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集锦9篇

时间:2023-06-07 16:19:28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1

关键词:产前护理干预 全母乳 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4-02

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的最好食物,有利于增加新生儿及婴儿的抵抗力,促进新生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1]。随着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增加,全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特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产妇在分娩前实行护理干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产妇21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6例。研究组中年龄20-32岁,平均(24.9±4.5)岁,顺产65例,剖宫产41例;对照组中年龄21-30岁,平均(24.5±3.2)岁,顺产63例,剖宫产43例。两组所有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均在8-10分之间,排除乳腺疾病及严重妊娠合并症者。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产前不实行护理干预;研究组的产妇在孕第20周开始实行产前护理干预,直至分娩后。对比两组产后全母乳的喂养率及产后1周内新生儿体重、身高的增长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P

2 结果

研究组中全母乳喂养96例,占该组的90.57%;对照组中85例,占该组的80.19%。研究组内新生儿一周内身高、体重分别增长(1.34±0.28)cm、(9.9±1.8)g;对照组新生儿一周内身高、体重分别增长(1.16±0.52)cm、(9.1±1.4)g。见表1。

表1 两组全母乳及1周内新生儿增长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全母乳喂养(例%)身高(cm)体重(g)研究组10696(90.57)1.34±0.289.9±1.8对照组10685(80.19)1.16±0.529.1±1.4X2/t4.573.133.61P

母乳中富含新生儿需要的各种物质,是新生儿及婴儿无可代替的食品。根据国外研究资料显示,9个月前使用母乳的婴儿在成年后智商明显较高[2]。母乳中富含的胡萝卜素、维A酸、牛磺酸等物质有利于新生儿及婴儿抵抗力的增加[3]。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受疼痛及精神因素等的影响,乳汁分泌受限,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新生儿的全母乳喂养率明显减少。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孕妇接受知识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负责的奶粉生产厂家常虚夸奶粉的好处,使产妇误以为奶粉更适合新生儿;部分产妇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害怕哺乳后体型改变以及产妇乳汁过少等原因[4]造成对母乳喂养意识的不足,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全母乳的喂养率。因此,我们特对106例孕妇从孕20周开始实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在孕妇进行体检时通过口头宣传、发放图片等方法使其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同时积极的与孕妇进行沟通,以了解其对母乳喂养的看法。对部分母乳喂养意识差的孕妇应重点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同时指导孕妇定期对进行检查,发现凹陷时及时牵拉等处理;从孕28周开始指导家属及孕妇观看有关母乳喂养的碟子;同时告知其科室电话,以便孕妇出现疑问时能够及时解答。②在分娩前做好对孕妇母乳喂养的指导:孕妇入院后至分娩前这段时间内指导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及充足的睡眠,多进食流质食物,如鸡汤、鱼汤等,以增强产后泌乳;并继续着重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向孕妇及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使产妇做好心理准备,以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分娩及泌乳造成影响。③护理:孕期对产妇进行护理是保证产妇母乳喂养的基础。护理的主要内容为对进行检查,每天定时做牵拉和伸展的练习。同时指导产妇做好对的清洁工作,每日用湿毛巾及清水对及乳晕进行擦洗,以减少皲裂发生的风险;告知产妇在新生儿哭闹时进行喂奶;向其讲解照顾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本组资料内在产前进行护理干预的一组的全母乳的喂养率明显的高于在产前未进行护理干预的一组,同时头一周内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增长速度也占有明显的优势(P

参考文献

[1]刘凤宁.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8):201-202

[2]李敏.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3):217-218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96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的母乳喂养率仍然相对较低, 给予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母乳喂养率提高, 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促进作用[1]。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当中, 临床护士为产妇提供个体化的认知干预, 让产妇能够明确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 对产妇母乳喂养的主动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临床护士主动对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以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来给予母乳喂养, 更加适应母亲这一角色, 进而使其顺利渡过产褥期。相关研究表明[2], 系统化母乳喂养在指导过程当中, 临床护士要正确指导产妇哺育婴幼儿的方法, 指导其掌握相关技巧, 使其哺乳婴儿的能力明显提高, 进而使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 通过对产妇出院以后的跟踪随访, 可以起到对母乳喂养的支持以及解决问题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86例产妇,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干预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8.1±4.3)岁;对照组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9.1±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母乳喂养指导[3]。

