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一对一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5-26 15:29:40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革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学好语文是推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职业学校 教育观 素质教育

职业学校的扩大招生使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他们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根据调查,许多职业学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与人沟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语文课对学生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担负着艰巨的任务。下面对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的前提

1、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素质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个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跟上时展的步伐关键在于其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表现出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能力。因此,职业学校语文课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

2、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树立发展的教育观。最近,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人的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教育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3、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备课苦心钻研教材,设计完美的知识传授教案,力图使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抓住教学重点,形式主义的成分多,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于是教学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状:老师讲课声嘶力竭,眉飞色舞,学生上课兴趣索然,被动听讲,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避免把教学过程拆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使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无论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从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育人是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书育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把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摆在核心地位。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社会的选择、就业的考验,要让他们能够立足于社会,仅学会认知和劳动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为人处事、人际交往,让他们走向社会后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作为一门与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紧密相连的语文课具有较强的育人优势,更应以育人为核心。语文教学不能只对语文作静态的形式分析,不能只看到简单的语言符号,而应充分发挥语文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作用。

语文素质教育的中心点还应包括人格完善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因此,教学过程要尽可能给学生陈述己见的时间,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如《项链》教学,既要让学生懂得虚荣心是有害的,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机会,展现自己,创造人生。

语文素质教育中的育人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教师要通过语文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特色是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

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能否顺利就业,能否立足于社会,职业能力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事某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谋求社会发展的基础。

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和一般能力。语文教学侧重一般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是重点。现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对口语表达训练不够,应试教育模式下“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有的学生说话吭哧、前言不达后语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利用课堂发言、课中口语训练、课后交谈等各种机会,加强学生说服能力、演讲能力、论辩能力的培养。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教师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书法、应用写作与普通话等技能和基本功。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学生应聘填个《招工表》,字都写得站不稳,就难过招聘第一关。日常生活中应用文运用非常广泛,职业学校语文课要有计划开展求职信、个人简历、计划总结等写作训练。随着南来北往的经济贸易交流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服务业都要求员工使用普通话接待顾客。职业学校学生过好普通话关,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是职业学校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该热爱语文教学工作,热爱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而对他们冷淡、缺乏热情,对语文教学不作认真研究,敷衍对待。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的教育工作之所以成绩优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为了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力求通晓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社会知识。 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个性品质优秀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马芳.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新课改 思考 创新 兴趣

传统课堂学生不仅厌倦看似枯燥的数学也厌恶教数学的老师。而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和放手教学时学生却兴趣盎然,因而使学生爱数学也爱教数学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相信学生会更加喜爱学数学。

一、过去数学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

首先,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教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过去的“满堂灌”思想一直就是教师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吃力,让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开始厌恶这门课程。

其次,传统数学教学中,平均分较高的班级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害怕严厉的老师,在这些班级中,老师往往不注重教学方法,只注重应试能力,疯狂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考点”,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而到了高年级时,由于换了老师,这些学生往往会因为突然地放松而成绩一落千丈,反而不及平均分较低的班级。

此外,在传统教学中,班级的座位分配的也折射出了教学中的歧视,往往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被编排到了所谓的“黄金位置”,而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相应地被编到角落、走廊等相对较差的位置;而这一做法无疑是对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的一种放弃,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最终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的一些思考

新课改,无疑是教育界的一缕温暖的春风,在这缕春风的滋润下,初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首先,在预习方面更加完善。数学,是一门需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仅仅靠课上听老师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前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自学习惯,还能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解决,而相对有难度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并在课堂中通过跟同学探讨、向老师提问等方式解决;这样不仅能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一改过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充分地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使得学生能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在新课改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受过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侵蚀,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对老师的依赖。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着惰性,在预习和课堂上偷懒,这无疑是新课标下教学的漏洞之一。

其次,在新课标中,很多老师由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调整到新课改的模式中来,因而,在新课改的模式下可能还有点难以适应,教学效果也难以发挥到想象中的那么大。

三、教学案例分析与总结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而自己则做好从旁协助的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从学习数学中感受到乐趣,并能很好地掌握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在此,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一些建议:

首先,身为老师,应当拥有良好的师德,应当做到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并且激发他们参与数学活动,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联的,要让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并且在授课和布置作业时要统筹兼顾,既要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选做题,同时也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布置一些难度相对适中的题,而不能只注重优生或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的错误。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3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者之争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无法回避的。只有先找到二者之间和平共处的位置,才能让学校有目标的快速发展。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学习效率低下的、片面注重知识点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的、并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大则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二者从涵义上看似乎是水火不相容、完全相对的概念。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对前几十年甚至包括现在部分教育的概括,这个并不准确。教育本来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也是提高人的素质,接受应试教育的人也接受了勇敢教育、诚实教育、道德教育。但为什么应试教育遭到那么多的批评?一言以蔽之: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绝对化、模式化、答案标准化,让分数压倒一切,从而漠视了生命教育,漠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许多应该做的事变成了走过场。应试教育并不是坏事,是许多人对它不了解。素质教育正是改变应试教育那些有名无实的做法,即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对应试教育忽视的地方加以修正,而不是否定抓紧学业和反对考试等等。更何况国家选拔取才是不可能改变考试这种模式的。

那么学校要做到的就是适应现实,一方面改进不当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对学业的追求。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学生更应该把精力、时间放在学业上,培养他们的考试能力和素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考试,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人文传承和知识授受的关系

就人文传承和知识授受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和老师都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就是人文传承,尤其是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更应如此。而在实际中怎样呢?社会上有句形象的话,学校是加工厂,老师是操作工,学生是生产线上的加工品。学校简单化为提供教与学的场地,老师则成了课本的宣读者,学生就在题海中游泳。在知识授受中,学校,老师,学生将各自承担什么责任,扮演何种角色要分清辨明。学校是提供学习设施、创建校园文化、创造文化氛围的承担者,老师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人生成才的积极建议者、引导者;学生不但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创建的积极参与者。三者互相结合,共同完传承。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在台上讲四十分钟的课,在课余时间需要花几个四十分钟的时间。现在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忽视科研,一是工作负担重,没有精力去从事教学研究;二是作为检验教师的标准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不是科研成果;三是资料不足和信息不便。有的老师醉心于发表文章,不注重教学,在科研方面存在几种问题,一是为科研而科研,一是为职称或岗位聘任而科研,再就是不合学校实际的科研,这样的科研有多大的含金量呢?这还是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4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学习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今天的教育技术备受社会关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达成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人才创新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

教育技术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在这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学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已成为正在崛起的现代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和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教育技术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技术、流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利用技术,我们可以把浩瀚的宇宙、微小的分子、原子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技术,学生不用走出教室,就可以遨游五洲,跨越四海。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外语教学;我们可以创建虚拟现实的会话界面来锻炼口语;我们可以录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然后可以重播。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拥有的数字资源几乎覆盖了所有相关的领域。然而面对丰富的资源,我们的心灵似乎已经麻木,变得无所适从,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历史的教训使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热潮。

此外,伴随着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发生了什么?很多教育研究者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原则,创造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但是我们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实验来验证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在各种教学设施中使用特殊的技术就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利用技术提高教育。很多人已经盲从这样一种观点:“技术能够使教育更美好”。诚然,技术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建设与改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技术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本质是“变化”。我不记得这句话是出自哪位学者的口中,但是,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学习包括态度、信仰、能力、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相对稳定,并可以观测时,我们就说学习发生了。而这个状态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会继续发生变化。技术引进到教育中,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学习。所以技术引入教育,就有两种可能,既可以促进学习,也可以防碍学习。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技术的贬值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当高新技术引入教育中时,一旦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在90年代中期,一些学校盲目大批引进计算机,而更多学校的计算机实质上成为学校的一个装饰品。耗资几十万,仅仅是供来宾参观,仅仅是学校的点缀。这种“奢侈”的点缀品不能再出现在我们的学校。

同时,教育者们也已经认识到,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眼光要长远,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要宏观计划,整体把握。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从一个区域的角度出发,对设备的引入,设备的利用,教师的培训,教育资源的建设等等进行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所拥有的资源,才能提高投资的回报和效益。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每种教学方式都有一席之地。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去打倒和消灭传统的教学,而是要如何将过去几百年班级授课制中所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和现在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新型教学方式相结合,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学习。所以,对“学习”机制的理解必将会影响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方式,这一点,我们可从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得以证实。当我们将“学习”理解为“刺激——强化”时,我们利用媒体技术改变承载学习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当我们将“学习”理解为学生的主动意义建构时,我们利用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可见,对“学习机制”的研究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来促进人类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学习”机制的认识。而我们以前所揭示的“学习”机制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动态系统,网络和多媒体的介入使得这个系统更加复杂,能否掌握这个动态系统的规律,必将会影响教育技术地发展。所以,继续探索和研究“学习”的机制,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机制,是教育技术专业不可忽视的一块领地。

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镜子。历史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未来。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如果离开历史的继承、断绝历史的联系,势必延缓其发展速度,甚至导致畸形发展,最终必将失去其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使教育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地面向未来。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特色。

