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18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人民政协之所以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就在于它是建制化的。在科学技术社会学领域,建制是“一种有秩序、有物质内涵的社会结构。它包括物质内容和制度内容,物质内容有物质化的技术和知识化的人力构成,制度内容有组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1]。建制化则是形成建制的动态过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制化主要体现为搭建组织平台、制定规章制度、展开理论研究,并对协商民主达成诸多共识的过程。这一进程始于一届政协的召开,经过不断探索,今天已经基本实现建制化。

建制化首先体现在“组织”和“人力构成”上。经过多年探索和调整,人民政协组织建构已经定型,这为协商民主建制化搭建了平台。人民政协组织建设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政协委员界别的构成。一届政协经过协商由46个单位组成。二届政协调整为28个单位和特邀人士: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青年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联、自然科学团体、社会科学团体、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和特邀人士。三、四届政协界别设置变化不大。五届政协撤销合作社,增加体育界。六届政协增设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改农民界为农林界,从而构成31个界别。七届政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八届政协设34个界别:中共和8个民主党派、共青团、总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技协会、全国台胞联谊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林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疗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联合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宗教界和特别邀请人士。九届政协将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界改为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农林界改为农业界;十届政协改社会福利界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至此,全国政协的界别名称和数量固定下来,并一直保持至今。

(二)政协工作机构的设置。一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机构分三级:政协全体会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常务委员会;二届政协取消全体会议,只设全委会和常委会。全委会全体会议正常时期每年召开一次,平时由常委会主持会务。常委会由政协主席、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和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他们同时组成主席会议,主持下一届一次全会的预备会。

政协常委会下设两类机构。一是工作组(委)、专委会。一届政协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和宗教事务8个组。二届政协设国际问题、工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福利、华侨、宗教、医药卫生、民族、妇女、学习委员会、地方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政协会刊编委会等14个组(委)。三届政协增设联络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化组教育组合并,撤销社会福利组(1965年11月以后有调整)。四届政协撤销地方工作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全国政协会刊编委会。五届政协把文化组和教育组分开,另设法制、对台宣传、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体育和农业各组。六届政协改国际问题组为国际问题研究组,撤销城市建设和对台宣传组,设立祖国统一工作组、外事工作组、提案工作委员会。从七届政协开始统称专门委员会(下设服务性办公室),当时共设提案、学习、文史资料、经济、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体育、法制、民族、宗教、妇女青年、华侨、祖国统一联谊、外事14个专委会。八届政协调整为8个专委会:提案、文史和学习、经济、科教文卫体、妇青和法制、民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九届政协设9个专委会:提案、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教科文卫体、社会和法制、民族和宗教、文史资料、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十届政协改文史资料委员会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至此,专委会设置固定下来。二是秘书处和办公厅(室)。一至五届政协期间设秘书处,在秘书长领导下处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来往文电,负责会务开展,组织委员参观、视察,保管文档,联络地方政协等。一届政协期间,秘书处下先后设立过处长办公室、秘书科、行政科、人事科、财务科、组务科、联络科、地方科、警卫科、资料室、研究室和文化俱乐部等。二届政协至五届政协前期,秘书处先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各科室,后改为直接设立办公室与各科、室、组,名称变化较大。1980年12月30日之后,秘书处改为办公厅(不设主任,只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并固定下来;办公厅下设研究室、秘书局、联络局等。

(三)政协地方机构设立。一届政协期间就在中心城市、重要地区及省会设立了政协地方委员会。二届政协会议以后,按照首部政协章程的规定,除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设政协地方委员会,“其他地方”在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设地方委员会。此时的“其他地方”包括自治州、县、自治县和市辖区等。当时除少数县在有必要时可设地方委员会外,大部分县均不设;在有些市,如因人口少,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也可以考虑不设地方委员会[2]。1982年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在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都可设立地方委员会”[3]。此后,政协地方委员会在县(市、州、区)级行政区域普遍建立起来。

建制化的第二层内容涉及“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即规章制度的构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制化涉及的规章制度包括四个层面,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规约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开展,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保障。

(一)国家宪法。一届政协经过协商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民主协商的产物,它强调“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既是民主协商的结果,又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党和国家政治文件。一是党代会文件。如八大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协商机构的作用”[4];十三大报告规定“人民政协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加强政协自身的组织建设,逐步使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经常化”。此后,每次党代会报告都明确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推进人民政协建设。二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文件。如1956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1979年制定了《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最为重要的还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等。三是国务院文件。主要是2005年颁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2007年颁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两个白皮书。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讲话。包括在各种政协会议、统战工作会议以及其他场合的讲话。如毛泽东在二届政协召开前的讲话《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1962年周恩来在三届政协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邓小平1979年在五届政协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江泽民《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在庆祝政协成立50周年时的讲话《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人民政协规章制度。一是政协章程。一届政协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起了政协章程的作用。二届政协通过了首部政协章程;1978年五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部政协章程;1982年五届政协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章程。这部章程经过1994年、2000年和2004年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二是关于组织建设的制度。如195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组组织简则》,198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等。三是关于工作的制度。如1949年10月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1951年制定《关于处理人民意见的试行办法》,198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1996年和2005年修订)、《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视察工作条例》(2005年修订),1991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1994年、2005年和2011年修订),2005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和《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四是关于政协职能的制度,如政协全国委员会1989年制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1995年颁布《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简称《规定》)。

从学术研究来看,“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到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到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5]。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建制化必然要求研究人民政协理论,而这种研究现已经实现专门化。

