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6-02 15:39:08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足; 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69-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1],有很强的致残性甚至死亡。在农村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因此,笔者所在中心卫生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的预见性护理,旨在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认识,重视足部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3.10)岁。病程2~5年28例,5年以上9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初中及高中80例,小学及以下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空腹血糖(10.21±2.97)mmol/L、餐后2 h血糖(15.28±4.35) 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10.19±3.10)mmol/L、餐后2 h血糖(15.54±4.30)mmol/L。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空腹、餐后2 h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2个月上一次大课及家庭随访1次,治疗按医嘱执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足预见性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预见性健康教育 预防性宣传教育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未病先防”历来为祖国医学所提倡,充分利用社区服务方便、灵活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等优点,对已患有糖尿病老年患者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开办学术讲座、放录像片、办宣传栏、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充分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增强足部自我防护意识。

1.2.2 预见性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困扰容易产生悲观心理,这种情绪上的悲观、焦虑,容易使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关心、安慰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其身心所需,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介绍同类患者康复的病例,宣传自我防护对控制病情的意义。指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配合治疗。

1.2.3 糖尿病足的预见性护理 糖尿病足治疗困难,但预防则十分有效[1],教育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每日用温水泡脚,并适当用双脚互搓,促进足底血液循环,要勤换鞋袜,鞋号大小合适,袜子不能过紧;不要打赤脚,以防被地面异物刺伤;注意保暖,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可用厚袜及毛毯保温;修剪趾甲时注意小心地修整趾甲,不可过短;正确处理鸡眼、脚癣,不要自已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处理;穿鞋前先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坚硬的异物,如沙粒、钉子等;宜隔天更换鞋款,以免长期压迫足部同一位置[2]。

1.2.4 积极控制血糖 应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糖,遵循有效、平稳控制血糖的原则,指导患者按医嘱服用降糖药,不能随意多服或漏服药,更不能擅自停药。指导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胰鸟素注射方法,力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1.2.5 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素β细胞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总热量控制在一日三餐按1/5、2/5、2/5或1/3、1/3、1/3分配[3]。足溃者应适当增加能量的摄入,加快创面愈合,患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社区护理人员适时检查饮食疗法执行情况,发现不合理的做法及时纠正。

1.2.6 运动干预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等。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况[4]。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 min,运动项目要和年龄、病情、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详见表1。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致残性和致死性的并发症[5]。近年来社区老年糖尿病足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防治糖尿病足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做出准确的护理判断[6],予以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老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都开始逐渐衰老,包括皮肤、器官等,很容易出现损伤,是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对老年患者进行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使患者正确了解并掌握有关糖尿病足知识,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建立有规律地生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平静、乐意地参与到治疗和恢复的全过程,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饮食调节和足部护理,对其糖尿病足早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致残和死亡率[7-8]。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足预见性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代及规范化,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4-45.

[2]袁红.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9):2323-2325.

[3]汤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1,15(13):270-271.

[4]张琳婧.糖尿病足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40-6041.

[5]文静,刘敏.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B):3199-3201

[6]许秀英.预见性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3):67-68.

[7]王爱红,许樟荣,纪立农.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4-227.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2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人;疗养期;低血糖症;预防

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3.0 mmol/L(54 mg/dl)而导致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出现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吐字不清,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等等[1]。低血糖症可导致脑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从而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来说,如果缺乏对低血糖症的了解和认识,不熟悉磺脲类、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特性和正确使用方法,不注重日常的预防和保健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症。我疗养区从2003年1月~2006年10月,共接收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43例,由于对此类疗养者易发低血糖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他们在疗养期间无一例因低血糖症影响正常的疗养生活。不仅保证了疗养生活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增强了其对低血糖症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相关的预防知识和保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养效果。通过实践,我们对老年糖尿病人在疗养期预防低血糖症积累了经验。

1 一般资料

4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60~80岁。病程分别为4~16年。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者15例,糖尿病肾病者2例,合并其它疾病者19例。服用糖适平、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者23例,服用双胍类等其它降糖药物者15例,磺脲类等降糖药和胰岛素两者联合使用者5例。既往出现不同程度低血糖反应者11例。

2方法

1)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疗养员身体状况并结合糖尿病的疗养特点,合理地制定疗养计划,认真予以实施,是预防低血糖症的首要方法。当患有糖尿病老年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应首先要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进行查体,并结合辅助检查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身体状况,同时还要了解其使用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用次数,以及饮食习惯、日常活动等各方面情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在饮食、景观、体疗、保健指导、药物治疗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疗养计划并在疗养期间认真地给予实施。

2)根据疗养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程度和对所用降糖药物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的日常预防、保健方法等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指导是预防的重要方法。医护人员应尽快根据疗养员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指导,讲解有关低血糖症的知识及其危害性,提高其对低血糖症的认识,了解相关降糖药物的特性及正确使用,掌握相应的日常预防、保健方法等。比如:①应用降糖药物每天必须定时、定量,不应随意加大剂量。②控制好每天进餐量和次数。③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④掌握好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强度。⑤随身携带一张标明姓名、病情、家庭住址和电话的硬卡片。⑥出现低血糖症的自我处理方法等等。

