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26 15:42:4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1

1.领导层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视

审计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整体息化建设的进度。目前从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数量、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等方面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无疑是影响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因素。这与领导对内部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息息相关。我们不难看到,现在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也在积极争取向信息化靠拢,向高科技靠近,向信息化靠齐。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计划表中罗列种种改进事项,实际改进并不明显。

2.审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

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一方面,但是其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存在问题。目前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其工作单位中重视程度、地位在逐渐提高,毋庸置疑的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内部审计工作由不被重视和理解、认知,到取得一些成绩,被人们逐渐认同。但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的思想,对新生事物缺乏能动性、主动性、参与性,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面对信息化的今天,面对信息化的趋势,部分审计人员仍是对信息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无所作为,缺少学习无止,不惧挑战的勇气,缺少自觉性、紧迫感、危机感。作为内审人员,应该正确面对新生事物,让信息化服务与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3.审计工作信息不足效率低

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未能与其财务等部门建立网络连接,造成内部审计不能及时、全面地收集财务等审计需知悉的相关信息;一些部门还可能存在以种种借口阻挠或拖沓限制内部审计部门调取其数据,或是内审工作占有信息不完整,自身信息开发利用不够深入,造成内审工作占有有效信息不足,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所采用审计软件兼容性,无法采集到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造成了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差,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目前江苏省公安厅在审计信息化和全省范围公安审计推行效果很好,内审工作信息化网络已经建立,无论是内审人员素质还是信息化软件都全面改进,适应其部门发展。针对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普及审计信息化理论知识

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顺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必须要改进审计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审计的科技含量。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知识,能够对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目前审计信息化无完善信息化系统,仅仅局限在审计手段上替代手工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难以全面的发展。审计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经验,为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经验支持。

2.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开展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信息化发展和成败的关键,虽然计算机在处理数据的速度和数量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是计算机不可能代替人来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审计人员大多数熟悉手工审计技术与方法,缺乏计算机审计的技能与知识,计算机人员又缺乏审计原理与实践经验,所以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审计信息化操作、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3.统一信息化软件数据接口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空间进一步加大,面对新时期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此来强化单位内部的廉政,从保护国家资产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出发,切实的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征出发,论述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征

1.1 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存在独立性的一面,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经营和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国家的利益和资产。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人员还是本单位的职工,这从审计的角度来说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过程不排除人为干扰的因素。

1.2 程序简化

内部审计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因为审计人员都是单位内部职工,审计机构组成也都是各部门抽调人员,这就使得审计机构对单位各部门的职能比较了解,审计过程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极大的简化的审计程序,同时也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1.3 服务内向性

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内向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要对单位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负责,而不用考虑到其它因素,其审计的最终目地是实现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与自身效益的高效率,同时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要求,审计机构可以提供必要的,专业的服务与咨询。

1.4 及时性

审计工作的及时性也非常重要,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领导的指导下,全方位的对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及时的发现管理与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明确问题生产的原因、性质、发展趋势,并及时的与其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沟通,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和严重性,从而便于主管领导制定整改方案和决策,对处于萌芽状态中错误要及时制止。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来看,内部审计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原则性条款规定上,审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依据,事业单位审计过程也仅仅是利用部门自身制定的相过审计制度进行审计,这往往造成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执行,审计结果失真等现象的发生,这极大的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规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无论从整体结构或是具体内容都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差较远。

2.2 缺乏固定机构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构成还是以本单位职工为主,而且机构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这引发了机构不固定,审计人员身份职责模糊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舞弊现象。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事业单位经济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发展方向,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促使审计机构保持固定独立。而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恰恰缺少固定独立这一因素,虽然有专业审计人员,但机构自身不是固定独立的,容易形成人员角色和思想上的不稳定,引发内审工作困难重重,利益矛盾凸显。

2.3 内审内容单一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财务收支的审计上,而面临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审计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切实的把工作重点转向发展机遇与风险规避,从实际出发做好内部审计的效果与效益,如果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单一、机械,一味地重视事后的监督,那么势必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3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1 构建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制度相对落后,从概念上看也比较笼统和模糊,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国家应该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制定出更为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以此来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自身也要根据相应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工作,并逐步的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树立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结构,用法律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依照审计规范的内容和流程开展内审工作,切实的将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固定下来。

3.2 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

事业单位要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这是内审业务和人员组织上实质性的独立,要想体现出内审工作的作用,机构独立是关键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机构的独立,机构本身隶属于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并且审计人员不能承担单位的其它管理工作,只能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另外,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要进行定期轮换,避免出现私人友谊而影响到审计的客观性。

3.3 优化内审环节

应积极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内部审计目标不仅是查错防弊,而且是向真实、合规和效益并重方向发展,注重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明确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发展,构建一个多方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遵守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清除内部审计死角,重点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做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更好地发挥内审效用。

参考文献

[1]李莉.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9,1.

