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开发技巧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6 18:33:45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1

【关键词】解题技巧;灵活解题;逆推角度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流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分析化学的学习效果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习题的解答,解题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也许你会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内容听得懂,习题却不知如何入手,公式背了不会用,或是做题效率低下[2]。简单点说,就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较少,也许基础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少知识的灵活性运用[3]。本文以“络合滴定法”习题为例,从逆推的思考角度探讨了《分析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

一、探讨《分析化学》习题解题技巧的初衷

每年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各种公式、理论掌握的基本到位,但对习题的解答技巧和速度还很欠缺。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课后习题分析和解答的能力;为了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技巧的看法[4]。让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考虑从逆推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解题方法出发,让学生获得思考问题方法的启迪,以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真正达到有效地开发智能,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1]。

二、灵活解题,重视科学方法的启迪

如果说解题技巧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思想,那么理论知识与技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为依托。没有知识的支撑,解题技巧就是空壳子;没有技巧的运用,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意义[5]。我们应该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

不论题型如何,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与前提,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审题技巧一般首先是初步了解题目全貌,知道大概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其次要再细读一遍,注意题意的层次,对一些关键的地方,要“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确定理解透彻;最后将平时所学知识与题目要求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6]。

2、全面析题

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来找出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和提供的条件的联系。详细分析它们与哪些理论、公式和物质性质有关,并将这些理论、公式和性质一一罗列出来,逐步找出要求解答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案[7]。

3、开拓思路

有些问题,可能从正面直接入手,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开拓下思路,考虑改变入手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往往就可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新的发现,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8]。下面,我将从逆推的角度以“络合滴定法”中的习题为例说明改变思考角度的解题技巧。

例如:浓度均为0.0100 mol/L的Zn2+,Cd2+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KI,使终点时游离I- 浓度为1 mol/L,在pH=5.0时,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等浓度的EDTA滴定其中的Zn2+,计算终点误差。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直接入手,可能会不知所措,不妨考虑一下逆推的方法。先从终点误差的公式出发:Et=(10pZn'-10-pZn')/(cZnspK'ZnY),发现pZn'和K'ZnY都是未知数,从公式pZn' = pZn'ep - pZn'sp可知,只需计算出pZn'sp即可计算出DpZn';而pZn'sp = 1/2 ( lg K'ZnY + pcZnsp) ,发现只有K'ZnY是未知;再根据公式lg K'ZnY = lgKZnY - lgαZn - lgαY = lgKZnY - lgαY ,计算出lgαY可知lg K'ZnY;最后根据αY= αY(Cd)+ αY(H) -1,从题目已知条件及副反应计算公式,可计算出αY。就这样以逆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就可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有时在你面对题目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妨开拓下思路,从逆推的角度考虑一下解题的方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解题技巧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生涯当中必须掌握的本领,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才可以让你在日常的解题当中事半功倍[9]。各种习题的解题技巧不胜枚举,什么样的题目用什么样的解题技巧,需要我们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并时常通过习题训练,加深自己对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提高自己解题技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珩.“中学化学解题技巧”课程开设探讨[J].化学教育,2005,1:42-44.

[2] 林丽娥.物理习题评析中解题技巧的渗透[J].物理教学,2014,5:44-46.

[3] 王肖秦.初中化学解题技巧例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2:84.

[4] 陆光.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4,71:64-65.

[5] 王志伟.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助推学生能力提升[J].解题技巧与方法,2013,5:77.

[6] 潘文德.以退为进,灵活解题[J].新课程学习,2014:71.

[7] 万凤云.浅谈化学习题的教学技巧[J].经验交流,2012,12:36.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2

初中历史的教学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教育不仅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知道历史,感受历史学习中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伟大教育。可以说历史教育也就是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如原中国国家图书馆长,著名的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说:“学习历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公民不懂得自己国家的历史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教育应该把历史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开展,抓好初中历史课教育,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校,一些初中学生不够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与兴趣。当然,我们分析这些不重视历史教育,不够重视历史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受了不良教育的影响;其二,我们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不得法。尤其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解题技巧。教师讲得不明不白,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由此原因,作为新形势下,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应该开展好:1、历史教师、学生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抓好初中历史数学;2、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历史教学的艺术,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师要把那些科学的解题技巧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拿起解题技巧的金钥匙去打开历史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初中时代就打下扎实的历史素质基础,成为一个合格的初中生。