3)坚持每天查房制度,随时掌握疗养员身体各方面情况,是预防低血糖症的必要方法。查房是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疗养员身体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年龄较高者低血糖症的表现有时并不明显,查访时应格外加以注意,要认真了解其每天的用药、饮食、睡眠、活动等情况,有无不良自觉症状,如: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头晕、心慌、胸闷等、观察其精神状态,检查身体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情况要细致地进行检查,检测血糖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4)加强对糖尿病和低血糖症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诊断、治疗、预防方法,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增强防治能力,也是预防的必要方法。科室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熟悉磺脲类等各种降糖药物特性和正确使用方法。针对老年糖尿病人易发生低血糖症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疗养手段,提高疗养员自我预防、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防止低血糖症发生的目的。

5)做好救治准备工作,出现情况能及时处理 老年糖尿病人疗养期间,医护人员应时刻警惕低血糖症的发生,充分做好救治准备工作。科室人员要定期进行有关低血糖症的急救训练,熟练掌握低血糖症救治原则和规程,做到有备无患。

3结果和讨论

疗养期满后,43例患者的病情稳定,无一例因低血糖症影响正常的疗养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对低血糖症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相关的预防知识和保健方法,达到了良好的疗养效果。

通过对43例患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调查了解,发现有60%患者缺乏对低血糖症的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患者认为,血糖一直控制很好,不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只注重控制血糖升高而不注意血糖是否降低,有46%患者不注重对低血糖症的日常预防和保健,还有38%的患者对于磺脲类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十分了解等。因此,针对这些情况,疗养院医护人员应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疗养员易发低血糖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了解和掌握了其身体状况和用药、饮食、运动等各方面的情况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积极采取有效地疗养预防措施,控制疗养期间低血糖症的发生。并让其深刻认识到低血糖的危害性,了解相关的预防知识,掌握日常保健方法。通过自我防护,来消除低血糖症给身体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3

摘 要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集中系统管理,观察糖尿病足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47例在全科病房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其进行定期足部检查、健康教育以及饮食、用药、足部护理等干预,观察社区干预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接受干预随访9~12个月,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足治愈77例(52.38%),显效25例(17.01%),好转45例(30.61%)。血糖控制率由41.50%上升到63.95%。饮食控制和足部护理意识显著增强。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改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干预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2

Abstract Objective:To manage diabetics systematically in community,to observe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effect on diabetic foot.Methods:147 hospitalized diabetic patients were given regular foot examinations,health education and some advices on diet,medication and foot care.The effect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n diabetic foot was observed.Results:After 9~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cured 77 cases(52.38%),25 cases(17.01%)have some effects and 45 cases(30.61%)became better.Blood glucose control increased from 41.50% to 63.95%.Diet control and foot care consciousnes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Conclusion:Community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nd help them to develop good habits,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Abstract Objective:To manage diabetics systematically in community,to observe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effect on diabetic foot.Methods:147 hospitalized diabetic patients were given regular foot examinations,health education and some advices on diet,medication and foot care.The effect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n diabetic foot was observed.Results:After 9~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cured 77 cases(52.38%),25 cases(17.01%)have some effects and 45 cases(30.61%)became better.Blood glucose control increased from 41.50% to 63.95%.Diet control and foot care consciousnes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Conclusion:Community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nd help them to develop good habits,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Community intervention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Community intervention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1],是DM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DM发病率的增加,DF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DM的49.5%,由此而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的50%[2]。由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实践证明,通过及早干预和正确指导,可显著减少DF及截肢比例[3]。通过对辖区147例DM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探索DF社区干预方法,观察社区干预对DF的预防作用。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1],是DM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DM发病率的增加,DF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DM的49.5%,由此而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的50%[2]。由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实践证明,通过及早干预和正确指导,可显著减少DF及截肢比例[3]。通过对辖区147例DM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探索DF社区干预方法,观察社区干预对DF的预防作用。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2型DM患者147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定期门诊复诊。其中男89例,女58例;年龄35~84岁;糖尿病史2~27年。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2型DM患者147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定期门诊复诊。其中男89例,女58例;年龄35~84岁;糖尿病史2~27年。

方法:

方法:

⑴社区定期足部检查:对辖区所有DM患者,至少每6个月1次全面足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②足感觉的评估、足的结构、生物力学、血管供血状况;②检查足部皮肤的完整性,看足部有无皮损、干裂、胼胝、皮肤感染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有无水肿等;③注意有无骨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和平衡问题;④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即用10g尼龙丝,10点触诊法,判断是否有下肢周围神经病变;⑤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以触诊足背动脉和颈后动脉来评估足部大血管是否已发生改变[4]。

⑴社区定期足部检查:对辖区所有DM患者,至少每6个月1次全面足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②足感觉的评估、足的结构、生物力学、血管供血状况;②检查足部皮肤的完整性,看足部有无皮损、干裂、胼胝、皮肤感染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有无水肿等;③注意有无骨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和平衡问题;④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即用10g尼龙丝,10点触诊法,判断是否有下肢周围神经病变;⑤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以触诊足背动脉和颈后动脉来评估足部大血管是否已发生改变[4]。

⑵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范围内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手册、图文展览等将DF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如何进行足部检查与日常护理等知识以文字形式广泛宣传,使大家了解DF,树立正确观念,从而重视DF,并学会自我管理与护理。教会患者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各种感觉泼凉、麻木、疼痛等、趾甲变形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经常或随机教育DM患者及家属有关DM的一般治疗和护理知识,如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监测等知识。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自觉地进行病情监测。