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长期从属于统战理论研究,其主要平台一是中共统战部门。共和国头30年,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进入新时期,其首要职能是“调查研究统一战线的理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中央反映情况,提出开展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6]。为搞好理论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共统战部门经常召开理论工作会议。1983年4月召开十省市统战理论座谈会,1985年2月召开首次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并同时成立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会议还制定了《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章程》。此后,各地方纷纷成立统战理论研究会。统战理论研究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理论研讨活动。二是社会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创办于1956年,“文革”时期停办,新时期得到恢复发展,并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的阵地”[7] 。2003年11月制定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现今,市级以上普遍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往往是独立的,市级以下则和党校、行政学院是三校合一。此外,各级人民政协和高校、社会科学院等其他机构的理论工作者也纷纷开展统战理论研究。

新时期以来,党中央逐步提出了专门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任务。1985年9月全国政协秘书长会议就要求政协研究室研究“有关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8]。其后,许多地方政协积极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活动。中发〔1989〕14号文件出台前,黑龙江就召开了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文件出台后天津、江苏等许多省市纷纷召开此类会议。李瑞环在1993年5月指出,要搞好政协工作“就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对人民政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9]。次年,《人民政协报》和深圳市政协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在会上指出:“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9]41此后,各地纷纷成立政协理论研究会并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8月,全国政协举办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贾庆林在会上肯定“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政协理论的指引下前进的”。他还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的概念和基本框架。胡锦涛在庆祝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2006年12月20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采取了三大举措以推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一是颁布《研究会章程》。章程规定研究会是在全国政协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主要职责是制定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规划,确定理论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织、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建立和扩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队伍;组织会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学术思想和理论研究信息,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开展人民政协理论政策的宣传,编辑出版刊物和资料;反映人民政协理论工作者的要求,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接受委托开展咨询和培训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学术活动”。它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实行单位会员制,主要包括地方政协设立的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或相关组织。研究会设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包括名誉会长、会长、顾问、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下设办公室、调研部、会员部。二是出版刊物。2007年2月,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主办,中国政协杂志社出版了《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它是首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学术刊物,经过一年试刊,2008年2月更名为《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三是2009年12月制定《关于加强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规定了研究会的性质、工作基础,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列席政协相关会议,秘书处内设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研究会工作经费、秘书处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用房用品、工作指导等问题。此外,全国和地方各级政协理论研究会、各级各类理论研究者还积极研讨人民政协产生的理论依据、人民政协和中国的民主建设、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自身建设等。

经过探索,关于人民政协的诸多共识已经达成,这为协商民主建制化提供了基本规约。

(一)明确了性质任务。一届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一届人大召开后,它演变为“党派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2]。1954年政协章程规定,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为贯彻宪法的实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进入新时期,统一战线演变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也成为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0] 。1994年修改后的政协章程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1995年《规定》把人民政协定性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至此,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表述固定下来。新世纪新阶段其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11]。

(二)明确了运行原则。1954年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七项准则①,1978年政协章程增加为八条②。此后一段时间各种文献的规定比较笼统。新世纪以来理论界对此加深了讨论。中发〔2006〕5号文件明确规定:“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对成人教育脱产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是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者的主渠道、主阵地。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要针对成人教育脱产生的特点,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1.进行课程改革,做好“三进”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心,积极落实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成人教育脱产生真正理解、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一方面,要压缩那些超越成人教育脱产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内容,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与现代化发展相悖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内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与和谐社会构建紧密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

具体化、现代化。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进是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重中之重。要根据成人教育脱产生的特点,彻底改变单纯讲理论知识,单纯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认知的教学模式,要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联系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切身的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困惑、模糊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二、积极发挥党政社团在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党政社团在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对成人教育脱产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既有党团组织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又有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覆盖了成人教育脱产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1.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组织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引导成人教育脱产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根本上提高他

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使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成人教育脱产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严格要求他们,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学院团总支和各班团支部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深刻认识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共青团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班级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内化,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成人教育脱产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班集体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功能。

4.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进社团,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是小型社会,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构建和谐的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等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必须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在校园建设风格、校园色彩、校园音乐、师生着装、教室布置以及各种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雕塑、画像、喷泉、假山、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的选择上,都应统筹考虑,精心制作,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建筑文化,达到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重要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全民族深厚、广阔、灵慧的精神空间方面,高校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成人教育脱产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构建校园文化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先进文化的建设,用优良的民族文化陶冶成人教育脱产生,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对成人教育脱产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举办各种棋类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辩论比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规范成人教育脱产生的行为,指导他们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切实有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成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研究互联网的技术特性、运行规律和学生上网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规律,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机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内容,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1.在互联网上大力弘扬主旋律,增强阵地意识。同志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地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所以,要利用网络,把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重要内容,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努力开创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开展系统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积极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用现代化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宣传主流意识的思想和声音,积极创办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文化和文明建设的特色网站,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把有关理论教育内容编成寓教于乐的电子软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利用网络工具,如QQ、BBS论坛、电子信箱等与学生直接对话,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以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网络建成成人教育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社会作为一种虚拟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扩展。网络中的一切活动都是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的统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有关要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增强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唤起成人教育脱产生自觉维护科学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构筑起一道稳固的道德防线,使网络空间最终成为一个既高度开放又高度文明健康的精神王国。

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坚持专业化培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质,提高综合素质和本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塑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效能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同志指出:“重视和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考察、认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成为成人教育脱产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研讨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智能素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富有感情、思想、性格和智慧特性的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智能素质,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艺术、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有较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和阐明马列主义理论,而且善于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支队伍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网络技术水平,深入研究网络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技术的“两面性”,熟练地驾驭网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和运用现代化传媒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新的手段,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

创新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成人教育脱产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成人教育脱产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荆蕙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4]王忠桥,章旭东.基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4.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3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是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为:

1.1新公共管理汲取经济学中的理论一直以来,公共行政学都汇集了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思想,而新公共管理则更多地借鉴了经济学的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目标是追求3E,即: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益)[3]。此外,为了应对传统公共行政强调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对政府创造力的抑制,从而导致政府管理的形式化和僵化的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希望通过强调经济价值的优越性,重新发掘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提升政府的创造性[4]。

