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5-31 14:56:04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1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民族精神和国防教育的内涵分析,论述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结合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强化和优化网络宣传等一系列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培育 大学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有昂扬奋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来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应对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时,我们更需高度关注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问题。故此,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必然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并渗透和体现在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思想、性格和情感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核心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的总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共性,又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系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她在千百年来生存和发展中凝结成的崇高的民族情感,也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华儿女把爱国主义视为个人生命的根基和发展的基础,当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爱国主义精神绵延不绝,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前进和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促进作用,它包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一直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统摄力,它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思想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成员的行为和实践,它像一根强有力的纽带把整个民族紧紧地联结和黏合在一起,在起到协调、统一的整合作用的同时也引导和促进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具有明确的民族精神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总则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由此可见,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担负着提高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等素质的重任。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主要以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

1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高校开设了国防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总体上看仍存在问题:一是编制不落实。按照相关规定,高校一般应设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专职军事理论教员,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人数比例远低于规定要求。二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普遍不高。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增加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降低了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国防教育的改革进程。

2 国防教育形式内容简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国防教育将逐步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而代之以更新、更完善、更丰富而且是全民、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现代化大国防观念。”高校国防教育要培养具有大国防观念、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它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所以,仅传授军事知识是不够的。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单一手段,应在加强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媒介以及国防教育实践,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国防教育氛围欠缺。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都是依靠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来进行的。军训在各高校都能正常进行,但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军训仍然停留在队列和内务管理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枪械使用和枪械射击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但也有少数学校不能达到学时要求,甚至根本就不开,或者搞形式主义。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营一日、射击运动及国防教育日活动等,除了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展外,不少学校基本上没有。再加上有些学校的重视不够,使得国防教育的渠道过于单一,形式过于简单,经费过于欠缺,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国防教育的氛围。

4 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在当今时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防教育已经超出了纯军事的范围,主张从政治、军事、民防、经济、技术、心理、外交、精神等诸多方面增强公民的现代军事意识和战争意识、自强意识和面向未来意识、现代竞争意识和科学意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多数处于孤立状态,没能做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基本上包含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内容,内容相对简单,也缺乏完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以大国防观念为主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考与对策

1 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健全机构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组织保障,高校在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人武部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军事理论教研室的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抓起。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教学经验的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还应该补充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在岗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使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应建立国防教育学科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形成本学科领域的技术职务评审体系。

2 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新世纪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应紧紧抓住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世界军事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强化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核心,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的要求;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营造学习和宣传国防教育知识的良好氛围,高校可以利用节日载体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日,场所载体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媒介载体如板报橱窗、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实践载体如军事训练、军营一日等,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各种国防宣传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2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1.大学生中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校建设发展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还可以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流露国防情感、产生国防意识以及养成国防技能与国防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而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民族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教育大学生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到未来的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争不仅只是地面上的对峙,而是陆、海、空、天、电、磁一体的多维战场。国防知识的学习,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最后,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心理上增强大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在体魄上塑造出具有军人那种昂首挺胸、富有信心的气质和形象。总之,大学生深入学习国防教育知识,养成相应的日常习惯,将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目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教育又维系着国防的巩固、发展和强大。麻痹祸之首,国盛防为先,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虽然现在高校都开展军训活动,但更多的只是走走形式,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不了解国防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的教育问题,其背后隐藏的更是意识形态和培养目标的问题,是教育利益和教育方向的问题。

首先,缺乏大学生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主动担当历史重任、不能为国家安危着想的大学生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能为社会努力学习。但是当代大学生长期在和平环境中生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高校的国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有的心系国防、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国防意识缺乏。

其次,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缺乏全面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还是难免,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加明显、恐怖活动十分猖獗,美国重返亚太、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等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大学生缺乏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虽然各高校都严格按要求开展军训,但是短短的1~2周时间难以让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深入了解,难以让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军事技能的要领,更难以将国防知识及为国拼搏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含糊笼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浮于表面。

最后,大学生国防教育缺乏实践性。对大学生国防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国防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及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偏低,说明学校的国防教育更多停留在表面,并未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缺少国防实践活动,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1.确立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指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这一特殊教育领域,各级各类目标及其纵横联系构成的具体教育目标体系。它既包括与国防密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教育有关的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也包括国防纵向目标体系和国防横向目标体系,还包括与大学生国防素质与职业素质相关联的协同目标体系。构建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组织国防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当前教育目标缺陷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国防教育通过让学生认知和了解国防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防情感,提升学生的国防能力,从而内化成为学生的国防品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国防教育基本目标。

国防教育纵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以及国防课程设置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是在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按照全民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相关工作。设置大学生国防课程,除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外,还应设置与国防相关的选修课、讲座、研讨以及各类国防实践活动等,实现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的纵向教育目标。

