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6-19 16:29:44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铁路运输、问题;对策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移”。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

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如重量、件数不能短少、不能破损、变形或掺入其它杂质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在运输生产全过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过部生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旅客和货物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2.铁路运输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2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2.3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3.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是搞好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我国铁路对安全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紧密结合铁路高度集中、大动脉、半军事化的特点,采取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分片管理的办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把铁路行车安全搞好,具体做法是:

3.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育广大职工和干部,提高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搞好安全工作,这是搞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根本。

3.2抓安全薄弱环节,制定安全对策

各层次安全生产机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分析运输生产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制定安全生产对策,提出安全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使大家劲儿往一块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达到安全目标而奋斗。

3.3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优劣使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是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各单位采取了下列措施:举办各种技术业务培训班;开展达标技术练兵活动;实行作业标准化;严格执行行车工种职务晋升考核制度等。

3.4整顿作风,严肃纪律

整顿工作作风和严肃劳动纪律,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全路开展刹歪风、树正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活动。扭转干部不敢抓、不敢管,职工劳动纪律松懈,盲目乱干,等现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真抓实干、自觉遵章守纪、高标准严要求、群体防范的好风气,并从制度上和考评上规范干部和职工的行为。从而养成人人管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新风尚。

3.5学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学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是提高干部群众思想和业务素质,搞好安全生产的捷径。各路局乃至各站段都积累了许多安全生产的经验,在不同范围内,组织了学习与推广。

4.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邢车,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分析,中国安全科学报,2006.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2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railway industry is of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railway transport safety directly affects passenger travel safety and travel experience, but also affe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ail industry.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 is dominant in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 so how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 is the focus issues we concern.

【关键词】铁路旅客;安全运输;管理

【Keywords】railway passenger; safety transport ;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25-02

1 引言

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运输的流动量越来越大,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由于铁路运输的性价价比相对较高,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铁路运输,相应的对其安全管理也愈加重视。铁路运输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我国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立在运输安全上的。因此,铁路运输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放在铁路运输行业的首要位置,全力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实现高效的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实现我国铁路运输管理飞跃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效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铁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铁路安全运输管理是保证人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保证,现在人们对出行的各种问题中关注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铁路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深入发展的根本方向,是铁路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铁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实现有序发展。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3.1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铁路的发展形式和整体的建设有着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改进,而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铁路运输还只是停留在提供公益服务阶段,没有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我国铁路运输的各项制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管理处于松散状态。我国的土地比较广,铁路的路线也非常多而杂,针对性、建设性地转变在不同的区域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我们还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没有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缺乏面对突然事件的解决能力和事件预估能力,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而偏远地区的安全意识更加薄弱,他们并不会关注安全管理这种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为在安全管理上浪费过多的精力是毫无意义的做法,应该大力发展铁路的运输能力,从而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干扰铁路运输安全的顺利推行。

3.2 落后的铁路运输机械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机械设备的配置是非常落后的,很多设备还是需要人为操作,比如火车的报站、旅客下车时火车与站台的连接板、火车的行驶速度、火车的停车位置等目前都是靠人为的通知和操作,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旅客错过站点、下车发生危险、火车行驶速度的控制不得体、火车不能准确的定点停车,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旅客发生危险。而我们现有的自动化装置,比如火车的监控装置、火车轨道的减速装置、道口的自动信号装置等,这些装置的稳定性还不高,这也会影响旅客的交通安全。

3.3 客运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处于比较低下的阶段,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缺少铁路运输管理安全的专业常识与专业能力,客运人员不能很好地接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处于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工作态度不认真,没有良好的纪律性,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高,所以会影响铁路运输的效率。客运人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旅客发生口角,对旅客不尊重,在旅客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及时给予其帮助,这些都非常影响铁路运输管理的顺利推行与发展。

3.4 缺失有效管理机制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3

论文摘要:铁路运输安全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旅客以及所携带的行李包裹的运输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行车安全、道口安全,也就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和所有运输对象的安全。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 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方法;措施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并且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铁路职工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对职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前提,而抓好调车作业安全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1.调车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列车正常周转、运行,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因此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中的重难点。影响调车安全的因素主要有:①人为因素,包括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安全意识。②现场作业操作卡控,即职工现场作业是由管理者加强作业标准执行力度;③现场条件,包括作业地形、天气、时间。调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调车作业多工种协同完成,中间衔接问题大。②位于中间站,技术设备受到限制。③时间紧张,作业量较大,作业对象复杂,强度大,存在的困难较大[1]。

