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5-15 16:31:50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1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没有实效”的现象,使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问题,增强合作交流的实效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社会、家庭等种种原因致使很多学生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私心很强,缺乏合作、交流意识,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有的干脆做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这些问题不解决,合作交流就会成为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很多活动需要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明白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形成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相互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才能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确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交流。三年级(上)“我的大树”的观察、“各种各样的叶”的搜集等的教学活动就能够让学生得到体会。因为一个人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到的叶的种类是有限的,只有合作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了合作交流的意义和进行合作交流的原因后,教师就要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学习环境,弯下身来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这样就能和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通过和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就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再通过制订一定的规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纪律的合作、交流习惯。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心理品质,为合作、交流学习方法产生实效奠定基础。

       二、紧扣教学实际,不滥用合作、交流的方式

        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条件合理的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亲历探究。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和学习内容,能让学生独立探究和学习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淀粉消失了》、《被压缩的空气》、《造一艘小船》、《测量物体的温度》、《导体和绝缘体》等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合作进行探究;而《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岩石》、《研究材料的特征》、《生物和环境》等复杂、综合的探究内容就必须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制订方案、探究和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相互补充、更正和辩论,获取更科学、更全面的知识,从而更真实的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滥用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剥夺更多学生亲历探究的机会,也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三、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让合作交流发挥更大的实效,教师除了和学生站在同一线,做好参与者和合作者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参与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要认真的“听”、认真的“看”,了解学生探究的对象和进程,分析他们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和知识面,既要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够正常实现,又要注意知识的互补,便于交流,获取更全面的知识。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2

现象一:合作交流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变成教师应付教学的护身符。合作交流没有充分预设,没慎重考虑便随意安插。在很多随堂课及教研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没有多少反应,教师没有反思问题的合理性与适切性,于是急中生智地想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这个问题,以为只要小组合作交流,便会马到功成,然而这种一厢情愿往往落空。

现象二:合作交流时放任自主,成了传统课堂的复制品。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放手学生自主交流,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他学生则洗耳恭听或似听非听,教师见问题得到了“解决”,竟陶醉于这样的教学效果。深入了解可以发现,这样的交流者通常是学习尖子,一到小组合作他便是小组的“首席发言人”,全班汇报他又是小组的“首席代表”,教师的充分肯定让他逐渐成为交流的“权威”。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课堂便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中复制出“学优生讲,学困生听”这种不平等的缺乏真正合作交流的形式。

现象三: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形式,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引领。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仍然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或讲台上、或踱步等待学生讨论,或者做自己的私事,不介入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也不参与小组反馈和进行必要的指导,致使小组合作“乱”“杂”“滥”,合作交流效率低下,学生未能真正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

由此看来,相当一部分教师还缺乏对课堂交流实质的领会和把握,在合作交流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认识和经验,尚未转化为课堂常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许多课堂仅仅追求合作交流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缺乏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习惯的培养,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引领。

其实,有效实施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需要从合作交流的实质与精髓出发,以强化和改善合作交流的机制为抓手,把握合作交流的学习时机,加强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和引领,促进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高效运行。

一、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行为

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全体学生的通力合作,学生个体思考、交流的动力与能力,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习惯。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逐步努力。

1.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与空间

交流,是个人对问题理解的阐述,是个体思考基础上的表达,并由此达成共识。因此,组织学生交流,需要有学生自身思考的基础。一般说来,数学课堂需要交流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与由此过程产生的结论、对数学事实的解释与应用方法等。这是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对新内容进行思考的结果,抑或是新内容的应用策略等。徜若没有了个体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哪怕这种理解是不准确、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交流便会成为无源之水而显得肤浅,必然成为形式。因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进入思考状态。

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倾听是一种伴有思维的活动,因为课堂倾听是听取他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发言者是怎样想的、怎样分析的,思考其思维的角度、方法,由此作出自己的判断与甄别,帮助自己理解相应的内容。因此,合作交流时的倾听需要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而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应该有自己发自内心的意会与思考。