技术是全球化的通行证。技术是超越各种语言的世界语,人才通过技术这种全球通用语言,可以跨越文化背景的障碍,加速全球化进程。技术又是经济转机的关键。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教育决定人力资源的质量;发展知识经济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而教育技术是不是或缺的手段。技术还是文化融合的钥匙,东方文明存在技术发展先天不足,西方文明则出现技术发展的弊端,把技术应有于教育,可能改变原有文化形态,产生新文化。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是教育的制高点这一论断出现提十分及时,切中要害地指出了今天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技术是教育学不可割的一部分,把教育技术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教育技术整合进教育学,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了解教育技术,无以从事教育学研究。而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技术应用于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新文化。

技术的进步,可能造成教育的革命,而并非专为教育而出现的新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些技术转化的工作,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历史上造纸和印刷术取代竹简和帛书,促成教育的革命巨大突破的可能性。

从七十年代开始,教育技术作为独立的科学概念和专门理论逐渐形成,并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新兴的专业实体已为社会所承认。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把发展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作为一项政府行为予以规划和管理,这就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据,但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教育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要进一步实现教育最优化,教育技术仅仅停留在媒体技术阶段是远远办不到的,因为在媒体技术阶段,教学手段的研究重点只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这不过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教育手段现代化要在教育最优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就必须研究整个教育系统,研究教育的全过程,从整体角度研究怎样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何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等。这样在对教育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系列活动中,才能为实现教育最优化进一步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定存在历史的弊端,但它是“喜新不厌旧”的,对新思路、新方法有着天生的敏感,只有不时地把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才能将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扈中平,刘朝辉.《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5

1.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处理好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身。其次,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1)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2)游戏类教材;(3)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4)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要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2.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小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关注课堂中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和目标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达到较佳的课堂效果。

3.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3.2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地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3.3学生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能否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本节课以“变向”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的运动。然后结合篮球运球追逐,让学生自定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4.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身体姿态和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

5.体育训练要量化时间、适度负荷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6

杭州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上城区】解放路校区

 

【其他机构也不错哦,可以多咨询几家】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9

【上城区】庆春路学习中心、解放路学习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258

【上城区】解放路校区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上城区】解放伟星校区

杭州京翰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77678

【上城区】庆春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初二数学学习

一、注重单向单步思维的训练,形成牢固的思维基础

我们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方向基本上是明确的,当他们遇到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时,在大脑里立即产生一个单向的思维个体,而解决问题又只需一步完成,我们把这种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单方向,单步骤的思维称为单向单身思维。

二、 单向单步思维是连续性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比较小单元,思维的目的性明确,时间短。前人对这种思维非常重视,他们总是力图把所有数学知识都浓缩在这一个个的单向单步思维单元里,由“因”到“果”,由“题设”到“结论”,总结出了许多公理、定理、公式,便于人们记忆,成为后人思维向前延伸的基石。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7

【关键词】 思想教育 角色 情绪 动机

一、案例

在两年前九月的一天,一名女生进行心理咨询,同时诊断一下该女生的心理是否正常。该女生性格内向,年前考试有不及格情况,六月份因身体感冒、精神状态不好等原因休假两个月,九月份开学后曾经整夜逗留网吧,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经济困难。

她说因为经济困难很少用电脑导致计算机考试不及格,寒假打工受冷、春季没有注意保暖导致多次感冒,这一连串的负性事件让她的身心很受打击,导致她的精神状态低迷和课堂上随意走出教室的违纪行为。

在小学毕业前她突然意思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因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残疾,从此她就很少有来自心底的开心,虽然还一如既往地是个好学生。但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不管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分别有一位好老师善意地要求她先微笑后说话,她很感谢他们。

此刻咨询师问她,你不觉得那些好老师对你的帮助和你的表现优秀有关吗?她眯起眼睛看着咨询师,思考着,慢慢地微笑了。

该女生后来代表二级学院参加学校专业知识竞赛,而且再也没有做出让老师头疼的事来。

这个女学生心理不正常吗?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心中都有了确切的答案,其实这是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关系。

二、角色对教育者观察、评价学生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人才培养方向的教育, 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信仰及奋斗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调适与矫正,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挥潜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具有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即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他们眼中的好学生是学习努力,遵守纪律,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而该女生的多次违纪行为和长期抑郁情绪状态无疑给人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判断暗示。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只看到了问题行为和发生问题行为的表面原因,却没能了解到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和负性事件之间的递进关系。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眼中呢,该女生的违纪行为和长期抑郁情绪状态都是事出有因的,她只是处于一种心理困扰状态。她的身上具备一份向上的强大力量,但却被深藏着;她强烈需要一缕阳光的温暖和一个臂膀的支持,却一直没能感受到。所以心理咨询老师的寥寥数语对她来说就是开启自身正向力量的金钥匙。