1. 2. 2 干预组 采取系统性母乳喂养。①有效评估:临床护士对产妇的健康知识水平给予全面调查, 使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其中包含技巧以及优势等相关方面,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指导方案。②认知和心理干预:有些产妇还没有完全适应母亲这一角色, 极易引发一系列不良情绪, 会过于担忧母乳喂养对乳房美观造成不良影响, 进而拒绝母乳喂养, 临床护士要主动对产妇给予认知以及心理干预, 向其耐心讲解这种方式对母婴的好处, 在整个过程当中对母子感情的建立以及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士要正确引导产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掌握育儿的方式, 不断累积经验, 鼓励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③哺乳方法:临床护士一定要正确指导其哺育新生儿的相关措施, 包含更换衣服、抚触、洗澡等, 同时教会其明确掌握婴儿的作息时间, 包含进食、二便以及睡觉等, 同时正确指导其有意识的培养新生儿的作息规律。若产妇的母乳量不足, 则按照实际情况, 给予运动以及饮食干预, 正确指导其按摩乳房。不定期的对出院以后的产妇给予跟踪随访, 特殊情况时给予指导, 耐心讲解母乳喂养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给予有效解决[4]。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母乳喂养41例, 母乳喂养率为95.35%(41/43), 对照组母乳喂养35例, 母乳喂养率为81.40%(35/43), 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乳喂养指的是产妇以乳汁喂养新生儿的方式, 采取母婴喂养的新生儿生长更加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对新生儿的益处能够延续到成人期。相关研究表明[5-7], 母乳营养非常丰富, 便于吸收, 富含人体当中所需要的所有必须氨基酸和多种免疫因子以及促消化因子, 可以完全满足新生儿初期体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其明显优势是配方奶粉所无法替代的, 同时母乳喂养能够增强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密切接触与交流, 对于改善产妇的不良心理, 对婴儿的情感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母乳喂养所带来的有利面为所有产妇所知[8-10], 然而在实践过程当中还伴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些困难也许是母乳喂养自身方面的问题, 也许与其他相关因素有关。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新生儿吸吮率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产科诞生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分别在产后第1,2,3天观察新生儿吸吮率。结果:产后第1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54±1.24)次,吸吮障碍3例(3.33%),吸吮率96.67%;产后第2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2例(2.22%),吸吮率97.78%;产后第3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1例(1.11%),吸吮率98.89%。结论:对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婴儿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吸吮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31

母婴床旁护理属于现代护理模式的一种,其中包括母婴床旁护理、床旁新生儿护理以及母婴同室健康知识宣教等内容。它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产妇及其家属在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上也得到强化,从而使母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2]。本文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新生儿吸吮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科诞生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43例。年龄1~30 d,平均年龄(14.8±3.2)d。40例为剖宫产,46例为自然分娩,4例为阴道助产。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20±3.10)岁。孕周33~38周,平均孕周35.4周。孕产次1~3次,平均(1.30±0.40)次。所有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无先天性疾病。

1.2护理方法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操作,主要内容包括一对一进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和床旁护理:(1)产前床旁宣教。首先是健康教育,护士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孕妇熟悉院内环境、如何购买备用品、注意饮食安全等,然后是产前教育,对孕妇讲解产程、分娩的流程等,并且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指导婴儿喂养以及母婴护理等常识。(2)产后床旁护理。在产妇生产结束后护士亲自到床旁指导如何护理新生儿,如何母乳喂养。详细介绍育儿知识,纠正错误的育儿方法。具体步骤为:分娩第1天,护士对产妇进行早吸吮的具体指导,在24 h内指导新生儿吸吮母乳次数达10次以上,反复强调母亲乳汁不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多吸吮就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也可使产妇早下奶,打消产妇及家属的顾虑。分娩第2天,护士具体讲解正确的新生儿含接姿势,帮助新生儿含接的方法,妈妈选择什么样的体位,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得到家属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分娩第3天,护士让产妇或家属帮助新生儿采取正确的吸吮姿势,自己负责在旁边进行指导,并适时进行鼓励,增加家属或产妇参与的乐趣,提高家庭支持性。具体指导产妇如何在乳汁过多的情况下进行挤奶的正确手法。

在整个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护士需与家属共同参与,且每次护理时间不少于30 min,主要对母乳喂养的技巧进行强调,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评估,对不知晓产妇给予再次宣教,直至其完全掌握为止。以此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提升孕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产后第3天,对婴儿母乳喂养率、摄取乳头次数以及吸吮情况进行观察。产后第4天,产妇正常出院。护士对出院后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告知产妇医院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并写于病历本上交与产妇,强调爱婴热线24 h开通,欢迎随时咨询。护士对经管产妇进行定期电话回访。

