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职高专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04

高职高专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84-01

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然会导致其为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而肆意造假。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

一、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

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2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一种从肯定受教育者身上的优点出发的教育方式,是尊重受教育者生命和人格的教育方式。它要求教育者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心去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并对此加以肯定和赞扬,以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和行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活泼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赏识教育里,尊重是前提,爱是根源,肯定是核心,理解宽容是关键,自主发展是目标,激励、赞赏是基本形式。其实不光是学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则能发挥其能力的60%-80%。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影响下,当前许多高中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生活、个性、社会交际等方面的不足。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通常是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最后一批被录取的,他们中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缺席,课上不能认真听讲,自制力较差,缺乏刻苦钻研、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在今天崇尚高学历、高能力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又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上了高职,毕业后拿的是大专学历,到社会上处处低人一等,因而对前途感到渺茫,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缺乏前进的动力,甚至抱着“过一天少一天”的想法混日子。不过也正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有以上弱点,才使得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另一方面,从身心发育的特点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个性逐渐趋向稳定,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自尊心强,爱面子,但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感情开始丰富,情绪容易波动,易受感动。这决定了高职高专学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

2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以上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推行赏识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了。因为赏识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它主张“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赏识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学生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增强勇于进取的精神。学生从教师的赏识中,可以体味到爱的力量,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产生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这是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这将重新激发起他对学习的兴趣、对各种有意义活动的兴趣。赏识教育几乎对任何层面的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效应和价值,对高职高专学生也一样,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认可和更多的宽容和爱,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三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1.给学生一个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

恩格斯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有限,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他们就会有畏难情绪,甚至直接放弃努力;或者脑子一热就努力一阵,一旦看不到目标达成的希望就心灰意冷、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难易程度合适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实现目标的追求,始终保持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善于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去体验战胜自我的愉悦。就拿英语学习来说,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就让他们默写单词,对写得较好或有进步的同学教师要予以表扬,以激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这样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自信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不同,教师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就,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逐步增强。

2要爱护、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赏识教育不拒绝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和方式。教师在批评教育个别学生时尽量不要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而要私下以谈心的方式进行,维护他们的自尊,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你关心他、尊重他,把对学生的爱化为学生可以感知和接受的具体的行为,从而满足学生对于爱和自尊的心理需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认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师生情感交融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原则。对学生只有用真实的、体现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目前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有些教师给予学习成绩差、纪律涣散的高职高专生们的更多是批评和抱怨。有的教师说话很刻薄,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丢尽脸面。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师就会说一些讽刺挖苦的话,甚至采取罚站的措施,更有甚者将学生赶出课堂。这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且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的粗暴做法往往会使本来就不愿上课、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以及害怕被指责的学生直接选择逃课,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状况会更加糟糕,另一方面这些不上课的学生由于无事可做往往会在校内外滋生事端,又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教师应及时给予暗示,课下再找他们了解情况。教师善意的提醒、微笑的面孔和温和的声音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学生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才会乐于上课和学习。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公正的心。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品行如何,教师都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高职高专生对公平感有着深切的需要,他们讨厌教师的一切不公正行为,更厌恶教师“因人施教”的态度。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心,获得全体学生的喜爱,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实践证明:感情象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在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热情高,经常是因为他喜欢某个教师的结果。

3赏识要及时,持之以恒

赏识的作用是使被赏识的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从而起到维持和增强行为倾向的效果,赏识越及时,其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行为的愿望,通过成功的体验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克服困难、征服新的目标。高职高专生自信心普遍不足,自卑感较强,情绪不稳定,如果对他们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或进步不是趁热打铁,而是等“事过境迁”后再进行表扬,就会削弱赏识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一些后进生,他们最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心。如果教师没有对他们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延迟奖赏效应也告诉我们:为了产生最大的效应,赏识必须及时。如果延迟赏识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要持之以恒,不能因自己的情绪或学生的表现而忽冷忽热。当学生在前进中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信心,不能随口讽刺挖苦。要想方设法弄清反复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相信这是他们前进中的必然,从而各方面帮助他们度过这个人生道路上的关键阶段,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学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刘美霞,肖嵘.高校“特殊群体”与赏识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5).