[2]辛丽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9,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问题 解决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是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评价体系维护着企业的资产,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对于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性目的的一种工作。事业单位相对于外企和私企而言,财务管理较为轻松,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利用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点。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审计工作在我国历史发展比较短暂,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出具体说明。

(一)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

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都不能正确认知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审计工作的意识。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作为相对特殊的行业不具备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功能,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做出记录。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相对简单,加之事业单位又经常接受行政财务收支审计、 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等审计工作。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或者相关管理人员就认为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这种内部审计意识淡薄就导致今后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遇到障碍,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结构设置不合理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虽然表面上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并没有安排相关审计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相反,他们则是采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审计。试想,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反过来又让财务人员自身对财务进行审计,这样的审计能够查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吗?

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还表现在过度重视领导的意见。有的事业单位往往在查出问题时,汇报给领导,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在很多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审计工作特有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种专业性强的特点就要求相关的统计人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担当,他们缺乏相关审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做好相关审计工作。

部门审计人员仅仅把安排给自己的审计工作当做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得过且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一)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

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基础。这里提到的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领导提高自身的审计意识。只有领导从主观上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工作计划中安排并重视相应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工作。领导重视审计工作,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才会真正脚踏实地地做好相关审计工作,客观事实地进行工作审计,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真正发挥审计工作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外在保障。这里提到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单独设置一个与财务部分无关的审计机构进行企业内的财务审计。审计部门永远独立的审计权,不受其他部门约束,也不受领导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权,一旦发现问题,全权处理。另一方面主要是审计部门的相关成员需要由审计部门专业的人才来担当。审计人才是审计部门的重要组成人员,如果只从表面设置了审计部门,并且审计部门拥有了审计权利,但是如果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也很难发现问题。因此,要通过专业的审计人才参与审计工作来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发现审计问题,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是审计部分的重要执行人物,只有审计人员专业过硬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里提到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在招聘时,事业单位领导要招聘相关审计专业本科生以上的人才,从源头上做好审计人员的选聘工作。而不是随便招一个非本专业但是有背景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培训也包括与外界合作的培训。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与外部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方面的合作培训。只有加强他们的培训,才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做好相关的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对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这方面做好审计工作。只有真正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政府审计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但不得推卸自己的责任。 

  

 

政府审计是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财产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共性等特点,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权力制衡,健全民主与法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实施的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审查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健全我国审计体系,明确各种审计主体的责任,提高各种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各种审计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探讨 

 

 政府审计机关应对公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大多数国家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美国《预算和审计法》就规定,gao有指导联邦各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等非审计监督职责。《瑞典国家审计法》也规定,国家审计署的职责包括:“监督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监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央政府培训有关人才。”但是,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西方国家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且,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职权都逐步转让给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只保留了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强化公营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对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等。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 

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的理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公营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权益维护。作为公共财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权益的监控者,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在对公营单位进行有关审计时通过评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其质量,纠正其错误与不当做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保护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放弃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理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国际趋势。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而且内部审计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是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基本职责。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能够有社会和市场办的事要尽量让社会和市场去办,而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属于“私人领域”,不宜由政府部门干涉。因此,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应当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更专业、更权威、更有效率,可以统一不同性质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可以使政府审计机关专注于公共领域的外部审计监督。 

至于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理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甚至可以进行直接领导。这与政府审计机关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出发,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审计机关仍然对国有单位内部审计进行基于所有权的指导和监督,就与政府审计机关的身份不符,因为政府审计机关不是国有单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任何一种现代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为以后的外部审计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外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审计责任和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独立性 内容 问题 措施

内部审计是指通过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经营行为和财务活动的规范和管理,保证其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合法性,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降低经营投资的风险,以促进企事业单位实现经营组织的目标。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给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目标,其首要的因素和任务就是完善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最本质的特性,直接关系着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实现其工作的目标和职能。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分析和讨论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并研究和提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意见和措施,以期促进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长效、稳定发展。

