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师教育理论集锦9篇

时间:2023-05-19 16:05:03

教师教育理论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教师 理论素养 培养

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加强理论修养与提高理论能力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既是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学生得以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本质要求。同时,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体育教师的运动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如此众多的要求集于一身,足见其重要性。但要想具备较高水平的理论修养,并非一跳而就,而是要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在主观上,体育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不同学历、学位、不同层次的职后培训,并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选择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专题培训、远程式教育、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的业务培训,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打下宽广厚实的基础,同时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有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的强烈愿望。否则,教师运动水平再高,在无动于衷的态度下也会无所作为。其次,在客观上,教师要拥有可接触到的丰富的理论资料和信息。可以通过订阅、借阅、上网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等多种途径来获得。如果教师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也就无从谈起理论素养的提同。现阶段高师大学生,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特有优势与自身特点,积极而自觉地进行理论储备。而在职教师则要对自己身边的教育事实进行有意识的理论思考,不使之流于形式,能透过现象去认识其理论本质,加强理论敏感性和洞察力。

其次,要创造条件.实现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教师成长的环境包括三大层次: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观的学校条件、风气、同辈的团体文化等;微观的生活、工作性质与直接的人际关系等。对学校而言,教育环境的改善主要是从学校到部室、到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到教师的群体文化。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多地提供图书资料、教学实践场地、运动器材、实验仪器,积极创造条件让体育教师有更多的进修提高的机会,最大眼度地调动体育教师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热情,发挥体育教师在理论转化过程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积极钻研教育教学和从事理论研究。对优秀体育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其三,有关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看力于改善校园体育环境,并从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上转变认识,克服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体育的传统偏见,真正把体育摆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战略地位。业务部门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采取并坚持有效的措施,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积极组织第一线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邀请有关权威专家、学者进行辅导与讲座,向教师介绍最新科研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使教师从不断地与外界的交流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理论修养和教育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有益于体育教学与理论研究。同时建立各种教帅资格证书的考核制度,使教师职后教育终身化、职后进修的制度化、学位化、多样化。迫使体育教师通过学历、学位的进修、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大旦的社会实践活动,伎教师成长为具有教育迎论素养的“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还要有整个社会的强有力支持。体育教师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师的看法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此,杜会各界要对体育教师的劳动持点与能力结构有着充分的理解,对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予以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起着很有价值的作用。一方面,对体育教师而言,有助于促进其本人去接触、领悟、掌握和发展教育教学

能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归纳和总结、比较和借鉴前人或他人的理论成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工作中善于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旦,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此外,还有助于教师拓宽理论视野,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撂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而接受、形成新的观念;能自觉走出某些教育误区,朔熟地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去进行教学。另一方而,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能力是以学生的不断进步为归宿的,以其昭昭,才使人昭昭。体育教师一旦具有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具有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就能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情境,精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正确的动作示范,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善于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及时高效率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在潜移默化之个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且能有意识地将之联系到现实情境中去。在面对很丰富也很复杂的教育理论资料时,不会有茫然之感,应能很及时很准确地捕捉并提取对自己最有效的信息,即具有一种很强的理论选择能力.并且能同时做到对理论知识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弃陈留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即具有理论运用能力。体育教师的型论能力表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尽管现在提倡体育教师搞科研已成时尚,但也千万别忘了体育教师的整个理论紫养的培养与锤炼。

参考文献:

[1]曾小玲.论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2]中共中央国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3]刘铁芳.略论教育理论与实际向结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

[4]金饮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2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廖春龙(197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陕西西安710071)雷耿华(1978-),女,广西南宁人,西安培华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陕西西安71007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69-02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体育事业改革正向深层次迈进,大学体育教育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体育教师是大学体育工作的实施者,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和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要求,是体育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终身教育理论与教师继续教育

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首先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育理论界,他的一系列主张成为许多国家阐述和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依据,被作为成人教育方面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终身教育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背景。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写道:“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对于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生存从来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就涉及成人教育。他说:“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进步,要求并迫使各行各业的各类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从而要求发展成人教育。”面对困境与挑战,我们应当做出抉择以适应社会,通过终身教育满足现代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终身教育就是使人在身体、精神和思想上完善发展,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摆脱由于先天受教育不足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使人们更好地生活。同时,终身教育还鲜明地指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带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2.终身教育是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过程。他还指出,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是终身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就个体发展而言,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因而学习必须持续地贯穿在人的一生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人在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迅速变得过时,失去了它的价值。人们在幼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不再能够使他们过着满意的生活了,成年人不得不抽出时间、花费精力继续接受训练,通过学习获得新的技能。因此,人们需要建立起全面发展的观念,坚持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各个阶段的教育紧密衔接,各种形式的教育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

