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8-20 10:44:31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1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执教。领导班子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案例库 能力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12-03

我校为师范类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后大部分是各类高校、高职、中职的教师,所以被誉为“职教师资的摇篮”,基于我校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所以对培养的学生的要求是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师范性和技能性[1-2]。师范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口才,能给其他人讲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管理能力,能尽快地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管理将来可能面对的众多的学生;技能性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我校对学生的这些要求也体现在所授课程的教学中。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是我校机械类、材料类、汽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阐述的是关于工程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工艺四者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多而繁杂,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实践性都很强。该课程之前的教学采用的是“板书+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存在一些不能克服的问题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中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学生其它综合能力的培养等[3-4]。针对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该课程的性质以及我校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建立该课程的案例库,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重新梳理、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教学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详细如下。

1 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1.1 课程教学队伍的现状和教学队伍的壮大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授课的技术基础课程,受众面大,学生人数达到3000人,之前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仅有三四个,教师年龄偏大,学历最高为硕士,授课时生师比非常高,授课时多采用的方法是4班合班授课。这就造成教学时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困难等问题,导致的总体教学结果是学生不及格率高,每年有很大比例的学生进行补考。

针对上述的教师队伍方面的问题,学校提出了教师队伍的倍增计划。对于该课程也实施了此计划,每年有计划的引进新毕业的博士学位的教师,新引进教师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新毕业的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既包括理论教师也包括实验实训教师,这样从年龄结构、职称分布、学缘结构、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都对教师队伍进行了改善。目前,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授课教师达到12位,其中理论教师10位,实验教师2位。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35岁,新引进的理论教师学历都为博士学历,实验老师都为硕士学历;这些教师中有2位具有出国经历、2位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职称结构如表1所示。

1.2 新授课理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和将该课程讲授得更精彩,建立了一套培养新教师的制度。第一,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组,由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组长,组长全面负责新授课教师的培养事宜。第二,建立了老教师带新教师、新教师要进行至少一年时间的助课制度。通过助课,使得新教师有机会和时间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的管理等教学基本能力。第三,年轻的理论教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教师技能大赛培训”活动,通过技能培训加强年轻理论教师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以及课程中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培训结束成绩必须为良以上。此外,还要求理论教师必须参加实验课程的教学,以使得理论授课和实验课程无缝对接。第四,要求新授课的年轻老师开始上课前两年必须先采用板书教学,以培养教学基本功,而且授课前几轮结束时要求学生反馈对授课教师的意见,以让教师自己从学生的角度和意见反思自己教学能力不足之处以及以后教学中要改进的方向。第五,建立了定期安排学校和院级两级的督导组听课制度,以督促和保证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第六,年轻教师必须每两年参加学校和天津市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参赛的形式让新的年轻教师通过培训和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来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课程组的教师中,年轻教师中获得“天津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一名,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一名,除上述成果外,学生评教获得“A”级教师一名,其余教师教学评价良好。由以上成绩可以看出,这些培养新教师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2 课程体系的重新梳理

上述已经提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成分、组织、工艺和应用四要素之间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统一不同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的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授课思路,同时也为了统一学校里不同本科专业对该课程不同学时的要求,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重新梳理后的课程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材料结构及材料性能、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常见工程材料以及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选择,四部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见图1所示,这为后面建立课程的案例库奠定知识体系的基础。图1自左至右分为四个层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总课程为第一层次,总课程所包含的四部分内容为第二层次,每一部分内容中稍详细的内容为第三层次,最后一层次是详细的章节内容。这四个层次的划分对于制定《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CDIO大纲具有重要意义。

3 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在新梳理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CDIO标准制定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将按照CDIO的标准进行建设,新的大纲为案例库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把课程内容所能培养的能力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技术知识和推理、个人的和职业的技能与特质、人际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在企业与社会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5-6]。每个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划分成更详细的子能力,如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又可以划分成基础科学知识、核心的工程基础知识和高级的工程基础知识三个子能力。课程的CDIO大纲的撰写就是把CDIO所要求的各种子能力具体到课程内容中的每一章每一节。这就将课程所能培养的学生能力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在图1知识体系结构中对于所属第二层次的第三层次中的最上部分即基本理论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第三层次中除去最上部分的基本理论外的其余部分用于培养学生个人或职业的技能与特质,人际技能的培养则在授课模式方面体现,而在企业与社会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能力则在课程的最后综合题目或课程设计中进行。

