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教育的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5-26 15:29:21

中学教育的现状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形成这些现状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旨在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水平,使数学教学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莫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地位,教育水平也随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从数学教学这方面来分析一下中职教育,现结合本人自身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主体—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成绩的就不够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进人中职学校以后,有些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也不够迫切,再加上他们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有抵触情绪,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有问题,而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有听不懂的地方就不想再听了,产生厌学、怕学的现象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研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一一课堂现状

不管什么学科,它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并不是强调教师或者学生某一单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往往就只注重教师的任务,缺乏有针对性的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知识;再一方面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中职教育更强调的是实际问题和基础问题,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懂比较实际的问题和比较基础的知识,不必要将内容分析的像高考题那样深,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可能就会出现教学成果滑坡的现象。

二、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调中职数学教学同中职学校实际相结合

1.反对将中职数学教育普通中学化。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和普通中学的生源不一样,我们不应该用普通中学的要求和目标要求教学,教学方一法、教学内容更不应该照搬。所以我们就要努力研究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反对脱离实际,只照顾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力地兼顾每一个学生。绝对不能出现教师只照顾和关心基础好的学生,对那些后进生不闻不问,甚至只要上课不说话就行的极端现象,否则就违背一了教育的方针。

3.要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加强情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耐心地辅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二)注意课堂的数学教学和课后的反思

1.数学教学不是几个基础好的学生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单一的讲授,多采用讨论、交流、实验总结的方法。多具体,少抽象;多基本,少技巧,优化课堂教学。

2.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差,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漫慢发现知识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加人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

3.教师要对学生负责,热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生动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来促进学生学习。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育 现状 建议

《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而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体质监测数据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由于体育教育不及格,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目标将无法达成,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途将步履蹒跚。

一、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但是,在现实中,体育教育却被弱化。目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二、改变目前中学体育现状的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投入,保证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达到国家标准。使新体育教育理念,增强体育健康意识,依法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制定体育教育工作的考核标准,推动体育教学的正规化、正常化和制度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丰富并优化体育课程,提高体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健康一生的体育理念。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时间。

(2)应该建立体育教师的培养、深造、考核、奖励、淘汰机制,保证体育教师的量与质,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止常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制度保证。

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安全管理,杜绝体育教育工作的伤亡事件。必须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进行体育教育工作。杜绝体罚等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树典刑,立榜样,建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发现、培养体育尖子,给予体育优秀人才必要的奖励,以带动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教学观的改变,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 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小结

青少年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维系着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按照教育方针的指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才是“强”的青少年,也只有“强”的青少年才能承载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重视体育教育,因此,让青少年茁壮成长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海珍.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薛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浅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4)

[3]齐振华.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才智,2010(03)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哲学反思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

(3)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4)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5)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不足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大多数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往往把体育课当成室外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师监护就行。尤其是村级学校,开课随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对上体育课是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体育课名不副实。

二、现状思考

笔者认为,在认识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中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现象: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对某个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也能使小城镇学校体育硬件有所变化。

2.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却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显然有悖于教育的整体性规律。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话语更多地带有“城市取向”。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情形是:标准的课程规范的教学,有力的控制等等;学生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殆尽。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本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农村学校体育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环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现代性的先进文化传播器;是联结学生与自然、学校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后盾;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农村,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人治。要改变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因领导的好恶而变化的局面,必须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各主体的主体意识,依法治教,依法治体。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为此,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对于一个以城市化率刚刚达到50%的国家来说,没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及相关的政策倾斜,应该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本已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城市取向”的学校体育政策,使得本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最为丰富的农村,遗弃和背离了他们原本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这不仅仅是体育工作者们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哀。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丁燕华.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 孙庆祝 等.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3] 余梦兴. 城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及对策[J]. 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8.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1 前言

体育课之所以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设置,不是因为运动知识技能难以掌握,而是出自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需要。因此,为了能使我们对中学体育教育现状有一定了解,以便改善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笔者对和县部分中学的老师、学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现进行初步分析,希望为改善和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就和县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原因等问题访谈了和县一些中学的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获取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和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县的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师资的学历层次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如论文报告会、公开课观摩等,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的各种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当我们细究后,就会发现目前的整体状况还不能尽如人意。

3.1.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无所适从

从和县体育教育现状看,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由于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体育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因此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体育课改,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体育教师不知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教育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由此产生。

3.1.2 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无新意

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一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将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考试和中考体育加试项目的反复练习。二是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重复阶段。

3.1.3 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使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课堂和最富有激情和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反而归于平淡和沉寂。