国防横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和国防法规的学习;国防精神的培养;国防历史的回顾;国防科技、国际经济、国防外交、国防战略的认知等。

协同目标体系主要是将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素质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旨在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等教育基本目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南大校长陈峻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现在的大学教育在求’真’上花了很大的气力,在求’善’求’美’上则远远不够。"教育注重追求知识,但忽视了对人生、人性的关照,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探索〃一轴三足〃的国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作为三足支撑,围绕大学生在校的时间轴,实现国防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协同教育目标。将国防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创新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让大学生心系国防,面对困境不退缩,充满梦想,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情怀和优良的职业素养。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从师资选拔培养、后期培训、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给予高度关注。但从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则将国防教育边缘化,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投入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建设大学生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教给年轻教师。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国防教育方向有硕士及以上师资的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只接受过来自教育厅组织的国防教育专业培训,因而缺乏教师们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思维能力。三是成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让国防教育青年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开展研讨和教研等科研活动,并参与国防教育等专项课题研究,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最后,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加以不断完善。国防教育显性课程通常指高校设置的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进行36学时的学习,高职院校学习24学时,接受军事技能训练7?15天。该课程的设置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高校在大一就完成了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所学知识及技能难以在大学生涯中巩固和内化。因此须通过国防教育隐性课程来巩固和强化显性课程的教育内容。国防教育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开展与国防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在校园国防文化中渗透军事教育,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横向拓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构建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首先,搭建网络化国防教育实践平台。抢占网络上的大学生国防教育阵地,扩大国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网络信息的新闻、资源学习、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互动交流等,引导大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热点,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认识,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思想,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通过了解国家最新的军事研究成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实践平台,互动交流,各抒己见。并结合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大赛的经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网上国防教育工作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高等教育 耦合关系 适度发展

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近年来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学者多侧重关注的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条件,侧重引导国防教育的发展观念。较少关注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从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影响作用的耦合发展角度出发,另辟蹊径,总结出两者耦合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特点,进而提出高校国防教育应“适度超前”发展。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耦合的概念界定

耦合原是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

高等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高校国防教育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密切,两者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相互作用,构成反馈环。在适当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环,使双方协同发展,共同向更高水平演化。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耦合关系也即两者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是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耦合关系

1、高校国防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命脉和先行部门,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表现的双重属性上。

(1)高校国防教育的从属功能属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与高等教育的其它教育形式相互相成。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属性,即从属属性。但这种从属性并不意味着高校国防教育始终被动服务于高等教育,当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滞后于高等教育时,高校国防教育还将制约高等教育,甚至严重阻碍高等教育。

(2)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律属性

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法律属性表现在高校国防教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国防教育相关法规的实施具有反馈作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这一法律属性也是政府部门、高校、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与重点。

从未来战争的后备军力量来看,大学生是未来国防预备役中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亡。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战争,需要具有一定军事知识的军人,只有补充具有专业特长并受过军事训练的大学生,才能适应未来战争对人才的需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说明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猛而在谋。同志曾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武器装备的优劣对战争影响越来越大,能操纵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人更重要。未来战争中,人员、武器装备等消耗量很大,如不能及时补充必然会导致失败,目前我国预备役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质量却不高,难以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只有大学生才能尽快适应未来军事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任务日趋复杂的未来高技术战争形势变化,同时,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然而,要使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转化为战争力,就必须与熟练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人相结合,与先进的军事思想相结合,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在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基础上,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就可以形成一个定向、定量又定质的为军队提供各类专业人员的补充源。同时,经过训练的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需要改进的武器装备、需要攻坚的科技项目的基本原理,迅速地使民用科技转化为军用科技,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高等教育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高校国防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是高校国防教育从属功能的另一体现。高等教育水平规定、制约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水平和发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辐射范围扩张带来需求能力的不断扩大,又对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高等教育的需要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要求高校国防教育质量、内容和手段的提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包括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等方面)的国防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战争对人的精神、知识、技能以及体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下的一种综合性教育,在提高人的国防素质方面正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国防领域内无论是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与国防教育密切关联,都要依靠全民国防教育为之奠定思想基础。同时,国防领域内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等等,都依靠全民国防教育为之注入生机和活力。普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实施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做到和平时期有利于管理大学生,战争时期有利于组织大学生参战,而且,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未来战争的需要。#p#分页标题#e#

再次,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规定、制约着区域高校国防教育水平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目的与高等教育具有一致性,因此,它的发展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其发展水平和层次受制于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层次。

另外,不同地区的政府领导对国防建设的认识和支持的差异、高校领导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出现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差异。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比较,东南沿海地区不仅当地驻军的军队建设发展快,而且国防建设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其高校国防教育实施也比较落实。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将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落实与发展,高校国防教育系统的改善又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两系统良性互动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多环耦合发展系统。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将人、社会、教育构成一个统一体,高校国防教育同样将人、社会、教育构成一个统一体,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有三个规定在高等教育和高校国防教育中都能得以体现(如图1)。高等教育中体现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完全体现(如图2),促使高等教育系统内涵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涉及内容进一步拓展。