举例说明,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部分分为热处理原理和热处理工艺两部分内容,热处理原理属于基本理论,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热处理工艺部分用于培养学生个人或职业的技能与特质;热处理试验过程中则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热处理部分内容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种常见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则是对学生在企业与社会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4.1 与时俱进,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删除了一些已经过时的旧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关注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

整合内容如下。金属学方面将工程领域较少应用的纯概念、理论删除,在热处理与材料学方面侧重删除过时内容或减轻其比重,融入更符合近年来国内外金属材料品种与加工工艺实际发展的新知识,增加高分子、陶瓷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课时比重,开发《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样品的制备》《45钢热处理及组织、性能分析》综合性实验,使教学内容在保持经典理论、跟随时代步伐的同时更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发展的水平和需要。

4.2 建立了课程案例库,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案例库中每个案例都是按照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思路进行设计,内容包括案例问题、案例引入、案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案例分析四部分。案例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工程或实际生活中所常见的问题,引入部分则指出案例问题所含的核心内容,引入部分后面的内容则是解决案例问题所需的工程材料的知识,案例分析部分则是用刚刚学到的工程材料的知识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举例如下。

案例:室温下,纯铁的抗拉强度为200 MPa,纯铜为60 MPa。

引入:纯铁、纯铜都是晶体,但它们的性能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课程内容:三种常见金属晶格结构(即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相关内容,详细请见相关教材,在此不再累述)。

案例分析:室温下,纯铁为体心立方结构,纯铜为面心立方结构,两者晶格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故性能也不相同,纯铁的强度优于纯铜,但塑性比纯铜低。当同一种金属(如Fe)从面心立方晶格向体心立方晶格转变时,其性能也会改变,例如:体积将膨胀,就是钢在淬火因相变而发生体积变化的原因。

在上述案例中,“室温下,纯铁的抗拉强度为200 MPa,纯铜为60 MPa。”即是案例提出的问题,引入内容“纯铁、纯铜都是晶体,但它们的性能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则指出案例问题所含的核心内容是纯铁和纯铜的性能不同,并且引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能力不同”,第三部分即引入和案例分析中间的内容是解释为什么纯铁和纯铜性能不同所需要的课程内容,即金属的三种常见晶体结构。最后的案例分析则是用三种常见金属结构来解释为什么纯铁和纯铜性能不同因为结构不同金属的性能不同。

该课程建立了如上例所示的案例库,这些案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时数的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3

论文摘 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4-25,39.

[2] 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73-274.

[3] 易清风,申少华,肖秋国,等.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74-175.

[4] 郭琳琳.材料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15-116.

[5] 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口语教材 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上,大学英语是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大学英语的口语很重要,提高学生口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问题。口语教材是学生基本资料,市场上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公共英语口语教材的现状分析

1.教材所定位的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问题。文化背景中外有很大差别,大学英语口语教材定位要考虑文化背景,有条件的高校,要把学生的专业也考虑进去,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完美的补充,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个语句产生的效果不同。口语练习需要教学环境的搭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多搭建有效平台,让学生用英语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起到组织作用,通过组织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口语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口语能力提高,必须多说,多练习,平时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这是最有效的途径。

2.教材的内容的系统性与顺序性问题。英语口语教材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系统性,内容之间要有衔接,内容基本采用层进式,英语口语教材建设要充分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虽然该套教材采用分级式对口语教学进行有深度有层次的拓展,同时教材的取材广泛,单元内需要内容统一,但是编排的话题缺乏一定的顺序连贯性,缺乏有机的逻辑顺序排列;另一方面,虽然每一分册的话题对上一分册虽然都有所拓展,但是重复率太高,这样的编排容易造成学生口语习得的倦怠情绪。

3.教材的适用性问题。适用性问题是教材的关键,教材是否适用,主要看是否适用学生学习,民办应用型本科学生起点低,普遍英语水平不高,教师在选择教材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适用性,不要与一些高等院校适用同一种教材,比如985院校适用,对我们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肯定不适应,学生之间有很大差别,教材选择一定要适用学生,根据学苗的特色,选择适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服务,起到基础性作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的定位以及编撰原则

