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6-18 10:30:44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1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兴趣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较难学习的一门科目,也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在教学中,该如何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要想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首先要获得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能否创设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无形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课堂效果.这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简言之就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状态.在何种课堂气氛之中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活跃程度,甚至课堂教学气氛的良好与否也必然会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维持、加固.在数学教学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高效课堂创设的基本条件、前提条件.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从其创设者本身出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是教学气氛的创造者,也是教学气氛的受益者.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将唾手可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借助一些趣味化的话题或者是教学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继而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基础.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到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关键就是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简要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地注意学生的要求,注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盼,并且依据学生的要求、期盼来设计教学.唯有如此,才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效地创设出高效课堂.当然,这样的一种“以学促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创设出高效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讲“方差和标准差”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看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需要学习的板块通过纸条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纸条发现了以下几个要求:标准差、方差分别具有怎样的数学含义?如何来区分标准差和方差?是不是任何一组数据都具有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基本运算规律是如何推导得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课堂教学的期盼.教师则在对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热烈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创建起来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

三、加强课堂互动探究

高效课堂创设是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能力是高效课堂必须要重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探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不仅密切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继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式的探究将为课堂的热烈实施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且知识面较广,在实际落实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教师通常都是以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再通过题海战术这一教学方法来确保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吸收。但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整体教学效率过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且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无法被激发,进而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而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确保学生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束缚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上,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实现固定解题思路的传授,在此过程中,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理解与吸收,久而久之,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降低。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以落实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打破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创新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逐渐具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并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确保学生逐渐具备数学学习的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在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现对相应教学软件的完善设计,确保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清晰的讲述,以解决在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下教师重复讲解知识点时通过“粉笔+黑板”的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同时,将教学的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通过拷贝电子资料来实现课后的巩固复习。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并实现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与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落实新课改的全面要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杰.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1.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4

[关键词]效课堂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84-02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的憧憬和追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高效课堂就是减负增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激发学生思考,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以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思考。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就得增负;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就要增加工作和学习的投入。它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广博的学识、精妙的表达、高明的调控,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研读课标优化教学设计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成学案,采取学案导学法。学案由课标要求、学法建议、主干知识梳理、思维拓展自我测评等几个部分构成。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填写完成,使学生有一个充足的课前预习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有释放。课前还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苍白肤浅的辩论,看似华丽多彩,实则一叶障目,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作秀。

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关注学生优化课堂教学

“以学为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倡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养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要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高效课堂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进行积极的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

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而体验和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本质就是公民素质中的人格教育。其内容包括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坚强不屈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和载体,依托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合理解读史实,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有效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壮观的历史画面,体会历史智慧,认同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生成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3重视反馈

优化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们努力用最高的效率理解新的知识。而课后的复习则是将知识掌握扎实。只有认真的复习,才能真正的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消化吸收,和自己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构建高效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是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5

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44-01

1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英语认知方面,从不明白到明白,从最初的英语知识的掌握匮乏到后来的丰富而全面的掌握;在情感方面,从一味的排斥与抗拒英语转变到对英语的热爱,从对英语没有兴趣到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学生的英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本身就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的英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营造,对英语课堂中的话题铺垫和延伸过于繁琐,致使课堂教学中主次不明、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最终导致忽视英语课堂教学的真正目标。

(2)英语教学准备缺乏针对性。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英语老师的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策略。受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4)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英语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5)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的视听感受带来冲击力,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英语教育者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3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树立新课程英语课堂教育理念,明确课堂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若是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突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惊醒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整体的有效性。

(4)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集为一体,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也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只有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从容的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教材,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面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水明.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1(9):187.

[2] 李晋.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1(2):88.