在合作学习与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儿童往往不习惯听取别人的发言,或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对交流发言的内容缺乏敏感度。因此,要着力使学生意识到认真倾听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另一方面应参与学生交流,通过适当地提问或补充,启发学生听懂和领会他人所表达的内容、意思。

3.引导学生养成交流表达习惯

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的能力。有效的合作交流,必须通过语言的表达阐明对内容的理解,从中把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与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重视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认真思考、大胆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数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较多,相对的有些同学发言机会较少。对于发言机会少的学生,首先应调动他们参与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敢说;其次,要用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获得成功的机会;第三,要特别重视给予这些学生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的交流内容是个体的思考成果,会有从一般原理出发,也会有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思考。因此,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需要有思维的碰撞,需要有质疑与辨别,从而使对知识、方法、规律的理解不断深入。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要让学生在倾听时逐步学会思考对方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判断这种想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等;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甚至辩论;认为不全面或者错误的,要勇于补充和修正。特别要鼓励中等生、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从保护这个“弱势”群体的质疑出发多作肯定和引导,让他们在质疑与思辨中理解所学内容。

另外,也要注意交流要在一定的组织和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语而不乱”。

二、合理把握合作交流的恰当时机

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通过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理解,分享学习成果,取得共同知识。因此,交流是以学生自身的探究、思考为基础的,是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过程。所以,课堂合作交流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根据理解知识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切入点。

1.针对学习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合作交流

数学课上,并非所有内容不分轻重缓急都需要交流,主要应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或需要排解的难点。数学课的重点是数学的核心知识,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难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障碍,解开难点有利于学生顺利、准确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教学时可以围绕重点或难点,引导学生由合适的起点开始,向合理的方向思考,在获得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问展开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数学,最终是需要通过理性思维达到知识理解的程度,但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或疑问。这些新的问题或疑问,一般是多数学生在理性程度上不能理解的,或者是学生争议较大的地方。这时,就需要组织学生明辨是非,消除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其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去伪存真,或者通过讨论、争辩明确事理,统一观点。这既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理性理解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针对规律、结论的抽象概括展开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的许多规律、结论是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获得的。一般说来,这些规律、结论,都是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合作交流自己发现的。但具体实施教学时,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水平较差,难于独立发现并总结规律、概括结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通过相互启发、补充,取长补短,逐步完善和揭示规律和结论,完成在感性认识和初步体验基础上的抽象概括,获取相应的数学事实。

4.针对易混淆的内容展开合作交流

在小学数学里,有许多不同的内容在表面和内涵上都有相似之处,这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认识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凭个人思考不易区分不同点而在认识上出现泛化现象。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比较不同的知识,通过讨论找出相互间的联系和不同点,初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理解分化,达成共识,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

5.针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展开合作交流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里,有许多开放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知识应用方面。有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应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个体往往只能想到某一种或两种解法,不易得出全部思路,需要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有些问题开放度较大、方法灵活,需要综合应用多项知识解决,单靠学生个体的思考难以解决,需要学生共同研究。因此,在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中体验不同的策略并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并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三、教师重视合作交流的组织过程

课堂交流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群体学习方式,应该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模式和活动原则。要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全程参与以及对合作交流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指导。

1.合作交流前的指导

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是教学过程中即时出现的,它是教师预设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每一次合作交流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1)注意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小组交流要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成员的搭配就需要合理,要适当运用组间共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好合作小组,力求小组特质均衡。要使学生明确小组共同学习时,每个人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特别是学优生要有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分享的责任感。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能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交流的作用,而不应把学生当成解释教师所谓新的教学方式的道具。

(2)明确探究、交流的任务。合作交流,一般是围绕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期使学生获得对内容的理解与领悟,或获得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问题的设计与呈现,对呈现的问题做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了解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必要时可以借助板书、幻灯等形式列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3)给予恰当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学生个体的思考,便不会有交流的内容。因此,在提出问题或任务组织合作交流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让每个成员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构建,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拟写发言草稿,这样合作交流才能言之有物,有的学生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他至少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熟悉问题,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倾听与思考的准备。谈不上思维碰撞、成果分享。