2结果

90例新生儿产后第1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54±1.24)次,吸吮障碍3例(3.33%),吸吮率96.67%。产后第2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2例(2.22%),吸吮率97.78%。产后第3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1例(1.11%),吸吮率98.89%。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各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此推动下,产科护理模式也在持续更新并不断自我完善[3,4]。而当前大部分医院产科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抚触等相应护理操作时均由护理工作人员在专设沐浴室内集中护理,新生儿因脱离产妇视线而引起父母的诸多担忧,例如在集中护理时会不会抱错婴儿,护理是否精心,是否会出现交叉感染等焦虑心理[5]。本研究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所有相关操作均在病房内完成,产妇以及亲人均能够全程观察甚至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新生儿每天都与产妇亲密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并满足新生儿吸吮欲望,更有利于母婴情感交流的增进。就当前国内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妇均为初产妇[6],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必要的喂养经验。所以专人护理指导、给予新生儿游泳、沐浴以及抚触护理操作并实施针对性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可根据产妇个体情况,对其实施专业协助和操作指导,例如正确的抱奶姿势、产后30 min早吸吮和及时吸吮、日吸吮次数、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有效保障、乳头发生皲裂、破损时的护理应对措施等[7]。上述母婴床旁护理措施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因素,增进产妇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使其护理依从性更高。

本次研究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新生儿游泳、沐浴以及接受抚触护理操作所需转运时间得到大幅节约,新生儿消毒用具物品损耗也相应降低,从而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充裕的闲暇时间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护理知识宣教,指导其母乳喂养技巧并确保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对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婴儿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瑞.上门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10):1268.

[2]徐海龙,荆蕙,王秀媛,等.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00,4703.

[3]杨晓玲,刘静.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55-56.

[4]毕景芹.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及纯母乳喂养影响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8):1141-1143.

[5]张士琼,李俊.产后门诊支持对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6A):57-58.

[6]李云芳,冯瑜.产妇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52-153.

[7]章月潇,王晓南,梅勇,等.中国产妇分娩方式与全母乳喂养率关联性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29-5831.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4

通讯作者:张美英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

【关键词】 早产低体重儿;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后俯卧位; 喂养不耐受;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吸吮、吞咽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临床上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一般不经口喂养,往往采用管饲喂养。如何使他们尽快能经口进食,缩短静脉营养的时间,提高他们生存的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课题设计重组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的流程,使之成为一个护理循环,贯穿于早产低体重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耐受性。并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对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情况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共60例。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1)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出生后6 h内入院、性别不限;(3)出生体重1200~2000 g,平均1320 g;胎龄28~34周,平均32.4周;(4)需经间断胃管喂养及静脉营养;(5)出生后Apgar评分1 min、5 min均大于8分;(6)与患儿父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3)无呼吸系统支持治疗。将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按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综合护理干预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胎产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组方法 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低体重儿的整个喂养护理中。

1.2.1.1 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胃管喂养前给予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吸吮5~10 min。

1.2.1.2 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法:遵医嘱将所需的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奶按量及速度使用微量泵匀速泵入,泵1 h停2 h。

1.2.1.3 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使用早产儿专用卧垫(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820113714.3及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200830113331.1)给予抬高头肩部150俯卧1 h。早产儿专用卧垫的构造:提供一种供早产儿在暖箱能安全舒适地进行仰卧及俯卧的专用卧垫。卧垫由U型床垫和固定头部用的凹型小枕组成,U型床垫有柔软的U型护圈,凹槽形状(长45 cm,宽35 cm,高8 cm);活动的固定头部用凹型小枕为凹槽形状(长25 cm,宽15 cm,高5 cm)。床垫的下层设有双层布套,布套内放置水囊垫由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医用塑料袋,规格29 cm×49 cm,单层厚度为0.13 mm),灌入30 ℃~36 ℃温水3600 ml呈水囊样。卧垫采用纯棉浅色绒布制作,U型护圈填充物为高弹力棉。使用前先将温度适宜的水灌入水囊垫内,并将水囊垫放入卧垫的底部的双层布套内,然后将卧垫放置于预热好的早产儿暖箱内,根据早产儿身长将凹型头部固定小枕放置于卧垫适合位置,当早产儿仰卧时,小枕的的凹口朝床垫里面,当早产儿俯卧时,小枕凹口朝床垫外面。调整好早产儿,使之舒适地俯卧或仰卧于小枕上,头部置于小枕的凹槽内,确保早产儿在各种卧位时的安全。