1.适用性与实用性原则。为了提高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口语水平,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教材是学生基础参考资料,在一定条件下,教师要自己编写教材,和同类院校英语教师共同编写英语口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适用性与实用性,适用性与实用性是编写教材的基本准则,编写在好的教材,不适应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是一本不合格教材,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材编写,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

2.顺序性与层次性原则。教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内容要符合一定顺序,让学生学习时候有一定的方向感,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兴趣。

3.创新性与开放性原则。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但是在语言学习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挑选语料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语言训练材料,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积累语言输出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语料。

三、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口语教材建构设想

1.基础部分。英语口语教材建设要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要注重基础部分建设。基础部分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普遍的真实场景或者现实情况,比如天气、旅游、交通等等。这部分的语料的选择应该先立足于中国学生的文化背景,然后拓展到跨文化的背景语料,这部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以及句型。

2.拓展部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针对某个专业进行编写,把一些专业常用术语编写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得学生能使用在基础部分所掌握的语言材料,对自己现实所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活相关话题进行有效的口头语言输出,将语言应用从基本的普遍情况拓展到专业性职业化的情景。

总之,提高当代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专业技能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如今的社会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企业对高级人才定位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中国企业要想走进世界,员工的基本素质需要提高,英语口语是交流的基本工具,选择合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5

(一)吃透中央精神、深入解读的质量不高问题。重点整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手资料掌握不多,个别讲题内容阐释不精准和集体攻关优势体现不突出等问题。

(二)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推广难问题。重点整治教学改革的参与程度不普遍,改革缺乏可借鉴样板,经验成果交流缺乏平台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配套资料跟进新形势新要求不及时问题。重点整治个别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材配备没有完全满足学员读原著学原文的需求,理论学习检测内容与学员学习内容未同步等问题。

(四)与省情结合不密切问题。重点整治对辽宁省情的调查研究不够,个别讲题使用案例与我省鲜活实践结合不紧密,课后与学员缺乏互动交流,没有时间为学员解疑释惑问题。

(五)网络教育方面。重点整治基层党员网络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组织管理不完备等问题。

二、推进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

工作措施:

1.一是积极鼓励教师赴中央党校和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二是邀请上级党校专家教授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授课,帮助进一步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

序时目标:8月底前选派教师赴高校进修和到中央党校学习。邀请中央党校专家教授来校授课;长期目标:建立师资队伍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评估标准:教师进修学习有关制度计划、听课培训通知等。

责任单位:各教研部、教务部、人力资源部、各培训部

2.发挥集体攻关作用,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按照学科集体组织深入学习、反复研究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和政策规定,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完善讲题内容。

序时目标:8月底前各教研部根据学科成立教学小组,各培训部组织新专题集体备课;长期目标:建立四级集体备课的长效机制,教学小组在备课、学习、培养后备力量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评估标准:落实各项措施的有关通知、集体备课制度等材料。

责任单位:各教研部、教务部、各培训部

(二)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

工作措施:

3.一是以选拔精品课推荐给上级党校为契机,在全校范围搭建教学改革成功课程的交流学习平台,以选拔促改革,以选拔促交流。二是发挥老专家教授的作用,积极推进“传帮带”。三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大胆创新。

序时目标:8月底前举办精品课选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全校教学经验交流;长期目标:形成针对不同类别教学比赛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互相学习交流,形成“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评估标准:落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关于推进教学改革的文件、教学比赛报道、会议通知等;

责任单位:各教研部、教务部、各培训部

4.一是邀请中央党校的样板课和精品课教师来校做示范教学,进一步增加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感性认知和要素把握。二是选派人员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观摩。

序时目标:8月底前邀请中央党校进行教学示范,选派优秀师资到中央党校学习样板课。长期目标:持续推广教学改革成果,加强各级集体备课,推进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评估标准:有关通知、报道材料等。

责任单位:各教研部、教务部、人力资源部、各培训部

(三)加大专题更新力度,及时补充教辅资料。

工作措施:

5.一是紧密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在教材配备上、理论测试内容上及时进行补充更新;三是在各类教育培训中加强特色理论课程,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序时目标:8月底前,进行新专题招投标和论证会。对主体班理论测试题库进行内容更新和补充。补充配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实现学员宿舍的全覆盖;长期目标:形成新专题生成的长效机制和教辅资料更新机制,学历教育在各专业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原著导读等内容纳入有关对外培训班次。

评估标准:有关会议通知、论证会通知、招投标材料、教学计划、课程表等。

责任单位:各教研部、教务部、各培训部、研究生部、对外培训交流部

(四)推进解决教师经历倒挂问题,促进教学相长。

工作措施:

6.一是加强进行实地调研工作的推进力度。二是鼓励教师送教下基层,借机会进一步对各地实际情况加深了解。

序时目标:8月底前,认真落实教学资助办法。做好送教下基层工作;长期目标:多错并举,增加教师基层经历。

评估标准:教学调研资助办法、送教下基层有关通知等材料。

责任部门:各教研部、教务部、各培训部、对下业务指导部

7.一是加大教研部跟班力度;二是各单元结束后,开展授课教师的集体答疑,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序时目标:8月底前,各培训部做好教学计划,落实好各项措施;长期目标:包班教研部全程听课,学员论坛、读书会等教学活动要有教师参加。教师与学员互动的形式多样,教学相长成效明显。

评估标准:教学计划、有关通知等材料。

责任部门:各教研部、教务部、各培训部

(五)加强面向基层党员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工作措施:

8.一是会同省委有关部门、联合有关教研部,加强基层党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二是依托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辽宁先锋党员教育网络电视平台等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序时目标:8月底之前,成立基层党员网络教育课程编审委员会。长期目标:建成党员实名参加、在线管理的信息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党员教育系统);按照送教上门的原则,以市为单位进行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推广应用培训。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6

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方法多表现为灌输式,偏重于所学知识的演示和验证。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限制在教师规定的框架里进行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实施开放性实验本文由收集整理教学可有效地避开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实验室开放面临的问题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作的发展方向。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开放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二是实验内容和方法的开放,即学生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只要符合实验室管理制度,经过实验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审批,都是许可的。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掘实验室的潜力,加速实验室的建设。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实验室开放在带来上述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教师的数量必须增加;学生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的消耗材料、仪器设备维修等经费的支出也快速增长,必须加大投入,以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正常进行等等情况。由此可见,实现实验室的完全开放需要有充足的开放基金,较强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管理制度,这对我国的一些重点部属院校来说尚难于完全达到,对广大的地方高校而言,要实现实验室的完全开放更是难上加难。

2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基于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生源素质的基本判断,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应实行多层次开放,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目的和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的开放,完成各种开放实验内容。实验室层次开放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实验型。此类开放主要是针对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此类实验往往受课时限制,一般在实验规定的学时内无法完成。利用基本实验型开放模式,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继续完成这些实验内容。

(2)科研助手型。此类开放是实验室根据老师科研项目,或者是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需要,预先公布一些开放实验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都有重要的意义。

(3)自主创新型。此类开放是学生结合兴趣或自己的学生科研课题,自带项目进实验室,这种方法学生按要求独立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由老师审核同意后自主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3 实验室层次开放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在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行多层次开放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3.1 基础实验型开放实践及效果评价

基础实验型开放主要是在正常实验教学计划外,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开放,为不能在课内完成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提供平台。例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试验总共5个课时,其中混凝土的搅拌、测试并调整混凝土坍落度、测试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以及试块成型只有2个课时,任务非常重。特别是混凝土坍落度的调整,对于混凝土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经验和操作技术不熟练,为使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学生往往需要调整多次才能达标,这造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要在课内完成,往往是无法达到的。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实验室制定了基础实验型开放模式。实验室首先将实验视频放入实验室网站,让学生结合实验教材和视频预习实验内容;然后将实验仪器和试验耗材准备好,在实验课内将学生统一召集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课的讲解;最后通过预约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这种开放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效果。