2.合作交流时教师要适时介入指导

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向班内同伴交换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见解,分享学习成果、获得共同认识的过程。学生是交流和分享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认真倾听、把握典型,及时引导、启示和引领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向,促进学生能围绕知识的实质,获得正确的认识。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1)协助学生排除障碍。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同学意见难以统一,或者理解问题的角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使合作交流陷入僵局,有时会出现迷茫或找不到继续的方向等问题,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参与交流的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解除一些疑点或困难,或作适当的解释说明,确保合作交流能按正确的思维方向展开讨论和研究。

(2)规范交流的学习行为。合作交流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特别需要学生自觉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但正是由于交流活动是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往往会有少数学生缺乏自觉而游离于交流之外。因此,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当发现有个别或少数学生游离在集体活动之处,特别是缺少认知参与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与他们交流,激发其参与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新回归交流、认知的活动。

3.要有序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组织创新 交易费用 供应链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特点和作用的研究(丁俊发,2002;厉以宁,2003),强调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制度研究(侯立军,2002;王新利,2003;黄祖辉,2005),强调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整性和制度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夏文汇,2003;王新利,2004;刘联辉,2006),强调采用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农产品配送;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丁华,2004;朱毅华,2004;庞胜明,2005),强调农产品物流内外部整合和供应链整体优化;农产品物流环境和政策研究(李家曦,2005;陈绍慧,2006),强调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和政策扶持。而关于农产品物流组织方面的专门研究很少,主要是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配送中心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杜小芳,2003;刘丹,2005;武云亮,2006),其它相关研究,如物流中介组织、产销一体化组织、联盟或虚拟组织等方面研究多散见于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经济文献中。

从组织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的问题主要有:原有的商粮供企业仍然是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核心力量,但企业制度落后、物流功能单一,很多只能算是传统的储运企业;个体私营运输类企业正在成为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力量,但是规模小而且分散,组织化程度很低;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产品物流合作组织、联盟组织以及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形态,但总体数量较少,并且多处于发育的初期,物流功能不够完善;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程度低,基于供应链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加快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体系,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现实要求。

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出发,组织创新就是组织规制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其动力是节省组织内部管理交易和外部市场交易的费用。农产品物流交易费用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形式、物流组织的边界以及物流组织模式的选择,创新就是要寻求能够有效节约交易费用的农产品物流交易方式及其相匹配的组织形式。

1.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和影响的程度。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两个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是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基本因素。只要不确定性或复杂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经济主体就很难对交易活动做出充分合理的决定和选择;组织创新就是要构建能够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先进组织,从而提高经济决策主体进行科学合理决策的能力,减少因“有限的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组织化和运作规范化程度较低,如何减少因“人或组织”有限理性和利己行为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应该成为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关注的重点。

2.物流组织交易费用的构成及其变化的趋势。交易费用是指协商、谈判和履行协议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使用费用。农产品物流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组织发现需要其提供物流服务的消费者(包括农户、农产品消费者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寻找其他交易伙伴的成本;了解提供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价格等信息方面的成本;与交易对方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提供物流服务契约的成本;履行契约的成本;监督契约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既要重视物流交易费用的大小与构成,同时应考虑组织与物流交易费用变化趋势相适应,组织自身规模的扩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都会影响交易费用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也会带来交易费用的变化。

3.农产品物流交易方式与规制结构的匹配。威廉姆森认为除了人的因素外,还存在另一类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即“交易因素”或“交易维度”,包括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并且认为交易的三个维度决定了交易特性,从而决定了交易协调的四种方式,即市场规制、三边规制、双边规制和统一规制。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地区发育极不平衡,而且不同农产品的属性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所面临的交易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交易者的数量和交易频率等差别可能较大。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易特性,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应该采取不同的交易协调方式,从而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组织及其创新方式的多样性。