1.2.1.4 腹部抚触:每次俯卧后在下一次喂养前给予腹部抚触5 min。抚触方法为用掌心抚触,用力均匀、柔和、力度适宜,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抚触,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10次,每次抚触时间为5 min。抚触前用婴儿润肤油手掌,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早产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同时将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形成一个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整个护理过程中。

1.2.3 对照组方法 采用常规喂养(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治及护理(药物治疗+静脉营养)。

1.2.4 配方奶及营养方案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统一品牌奶粉(多美滋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因入院时间不同,于生后4~25 h开始喂养,从小量起:对于出生体重1000~1500 g早产儿,开始1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2 ml:对于体重>1500 g早产儿,开始2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4 ml。静脉营养两组均于生后第1天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第2天始加用6%小儿氨基酸,第3天始加用20%脂肪乳溶液,氨基酸和脂肪乳剂量分别从每天0.5 g/kg开始,每天增加0.5 g/kg,逐渐增至每3.0 g/kg。静脉入液量两组无差异。预计总液量第1天为50 ml/kg,按每天25 ml/kg增加,直至每天150 ml/kg。肠道营养418.4 kJ/(kg・d)时停用静脉营养,即达全肠道营养。

1.2.5 喂养不耐受处理 在喂养过程中,如胃内残留奶汁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则将残留液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给予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奶量减少2~4 ml,若出现腹胀明显,则暂时停止喂养,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必要时摄腹平片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1.3 监测指标

1.3.1 喂养相关情况 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的例数。

1.3.2 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参照董梅等[1]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即为喂养不耐受:(1)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伴肠型;(2)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3)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4)胃内有咖啡色样物;(5)>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6)出生第2周末喂入奶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干预组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x±s)

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3 讨论

3.1 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激素分泌不足,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2]。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也称喂养困难,主要是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而导致其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或同时存在着胃食道反流及胃十二指肠反流,因而影响肠道摄取热量,从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3,4]。而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没有协调及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动作,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分泌激素的不足等原因[5],更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经口喂养很困难。

3.2 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有推广意义 本课题研究中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指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同时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腹部抚触、喂养后进行俯卧位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操作流程再造形成护理循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喂养后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2] 蔡荣英,陈秀捞,黄洁,等.非营养性吸吮与眼罩遮光对危重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16(8):48-49,5.

[3] 朱璐兰.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护理学报,2006,13(10):1-3.

[4] 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39-1340.

[5] 胡晓静,赵敏慧,张玉侠.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效果的探讨.上海护理,2003,3(3):15-17.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5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

凡体重低于2500g,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婴儿,统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适应性与抵抗力差。特别是早产儿吸吮、咽功能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吸收、消化能力差,易发生喂养困难,呛奶、吐奶、且体内糖元储备少,而又处于高代谢状态,较正常新生儿更易出现低血糖,体重不增,抵抗力低下,甚至死亡。因此,合理喂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89例早产儿,其中男婴57例,女婴32例,孕周28-37周,平均32.6周,体重最重的2400g,最轻的1020g,其中双胎12对,住院天数4-19天,平均15.5天,因病情危重转诊4例,死亡4例,治愈79例,79例早产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天增长30-40g 。

2喂养

2.1喂养时间

对早产儿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一般于出生后6-12h,即可开始试喂糖水,无吸吮功能者可用滴管喂,咽功能差者可适当延长时间曹试喂,喂养间隔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具体对待,一般体重越低,喂养次数越多,同时还要考虑患儿对喂养耐受情况。一般一周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吸吮功能良好,可执行按需哺乳,为出院后家庭喂养做准备。

2.2喂养成分

早产儿喂养宜以母乳为主,在获取母乳困难的情况下,可用早产儿配方奶,我们采取混合喂养的方法,以母乳为主,配方奶为辅。关于配方奶,以蛋白质含量2g /100ml为宜,热量供给75-80kal/100ml[1]。

2.3喂养量

对于早产儿的喂奶量要根据患儿病情、体重及喂养耐受情况灵活掌握,随时调整,随出生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一日喂奶总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5为宜,也可参照奶量计算公式,出生10日内一昼夜的奶量=(出生后实足天数+10)×体重g/100,10天以后一昼夜的奶量=1/5-1/6体重(g)[2].