[2]高跃芳.论赏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浅析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13-01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0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各个高职高专院校面对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但同时也要看到它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1.1 高职高专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异常显著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有其显著的意义。但是,把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作为训练社会劳动工具而出现,将有悖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初衷。现实社会中,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得的特点异常显著。在众多职业教育者看来,受教育者似乎已经只是机械的模仿、机械的操作,没有能够真正锻炼他们的学习、操作等能力。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是为经济社会打造一部部运转熟练的机器、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1.2 高职高专教育多关注谋生,少关注人生

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把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欠发达,谋生才是第一性的。但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

2. 高职高专管理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陈旧,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实效性低下,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1教学管理中重分数。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部分专业核心课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

2.2规章管理泛滥。规章管理有章可循,但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管理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变成一种程序化的运用,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只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实质内容没变。

2.3教学方法陈旧。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等问题。高职课堂教学基本上仍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制,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定期考试的方式,教学方法上还未有效地突出技能的培养,缺乏协作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不仅课时少,而且往往难以保证实验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以课堂封闭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太多,教学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监控体系,致使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难以充分发挥其各种作用。表现在: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完善,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的使用监控较少,特别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不力。其次,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对于教学质量监控,只重视评价标准的研究,不重视反馈信息的落实解决和跟踪,在整个具体的反馈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处理反馈信息,特别是对某些跨部门的反馈信息很难跟踪,缺乏一个反馈链,某些重要信息就此不了了之。再次,评价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室、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3.1生师比例不合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生师比例是16∶1为标准,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有的甚至超过30∶1,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高校规模扩张的速度和学生增长的速度,生师比例极不合理,教师超负荷工作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不协调。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困难 建议

一、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提法,有很多理解和定位的方式,本文不准备从内涵外延角度去做更多的探讨,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及诸多高职院校办学实践方向定位,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二)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三)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 会计专业

会计的职业技能目标包括:对经济活动信息的初步控制、真实反映、准确计量和客观读解,以及对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科学预测等;

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包括:良好的道德素养、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内部控制能力、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及会计标准的能力等。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以培养会计方向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应当适应上述会计工作职能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要,即应当在语言表达、逻辑推演、数理分析和科学计算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具备其职业道德,良好掌握上述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具体地看,会计专业高职教育应当首先让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同时掌握诸如现金及类现金管理、簿记等基本能力,能够进一步做到合理理解经济活动信息,科学计量、正确记录信息并准确及时地反映。也就是说,会计专业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设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二) 掌握现金及类现金管理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点钞,验钞,票证使用、资料管理等;

(三) 掌握簿记基本方法和原理,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

(四) 能够合理理解经济活动信息,科学计量、正确记录信息;

会计工作提供经济和经营相关的有用信息,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就是正确地提供没有虚假成分的会计信息?

(五) 准确及时地反映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当学生达到了上述学习目标后,还应当进一步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更宽厚扎实的基础,即掌握更多思维方式和角度,学习理解更多方面的相关学科知识,当然,这一切,应当建立在良好完成前面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三、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中常见问题

根据实际工作与职业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本人对当前高职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这里谈几个比较普遍的方面。

(一) 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生源和认同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了,国家政策和舆论导向都是支持和鼓励的,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还很有限。这种有限在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企业单位的招聘、部分学校和老师的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感。

这种认知上的困难不能一蹴而就的去改变或者解决,甚至不方便直接评说和表述,但它带来了至少两个方面直接的后果:

其一,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影响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力的不足,感觉低人一筹,进而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变得消极或者偏激。

(二) 教学模式和侧重点问题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实践中,通常会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存在:

其一,过分重视初级技能培养,流于形式,不注重甚至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并不代表轻视基础理论,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支持,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所谓的技能培训就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点钞验钞也好,电算化或者珠算也罢,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等,毕竟都不是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缺乏必要理论的支持,会影响对经济活动信息和经济环境的认识和判断,这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职业生命的发展也没有任何好处;

其二,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大而全的课程设置,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前面所谈到的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缺乏针对性的知识占用了较多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对应用性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四、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思路探讨

(一) 缺乏社会认知的困难原因是复杂而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不做更多讨论,但针对具体教学实践,建议做好教与学两方面的工作和努力。在教的方面,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当首先重视和鼓励每一个想学并愿意努力的学生,为其创造平等尊重的成长环境;在学的方面,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端正认识,包括对会计的认识、对道德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乃至对人生的认识。只有培养出更多人格健全,能力良好的会计人才,才能逐步改变更多的问题,赢得社会的认同。

(二) 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取得进步,让一个个有适当难度的成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信心和学习兴趣;难易结合,深浅适度,既保证应用技能的充分掌握,又兼顾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适当配合相关知识面的拓展,确保毕业生能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6