3.2 影响和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因素

3.2.1 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事业心及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认真的备课,讲解示范清楚准确,教师间能正常开展业务上的探讨;在学历上,按照国家教委有关学历规定,都能达到要求;但总体来说,教师的职称、年龄、性别等不尽合理,教科研及系统训练没有正常地开展。

3.2.2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不足,把体育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如:有的学校到了初三、高三出现了体育课不上的局面)。当然,有的重点中学很重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能带头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能形成良好的风气。

3.2.3 上级领导、家长乃至社会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时,其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体育开展的再好也是白搭,因此学生只能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在学校老师、家长的监督下,被动的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体育课。

3.2.4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以至于必备的体育器材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新,进而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目前和县仅有和县一中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田径场及综合室内场馆,二中、三中有400米田径场,绝大部分学校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3.3 和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应对对策

3.3.1 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标,努力克服阻碍教学的主客观因素。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

3.3.2 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性。

3.3.3 改变过去教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

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注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水平上都有提高,并能得到充分发展。

3.3.4 改革体育成绩考核的方法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体育考核中只重考核成绩不重教学过程的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全方位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3.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素养

根据调查分析,在各类中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积极向上的,只有少数部分中学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作为体育教师,应努力克服主观方面不利于教学的因素,纠正教学目的,端正教学态度,在教学中扮演“体育科学知识,技术传播者”、 “心理调节者”和“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等角色。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体育专业的建设,同时建立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考核制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和县体育教师的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少数教师不够认真。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需要建设一支思想,业务,作风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的体育教师队伍。

4.1.2 体育课的开课率很高,但不太正常,主要以一周两节课为主。在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今天,在确保每周两节课的同时,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课的教学时数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适当增加体育经费,努力改善体育教学的条件。

4.2 建议

4.2.1 希望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确保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4.2.2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科学的规范体育课教学,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4.4.3 社会各界要关心和理解体育教师,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使体育教师能更好地专注于体育教学;要把对体育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结合起来;要充分肯定和欣赏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等。

参考文献

[1] 万朝阳、魏登云. 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2001 ,2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5

现代社会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中共中央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既体现了党对青少年一代的厚望,又使我们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2 中学生德育问题的提出

这代中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所以根植于这一阶段的道德也带有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沉积出了许多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经过道德教育,在学生身上延续了下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容易强化人们的金钱和财富意识,产生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也容易引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观的盛行和,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原则受到削弱。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其道德结构出现调整期的动荡是正常的。而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果哪一种道德对他们的刺激更强烈,他们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很大的比例,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这是不是透露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担负着“扶植社会良知”重任的德育教育还存在某些缺失呢?如今的学校德育的确有些不足。我们的德育曾经有非常好的经验和优势,但是现在,一方面是社会上屡禁不绝的造假、贩假、腐败等等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是学校德育教学本身流于“高大全”、流于形式,往往是说得太多、拔得太高,但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就出现明显落差。

另外,网络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正以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为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当代信息社会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促进道德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张上天入地的网络,正义、美德、邪恶与丑陋充斥其间,吸纳什么、认同什么全都有赖于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否则,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道德情境中,青少年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迷茫。

然而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并非是天生的本能,它主要源自于教育引导和青少年的生活选择。

3 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面对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德育应如何做才能有成效?

3.1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生活者,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在公共场合、在学生面前毫不避讳地抽着;严禁学生上课迟到,而教师确常有迟到早退现象。试问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收到什么效果呢?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3.2 德育重在实实在在、时时刻刻。学校对德育最为强调的就是要“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人们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离开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如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一种道德教育信念从小予以熏陶,也未尚不可,但要作为一种道德内容或行为去予以贯彻或训练,这就未必会有成效。因为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过远离祖国或亲友的切身体验,他就很难真正领悟“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正涵义。因此,把一些成人世界中都难以理解或做到的道德理念,却叫一些没有任何生活体验的未成年孩子去理解,其起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作用。为此,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而言,其内容应更多地限于行为举止的训练、是非善恶的辨别等,这样一种水平的道德内容才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容易触摸并善于理解和做到的。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在师资、设施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二是合理搭配武术教材;三是改善教学方法;四是扩大交流,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又被称为国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内外兼修,练养并存的健身特点。坚持武术锻炼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壮内强外、全面促进的健身效果。依托学校来普及推广武术,可以达到培养人们终生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从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阵地。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所调查的东北三省32所省会城市大学、中学和小学时发现,有27.26%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7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术专长教师,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术教育缘于好的武术教师,解决目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综合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农村学校比例更高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运动是一项群众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课外锻炼颇有成效的学校树立典型,让各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各学校应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大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习练武术,采取多样形式,每个班都能创编出不同特点的武术操、搏击操、器械操、各种套路组合、太极拳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武术运动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学生们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技术指导,全班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国在校的学生有两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方理勇.浅议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教学,2003.01 .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7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15-1.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学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候,搞好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培养全面社会主义发展人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直接影响着未来祖国主人翁的整体素质。然而,学校对学生体质的关心现状却让人担忧。当今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不如前几年,究其原因,跟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学生忙于备考而忽视了对于身体的锻炼,其锻炼强度和时间均不够,我们要加强重视。