第一、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了解的东西必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达尔文传》中说:“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对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识,关键要去理解它、认识它。理解认识的过程需要一种解决的技巧。有了技巧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知识的宝库”。比如高中历史分析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开展一些解题技巧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比如说,可以从:1、兴趣入手运用解理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2、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争论中去解决历史分析题: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在网络上大量收集有用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探究去解决历史分析题。解决历史分析题,关键在教师的重视、引导,不断地努力培养。

第二、抓好历史分析题中的解题技巧运用

我们要抓好初中历史分析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去解决好分析题,提高解题能力。当然抓好历史分析题,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好解题技巧的实践。下面针对历史教学实践,可以举出教师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历史分析题的。

1、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说:“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分析题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围绕分析题,步步探究,层层追思。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技巧方法。”依据魏书生老师的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是这样具体实践与运用的。

A、“在对历史上的秦始皇你来分析一下,谈一谈他究竟是一位对历史有贡献的皇帝还是一位平庸无能的皇帝呢?”这个分析题我就采用兴趣解题追思法引导学生去分析。①秦始皇重视发展生产,如命令李冰父子修筑四川的都江堰,让四川成为了天府粮仓。这一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②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原来七国的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这好吗?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③参秦始皇大修道路,这有什么意义呢?又一次激发起学生之兴趣。在兴趣追思法的刺激下,步步层层追思,大家最后对分析题得出了一个结论:“秦始皇是一位在历史上有贡献有作为的皇帝。”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3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3]秦君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4):123-125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练笔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又要讲究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觉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加大学生练笔实践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离不开生活的感悟,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之所以“倒不出”,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首先要过语言关,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等等。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等等。其次,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关于场面描写,怎样做到点面结合,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等等,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才能融会贯通,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可见,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只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多动动笔杆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不无病。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就要及时摘录,丰富积累,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克服单一性,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等等,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如学生写作,教师面批,生生互评,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分析研究

作文教学难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有些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活动人为地割裂开来,没有在相互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笔者立足语文教学实际,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本简要论述。

一、立足课堂阅读分析,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示范,教师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应当以典范的文章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渗透与指导,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知识性目标,还要在引领学生分析研究的同时,加强范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如让学生学习教材是怎样进行布局谋篇的,怎样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组织材料表现中心思想的,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探究题、让学生汇报交流等方式,要求学生说一说在阅读分析之后的体会和收获。可以通过交流发言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教材写作技巧的感悟,以说一说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巩固写作技巧。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有一些艺术留白,或是结尾留下悬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利契机,要求学生进行续写补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之后,安排学生仿写同类型文章,以达到学习写作技巧的目标。

二、结合课外自主阅读,积累深厚的文学底蕴

抓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课内接触的文学作品数量有限,无法形成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教师应当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弥补文学积累匮乏的问题。

(一)指导制订阅读计划。课外自主阅读是学生增加文学积累、积淀文学底蕴的重要途径,而高中生在校时间少、学习节奏快,难以系统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每学期的阅读量制订阅读计划,将阅读活动安排到每一个月、每一周,循序渐进,以此促进阅读活动的正常和有效开展。

(二)给予阅读技巧辅导。在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阅读技巧辅导,指导学生怎样科学地运用浏览、略读、详读、研读等不同的方式对相关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以达到花费最少时间获取最大收获的目的。

(三)发挥读书笔记作用。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与形式,让学生将成果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于读书笔记让学生将阅读中感悟深刻的精美语段摘录下来,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提纲式摘要,并附上自己的阅读体会点评,对文章的间架结构、写作技法进行初步提炼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写作奠定基础,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三、借助范文研究载体,开展作前指导

提高作前指导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是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传统作文指导的枯燥、单调相比,教师应当通过下水作文的体验,不断提升作文教学的生动性,以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选好范文载体。在作文指导中所用的范文俗称下水作文,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前结合所教作文的类型特点要求,写作的质量较好的示范文章,以此在课堂进行分析引导,旨在抛砖引玉。有些时候,教师也可以选取满足教学需求的名家名篇作为范文,为作前指导提供良好载体。

(二)指导分析研究。教师在作前指导中可以借助于范文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对其开展认真的阅读与分析,将课内阅读教学中所掌握的分析要点运用起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文章的特点,提炼文章的写作技巧,加深对同一类型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通常,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题、指导小组分析讨论,让学生多角度分析范文,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感悟理解,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学习借鉴运用。在对范文进行阅读分析和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这一类型的文章写作具有哪些技巧要点,以及自己怎样开展写作活动。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开始设计写作提纲,并将写作提纲在小组里面汇报交流,相互点评、补充和完善,为作文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改革评改模式,增强学生写作感知