3.终身教育赋予教师继续教育以新的意义。在任何终身教育的体制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作用都要加强。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周围的人和事,以发展的眼光去指导他们而不是简单地裁决,应当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只局限于他们的缺点。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彻底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包括心理学和智力研究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人的全面发展带动了社会的飞速进步,社会的巨变反过来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无论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自身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继续教育都是必须和必要的。朗格朗主张,“为了使教师完成其任务,要立即开展对他们必不可少的最低程度的培训,以便消灭浪费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二、终身教育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1.终身教育理论是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理论吸收了成人教育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进而为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和成熟以后,继续教育逐渐与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成人教育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都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职培训。它不再是行业发展的自然延续,而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在整个继续教育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2.终身教育理论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方法选择。终身教育理论提倡以个人或小组为教学组织单位,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实施非强制的、自由的教育。这就为实施终身教育提出了发展策略,给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给予启示。同时,这些方法在终身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事实上,终身教育已“不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以一系列强化这种教育需要的变革为标志的复杂环境中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有别于在职培训,它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应以个人或者小组为主,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而非数量,而且要建立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在主导思想上,应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培训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个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被动接受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能动作用,不断提升和拓宽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带动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综上所述,个人或者小组为主的学习形式,利于调整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关系,利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中,不断探索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新的方法和措施。

3.终身教育理论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训练和不断学习,逐渐获得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的过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通过职前学习和培训,从一名普通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师的过程。二是指整个教师群体逐步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国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早期的师资培养形态发展成专业教育的形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演变成师范教育与在职进修概念的整合与延伸。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的提出,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进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职业本质的重新审视。过去通常认为,由单位组织的普通理论学习班、聘请若干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教师外出参加的培训班或者学术研讨会就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内容。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根据教师个体的不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围绕这一途径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措施等体制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仅仅依赖于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应当更进一步地探究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制。体育教师队伍未来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其自身的“自然发展”,应当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其他学科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总之,不断探索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并进一步构建相应的机制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质量的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3

[关键词] 期望价值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教师教育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麦克里兰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该理论是运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

教师教育是提高教师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化伟业,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代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本文凭借成就动机理论,来探析教师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对今后教师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一、成就动机理论的实质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阿特金森将该理论进行量化处理,他认为个体的动机强度(T)是由成就需要(M)、期望水平(P)和诱因值(I)三者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即T=M*P*S。在这个公式中,M是个相对稳定值,是个体努力以达到成功的性格特质;P是个体通过努力后,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I为成功的诱因值,即对成功的自豪感。它与P是互补的,I=1-P,即任务越难,达到成功的可能性越小,一旦成功那么会体验到更多的自豪感。

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力求成功的动机用Ts表示,避免失败的动机用Tf表示,因此,上述的成就动机即有Ts=Ms*Ps*Is和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成就动机T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T=Ts-Tf=Ms*Ps*Is- Mf*Pf*If= Ms*Ps*Is- Mf*(1-Ps)*[1-(1-Ps)]= Ms*Ps*(1-Ps)-Mf*(1-Ps)*Ps=(Ms-Mf)Ps(1-Ps)=(Ms-Mf)[-(Ps-1/2)2+0.25]。由上述公式可知,成就动机的总强度与(Ms-Mf)和Ps有关。动机曲线呈现一条抛物线曲线,当保证Ms>Mf,这时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最大,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当成功概率Ps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给予他们一定挑战性。但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让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满足。而当MsMf,Ps影响着成就动机的强度,当Ps趋近50%时,成就动机越来越高。据此,希冀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模式有所启发。

二、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1.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教师是联系课堂、学生、学校的枢纽,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教育兴衰成败的节点。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只是把教师视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殊不知,教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喜怒哀乐。而今,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关注教师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应成为教师教育的焦点。只有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教师才会更有激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创造出一个个优秀教育的楷模,才会有追求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需要和职业成就的需要。