很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把体育当成副科,可有可无,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形同虚设,课时也经常被用于补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的学校九年级几乎就取消了体育课。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被挤占了,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有的学校操场过狭窄,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提高操场的设施,这一切都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的体育器材没有良好的管理,常用的体育器材破损严重,一些体育器械封起来,不让学生用,只是备检查之需,跑道也是崎岖不平,难以承受高强度的训练;中学体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一些教师不认真对待工作,教学计划没有,课程进度也没有,课时也不能保证完成,甚至有些青年教师思想觉悟较低,业务素质也较差,缺少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体育课处于一种顺其自然式的状态。

二、学校改善当前教育窘况的途径

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变不重视为重视,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把每一学期的体育课都做好计划,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都要确定好,保证课程进度循序渐进地实行,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提高其业务素质,切实保证学生应该受到的体育技能训练和锻炼运动量;学校要加大体育学科的投入,购置一些必须具备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如篮球、铁饼、铅球、中一双杠等等,以让学生学习有所用。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各种体育用品的登记、维修和保养流程,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学校要加强对于体育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思想上,学校领导要积极地培训引导,帮助其学习一些教育理论,而走出学校,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更深刻地了解到体育教师的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责任心。在业务上,学校要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带一带青年体育教师,言传身教,让其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而开展一些优质课来评选出最佳青年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其业务水平,能够尽快承担学科任务;学校在评优评先上要先考虑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其积极性。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夏天在炎炎烈日下坚持上课,冬天在寒风凛冽中跟学生一起锻炼,所以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关心。对那些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素质全而的教师要加以重用,使其能带动其他体育教师共同为学校的体育建设做出贡献。

三、在中学体育课前需要做准备活动

现在中学的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让学生先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加快神经传导的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进入兴奋状态,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运动学理论表明,准备活动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氧气的吸收,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略微升高,让全身肌肉的弹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做剧烈运动时肌肉的拉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青年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有些教师还存在着忽略准备活动的现象,这都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正常展开。尤其是对一些生性活泼的学生,要对其讲明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更要让其明白它是正式上课前的准备,不能不注重视,更不能流于形式。

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有的青年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每学期只教一次基本体操,一个准备活动用久了,学生肯定都会感到无趣、厌烦。其实,准备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选择几种准备活动,力求使其灵活多样,全而丰富,不仅起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徒手体操,也可以教具做器械体操;教师可以教学生做原地准备活动,也可以做跳跑等准备活动;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做单人的体操,也可以做合作的准备活动。总之,要能达到既能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的目的。

中学体育教师忽视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训练。很多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几个游戏,练几节基本操足矣。其实不然,在学习运动技能之前,一定要做一些专门性的练习准备。做准备活动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使它与我们的课程相一致。只有合理地安排好一般性活动和专门性活动的比例后,才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

中学体育教师在做准备活动时忽视中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特点,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依据这一点来安排体育活动,不能一套体操从小学用到初中,也不能把一些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所选择的准备活动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还要结合男生和女生的发育差异来灵活提出要求。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8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教育科研活动在中小学方兴未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存在许多问题,这可以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所以,就中小学教师在其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供大家进行探讨和借鉴。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教改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误区

目前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地提高,并且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其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其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2、监管不力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

3、经费不足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价值偏低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正面临着功能转型、体制重构及机制创新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与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以求得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更新教科观念

与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不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贡献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主要体现以下特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进工作、先进理念的引领、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以往许多人对此认识比较模糊,存在着过于追求理论架构,注重构建普遍适应性的“教育模式”的误区,导致教育科研“假、大、空”,“与实际脱离”、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分离。中小学教育科研只有密切关注教育实际,开展群众性研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自觉、主动地投入,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从而获得永久、鲜活的生命力。

2、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必要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三个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一是在运行机制上。设置独立的教科室或教科中心,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将教育科研与校长评议、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组织开展“教育论坛”、“课例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三是在保障机制上。实现“三个保障”: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经费保障,要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买资料等;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挤掉科研活动时间。