作文评改环节通常会被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所忽略,其实这是一个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环节,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改革评改模式,增强学生的写作感知。

(一)开展阅读式互改。课后评改也是体现阅读技巧和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让学生互换作文进行阅读式互改,在深入阅读其他学生文章的基础上,按照字词、结构、手法、主题的顺序,对这一文章进行分析评定,将阅读技巧发挥出来。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借鉴他人写作经验,有助于自身写作能力提升。

(二)开展体验式点评。教师在每一次的自主评改中,应当有意识地选取一到两篇文章作为当众评改示范的内容,通过指导阅读体验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评改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技法的提高。

(三)开展交流式互动。在完成评改的各个流程之后,教师还应当要求批改者与作者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针对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侧重于指出文章有待改进之处,通过互动方式提高评改成效。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意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仝建军.浅议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转变[J].考试周刊,2008(02).

[2]李晓霞.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6

摘 要 技巧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有很多训练方面的课题值得研究解决,而安全训练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方面出发,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探讨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试图为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自我保护 意识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舞台的新兴体育运动,英文原名为cheerleader,起源于美国。2001年,由CSARA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将该运动从美国引进到中国,这十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学生体协的大力推广下,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开展已经的如火如荼。然而,与技巧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匮乏阶段。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和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重视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调查,解决发展难度技术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安全问题的矛盾,既是有效提高训练效益的需要,对发展动作难度、延长运动寿命、开展技巧啦啦操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啦啦操在我国科学、持续、快速地发展。

一、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技巧啦啦操是具有表演性与观赏性的一个集体性项目,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多人配合完成的具有抛接、托举、翻腾、操化以及口号所组成的竞技性成套动作。根据项群理论,技巧啦啦操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它和同项群的竞技项目例如健美操、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项目一样,竞赛中以运动员所完成动作的难度、新颖、稳定、优美等因素判定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在技巧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操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即使把“安全”意识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但是在完成技巧啦啦操的托举、抛接、金字塔等动作时还是会出现运动性损伤现象。运动性损伤的发生可能将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比赛和学习,轻者给机体带来损伤,重者会造成身体的残疾或影响其运动生涯,因此,鉴于运动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得技巧啦啦操的保护更为重要。

二、啦啦操运动安全事故分析

据中国啦啦操网的信息显示,在美国研究人员针对大学和高中学校啦啦操运动重伤的报告中指出,近些年来,啦啦队安全保障措施已使重伤事故数量有所降低。但到目前为止,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啦啦队所导致的严重和致命伤患仍然比较多。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研究中心公布了第26期关于此问题的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是自1982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以来共26年间统计而来的。在此期间,共发生了1116起严重伤患事件,其中高中和大学分别占905起和211起。高中体育事故中包括152起致命事故,379起非致命事故,以及374起严重事故。大学体育事故中包括22起致命事故,63起非致命事故,以及126起严重事故。在所有女生体育项目中,啦啦队引发的事故占高中重伤事故的65.2%,在大学中这一比例为70.5%。

表1 1982年-2008年美国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统计表

在中国,2009年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文中以参加2008年中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的13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受伤情况十分严重135名运动员仅有3人未受过伤,受伤率为97.78%。从调查问卷中可看出,132名运动员共受伤234次,平均每人受伤1.78次。

表2 运动员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2011年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文章对四川省200名参加竞技啦啦队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总共发生急性损伤运动员为166名,发病率为83%。调查对象中女性多于男性,运动年限低的运动员发生损伤情况高于其他运动年限运动员,发生率高达90%以上,并且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等级一级以下的运动员,比例高达90% 以上。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虽然啦啦操运动的安全监督进展缓慢,但人们越来越重视啦啦操安全问题了。继续收集所有类型的啦啦队受伤记录,将有望证实目前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于减少事故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三、自我保护的概念及误区

技巧啦啦操运动的自我保护是指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中出现危险意外时,利用自身能力采取紧急措施自救脱险的行为。竞技体操、技巧等项目在国内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安全保障系统和方法。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在有效的外界保护措施前提下,运动员能够较为轻松地排除意外情况,并获得自我保护能力。但技巧啦啦操运动无论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是保护措施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如此程度。运动成绩是衡量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教练员、运动员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取优胜,往往把精力、时间倾向于动作的学习、难度的掌握上,容易忽视自我保护意识的运用,更容易产生自我保护仅仅是运动员自身能力随机表现的片面看法。由于技巧啦啦操训练时出现意外失误的可能性颇多且千差万别。诸如,抛接的角度、位置、向前翻腾动作的后卷、金字塔动作的平衡点误差以及运动员心理因素、外界因素等等,都会造成动作的严重失误。运动员必须要通过自我保护方式进行补充,但是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获得又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教练员、运动员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四、技巧啦啦操训练中自我保护概念建立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理论基础