一、现今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科学技术知识型人才,而是受过高等素质教育的人才。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便是提高人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的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相对滞缓。下面就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轻视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中,教师主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学习,从学业成绩方面辅导学生,从生活思想方面疏导学生,以此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和国家现实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现实教育教学中,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具体表现便是,部分学校课程设计模式非常类似,一些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模式过于单调和简化,设置的大多是有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艺术教育课程,其提倡的是一切服务于最终就业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过于单调和枯燥,并且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容易与社会脱轨。

2.相关艺术教育体制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提倡各大院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类活动和开设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但是实际上,一些学校并没有按照相应要求开设相关艺术类课程,没有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同时,艺术教育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部分院校对于艺术教育教学不够重视,一些院校甚至没有相关的专业教师。

3.教材略显陈旧,教学模式略显单一

不可否认,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略显陈旧,同时由于学校教师配备不充分、艺术教育教学体制不完善等原因,教学模式单一,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书本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解决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

鉴于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艺术教育教学发展却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艺术教育

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校要摒弃以往知识技能教育至上的观点,将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提上日程。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更主要的是培养业务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2.完善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的相关体制

在体制方面,高职高专院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定,真正重视艺术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师和完备的教学条件,让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够真正获取相关艺术知识。

3.更新教材,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中,具体的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应该广泛开展艺术教育的相关活动,为学生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可以多开展一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具体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东西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选用内容相对新颖的教材,与时代同步,注意多设置一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7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研究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突出应用性的特点。“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包含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强调严密性,应用性。专业素质指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社会能力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懂英语又具有一定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现存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难度大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小,发音不准,对语法的把握不准确,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定位太高,要巩固学生初中和高中的英语知识,然后才能进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难度比较大。

 

2.应试教育制约了英语教育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有明确的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才能毕业,目前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证书,所以高校学生都比较看重英语等级的考试,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为了能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一般都会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英语等级考试的知识点,但是对于英语的实用性教学并不看重。另外学生毕业面临工作,重视专业但是对基础知识会采取忽略的态度,所以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也就没有重视起来,再加上教学设备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上的英语体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一言堂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停的记笔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修改,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收集整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策略

 

1.分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有效应用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分别教学,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使各个群体得到最好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实践效果。三个层次可暂且称为A、B、C层。教师在教学中,对A层的学生要做到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的学生则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该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设置与行业接轨的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训练,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如何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3.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只有市场认可、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才有出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4.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走出以往一味地强调词法、句法、章法等语言的基本功的教学误区,坚决回归语言的本质功能,实施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实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的言应用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不断探索和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应用,并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应用为目的的活动型、实效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8

摘 要: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语言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它所包含的人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人文素质对英语教学中人文思想的培养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因材施教,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文教育 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ABSTRACT: Humanism teaching is infiltrated and reflected by humanistic spirits in education. When implementing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the teacher should try to fully make use of advantages of language itself. Under circumstance of having mastered language skills, th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learn more about humanism implicated in English. This maneuver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upgrade their moral as well as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The humanistic features possess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are critical for cultivating their students with humanism.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ctivated to positively take part in class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ught to be adapted based on the students’ real complexion.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need to be promoted.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Humanistic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Teacher’s Humanistic Features

高职高专是我国培养高等技术人材的地方,是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其思想也正处于最后的发展和定型期。因此,人文思想教育应在大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职高专学生已大量地走向社会,思考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

我国素有重视培养人文精神的传统。如儒家思想就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巨大价值正走向回归。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人文学科(诸如:文、史、哲、艺、体等)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但主要并不等于全部。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承担者是教师。因此,人文教育是可以渗透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的。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强烈的人文思想特征。而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学习英语就要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这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大学毕业生具有人文素养,是培养真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是培养理想的人(成人)的需要。英语专业是与现代化紧密联系的专业,现代人必须知识、能力、智慧同时具备,人文精神是其重要的内容。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代的大学生要成为全面素质的人,要求品德、文化、业务、身心四方面的素质同时发展,这需要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拓宽思维视野;需要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品位、格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自身就业与工作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不确定性和职业的不稳定性,要求毕业生尽量扩大知识面,完整知识结构,处理问题时能各方面知识渗透,才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而这些都需要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他必须肩负双重的责任,即: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中西文化交融的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观、性格、审美情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融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换句话说,每一个教学环节所取得的最终效果都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仅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品质。就语言学习而言,其习得过程主要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但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学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 全部决定在我。”