三、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耦合作用的特点

高等教育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关系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高等教育与高校国防教育间耦合程度大小和发展方向也会发生新变化,表现出时代的差异性、波动性。

1、两者耦合关系的方向一致性性

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耦合关系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即在两者相互影响、耦合发展的过程中,两者良性互动发展。一定时期内,良好的高等教育趋势带来高校国防教育的大发展,而高校国防教育的适时发展又快速促进了高等教育更快发展,这是两者良性互动发展,即表现为相互作用的方向具有一致性。高等教育支撑并引导高校国防教育,高等教育又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落实、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不断发展,进而两者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不断拓展和要求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两者可能出现耦合关系方向的不一致性。如,现在要求给学生减负,减少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拓宽知识面,而国防教育课程的开设,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高等教育与国防教育的矛盾显现出来。究竟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两者发展速度是否一致,还取决于高校领导和高校教务部门对国防政策的认识等多方面的差异。国家政策指导着高等教育的方向、高校建设的力度和规模及结构,国防政策影响高校国防教育落实的时序性,并进一步影响两者互动作用的方向。

2、两者耦合作用的交替性

高校国防教育处于起步期,在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扩大高等教育内容,两者也出现耦合作用的交替性。这是因为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强度经常发生变化,具有交替性。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形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现实中表现为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初期,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能极大地提升高等教育的可达性拓展高等教育内容。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给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带来的改善将趋于缩小,直至高校国防教育将制约高等教育。

由此也看出,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在起步期和成长期的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将得益于耦合中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状况是决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国防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和壮大。

3、两者耦合过程的时滞性

由于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耦合工程中,两者的正向或负向作用并不是立即显现,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种时滞性具体表现为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带来的激发效应、时事效应和对高等教育的拉动等良性作用,往往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可能几年或更久)才会逐渐显现,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效应还将表现为乘数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将逐步增大。同样,高等教育对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等恶性作用也具有滞后性,且这种效应一旦显现,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制约作用也具有扩大和恶化趋势。

总之,在两者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关注、把握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向、强度:当作用关系趋于弱化或恶化时加以正确引导;当作用关系趋于强化时善于利用、有所作为;促进两者发展的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四、高校国防教育适度发展观点

基于以上特点,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近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究竟应该超前发展还是适度发展,还一直存在争议。

1、高校国防教育超前发展观点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是一个正向动态的增长发展过程,作为子发展系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该超前发展,一方面不断满足高等教育带来持续增长的高校国防教育需求;另一方面超前发展的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较好的区域可达性,能更好地发挥其对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2、高校国防教育适度发展观点

持该观点的学者则认为,高校国防教育超前发展固然好,但超前发展意味着一定高等教育水平条件下投向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资源增多,这对办学经费等资源不足的学校来说,可能会导致高校国防教育挤占其他课程的教育资源,进而影响部分高校的持续推进。同时,由于素质教育要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学习、实践时间,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开设的课时与教学计划设置的总课时发生冲突,意味着确保国防教育课时的同时,要减少其他专业课、公共课的课时,也许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p#分页标题#e#

另外部分学者也认为高校国防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不可缺分支系统,能够从高校国防教育中受益只有军队或国家的国防建设,是那些除了可达性高的条件之外还具备教学资源充足或拥有招收国防生的高校。换而言之,高校国防教育会使得这些高校的发展锦上添花。鉴于这种情况,有关学者认为高校国防教育应该适度发展,能够满足高等教育需求,不会对高等教育造成阻碍即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的教育,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高校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结论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4

\[摘要\]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出现了诸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军训形式僵化教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机构设置极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新时期需要坚持“新思维”、采取“新策略”以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改革:应以国家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导向改革国防教育形式路径;以促进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新思维;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6604

国防教育是增强全国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或讲座,认真组织学生军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然而,近年来,以军事课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军训形式僵化教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军训教官整体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一些军训期间极端事件(如湖南一中学教官和学生激烈互殴)的发生更是将学校国防教育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改革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这既是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防教育自身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内在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急需求新、求变,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需要有“新思维”、“新策略”。

1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985年我国开始在52所普通高校展开军训试点工作,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为适应国防战略的历史性调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学生军训工作由试点阶段正式步入全面普及阶段。自1985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正严重影响着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1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僵化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自1985年起,高校按有关文件要求,在开展学生军训的过程中还实施了涉及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等内容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1\]。为规范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于2006年对大纲进行了修订,大纲中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大纲规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军事训练的内容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然而自2006年至今,教学大纲再未修订过,目前高校基本上仍局限在2006年大纲规定的内容体系范围内实施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体系已显得僵化、陈旧,难以与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大思路与大战略相契合,这自然难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难以真正启发学生的心智。