⑵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范围内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手册、图文展览等将DF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如何进行足部检查与日常护理等知识以文字形式广泛宣传,使大家了解DF,树立正确观念,从而重视DF,并学会自我管理与护理。教会患者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各种感觉泼凉、麻木、疼痛等、趾甲变形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经常或随机教育DM患者及家属有关DM的一般治疗和护理知识,如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监测等知识。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自觉地进行病情监测。

⑶饮食干预:定期家访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体重及并发症情况,协助患者制定饮食治疗卡、定期检查饮食情况。对于病程短、体质较好、以DF为首发表现、或创面为湿性坏疽的患者,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摄入。对于病程长达10年以上、身体瘦弱、抵抗力低下、创面紫绀、伤口不愈合的患者,指导患者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多肉、鱼汤、猪蹄等富含精蛋白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必要时转医院治疗。

⑶饮食干预:定期家访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体重及并发症情况,协助患者制定饮食治疗卡、定期检查饮食情况。对于病程短、体质较好、以DF为首发表现、或创面为湿性坏疽的患者,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摄入。对于病程长达10年以上、身体瘦弱、抵抗力低下、创面紫绀、伤口不愈合的患者,指导患者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多肉、鱼汤、猪蹄等富含精蛋白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必要时转医院治疗。

⑷用药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降糖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教育患者服药的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定时服药,保证血浆药物浓度趋于稳定,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使用胰岛素要注意注射的时间和剂量,餐前30分钟注射,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和过敏反应;注意吸药的顺序,一定先吸短效胰岛素,再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以免影响其时效性;妥善保存胰岛素,未开封时,放置4~8℃的冰箱冷藏,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常温下可使用28天,采用皮下注射,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对辖区DM患者,随时监测血糖变化,及时指导患者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剂量,使血糖维持在6~9mmol/L。

⑷用药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降糖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教育患者服药的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定时服药,保证血浆药物浓度趋于稳定,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使用胰岛素要注意注射的时间和剂量,餐前30分钟注射,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和过敏反应;注意吸药的顺序,一定先吸短效胰岛素,再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以免影响其时效性;妥善保存胰岛素,未开封时,放置4~8℃的冰箱冷藏,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常温下可使用28天,采用皮下注射,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对辖区DM患者,随时监测血糖变化,及时指导患者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剂量,使血糖维持在6~9mmol/L。

⑸足部护理干预:社区指导DM患者足部的自我护理,每晚用37~40℃的温水洗脚5~10分钟,尽量不要泡脚;洗净后,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擦干。对皮肤干燥者,冬季涂植物油。洗足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皲裂、红肿、水疱、鸡眼、足癣等现象,观察足部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的强弱;修剪指甲时,剪成弧形并磨平,不要过短。冬季要注意保暖,穿柔软宽松的棉袜和鞋,尽量避免足部受压,禁用热水袋暖脚,使用电热器烤脚时要防治烫伤。

⑸足部护理干预:社区指导DM患者足部的自我护理,每晚用37~40℃的温水洗脚5~10分钟,尽量不要泡脚;洗净后,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擦干。对皮肤干燥者,冬季涂植物油。洗足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皲裂、红肿、水疱、鸡眼、足癣等现象,观察足部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的强弱;修剪指甲时,剪成弧形并磨平,不要过短。冬季要注意保暖,穿柔软宽松的棉袜和鞋,尽量避免足部受压,禁用热水袋暖脚,使用电热器烤脚时要防治烫伤。

结 果

结 果

糖尿病足发生或发展情况:147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干预并随访9~12个月,干预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水肿、疼痛、皮肤温度高,偶见有多处溃疡及糜烂。经社区干预护理和治疗后,治愈77例(52.38%),显效25例(17.01%),好转45例(30.61%)。

糖尿病足发生或发展情况:147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干预并随访9~12个月,干预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水肿、疼痛、皮肤温度高,偶见有多处溃疡及糜烂。经社区干预护理和治疗后,治愈77例(52.38%),显效25例(17.01%),好转45例(30.61%)。

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后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显著,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6例(4.08%),血糖控制率由61例(41.50%)上升到94例(63.95%),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32例(21.77%)上升到105例(71.43%)。

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后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显著,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6例(4.08%),血糖控制率由61例(41.50%)上升到94例(63.95%),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32例(21.77%)上升到105例(71.43%)。

饮食控制情况:干预后能严格或比较严格控制饮食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能严格或比较严格控制饮食的DM患者从干预前的仅22例(14.96%)上升到干预后的109例(74.15%),125例(85.04%)不控制或基本不控制饮食的患者干预后下降至38例(25.85%)。

饮食控制情况:干预后能严格或比较严格控制饮食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能严格或比较严格控制饮食的DM患者从干预前的仅22例(14.96%)上升到干预后的109例(74.15%),125例(85.04%)不控制或基本不控制饮食的患者干预后下降至38例(25.85%)。

足部自我护理情况:干预前,仅12例(8.16%)经常进行自我足部护理,91例(61.91%)有自我护理意识,但无系统护理行为,44例(29.93%)几乎无自我护理意识和行为;干预后139例(94.56%)患者能明确认识足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能经常按社区指导进行护理,仅8例(5.44%)有护理概念但无护理行为。