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都是在变化的条件下完成的。每个动作都伴随着肌肉力量的改变,各环节的姿态、速度的变化及人体与外部的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动作和动作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要对每个难度动作的结构、各环节技术以及动作间连接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内在规律性。同时要分析了解易发生偏差失误的地方、形式及外在身体可能的形态、感觉等,总结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最佳方法及姿态方式。在技巧啦啦操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既要给运动员传授指导技术要领,又要使队员之间相互明确容易造成失误的原因和自我保护的措施方法,通过不断练习培养队员相互之间的默契,从而提高保护效果。

(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技术基础

从事技巧啦啦操训练,自始至终都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注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长久性。除了从其它项目的技能积极转移和借鉴外,在训练中应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培养方案和步骤,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随机应变的能力及身体素质水平。在技巧啦啦操训练难度的过程中,充足耐心、时间把握得当、注意力集中是队员们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耐心:减少运动损伤出现几率的唯一方法是花时间大量练习新技术,因为任何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瞬间被掌握;时间性:抛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被托举队员和底座对时间的精确判断,如果抛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增加动作的危险性;注意力集中:团队中每位队员都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抛接比其他啦啦操技术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干扰都应该降低到最小。啦啦操运动中金字塔动作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上层队员能否安全地进行高难度动作取决于底层保护者功夫是否做得扎实。所以要求教练员在教学时,应了解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遵循啦啦操的技术规律,逐渐增加技术的训练比重,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

(三)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信息交流平台

创造良好的技巧啦啦操训练和心理环境氛围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先决条件。技巧啦啦操队员是训练的主体,一切训练理论、计划、方案措施都必须经过运动员生理、心理机制加以调整和实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积极沟通进行交流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得以完成的首要条件。因为,影响运动员进行安全训练及能够体现自我保护能力的因素很多,诸如,运动员性格差异、运动员基础训练水平,生理机能状况、当前心理与技术状态、训练量的限度、动作的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积极有效地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运动员主动自觉地追求目标,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以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到训练的实质中去,才能保证训练得以贯彻执行。

(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语言提示法

在比赛场上,当尖子队员出现失误时,在某些特定的空中体态下头脑往往是模糊的,而底座与后点保护队员能迅速判断出失误的形式、程度、方向和空中异常体态等。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进行及时必要的保护措施外,还应该在尖子队员、底座队员和后点保护队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提示指导性的语言系统。提示语言要求简练有力、清楚,使尖子在失去空中正常感觉时能迅速地执行提示的要领,达到安全的目的。这种提示指导性语言需要教练员在平常的训练中与运动员共同商讨制定。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尖子才能清楚并且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否则突然的大声提示反而会影响技术的完成或自我保护行为的实施。

(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法是指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这是一种运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在技巧啦啦操训练中队员的技术薄弱环节和已出现的动作失误偏差或多或少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个不正确的运动痕迹,它将会干扰正确运动表象的形成与巩固,破坏正常的条件反射通道,在以后的托举、抛接等训练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失误或损伤。对此,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方法,强化正确的动作表象,消除头脑中残留下的错误痕迹。最正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五、结束语

技巧啦啦操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由训练实施者、训练对象和训练保障体系等方面构成。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但尖子、底座和后点保护队员是训练的主体,只有协调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加速训练进程,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技巧啦啦操训练中,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重新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我保护行为,才能有效弥补外界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避免和消除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训练的安全性,促进技巧啦啦操运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中国啦啦操网.省略a china .org.

[4] 唐金山,周燕,邱建钢,孟宪君.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2009.

[5] 黄茂武.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30.