2.教育理论捆绑教育实践

职前教师教育有助于准教师形成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但往往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技能和教育实践机会。而职后的教师教育,又过分重视教育实践技能的培训,忽视了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如何提高职前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职后教师的理论水平,已然成为制约教师教育进程的首要因素。为了使教育对象有更高的成就动机,应提供一定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学习的机会。但对于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的难度,应控制在让教育对象觉得经过努力可以成功。不可把目标定得过高,过高让教师觉得遥不可及,为避免失败的埋下根源;也不可把目标过低,过低的目标让教师觉得轻而易举,反而挫伤教师追求成就的积极性,趋近50%的成功概率的任务会大大增加教师追求成功的可能。教育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并驾齐驱,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

3.回归教育研究本质,感受教育研究魅力

朱小蔓教授认为,教育研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思想上的反思;二是理论上的澄清;三是价值的创造;四是方法上的示范。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循环促进中产生的,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方式,也是教师教育的突破口。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归教育研究的本质,教育研究是为教育而研究,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是滋生在教学与课程中间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对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动机。在对教师开展教师教育时,首先,给予教师全新的工作思路以及教师参与研究的成功范例(如魏书生的实例),让教师们逐步提高参与教师研究的动机强度。其次,介绍一系列教育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必要时可以让教育工作者们参与其中,感受教育研究的魅力。

4.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21世纪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世纪,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已成为一种有目共睹的意识。但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也不可操之过急,要细化目标,让教师逐步产生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创新的管理方式,凭借优秀创新教学案例给予教育一定启发,逐步让教师有追求成功的动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关注教师的生命意义是前提,采取各种提高教师成就动机的方式为辅,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2-223.

[2]汪文贤.教师教育概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4

【关键词】 优秀教师 创新意识 赏识教育 学习主动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力争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现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世纪青少年成长的要求,谈谈新时代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和教学理念。

1.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方不愧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现代知识日新月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必须随时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否则就会陷入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很多教师仅仅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广泛、渊博,这给新时期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无法对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力。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乐观的心态。因为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乐观的老师,必然带出乐观的学生。而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中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念,更容易理解做人的道理,更容易接受老师知识的传播,而一个优郁型的人最好别当老师。因为郁闷的情绪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新时期优秀教师应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素质,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之中。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回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道德素质。

2.优秀教师,应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做到教学相长,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要能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受到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教师应该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入手,从学习上、生活上来真正关心学生。要知道一个"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或自身心理方面的缘故,教师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如果能够适时送去一个微笑,一份祝贺,一句问候,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传播书本知识,还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用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用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要做到: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和凝聚力;要经常鼓励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要能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与学生一道进行合作学习,讲课时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幽默感;要珍惜教学时间,不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讲与教学无关的废话、空话,要力争向课堂“4 5分钟”'要效益。

优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3.优秀教师要敢于改革创新不合理的教学体制

通过阅读很多教育书籍后,使我对现行的教学体制产生很多疑问和想法,现在不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吗?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学生被剥夺了自己探索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休息时间全部用于应对繁重的作业以及繁多的月考,还要做多如牛毛的各种资料。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即填鸭式教学。学生自己消化知识的权力被剥夺,学业负担十分繁重。自我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被教师扼杀,学生课余学做家务事的时间几乎为零,这岂不是培养出一代“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是高分低能的培养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怎么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结合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注意不能以“题海战术”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来应对各类小考、中考、高考。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要教会学生多从理解、运用探究知识上下功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动手操作的技能。

在学科教学上,应注意以课本为主,不能丢开课本,以资料为主,将资料书当作课本来用,大搞题海战术,最后搞得学生身心疲惫,作为教师应从如何让学生学得好,娱乐得好,动手做事能力不断提高上多作一些改革与创新。

4.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位对学生随时体罚和批评指责的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可以假设一下: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要让他的成绩提高。采用批评、辱骂的方法和采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法。前一种方法不但成绩提不高,相反,还可能更差。不但教育学生如此,老板管理员工也如此,据说,世界上非常成功的老板,大都是用赏识鼓励的方式来管理员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赏识犹如阳光雨露,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学会赏识与夸奖,是教育教学中了不起的艺术与技巧。

挑剔、辱骂、指责导致“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赏识带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赏识就是“催长素”,她能使原本只想作“小草”的人,成为“大树”,使本来只想做“大树”的人,成为“巨杉”。所以,但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位老师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指责。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用赏识的眼光来培育学生,才能使自己教学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此,你将越来越走向教育的成功,最终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小学特级教师教学经验选》。云南教育委员会主编,云南教育