2.4喂养方法

根据早产儿有无吸吮能力、咽能力采用普通喂养、滴管喂养、鼻饲插管理喂养。

2.4.1对出生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良好,吸吮、咽功能良好的患作,用普通喂养方法喂养,注意奶嘴吸孔不可过大或者过小,过大易引起呛奶,过小导致患儿吸吮乏力。

2.4.2滴管喂养,对无吸吮能力,但有咽能力的患儿可采用滴管喂养。

2.4.3对即地吸吮能力而咽能力差者,可鼻饲插管喂养。每次喂奶前测量残余奶量,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了解胃肠功能。

3异常情况的观察及处理

3.1低血糖

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吸吮能力,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低、精神差、嗜睡、惊厥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可能出现低血糖[3]应测量血糖2闪,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即可诊断[2],应立即给与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应注意调整喂养方法。

3.2喂养不耐受

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应暂停喂养,严密观察或者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减少给乳量或降低给乳浓度,营养缺乏部分可以静脉补充葡萄糖和复方氨基酸。

3.3吸入综合征

喂养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严格把握喂奶速度,若出现误吸,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拍打背部,吸出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给也氧气吸入,若有呼吸暂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应用呼吸兴奋剂。

3.4胃管位置异常

置管操作时要特别谨慎,严密观察患作面色及呼吸情况,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鼻饲前还应测量胃管的长度观察胃管是否有脱落。

4一般护理

4.1对喂奶用具严格消毒,给患儿喂奶前后均应洗手,胃管开口端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喂奶后闭合未端用纱布包裹后放与合适位置。鼻饲管每3-7天更换一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2对滴管喂养、鼻饲喂养的患儿喂奶前吸吮,耐心训练其吸吮能力,促进反射的成熟,缩短滴管喂养和鼻饲喂养时间。

4.3每日测体重,体重是成长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喂养效果的重要参数,应认真测量,详细记录,同时对24h摄入的热量、水分及大小便详细记录,作为分析调整喂养方法的依据。

4.4对患儿父母进行喂养知识指导,制定家庭喂养计划,在患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患儿母亲给患儿哺乳,提供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增加母子感情。

4.5发育照顾护理是一种通过改变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是较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改善NICU的具体措施是提供适宜的24-26度温度环境、55-65%的温度环境,并且减弱病房光线和噪声。提供适合的卧位、非营养性吸吮、科学抚摸,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对患儿父母的心理支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5效果评价

本组89例早产儿,除4例转诊,4例由于出现并发证死亡,2例放弃治疗外,剩余79例均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出院体重增长平均30-40g/天,达到15g/kg/天的指标。

6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或者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2-200.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6

【关键词】母乳喂养;存在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6-0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吸收率高,能使婴儿获得免疫因子,增加自身抵御能力,减少疾病。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方便、经济,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还能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我们在母乳喂养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院母乳喂养率达9 8 %以上。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

1.1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近几十 年来,在对医务人员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母乳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而强调了人工喂养有关问题.使医务人员对开展母乳喂养态度消极。

1.2在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影响下.使人们错误的认为采用配方奶等代乳品喂养好.是现代的喂养方法。加之有些母亲工作忙。不能随时哺喂.而盲目地选择了人工喂养。

1.3母婴分室 延迟开奶.定时抱奶,婴儿出生后立即抱婴儿室与母亲分离,待母亲泌乳后再让婴儿吸吮.以后2 ~3 h抱母亲处吸乳一次。其结果,致使很多母亲泌乳晚,乳晕小,使很多母亲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而最终采用人工喂养,这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1.4婴儿出生后6 h未开奶前喂糖水,致使婴儿产生错觉.再不愿吸吮母乳.从而减少了对的刺激,导致母乳分泌不足,而母亲也误认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丧失母乳喂养信心而采取其他喂养方法。

2 实施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转变观念.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主动对产妇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的意识.工作比较被动。

2.2实行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后,个别护理人员认为可以把婴儿完全交给母亲照顾.而减少了对婴儿的巡视和护理,从而使某些异常新生儿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情而失去有效救治时机。

2.3母亲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产妇泌乳稍晚,其家属担心影响婴儿健康,有偷喂糖水现象。二是个别产妇由于凹陷,婴儿吸吮困难而嫌麻烦不愿哺喂。三是极个别产妇担心哺乳影响体型美,对母乳喂养有顾虑.