足部自我护理情况:干预前,仅12例(8.16%)经常进行自我足部护理,91例(61.91%)有自我护理意识,但无系统护理行为,44例(29.93%)几乎无自我护理意识和行为;干预后139例(94.56%)患者能明确认识足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能经常按社区指导进行护理,仅8例(5.44%)有护理概念但无护理行为。

讨 论

讨 论

DM患者最关心自己的血糖变化,关注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但常忽视足部护理。DF的发生往往与血糖控制不当,忽视足部皮肤损伤或与伤口处理不当有关。

DM患者最关心自己的血糖变化,关注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但常忽视足部护理。DF的发生往往与血糖控制不当,忽视足部皮肤损伤或与伤口处理不当有关。

社区干预作为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可对社区DM患者提供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限制残障等服务,以提高社区DM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督促DM患者遵医嘱行为。通过社区干预启发及培养DM患者对足部的保健意识,让患者正确认识DF,提高患者足部自理能力,加强患者自我饮食控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这对控制DM患者病情和防治DF有重要作用。

社区干预作为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可对社区DM患者提供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限制残障等服务,以提高社区DM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督促DM患者遵医嘱行为。通过社区干预启发及培养DM患者对足部的保健意识,让患者正确认识DF,提高患者足部自理能力,加强患者自我饮食控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这对控制DM患者病情和防治DF有重要作用。

社区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服务范畴,为DM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不仅能随时监控DF的病情发展,而且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只要向社区输送更多的DM专业医护人才,加强专业社区服务管理,相信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更有效地防治DF,从而发挥社区干预的巨大潜力。

社区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服务范畴,为DM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不仅能随时监控DF的病情发展,而且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只要向社区输送更多的DM专业医护人才,加强专业社区服务管理,相信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更有效地防治DF,从而发挥社区干预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Apelqvist J,Bakker K,van Houturin W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d[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1):842-892.

1 Apelqvist J,Bakker K,van Houturin W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d[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1):842-892.

2 王娟.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6:148.

2 王娟.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6:148.

3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3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4 张小群,范丽凤,于阿英.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9):785-788.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62-02

糖尿病足(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染,感觉障碍,合并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糖尿病足部病变、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如何教育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导致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危害性,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预防保护意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2 0 0 9 年 1 2 月 ― 2 0 1 3 年 9 月在本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经二 、三级医院诊断确诊的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共计 2 8 1 例 ,男中女 2 0 5 例 ,女 7 6 例 ,7 0 岁以上 1 2 1 例 ,8 0 岁以上 1 6 0 例 ,平均年龄(7 3 . 1 ± 8 . 7 5 ) 岁 ;病程 6 个月 ~ 3 6 年 。 并且入录老干病房糖尿病管理软件 ,进行长效管理 。 排除 1 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及年龄 < 7 0 岁或 >7 5 岁的患者 。 血糖控制判断标准参照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 ] ,其中空腹血糖 4 . 4 ~ 6 . 1 mmol /L、随 机 血 糖 4 . 4 ~ 8 . 0 mmol /L 为 理 想 控 制 ,空 腹 血 糖 ≤ 7 .0 mmol /L、随机血糖 ≤ 1 0 . 0 mmol /L 为一般控制(控制良好包括理想控制和一般控制 ) ;空腹血糖 >7 . 0 mmol /L、随机血糖 > 1 0 . 0 mmol /l 为控制不良 。

1 . 2 观察方法 观察不同年龄 、性别 、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以及是

否规则服药 、检测血糖和进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

1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率描述和卡方检验 ,并用 SPSS 1 1 .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2 . 1 2 8 1 例糖尿病患者总的血糖控制情况281例糖尿病患者中 ,控制良好共211例 ,占 2 5 %,其中理想控制 5 3 例 ,占 1 9 %,一 般控制258例 ,占7 2 %;控制不良为1 7 0例 ,占 2 5 %。

2.2性别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差异无显著性 。

2.3 家族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不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 . 4 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是否规则测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无影响 ,其差异无显著性 。

2.5服药情况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见表 4 。 表 4 不同服药的血糖控制情况注 :经卡方检验 ,χ2=0.3 7 ,*P

2 . 6 饮食控制情况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见表 2 。 不同饮食的血糖控制情

况 注 :经卡方检验 ,χ 2 = 1 0 . 8 7 ,?P< 0 . 0 5 。 经卡方检验 ,χ2 = 9.17,P

2 . 7 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见表 3 。 不同体育锻炼的血糖控制情

况注 :经卡方检验 ,χ 2 = 9 . 6 4 ,?P< 0 . 0 5 。 经卡方检验 ,χ 2 =8 . 7 8 ,P< 0 . 0 5

表 3 另选 1 0 0 例患者 。 分 2 组 . 5 0 人一组 . 一组经常体育锻炼 . 另组偶尔锻炼或不锻炼 。

3 讨论

3 . 1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众多 ,其中

主要为规则服药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而规则服药 、饮食控制 、体育锻炼均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营养知识相关 。 健康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措施 [3 ] ,它对糖尿病的

控制和管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体现在通过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以及患者科学的饮食控制 ,其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上升 ;通过对深层次的疾病知识的了解 [4 ] ,患者规则服药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得以降低 ,胰岛素抵抗减少 ,从而有助于提升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 ,降低血糖控制不良率 。