1.2新公共管理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面对越来越多的对政府规模庞大,资源浪费严重的质疑,新公共管理反对原有政府管理模式的权利中心主义,主张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提倡建立精简而有效的服务型政府。首先,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制定对全局进行总体掌握,而具体的实施则应由各自制机构承担[5]。其次,新公共管理主张适度的分权与授权,赋予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权威,解除对其过多的控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与效能[6]。再次,新公共管理打破原有层级制的金字塔体系结构,压平组织结构的层级,创建扁平制组织结构。

1.3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战略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政府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公众,公众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话语权,这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积极性。而新公共管理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提倡政府对待公众应像企业对待顾客一样,一切制度和决策的制定都以公众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为出发点。顾客导向战略引导公众参与政府职能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积极性,也是政府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与动力。

1.4新公共管理追求效率和结果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是具有“理性”性质的,精确、迅速、明确、统一性、严格的服从是官僚体制的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优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所强调的是效率和结果,而忽视过程,重视技术在提高管理效率中的作用,提倡多种方法与手段的并用。新公共管理给予现代管理更多的灵活性,为其营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实现管理行为的创新,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2.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文档工作审视

新公共管理赋予现代管理以效率为中心、技术至上的特点[7],这决定了现代文档工作具有以下运行特征:

2.1在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电子文件的管理为工作中心

在韦伯的官僚体制中,文件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维系与连接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运转,体现出工具价值。而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出的电子文件以其快速、便捷的特性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家档案局的调查结果显示,仅200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共产生各种类型电子文件近2亿件[8]。此外,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改变统治者的角色,提倡塑造服务型政府,由此为电子政府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可以说电子政府也是新公共管理的产物。为了提高政府透明度,创建开放型政府,电子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实时信息,以此来满足公众的政府信息利用需求,通过与公民进行互动,鼓励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电子政府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电子文件作为支撑。电子文件实现了文档的无纸化管理,大大节约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而借助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打破了文件传递与利用的时空限制,改变了过去管理过程复杂、消耗时间长、资源浪费的壁垒。但是,现代管理对电子文件的依赖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难题,如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受到质疑、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差所引发的管理失效等。如何攻克电子文件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弊端,给现代文档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2在重视资源利用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文档的开发利用为工作重点

政府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据报告显示,社会信息资源的80%来自于政府信息。政府文档是的体现,文档为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构建了沟通的桥梁;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等决策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部门,为营造开放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社会提供新闻、统计报告、经济预测等服务信息将作为档案被保存下来[9]。对政府文档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扩充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的运行提供支持,是新公共管理对文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3在以顾客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为公众服务为工作理念

在过去,档案局、档案馆等各级档案部门以档案保管为主要工作任务,以服务自身机构为工作目的,档案工作秉持着保密、严格开放程序的工作原则。而在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自身组织机构,而是广大公民;文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开发文档信息资源、实现文档的充分利用。新公共管理重申了文档工作的社会使命应是以公众的文档利用需求为服务对象,为公众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实施顾客导向战略。在宏观层面,以服务为理念进行档案部门的组织规划、政策制定、标准的拟定,以服务为宗旨对文档工作进行全局掌控。在微观层面,在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文档工作的所有环节之中,尤其在档案的提供利用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如何满足公众的利用需求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实施顾客导向战略是充分发挥文档管理部门作为社会信息管理者,肩负着服务社会公众这一使命的必然选择。

2.4在整合企业管理思维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普遍使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也有人提倡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将信息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在知识管理的三要素:人、信息资源、技术手段中,人处于核心地位。在管理者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自身拥有大量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各项内容都是在人的支配下完成的,离开了人的存在,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不可能产生。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文档工作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一方面,大力挖掘管理人员的隐性知识价值。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为文档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估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激励政策,培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奖惩制度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培养其工作责任感。

2.5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充分挖掘文档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

档案馆等社会主要档案管理部门一直是国家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资金支持。但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数字化进程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档案部门的需求。新公共管理的经济理念要求档案部门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政府拨款的所造成的局促局面,充分挖掘所保管的文档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档案产业。在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和石油、煤炭一样,是具有价值的资源。对文档信息进行整合开发,生产信息产品,是文档工作的新项目。例如现在的一些咨询公司,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档案部门在开展经营业务时,除了对自身所掌握的文档信息进行开发外,还应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广泛、全面地搜集网络上的信息。并采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充分挖掘文档信息的经济效益,争取在为组织自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文档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尚处在并不成熟的阶段,其内在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使其在文档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的思想进行文档工作革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文档工作的价值定位问题

新公共管理汲取经济学理论,引入市场机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容易造成组织对利益的盲目追求,而导致社会价值的缺失。我们在对文档工作进行改革时,应采用新公共管理的经济理念,注重文档资源的价值开发,构建营利性机构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文档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作为国家文化事业机构的公益性工作性质,始终以为公众服务作为工作理念,把握好经济创收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避免对文档工作的价值定位产生偏颇。

3.2组织管理问题

新公共管理改变传统组织结构金字塔式,主张的是扁平化与分散化,而对权利的分化与下放在给下层管理人员带来能动性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了上下层管理权失衡的问题,例如政府在管理中出现的“政府空心化”就是由此原因产生的。因此,文档管理部门应正确处理权力控制和权利下放的问题,优化组织结构、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为组织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3.3技术手段的应用问题

信息经济的发展要求文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引用技术手段,电子文件的产生、电子政府的兴起、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等都以技术手段作为保障,不可否认,技术手段在现代文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以工具的价值出现在文档工作中,起到的是提供文档工作效率的辅助作用。针对目前一些人所提出的技术至上主义,文档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技术手段在文档工作中的应用,切不可本末倒置。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4