2.4对母婴儿同室的管理问题。实行母婴同室后,婴儿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外来探视人员都要对婴儿看一看,抱一抱.无形中或多或少给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

2.5个别产妇在怀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产后增加了宣教难度。

3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

3.1为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复训,尤其是对妇、儿科重点科室工作人员的培洲。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做到每个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母婴同室,早吸吮.接需哺喂及其重要性。妇、儿科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随时对产妇进行指导,形成全院轰轰轰烈烈开展母乳喂养的高潮。

3.2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认识到实行母婴同室,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为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由专人负责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 其中包括下发书面材料. 组织看录像, 用模型和娃娃来讲解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挤奶手法。(2) 按“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要求.做到责任到人。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协助婴儿早吸吮等工作必须到位。(3)加强母乳喂养工作质量监控.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评估[2]。

3.3对母亲及其家属除加强宣教外,要检查病房,杜绝存在奶瓶奶嘴代乳品。对喂奶有困难的产妇,护士随时协助其哺乳,对母乳喂养态度消极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有的放矢[3]。

3.4在实施母乳喂养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孕期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加强了产前门诊宣教工作,建立了孕妇母乳喂养宣教登记卡。二是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出院后继续进行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成立了随访小组,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和解答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3.5实行母婴同室虽尚未发现感染,但新生儿毕竟抵抗力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其感染机会非常重要。我们除减少母婴同室内必要的探视、陪住外,定期进行室内通风、空气消毒.为母婴创建一个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3.6为提高新生儿重量,每天应有专职医生对新生儿进行晨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小结

博大的母爱在新生命伊始就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迄今还没有任何乳品具备母乳那样多的优点,即使在最初可能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只要坚信和坚持母乳喂养,感受出生婴儿和母亲的第一次接触,感受新生儿的每一次吸吮,做到和孩子早接触,越和孩子早接触,就越早出现泌乳,孩子越早开始吸吮,母乳的量也就越充足,为了造就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我们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耐心指导帮助,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喂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母乳喂养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兰景霞. 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3)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7

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对保证其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天然食品,一般情况下,婴儿应该接受5个月左右的纯母乳喂养,母乳能够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1]。而且产妇哺乳婴儿是其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研制出多种代乳品,人们越来越不重视母乳喂养,导致纯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这对公民身体素质产生不良影响[2]。现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440例产妇接受个性化护理情况及对母乳喂养所产生的影响。

1 研究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40例,将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21-35岁,平均年龄是(25.7±5.4)岁,孕周范围是36.6-41.3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2例,经剖腹产的产妇有1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围是22-34岁,平均年龄是(25.6±5.3)岁,孕周范围是36.6-41.3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3例,经剖腹产的产妇有117例。两组患者都是初产妇,都没有严重并发症或其他基础疾病。

2 方法

两组患者都由专人负责,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入院前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在入院产后接受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采取早期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和乳房护理等。

2.1早期皮肤接触及早吮吸

在处理脐带10分钟左右后使婴儿裸体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并让婴儿吮吸乳头半小时左右,对于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应该将其包裹好,然后和妈妈的脸接触,再与妈妈一同返回病房。

2.2 母婴同处一室,定量哺乳

这样非常有利于产妇,母婴相处24小时,婴儿想吃就吃,产妇想喂就喂,可以增加喂奶次数及吮吸时间。

2.3 引导正确的哺乳姿势

有多种姿势的哺乳方式,但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坐式和侧卧式。这是两种比较省力哺乳方式,并且由于哺乳的时间长,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婴儿含接乳头。

2.4 引导产妇充分休息,增加营养

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并且还要供给婴儿乳汁,所以应该适量增加营养。产妇只有储备了足够的营养并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所分泌乳汁的质量。此外,应该保证产妇能够充分的休息,具有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促进产妇的食欲、分泌足够的乳汁。

2.5 强化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骤变,从而使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再加上刚开始哺乳时产妇奶量不足,造成压力,应该提前做好心理护理。

2.6 解决哺乳时发生的问题

哺乳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奶涨、奶不够、乳头皲裂等,责任护士应该指导产妇挤奶,排空乳房,从而维持乳房不断分泌乳汁。

3 结果

如表1为产妇产后第七天两组母乳喂养的情况。统计产后6天的数据发现,对照组有23例新生儿出现拒奶现象,130例产妇的乳量不足,在经过混合喂养后,其中78例实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35.45%。观察组的新生儿用正确的姿势含接乳头,并且乳量充足,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产妇产后第七天两组母乳喂养的情况