3 . 2 干预措施

3 . 2 . 1 健康教育

3.2.1.1.1控制体重 建议糖尿病患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控制体重 ,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 ,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等 。 饮酒的超重者需戒酒 ,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制钠盐等 。

3.2.1.2 控制高血压 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 ,要在一般性干预的基础上 ,具体制定高血压管理形式 、时间间隔 、降压目标值(根据年龄不同 、并发症不同 ) ,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控盐 ,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6 g)进行干预 。

3 . 2 . 1 . 3 合理膳食 控制糖尿病患者总热量的摄入 ,减少脂肪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同时强调饮食治疗个体化 ,参考患者的饮食习惯 、平时食量 ,病情 、血糖水平 、工作强度 、体重情况等 ,随病情变化而修正患者的饮食方案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营养宣教 ,教会她们记饮食日记 等 。 具体可参照膳食疗法技术指导方案。碳水化合物 : 占总热量的5 5 %~ 6 5 %,应严格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 ,因其易于分解 ,吸收迅速 ,易引 起 血 糖 升高 。 蛋白质 :应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化 ,荤素搭配 ,若无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每天的摄入量1 g /(kg? d) ,所供给的热量占总热量的 1 0 % ~ 2 0 %,动物性蛋白质占总蛋白摄入量 的40 %~ 5 0 %为宜 。 脂肪 :摄入量为 0 . 6 ~ 1 . 0 g /(kg? d) ,占总热量的 2 0 % ~ 2 5 %,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植物性脂肪占总脂肪摄量的 40 %左右 。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不溶性植物纤维 ,减少饥饿感 ,增加肠内容物的容积以利于排便 。

3.2.1.4 加强体育锻炼 每个参加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须咨询医生,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等。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次/min(或170次/min)减去年龄;运动频率一般要求每周3~5次,持续至少20~30min,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而定。

参考文献

[1] 钱立荣(编译) .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 WH O 专家咨询报告: 糖尿病的宣言、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 . 中国糖尿病杂志,2 0 0 0 ;8(1 ) :3 - 6 .

[2] 《中国糖尿病防 治 指 南》编写组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北京:北京大学出2 0 0 4:2 6 - 2 8 .

[3] 张怡红 .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 . 现代护理,2 0 0 1 ;7(1 ) :7 3 - 7 4 .

[4] 凡丽风 .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 . 实用护理杂志,1 9 9 9 ;(3) :3 6 -

[5] 范丽凤,张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足病干预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493-497.

[6] 曹宏伟,张希荣,王艳红,等.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35.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5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坚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因此,患者对其疾病的态度及治疗经过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病情控制的基础。冗长的病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加上生活缺乏信心,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帮助其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我院于2007年3月份至2009年3月份在社区进行尝试,效果显著。

    1 对象

    在社区对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出12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61例,年龄19~71岁,平均51.5岁,病程5~21年。对他们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教育采取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册、组织看录像等形式。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意义,针对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的种类及注意事项,并发症的监测及防治;请高资质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专题讲座,每周一次,每次30人左右,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内容少而精,多提问,多解答疑难问题,有利于患者加深印象。如胰岛素注射法、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尿糖试纸测试法等。患者家属也乐于参加此类活动,方便老年患者的心里支持和家庭护理。

    2.2 指导糖尿病患者保持心理平衡: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里状况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疾病健康教育。给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文化层次、社会地位、认知能力的不同,分别进行恰当的教育方法,以解决患者的情感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方面与其共同分析病情以及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向其介绍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如室外散步、下棋、绘画、音乐欣赏等。

    2.3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负担,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向患者详细讲解饮食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定制每天主食量,具体到详细列举各种蔬菜及豆类,以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名称;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水果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煎炸香燥的食物;为何要忌烟酒等。反复强调要定时进食,尤其是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谨防因饮食摄入不当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2.4 生活起居的指导:糖尿病患者要慎起居,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外邪的侵袭。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向患者强调运动锻炼时的注意事项,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注明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情情况,以备急需。可携带一些糖果,含糖食品,若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服用,如症状不缓解应请求救护。患有严重心肾合并症、高血压、活动性结核、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等,避免应用运动疗法。运动时要保护好足部。

    2.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糖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人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分型、体重、病程、年龄、并发症的不同,选择药物也不同,可单一用药,也可联合用药,但同类型糖尿病药物不宜联合用用。

    2.6 监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引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录,尤其是餐后2小时血糖。定期观察患者血压、尿常规、血脂、眼底、肝功能等,以了解疾病控制状况及并发症的情况,及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

    3 结果

    3.1 通过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预防、用药均有很大程度的掌握。结果显示血糖干预前(11.5±4.9) mmol/l, 干预后(5.9±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干预前(17.8±3.5)mmol/l,干预后(9.3±3.4)mmol/l,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

    3.2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患者在饮食控制、按时遵医嘱用药、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录、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足部护理6个方面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达标率。

    p<0.01

    通过以上资料显示,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进行主动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培养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可以在饮食、运动、药物三大方面极大增强患者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报道,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并有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针对每例患者的心里,社会行为方式,健康观念因人施教,则事半功倍〔3〕。

