(一)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技术的创新发展

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技术一直被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并且主要的应用还是放在军事以及情报管理领域,不过近年来随着高分辨卫星图像技术有开始进入商业应用领域的征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方面的技术也一定会在公路勘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高分辨卫星图形技术,主要指的是空间分辨率能够得到1m甚至1m以下的精度,目前在商业上可以应用的高分辨卫星图像主要由法国SPOT系统提供,但是分辨率仅仅为10m,而美国的Landsat-7系统所提供的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则仅为15m,目前用于军事的IKONOS系统以及俄罗斯的KOMETA系统才能够提供1m或者1m以下的高分辨卫星图像。虽然这两个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商业应用化,但是却受到很多限制条件。不过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高分辨卫星图像会逐步成为空间地理信息的来源,在这背景下,就会对空间地理工程的影响产生深远的变革。对此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国要密切关注,研发出相应的实用技术,比如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制定大比例的地形图,或者进行公路路线的选择、设计和工程计算等。实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技术,从未来发展来看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突破。

(二)3S技术的集成应用

目前我国对于3S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针对这些技术的单独应用,这显然不能够进一步发挥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GPS和RS以及GIS三个技术进行合成应用会成为现实,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公路勘测的立体化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公路勘测水平和效率,为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

(三)网络技术和CAD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CAD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究,目前我国的CAD技术也已经进入到网络化的CAD时代。这对于我国公路工程的协同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我国公路勘测技术的提升无疑具有革命化的效应。CSCD计算机则是支持网络化的CAD应用的一个重要系统,能够实现设计主持人和参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避免设计的矛盾引发的修改成本的大量上升,这不仅能够提升公路勘测设计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勘测设计成本。

六、结语

公路设计论文范文9

(1)信息采集:通过视频监控、交通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为交通管理人员提供各路段区域的交通路段状况。

(2)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进行交通状况监测的模型算法,能够检测拥挤与确认拥挤类型,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等外场信息设备及网络等多种方式交通信息,将实时交通信息传递给车辆,以便驾驶员安全、及时地适应交通变化,有利于交通流在时空上得以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道路运行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

(4)信息共享:形成以路段监控分中心为道路交通信息源头,以存储与共享平台为枢纽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体系。

2监控系统需发挥的作用

(1)重点做好立交区、长下坡、易多雾积雪结冰路段、隧道及沿线设施的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并注意长下坡路段降雨、横风的情况,做好该气象条件下的交通流疏导提示。

(2)能够实现在大监控业务量中,快速、准确的提取出交通隐患和交通事故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使交通管控人员能够快速做出相应,并通过联网监控,迅速通知监控中心,开展联动救援,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事态的范围和规模,保证整个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有序。

(3)如果路段所在区内存在冻雨、大雾、冰凌等季节性气象灾害,运营管理宜作两个工况考虑:①晴好天气等条件下的正常交通;②冻雨、大雾、雪、结冰等条件下的非正常交通。

3监控外场设备布设方案

(1)摄像机

路段监控采用视频全程监控的模式,在重点区域(连续长下坡、服务区、特大桥、小半径路段、自救助匝道、季节性多雾及结冰路段)设置摄像机,实现无盲区覆盖。其余一般路段每间隔2km设置1套摄像机,均采用激光夜视高清摄像机,隧道作为重点监控区域已由隧道机电专业设置了摄像机。

(2)气象检测系统

云南境内的重要路段,某些高速公路路线途径的地区群山连绵,山地、沟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桥隧比极高,冬季易出现雨、雾、雪、冰等情况,再加上连续长下坡等因素,会对道路行车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按照交通运输部及中国气象局《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干线公路需要设置两种类型的气象观测站:局地站和普通站。局地站代表的是较短路段、特殊地形地物处或桥梁结构物的特定交通天气状况,如低能见度大雾频发路段、易结冰桥梁、易发生水淹水毁路段等,主要针对局地恶劣天气频发且严重影响交通的气象条件。普通站代表的是较大范围或较长路段的一般天气状况,主要是为满足路线、路网层次的气象信息需求,起到加密和补充气象观测网的作用,支持公路及其沿线天气状况的监测与预报,有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普通站尽可能选取在相对开阔无遮挡的地方。局地站:在同样低温的情况下,隧道洞口路面及特大桥桥面相对路基段更易结冰。桥隧比超高,路基段少,桥隧相连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易出现大雾,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针对上述情况,结合特大桥、隧道的分布情况,需在桥隧相连的特大桥、超过500米的单独特大桥附近均设置了遥感式路面状态及能见度检测器作为局地站,使运管部门及时掌握路面状态(干燥、湿滑、水冰雪等覆盖物)、能见度(雨、雾、霾、沙尘等造成能见度降低的原因),对外提供实时准确地公众服务信息,对内及时有效地调用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采取路面处理等措施消除危险隐患。普通站:气候具有垂直分带明显、水平变化不大的特点,按照布设间距,根据海拔分布,在具有典型区域气候特点地区均设置全要素气象检测器作为普通站,与路段或桥梁摄像机合并设置,配合摄像机的视频检测功能,及时掌握区域气象条件,采取有效的交通控制措施,实现异常气候条件的安全管理。

(3)信息标志

某些路段桥隧相连的情况普遍,路基段较少,上述区域发生异常事件时,车辆无法掉头或掉头困难,这就更加增大了紧急情况下交通组织和事故救援的难度,只有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向区域路网进行交通疏散的唯一手段,因此根据构造物的分布特点,需要砸在交通管控的重要位置设置情报板用以路况信息,引导车辆行驶,辅助完成交通组织。结合立交分布特点,立交附近设置F型情报板,在交通量较大的立交设置门架式可变情报板。服务区两侧均设置服务区信息标志,用以向驾乘人员提供路况消息,隧道洞口作为交通组织的重点区域已由隧道机电专业设置情报板。

(4)车辆检测器

根据规范,在各立交、主线站附近均设置车辆检测器用以反映路段内交通流分布情况,采用在云南省已广泛使用并且效果较好的双波长微波车检器。

(5)交通量调查站

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的要求,属国高网项目路段需要设置一类调查站和二类调查站。一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路网宏观交通量特征为主,主要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在功能上兼容二类调查站;二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道路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为主,主要为路网监控、应急处置、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具体设置方案如下:一类调查站:根据里程长度,设置于交通量平稳路段,与全程监控摄像机合并设置。

4传输模式

(1)外场设备

监控数据与视频图像均采用全数字的传输方式,所有外场监控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入收费站内的视频传输交换机,再由通信系统提供的以太网电路上传至监控分中心。各交换机之间利用主干光缆组成千兆光纤自愈环网,保证数据、图像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2)隧道监控设施

各隧道视频图像、控制信号先传输至隧道管理所视频传输交换机,再由隧管所上传至站内通信点,最后经通信系统汇总至监控分中心。

(3)网络性能要求

路段分中心内部网络及外场设备至路段分中心互联的IP网络性能指标满足《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所规定的1级(交互式)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QoS)等级要求。具体指标如下: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5高清摄像机的应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