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概述

1.1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定义

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主要指的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没有能够对审计人员的相关辨识、独立判断、处事方法等产生严重影响的人或事,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据自身的相关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独立、自主、公平、公正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的审计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审计证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客观、科学、公平、透明、公正。

1.2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容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2.1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审计人员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独立的进行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和审计程序的制定。严格独立的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独立地发现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独立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

1.2.2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专职的进行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审计服务与监督,不能兼职经办单位内其他的如采购、生产、财务、销售等业务。

1.2.3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要独立于单位内的其他部门,并直接对单位的高层领导负责。

1.2.4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人员必须是专职的而非其他人员兼任,企事业单位要适当的对审计人员放权,以方便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1.3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防治经济腐败。独立的、客观的内部审计可以严格和规范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财务行为,有效预防各单位人员的经济犯罪。防治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加强和提高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干部的素质和警惕性,从源头上避免和降低经济腐败现象的发生。

1.3.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水平。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其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成效,严格会计管理的行为和规范,使之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数据失真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1.3.3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我国行政、企业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行政事业和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提高行政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的客观需要。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推进我国各企事业单位机构管理的改革深化,促进企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建设。

2.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审计的独立性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下面主要概述一下影响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因素:

2.1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也逐步的得到建立和完善。然而,其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体系却不够完善和严密,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行为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人管多于制管的阶段,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这都从根本上阻碍和限制了独立性的实现。

2.2缺乏对立的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内部审计同其他部门平行,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领导进行管理,第二种是内部审计从属于各个业务,由各部门领导管理,第三种是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然而,有很多企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导致其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

2.3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活动经费是保证独立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内部审计经费只是作为管理费用中的一项,没有严格、独立的经费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造成审计机构不能顺利的完成内部审计的活动和项目,直接影响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2.4人员上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在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由其他职能人员兼任,其审计工作的素质不高,对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和流程不熟练,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3. 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针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情况和影响因素,各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

3.1加强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和重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制度体系

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内容、意义和作用等的宣传和重视,提高单位内部各部门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使职工自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制度,配合审计人员做好 内部审计工作,防止并纠正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现象。同时,各企事业单位还要积极地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明确内部审计同企业内其他业务间的管理合作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独立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以便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做到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开、透明。

3.2加强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建设

国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内部审计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意义,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同时,要进一步的重申和表明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其独立性的重要和必要意义,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内审人员详细的法律权利和责任。另外,国家还应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落实方法和细则,明确部门、行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将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的层次、地位、结构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实现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

3.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要想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要设置科学、合理、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各企事业单位要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并赋予它相应的管理职能和权限。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增强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4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信息化的建设

各企事业单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独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依据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引进应用先进的审计管理软件,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自动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同时,信息化还能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的透明化,有效的减轻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

3.5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企事业单位业要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职位,扩大对高素质审计人员的吸收和引入,打造一支实力强劲的高素质审计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企业领导还应重视对本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以提高他们对审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公正、独立的内部审计在各企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日益的突显出来。既是需要,也是必然.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离不开审计的公正性。而审计的可贵价值在于其独立性,要求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要公正,首抓独立!独立性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的概念,会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变化,会视社会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它、理解它、贯彻它,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审计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春丽,肖世忱.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0(04).

[2] 李丽肖,任万林,刘丽君.如何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商场现代化,2009(06).

[3] 田金玉,刘媛.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2).

[4] 李丽.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5] 张忠民.浅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3).

[6] 余义文.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9(21).

[7] 田金玉,刘媛.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内审作用,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所建立的服务于该组织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 、是否有效的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活动向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换句话说,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其作用在于:

(一)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重心在决策,科学的决策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内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能够有效的促使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贯彻落实与执行。

健全的内审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诸如贪污、盗窃、浪费乱挤乱摊成本和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资条件,如果内部控制不严密,不相容职务未分开,就往往会造成企业财产物质的大量流失,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进而提出可行的建议,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达到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目的。

(四)能够促使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内审制度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较弱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审部门,如若服从于一把领导的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论文格式,内审作用。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内部审计的对象也多元化 ,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被审单位与集团公司是母子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关系,在兼并和收购、改制和改组、联合和剥离及分拆中,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内部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由于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单位和集团公司改制和改组,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四)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白,使得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内审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五)内部审计方法滞后,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内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论文格式,内审作用。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论文格式,内审作用。