从交易方式与规制结构的匹配来看,当农产品物流交易资产专用性较低时,适合采取市场规制的方式,交易条件通过多次“讨价还价”达成,如农产品运输等公共物流服务;对于混合型或具有一定特质性资产的农产品物流交易,适合采用三方规制结构,如农产品综合物流服务;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且交易比较频繁的农产品物流交易而言,双边规制是比较适当的交易协调方式,这时农产品物流联盟组织就成为节约交易费用的有效制度安排;而当物流资产专用性进一步提高且交易频繁时,则更适合采取纵向一体化方式,如某些农场或农业产销一体化企业的农产品自营物流组织。

(二)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参与者多、市场力量不均衡、市场不确定程度高、物流数量大、要求高等特点,物流是实现农产品或相关服务价值增值的关键性活动,物流管理始终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组织创新对供应链绩效将会产生较大影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契约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供应链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企业间充分合作与协调运作,建立信息共享、合作与信任的机制,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物流合作是物流组织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对抗走向合作,以契约为基础规制各自的行为,以业务流程为导向,采取物流联盟或供应链动态联盟的新型物流组织形式,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和运作的有效衔接。

2.将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高效率的供应链不仅要求成员之间的合作,同时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有明确的分工,从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出发考虑物流业务的外包问题,通过外包促进企业间的物流合作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以实现供应链上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以及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3.发挥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作用。在供应链的构建和优化中,特别强调核心企业的作用,农产品供应链上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而农产品物流企业很少。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领域社会分工的深化,第三物流企业和配送中心组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作用将不断加强,从而迫切要求通过组织创新,培育具有较大的规模、比较完善的信息 系统和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的专业化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商。

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的重点问题

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是指农产品物流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或满足自身内在成长的需要,对系统内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或组织与外部环境作用机制的创新性的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以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为中心的创新,包括组织结构、功能、权力系统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创新;以组织中的人和文化为中心的创新,包括组织制度、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组织观念与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基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的总体思想是:坚持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储运企业和建立新型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并举,注重现有农产品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强调组织功能的扩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鼓励发展适应物流市场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型物流组织。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与结构创新

农产品物流的面广量大,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专属性,从而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同时,由于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剧,要求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要不断向新型化发展,创新的重点是培育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组织、农产品配送中心组织、农产品储运合作组织、农产品物流联盟和虚拟物流组织等,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促进农产品企业由“多流合一型”向“物流分立型”转变,实现农产品物流由自营物流为主导向社会化物流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强调以供应链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为指导,改变管理层次较多、信息传递缓慢且失真、决策时滞较长的传统科层结构,重点建立面向客户的流程导向型组织,如矩阵型组织、工作团队等,满足农产品物流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需要,提高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组织由职能垂直化向过程扁平化、由分散化向一体化、由实体化向虚拟网络化方向的转变。

(二)农产品物流组织功能创新

能否有效地把农产品收购、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众多物流环节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是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的重要目标,而通过组织功能的系列化扩展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组织功能创新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沿农产品物流链向两端延伸扩展,重点以仓储和运输为主,并选择性开展简单的农产品分类与包装、收购、面向零售终端配送和多式联运等活动,这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农产品储运企业;二是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功能,主要有加工增值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特种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如冷链物流服务)、农产品物流策划等,这主要适用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农产品物流组织功能的系列化拓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产品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并产生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

(三)农产品物流组织制度创新

以产权制度为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农产品物流组织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尤其对于传统储运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等更为重要。民营物流企业组织层次简洁,内部信息通畅,经营灵活,市场反映速度快,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多数以业主制、合伙制为主,产权模糊且结构单一,产权与经营控制权不分。因此,应促进其向公司制度转变,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扩大治理主体的范围,合理分配治理权,通过渐进式自主创新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保障和促进创新的机制,如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并把制度创新与组织结构、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互动的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王新利.试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初中生 交流 合作 策略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新课标下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源泉。

一、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现状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构建“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还存在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导致交流与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设问,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也成为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当教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形”无“质”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目前交流与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将小组交流与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2.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3.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

4.“热闹”掩盖下的少数人学习而多数人休闲。

5.分配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的随意性。

二、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其学生时代,交流与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人交流与合作的技艺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理念也未能有效构建,从而造成交流与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收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学生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讨论,结果只能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同时,教师往往忽视学习小组带头人的功能,没有让“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好,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协调发展,使得交流与合作不能深入。另外,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小组讨论中。