1.2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导致育人价值难以实现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军事训练+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国防教育模式正逐渐显现出形式古板僵化、目的模糊不明、载体陈旧单一等问题。在国防教育课堂上,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学模式仍在大行其道,原本很生动、鲜活的国防科技、军事思想、安全战略、大国崛起等问题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军事训练场上,站军姿、三大步伐和队列成了多年未变的“老三样”,在总结汇报时,训练方阵到主席台前集体亮相接受检阅,给领导展示成果,成了不少学高校开展军训的最终目标,难怪有学者直言:“靠正步走、拔军姿、叠被子是打不赢现代化战争的”\[3\];目前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也往往仅限于在“国庆节”、“建军节”、“九一八”等特别节日、纪念日举行的升国旗、鸣放防空警报、宣传栏展示等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教条,导致其育人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1.3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进展缓慢导致专业人才匮乏且难以争取到应有的研究资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清华大学杨邵愈\[4\]、厦门大学吴温暖\[5\]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广泛呼吁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但这门学科却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始终未能真正创立,它迟迟未能进入国家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和科研基金申报目录。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尚未形成、学科研究方法尚不明确、学科研究对象较为模糊;其二,国防教育外在制度化建设十分缓慢,学术贡献和实践贡献均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6\]。在我国当前的学术管理体制下,研究资源(如课题资源、经费资源)是根据官方公布的学科目录来进行配置的,国防教育学由于没有进入学科目录,因此这一研究领域难以获得应有的研究资源、难以得到社会与学术界的认可。当前导致高校国防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科未能得以创生而导致的国防教育研究领域难被认可、国防教育工作者缺乏学科归属感且学术发展空间狭窄、国防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7\]。

1.4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平台的搭建较为混乱、极不规范\[8\]。虽然早在1985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设置直属军事教研室”、“选配教员,一定要注重质量,并逐步配齐”,《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要求“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军事教师”,然而实际的操作情况却不尽人意。

仅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如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中心、国防教育学院等),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存在,并建设了国防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还有一部分高校虽设置了国防教育教学机构,但将其挂靠于体育教学部、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作为学院下属的教学机构运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中既有专职也有兼职;而大多数高校未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或简单地将其挂靠于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本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组成。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2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路径

2.1以国家安全环境、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我国大周边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我国海洋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的挑战日趋激烈,国内“”出现抬头迹象,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的安全环境相比从前已发生重要变化。若再局限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展开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与军事训练,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脱离现实、陈旧老套之嫌。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要求,应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国家安全环境和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将国际政治、军事时事引入课堂,融入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教学内容。根据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和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新理念,大力普及 21世纪“大国防”的理念以及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大国防观”。

2.2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导向改革国防教育形式路径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改进和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为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其育人功能,应全面改革国防教育的形式、载体、途径,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把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军事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培养、文艺熏陶、环境渲染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问题探索和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站在“实践育人”、“养成教育”而非单纯的“军事锻炼”、“技能训练”的思想高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注重采取高级将领报告会、模拟长征演练、反恐防暴演练、消防逃生演练、观看红、组织阅读马列原著并展开读书思辨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其育人价值;丰富国防教育的信息载体,结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积极引入手机媒体开展国防教育。

2.3以促进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国防教育学科

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军事教学和军事训练试点工作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国防教育学科的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均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关于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在国防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构建设、教材建设,国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国防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国防教育的中外比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次,一大批理论著作(如2002年程森成的《高校学生军训模式研究》、2004年苑士军的《国防教育概论》、2007年李先德的《国防教育学概论》、2007年吴温暖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等)相继问世,国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第三,形成了一支国防教育教学与科研队伍,每年有近千篇国防教育学术论文在国内各期刊发表,相关的参考文献正日益丰富;第四,全国范围内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国防教育学会和研究机构。

但是,国防教育学科迟迟未能进入官方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却是不争的事实。走学科建设之路,既是国防教育经验、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指导国防教育实践深入、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应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前需注重从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明确学科内在的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构建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完善国防教育学的深层理念、学术准则和规范,推动学科内在观念建制的成熟;另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学外在社会建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国防教育专职教学和研究队伍、加强国防教育研究机构和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发展国防教育学会和其他学术组织、创办专门的学术刊物、争取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等。

2.4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机构的设置极不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防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机制不完善、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将国防教育教师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容易导致国防教育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因此流动调动现象较为普遍,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9\]。当前应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尽可能将其作为独立的学校教学单位运行(如果在某些高校存在困难,可也考虑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构,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并根据教学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专职教师,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提升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从而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无疑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思维”、“新举措”全面推进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改革,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破解难题、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陆华.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9193.

\[2\] 李科.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教学研究,2014,37(3):7780.

\[3\] 孙东东.现行学生军训模式弊大于利\[N\].环球时报,20140827(15).

\[4\] 杨邵愈.关于建立国防教育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0,(4):7983.

\[5\] 吴温暖,郑宏,谢素蓉.论国防教育学科的创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7378.

\[6\] 李科.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创生及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38443.

\[7\] 吴温暖.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13.

\[8\] 陈波.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8890.

\[9\] 贺幸平,盛欣.《兵役法》新修与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135140.