2.安全管理中,对个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与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纵观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都是由于个体职工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不规范作业。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体安全意识,在铁路运输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在处理群体安全意识和个体安全意识上偏重于前者。

3.安全管理的动力机制弱化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弱化了企业的经济性和积极性。政府强调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目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企业被动开展安全工作,收效甚微。

4.安全管理理念陈旧呆板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淡化了预防为主,事先排除安全隐患的原则;“只要不出事就是安全”的理念根深蒂固;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而相应的操作技术、安全意识更新缓慢[2]。

5.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铁路运输依然采取突击式检查,指派工作组、检查组到基层检查的工作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中,铁路改革、运输设备、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手段显然跟不上安全需求。

6.不良的工作作风

部分干部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事故前懈怠工作,事故后互相推诿责任。

7.安全的保障综合体系尚未建成

部门之间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职责交接不清。监督检查不规范,检查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部门岗位之间衔接不完善,影响安全以及工作效率。事故后整改效果较差,事故原因分析停留表面,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8.难以预测的自然情况或自然灾害

铁路运输属于全天候、开放性的作业,安全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地形、河流以及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3]。

二、具体防范措施

1.注重员工个人培养机制

从教育着手,强化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重视员工的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绪管理能力等,将安全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从思想到行动上,纠正工作作风。

2.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奖励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对遵守安全规范的操作职工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将各个岗位职工的考核结果与其收入、升迁相关联。

3.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不断向各行各业学习可取之处,从企业管理水平高度和整体素质来认识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重视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事故的价值,做到防患于未然[4]。

4.推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过程控制、超前控制

超前预测隐患或者自然灾害,制定出应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5.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推行各层次安全负责制,理清部门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管理漏洞。建立事故追究到底责任制度,对隐瞒事故不报者进行相应惩处。完善预测机制,检测评价铁路运输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环境因素、作业行为、应急方案、预控对策。

6.完善安全管理手段

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思想手段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手段是在职工的个人思想觉悟与个人素质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时,采用利益分配模式,以外在激励达到铁路运输安全目的。行政手段是依靠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干预职工行为,带有权威性、强制性,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制度。思想手段是管理运输安全中最常用的工作手段,善于针对新的问题考虑新的对策,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将本职工作与铁路运输安全结合起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关键

1.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铁路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升操能力;另一方面,设备的科学性增加,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增加了其安全性。

2.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安全管理制度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预测机制的完善会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及时惩处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制度上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矫正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以及运输安全。

3.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目前铁路技术设备稳定性不高,时有故障发生,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操作,如果职工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线铁路职工必须是高文化、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一线铁路职工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存在着违规操作、习惯性作业、业务技能差、侥幸心理等,对铁路安全运输产生不利影响。设备、制度、人员这三者的协调与稳定衔接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基本保证。设备是前提,制度是保证,人员是环节。

四、人身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要求

1.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理解和尊重职工,尤其是一线铁路职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工作条件,多一些人情味,充分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人性化管理并不等同于人情化管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情化管理会滋生懒惰、违规操作等不良后果,人性化管理则会提升职工积极性、增加职工的凝聚力。

2.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求对每个岗位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按照职位权力的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因事设人,管理者拥有执行自己职能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制度化管理具有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更为重要的是其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保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并不是非此即彼。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安全性。

3.加强职工培训,减少“三违”现象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全方位监督监测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强化职工技能,避免不熟悉操作、经验型操作,提高业务熟悉度和安全生产技能,可有效减少“三违”现象。

五、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作为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社会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铁路事故往往是人、机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应当全面系统,注重事前管理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援。在铁路安全管理中,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安全管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探讨的课题,只有坚持预防隐患、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路运输才会安全高效。由于铁路运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办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铁路运输安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244.

[2] 张权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与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494-495.

[3] 马俊.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理性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459-3460.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隐患预防

中图分类号:T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1502

1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煤矿机电运输中,很多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过于注重煤矿的生产效率,没有贯彻和落实“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在工作过程中无视相关的工作规定和规章制度,导致出现一系列违章违规的现象,使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开展一系列的矿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而不能过于重视矿井的经济效益。此外,很多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当,也容易造成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问题,阻碍了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顶岗替工问题严重

在人员管理方面,很多煤矿企业中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导致顶岗替工问题严重。很多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都是替工人员或代岗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要点也不清楚,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无法满足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要求。很多顶岗替工人员没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也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容易导致违章违规操作和乱指挥等问题的出现,给煤矿机电运输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给整个矿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岗位管理不规范造成的,也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责任意识有密切的关联。

