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05:38
导语:在环卫工人自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制作方法
1.1 材料:用12 cm厚的高密度海绵缝制成等腰梯形,两条长140 cm的帆布带,4条尼龙褡扣,市面上出售的纯棉布,制成同一形状的外套。
1.2 制作方法:将海绵裁制成上底16 cm,下底34 cm,高
45 cm的等腰梯形(见图1),两条长140 cm的帆布带的两端缝上尼龙褡扣,用作固定带,棉布缝制成同一形状的外套,外套的背侧下底部缝上一条长32 cm的拉链。
2 使用方法及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经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很多因髋关节骨病的病程长,或因骨折突然发生,无应急心理准备,手术创伤较大又会使病人产生心理负性刺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针对性地耐心与其交谈,告知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使他们重视术后的要求,从而减轻恐惧心理。
2.2 护理干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平衡悬吊位和外展中立位。平衡悬吊位即将患肢悬吊并维持适当的外展位。外展中立位是临床上常采用的一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放置的方法[2],本法通过将垫枕放在适当的位置,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术后的早期,术后3个月发生的晚发性脱位较少[3]。术后应注意搬动、护理操作,翻身时动作一定要协调一致,否则易导致关节脱位,强调严格控制的重要性。
2.2.1 平卧位: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患肢保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足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防止髋关节脱位[4]。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的躁动状态或卧床翻身操作中,准确地保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无论是搬动病人还是护理操作、协助排尿排便,都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将梯形外展卧位枕放置于双下肢间,梯形外展卧位枕上底平膝关节上10 cm处,用固定带将患肢及外展卧位枕固定,保持两髂前上棘和患肢的髌骨在一个平面上,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
2.2.2 侧卧位:借助中单的力量,由肩-臀轴线位向患侧翻身,以压迫止血,同时患髋不易脱位,可防止引流管脱位、打折,翻身以患侧为主。向健侧翻身时,借助中单的力量,行肩-臀-腿轴线位翻身,防止患肢内收脱位。翻身侧卧时,外展卧位枕与患肢一起移动,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
3 体会
使用外展卧位枕时应正确处理躯干和下肢的关系,髋关节主要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两者任何一方活动,都可以改变髋关节的活动方向和高度。因此,使用外展卧位枕时,应保持两髂前上棘和患肢的髌骨三点在一个平面上,患肢和躯干不可扭转太大,翻身时借助中单轴线位同时翻,以患侧翻身为主。患肢外展的角度是患肢与人体中线的角度,如下肢不动而躯干向左或向右扭转,那么髋臼就会发生内旋或外旋,股骨头虽未动也有脱出的危险;躯干不动而双下肢夹着枕头向左或向右移动,或双下肢不动而骨盆向左或向右移动,患肢外展的角度都会加大或缩小,甚至内收。因此,躯干和下肢任何一方变动位置时应对另一方作相应的调整。足穿“丁”字鞋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2005.271.
[2] 宁 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82.
[3] 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
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24.
[4] 罗凯燕,喻姣花. 骨科护理学[M]. 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2004.132.
[关键词] 责任护理模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综合状态;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55-03
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中常见术式,其是治疗子宫疾病的有效性根治性手术,且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本类术式中的应用,其效果也日益提升,而与之相关的护理也在术式的不断改进中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但鉴于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干预效果的差异[1-2]。本研究就责任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综合状态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37~58岁,平均(46.6±7.5)岁,子宫大小≥孕12周8例,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即给予患者术前常规的知识宣教及心理疏导,并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给予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同时注意创口的愈合情况及根据愈合给予对应护理,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责任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即给予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前首先明确整个护理过程的目标,并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特长给予特定护理部分的工作分配,主要为对每部分的护理责任与目标进行明确,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中均采用这种模式,以使护理人员在特定时间段与护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并对每部分的护理细节实现责任化明确,从而为患者所接受的所有护理干预质量均得到有效保证及落实责任,也可在此过程中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对工作的每个细节均能有效的质量提升,并形成一个良性的质量改进循环。然后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5、10 d时采用AIS量表、SCL-90量表及WHOQOL量表对其休息状态、心理状态及综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3 评价标准
①AIS量表对所评估人员的8个睡眠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涉及对患者的入睡速度、质量、睡眠质量及睡眠对日间活动情况的影响等方面,其8个方面均以0~3分评分法进行评估,以患者的总评估分值≤3分表示患者睡眠较佳,4~5分表示可能存在睡眠问题,≥6分表示存在明显的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状态[3]。②SCL-90量表是采用90个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方面对患者的综合心理状态进行评估,90个方面涉及对患者的躯体化、社会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偏执、强迫及精神病性9个分量表,每个量表的最终分值均以患者得分在2分及以上为阳性[4]。③WHOQOL量表的100个评分方面分属6个分量表,6个分量表分别为心理、生理、独立程度、社会关系、环境及情绪,每个分量表的单独分值评估均以百分制为准,分值越高则状态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5、10 d时的AIS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的AIS量表≤3分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5 d与10 d时观察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干预后5 d及10 d,且干预前至干预后5、10 d评分呈现持续改善(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5、10 d时的SCL-90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CL-90量表9个分量表≥2分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干预后5 d与10 d时观察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干预后5 d及10 d,且干预前至干预后5、10 d评分呈现持续改善(均P < 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5 d、10 d时的WHOQOL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的WHOQOL量表6个分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 > 0.05),而干预后5 d与10 d时观察组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干预后5 d及10 d,且干预前至干预后5、10 d评分呈现持续改善(均P < 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的根治性手术,随着子宫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升高,本术式的应用率也呈现持续升高,且技术与经验也不断完善及提升,临床效果广受肯定的同时,对其研究也随着其变化而一直呈现较高的趋势,其中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尤其多[6-7],且研究也广泛肯定了腹腔镜手术的可取性,同时也明确了不同护理模式对此类患者的影响差异。因此,此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责任护理是在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的基础上使其对工作的细节与目标更为重视,对于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极为有利,同时患者也可得到最为有效且有保障的优质护理[8-9]。另外,此种护理模式还有效地保证了每位护理人员的特长得到发挥,使护理质量与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故临床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10-14],但是对于此种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却相对鲜见。
本研究就责任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综合状态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较常规的护理干预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的效果,其中患者的休息状态、心理状态及综合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相对更好,且其呈现持续的大幅度改善,而责任护理模式的这些优势均与其有效考虑到了护理人员的特长并将其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分配中有关,且工作的细致分配有效保证了责任的明确,因此对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重视感均十分有利,从而有效保证了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责任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综合状态中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王亚娥.循证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2):84-85.
[2] 姚媛媛,努尔古丽.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观察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294.
[3] 白文晶.9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4):1464-1465.
[4] 马小红,张小莉,贾春霞.腹腔镜子宫切除术30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外科护理,2010,16(8):34-35.
[5] 陈秀莲.有效护理干预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意义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340-341.
[6] Huang CC,Wu MP,Huang YT. Gynecologists'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performing laparoscopic-assisted hysterectomy: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2,161(2):209-214.
[7] 李丽明,曹燕娟,吴聪丽,等.快速康复护理在腹式全子宫切除围术期中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8):2248-2249.
[8] Elmir R,Schmied V,Jackson D,et al.Between life and death: women's experiences of coming close to death,and surviving a severe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nd emergency hysterectomy[J]. Midwifery,2012,28(2):228-235.
[9] 李玉春,谢月霞,严惠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50-52.
[10] 王英.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2,33(6):1104-1105.
[11] 王勤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149-150,152.
[12] 游敬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04-105,109.
[13] 徐秋莲.四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良性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