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导致其对观察对象的关注点不同。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言行是否符合学生身份的言行规范和要求,多是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这个被管理者,守纪便是好学生的一个要素。而心理健康教育者则是从人的整体状况来考察学生,无条件的接纳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对待学生的重要态度之一。显然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态度是不一致的,虽然培养目标相同。

三、关于思想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的思考

思想作为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因此心理理论知识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据研究发现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存在情绪障碍,导致沟而不通。在思想教育中,也存在情绪问题,如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是由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说教存在反感或厌烦情绪所引起的。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的正向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的负向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首先要注意到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将其情绪引导到有利于教育效果的状态上来。在上面的案例中,辅导员老师虽然对学生做了多次思想教育工作,但因为没能挖掘出其正向的内在能量,说教之后学生的基本情绪状态没有变化,行为也没有发生预想中的变化。

2、合理情绪理论。该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60年代创立,也被称作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s)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Consequences)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而合理情绪理论认为,继A发生之后,个体对A产生某种看法、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观念即B,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2]。由这一理论我们知道,要想将教育对象的行为引导到教育预想的效果上来,就必须先了解其内在的相关信念,正确的信念是产生正确行为和情绪的基础。在上面的案例中,女学生是在多个负性事件的打击下,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抑郁情绪。当她意识到自己本身就具备创造未来的能力和条件,对未来充满希望时,抑郁也就消失了。

3、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intrich & Schunk,1996)。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并帮助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生远大目标、大学阶段中期目标以及极具操作性的每个学期、每个月的小目标,学生的日常行为被目标所牵引,心中充满前进的动力,思想教育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学生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接受能力强,心理可塑性高。在当前信息流通渠道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各种诱惑的强力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高度,简单的灌输很难起到教育的作用,忽视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就难以使被教育者产生心理共鸣,思想教育就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高校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宝。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诠释,是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3]。思想教育者要想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育者,就需要主动吸取心理咨询中的无条件接纳等精髓,降低角色影响,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把握思想教育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6.

[2]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1,132―151.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8

参考文献:

[1]李木洲.元教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刘光艳.我国新时期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D].山西大学,2007.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9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德育教育

一、前言

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决定着体育学科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自身必须要对体育学科进行重视,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如今的时代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超过应试教育,因为如今的社会主要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道德品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而体育学科又是比较适合渗透德育教育的学科,据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问题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们成长,使他们未来的发展能更加顺利.在高中阶段中,很多学科都适合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体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能够渗透道德教育,就可以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并升华体育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学本身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则可以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进行巩固,让学生德智体美兼备.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项目具备强度,如果能够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就会让学生具备相关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学会直面困难,不骄不躁,团结互助,进而获得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只有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在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进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综上所述,基本就是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

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同时在高中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进行提升.因为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教学意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都不高,教学意识水平都不强,那么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只能是形式主义,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势在必行.想要达成这一点,需要由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共同努力.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看,其应该在实际情况下深入地对教师进行了解,之后为体育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加强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从而为教学意识的提升打下基础.而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其应该在课余时间内加强学习,同时多与其他的体育教师就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的必要性,进而完善体育教学理念,提升体育教学意识,创新体育教学过程.

(二)结合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从高中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面向的主体是高中学生,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往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这也就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体育教师不能够着急对学生进行批评,也不应该因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感到愤怒,相反,其还需要将这类事件当作是对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因为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具备复杂性,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这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教学是重要的内容,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开展篮球比赛时,学生之间的身体对抗较为激烈,就会引发冲突,有些时候是一位学生与另一位学生的冲突,有些时候则是群体之间的冲突,当事件发生时,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之后对学生的过激行为进行制止,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渗透德育教育,如以和为贵、团结互助等等,这些理论在平时进行渗透,学生可能不会在意,而当事情真正发生了之后,再渗透这些理论,无疑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遵守纪律与规则的基础上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最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在教学评价中对德育思想进行渗透

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同样需要重视教学评价的相关问题,并在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中对德育思想进行渗透.在现实情况中,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存在不同,对体育项目的天赋也存在不同,有学习好的学生,势必就有学习一般的学生,对于体育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夸奖,而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同时渗透德育思想,让他们对困难进行克服,告诉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大的对手只有自己,只有突破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如此就可以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对体育活动进行开展,其可以向学校领导申请,带领学生去校外进行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对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有机会对德育进行渗透,培养学生各类优秀品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去社会体育馆内打篮球,感受篮球运动的气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喝完水会将水瓶乱扔,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维护公共环境,减少清洁人员的压力.如此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要求教师充分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之后将其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融合,通过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积极因素,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内涵,理解德育的内涵,最终达成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