3.2 科研助手型开放实践及效果评价

科研助手型开放是安排一些有兴趣、有想法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到老师的科研项目当中。我们学院近三年申请并立项各种纵横向项目80多项,大部分都是需要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完成其实验部分内容的,其中一部分基础性工作吸引了大量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情况,目前吸纳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基本上都是让其参与项目的实验部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拿出一块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最后通过预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整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都会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3.3 自主创新型开放实践及效果评价

自主创新型开放模式是本实验室最高层次的开放,不仅实现了时间、空间上的开放,还实现了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开放。本层次的开放的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制定,只要通过实验中心的审批,最终都可以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内完成其实验。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校立项目8项,开放性实验16项。例如我院2010年的一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混凝土管桩余浆用于制备环保型节能砌块的研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填写申报书;项目成功立项后,制定详细讲究方案,特别是包括实验设备、实验耗材和试验安排的实验方案的制定;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解决试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整理实验报告,最终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1项。本层次的开放模拟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可以受到研究过程的全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锻炼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实验 实习  改革方法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研究不同材料的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等方面,包括纸包装容器(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塑料包装容器(注射、压制容器、中空吹塑容器和其他)、玻璃包装容器、金属包装容器等内容【1】。课程的知识体系大体上包括容器类型、容器设计方法与步骤、容器用材料简介及成型工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结构类型、使用材料、成型工艺。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知识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从包装容器的选型入手进行结构设计。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多,章节之间的联系性低,对实践的要求高【2】。近年来,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针对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1.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1 实践教学改革的宗旨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仅仅是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材质容器的设计法则和成型工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和实习,传统实验多是一些纸板、塑料等材料性能的验证性实验,实验缺乏创新性,也容易和包装材料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重复;课程实习以校内课程设计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选题的虚拟性和设计的封闭性,学生在完成时常常忽略了市场因素、社会因素、工艺因素等而且内容单一。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宗旨是使课程实验更贴合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减少验证性实验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课程实习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思维的广阔性。

        1.2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做了大量的教学模具,采取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展示教学相结合。实践环节要突出本课程的特色,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第一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我校该门课程有16学时,实验内容涉及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设计,瓦楞纸箱跌落实验,塑料容器的压缩实验等。实验内容覆盖面广。第二实验形式的多样性。设计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结合。

在讲授纸盒内容时,从简单易懂的入手,逐步推入,渐进式讲授,同时在课间穿插着实验,要求学生制作盒子,从简单的管式、盘式盒开始,到复杂的间壁封底式、非管非盘式,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大量异形盒的设计制作。第三利用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室建设。我院现有的包装结构实验室有电脑及结构设计软件、扫描仪、彩色打印机及各种切刀,便于学生在实验室里尽情发挥设计才能,另外包装结构还有专门的展示室,对市场上特色结构的包装和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有好的交流平台,相互学习。

      (2)课程设计环节改革。课程设计是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某种日常用品的整体包装设计将前续课程及该课程所学知识初步的综合运用,为后续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将课程设计规范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种日常用品作为设计主题;2)做市场调查,可通过超市和网络消费者做一个虚拟上市产品的销售定位;3)选择于产品相适应的结构及装潢设计;4)选择与销售定位及功能相适应的包装材料;5)选择合适的包装工艺;6)对整个设计做一个设计功能评估;7)得出设计结论。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通过课程设计迅速提高实际设计的能力。

        (3)实习环节改革。课程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生产内容覆盖了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纸质、塑料、玻璃、金属容器的生产成型。实习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校内实习,而将校内外优势结合起来,按人才培养的方案,将实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的整体认知和相关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和设备操作的校内实习。这个层次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的一个整体概况,其次与各相关理论课和实验教学相关联,对学生进行实验培训,为后续的实习做好准备。第二个层次是针对包装容器相关工艺和原理技术的认知实习。这个层次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认知学习,这个过程一是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有更升入的形象化认识,二是了解包装企业及行业的动态。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分组到企业的生产实习,学生能具体细致的学习一种容器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1)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在校外建立了2个企业实习基地,和多家企业有合作往来,实习面得到全面拓宽,也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

        (2)学生的实习内容更丰富,门类更齐全,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实习并进行实践创新活动,较好地达到了增强素质教育、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解决好工程能力培养与理论、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和企业就已经达成就业意向,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