    4 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有很多患者一味地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控制好血糖,对其他的如运动、饮食等抱着不理解和不配合的态度。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改变这种认识,转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疾病控制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全面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健,自我监护,平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并积极地参加适合的运动,达到了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在干预过程中,既改善了医患关系,又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凝聚力,同时还培养了许多健康教育宣传者,提高了社区人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随着社区医疗工作逐渐开展,糖尿病防治的重点由专科医院转向社区〔4〕,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金,凌奇荷.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4):14

[2] 陈宇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6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其病因,针对病因制订其预防及治疗措施 结果:通过医疗三级预防及重点人群干预就能很好控制糖尿病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对辖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和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糖尿病 高危因素 基层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卫生条件也逐步改善。但与此同时,患三高疾病(又称富贵病,即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在牧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因此糖尿病在牧区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010年,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1]。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充分了解和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糖尿病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糖尿病病的概念

糖尿病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发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要加大力度研究预防保健措施,有效控制和防预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扩大。

二、糖尿病病的高危因素

原发性糖尿病病的高危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遗传、肥胖、生活因素、胰岛素及升糖激素等都可引起糖尿病病。据报道 :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排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InterAsi-a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患病率为5.2%;女性患病率为5.8%。如按总人口计算,2000~2001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有710万占23.6%,其中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药治疗的仅有300万~350万[2]。

三、糖尿病病的健康教育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80-10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 ,糖尿病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牧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开展糖尿病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应采取以牧区为基础,针对血糖正常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病人持续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的三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和推迟糖尿病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1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糖尿病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的发病率。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 ,健康生活方式可使糖尿病病发病率下降50%,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

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宣教: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体力劳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紧张等(3) 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及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有针对性的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行为因素,采取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4)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耐量减低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有效方法。(5)降低脂肪的摄入:特别是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6)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耐量减低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有效方法。(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鼓励牧区全民多参与牧交等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适当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8)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措施是早期药物控制使血糖基本正常,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

3.2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糖尿病可使糖尿病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和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采取定期健康指导:(1)定期健康查体,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糖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学会家庭内定期自测血糖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点测量血糖;(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并对社区居民和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宣教,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增强糖尿病诊治的自觉性和依从性;(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糖尿病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确实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3 三级预防

对糖尿病病人实施长期随访照顾,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将血糖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青年人、中年人或通过康复医疗,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对已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应:(1)建立家庭病床,要有专职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指导和定期回访。(2)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使家属积及参与康复计划。(3)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尽可能地恢复其功能运动。(4)创造条件使患者能积及参加牧区活动,对不能适应原来生活环境的患者,可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并力争恢复一定的工作。

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说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和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7

在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达600万一700万。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型脑卒中85%左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类尿病(diabetes meiiitus,dm)的患病率为20%~45%。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发病有关,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多,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已成为临床一大课题。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降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临床上所面临的难题。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和降低致残率,干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尽管有许多针对卒中预防,卒中复发仍很常见,既往脑血管病史患者是最高危的人群,启动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需要尽早实施,经常检测检查并坚持长期应用,否则会显著影响卒中预防的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包括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对于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及行为修正率并对其进行90天随访。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病例选择:2010年1月-2012年05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糖尿病诊断采用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2.5一13年。分别使用过双胍类、磺脲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及胰岛素[普通胰岛素,中短效混合胰岛素(诺和灵30r),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降血糖治疗。空腹血糖4.2~15.5 mmol/l,平均7.8 mmol/l,餐后2 h血糖6.0~27.2 mmol/l,平均15.5 mmol/l。血压诊断按1998年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和1999年lo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脑梗死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发病在1月以内,年龄在40岁以上,同时排除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入组标准

年龄大于等于40岁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曾确诊糖尿病或未曾确诊但入院时fpg(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增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塞发病时间在1个月内,临床诊断脑梗塞包括1、各种原因所致突发局灶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2、神经功能缺损大于24小时。能定期随访者。

1.3 排除标准

妊娠,无症状和局灶体征的静止性脑梗塞,静脉系统梗死,除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其他原因的缺血性卒中,如心源性卒中,高凝状态,血管内膜剥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癫痫及发病时有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心肺肝或肾脏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于4分,住院期间死亡,估计不能完成随访者,拒绝参与调查者。

2 方法

2.1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并随访出院90天。

2.2 设计、实施、评估者:所有参加调查者均为临床医师,并在调查前被进行统一培训,规范时间、方式和标准。

2.3 调查方法:在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90天后,在门诊随访药物及行为修正的情况。对不能在出院90天进行随诊的患者,可进行电话随访。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由第三方资料录入人员负责检查,收集,并进行统一录入计算机并进行核对,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依从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的重点在:在住院时及出院90天时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治疗的比例、复发例数、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体重指数达标、血糖达标的比例及依从性分析。

4 结果

4.1 住院情况

1基线情况 连续入组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失访率15%),平均年龄(61±11)岁。男48例,占48%,女52例,占5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9例,占19%,初中及以上者81例,占81%,自费患者17例,占17%,非自费患者83例,占83%。既往高血压患者54例,占54%,脂代谢异常49例,占49%,冠心病39例,占39%,外周血管病12例,占12%,糖尿病84例,占84%,吸烟54例,占54%,卒中26例,占26%,tia12例,占12%,新诊断糖尿病16例,占16%。