2.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必然有限。二是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存在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和机会。有的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众表露自己的思想,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常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影响“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

3.评价方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教师分不清“交流与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有的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好了就可代表集体成绩;或者是小组成绩一般就说明全组学生都一般。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念指导和科学评价,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三、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呢?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交流与合作应具备的条件。因此,交流与合作学习应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技能技巧上入手。

1.组成交流与合作小组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交流与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其原因在于一些基本交际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学生的基本社交性语言入手,积极引导,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成为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你好,交流与合作愉快”等一类的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这些常见的“打招呼”语言和动作是组成交流与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具有“打破僵局”的作用。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交流与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的成功表示赞赏,失败表示鼓励,以及倾注情感、平等相待等,都能增强交流与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理解和友谊”则更能产生凝聚力,这样便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

3.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话,让学生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

四、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1.在实施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不能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尤其在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体现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价值。

2.关于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如何有机地相结合等,都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是交友,又是交流,既有交流与合作规则的约束,又有自主的探索、相互的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和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合作;交流;创新

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和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下,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交流式教学”模式,就此试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交流气氛

在合作交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交流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交流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提出问题“已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函数y=-kx+k的图象不经过( )象限。”这对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确实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已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

(1)k0(填“>”“=”“

(2)函数y=-kx的图象经过( )象限;

(3)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 )象限。

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交流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交流气氛。

2、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合作交流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交流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做法是:

(1)组建好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交流,规模要小一些,以4至6人为宜,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交流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要求学生表明愿意和那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考虑照顾,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交流。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合作交流的争论。合作交流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交流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争论无所谓输赢,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3)师生换位。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教学的有效方法。

3、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我们应充分认识课改精神,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交流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刚开始实行合作交流学习时,当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有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干扰”;有的是一言不发,有的是交头接耳,是“自得其乐”。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教室里乱糟糟,这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就指名汇报,这样合作交流的“含金量”能有几分?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交流工作;工作措施

Abstract: The cadre exchange is a technical nature, the policy-type very strong work, does not well, easy to cause the organized group not stably, the work not continuously, the carry-over question to be many, or creates the cadre who exchanges is lived on inconvenient, in the work not the relieved question. Therefore, both must organize, advance vigorously carefully, and must consummate the policy, the perfect mechanism, does thin the work, makes the reality, guarantees obtains the actual effect, causes the quality which and the level the cadre exchanges enhance unceasingly.

key word: Strengthens with improves; Cadre exchange; Exchange work; Work measure

一、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条件,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市、县级领导干部交流的重点是:需培养锻炼和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在同一市、县级任职时间较长和按规定需要回避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满二届应实施交流。中层干部交流的重点对象应当是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领导干部。

2、树立正确的交流导向,不搞照顾性交流,使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

3、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宏观管理,形成有效的干部交流调控机制

一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计划性。防止干部交流时紧时松或连续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二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正确处理整体稳定与有序流动的关系。干部交流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既要使应该交流的人员及时得到交流,又要注意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适当控制交流的范围和人数,不搞运动式的在一个短时期内,从一个单位、一个班子中交流过多干部,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行,班子交流面一次性不超过1/3,以“适度”保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建立交流干部跟踪培养制度,严格对交流干部的监督。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将干部交流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交流后的现实表现记入档案,使被交流干部的情况明了,便于组织上了解掌握。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予以鼓励,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打招呼,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奖惩考核机制,激励交流干部勤奋工作

1、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干部业绩的机制。具体做到两点:一是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相结合,有效遏制一些干部追求虚假政绩现象。二是联系本地的历史基础,联系干部的现实努力程度,对不同的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提高考核的准确度,防止挫伤在艰苦环境下干部工作积极性。