1.3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对特种人员的管理较为松散,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不系统等问题,很多特种作业人员不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随意调整工作岗位,造成人员管理方面的混乱,岗位调整杂乱无章,给煤矿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必须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且要取得相关的操作合格证。

1.4煤矿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没有做好机器设备的隐患排查和维修工作,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设备维修和验收制度,不能有效地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检查。此外,很多矿井在井下设备的安装与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安装与维护之前的准备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把握安装的位置与要求等,都可能会给矿井的安全带来威胁。

2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和矿井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条例将安全管理任务落实到位。此外,要增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使安全管理制度符合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引领相关人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煤矿企业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2.2做好机电运输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工作

机电运输设备的安装与验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为此,要建立机电运输设备安装与验收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安装与验收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机电运输设备的设计、改造、安装、施工、验收等工作,并充分发挥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设备安装与验收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消除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机电运输安装与验收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3加强对特殊工种的用工管理

煤矿机电运输工种是一种特殊工种,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应当杜绝顶岗替工的现象发生,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为此,要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管理,避免出现其他岗位人员顶岗替工的行为,杜绝煤矿企业采用临时用工的方法解决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严格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使相关工作人员都具备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技术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此外,应严格控制煤矿企业的临时用工行为,尽力避免在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临时用工的行为,提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并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管理。

2.4实现矿井质量标准化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新时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是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对矿井生产进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实现矿井质量标准化,使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系统、科学,避免发生操作不当和管理混乱等行为。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贯彻落实矿井质量标准化的相关措施,才能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为此,要将矿井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煤矿质量标准化贯穿矿井生产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实行动态管理的方式。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对矿井质量标准化的认识,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完全达标。

2.5加强培训与教育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应认识到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与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业务技能培训,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有效消除矿井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要贯彻和落实“以岗定人”的原则,完善管理岗和操作岗的竞争机制,并精简工作人员,利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

3结语

针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有效预防机电运输安全事故,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存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及隐患预防[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窄轨运输;安全管理

前言

窄轨运输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煤炭生产的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随着煤炭产量的增长,运输设备、设施的增加,加之多水平运提,距离长、分支多、环节多、工作空间小且作业场所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散性、流动性,同时又由于煤矿窄轨运输工作的复杂性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给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对我矿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运输事故在矿井事故中占第一位,究其原因,事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还隐藏着若干层次的背景原因及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即管理原因。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矿窄轨运输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

在矿井运输生产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就没有高效的运输成果,在运输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实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执行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制,建立完善的经济处罚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从班组到区队都要有专兼职安全工作业务分工和责任制,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和完善各项技术操作,设备管理等安全规章制度和措施,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措施,抓好安全的薄弱环节,消灭事故的隐患和萌芽,强化运输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技能,坚持安全工作制度,坚持开展安全活动,坚持事故分析制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建立必要的安全奖惩制度。

2.提高运输装备水平,完善运输安全设施

运输装备水平的高低和安全设施能否正常使用是窄轨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通过对近几年来我矿发生的几起运输事故分析发现,运输设备投入不足,电机车、矿车完好状况差,安全设施不完善是发生运输事故的直接原因,随着矿井吨煤成本考核的力度加大、矿井老化,开采环境恶化等原因,资金投入不足,老旧杂和超期服役的设备仍然在运行,如我矿在用的电机车共有23台,而实际在册台数仅为17台,固定车箱式矿车的情况亦是如此,每年报废的矿车多在200多辆,而增补的矿车不足百辆,且部分矿车是经修修补补后勉强运行,这给斜巷运输带来了隐患,如某矿采区运输上山串车提升时,一辆矿车碰头牙壳拉断,致使矿车脱轨后翻车,幸好保险绳起作用,险些酿成放大滑伤人事故,这足以说明运输设备投入不足已成为运输安全的一大隐患。同时技术部门要严把施工设计关,斜巷上口应尽量做成甩车场,避免使用平车场,对于上部是平车场的,要按规定设置可靠的联动阻车器,并在巷道的中部、下口以及上口平车场的下方20米处设置超速捕车器,这样以来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断绳、跑销等引起的跑车放大滑事故的发生。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14对矿井中,使用运输机车监控系统的仅有少数矿井,多数使用的是自制的简易信号,调度方式原始,给大巷运输留下了隐患,在大巷运输中应推广使用声光语音报警信号、列车追尾、司控道岔、机车监控和机车通讯等,可以有效的预防大巷运输事故的发生,因此通过改善运输设备状况,完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