2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95例(95%),监测血脂94例(94%),应用他汀药物94例(94%),ldl小于2.6mmol/l者13例(13%),acei、ccb/arb药物54例(100%),血压达标53例(98%),应用降糖药物99例(99%),监测血糖97例(97%),血糖达标96例(96%)。

3脑血管狭窄情况:有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患者46例,占46%,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8例,占38%,不详16例,占16%,脑血管狭窄行脑血管造影8例,占21%。

4行为修正情况:住院戒烟66%,戒烟指导81%,锻炼指导62%,bmi达标43%。

5 出院90天随访情况

出院90天完整随访者共有85例,新发血管事件5例,占5%。

5.1 基本情况:平均年龄(62±11岁),男43例,占51%,女42例,占49%,小学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10例,占12%,初中及以上者75例,占88%,自费患者10例,占12%,非自费患者75例,占88%。

5.2 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坚持规律服抗栓药物61例(71%),未服用(20%),间断服用5%,不详4%,接受他汀药物46例(54%),其中规律服用他汀43%,未服用43%,间断服用10%,不详3%。ldl?2.6mmol/l者65例(76%),监测血脂23%,使用acei/arb药物30例,占使用降压药物56%。坚持降糖药物应用54例,占64%,未用药31例,占36%,监测血糖21例,占25%,血糖达标50例 ,占59%。

1. 出院90天行为修正情况:戒烟患者45%,戒烟指导63%,锻炼指导51%,bmi达标32%。

4复况:入组患者出院90天随访时共有7例患者出现血管事件,其中脑梗死3例,tia3例,心肌梗死1例。

讨论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3】,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10%一15%。capes等人对33个卒中后高血糖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4】,发现入院时存在高血糖的卒中患者预后较差,高血糖组的30天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3.28倍。几项溶栓试验结果的分析也显示高血糖会增加溶栓后出血率,这种不利影响与采用的溶栓药物种类无关。美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也建议,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控制血糖来减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国卒中指南2010推荐:①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

血糖控制能够降低微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和周围神经病)的发生,但对预防大血管病变(如脑卒中)发生的资料有限【5】。proactiv试验是1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纳入5238例患有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984例有脑卒中史,随机给予匹格列酮 (pioglitazone) 486例或安慰剂498例,亚组分析显示匹格列酮能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然而专门针对糖尿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试验尚属空白,且支持糖尿病作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的证据也有限。即便如此,美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仍建议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通过控制血糖来减少微血管病变(i类证据,a级推荐)和大血管病变(ib类证据,b级推荐)的发生【5】。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针对2型糖尿病设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明确了强化血糖控制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大小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事件的发生率。采取多种措施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微量白蛋白尿等强化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随机试验资料的分析提示,随着血糖逐渐控制而达到正常水平,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持续下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7】推荐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在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试验中,接受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的患者除了降低42%的糖尿病相关死亡外,还可降低39%的心肌梗死风险和4l%的脑卒中风险【8】。二甲双胍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发生低血糖及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很低。因此,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有效办法,严格控制血糖,积极采取降压、调脂、降尿酸及纤维蛋白原等综合措施,可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研究中糖尿病脑梗死二级预防在临床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差距,本研究表明,住院期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基本能按指南要求得到相关药物治疗,但出院90天随访服用降糖、降脂、降压及抗栓药物比例分别为64% 、54% 、56%,未监测血糖比例为75%,血糖达标59%。出现血管事件的7例患者中未坚持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比例较大。从患者角度来看,出院后未坚持用药有部分患者凭感觉服药,有部分患者是医生未建议用药,部分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药,部分患者因经济拮据停药,可以看出医师在卒中二级预防中起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不仅在药物治疗方面,更应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卒中及危险因素的危害,通过家访与常规电话回访相结合的健康干预方式,能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应继续加强专科医师的培训与教育,同时给予患者更好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血糖升高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二级预防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kenny sj,auben re.geiss ls.diabete8 in ame^ca【m】.5 edition.bethesda.md:nih.2005

[2]iieigason cm.blood glucose and stroke.【j】.stroke.1998.19(8):1049一1053

[3] 楚长彪,贾建平.再谈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j].医学与哲学,2008,29(10):23—26

[4]刘鸥,谢鹏,主编.神经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51—80

[5]sacco rl,adams r,albers g,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troke:co ?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f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stroke, 2006,37:577-617

[6]wilcox r,bousser mg,betteridge dj,et al.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 or without previou stroke:results from proactive(prospectivep ioglitazone clinical triali in macrovascular events 04).s troke,2007,38:865-873

[7]american diabetesassociation.adaclinical practice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8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 二级预防; 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0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elf-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on compliance behavior of out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220 out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were evaluated and con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y attend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Results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were both markedly improved after their attend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Conclusion Interactiv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Keywords]self-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compliance behavior;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rol

糖尿病(DM)是一种全球分布广泛的终身治疗的慢性病。目前,全球糖尿病平均患病率为4%,总人数超过2亿,我国DM平均患病率3.2 %-3.6 %,患病人数为4000万,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报道约有60%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2]。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这就要求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医嘱要求的符合程度,但临床发现,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并不高[3]。提高遵医率,有效控制血糖,做好二级预防,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现将我院对220例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内分泌专科对220例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班进行干预,教育对象均是内科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60.1岁,文化程度:大学40例,高中80例,初中以下水平100例;空腹血糖10.13±2.01mmol/L,餐后2 h血糖15.12±3.5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3.6%。