根据2019年组织生活会要求,结合近期工作实际,对照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了对照检查,深入查摆了存在问题和根源,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上没有根本转变,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检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于政治理论学习较浅,缺乏对政治理论思想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自主学习和系统学习不够。由于日常工作比较忙,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当然主要还是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学习方式上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强国APP”软件进行学习。虽然日常学习得到了保证,但学习是碎片化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有效整合,难以达到要求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四个意识”方面。多年从事组织工作,使我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能够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但 “看齐意识”需进一步提升。虽然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能够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但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对一些人讲的“政治段子”,不能当面提出批评意见,有时仅一笑而过。

(三)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这是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深,接触不足,文化自豪感不强,文化自信不足。

(四)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方面。能够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干部培训、领导干部档案管理等工作抓实抓细。在日常工作量大,上报的材料时间紧任务重时,或是在落实档案整改要求,有同志不理解不配合时,难免会有急躁情绪。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对自身要求。切实转变学习态度,摒弃重业务轻学习的传统的观念,把政策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开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精神,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强化业务政策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政策指导实践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核心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同身边的不良倾向作斗争,指出身边朋友等不当言论积的错误之处。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5

【关键词】政工人员;政工论文写作;理论;实践

政工论文是一种学术性论文,许多人对政工论文缺乏了解和实践,认为政工论文存在一定的神秘性、理论性,因此,对于对政工论文写作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而如何提高真身政工论文写作水平,成为当前政工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政工人员应勤学多练,由易到难,熟练掌握政工论文写作规律及技巧,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从而提升政工论文写作水平。

一、政工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全面加强小康社会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导向,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人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而思想政治则是事业单位发展指导,而政工论文作为一种思想政治论文的一种,提升其写作水平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党政工人员思想素质,提升我党政工队伍建设及整体素质水平,还能使事业单位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党政工人员政工论文写作培训,提升我党政工人员政工论文写作水平十分必要。

二、写好政工论文的方法

政工论文写作需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写作条件,因此,在写作前,政工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勤学苦练,化难为易,其中,政工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深入了解、认识政工论文,全面掌握其写作规律及技巧。在许多人眼中,政工论文属于一种专业的学术性论文,潜意识觉得政工论文写作比工作汇报、调查报告及经验总结写作难,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政工论文写作前,政工人员应先打破这一常规认识,对政工论文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勤加练习。政工人员在写作前,可以多看一些优秀的范文,全面掌握政工论文写作规律及技巧,勤学苦练。

(二)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修养。写作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是人类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人类思想活动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想写好政工论文必须先提高写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心理素质、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其中写作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修养:全面认识及了解无产阶级时间观、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社会主义道德。不断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坚持党的方针及政策,端正态度及作风,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工作。

2.心理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热爱工作。在工作中应做到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记忆、善于感知,树立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

3.生活阅历:不断丰富自身人生经历,多经历人生酸甜苦辣,丰富自身生活阅历知识,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多积累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从而为政工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4.知识积累:思想政治是一门集理论性、政策性、思想性、群众性及知识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要想写好政工论文,必须对以上学科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掌握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管理学、新闻学、伦理学等,多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加强知识积累,提高自身文字、书法、语言、逻辑及修辞功底,以便写出质量更高的政工论文。

(三)全面了解政工论文性质。政工论文是一门特殊的学术性论文,它具有其他论文所不具备的文体特点,包括论文的文章体裁、思想内容及研究范畴,综合来讲,政工论文性质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内容科学性。政工论文其目标在于指导人们思想行为,揭示事业发展客观规律,因此,在政工论文写作上,写作者应从科学角度出发,摒弃个人好恶观念,有依据、有责任、客观公正的进行写作。

2.观点创造性。政工论文是一种思想性学术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应融合自身见解及观点,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有创造性的进行写作,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3.言语的抽象性。政工论文是一种抽象的科学语言,它与日常生活语言及文学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分,政工论文注重概念、逻辑、判断、归纳、演绎。政工论文语言一般较为抽象,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约束性、凝聚性、激励性、隔合性以及辐射性。

(四)从正确的写作角度出发。由于政工论文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为人们思想政治指明正确的方向,因此,在政工论文写作时,写作者应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自我角度出发及读者角度出发,明确论文自身观点,并结合读者兴趣及需求,端正态度,认真进行写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政工论文是我当思想政治发展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它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技术,坚决抵制陈旧、腐朽思想观念,全面贯彻“两手抓”,加强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我党政工人员政治思想觉悟,并结合本文以上写作方式,勤加练习,从而提高政工人员政工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正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 高翔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程培英.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 2013.

[4] 曾学智.社会学视野下的法治研究[D].武汉大学,2010.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6

关键词:政协,宣传工作,方向

 

搞好政协工作,离不开宣传工作。,政协。哪里的政协宣传工作做得好,哪里的政协工作也就有声有色。,政协。在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既要有“做功”,还要有“唱功”。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总结政协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人民政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是提高政协地位,扩大政协影响,发挥政协作用,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扩大政协影响

各级政协机关必须和本地和区外媒体、上级媒体积极配合,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坚持和完善联系制度,让新闻单位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本地区政协的制度和工作,并积极为这些新闻单位宣传政协工作做好基础性的配合工作。

和各级各地媒体合作可以扩大政协的宣传平台,使政协的声音更大,传的更远。要增强和这些新闻媒体合作的计划性,每年可以请进一批媒体将其与政协各项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报道本地区政协的重大活动。同时也可以考虑走出去开展一些围绕团结和民主的活动,并给予宣传。

二、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增强背景报道、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的力度