3.创造良好的运输安全环境

煤矿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而现场管理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环境,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软环境”即职工的思想稳定,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等,二是“硬环境”即设备状态完好,现场作业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创造适当的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提高安全生产的可控程度,建立以运输质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责任制调控机制,加强硬环境建设,贯彻质量标准,落实责任,抓质量标准化建设

,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重奖重罚,并与管技人员的效益工资挂起钩来;投入和装备到位,保证硬件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制约机制,规范职工行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坚持传统的正面灌输教育培训方式,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实行全面考核,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职工真正掌握安全生产中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利用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反面警示教育,让职工从教训中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把质量标准化作为效益工程、幸福工程、形象工程,要求职工立足岗位干标准活,干保险活、干安全活,强化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

4.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

尽管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职工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题,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状况,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人本管理,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几年来运输事故的剖析,80%以上的运输事故是由于个人违章作业造成的,其中特殊各种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占60%,这说明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职工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安全教育启发、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因此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是防范运输事故的发生、搞好运输安全的根本。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物流企业 运输能力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099-01

引言

物流运输安全管理是指为了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及由此引起人和物的损失,使物流运输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下有序开展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合理设置企业运输能力,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对降低企业资源浪费,提高物流效率,解决供需平衡,实现物流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运输安全管理

物流运输安全管理是运输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管辖范围内对物流运输企业的货物、运输工具维修以及各种相关运输服务项目的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行审核、指导、协调、监督、检验和培训,防止物流运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货物损坏等安全事故的过程。

二、基于物流企业的运输安全管理

(一)安全运输能力

物流企业根据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具体表现为运输资源的配置。运输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力数量。物流需求产生了企业供给,资源配置产生了安全运输能力,安全运输能力是指物流企业供需处于相对均衡状态下,由运输资源的时空差异性导致其配置过量资源所产生的一种缓冲货运能力,伴随物流企业的存在而存在,只受物流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伴随需求市场多样化以及供给市场的日趋激烈,物流企业经营的范围,承担的业务决定了不同资源配置状况和安全员数能力。安全运输能力是物流企业展开物流活动的能力基础,是整个运输活动的保障力量。它的量化为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开辟了新的路径,是物流企业运输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二)物流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制定了一些企业物流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物流运输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但由于很多企业内的物流安全管理机构还不够完善,安全管理人员不足,责任和措施未完全落实,少数员工对安全操作不够重视等导致物流运输安全存在着很多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物流运输中重大事故不断增加,给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从大部分企业物流运输伤害事故一般造成的主要原因如以下方面:

(1)运输工具安全状况不良。有关人员对企业物流运输安全技术状况的好坏缺乏足够的重视,对车辆的检查不经常、不严格,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及时解决,经常凑合使用,带病运做,结果往往其转向、制动、灯光等部位机件突然失灵,导致事故的发生。

(2)驾驶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差。如不按规章行车、判断错误、措施不力、酒后开车、客货混用、病车上路、技术不熟练等。由于企业监管不力,不重视物流运输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长期不组织安全教育,导致一些员工常常麻痹大意,违章操作,突然遇到情况就手忙脚乱,措施不力而造成事故。

(三)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

(1)物流运输安全管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运输企业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控制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创造良好的运输条件,使物流运输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使物流运输企业和国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物流运输企业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确保行车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能够维护企业信誉,创造社会效益。

(2)物流运输安全管理能促进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更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和危害。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各种车辆混杂,道路条件参差不齐,使物流运输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良好的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对物流运输行业的破坏和影响,协调运输市场的良性循环,促进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缓和现有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三、企业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安全管理工作要为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保驾护航。为了加强企业厂内物流的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保证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车辆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职管理人员,把安全质量指标纳入岗位责任制,具体分解到岗位、人员和车辆,严格考核,确保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制定企业行车规则、物料摆放、物料装卸、车辆维修保养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根据市场供需要求,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建立合理的安全运输系数,发挥运输设备的最大效能。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性质和运量大小,按照要求进行运输;

(3)加强对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分类管理,根据其年龄结构、文化素质、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其中有不安全隐患的驾驶员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重点管理;

(4)建立机动车辆定期安全性评价检查制度,找出不良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5)加强安全考核力度和教育培训,做到安全与经济挂钩。奖励安全标兵,处罚违章操作个人,经常采取简报形式,宣传安全行车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加强企业安全运输教育,定期开展物流运输安全技术培训。

四、结束语

物流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物流企业要从自身做起,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消除运输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延臣.关于我国物流运输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8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范文9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