2、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一是明确一个的考核原则。就是以分工定考核,以考核论业绩,以业绩论奖罚。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自上而下目标管理,自下而上民主评议几个回合,真正反映实事求是、注重实绩、体现导向、不打“和牌”的精神。在考核中,将“议”、“看”紧密结合,通过“议”、“看”结合,给干部增添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改进工作,真抓实干,每年都力争使自己的工作跨一个大台阶。二是实行一个科学考核体系。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期岗位责任目标,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对不思进取,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要及时给以警示,直至建议或责成有关单位罢免或解聘所任领导职务。在考核中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考核,广泛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并与干部本人见面。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也须对照干部管理条例的考核要求,制定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件件落实,形成职责清楚、赏罚分明的激励体制,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三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业绩档案。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由市、县纪检部门负责对全市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业绩的考核,并为每个干部建立起政绩和廉政档案。通过实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避免凭印象任用、交流干部的现象,使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公论好的干部得到了及时交流和重用。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异地任职干部管理

对交流干部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对不执行制度且教育不改者要严肃处理,对交流后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干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罢免。要建立交流干部生活地与工作地监督部门的联系制度,形成良好的交流干部监督网络。

五、推进交流力度,造就复合人才

通过对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市内、外跨地区之间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交流,达到发挥干部特长,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的目的。

1、开展跨系统交流。根据中组部和省委关于干部异地交流管理办法的精神,市县可以立足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在依法合规组织和加大市、县级主要领导之间交流同时,尤其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培养复合性干部,促进人才成长进步。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交流工作;工作措施

Abstract:Thecadreexchangeisatechnicalnature,thepolicy-typeverystrongwork,doesnotwell,easytocausetheorganizedgroupnotstably,theworknotcontinuously,thecarry-overquestiontobemany,orcreatesthecadrewhoexchangesislivedoninconvenient,intheworknottherelievedquestion.Therefore,bothmustorganize,advancevigorouslycarefully,andmustconsummatethepolicy,theperfectmechanism,doesthinthework,makesthereality,guaranteesobtainstheactualeffect,causesthequalitywhichandthelevelthecadreexchangesenhanceunceasingly.

keyword:Strengthenswithimproves;Cadreexchange;Exchangework;Workmeasure

一、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条件,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市、县级领导干部交流的重点是:需培养锻炼和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在同一市、县级任职时间较长和按规定需要回避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满二届应实施交流。中层干部交流的重点对象应当是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领导干部。

2、树立正确的交流导向,不搞照顾流,使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

3、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宏观管理,形成有效的干部交流调控机制

一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计划性。防止干部交流时紧时松或连续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二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正确处理整体稳定与有序流动的关系。干部交流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既要使应该交流的人员及时得到交流,又要注意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适当控制交流的范围和人数,不搞运动式的在一个短时期内,从一个单位、一个班子中交流过多干部,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行,班子交流面一次性不超过1/3,以“适度”保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建议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建立交流干部跟踪培养制度,严格对交流干部的监督。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将干部交流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交流后的现实表现记入档案,使被交流干部的情况明了,便于组织上了解掌握。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予以鼓励,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打招呼,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奖惩考核机制,激励交流干部勤奋工作

1、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干部业绩的机制。具体做到两点:一是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相结合,有效遏制一些干部追求虚假政绩现象。二是联系本地的历史基础,联系干部的现实努力程度,对不同的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提高考核的准确度,防止挫伤在艰苦环境下干部工作积极性。2、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一是明确一个的考核原则。就是以分工定考核,以考核论业绩,以业绩论奖罚。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自上而下目标管理,自下而上民主评议几个回合,真正反映实事求是、注重实绩、体现导向、不打“和牌”的精神。在考核中,将“议”、“看”紧密结合,通过“议”、“看”结合,给干部增添了压力和动力,促使他们改进工作,真抓实干,每年都力争使自己的工作跨一个大台阶。二是实行一个科学考核体系。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期岗位责任目标,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对不思进取,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要及时给以警示,直至建议或责成有关单位罢免或解聘所任领导职务。在考核中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考核,广泛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并与干部本人见面。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也须对照干部管理条例的考核要求,制定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件件落实,形成职责清楚、赏罚分明的激励体制,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三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业绩档案。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由市、县纪检部门负责对全市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业绩的考核,并为每个干部建立起政绩和廉政档案。通过实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避免凭印象任用、交流干部的现象,使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公论好的干部得到了及时交流和重用。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异地任职干部管理