同时,目前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问题定性模棱两可。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理顺内审管理体制

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知识,通晓财政经济法规,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论文格式,内审作用。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再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论文格式,内审作用。论文格式,内审作用。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内审法规建设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入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同时,我国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要想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重视审计监督,提高内审的地位,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审计决定的跟踪。

主要参考文献:

徐丽《如何发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1期

《现行审计管理制度与执法监督》,辽宁电子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审计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审计在审计领域、审计对象等方面发生了很多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我国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尽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愿意支持审计工作,但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审计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切实找到问题所在,才能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才能使我国行政事业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行政事业审计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的对象、内容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而,作为从事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智分析行政事业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目前,行政事业审计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未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实施了会计委派制,国家对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也在进行集中管理,这无疑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健全,行政事业审计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些因素更加剧了我国行政事业审计工作进行的艰难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行政事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其审计方式却未得到相应的改进,使得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1.2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审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是否遵照国家规定的财务活动标准是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审计单位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这将使行政事业审计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具有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却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结构,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3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监督还不太重视,其内部监督机制存在较大缺陷,这使很多不法分子有条件虚报审计结果,企图将事业单位的部分财产吞为己有,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工作态度不够细致严谨,从而导致审计结果失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阻碍。

1.4审计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性。

一方面,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人员中,很多人虽然资历较老,但其所掌握的审计知识却比较陈旧,而这些年纪较长的审计人员又不太可能继续对先进审计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审计工作不能满足新经济体制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审计部门的工作量愈加繁重,使得越来越多新的审计人员得到聘用。虽然这些新审计人员所掌握的审计知识较为先进,但却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采用合适的工作方法,导致审计工作不能高效完成。

2、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建议

在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本文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即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2.1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由1.1章节的分析可知,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使得行政事业审计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为了改进行政事业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单位要将先进的审计理论和高科技相结合,并最终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风险基础审计理论能够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因而,该理论可被应用于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中,以此使审计人员能够提前制定审计风险防范方案。除此,审计工作人员还可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

2.2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为了响应我国财政政策的号召,加快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设置单独的审计部门,还应健全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审计部门的设置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能使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使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2.3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行政事业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时刻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并培养审计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杜绝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造假的情况。行政事业审计部门还应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这样才能使审计人员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使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2.4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在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人员中,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资历较老、经验较为丰富,但其所掌握的审计知识却不够先进,不能满足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而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具备较为先进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手段,但却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应结合审计人员的自身条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比如,对于年龄较大、资历较老的审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激励他们学习先进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手段,从而可以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而对于新入行的审计人员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他们入职前应对他们进行充足的职前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加恰当的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而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新老审计人员的交流,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工作技能上的互补。

3、总结

随着与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审计的内容、方式、方法等都在不断完善,其在国家审计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改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我国行政事业审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而,新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要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的同时还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质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耀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的影响因素与有效策略[J].经济视野,2013,(11):155-155.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风险导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已然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可以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健全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建立。但是,在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基础和建设环境并不完善,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缺乏内部审计的深入认知,内审意识淡薄,认为内部审计降低了日常工作的运行效率。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对内部审计有一定的研究分析,制定了自身内部审计的执行目标,但却忽视了内部审计的监管效果,使得内部审计空有架子,难见成效。且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官本位的社会生态理念,仍然在社会的某些领域影响着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一把手”负责制的心态使得的内部审计实施被忽视。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内部制约效果缺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置相关的审计部门,弱化了内部审计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其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配置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关内审岗位上,而是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的相关岗位,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责任中心部门,也就是未执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约,缺乏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3.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发展阶段,或者说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以风险为关注的核心的理念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所在。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模糊,不能与实际审计活动相匹配,导致其实际工作效果事倍功半。虽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问题模糊的严重性,但是由于风险理论的缺失,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性和合理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使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无法定位在风险把控上,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成效性。