出版社,2008年1 0月。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5

关键词:地理新教师;选读;教育科研论文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2015年第8 期孔祥群的“‘地球运动’的解题核按钮”结合七个典型案例,分六个大类分析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地球运动”相关试题这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6

项目。

一、唤醒教师的自我概念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已经形成独立人格,具有明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自我概念的唤醒,就是让教师成为他自己,成为独立的思想者。这就要求在教师学习项目中让教师有意识地发掘自我概念,生成直接影响教师认知和行为的正向自我效能,尤其是理智感、成就感的和自我获得感的不断增强。

1.种子教师:差异与共性并存

201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海淀区评选产生了284位教育科研种子教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年龄、教龄、学历、任教班级情况、学习意愿和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同时他们又都是身心发展成熟,承担着教书育人责任,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困惑的教师群体。

2.研究课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张铁道在《教师研修》一书中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方面:实践能力(即将教学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能上课、会做)、交流能力(即将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交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能表达、会说)、研究能力(即教学实践性知识策略化逻辑化的加工过程,具体表现为:能研究、会写)、引领能力(即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专业知识并转化为教师能力成长课程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能传播、会策划)。以此为借鉴,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着重提升种子教师的研究能力、交流能力、引领能力,并开发了与此相对应的课程。 如,提升研究能力的阅读、写作、科研讲座、观课等,提升交流能力的研讨、论坛等,提升引领能力的主持课题、策划活动等。

3.教师的话语体系: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在第二届种子教师的论坛中,特别设计了“像专家那样点评”的环节,由参与项目的教师互相评价对方的研究成果。这一环节设计的初衷,是让种子教师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问题和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评价其他人的研究,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师自己的语体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是在教育教学场景中发现问题,并持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属于实践研究,研究的成效主要体现为问题的解决与实践行为的变革,因此,他们具有自身的研究话语。当这样的话语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与专家话语并行的成果表达形式。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同伴研讨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来帮助种子教师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二、实现教育研究的内部驱动

成人学习十分关注学习的实用性,种子教师究项目作为典型的成人学习,解决教学问题也就成为种子教师参与活动的动力来源。为最大程度地调动种子教师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每次种子教师研究活动都会有比较明确的主题(见下表),而这些主题全是来自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且急于解决的问题。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和极富现实意义的活动主题,明确和有效的现实作用,很好地激发了种子教师对研究的兴趣和欲望,让教育研究逐渐成为种子教师的内生需求,而不再是外部责任。有种子教师表示:“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让我对科研从敬畏走向热爱”。

三、自主研究唱主角

成人学习者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我学习。教师依靠自己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步建立问题意识,主动明确自身学习需求,制定学习目标,识别学习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种子教师研究活动有集中研究与自主研究两种方式,前者为片区集中或全体集中研究,后者则以 “自主阅读+问题研究+写作”为主。纵观三年的项目执行过程,集中研究主要起平台搭建、意识引导的作用,并不是种子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最终决定种子教师研究效果的是自主研究。

三年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中,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为种子教师开列了推荐书目,设立了种子教师专项课题,进行了论坛征文,2015~2016年区级种子教师专项课题44项,举办论坛征文活动,评选出近200篇获奖文章……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为种子教师的自主研究提供了条件,起到了鞭策作用。将种子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开发出来并形成习惯,让教育科研即使在项目结束后也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即教师自我研究的新常态。

四、打造种子教师研究“共同体”

在传统的成人学习理论中,学习的主体多数是个体,而在当代的成人学习理论中尤其是情境学习理论中都强调要建立“共同体”,学习通过与共同体内成员的相互对话、彼此互动而发生,并在实践中实现学习效用的最大化。种子教师研究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发生在“共同体”圈子里的学习模式。

志同道合是种子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首要特征。种子教师研究团队,是北京市目前涉及面最广的一支教师研究团队,囊括138所学校的284名一线教师。他们面临共同的责任、遇到相似的难题,有着相同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对教育研究抱有同样的期许,可以说他们一群互为知音的人,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这是种子教师能够以研究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并维系共同体良性运作的最根本因素。以此为基础,种子教师能够在研究活动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7

基础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遵循同一严格标准,做到有律可依、有章可循,格外要注意的是在招聘之前要着重分析各学科各岗位的需求,选择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加入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要重视教师招聘信息的对外、测试甄选以及入职培训。整个招聘过程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有利于人才的甄选。