3、注重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既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那么行动研究就应成为一种合适的研究方式。因为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合作、参与为主要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强调教学反思),以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背景,以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者的专业提升为研究目的。倡导“开放-合作”的中小学教育研究范式,一方面通过专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合作。实现两者在理论背景、研究技术与实际经验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此,应加强中小学与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合作、跨校合作、跨区域合作。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实施以特级教师、名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为主的“课题责任人”制度,进行开放的、广泛参与的合作研究。

4、改进评价机制

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需切实改进评价机制,求真求实,改变课题评审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与“重报告、轻实际”的现象,以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各级各类课题的评审中,除了科学性和创新性之外,还要看研究是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看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面是否广,看研究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看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效性。相应的,要改进成果评价的方式。课题成果评审除了审阅研究报告之外,更要注重考察实际效果,注意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5、加大成果推广

(1)完善保障机制。确立“由教育行政部门(成果选择与组织动员)、教育科研机构(宣传解释与行动指导)、学校教师三者组成的成果推广主体。”

(2)建立反馈机制。成果推广是长期性的工作,因为成果的转化不仅仅属于操作层次,“它要求人们接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使转化成为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是教育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对成果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3)建立市级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借鉴上海经验,在优秀科研成果产生的学校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在组织结构上倡导“科研带头人负责制”以及行政领导保障的双元机制,人员结构上倡导开放式的动态组合,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以项目为中心的多元投资方式,使其成为成果推广的“培训基地,某一研究方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情报资料中心,为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提供服务”,并利用中心辐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扩大教育科研的影响。

6、创新培训机制

以往的教科培训主要采用讲习班的形式,以传授科研方法为主要内容,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虽然增加了“课题剖析”的内容,但对于实际提高受训者的科研能力来说,帮助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与个性化的特征,没有亲身参与,实难体会个中“奥妙”。因此我们提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和在一起,组织参训人员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某项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达到培训目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时”,从选题到结题,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一种是“过去时”,主要是结题后的反思研讨活动。这种培训模式应当与“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相结合,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统一,个性与共性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占苍.一个教育函数方程式的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2(9).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为了了解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对平阳县部分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整理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执行改革的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平阳县部分初中(4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区域的不同,在所有初中随机抽取 (4所)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分别从网络和国内、各类体育期刊上收集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学术论文

2.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为96.9%,有效为150份,有效率为93.7%,访谈平阳县体育教师10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3.1.1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在调查当中,平阳县有82.3%的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在他们的想法中学校的升学率是唯一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认为体育课是不重要的。

3.1.2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

通过调查,平阳县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大部分端正,只有少数教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只有“集合”、“解散”这几个字,都是“放羊式”教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原因:1.学校注重应试教育。2.部分教师由于学历层次、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限。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一味追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关注不够。这也是平阳县新课程标准推行难的原因之一。

3.1.3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不强。通过调查,63.4%以上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上体育课自由散漫,“轻武重文”思想严重,认为文化课学好就行,体育课流于形式化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3.1.4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认识

通过调查了解,91.5%以上的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体育,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以考取重点学校为目的,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形成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3.2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二十一世纪的体育教学目标应在增强学生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就要重视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调查中发现:在七项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篮球、乒乓球、足球;而不喜欢的则是田径与健美操。女生喜欢的是健美操、羽毛球;不喜欢的是田径、与足球。调查结果反映了男生喜欢的都是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强的,能体现力量与速度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更喜欢一些身体对抗性小的,能体现女性柔美方面的运动项目;像足球这种有着激烈对抗的运动是不喜欢的,乒乓球一项是男女生都喜欢的项目。在调查中充分反映出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田径项目,田径运动因为动作简单,多次重复,枯燥无味又比较艰苦,所以在七个项目中,相对来讲,田径是一项最不受欢迎的项目,有70.0%以上的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田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不感兴趣而废弃这个重要项目。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游戏、设疑等趣味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提高教学质量。

3.3体育教学手段和目标

目前平阳县体育教学的总体现状,仍以运动为目的,实行多种目标的教育阶段,沿袭着原苏联老式的教学模式,较多是放羊式、自由式。多年来在教材,教法及管理制度的改革上没有多少质的变化,各科教材的设置存在着格式化的现象。注重枯燥的技术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体质如何,体育基础的高低,兴趣爱好,统统规定学习同一教材,考核同一标准,结果强者吃不饱,弱者吃不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平阳县体育教学在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均有较大的改善,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已基本成型;从受教的主体看,学生的体育认识向更理性的方向发展,热爱体育,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仍占大多数,厌学、拒学的占少数,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加关心、关注、投入的支持者越来越多,这些都鼓励我们体育工作者要充满信心和热情,同时又鞭策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发现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使体育与健康成为学生最需要、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4.2建议

4.2.1学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在师资教育投入上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