[3] 潘盛鸯.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36.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6

一、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二、学习“高效课堂”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和学习高效课堂,领导特地给每位教研员发了一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本书分五个专题进行剖析讲解:高效课堂的核心;高效课堂的根本;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的保障;高效课堂的捷径。在每个专题中又分出十个主题,作者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价值,特别是最后一个专题当中列举的成功经典模式,凸显了实践者大胆的创新理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成功的步伐,为大家铺垫了前进的基石,不失为实验者的效仿的楷模。

三、回顾“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已经不是新话题,舞钢在四年前的新教育实验过程中已经提出过,尝试过,督促过。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各学校先后组织学习,外派出去参观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边学习,一边取经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撰写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研计划,老师们写了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论文,立项研究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直到了今天,在计划实施中还是“高效课堂”,提倡课堂高效。但截至目前真正高效课堂什么样?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恐怕大家很难从理论上说出个一二三来。“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但却成为了课堂教学要求的一块“招牌”,在这块“招牌”下,大家在盲目的应和着,按部就班的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着课,周而复始……

四、反思“高效课堂”

为什么我们竖起的这块“招牌”如此显赫?因为它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教育的发展,符合教育部倡导的“减负”政策,凡是学校在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大家就会认为学校在改变教学现状,在督促教学创新,在跟着新课改的理念走,在为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注入新鲜血液,有“新意”,自然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可现实是: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是什么?谁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他(她)的模式是什么?回答无非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小组合作探究式等等,这些都是取人家经验模式的一个边角,还是某一人某一课的尝试,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适合自己班级的,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真正独树一帜的“高效课堂”还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因为太多的因素制约着课堂教学。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五、向往“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六、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7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管理;策略;创新

高中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和高等教学的重要沟通桥梁,其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而高中课堂教学无疑是高中教学管理的最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承认当下高中课堂教学管理取得进步的同时,正视我国高中课堂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其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及相关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当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为新课改的整体目标服务,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更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型实用人才。

一、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在我国各个高中的课堂教学管理中,仍存在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对课堂教学管理理念认识较为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具体责任和要求能力的认识。首先,高中教职员工仍缺乏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意识,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或者教龄较短的辅导教学人员。他们大多认可传统理念下的教学重点所在,即作为任课教师应主要关注课本教学内容特别是考试重点的传授。并且,由于班主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大多认为高中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只应由班主任负责,并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应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等共同的任务。其次,当下教职员工也缺乏对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复杂性的认识。很多任课教师把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与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混为一谈,却没有意识到教学任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认为自己具备教学经验和较强专业能力就可以做好高中课堂管理,却忽视了当下作为“90后”、“00后”的高中生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相比的不同之处。这种情况在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多用传统观念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认为认真授课就能满足学生需求,对学生课堂纪律、秩序过于活跃等现象置之不理或者严加管教,也使得师生间存在一定代沟,进而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课堂教学管理授课方式有待更新

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立足任课教师角度,授课方式有待更新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授课方式上,受传统影响,任课教师多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保持安静、仔细聆听教师指挥、按照要求记笔记、做作业就是最佳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互动型和学生内在需求的挖掘,也没有对教育过程中如何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技能方法、价值观传授给予一定的交流沟通平台,进而阻碍了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高中语文课为例,在应试背景下,教师多单纯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要求学生在考点上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缺乏课上多方面交流互动,与语文课本知识相关的实践课、讨论课等众多开放性授课形式也没有完全普及。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语文教材上固定知识,忽视了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很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挖掘课本精华,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价值观。

3.课堂教学管理考评体系略为单一

课堂教学管理考评体系略为单一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课堂评价是对教职员工授课管理的具体考核过程,关乎到如何修正教师授课及教学人员责任认知,也关系到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学生的全面进步。其中,当前课堂管理考评体系单一主要体现在评价手段单一和评价标准单一。从评价手段、功能来看,当前各个学校主要是教务处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及授课效果进行考核打分,缺乏学生家长、其他工作同事、学生本身等多方面的考核评估,并且教学是涉及身心的综合活动,单纯通过量化分数有时很难考查到授课对学生知识理解方面的长期效果;在评价标准上,当前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估主要着眼点为学生学业成绩和良好课堂秩序,以其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关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却没有被广大学校重视。