(一)岗位设定

每一所学校都会面临人员更迭,也就是岗位的空缺。而基础教育教师的招聘工作,需要将各个学校的岗位同意上报。负责当地人力资源的部门会对所上报的岗位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量化,会对各个学校的岗位进行审批与设定,也就是最终进行招聘的人数、岗位性质、功能职责。这些与日后入职教师的薪酬、工作强度、职责分配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发出招募

为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保障整个过程的公开与公正。因此,在设定岗位后,由相关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公告,并对所缺岗位需要必备的专业、年龄、工作经历等做出要求。在此阶段,应聘教师可以根据招募信息进行报考,并将简历信息等上传上交,人力资源部门会审核应聘教师是否适合空缺岗位,并作出审核意见。这是进一步对应聘教师进行测试和甄选的基础与前提。

(三)测试甄选

通常的教师招聘测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空缺岗位所需要的必备专业和能力确定要测试的内容与范围,再组织应聘者前来考试,以甄选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的人。这样消减了一部分不适宜的人,但仍然使之大于所需人选。接下来就是通过面试,来做进一步的筛选。面试是一个根据与应聘教师的口头问答来预测他未来工作的过程。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中,面试是教师甄选中适用最广泛的工具。通常的面试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形式有个人面试、全体面试和电脑面试,内容多由实例分析、课程试讲构成。

(四)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教师招募的最终环节,也是入职前的关键一步。培训是将未来长时期的教育工作以最简炼的形式贯彻给新入职教师,以便让他们有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对于未来工作的科学预期。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教师招聘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教师聘任制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聘任制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教师人才市场尚未健全,中小学教师供不应求,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存在困难;教师聘任制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国家下发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件以保障推行以教师聘任制为主的人事改革制度,在教职工的聘任上应采取全员聘任制,彰显了教师招聘的公正性。然而,在实际的招聘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于岗位设定缺乏战略性部署

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之中,因此,对于教师岗位的安排与设定也会有更多的缺口和薄弱的方面。传统的教师招聘都是在教师发生退休、流动后,才被动地进行教师招聘,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因此,制定各岗位人才计划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宏观发展计划,使得每一次教师招聘都在规划当中进行。

(二)对于招聘方式缺乏多元化思路

人才的引进决不止测试甄选一种。而学校多出于整齐划一角度,跟随当地人力资源统一进行学历审查、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检等环节进行人才招聘。这样会大大疏漏人才的引进。可以尝试对应聘教师的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性格特征等有更多更全面的考察,从而提高招聘效率,选择更多更适合的人加入到基础教育教师团队。

(三)尚有部分地区的教师选拔有失公正

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尚存在部分灰色地带。某些地区,教师甄选的决策劝在少部分人手中,没有专门的招聘组织和管理者,使得招聘者的领导、同事、亲属在没有规避原则的招聘中进入学校。从此,基础教育学校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真正起到教学作用的教师数量被稀释,使得基础教育教师整体层次不高,进入恶性循环。

(四)缺乏对新晋教师的职业规划

很多招募者认为,教师被招募入编即为招聘工作的结束,这忽视了重要的招聘后总结,积累招聘经验、教训,使得招聘工作偏离既定目标。同时,招聘后为进入新环境的教师及时给予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以此为计划而努力。这不仅使新上任的教师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也有助于员工激励,形成有高度组织的教师团队。

(五)没有适时的管理培训

基础教育教师应聘成功,进入基础教育学校,忙于传授课业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负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因此疏于对新进教师的管理培训。学校作为特殊的组织管理部门,不仅要为教师发展负责,更要为祖国教育事业负责,应及时予以培训,明确教师职业道德。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础教育教师招聘是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基础教育教师招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制度问题的研究发现,其原因由如下几点:

(一)历史沿革下

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师招聘依然沿用传统的招聘管理理念,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合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以至于招聘的需求只能缓解一时的教师岗位空缺,不能建设学校整体的教师层次,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甚至是学校整体的发展。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师招聘理念缺乏必要的总结和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完备的培训。这种对教师内心的忽视,使得人才大量流失,基础教育内部新陈代谢速度过快,整个结构不够稳定。同时,传统教师招聘理念中,忽略了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本领,走入误区。

(二)当前运行中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基础教育中负责教师招聘的人员没能掌握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于招聘的政策不够了解,制度不够健全,方法不够科学。因此,是否拥有一支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对于基础教育教师招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应对挑战时