[6] 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D].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 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

[8] 花玲云.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存在着某些滞后的观念,这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日益更新的文化是极不谐调的。这种滞后与不谐调,使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观念之一:重音乐技巧轻文化知识。

这种观念,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我们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观念是其录取标准的“派生品”。尽管近些年我们已经意识到降低高校音乐艺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的危害性,但由于历史的因素,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高校艺术专业录取的文化分低”。言外之意,考不上普通院校,考艺术院校。报考艺术专业是部分考生开启大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通向大学之门的一条“捷径”。抱有上述观念的学生在每年的师范艺术考生中占60%左右,其中一部分考不上其他专业的考生把眼光转向音乐专业,从而日夜加班突击音乐技巧,以尽快实现大学梦。那么,其他40%的艺术考生呢,对音乐的热爱是真实的,同时文化知识也开始“滑坡”,但是他们并不担心考不上大学,原因不言而喻。不管抱什么心理,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重音乐技术,轻综合文化知识,是必然的结果。

上述学生带着业已形成的观念进入高校后,尽管教师每天强调综合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先期形成的观念。从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宁愿每天在音乐技巧上花更多的时间,宁愿在音乐技巧上投更大的“资“,宁愿在音乐技巧上吃更大的苦,也不愿在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上下功夫。因此,原本进校之前文化知识水平就较低,进校之后,对英语、大学语文、大学心理学、哲学、艺术概论等课程,又如何能学进去、学得好?某高校音乐系在每年文化考试中,尽管考前均采取强硬的杜绝考试作弊的措施,但每年仍然有不少学生抄袭、作弊,领导、教师对此感到非常棘手。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音乐专业的学生,录取时文化课的分数均在不及格甚至更低线上,进校后学校又不单独为这些学生补课,这样的文化基础要想考及格,只有一条路——作弊。

观念之二:重音乐技术轻音乐理论。

学生的具体表现:对音乐技术学习有直接作用的课程感兴趣,对基础理论课,如史论、音乐美学、和声、配器等课程均不感兴趣。有些课程即使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被动学习,也不能真正深入进去。学生们认为,这些课程与所学技巧并无太大的关系,这些课程不能帮他们在毕业后“谋生”。加之教师强调某些专业技巧课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技巧练习方面。

即便是有些学生对某门音乐理论课感兴趣,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仅有纯音乐技术的提高,而没有音乐理论水平的提高,是不能促进音乐全面素质的提高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因此,往往造成音乐技术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失衡。实质上这种失衡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观念之三:重视本专业轻视相邻专业。

搞声乐专业的学生买歌曲集,搞钢琴专业的学生买练习曲,搞小提琴专业的买小提琴练习曲。

总之,从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购书、借书、存书这一侧面,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即有多少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又注意学习相邻专业知识?“学好本专业知识,考出一个好成绩,就算是一个好学生。”这是我们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现实标准,这是一个无奈的标准,因为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又学好相邻学科的知识是一个高级的目标,是一个对大多数学生显得过高的目标。学好本专业是一条通向事业成功道路的独木桥,一些学生的思维往往被限制在狭窄而封闭的空间,他们意识不到借鉴并学好相邻学科的知识,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走向更高境界,向更深层次发展、研究、探索的阳光大道。

观念之四:重文本知识,轻实践能力。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开始由以前的学历型、知识型转变为综合型、能力型。但由于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音乐技术课,音乐理论与文化知识的选修课,几乎占据了90%以上的课时,而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被迫将以前的统一安排、统一指导的集中实习,变为个体自主、宏观指导的分散教育实习,使学生失去了更多的提高能力的机会。其次,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教学能力的艺术实践活动,有些院校并没有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四不像”,“高不成,低不就”是可想而知的。根据调查了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后,因综合知识贫乏和艺术修养的肤浅,十分渴望重返校园。

前面所谈的几种观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对陈旧教育观念的承袭。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有教育创新。要改变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其一,由单一型、封闭性向开放型、综合型人才观念转变。即由只注重音乐技巧,仅从音乐本学科接受知识,转变为以音乐为主、多学科吸纳营养。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任何艺术,虽然都有技术、技艺的成分,但纯技术永远不可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培养音乐人才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化的人生观,才能真正洞彻艺术的奥秘,只有深入理解人生,深刻体验生命,才能理解和把握艺术。生命、价值和意义是艺术的核心所在,文学、哲学(特别是生命哲学)、历史是熔铸智慧、通向艺术殿堂的秘密所在。

其二,由技能型向思考型、理论型人才观念转变。即摆脱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机械的技能练习,转变为思考式、思辨式、智能式的理论把握和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以传统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其结果造成技巧课机械模仿和理论课被动重复、记忆的局面。“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技巧练习与其说是练习动作,不如说是练脑,即:练习对动作的控制。在练习中产生的表演动作的困难,究其原因还是大脑对动作的调节控制产生的困难,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在进行技能练习时,应展开积极的思维并分析造成演唱、演奏动作困难的原因,以聪明的大脑指挥来排除练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自动地去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的宝藏。”事实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学习,应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趋向和个性特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摆正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音乐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当今时代,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要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们在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工作实践中重新学习的,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只是奠定一个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伊曼说:“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和运用获得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选择、获取、吸收新知识和总结新经验的思想方法,这是高校音乐教育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最佳途径。