4 讨论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8

【关键词】婴儿;唇腭裂术后;喂养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09-02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无陪住院的唇腭裂患儿进行分组,患儿年龄在1月-11月,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用注射器前方接一软管进行喂养,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软勺或滴管喂养。两组患儿中男孩31例,女孩9例,并对两组患儿吃奶情况、有无呛咳、有无溢奶通过体重增长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术后采用20ml注射器,在盛满奶液的注射器前方接一软管,长约10cm,前端2cm放在患儿舌面上,根据患儿需求量,缓慢推注射器,等患儿吞咽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推注。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方法,用软材质的软勺或滴管进行喂养。2结果

试验组喂养无呛咳发生,患儿体重增加,缩短了喂养时间,节省了护士工作时间,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患儿偶有呛咳,喂奶需要时间>30分钟,增加护士工作时间,易发生肺炎,见表1。

表1两组各项比较

组别1喂奶时间1奶时有无呛咳1溢奶1体重有无增加1住院时间对照组1>30分钟1有1有1无1>7-10天实验组1

软勺喂养或滴管喂养

3.1喂奶时间长,患儿吃奶频次在2-3小时一次,每次喂奶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每次餐后饮少量温开水,冲去口腔中的奶渍。

3.2患儿在吃奶时不配合,喂奶时小勺易碰及创面,奶渍流在创面上,影响创面的愈合,用75%酒精或双氧水棉签擦拭唇部伤口,动作轻柔。

3.3患儿在饥饿的时候,软勺或滴管喂养不能满足患儿需求,喂奶的量少,速度稍慢,就会引起哭闹,发生溢奶,影响创面的愈合。

3.4患儿吸允困难,喂养不当,造成营养缺乏,体重增加慢,影响伤口的愈合,7-10天出院,易引起并发症,创面裂开,二次手术复裂。

3.5在无陪病房内,患儿的生活护理都是由护理人员来做,包括喂奶,如果是软勺或滴管喂养,则需要两名护理人员,一人抱起患儿,另一人用软勺或滴管进行喂养,喂奶时间也长,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影响工作效率。4实验组喂养观察

采用新法喂养,术后采用20ml注射器,在盛满奶液的注射器前方接一软管,长约10cm,前端2cm放在患儿舌面上,根据患儿需求量,缓慢推注射器,等患儿吞咽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推注。

4.1缩短了每次喂养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喂完,每次喂奶后用少量温开水冲去口腔中的奶渍。

4.2使用新法喂养时,不易碰及创面,进食后,奶渍不易流在创面,影响创面的愈合,避免了伤口的污染,刺激伤口引起感染、出血。

4.3新法喂养满足了患儿的需求,避免了哭闹,偶有溢奶发生,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4.4术后采用新法喂养,喂水,清洁鼻腔,可用3%过氧化氢擦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唇裂患者可在切口处涂抹抗生素软膏,有鼻涕应及时擦去。要提前喂奶,避免因饥饿哭闹加重术区疼痛造成喂奶困难。患儿住院期间体重增加明显,7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4.5在无陪病房中,采用新法喂养,一名护理人员抱起患儿,一手将软管前端固定在口腔中,另一手根据患儿需求量推注射器的注入奶量,满足了患儿的需求,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5讨论

唇腭裂患儿早期矫形有助于改善咽鼓管的功能、避免听力丧失,改善患儿的听力又有助于其智力发育,更好地促进患儿语言能力的正常发育。唇腭裂术后的修复十分重要,然而早期的喂养更为重要。传统的喂养方法,是用软材质的小勺喂养,但小勺的头端会碰触到上唇,影响上唇伤口的愈合。由于患儿年龄的大小,对奶量的需求量与喂养速度也有所不同,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喂奶速度稍慢或稍快,患儿易哭闹影响喂养,发生呛咳,引起肺炎。小勺喂养速度慢,喂养时间长,增加了护士工作时间。改良唇腭裂术后喂养方法操作简单,避免碰触上唇,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住院天数。不易流奶,减少浪费奶液,无呛咳发生,无并发症,缩短了喂养时间,节省了护士工作时间,患儿体重增加正常,为唇腭裂患儿带来诸多方便,建议临床推广。

总之,唇腭裂术后改良新法,操作简单、方便,明显增加患儿伤口的愈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参考文献

[1]Tse R.Unilateral cleft lip: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urgical management Semin Plast Surg,2012 Nov;26(4):145-55.doi:10.1055/s-0033-1333884.