在转型期间的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制度不够健全。近几年的基础教育极速变革致使基础教育教师缺口增大,被动的招聘工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健全的制度,这大大影响了基础教育的人才引进和学生培养质量。在此转型期间,应有条不紊的制定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制度和进行高校招聘工作,而非单纯为了教师数量忽略教师招聘的质量。

四、改善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招聘问题的策略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8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现状

 

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虽然早有人提出,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却极少向我们提及相关的信息,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生,我觉得有必要和我的同学或以后的同行一起来探讨这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只有正视,才会有真正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幼儿教师的心里应该永远是充满爱、充满童真的健康的青春的,支持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天真无邪,可爱纯净的幼年儿童,而且她们工作的内容也是充满童趣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近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显示,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主要有体现为:成就感低,压力太大,害怕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还有职业倦怠、。当然,前者也是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

那么,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这个问题。

幼儿教师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据说其压力程度仅低于消防员。这些压力来源于这个职业的各个方面,(一)、便是幼儿的安全问题。

一个幼儿园教师这样说:“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压力你可想而知了,是很大、非常大、相当大!常常被某个孩子从哪里摔下来的噩梦惊醒。孩子若摔了点血更恨不得让我血流如注来对换!每次放假过后,看着好几个孩子挂着彩上幼儿园时(严重的缝好几针的)除了心疼就是庆幸;幸好不是在幼儿园跌的,否则我铁定下岗!”、“辛辛苦苦地工作着,脑子里整天想着孩子,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家孩子怎么摔大人都觉得没事,怎么骂都觉得天经地义,可在幼儿园,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师不依不饶,投诉半天还到网上去发帖开骂,郁闷.有的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先把孩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就差没看孩子有没有少根头发了,上帝保佑我们的孩子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每天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孩子的调皮天性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幼儿教师不得不对在园幼儿的安全问题而承担巨大的压力。

(二)便是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而且都得负担教育、保育双重任务,开课多、活动多、比赛多。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一些示范园、实验园更多。这些活动主要有: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其次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参与,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

(三)是个人婚姻的压力,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师是以女教师为主的,而幼儿园的环境较为封闭,交际狭窄,加上幼教社会地位不高,加上工资较低,使得幼儿教师成家难,压力较大。

其次,便是成就感问题。

(一)尽管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是其成就感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幼教工作量巨大但大都繁杂琐碎,幼儿教师自己觉得累,但是社会并不承认其价值,大众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都是小儿科,画点花花草草,讲点小故事活着唱两首幼儿歌一天便算是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大众眼光使得教师工作时职业成就感太少,也就缺乏了职业自豪感,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

(二)桃李满天下却无成就感核心期刊。一幼儿园教师写到:“幼儿园老师跟其他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可怜我辛辛苦苦与你朝夕相处三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幼儿教育论文,你一出园门,就把我遗忘了偶尔发现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热情打招呼,那头冒出一句:“你谁呀?”真是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沟渠!不过不能怪他们,试问有几个人长大了还记得你幼儿园老师的麽样呢?”

(三)幼教工资普遍不高,劳动重复, 同时其社会地位不高,7月暑假时,幼儿园的部分老师会选择离开这个岗位,使得原本师资力量不够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又遇教师瓶颈。当然职工的离职并不仅仅是工资的原因,但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有些老师也反映工作强度太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骨干教师要好点,普通的老师每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还没有一些服务员的工资高,服务员还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拿着不高的工资却要负担大量的工作量,这让幼儿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进行衡量评估,也造成其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的降低。

第三,是害怕孩子综合症。

很多幼儿教师说:“当上幼儿园老师,都不想生小孩了。”虽然其间不免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很多幼儿教师早一天嘈杂繁重的工作之余,却是对孩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回避。也难怪一个幼儿教师这样说:“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柔娴静的美女老师们,半年下来都变成了大嗓门的泼妇,声音小点谁理你呀!谁说幼儿园老师都很温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儿园老师的家属。回家后脱口而出的歌是幼儿园里常唱的歌曲,开电视得将声音放到最响,入睡了,孩子们还会不请自到,匆匆挤进梦中。。。。。。。以前看到别人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现在看到亲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都要避而远之。生小孩?NO Way!”

第四,焦虑、抑郁、自卑

我曾在查治疗失眠的相关信息时看到一个求助者这样说:“我女朋友式幼儿教师,她的工作特别累,可是一到晚上却很清醒,总也睡不着,该怎么办?”