要从创新策划入手,改单一的会议报道为背景报道、深度报告与跟踪报道,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要深挖政协的新闻资源,做到让社会各界喜闻乐见,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事先制定方案。根据活动安排,制定活动宣传方案,具体部署宣传事宜;二是加强跟踪。重大活动宣传有始有终,跟踪报道,以扩大社会影响,使政协的宣传更具有新闻性和可读性。,政协。

政协组织的各项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友好往来、开展的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咨询论证、提案督办,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组织的重大纪念活动、各种座谈会、联谊交友会等,由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这些会议、活动的宣传报道,我们注意准确的把握分寸,确保如实报道、正面宣传。同时要对注意多报道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的履职活动、多报道涉及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调研视察活动、多报道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提案,围绕这些活动增强背景报道、深度报道、连续报道。

三、运用多种形式媒体,扩大覆盖面

要充分考虑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全面合作,人民政协具有丰富的议政资源、统战资源、民意资源和文史资源,这些资源是政协宣传的富矿。好的矿藏,需要敏锐的探矿人、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良好的工厂车间;政协的新闻资源,需要优秀的记者和权威的媒体进行深度采访与编辑加工。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加立体的空间,把政协新闻资源发掘好、利用好。

要拓宽宣传的渠道,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影视等多种形式,使宣传效果覆盖到不同的人群。要扩充宣传手段,考虑不同宣传方式的功能,充分运用新闻报道,论坛、访谈、社会公益活动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增强宣传效果。要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办好宣传政协的专栏、专版、专题等,并与他们密切合作,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力求出精品。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协网站,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对网络宣传也要加大投入,在人员配备、工作条件、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为网络宣传工作创造较好的条件。

四、改进方式,增强政协宣传工作的实效

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式十分重要。,政协。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政协新闻宣传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课题。要拉进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等多种形式,各媒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辟专栏、专访、委员专访、议政综述、热点追踪、话题评析、政策解读等方式,也可进行现场直播、实时播送、网络媒体现场访谈等方式,使政协各项活动的宣传实现深层次、多样性。如可以在报刊上开辟 “政协论坛—民主与法制”专版,从更高和更深层面对政协履行职能活动、委员建言献策和协商议政实践进行全面深入报道。也可在主流媒体举办“政协园地”、“委员在线”、“委员走进直播间”和“委员视点”等专题和专栏平台,从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视角,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多方面、多侧面采访报道,反映和宣传一大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我们要注意四个结合,以增强政协宣传工作的实效。一是要把报道领导活动与报道委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相结合;二是要把程序性报道与实质性报道相结合;三是要把结论式的报道与行进式、全过程报道相结合;四是要把报道形式单一化与报道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五、潜性宣传政协基本理论知识,把基本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例和材料展现给社会各界

要充分挖掘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的潜力,研究和探索新闻宣传的新手段和新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的人了解政协、熟悉政协。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中,使群众了解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情况有较为直接的印象。,政协。

政协新闻宣传既要面向政协系统、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也要面向各级党政干部,面向各界广大群众,面向社会。,政协。对各界的宣传的重点要有所区别。一是展现给社会: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日常新闻宣传报道,如程序性报道政协全会、常委会议等日常工作;紧密跟踪政协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深入报道党政部门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履行职能取得实效的典型事例等。二是展现给群众:对一些课题的调研、重要提案的督办等,做好背景报道、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确保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有血有肉;注重报道政协对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课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报道政协关注民生,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事例;重点报道本地区不断拓展履职舞台,主办的品牌性文化、经贸活动。将地区的新亮点、闪光点、兴奋点酣畅淋漓的展现给世人。三是展现给同行:积极宣传各级政协履行职能中涌现出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宣传政协组织和政协机关建设的新进展,如政协提案工作的做法和成绩,疏通民意放映渠道的做法,党委、政府支持政协工作的政协履行职能的具体情况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全书.把握正确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开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J].协商论坛,2009年12月刊.

[3]马俊.努力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新闻宣传工作[J].华兴时报,2007年.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发挥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政治理论教育是是企业培训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新形势下,必须结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更新企业培训观念,突出政治教育重点,用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思政政治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优秀的思政政治培训老师是增强企业思想教育时效性的前提。只有企业思政教育老师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才有可能保证思想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培训教师能潜心钻研马克思基本理论,站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从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上挖掘内在价值,并结合企业现存的问题和员工思想特点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拘泥于形式,打破思维,提升培训品味,增强教学的深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穿透力。

其次,要更新日常思想政治的教学观念。过去我们总习惯于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现代企业必须树立“员工和客户同等重要”的观念。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个性发展,通过平等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员工的思想活动,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注重教学质量,真正将政治学习融入到企业研发和各项活动中。

最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例如定期组织员工针对时政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可以采用专题教授式教学法。例如针对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员工积极讨论,通过专题的策划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观点融入,将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再如增强上下级、同级之间的双向、多向对话,沟通思想。

二、形成良好的员工宿舍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要求

员工宿舍是生产第一线以外另一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员工宿舍的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的质量都直接关系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进员工生活宿舍。

在员工宿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如可以通过员工宿舍优秀理论学习小组评选、表彰等活动,注重德育引导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将理论学习融入中国特融入宿舍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先进文明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可以组织编印《员工宿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手册》,员工入职时就人手一本,帮助其理论学习。企业党委和党员先进代表要督促企业员工业余时间学习最新理论,结合实际给员工更多的启发,更多的思考,更大的动力,以激励自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三、加强企业内部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染力

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战斗堡垒,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政治核心。企业党组织是党联系普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开展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领导者。企业应加强内部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感染力。