[2]陈风兰.400例腭裂治疗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0卷第11 期J Med Theor & Prac Vol1 20,No1 11,Nov 2007.

[3]罗文静.唇腭裂整复术后的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1年3月第17卷第9期总第236期.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9

【摘要】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减少产后瘀积胀痛,由专职责任护士针对性干预,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术后48小时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护理组。结论:深入了解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因素,加上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促进产褥期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术;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减少胀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2013年上半年收治剖宫产的产妇提起80例,足月新生儿,体重2.5-3.5kg,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40例。

1.2 方法:产后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在孕期进行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实施母婴同室,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有专人进行调查登记。

1.2.1 护理方法:随机将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40例,普通组按级别护理要求,接受母乳喂养宣教,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给予产科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入院开始由专职护士对孕妇就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让其有适应的心理准备为,术后及时协助生活助理,及时了解产妇所需,针对其不足及时协助告知,凝问及时解答,对其饮食,睡眼,生活习性根据其特点及时调整,术后及时协助医生及麻醉师做好镇痛的护理。

1.2.1.1 干预组护理措施:

(1)强化产前母乳喂养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护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等知识宣教。做好产前评估,及时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认识。如孕妇有凹陷,教会孕妇牵拉,促进喂养的成功。

(2)及时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技巧,当发生皲裂时在喂奶完毕后将乳汁涂在上,促进的尽快愈合。每次喂奶后,如仍有较多的余奶,应及时挤出,排空。瘀积引起发热超过38度以上的,应暂停哺乳。

(3)婴儿出生后脐带处理完毕,即与母亲局部皮肤接触,入病房30分钟内责任护士帮助早接触、早吸吮。

(4)剖宫产后因受限制,伤口疼痛等因素,产妇会放松母乳喂养,此时要耐心指导。具体方法:手术当日协助产妇采用侧卧位喂乳[1],即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上下方,使婴儿将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另一手固定婴儿头部,防止鼻部受压影响呼吸。术后1天开始坐位环抱式哺乳,当乳质分泌较多,新生儿未及时进食乳汁时,要及时将多余的乳汁及时要及按摩,然后及时挤出中多余的乳汁,促进乳腺的排空,可以促进乳汁的再次分泌,还可以防止瘀积引起疼痛及发热。

(5)保证充足睡眠,及时疏通乳腺管。有研究证明,对产后泌乳起决定作用的是泌乳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S)的浓度[2]。所以术后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以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小时,充足睡眠还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及泌乳,促进产妇生活自理。

(6)饮食指导 术后6小时后让产妇进食自己喜好的半流质,进食后鼓励并协助产妇下床活动,排气后进食软食,然后过渡为普食。饮食的营养素要全面,易消化,促进乳汁的营养全面。产妇饮食以荤素搭配,可进含高纤维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1.2.1.2 普通组护理措施:

按爱婴医院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产妇术后6小时开始进半流汁,排气后给予常规饮食。母乳不足者可采用小勺喂养婴儿。

1.3 泌乳量的判断标准:母乳充足:两次哺乳后婴儿有满足感;母乳不足:哺乳后婴儿仍哭闹不安需加配方奶粉哺乳后有满足感。

1.4 瘀积胀痛的标准:产妇平卧或坐起,检查者用右手拼拢手指,平触。双侧平软,无硬结、无触痛、胀、麻,及全身发热反应;触之有痛、胀、麻,双侧或一侧有硬结,及全身发热,说明有瘀积。

2 结果(详见术后母乳喂养对比图)

2.1 泌乳情况比较:干预组产妇术后48小时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组,48小时泌乳量基本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2.2 母乳喂养率的比较:干预组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明显高于普通组产妇纯母乳喂,且干预组更级及时撑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2.3 产后瘀积发生率:干预组产妇术后瘀积发生率仅2.5%;普通组产妇术后瘀积发生率高达30%,其中50%存在引起发热现象,延长了住院天数,影响术后恢复及产褥期生活质量。〖XC55.JPG;%56%57〗〖XC56.JPG;%56%57〗

3、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同时母乳可提供婴儿足够的抗体,预防婴儿疾病的发生[3]。提高母乳喂养是产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进食,消除产后忧郁、失眠、对哺乳信心不足等因素,及做好剖宫产术后镇痛等,对术后母乳喂养非常重要的。本文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使剖宫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48小时泌乳量提高,干预组明显高于普通组,说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给产妇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冬秀.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