Routines of deepening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LI Ke

(Milit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49,China)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5

关键词:国防教育;功能;创新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使之制度化,是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功能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实践证明:国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具有高校课堂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政治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价值教育,是以增强国防基本观念,锻炼国防基本技能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在价值导向上具有趋同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系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信念。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养成教育功能。当代中国大学生由于受和平社会环境和比较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的影响,普遍地存在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而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高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行为自律的良好习惯,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用。高校国防教育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自觉接受训练;同时又靠军事强制手段,促使学生达到训练标准、实现国防教育训练的目标。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达到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苦的精神的目的。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学风培育功能。国防教育通过其特有的革命知识教育、军队纪律教育等,对学生纪律观念、学习观念的养成,及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国防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练兵。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的健康教育功能。其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军事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矫正不良的行为姿势,强化学生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能和体质。其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国防军事训练有其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大学生军训比平时高校的学生日常生活相比具有更加严格的集体性、纪律约束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磨练意志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加强与创新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重视。扩大高校对国防生的吸引力,在优质大学扩大国防生招生比例,特别是增加国防生中的农村生源比重。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基础上,加大多媒体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把教育创新放在首位。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使高校国防教育的方方面面贯彻先进性要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创新发展国防教育内容。新时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党的军事思想、战争史等,还要包括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知识,兵役制度等国防基本常识,以及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律法规。三是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推进国防教育公共课建设。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基础上可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论题材电影、录相、纪录片等,多途径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四是创新教育方法。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致性,与高校不同科、不同年级的群体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育功能,整合高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氛围。五是提升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元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紧跟国内国际形势,增强教育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发挥好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来学知识、受教育。要开展好经常性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各个领域。

(三)增强国防教育设施建设和投入,盘活已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国防教育宣传投入。经常举办富有特色的流动展览和巡回展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新时期,充分探索、挖掘和发挥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养成教育功能、学风培育功能和健康教育功能,既是进一步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国防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切实让国防教育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使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蓉.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德育价值[J].教育园地,2009,(1).

[2]胡勇胜.论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取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4).

[3]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4]胡勇胜.国防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考试周刊,2008,(12).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6

关键词: 高效国防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是五育并举、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系统,而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依据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了捍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及国防形势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使大学生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意志、技能和体魄。①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抓好国防教育这一特殊内容的教育实践,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相辅相成。大学生国防教育,就其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而言,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育人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二十年来的国防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它既是德育大纲的重要部分,又是推动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次,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三、高校国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每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和共同点。大学生是社会中掌握较丰富科学知识,具备较高技术技能的“精英”群体,是即将走入社会、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大学生生理上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通过介绍我军的发展史、建军原则、典型战例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让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兴衰的事件引起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国防教育直接达到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目的。

2.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强大的思想基础。如今,我国处于相对和平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习惯了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国民国防观念、危机意识淡化。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时期国民国防意识的淡化对于国家的安全是非常危险的。正如所指出的,越是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国民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其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建设新实际强大国防的必然要求。惯梨园歌管声,不识旌旗箭与弓。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缺少危机感和责任感,国防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通过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的今天,要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证,充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大学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得到提高和升华,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明显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忧患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民族责任感、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大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情操的培养,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社会理想的形成,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树立,都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3.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从1985年军训试点以来二十几年的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证明,系统的国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包含的军事思想、国防历史、国防政策、周边安全形势、国际战略格局等内容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有利于坚定理念信念。通过专题报告等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坚持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我国现在的国防政策和和平外交政策,明确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道理。通过介绍讲解我国的军事科技成果和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等,并配合以多种形式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讨论和活动,使大学生树立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努力奋斗的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同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用的素材,并且通过专业教师展示、教授的国防教育素材对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会具有更加深刻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大学生国防教育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让学生过一段时间严格的军事生活,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增强了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明的纪律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通过军队条令教育和军事化管理,纪律不再是个空洞的名词,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纪律的约束之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得到加强。其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可以磨炼大学生意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把他们放到具有军营氛围的军训环境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军事技能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几乎是大学生有生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这种挑战给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痛苦和压力,克服这些痛苦和压力,有助于培养坚定的自信和顽强毅力,同时使意志得以磨炼,体魄得以增强。再次,军事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员,进入大学新的集体,如何处理与同学、集体和社会间的冲突和矛盾,反映了学生的道德水准。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特别强调的团队与协作,如队列训练体现的是行动一致,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对集体观念的感悟,使他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最后,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军事技能训练期间,一切实行军事化和半军事化,从起床、集合、操练、上课、就寝到整理内务,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要求。通过这些严格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大学生较好地培养了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中被日益重视,但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叠,且国防教育开展历史短、实践经验不足、教育实践能力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国防教育价值的实现。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整合,使二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共同发展,这对高等教育实践极具发展和创新意义②。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突出国防教育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育人的综合效益,而且可以使高校国防教育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影响力。

注释:

①丁晓昌,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8.