对交流干部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对不执行制度且教育不改者要严肃处理,对交流后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干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罢免。要建立交流干部生活地与工作地监督部门的联系制度,形成良好的交流干部监督网络。

五、推进交流力度,造就复合人才

通过对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市内、外跨地区之间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交流,达到发挥干部特长,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的目的。

1、开展跨系统交流。根据中组部和省委关于干部异地交流管理办法的精神,市县可以立足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在依法合规组织和加大市、县级主要领导之间交流同时,尤其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培养复合性干部,促进人才成长进步。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8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同时它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下面首先谈谈合作交流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课堂合作交流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与教师讲述和个人自学相比,课堂合作交流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合作交流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1、由于学生生性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他们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2、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学生没有因说错而受批评嘲笑的顾虑,可以大胆交流,因而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育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课堂合作交流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二、课堂合作交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 课堂合作交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它可以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为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地交流,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同时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使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结论,渐渐地互相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使结果趋于完美。另外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通过不同学生的各抒己见,为困难学生创造发问机会,在优等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更加敏锐、精确,同时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受其他同学的启发,思维更加开阔、深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英国教育家哈里 麦多克斯在其所著的《学习方略》中说:“若要使你的成绩保持在高水平上,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和那些在学习上很努力的人交往。”“小组合作交流对于那些学习速度较们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快’作用。”这些都是对小组合作交流在提高学习效益方面的肯定。

三、 课堂合作交流可以发挥教育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变地更加宽容和谦虚;同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个集体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组织协调、学会情感交流、学会团结交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谅解接纳、学会奋力拼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另外,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互助”、“合作”、“合群”、“民主”以及“求实”、“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和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负责的精神。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交流呢?

1、在新旧知识衔接,沟通知识之间联系时进行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设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困难,有许多疑问等待解决。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一番,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疑惑,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操作合作交流梯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白,原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又是原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交流。

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般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这时要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真正理解。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没有直接说出或用一连串的相关问题引出规律,而是提出一个有一定包容量的问题:“从上往下看,等号左边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等号右边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分组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甚至争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归纳法则,规律和概念时,进行合作交流。

当要揭示法则、规律、概括概念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提取学生思维精华,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学生思维。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跟长方体的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研究,并利用手中的小方块分组合作,让他们用小方块拼出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相互启发,补充、辨论、进行多向信息交流,最终研究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长、宽、高的关系,这时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个个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解答开放性题目时进行合作交流。

开放性习题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答策略也多种多样,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采用合作交流形式,可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例如,教学完平面图形后,出了一道练习题:王奶奶想利用围墙(8米)围一个鸡舍,她现在有6.28米篱笆,你能帮她围一个鸡舍吗?学生合作交流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最终形成了共识。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课堂合作交流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果,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线。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范文9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的合理流动,不仅有利于增长干部才干、促进干部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形式多样,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一是加强了党政“一把手”的交流。二是加强了掌管人、财、物部门和执纪执法部门领导干部的交流。三是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交流。近两年来,共交流区管领导干部297人次,其中正处实职干部87人次,促进了领导干部的良性流动,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2、确保实效,坚持干部交流与培养使用相结合。一是上派锻炼。对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青年干部,派往市、区对口部门进行跟班学习,了解熟悉较高层次业务部门工作运作、决策产生的过程等内容,使他们开阔视野、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二是下派挂职。安排区级机关的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村及社区挂职,从事具体负责工作,让干部经受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外派培养。将一些长期在某一领域工作、专业水平较高,但缺乏综合工作经历的青年干部,安排到综合职能部门工作,使其全面发展。目前,干部“三派”交流已成为我区一项常规性举措,每年均有10多名青年干部被派往各对口单位。

3、方法灵活,坚持组织调配与公开选拔相结合。在坚持常规性干部交流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区管助理“模糊竞岗”,共有153名符合条件的科级干部参与了竞争。在门槛设置上,打破过去常规,做到年轻人和“老同志”并重;在命题内容上,侧重干事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顾;在考核方式上,延伸考察领域,做到现实表现和历史“痕迹”都看,并最终确定了8名区管助理人选。