二、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具体策略研究

针对高中课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创新当下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解决策略,进而为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服务,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强化教职员工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加强综合管理

高中教学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责任,更是涉及学生管理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学校应为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改良教学环境,为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具体可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学、建立档案等形式帮助教师内化新课改理念,助推教师持续发展。作为教职员工,无论是刚刚加入工作还是具备丰富授课经验,都应意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当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具体特点,努力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提升自我管理责任意识和教学监控能力、课堂沟通能力以及课堂教学随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强对学生日常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综合管理,尤其要注重单亲、贫困等特殊学生的日常管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于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应做好学生监管和自我监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管理素质,不断丰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授课者也应密切关注当下教学前沿动态,转变管理观念,结合授课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特点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课堂管理意识,因材施教,允公允能,逐渐改变传统控制下的权威型课堂教学管理理念。

2.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方式,重视学生需求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改强调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应积极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需求。从具体措施落实上,可以从实施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和转变教师授课面貌等方面出发。首先,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通过主题参与式教学,教师可主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及个人价值取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领悟,探求新知识,将学习主动权转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从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主体,进行师生互助合作。从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改变课程结构等方式来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安排、结果评价等环节,强化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这一认知,让一切教学活动紧扣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其次,为促进教学管理方式创新,教师更应积极推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课堂知识,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与动手动脑能力多重提升。并且,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练就热情饱满、生动活泼的教学状态,增强自身影响力,调动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

3.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估

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直接涉及到课堂实施效果和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为更好地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行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必须加快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估。从评价主体上,学校应改变过去一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积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系,构建360度绩效考评,以更好地对教师教学活动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可在教师课堂评估表格上划分多个维度,最后进行打分加权汇总,以更好地考评教师课堂授课效果,协调推进高中课堂教学管理进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上,评价内容评价体系完善需要对授课效果划分多重标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课堂教学秩序为单一评价现状,丰富评价内容,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心理健康发展等多方面,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全面评估,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在评价目标方面,也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评价,更好运作目标管理,实现课堂评价客观化、公正化、全面化。从具体策略上,应针对不同学生运用引导性、鼓励性评价语言,将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基于多种评价目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新课改目标的达成。此外,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也应在促进理念、方式更新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教学视野,抓住学习机会与新课改发展浪潮,适时关注多学科教学内容,拥有跨学科的教学意识。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讲解内容适时融入到学生整体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与学生自我领悟知识相融合,对学生全面进步和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导作用。这也需要教师能在开学初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知识体系、知识经验、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等,以制定更加详细、准确的课堂计划,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促进教学目标完成。综合而言,学校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创新,通过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向前。

参考文献:

[1]王冬凌.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1(5):107-120.

[2]冯凯.提升教学理念追求高效课堂[J].人民教育,2013(6):63-64.

[3]闵维方.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26.

[4]文学荣.“学做导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50-51.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8

一、依据课标进行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的前提

(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发展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功能的调整,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些变化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学习《课标》精神,变低头走路为抬头看路。

(二)在备课中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师生教学、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建议。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材料选择整合搭配合理。我们要研究在教材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课标要求,哪些内容是课标的拓展和补充,哪些课标要求在教材中体现的不明显。

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一)不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高效,有的课堂往往表现出病态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追求单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媒体应用,舍本逐末;情境创设,牵强附会;评价语言,滥用失真;学生活动,放任自流;教师表现,退居二线;情感态度,穿鞋带帽;学科整合,花拳秀腿。

(二)高效课堂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使课堂高效的前提,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发展,重引导学生而非代替,重学生发展而非教师表演。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求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结尾的有效性、概念学习的有效性、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的有效性。