②宋逸成.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整合[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参考文献:

[1]马永刚.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龚彦忠.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19.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7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摘要求:“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其中“讲求实效”就是强调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对我国国防教育效果评估的法律依据,也是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指导方针。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调的查,了解到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及军事理论学习方面的效果方面不是很理想;并建议做好国防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学生活动、高校武装工作的三项结合,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去,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及所在地一些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设计问题15个,主要涉及对国防教育的了解、对国防教育的建议及通过国防教育学会了什么,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次调查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大多学生将国防教育等同于军训教育,对国防教育的内涵没有认识。

通过调查,多数大学生对军训印象深刻,并认为军训让他们在适应大学生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基本军事技能获得上收获颇丰;军训生活也成为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所以国防教育论文,高校开展的以学生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作风,以及基本军事技能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多数学生对军训教育的认识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高度,对自身应该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承担了责任认识不够,没有能够触及国防教育的内涵。

(二)大学生对说教式的爱国意识、国防知识的教育方式有意见,而对于组织、参加爱国、国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很感兴趣论文格式范文。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于以讲授法为主的军事理论教育及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较为反感,激发不了学生主动学习、有意培养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学生对课程本身及教育内容的反感;相比之下,大学生对特殊节日组织参加相关的活动却更为积极,如:以“五四运动”为主题的系列演讲、辩论、校内游行等活动。

(三) 大学生对关系自身发展的高校武装工作也很积极,但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通过调查,在国家提供很多优惠鼓励政策,学校提供奖励的背景下,大多学生在校的大学生对于参加学校民兵、在校大学生入伍、毕业生预征入伍、直招士官等项武装工作较为关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学生参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四)高校国防教育仍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国防教育的效果难以保持。

通过调查,大多学生只是通过入学军训、建军节国庆节宣传等模式接受了国防教育;而在入学军训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并不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性;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的途径还需要探索与创新。

二、努力做好“三项结合”,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加强国防教育。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可以做到与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活动、高校武装工作的良好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切实增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结合,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国防教育论文,实现国防教育全程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贯穿大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及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最为影响的作用。把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可以实现国防教育的全程化、立体化;对于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领导力、组织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提升集体主义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把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将国防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化为学生管理的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强调学生管理中的纪律性、集体精神、自律性。

其次,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必须提升学生管理者自身的国防教育观念。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管理者大多是辅导员及班主任,他们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影响较大,所以,提升学生管理者的国防教育观念是做好此项结合的关键。

再次,做好国防军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建立一套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更为有有效地推进结合。

(二)做好国防教育与学生活动的结合,激发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大学生活动是由大学生自发组织参加的各类活动,大学生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等方面,都是积极的、主动的。通过开展大学生活动,大学生更加能够加深对活动主题、主题意义的理解,也能够使得活动主题的传播模式更为大学生所接受论文格式范文。所以,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军训、建军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的纪念宣传活动,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的策划、组织中去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使得国防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成立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或组织,如:国旗队,并定期开展学生活动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

(三)做好国防教育与高校武装工作的结合,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热情

高校的武装工作包含组织学生军训、实施军事理论教学、学校民兵组织建设训练、大学生入伍、毕业生预征入伍、士官直招及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高校的武装工作是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的工作,可以把国防教育工作与高校武装工作紧致地联系在一起国防教育论文,以武装工作为平台,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这样不仅使得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措施,也能够激发大学生了解军队、了解国防、爱国报国的责任心,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校民兵组织,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为军队发展、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减少大学生在参与武装工作中的功力趋向。

(四)以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对集体、国家安全的认识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可以让大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稳定及安全对自身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性,扩展开去,可以直观地让大学生理解国家稳定与安全对家庭及个人发展的意义。如:通过组织学生校园巡逻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三、小结

总之,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还没有能够达到让大学生了解国防教育内涵、未能起到充分达到“讲求实效”的教育目的。通过这样的一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在高校实施国防教育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些可实现的建议。在以后工作中,如何把国防教育更好地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仍将是不断需要研究的课题。

石云生(1983~)江苏仪征人 研究生学历 从事大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工作 河北金融学院学生处

文召(1982-)男,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学历 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