重视英语教师人文素质的养成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关键。有一位英语教师在自己教的一个班里作过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是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英语教师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学生们的答案: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有幽默感;他(她)应对我们公平;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我们学习,他(她)不应该老是板着面孔,搞得我们很紧张;应有渊博的知识;应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应该尊重我们,不要仅仅要求我们尊重他她);老师应衣着整洁,不要搞得邋邋遢遢;老师的人生观应是积极向上的。由此可见,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知识渊博、精力充沛、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师,对学生自觉地、兴趣盎然地去学英语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教师人格因素中,除了公正、热情、谦虚、幽默等必备的健全人格因素外,作为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并真诚、自信而优雅。例如:一个教师如果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那他就会获得较高的评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教师会带领学生遨游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见到他就会使学生觉得他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信者;一位能随机应变,有效驾驭课堂教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师,会给人一种果断、精干的感觉,令学生钦佩;一个教师遇到困难是坚忍不拔还是软弱动摇,是始终如一还是半途而废、草率了事,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人文素质教育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高职英语教学除完成大纲要求外,从培养人文精神角度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英语教师应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理解学生成才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个性发展,在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法纪、人生观、恋爱观的基础上,了解其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改革创新,鼓励学生适当地张扬个性等。当前不少高职高专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学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出现主体性缺失,没有个人发展的思想和行动,领导或教师的期待成了其奋斗目标,主体性培养是摆在高职院校师生面前很严峻的任务。

四、因材施教,加强人文教育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目标不应只局限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应重视确立学生第一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面对社会现实, 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思想,在热点问题中进行教育,形成语言、人文精神并重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体系。

我国现行英语教材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内容俯拾皆是。新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英语》第十册第4单元的Population Problems一文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人口过剩的现状,有助于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重要性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2单元的Polite and Rude一文向学生介绍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领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要能融于所处的社会,英语教师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高职高专英语推荐教材的The Best Teacher I Ever Had一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位有创新意思的教师怎么样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张扬的个性,并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文章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寓人文思想于课堂教学的新教学方式,给教、学双方以深刻的启迪。

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导向,高等教育应以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比翼双飞,通过专业教育再现人文精神,必须重视两者的协调发展,学生才能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斐海燕:《英语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河南教育》,2000.9。

[2]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研究》。

[3]龚献静:《大学英语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

[4]周 静:《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7.1。

高职高专教育范文9

能力本位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教育有较大区别,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世界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教育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影响,形成了“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重知识轻素能、重理论轻方法、重应试轻应用、重占有轻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只有转变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教改理念,把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衡量尺度,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把能力本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把握能力本位的实质,避免把能力本位等同于技能培养或者是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能力,只有真正理解能力本位强调学习结果,而不考虑学习过程;评价实际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学术性的学习结果;个别化评价等内涵,我们才能够把握能力本位的实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要密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工作任务,共同确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校应在企业的指导下,在市场调查及预测的基础上,以企业主干技术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载体为框架,建立综合性学科体系。校企的进一步合作,还可以扩展到教学与科研领域,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锻炼,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校企可以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术专家和权威,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者的一切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授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验、实习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注重教而非注重学。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十分注意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学习内容由学习者自定,且学习进度也可因人而异,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应避免仅仅对学科内容进行简单增删的改良主义做法,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打破工程学基础观,确立生物学基础观,确定符合能力本位要求的培养目标,编写教学计划与大纲,重新整合课程,建立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还应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依据职业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并且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高于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动态的。其开放性体现在从教学专业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基于充分的就业市场调查,在此基础上,其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更是依赖于相应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所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来开发确定。其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目标不断的会随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而更新;二是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要求和职业的要求,开发各种长短不一的课程体系,随时招收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可按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

能力本位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组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转变为引导、鼓励、帮助、评价、管理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真正责任者,在能力目标的导引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自行评价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记忆性知识且内容深奥,学生难于自学的教学或逻辑性强,不易分解的学科知识教学。而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也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适用于任何层次、任何类型、任何对象的教育与培训。它适用于培养技术工人的定制式训练,适用于成年人的技能教育和适用于再生性技能训练,而不适用于产生性技能训练。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为标准参照评价。

三、学习心得和体会:

本次学习收获很大。使本人认识到要教课,不要教书;

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

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

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

教无定法。

此外,应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改革。其实,在我的《空气调节与中央空调》课中,我一直都是采用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我将内容分成五大单元,每个单元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并在本单元的理论课后,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训练,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培养,历届的教学效果都较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不是通过传统的、学科式的显性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而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同时,应明确专业教学的基本功能和任务;理解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