首先,以抓好员工的自身建设为根本,不断加强“组织育人”的实效性建设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因此,必须旗帜鲜明的用先进理论武装员工,成为全体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力量。近两年,随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一些不良价值观误导人们,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因此要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员工思想建设,在多元化的思想中选择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其次,要丰富企业文化形式,寓教于乐,突出特色,构建健康向上、博雅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党组织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文化促生产”为主线,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精心策划和组织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企业文化活动。例如安排国庆、“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的活动,组织优秀员工深入革命老区或革命纪念馆旅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或通过技能大赛、优秀员工标兵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创新,并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赚钱盈利是每个企业的目标,但绝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优秀的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在赚钱的同时关注人的价值,强调对社会的贡献。如通过捐助学校、保护环境等方式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可以走的更远。因此企业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价值来看,都应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回报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是是连结企业和社会的桥梁,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和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结合企业特点和能力,组织员工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如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发展慈善事业。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赋予实践活动新高度,引导员工展开实践体验,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针对员工理论践行能力不强的情况,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服务。这既能提高员工思想境界,又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充分利用网络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力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活动。因此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实效性,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新兴平台,发挥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可以在企业网页平台开辟出红色主题区域,或者开设网上党校学习,精选行业先进人物事迹,设立时事政策相关的网站和主页。同时,通过网络这一特殊平台提供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思想交流,打通沟通渠道。让企业党组织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与其进行思想上的互动和交流,解决员工思想出现的实际问题。(作者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杨春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且管理职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社会经济事业的不断进步,加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为重要,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合理的设计程序,及时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

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职能主要分为落实、激励、调节、转变以及灌输等不同的阶段,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完成相关的社会职能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传统的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方式上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其作用较为有限,当前,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职能还有没有作出合理的界定,加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可以顺利运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快速提升舍业单位工作的效率,这种方式对于保障事业单位的合理运行,加强内部工作者的学习和相互交流具有积极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做的是人的工作,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启发引导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人们对于道理奉行和接受的程度,成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在各个方面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与意识、民主思维和文化知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职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新时期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注意的问题

2.1 搞好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事业单位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不要忽视职工追求独立、勇于创新、求知欲强、敢于变革的特殊心理特点,在对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密切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人的心理品质和道德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因此,必须要关注到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性,人的思想都会有共性的一面存在,因此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定会有章可循,但是人的思想实际上又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人的思想是存在着差异的,在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时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不同途径和不同的方法去给予解决,这就需要在考虑到职工的共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每位职工的个性,坚持从实际出发考虑职工自身的文化基础。

2.2 搞好长期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对事业单位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和教育他们解决态度问题、方向立场问题以及政治信念的问题,解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认识等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解决修养、纪律和道德问题,总之,就是解决职工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问题,因此,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培养什么人的这一问题,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真正将职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些决定了事业单位思想指正教育工作所具有的现实性和长期性,而长期性和现实性又是相统一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需要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是现实性和长期性的具体体现和反映,从一个教育时期进入另一个时期,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现实性所体现出的变化,而正是在这样的时间上的连续和中断恰恰就构成了一定的长期性,这两者是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当前任务和不同时期任务的不可偏废,因此,在对员工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必须要立足长远,只有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着眼现实,才能扎扎实实地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2.3 搞好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将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也就是指真正正确发挥好职工的主体作用和教育人员的主导作用,任何一种教育当中都会存在着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这样的两个方面,事业单位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教育者引导、启发和传授被教育者知识的问题,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中是主体,尤其是对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因素都使得事业单位职工受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想的重要影响,在这因影响因素当中,往往是谬误和正确、腐朽和先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各种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因此,只有对职工进行正面的教育,不断疏通他们所受的思想影响,引导职工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全面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无论是特征教育、典型教育还是常规教育,教育者都要善于捕捉正确的教育时机,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要善于和敢于引导被教育者,在引导时要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内心去引导职工思想,从各个方面使职工受到教育,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加以探索。

3、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1 推陈出新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因此,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不断创新,首先,需要引导和研究网络文化,迅速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方面随时随刻都在产生着影响,因此,对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率先占领这一阵地,在内部建立起局域网,充分发挥网络传媒公平自由、灵活方便以及信息传递速度快的优势;第二,要注重引导和研究休闲文化,迅速占领文化休闲的阵地,使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融入到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当中,不断丰富职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延伸教育的效果;第三,引导和研究家庭文虎,快速占领家庭文化的阵地。家庭是整个社会中的细胞,而家庭文化是否稳定能够直接影响到职工自身的精神状态,因此,必须要把社区文化建设和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不断延伸到职工的家庭当中,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为主线,利用家庭这一载体将教育寓于各项文化活动当中,不断营造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形成社会、家庭和单位全方位相结合的教育格局。

3.2 实事求是

当代事业单位的很多青年职工思想非常活跃,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思索和观点,如果只是被动地引导他们去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出现难以沟通的局面,因此,在对事业单位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形势有所创新和发展,首先,必须要坚持讲实话的原则,讲实在的道理而不是虚无的道理,因为只有教育者讲实话被教育者才会觉得可信,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注重“真、善、美”;第二,要坚持帮助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人的原则,使员工能够体会到教育中的“人情味”,实践证明,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大力倡导这一原则,只有设身处地地真正为职工着想,做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思考和认识问题,才能使职工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3.3 解放思想

在对事业单位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善于抓难点和热点问题,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充分结合起来,将讲利和讲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使职工的教育问题变得实在具体,改制单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能够使职工感受刀片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优越性以及党的温暖,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无形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和有形的服务工作,才能使职工与单位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真正发挥出稳人心、得人心和暖人心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善于将一些大的教育思想转化成为职工更容易接受的小道理,不断将大道理渗透和贯穿到各个小道理当中,让人感受到平时可亲,只有这样,教育思想才会深入人心。

4、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党政工作的协调作用,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下,使得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2]何树全.走动式——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式初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