Abstract:Through thesurvey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we found mang problems about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and got some recommendations of students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combine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ith studentManagement, student activities and arm work of college, can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effectiveness,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8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防教育

党的十报告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党第一次用通俗、精辟的语言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目标,培养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道德风尚,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防教育是指学校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大学生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与国防和军队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分析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联,积极探寻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对国防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的相关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连接。国防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了解到当前国际与国内的形势,更能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互相帮助的中国传统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在目标、要求、原则、主客体、内容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相关性。

1.目标一致性。

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适应社会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国防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但从根本上说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培养,培养中国人民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就是要培养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其教育效益高于国防观念本身。同时,国防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发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发努力。通过亲身体验国防教育的军事训练实践,才能学习部队官兵坚定的政治立场、顽强的精神品格、正确的“三观”,学习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国防教育才能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上走到一起。

2.要求相近性。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因此,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特别重要。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而且第一位的永远是“德”。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坚持全面发展,而且要坚持“以德为先”,更要首先学会做人,做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自觉地、严格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意识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当代大学生必须勇于承担这一神圣的职责,让军训不孤立,让国防教育落到实处。以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激发爱国情感,通过国防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要求对大学生在道德和精神层面加强教育引导,通过精神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原则相似性。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他们有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因此,学校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全方面呵护学生的成长,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总抓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创新,善于运用时下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学生参与的平台及乐于参与的渠道,稳步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国防教育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国防观念、国防思想、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应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既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准则,又蕴涵国防教育的基本方法。所以,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手段等是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国防教育共同的原则。

4.主客体同一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我国《国防法》等法规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现状,国防教育工作的主体队伍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教育的始终。二者的教育对象均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国防教育的主客体具有同一性。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9

当今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而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逐渐减弱,中国国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亲身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一)利用学科渗透开展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和一切活动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经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一是要成立组织,督促检查。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成立国防教育组织,如学校成立人武部或国防教研室,分工专人具体抓这件事。上级要经常督促检查下属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以推动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要编写统一的渗透教案。把中小学各学科教材整理出能渗透国防知识的章节,结合浙江省编《中小学国防教育读本》,编写成统一的教案或教学参考书,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案进行渗透。

三是要建议在会考和升学考试时有国防知识的内容,以调动老师教和学生学国防知识的积极性。要把国防教育开展情况列入每年的学校督导评估范围,促其开展这项工作。

四是要培训师资力量。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会同当地国防教育委员会和人武部门,有计划地对国防教育骨干进行短期培训,以增长教师的国防理论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优秀退伍军人或转业干部中选聘专职军事教员,担任国防教育和部分体育课。

五是要解决经费。为保证国防教育工作的持久开展,结合各地的实际,可以向学生适当收取国防教育费,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学校每年在教育费中挤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这样,国防教育所需的必要经费就可以保证了。

(二)利用军训开展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利用节假日开展国防教育

1、请进来。

学校邀请县驻地部队的领导担任少年军校的名誉校长,聘请部队的优秀战士担任少年军校的校外辅导员。当学校开展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德育活动和三结合教育活动时,请部队官兵参加,让他们参与指导学校的重大教育活动。

2、走出去。

每年的暑假,学校可以依托部队举办“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到驻地的军营中、到国防教育基地和军事训练基地里,参观军史陈列室、观看部队训练和内务管理,体验部队生活,学习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

3、军校联谊。

在建军节到来之时,组织校文艺队的同学去学校附近的驻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二是组织少年军校的同学与驻港、驻奥或其他边防部队的官兵开展多种形式的书信联谊活动,给他们寄去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亲自画的图画、或亲自拍摄的照片等,尽情地向解放军叔叔、阿姨们汇报着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畅谈着自己的远大理想,表达着自己对军人的无限崇敬和向往。

4、认真落实双拥工作。

双拥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寻访自己身边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军烈属,把他们的姓名、地址及家庭状况登记造册,建立一本完整的《复员退伍军人及军烈属档案》,然后鼓励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去为这些复员退伍军人和军烈属做好事、送温暖,从中感受到当军人、做军烈属的光荣。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范文2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64人,本班大部分学生接触面窄,国防意识薄弱,上课时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了自己,上课随便讲话,在这学期进一步引导他们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普及国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从新的角度,对军事理论、军事知识、我的祖国、国耻国难、爱国诗文、军事技能、武器装备、经典战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涵盖了小学生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是小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国防教育的教学与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2)结合军事夏令营体验军营生活。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五、教学内容:

国防知识

1、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军旗,了解其图案的意义;

2、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

军事技能

1、结合体育课学习跑、跳、走等技能,锻炼好身体,准备保卫祖国;

2 .认识一般的枪、炮、飞机、军舰等兵器;

3 .会做简单的军事游戏。

国防观念

1、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尊敬国旗、国徽、党旗、军旗;