1.2方法 由我院内分泌专科组织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班,对220例参加“自我管理教育”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期的学习班教育;由内分泌专科教授、医生、营养师、专科护士负责授课,现场进行指导;在教育前进行血糖检测;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专家审核),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遵医嘱行为;针对存在问题给予现场正确指导,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实地练习注射胰岛素、检测血糖;营养师指导下实施现场配餐、进餐及饮食辅导,餐前及餐后2h进行现场检测血糖;并针对运动方式、遵医服药、自我监测等进行指导;病人之间相互交流自我管理经验;并建立病人档案,专科护士定期(1、3、6、12个月)电话随访或回访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的控制情况。

1.2.1 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方法组织学习班形式,由内分泌专科教授、医生、营养师、专科护士讲课,每月一次;医护患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病人之间相互交流。

1.2.2 自我管理教育内容(1)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2)糖尿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胰岛素的注射方法。(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4)自我饮食管理如何配餐及在治疗中的作用,(5)糖尿病病人的运动。(6)糖尿病的自我检测。(7)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8)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9)卫生保健,包括皮肤及足部的护理。(10)生活习惯,情绪及心理状况。

1.2.3判断标准 观察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前后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分三个等级:(1)良好:FBS 4.4?-6.1mmol/L, PBS 4.4-8.0mmol/L, HbA1C< 6.2%;(2)一般:FBS ≤7.0mmol/L, PBS ≤10mmol/L, HbA1C 6.2-8.0%;(3)差:FBS >7.0mmol/L, PBS>10mmol/L, HbA1C >8.0%。

2 效果分析 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在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遵医行为的比较(见表1)及血糖控制指标比较(见表2)。采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录入进行计算机逻辑检错。选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①描述性分析;②两样本的均值进行t检验;③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差异。

表3 患者实施自我管理 教育前、后血糖及

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3 讨论

3.1 表1中可见,自我管理教育后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教育前,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用药、控制饮食、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血糖等方面遵医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在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烟酒)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4];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缺少运动,肥胖有关,提示我们要加强运动疗法方面的健康教育。而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有效做好二级预防。

3.2 表2、表3结果显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自我管理教育使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也认识到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容易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纠正,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时产生的恐惧感,让患者及家属知道一旦出现疲乏、饥饿感,出汗、心悸、烦躁、震颤、虚脱即为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应立即进食糖类食物,并随身备些糖果、饼干等食物以备急需时用,提高院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家庭应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3 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从以上结果得到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对内科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控制及二级预防起到很好效果。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为方式,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对糖尿病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5]。病人通过学习,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识,解除了对疾病的顾虑,掌握了自我管理技术及饮食控制,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率,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讲习班是协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治疗疾病的一种较好组织形式,有益于社会、家庭和病人,因此,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自我管理教育是一种经济、快捷、实用的,是病人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教育内容,通过病人行为指导,既提高了保健知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保健意识与保健技能,为血糖恒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减少并发症发生。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支持,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二级预防目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更加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了患者遵医率[7]。对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陆菊明.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

[2] 梁荩忠.糖尿病自我保健问答[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1.

[3] 张瑞芹.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4(39):4.

[4] 刘霜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3(21):3.

[5] 刘文英.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6,8(19):1.

[6] 刘晓明,房彦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4(36):4.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9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因患者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导致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症状,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资料表明,作为四大成人病之一的糖尿病发病率在逐渐升高,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加,糖尿病足甚至已达到患者的48.5%,占截肢患者的50%,有效地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适时的护理干预是相当重要的。

1.临床资料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50.5岁,糖尿病史8-26年,平均16年,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及对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46例患者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45例,闭塞5例,足背动脉减弱40例,截趾2例,足底溃疡6例。

2.方法

2.1检查足部皮肤情况:检查有无水泡,有无神经病变和肌肉萎缩,鞋袜是否合适,应穿平底透气性好的鞋,袜子选择棉质宽大型号。

2.2观察足部的湿润情况,对有皮肤干裂者应指导擦霜,注意鞋袜不要潮湿,防止细菌或霉菌的滋生,剪趾甲时应注意如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应找专门人员协助清洁。

2.3维持血糖正常范围内,采用扩血管,抗凝,降低血糖,营养局部周围神经治疗。创面应及时清创,可用生理盐水局部清洁,严重者清疮消毒后,为促进组织生长可以用“康复新”湿敷,局部保持清洁干爽,注意无菌操作。

3.结果

4.通过药物及相关治疗护理46例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5-6mmol/l,餐后2h

5.讨论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时的护理干预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减少截肢,防患于未然。

4.1控制血糖:为预防糖尿病足的根本,血糖高,高血脂等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变,不利于血液循环,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控制血糖,延缓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发展,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致残有重要作用。

4.2饮食管理按照糖尿病治疗的“五套马车”,饮食为基础,早中晚应各占1/3,每日定时,适量进食,控制热量,清淡饮食。

4.3足部的基础护理做到勤检查,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晚洗脚注意水温

4.4强化健康教育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使其得以终生追随,及时了解国际上的糖尿病专科知识

4.5心理支持糖尿病足的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等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显得非常重要。

4.6适时运动:根据个体差异专科护士给予相关的运动指导,定时定性适量运动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