[3]魏会卿.当前学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王亚然.德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5]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9

一、传统媒体规制的历程

大众传媒在传承价值观念、培育新的价值意识、塑造价值主体、建构共同价值取向、维持价值体系和引导价值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是我国政治自信的充分体现。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需要。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担负着引导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作用。

建国以后,新中国将旧中国所开办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全部接收,并改造为以《人民日报》为龙头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对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控制十分严密,妨碍了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正常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大众媒体还未兴起,媒体数量相对较少,国家对媒体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的规范和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渐认识到意识形态弱化的不良影响,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性,对新闻媒体采取了新的管理方式。这一时期,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工作更加细致。国家对新闻媒体的管理逐渐制度化,新闻报道更加有序,新闻的公开透明度逐步加强。在社会生活领域逐步开放,社会更加富有活力的同时,一些领域逐渐变得庸俗化。这种庸俗化使人们对政治的热情逐渐降低,对金钱的追逐则成为不少人生活的重要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试办民营发行。进入21世纪,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改革进一步深化。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书报刊分销服务市场,为此提出了新华书店转为企业的改革要求。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的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改革,开始在9个省市21家单位设立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大约经过3年时间,最终达到了国家所确定的目标。同时,我国也逐渐放开外资与国内私人资本入股出版行业的限制发行。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探索的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以新闻出版业为例,下一步改革争取实现的目标是“一个体制、两个格局、三个体系”。一个体制就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体制。两个格局就是以国有为主导,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三个体系就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市场体系,以人为本、深入基层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

二、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我国是一个传媒大国,拥有的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到2010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81家,其中包括副牌社33家。中央级出版社221家,其中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0家,其中包括副牌社20家。从报刊杂志的角度来分析,到201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总印数32.15亿册。在这些报刊杂志中,有一些是党政机关主办的报纸杂志。党政机关主办的报纸杂志以及具有教育功能的报纸杂志是教育人民群众与全体党员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国逐步建立并正在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法律体系。在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法律体系中,除了宪法和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之外,还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性法规。宪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原则性,在社会生活中起具体操作作用的是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

(一)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国家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要求,这在宪法的序言中有明确的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限制公民的自由,而是有序地扩大公民的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宪法的规定。如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二)法律 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法律,既有综合性的基本法律,也有专门性的法律。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等。上述法律与新闻活动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刑法》第105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专门法律有《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对保密制度和泄密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三)行政法规 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行政法规比较多,效力层级较高,社会影响也比较大。《关于对期刊出版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规属于此类。另外,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或者转发的一些通知或者规定,如《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等法规也属于此类。这些行政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管理。表面上看,上述法规的社会管理职能很明显,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功能却并不明显。但如果结合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具体管理行为,也能体会到这些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密关联性。

(四)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主要是国务院所属国家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专门规章,包括如下几类:一是有关新闻媒介管理和经营活动的规章。如2005年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等;二是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规章。如1990年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和1998年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的若干规定》等;三是关于取缔、打击非法出版物的规章。如2004年最高院和最高检《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四是关于约束新闻从业人员行业道德的规章。如2001年《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和2005年《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

三、政府管理模式的改进

徒法不足以自行。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每天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局势,仅仅凭借法律进行静态的调控,难以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动态控制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对社会舆论传播载体应当实行两条线交叉管理。一方面,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对传媒实行思想政治上的领导,引导传媒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做正面宣传,并对传媒进行跟踪管理与监察工作。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由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一)改进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批准登记模式 对新闻媒体实行批准登记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比如,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登记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注册登记主办单位与主管单位制度是国家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重要环节。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主办单位应当切实负起责任,领导和监督出版单位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出版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应当从主办单位做起,层层落实。

(二)改进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审读模式 审读、审听、审看(简称三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报刊是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否贯彻了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成立专职三审小组,按层级负责审查社会舆论传播载体,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规范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目前三审人员的素质整体较高,政治可靠,经验丰富,责任心很强,能够依据具体分工,做好报刊杂志或电视电台节目的三审工作,及时完成三审报告的撰写。

党委宣传部与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之间的三审工作交叉,可以起到互相配合、拾漏补缺和互相监督的作用。但三审人员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媒体报导政治导向方面的问题,也有文字图片错误的问题,比如写错中央领导人的名字,台湾、香港、澳门被称为国家,刊登凶杀案件现场过于血腥的照片等等。

我国建立的三审制度符合国情。中国媒体发展太快,数量太多,逐一实行事前审查需要数量相当庞大的审查人员,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所以通过颁布各种禁载规定,建立事后三审制度,能够起到加强媒体自律的作用。

(三)改进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统一协调模式 在新闻工作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对各种新闻媒介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类指导,宏观上进行有效的舆论调控。各类各级媒体虽然各具优势、各具特色,但是,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政方针的宣传上,一定要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新闻改革应当有利于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而不是削弱这种领导。社会舆论传播载体进行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思潮,应当坚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推动新闻宣传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言论有自由,宣传有纪律。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组织者要定时组织例行会议,召集各业务部门的主管参加,传达宣传精神,通报相关违反纪律的情况,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登载于媒体的文字要受宣传纪律约束。由于这些宣传纪律的存在,法律中规定的诸多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尽管宣传有纪律,国家也严格要求,但是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比如,对重大突发事件任意炒作;对民族宗教问题报导不当,伤害民族感情;报刊杂志追求猎奇,刊登不实新闻;随意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等问题未能有效杜绝。因此,由宣传部门确定某一时期的重点报导内容,对重大事件统一报导很有必要。涉及重大政策以及较大的政治事件时更应如此。

(四)改进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社会舆论传播载体通常属于事业单位。媒体最初的开办资金与日常运作资金往往由政府财政供给。等级最高的媒体是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这些媒体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当时,14时28分发生地震,14时47分新华社领先于所有媒体向全球播发了英文快讯,14时56分播发了震后第一张图片。