2、热爱、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历史上的少年英雄学习,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关心他人。

六、教学措施

(一)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二)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具体工作:

1、营造国防教育氛围

(1)组织师生学习《国防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加强和接受国防教育的认识和自觉性。把国防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2)抓好国防教育环境布置,让国防教育气氛浓浓地布满学校、班级。

2.上好国防知识课,让国防教育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改进国防知识考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并认真作好评分和记载。

3.发展和完善国防教育阵地和载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增强教育实效。

(1)继续建设好少年军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军事训练。

(2)组织好“学军、爱军、拥军小组”活动,开展优秀小组评比活动,达到经常化、制度化、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磨炼,提高实践活动。

4.加强国防教育队伍建设。

(1)经常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国防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经验。

(2)定期举办少年军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并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3)聘请校外地方和驻军的热心国防教育人士、指战员,成为我校国防教育辅导员,或邀请来我校给学生讲座。从而逐步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5.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求实效,重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拓宽国防教育渠道

(1)充分发掘校外国防教育力量,聘请好解放军辅导员,定期协商、探讨,共同教育学生。

(2)利用地方国防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定期参观与活动。

7.加大国防教育教科研工作。

把国防教育列入学校重要教科研范畴,根据需要和薄弱环节,组织力量,立项研究,以科研促进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教育效益和质量。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范文320__年温泉街道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和国防教育办公室《关于做好20__年全面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鼓委宣联[20__]2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温泉街道20__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20__年,街道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将围绕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我们的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20__年,街道将认真做好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国防教育工作,通过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国防法律法规、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世界军事战略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基层国防教育这一平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深化军警民共建活动,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街道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把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等工作内容列入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范畴,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指定专人负责,提升社区工作档次,促进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迎接上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考核和验收。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军地之间、辖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格局。街道、社区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国防教育融入机关、学校、民兵预备役、企业和社区居民,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突击队作用,特别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文明城区”、“和谐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街道和各社区要加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征兵宣传、双拥共建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居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三、创新方式,营造氛围

20__年,街道国防教育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形式并举,积极挖掘军地各方面资源,拓宽教育渠道,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召力。20__年,街道将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防教育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国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街道、各社区将把宣传国防教育工作、引导居民群众树立国防教育观念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重视运用横幅、专刊、网络等宣传媒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辖区居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加大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二是认真做好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街道、各社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防教育福州行“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时机,组织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公益广告、分发宣传手册、国防教育影片展、参观国防教育基地播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活动,吸引各界群众广泛参与。街道还将积极开展做好第十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以“富国强军、共筑长城”为主题,精心策划实施,集中开展“六个一”活动(举办一次广场咨询或主题文艺晚会、参观一次国防教育基地、召开一次国防教育工作座谈会、观看一部优秀国防教育影片、组织一次国防教育知识和技能竞赛、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过一次“军事日”)。

三是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街道将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街道将充分利用辖区温泉公园四支合唱队的作用,激情广场大家唱、好心情、温泉之声、湖畔之声四支合唱队将通过传唱国防教育歌曲,寓教于乐,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影响面。我们将充分利用辖区武警二大队五中队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国防暑期夏令营活动。我们还将利用辖区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网站开辟国防教育宣传专栏,宣传国防法规、征兵优抚政策等国防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生动局面。

基层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__年,温泉街道将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辖区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范文4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日前印发《20__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对新年度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要深入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向社会各界普及深入,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一、大力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国家安全形势、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支持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教育,推动将军魂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开展情系国防好家庭、好军嫂宣传活动,评选表彰国防教育年度人物,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积极性。

二、持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国防教育。贯彻落实中央《20__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继续办好省部级、地市级领导干部国防研究班,构建完善依托军队院校分层次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国防教育培训的体系。进一步落实把国防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教学培训计划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领导干部经常性国防教育。逐步推开领导干部落实和组织领导国防教育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公务员国防教育特色实践基地作用。

三、突出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把学校作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推动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在德育、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实效。认真抓好中小学开设国防教育课试点工作,探索课程安排、教学形式、考核评估和相关保障的方法路子。会同军地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军训工作,提高学生军训的质量和实效。总结推广部分地区创建国防教育示范校、国防知识进考试内容的做法,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军尚武热情。适时组织学校国防教育座谈交流,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组织领导和相关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和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形成军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的作用,探索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参与开展国防教育的路子。推开军营向社会开放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场所建设,研究建立具有海洋特色的国防教育基地,评选命名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队伍和各级讲师团的作用,扩大社会覆盖面。做好《国防教育》杂志和各级国防教育刊物的办刊用刊工作。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改革专题调研论证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全民国防教育“十三五”规划》,启动国防教育法修订工作,促进全民国防教育法制化规范化开展。积极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国防教育的方法渠道,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增强企业员工履行国防义务、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特点规律,增强国防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