        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践教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需要继续创新,进一步从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习形式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8

3月11日学校党委召开党建工作迎动员大会后,机械工程学院分党委立即行动起来,并且一致认识到,迎考促建工作抓学习、抓计划十分重要,要在学习中形成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中加强学习。首先做到对党建工作的考核体系做到了如指掌,把握内涵,吃透精神,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作计划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迎考促建的根本目的。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做了以下内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心组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省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和江南大学《关于做好迎接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的意见》,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党建设工作“三个坚持”,“三个着眼于”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校党委“五个结合”的工作要求,以推进学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组织由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和全体支委参加的工作会议,学习上级文件,并根据《江南大学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基本标准及任务分解表》,围绕学院分党委的工作意见进行学习讨论、细化,形成正式迎考促建工作计划。同时产生学院迎考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各项迎考工作任务。

3.开全院党员大会,进行动员。要求全体党员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迎考促建工作。

4.会后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由支部书记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部署支部迎考促建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形成各支部自身的工作计划、工作进程和任务分解。提出每位党员的基本任务:要求党员个人进行自评总结,重点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进行总结和明确整改方向;同时对支部和分党委党建工作进行对照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确定了迎考促建工作方针与基本思路

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着眼发展;以考促建,提高水平;突出重点,展示亮点;层层发动,着力整改。

基本思路是:

1.坚持校党委提出的迎考工作“五个结合”。正确定位,系统安排,讲究科学,提高效率,把迎考促建工作作为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考验;

2.发挥学校党委已经推行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任期目标管理”的工作优势,利用第一任期考核刚刚结束的工作基础,在更高的平台上巩固和发展任期目标考核工作的成果,为下一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打下良好在基础;用新的目标管理推进党建工作。

3.以党建考核带动教学评优工作,以党员在党建考核中的模范行动作为教学评优的示范。以党建考核激励教学评优;以教学评优鞭策党建考核,全面推进两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4.通过材料准备发掘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优秀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调整心态,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5.以整改为契机,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提升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实效,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的管理体系;

6.要求全体党员在党建工作迎考促建中做到闻风而动、抢先一步;积极主动,扎实工作,把党员在迎考促建中的表现作为党员考核、年终评优、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党员在迎考促建中表现不积极、不努力,年终不得评优,不得聘为同一职称系列的高档。

三.对背景材料准备的具体要求

1.全面反映,真实无误,突出重点,展示亮点;

2.过去已经形成的材料如有遗失的要补;

3.已经完成的实际工作,但未形成文字记录的要补充文字记录;

4.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形成工作规范,但未正式发文的要补发文;既未形成工作规范,又未形成文字材料的要按正常程序,以整改的方式发文,并立即执行;

5.注意收集党员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事迹,形成文字材料;

6.支部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未认真总结的,要通过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7.支部组织生活中若有不规范的地方,从即日起规范起来,并形成真实记录;

8.支部的工作日志、原党员目标管理的材料,有缺项的要填全;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9

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培养人才是首要的和主要的职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1]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不相同的,[2]如研究型大学侧重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自主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通识性人才,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而教学研究型大学则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准。同时对于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为要求,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以人为本,并结合各高校的自身优势,充分体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于材料科学领域作出的明确要求。基于这一认识,为了提高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大材料”(material)教育背景下开放式(open)个性化(individuation)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moi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行旨在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材料工程专业人才。

一、moi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遵循小专业模式,即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细致的具体分类(如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等),分别学习材料结构、性能、加工、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不同专业间的彼此界限分明,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联系,致使学生除了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了解外,对其他材料领域知之甚少,特别是在涉及学科领域交叉或新材料开发方面倍感吃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并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显然,“小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当代科技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材料”学科教育背景下,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moi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及培养理念

为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的优秀人才,在“大材料”教育背景下,结合江西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区位优势与学科特色,形成了“开放式、个性化”、“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企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开展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构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消除单一专业烙印;注重“大材料”各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出发,实施人才分流培养机制;重构基本核心课程体系,“量身订制”专业课程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推行教师培养导航制,优化师资队伍;实现“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moi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举措