其三,由培养知识型、技巧型向培养能力型人才观念转变。即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把握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等方面做好准备,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艺术实践应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新观念、新方法和新兴课程应纳入常规教学,而不应仅是某一学生或教师的个人行为。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8

【关键词】合唱;指挥技巧;起拍;感染力;艺术性

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皆有所扩展。在合唱领域,指挥已经成为合唱表演团队的核心与主导角色,且逐渐发展为合唱曲目的诠释者与“二度创造”者。合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形式,其最大魅力便是不同声部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向同一方向靠拢,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且和谐美妙的音响效果。合唱指挥正是达成该艺术美学意境的引领者,他可以将乐队内拥有不同嗓音条件、负责不同声部的合唱者结合为有机整体,高超娴熟地运用指挥技巧指挥“发声”,体现合唱作品思想真谛,向广大受众传递真挚情感与正能量。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既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敏锐的音乐感知力、高超的音乐表现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在合唱指挥中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运用起拍技巧彰显合唱魅力。

一、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重要性

合唱指挥技巧遵循“精、简、美”的基本原则,其中,“精”是指每一动作要做到精心设计与精准无误,任何多余的习惯性动作或行为都会误导合唱者,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合唱表演效果。“美”则是指挥动作要连贯流畅、自然灵动,毫不拖泥带水或软弱无力。“简”与“精”相对应,即简化指挥动作,以最小的变化指挥合唱的速度、力度等[1]。合唱指挥中的起拍是指,在发音之前指挥利用相应的手势动作向合唱队预示音乐情感情绪、速度力度及演唱方法等。合唱表演需要不同声部的协调配合,保持音色向同一方向靠拢,并挖掘不同声部的潜能,保证个性与共性兼顾。良好的合唱表演效果,离不开贯穿于合唱全过程的起拍指挥技巧的运用,合唱指挥起拍决定着合唱节奏的快慢、复杂拍子间的交替形式、乐句的划分以及合唱的力度与速度,合唱指挥唯有把握起拍技巧所对应的指挥内容,在找准节拍节奏、情感基调与旋律特征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二度创作”能力,对起拍指挥进行适度地发挥,才能够实现对合唱队的整体把控,在提升合唱表演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同时,保证合唱表演整齐划一但不失灵动。由此可见,起拍是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之一,在合唱队把控及合唱效果发挥中起到引领与决定性作用。

二、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合唱指挥技巧中的起拍是“带”的集中体现,即引领与主导。对合唱指挥而言,其与合唱队的关系既需要“带”,又需要“跟”,在“带”的同时把握好起拍所对应的指挥内容,对合唱队做出精准简练的预示,在合唱队演唱中对节拍的交替变化、情感情绪的变化等作重点分析,在不破坏、不干扰合唱队演唱氛围与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再次发挥指挥作用,保证指挥与合唱步调一致。综合而言,合唱指挥技巧中的起拍步骤与注意事项分别如下:

(一)合唱指挥中起拍的基本步骤

合唱指挥中起拍通常包含三大步骤。其一为预备,合唱指挥居中站立,腿部伸直、肩部放松,左脚略微向前,两脚分开适度距离并呈倒“八”字型,胸腹部近似歌唱发声姿态。同时,手腕及上下臂放松,前置于胸前,以目光巡视合唱队并引导合唱队员集中注意力、做好心理及情感准备,预示合唱即将开始,以此为后续的合唱奠定基础。其二为吸气,亦称为“预备拍”。此时,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速度及力度等要与合唱作品开始部分高度契合,正如杨长安所说:“预备拍的吸气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已经是音乐的一部分”。预备拍预示着合唱前一拍的吸气准备,合唱指挥起始动作如举锤。其三为开始唱。起拍技巧的应用让合唱队在准确适宜的位置进入并开始演唱,预备与吸气皆为该步骤服务,指挥图示的击拍拍点一落下,合唱队便开始演唱,在吸气与开始演唱之间,合唱者要始终保持屏息状态,保证演唱时气息充足结实,声音连贯有力[2]。