(三)高效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课堂。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尽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比如建设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就是以先进带后进,分组讨论,个性展示,团体激励,共同进步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整体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三、对几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我们多了解走在课堂教学前列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目前中国教师报、中国名校共同体推介的有九大教学模式,这些形式各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要进行分析其精神实质,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不惟模式唯高效的目标。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真正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教师并不是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

四、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改变观念是引领决策的前提。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高效课堂要求最大限度的开放,老师抱的过紧的课堂是假高效课堂。要想真正的转变观念,需要我们的领导、教师除了去亲身体会外,还要通过读书,写日记去不断让自己的思想净化,理念升华。

首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要学习经典,学习国学思想,学习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固本强基,有教育思想的引领才能高屋建瓴,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向同行学习,从经验中借鉴方法。向自己学习,每一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分析这节课的得与失,在反思中取得智慧,使自己尽快成长。

其次,要加强本学科各学段课标的综合学习,同时注意不同学科的学科渗透。比如中学物理属于基础科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甚至其它学科如数学、化学、哲学、甚至与文学艺术等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如果有意进行类似的学科渗透对于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提升都有无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本学科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的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衔接。就高中物理学科而言,所学习的力、热、电、光、原等知识及各种物理方法,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就有体现。

(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学习目标。高效课堂不能使教学目标缺失,要求教学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其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我们的教师应该首先备好

课,在时间上做到长期备课、中期备课、课前备课;在内涵上,要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在教学资源上,要整合所有,做到生活化、简单化、有效化。

抓好落实是课堂教学的保证。总结所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要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老师的督促落实最重要。

最后、抓好小组建设是高效的载体。新的教学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怎样探究,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解决高效课堂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组建好学习小组,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课堂的佐料,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

总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尝试、去变革、去学习、去总结,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脉搏,努力实现教育的新的转变。

参考文献]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9

【关键词】 课堂创新素质、课堂教学、教师、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52-01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这一观点受到教育界的热切关注。教师的创新能力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课堂创新素质得以开发和提高,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三个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即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这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堂创新意识,不仅要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与课堂创新的主体,促进学生在课堂探索与学习反思中体现创新的主体性;而且要强化课堂学习的策略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把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新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创新行为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转换成创新能力的桥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最高追求,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课堂创新行为将这些价值追求和课堂任务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提高的策略和途径

提高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课堂上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推进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最广泛的时间和环境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只有创新教育在学生最普遍接受的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能否深刻的核心环节。

2.1 从思想上,教师应树立课堂创新的观念

首先,教师应摒弃“创新多余论”这种想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个阶段的课堂,无论教学内容新旧是否,教师都需要以创新的思维讲解教学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架构,以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消除“课堂创新的‘作秀’”的心理,让课堂创新回归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大力提倡“课堂创新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由指定的优秀老师讲授的公开课和观摩课,让课堂创新变成了课堂“作秀”。这样,不仅打击了普通教师的创新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助长了某些教师的“课堂创新‘作秀”’的心理。

2.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自身创新能力的开发三个方面来提高课堂创新素质

第一,教师应具有清晰的创新目标意识,认真研究所授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原理与作用,并以此为根据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只专注于传授课本上已有的内容,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开发目标。第二,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刻板模式,力求根据课堂要素的变化不断创新课堂的呈现方式,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各方面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教学内容要体现创新性和艺术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教学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开发其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能创设适当的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解惑释疑。第三,教师应不断开发自身的课堂创新能力,保持课堂的创新状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自己应注重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努力创新,吸收教育知识、学科知识、课堂改革等方面的新信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风格,保持自己课堂的创新状态。

2.3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提高的衡量标准——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和践行课堂创新的理念,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创新力的发展。一位课堂创新素质高的教师,不仅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课堂创新教学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展开探讨。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如,在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中,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中的相互交流,积极引导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学生在教师、网络和其他教育资源等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构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师生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创生型和谐课堂。

3 总结

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把握和创造教育契机,正确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推进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2] 张伟,杨斌.论教师的课堂素养[J].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