1.实施人才分流培养机制

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以生为本,为充分实现因材施教,moi人才培养模式拟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即在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之后,结合学生兴趣及特长分方向、分层次进行个性化培养。

首先,实施“工科专业+人文管理”教学,培养通用型的复合人才,即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外语、法学、管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既懂工程又会外语、掌握法律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大材料”教育背景下,以全面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知识横向与纵向间的联系,允许学生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上根据自我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导师,淡化专业界限,打破专业壁垒,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具有更宽专业视野而且对材料科学领域适应性强的通用型人才。

其次,在完成了通识教育及学科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愿报名和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中选拔出数理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材料学科“试点班”,突破常规意义的导师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管理,由导师“量身订制”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培养具有相当创新能力的学术型精英人才。并且对于优秀人才直接推免,进入研究生学习。

最后,根据企业的特殊人才需求,建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学生、学校通过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实行定向培养机制。学生前三年在校以学习为主,即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学校组织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由学位和企业共同组织完成,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正式上岗。该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

2.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总体上需按照“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材料结构及性能表征”及“应用”等四要素原则重构“大材料”基本核心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学科基础教育的平台性,并结合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需突出个性化,进行“量身订制”。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言,在夯实学科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选择性修习法学、经管、外语等人文素质课程;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大职业操守的培养和职业拓展训练,重视生产技能实训,促进学生就业时与企业“无缝对接”;对于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将基于材料学科已形成的特色方向(如钨、稀土及铜合金新材料、锂电池材料材料、光伏材料等),通过强化“固体物理”、“高等化学”、“材料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开展科研方法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1)moi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教学进程,突出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化,使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模块,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不断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水平。具体而言,实验教学进程分割成体验期、学习期和创新期,相应地,在各期设置不同要求的实验模块。例如在体验期,开出普通化学实验之类的公共基础实验;在学习期,主要开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如样品制备及金相显微镜使用实验等)及专业课程实验(如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实验等);在创新期,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设计实验内容并开出实验(如有色金属压力加工实验等)。通过不同阶段开出不同类型的实验,使实验全过程化、层次化、模块化,引导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最终做到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转贴于

(2)在公共实验的基础上,提倡并鼓励学生申请开放式创新实验基金。多年实践证明,创新实验活动在本科生中对于推动学术风气方面收效良好。moi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前期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之上,制订并完善开放式创新实验基金审批、立项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切实到位。创新实验基金制度将为学有余力的研究型、学术型学生提供更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在开放式创新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介成果,如推介参加省级大学生科技创作挑战杯竞赛。在近年挑战杯竞赛中,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已连获佳绩。

(3)在金工实习、认识专业等公共实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规格,个性化地制订专业实习内容。在成绩评定时,注重对实际效果的考核评价。

对于研究创新型人才专业实习以科研团队为实习基地,通过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提交学术报告或以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考核;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其专业实习依托于企业并服务于企业,以工厂为实习基地,紧密结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广泛调研,在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中进行定向式学习,将依据企方的评价结果和意见进行成绩评定;相对工程应用型而言,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实习环节设置更为灵活,可以在本行业的相关工厂,也可以在有色冶金行业相关公司从事实习,遵从“宽口径”原则,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基于企方评价结果和意见。

(4)人文实习是moi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本科生人文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所提出的重要举措。通过人文素质拓展,可以进一步健全大学生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和氛围,从而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和必要补充。

4.优化师资队伍

(1)moi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师资队伍的规划遵循导航制,即结合我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针,紧抓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区域优势和我校学科特色,根据材料科学领域长期发展所凝练出的教学科研方向,教师进行培养规划的统筹兼顾、发展方向的灵活修饰,因势诱导,通过师资梯队建设和教师队伍锤炼促进学科发展。

(2)大力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确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教师职责》,成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领导小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在导师制的大前提下,大力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促进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辅导、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模仿、反思构建等方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3)教学科研团队在moi人才培养模式上承担着本科生导师的重要职责,团队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推行教学科研团队首席讲师制,由首席讲师来负责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首席讲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领军作用,以点带面,进而促进团队的科研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4)为突出开放式实践型教学,弥补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不足,并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通过定期邀请企方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高层进入本科生讲堂,对本科生进行工程实践知识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