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小孩,因此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比其他群体大。另外,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给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幼儿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而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幼儿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控,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第五,职业倦怠。

我想,前面四点已经解释了这个职业倦怠的原因 ·

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当然并不尽然如此,以上只是罗列了比较消极的心理,然而这些消极现状需要我们重视需要我们帮助解决。这不仅需要管理者的关心,幼儿教师的自我调节, 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相信,这三者结合,以上问题必能得到很好解决!!!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9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法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本科师范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形势而设立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教育的特殊性迫切要求深入系统地探究我国当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法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情况。

一、专业教学法的内涵

(一)教学法的内涵

关于教学法概念的具体定义,在教育领域仍没有达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共识。目前一般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认为,教学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所实施的一系列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总和。教学法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导向之下进行的,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施的。因为,如果教学理论和价值导向不同,或者教学目标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会截然不同。第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法可以说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只有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法才有意义。第三,教学法包括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教学法的概念范围应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不可割裂。

(二)专业教学法的内涵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的革命,涉及到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在内的诸多内容。到了80年代,在教学改革的大浪潮背景之下,德国的一些学者,致力于教学法的研究,并提出专业教学法的教育改革思想。在德国,已经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并且对于专业教学法内涵的探讨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中。曾任联邦德国教育学会主席的克拉夫基提出,推行的范例教学法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科林伯格则提出“专业教学法是教师为促使学生按照专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进行学习,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媒体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在我国姜大源指出专业教学法应当“被看作是一门整合了专业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独立学科”,提出“专业教学法事实上是架设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等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座桥梁———一座自立于学科专业之外的桥梁”。刘炽辉、王乐夫提出:专业教学法是遵循教学理论的、考虑教学对象特点的,适合专业内容教学并在相应教学媒体支持下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方法的总和。以上研究与定义,各有侧重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思想。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要探讨专业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必须明确以下三点:第一,专业教学法需要建立在具体专业或专业群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专业特征进行的,专业特点不同,专业教学法也不同。第二,专业教学法是多种方法、手段的总和,包括信息传递、师生交互、内容梳理等诸多方面内容。第三,专业教学法是建立在特定的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教学目标不同,专业教学法也大相径庭。

二、专业教学法的分类与选择

(一)专业教学法的分类

目前,对于教学法和专业教学法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分类的方法不同,标准也不同。通常情况下,以教学进行的形式、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学方法分为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以教学主体的不同也可以将教学法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法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法。以“教”为主的教学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叙事法、示范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法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法,把学习者看作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专业教学法的选择

专业教学法,强调不同专业的特征,因此,面对不同的专业,如何选择教学法是专业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第一,不同专业的培养,应结合教学内容及专业特点分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结合。第二,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选择,即使相同的专业,学生特征各有差异,选择的教学法也必然各不相同。第三,根据教学目标、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法,即使相同的专业,根据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政治需求等原因,也会存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也是选择专业教学法的重要考虑因素。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法,可以适应所有的专业或所有的学生,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三、专业教学法的要素分析

(一)专业市场需求与职业分析

该要素具体包括:专业大类所包含的具体专业;专业面向的主要应用领域;了解专业面向的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明确专业行业典型岗位;能够运用DA-CUM法分析职业能力;与小组其他同学有效沟通、共享学习资源,制定工作计划。

(二)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该要素具体包括:了解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中职校专业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特点;掌握有效针对中职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并寻找对策;能针对中职学生智力特点和认知特征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与小组其他同学有效沟通,并共享学习资源,制定工作计划;能够根据中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三)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开发

该要素具体包括:了解教学内容的定义及内涵;了解教学内容精选的意义及标准;能根据教学需求,选取教学内容;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开发教学资源;与小组其他同学有效沟通,并共享学习资源,制定工作计划;培养学习小组内分工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其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开发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四)专业教学媒体与情境创设

该要素具体包括:了解教学媒体的定义;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了解电机与电气专业经常使用的教学媒体;知道各类媒体的分类、特点;掌握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能利用所学内容,确定电机与电气专业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与小组其他同学有效沟通,共享资源,制定计划。依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综合媒体如图2所示。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中介,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彼此之间不可互相取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是通过教学信息的传递,力求达到教育信息传递的最佳效果,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甄国红 方健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琳.德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8-13.

[3]刘炽辉,王乐夫.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0.

[4]邱葭菲,文建平,王瑞权.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J].电焊机,2012(12):108-11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