无论是对政府官员还是对新闻从业者来说,行政级别在社会生活中都具有很实际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传媒的级别越高对于开展舆论监督越有利。比如,一些省报主办的都市报,因为省辖市的官员管不到它们,所以抢发了很多省辖市传媒不能发的新闻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四、市场调节规则的运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社会舆论传播载体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改革的市场化导向,使得社会舆论传播载体必须郑重考虑经济收入。如果社会舆论传播载体过于呆板,注定在市场化道路上步履艰难。为了生存,各社会舆论传播载体开始考虑新的经营策略,这就给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提出了全新课题。

(一)社会舆论传播载体之大众媒体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传媒。这就是被称为大众媒体的各种晚报与都市报。大众媒体兴起的黄金时期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4年,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晚报都市报方阵,数量占全国报纸总数量的15%左右。晚报都市报成为拉动全国报纸出版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生活服务类报纸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城市相继拥有了自己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品牌。这些报纸满足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行业专业类报纸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良好的出版势头。行业产业类报纸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工青妇农等类报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新型财经类报纸也脱颖而出。大众媒体主要以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和文艺副刊为强项,内容为市民喜闻乐见。尽管大多数媒体按照新闻报道的纪律要求,在批评性报导 见报时,能够做到记者、受批评者、受批评者的主管三方见面,但是为应对激烈的商业竞争,仍有不少媒体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主要目标,虽然使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改变了单一、沉闷的呆板面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众媒体当中比较活跃、最能够反映我国报纸市民化倾向的主要是都市报报业群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报界出现了一批省级党报主办的以都市报命名的市民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的报业群体已经形成。都市报的经营机制、报导内容、报导方法、发行方法都与以前的党政机关报不同,发行量一路飙升。这些都市报除了从标题、图片方面入手外,更加注重市民生活,更加注意报导社会新闻。但这样也导致娱乐性的八卦消息充斥其中,这些消息客观上起到消解大众社会关怀的作用。

随着各种晚报与都市报的出现,媒体数量日渐增多,为规范和发展社会舆论传播载体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世纪初开始了新一轮的社会思潮载体的改革。当时的媒体改革为报刊的存续定下了几条标准,不少媒体因此停办。这既为政府部门的行业报刊减轻了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清除政治导向不正确、有违规纪录的报刊杂志。

(二)社会舆论传播载体之大众传媒的产权 社会舆论传播载体之大众传媒的产权有两个限制性前提:其一,传媒不得由民间开办,所有申请开办传媒的主体都必须是政府机构或官办媒体。其二,为满足前一条件,不少传媒的开办资金只能处于不确定状态。比如,一些传媒的开办资金并非直接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而是一些省级报纸从报纸的广告收入以及企业的赞助费用中支取的。

其实,对于产权问题,我国政府部门早已有所涉及。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和新闻出版署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的产权界定的批复”中指出:我国所有报刊社都是国有资产。我国现行出版法规和规章也明确规定,我国报刊创办实行许可证制度,报刊社的主办单位是法定的创办投资人。报刊创办时,个人或集体自筹启动资金的,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应当说,国务院的三个主管部门的批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权威性和规范性,对整个报刊业的资产给出了明确规范。

当然,报社资产性质的认定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首先,要考虑新闻出版的创办单位许可制度。其次,要考虑新闻出版实行的主管主办制度。第三,要考虑党政机关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基础这一事实。总之,主管主办单位是创办报刊社的法定投资人,非主管主办单位不具有投资的主体资格。筹资中的企业赞助,属无偿的赠与行为;个人或企业等的垫资,是一种借贷关系,只能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报刊是国家的特殊行业,不适用“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

(三)社会舆论传播载体之体制机制改革 2003年,国家开始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21个试点的新闻出版和发行单位,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了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累了经验。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为落实《意见》,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按照这一整体布局有序推进。

首先,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坚持了正确方向。新闻出版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我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

其次,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把握了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出版工作所承担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的任务,主要依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因此,增强新闻出版业微观主体的运行活力,就成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一方面,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和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任务的出版单位,要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积极推进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以好的机制促进事业发展,向社会提供基本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除少数民族语言、盲文等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以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大部分出版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当然,增强新闻出版业微观主体的运行活力,不能靠一种模式。从国内国际情况来看,运用优势企业和优质品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用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集团比较成功。改革可以搞集团,但改革不等于集团化。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模式更好一些,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否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政府信息公开及其影响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已经建立。国家对政府公开信息作出的强制性规定,标志着政务公开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也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政务公开还没有融入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发展不均衡。许多政务部门推进政务公开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评价考核等制度建设滞后,这需要政府部门认真提高思想认识。典型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认识。认识到位,就能主动创造条件,把政务公开做深做实。规范化的政务公开,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明确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需要通过法律来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五)外商投资社会舆论传播载体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世贸规则进行贸易。外国资本进入我国传媒市场已成事实。我国传媒深感传媒帝国主义已逼近家门,而外国学者则认为这会促使我国传媒市场化。

传媒产业作为精神和文化产业,直接服务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它的服务性贸易具有双重意义。它在给公众提供信息或娱乐的同时,也在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我国入世谈判在传媒领域没有更多的承诺,仅仅就 以下两条做出了承诺:一是外国人可以投资国际网络公司;二是我国将每年进口20部外国电影,并允许外国电影和唱片公司分成。承诺中没有涉及外国电视频道落地和报刊入境的问题。至于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则有所涉及。外商从事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应当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正当经营活动及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受我国法律的保护。当然,外商从事分销等业务,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设立外商投资图书批发企业,应当具备经营期限不超过30年等条件。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