但是,在实施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交流领域上还不够宽泛。由于经济发展位次不同的地区、性质效益不同的部门,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条件、工资福利、生活待遇也不尽相同,在这些部门之间交流干部存在着实际因难;而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业务上的差异也比较大,特别是有相当部分的单位,对工作专业化要求比较高,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干部交流也相应比较困难。此外,干部交流在一段时间内打破了交流单位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习惯,交流对象在未适应新岗位、新情况的条件下,交流单位干部的排外性也会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二是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对干部交流和回避工作的意义、目的等宣传得还不够,导致在干部交流、回避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主观上的思想障碍。如被交流的干部从人员少的单位交流到人员多的单位、从条件差的单位交流到条件较好的单位,会被普遍认为是提拔和重用,但逆向交流,很多人就会认为是干部本身出了问题,给被交流的干部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

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还不够完善。在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工作中,有时缺乏统筹的考虑,往往仅顾及到某一方面的因素和功效,而缺少长期整体的规划。有的干部年年交流、年年换岗,年年都有新“气象”;有的自始至终工作在一个岗位上,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都得不到交流;有的干部年龄偏大,跨行业交流后不能很快适应,影响了工作和干部本人的情绪;有些单位骨干力量因工作离不开,主要领导不愿其交流,而失去了交流的机会,等等。

实践证明,干部交流与任职回避在培养锻炼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大监督力度,构建交流回避工作的监督体系

合理有效的监督是规范干部任职交流和回避工作的重要手段,应不断完善交流回避工作的监督制度,逐步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形势需要的监督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继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准确掌握干部的籍贯、出生地、成长地、亲属关系和其他特殊利益关系等情况,作为干部任职交流、回避的基本依据。

二是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疏通监督渠道,健全监督制度,坚持在完善群众监督体系、人民团体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舆论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寻找突破。通过设立举报投诉电话、设立监督投诉平台等方式,方便群众监督。

三是明确纪律约束体系。加强对干部交流回避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建立干部交流回避通报制度和工作检查制度。对领导不重视干部交流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应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应该交流回避的,因工作失误没有交流回避,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经教育无效、在规定期限内不到岗任职的,应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二、完善配套措施,提供交流回避工作的制度保证

领导干部任职交流和回避制度作为干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顺利实施,还有赖于和其他干部管理制度的配套衔接,惟有如此,才能整体推进,切实增强工作的整体效果。

1、完善机制,出台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工作的配套制度。一是完善激励机制。以“成就激励”为核心,努力引导交流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时对交流干部开展谈心活动,对兢兢业业、安心工作的干部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应及时提醒。二是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对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交流干部到高校、科研院所或出国(境)参加培训;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特别是交流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三是完善关怀机制。以组织关怀为基础,切实解决好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起相应的交流干部福利等相关保障制度。

2、严把关口,明确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岗位公开,民主推荐。对支援流、挂职锻炼流,在一定范围内先公开拟交流职位、岗位要求、资格条件等,通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领导推荐和组织推荐,依据需要确定人选。二是认真考察,离任审计。为彻底防止干部“带病交流”,应在被交流干部离任前,做好相应的组织考察和离任审计工作,把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特长、工作实绩等考准考实,依据考核结果,交流到合适岗位、合适班子,使人尽其才,更好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三是岗前培训,跟踪培养。对从下一级新提拔到上一级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或跨部门、跨行业交流的干部,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对培养锻炼流的干部,特别是挂职锻炼的干部,也不能一“挂”了之,应进行相应的跟踪培养。

三、制定总体规划,保证交流回避工作的有效实施

干部交流回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实施干部交流回避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总体规划、精心组织、重点突出,确保被交流的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做出新的成绩。

一是明确交流主体。重点抓好以下干部的交流回避: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管人、管钱、管物、掌握政策调控权,权力相对集中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在同一单位内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等亲属关系的领导干部。通过抓好以上干部的交流回避,一方面可以培养造就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有效地防止等腐败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