(二)合唱指挥中起拍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起拍指挥技巧时,指挥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保证动作规范标准。如果指挥需要进行伴奏合唱,则应当将右手手掌直接对向合唱者,左手手掌自然放置在外下方,随后,将双手摆放在身体两侧。如果指挥需要伴奏合唱,则应当将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的同时,左右手手掌同时朝下。在吸气预备拍阶段,虽然吸气未发出声音,但已经是合唱音乐的一部分,合唱者需要根据作品风格、情感基调等作好呼吸准备,这就需要合唱指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与音乐感知力,通过指挥让合唱者的吸气紧紧跟随合唱作品的情感变化。在开始唱阶段,指挥者要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强拍发音还是弱拍发音的歌曲,指挥都可以采用“提前一拍或半拍”的起拍方式,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强弱规律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如果歌曲为弱起,起拍时动作要在弹起的最高点处有所停顿;若歌曲为强起,起拍便需要在小节的强位上击出,动作由内向外弹起,在第一拍的拍点上吸气并起唱。

三、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有效运用

起拍作为预示歌唱的重要合唱指挥技巧,决定着合唱者对音乐的处理方式、合唱力度与速度。在应用起拍技巧时,合唱指挥要深入分析合唱作品,把握其情感情绪色彩,体会创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知晓不同演唱方法与各个声部的音色、作品风格及力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合唱队个体特色与整体优势为目标,有效运用起拍指挥技巧。

(一)不同速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音乐作品的速度决定了音乐的情感基调与情绪色彩,如行板音乐庄严肃穆、低沉浑厚;快板音乐欢快流畅、明朗激越。在运用起拍演奏技巧时,如果指挥对作品速度把握不到位,便会背离原作的思想情感,那么作品的“二度创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为此,合唱指挥需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不同速度的起拍指挥技巧[3]。德沃夏克创作的《念故乡》作品普遍标注的速度记号为Largo,与作品内深切的思想情感相契合,对于此类慢速度合唱作品的起拍指挥,指挥人员要在预备时放松手腕及手指,预示合唱队安静的合唱氛围。吸气时手腕微微向上抬起,按照广板控制好挥拍速度,保持拍子之间的过渡连贯自然,控制好腕部的反弹,避免指挥速度发生变化而影响合唱队的起唱。舒曼创作的《茨冈》谱面标注速度记号为小快板,情感色彩激越高亢、热烈活泼。但起音在弱起小节,部分指挥人员在吸气时为满足弱起的要求放慢击拍速度,导致起唱速度与作品的情感情绪脱节,给人以突兀、不和谐之感。为改善此种状况,保证起拍技巧的运用既符合小快板速度及作品情感,又预示客场队以弱唱进入,合唱指挥在吸气时可以适度缩短、缩小拍线的幅度,在固定时值内让合唱队控制好自己的气息,给人以舒适、平缓之感。

(二)不同力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一部合唱作品的演唱力度取决于演唱者对发音的处理方式和音量的大小等因素。歌曲的强弱特点是运用起拍指挥技巧的重要依据,对于力度较弱的歌曲,合唱指挥的起拍动作幅度要小,对于力度较强的歌曲,合唱指挥的起拍动作幅度要大。不仅如此,作品强弱的预示还要根据合唱指挥的击拍线型、击拍方位变化和手型变化作出改变。莫扎特创作的《安魂曲》第二段第一小节是较为典型的强力度起拍。在不同时代的音乐流派之中,相同的力度标记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力度大小。如莫扎特作品内的f标记,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音乐色彩,且此部作品为教会音乐,庄严肃穆且带有神圣感,引起其标记的f力度远不如贝多芬作品内的奔放恣意,需稍加收敛。因此,合唱指挥需要深入作品产生的时代与音乐文化背景之中,结合音乐性质、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旋律及和声等要素把握好起拍力度的强弱分量。在指挥该部作品的合唱时,指挥要以整个大臂的力量为支撑,吸气击拍的线型为竖直向下的直线,在开始唱阶段,手臂的第一关节微微弯曲,依靠大臂力量迅速反弹并向下打出拍点,引领合唱队果断有力地起唱[4]。舒曼创作的《夜晚的星》为无伴奏合唱曲目,为弱力度起拍。合唱指挥需要想象手中激荡着柔和的气息,五指微微向手心靠拢,以较适度缩小击拍线型的幅度,以手腕力量控制手型及动作的弹性,沿着弧形轨迹预示合唱队在演唱时发音需轻柔舒缓,打造出融合、轻柔的音响效果。