4.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涉及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要求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规,工程管理流程,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辅助专业知识。据调研,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应对复杂内部审计工作能力比较弱,以财务会计知识来查错纠弊,就账论账的财务审计观念比较浓,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深度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部分内审人员由于生活所迫以及贪念欲望的影响,在缺乏独立人格道德素质低下的前提下,很难做到恪尽职守,认真执行相关内审的规章制度,无法有效合理保证国家经济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风险控制,在此前提下,取得降低本单位管理风险的目标。鉴于当前行为的日趋严重,建立健全有效地内部审计制度势在必行,从而在源头上治理腐败。

1.构建以风险评审为主导的内部审计职能

以往相关内审研究,大多数将企业内审的目的设定在监督管理和评价鉴定两个主要方面。而在确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规律和特征,从而保证内审目标、主要职能与其自身属性相匹配,保证本单位的内审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参与者的职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将保证行政职能有效实施以及社会活动公平公正作为其内审的本质目标。内部审计应该以风险评价作为其自身工作的核心,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基于风险导向的内审理念,构建以风险评审为主导的内部审计职能。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地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内审的职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需要不断修正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修正内部控制最关的问题就是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相应的社会职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效明确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其次,在单位层面,需要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建立集中决策授权审批制度,强化内审监督作用。进一步,建立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强化内部控制的循环网络的落地,提高内部信息透明程度,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提高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知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纠正以往有关内审理念认识的偏差。内部审计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审阅,而是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的制衡机制。因此,相关上层领导班子一定要意识到,内审不是在限制单位领导的权利和欲望,而是在保护领导人员的相关权利。因此,要大力支持相关内审人员的工作,保证内审人员工作过程的畅通无阻。领导班子应该在单位文化以及工作理念中,不断渗透内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全体职员参与到内部审计的监督活动上去。此外,领导班子应该以身作则,认真遵守内审的相关制度,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领头人的效应。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内审工作的效率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是要选拨道德品质出众的相关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内审工作。二是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和再教育。三是要基于现实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不断强化内审人员相关知识的更新再造。四是确定重点培养目标,不断储备高素质的内审人员。

三、结束语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有效开展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内部审计机制。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有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以风险评审为主导的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保证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大鹏,李鑫瑶.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审计研究,2015(02).

[2]唐大鹏,于洪鉴.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管理现代化,2013(06).

[3]张呈,高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5(10).

[4]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13(0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党的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根本方向,以预防为主,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功能,对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了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为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防范经济风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积极成效地推进以下主要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认真落实《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紧密围绕单位管理目标、各项业务运行、经济活动等事项,制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规定》、《仪器设备采购维修审计管理办法》等适合本单位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预防、监督和建设性作用。

2.组织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审计。审计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标准是否符合规定。各项预算是否均细化到明细科目和具体使用部门。如会议费是否列明参加人数、会期;专项资金支出是否经过严格的测算。通过预算编制审计,有效地促进预算编制更科学、规范、细化,促进节约财政资金。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审计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超标准或挤占挪用情况,内部控制和执行效果的合规性,确保资金使用程序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通过对决算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单位的财务管理。

3.参与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监督。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委托社会审计对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参与项目招、投标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实地检查。严格执行合同和工程预算,防止承建方随意变更增加工程量,造成决算和预算相差较大的情况出现。关注资金支付与合同履行情况,防止不规范的工程付款行为。对竣工决算的签证等资料严格审查。实现对基建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审计监督。

4.突出重点,拓展内部审计内容。抓住重要经济事项开展审计。(1)经济合同审计。对经济合同签订真实性、合同条款的合理全法、完整性进行审查监督,重要经济合同是否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定期对经济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加强经济合同履行管理情况的监督, 避免造成单位经济损失。(2)设备购置、处置审计。参与实验室仪器、应急队伍装备等设备采购计划可行性论证,监督招投标过程遵循政府采购程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单位引进质优价廉的设备。对需要处置的物资设备,严格审核报批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3)内部控制审计。对大额资金使用、会议费用、专项资金支出的可行性论证、计划编制和执行等经济活动运行的控制制度进计审计,对会计记录、核算、出纳等各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进行审计。监督评价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1.提升审计职能定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独立的监督机构,通过审计工作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防范经济风险,与其他职能部门不是对立和混同的关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首先,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管理层应经常听取内部审计的工作汇报,审批审计报告,并对审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保证内部审计部门掌握单位经济活动信息,能独立、客观、高效地开展工作。其次,加强宣传内部审计工作,让单位职工充分了解审计、配合审计。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拓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服务本单位工作目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