(三)拍点起与拍中起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合唱指挥中起拍有拍点起与拍中起之分。拍点起是指在拍点的起拍,如《找馍馍》为第一拍发音,预备拍在前一小节第二拍;《黄水谣》为第二拍发音,预备拍在第一拍;《祖国,慈祥的母亲》为第一拍发音,预备拍在前一小节第四排。在应用拍点起这一起拍指挥技巧时,指挥需要将拍点作为起唱的依据,结合上述不同力度的起拍指挥方法,不仅要在力度、速度、击拍线型、击拍动作、击拍幅度等方面与作品相契合,还需要身体、面部表情的深度参与,以体现合唱的强弱规律与节奏特点。拍中起即在拍中起唱发音,以《在太行山上》为例,合唱指挥需以曲线型击拍预示合唱人员吸气并酝酿情感,在强拍处击拍做好预备,再通过击打弱拍引导合唱人员起唱。在预示演唱力度与速度的同时,发挥起拍指挥的情绪提示作用,连接好乐段与乐句。

四、结语

起拍是一项基本的合唱指挥技巧,在合唱队的把控与合唱效果的表现中起到引领和决定性作用。起拍指挥技巧包含预备、吸气与开始唱三大步骤,在不同步骤中,指挥都应当把握好相关注意事项。为有效且灵活地在合唱指挥中运用起拍技巧,合唱指挥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作品内涵、音乐特色、创作背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起拍指挥,并把握好拍中起、拍点起技巧在合唱起拍指挥中的运用方法,以凸显起拍指挥技巧的应用价值,提升合唱指挥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致福.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应用[J].艺术大观,2020,(29):34-35.

[2]周剑波.试论合唱艺术中的指挥艺术[J].中国文艺家,2020,(04):247+249.

[3]殷立帆.试论指挥的技术要点与合唱队声音训练的方法[J].戏剧之家,2021,(18):82-83.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9

关键词: 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课程内容 职业设计 实施过程

一、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和以“外语加技能”为特色的经贸类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重要学习和能力训练组块,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有机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人际沟通,掌握自我推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能运用所学5项技能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有效学习,以及课后自学、复习和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实施,对实现“掌握开展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等知识目标和“会做较强的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内的商务日常工作”、“会通过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帮助开展基本商务活动”等能力目标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在高中阶段养成一定的英语学习习惯。综合英语主要着重于从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能力,显性指标是学生必须通过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CET-4。本课程共计2学期120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但重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从学生的学习背景分析入手,继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客观分析,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渗透及训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彼此交互反思反馈、互相促进,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引领下,指导大部分学生在一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课程的职业定位设计

本课程的特点是语言的基础训练和提高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照搬项目化教学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和模式,主要依然采用学科教学体系。所不同的是:本课程坚决杜绝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或传统的结构—功能式的解剖式教学方法,以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载体,重视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层次。

(三)课程实施方式及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三、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现代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外语能力为任务驱动,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项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搜集信息,进行背景知识的查询和拓展,领会语言能力提高的技巧,培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和职业素质,最终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推销、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主题上网查询背景资料;能够根据组员性格特点、个人专长进行合理分组,并做好小组合作活动;能够策划、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校园内外完成调查问卷;能够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定位,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进工厂、车间、超市参观,并就自己关心的主题开展一般英语学习研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长期(学年)和短期(学期和月、周)的学习计划,并重视计划的过程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够找准自身的学习风格,并就自己的弱项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加以运用,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能够大胆上台表达观点,具备自我分析和自我推销的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进行适当整合,用PPT的形式开展全班交流活动。

2.知识目标

熟悉构词法基本规则,并能运用构词规律分析词源;掌握所面临问题与挑战的英语表达法,并能进行即兴评论;了解翻译技巧——词义的引申,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句子的功能(主题句、细节支撑句和总结句);掌握四级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增补,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时间顺序法;掌握叙述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省词,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按照步骤法;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词类转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空间转换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分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合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比较和对比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it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优劣对比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as的译法,熟悉机构或组织的撰写方法;掌握英文广告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倍数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否定句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

3.素质目标

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按规范办事、做事细致认真;能与他人交流、很好地沟通分享,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能面对出现各种机遇和威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感知社会,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对未来进行职业准备规划;能开拓性地设计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具有创新精神;能较好地概括、编写与职业相关的文案;能运用英语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质量较高的四级作文。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情境教学范例: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再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由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组编。该教材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日常交际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交际任务及其交际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说、考一体化,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学生自我表达训练一体化。3.内容表现形式:选用以任务型教学为导向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强化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3.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回答问题,采取百分制考核;期中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4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