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诚信文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6-28 17:06:43

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 诚信文化 建设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诚实,是对人对事都不掩盖事实真相;守信,就是遵守信约,自觉维护企业和个人的信誉。

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讲诚信不仅是起码应尽的社会职责,更是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市场讲诚信,对员工讲诚信,让诚信成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基础,成为企业的道德基准和经营的信条,成为激励员工发展与成长的精神支柱。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因此,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立业之基、发展之本,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诚信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企业和员工都是诚信文化建设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诚信文化建设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发挥作用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诚信意识

企业首先要从战略发展高度,将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实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真正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中,使全体员工树立诚信意识,深刻理解诚信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

其次是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员工的诚信意识。企业培训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揣摩和领会,使其成为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诚信教育方面,很多企业已经把“诚信”写进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员工对此产生认同感,树立员工的自觉意识,将诚实工作视作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准则,这样既能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又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诚信教育应当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让员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等实际行动感化员工,使他们建立“企即是家”的观念,自觉地处处为企业着想。

二、做优诚信管理

诚信管理是现代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并能够立足于开放市场的通行证。据国外一项调查表明,《财富》杂志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把诚信价值观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作为诚信管理的实施者、企业运营的中坚,经营管理团队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以诚信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只有经营团队树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品德,才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将企业带入诚信的发展轨道。制度建设能够为企业做好诚信管理提供刚性保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将有助于在诚信管理初级阶段强迫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

以诚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将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凝聚在一起,员工们在信誉好的企业工作往往有一种自豪感、安全感、依赖感和归属感,企业内部相互间的信赖关系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打造诚信文化

企业在与政府、社会、同行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交往中,应自觉承担起对各方面应尽的责任,如依法经营、诚实纳税、保护环境、公平竞争、信守合同、质量至上和恪守职业道德等,长期的诚信实践便会凝聚成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着力开展以树立诚信意识、打造诚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创新,将企业诚信建设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员工诚信为主体,使诚信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教育引导为支撑,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以有效监督为基础,实现诚信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完善制度为保障,提高诚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四、塑造诚信员工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在寻求一条站稳脚跟的道路,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辛勤工作。做事先做人,诚信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能为企业赢得市场的肯定,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对广大员工来说,诚信可以概括为说到做到。说到,即建立承诺,达成共识,形成决议。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坚持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根本前提,忠诚于企业;要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开诚布公,坦诚交流,明确责任。不能偏离发展目标,不能影响战略规划的实施,更不能侵害企业利益;不能夸夸其谈,不能有意见不说,更不能推诿应付,阳奉阴违。

做到,即履行承诺,执行决议,承担责任。说了就要做,而且要积极努力地去做。言必信,行必果。对形成的决议要坚决落实执行,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要勇于承担责任,注重团结协作,相互支撑。不能说了不做,遇到问题不讲,执行决议没有反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敷衍塞责,不能互相抱怨,更不能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诚信文化是一种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心理力量,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诚信文化忧势。诚信文化的作用在于它深入人心,对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正确认识并把握诚信文化的本质和属性,更要同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明晰应该建设怎样的诚信文化,才能正确发挥诚信文化的功效。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保险业;诚信文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28 -02

当前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诚信的缺失,必须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在保险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真正实现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

在企业中,我们需要关注两大层面的内容:一是观念层面;一是制度层面。观念和制度,都是我们无形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和观念的培育是我们诚信文化和文化规范的基本内容。那么观念的更新,是诚信文化的前提。

中国自古就有诚信守信之说,从古至今,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走得远、飞得高的企业,没有一项是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上,诚信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理论和法律意识,是整个行业维系的基础。因此当道德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道德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用制度来规范。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倡导包括“明礼诚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明礼诚信的倡导又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道德具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表现为不同的道德境界,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作用赖以发挥的保证。道德建设要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允许一定的多样化、先进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等关系。综上所述,诚信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

一位营销伙伴说,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例如,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他认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但诚信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2、企业诚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将很大,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一位其他行业的朋友在谈到诚信话题的时候,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

营销伙伴们认为,诚信是企业营销文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和准则。诚信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诚信可以使企业赢得忠诚的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诚信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保险企业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拥有比较广泛的、忠诚度高的客户群,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专家认为,如果保险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虽然短时期内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毁灭。可以说,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3、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商品、服务上做假,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丢掉了信用资本,产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诚信确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职场无小事,轻诺必寡信,重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都是在积累你的“品质大厦”,有两三块砖头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导致大厦倾斜的危险。

人在职场,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人际关系是职场的根基,否则即使你是靠技术求生存的人,没有和团队的精诚合作,孤军奋战,在现代职场想成功是很困难的。大家知道微软的几乎所有软件和系统都不是某个人的独立作品,都是团队的力量,尽管大家作用不尽相同。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任何本领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4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它是政治、社会对会计的影响、渗透的结果。会计文化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会计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它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特征。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会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文化建设为指导,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我们应以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会计文化,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具体来讲,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完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建设方面

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建构的会计制度、会计思想、会计管理和会计文化观念的总和。会计文化建设,首先应从理论上入手,进行会计文化理论的研究,以此引导会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一是要进行会计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我们应围绕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的会计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宣传和树立新的会计文化观念,激发人们对会计文化的兴趣,加快会计文化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进行会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价值的本质、功能、创造、认识、实现等有关价值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当前,会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是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会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国外优秀会计文化,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实现会计国际化,同时,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新,保持我国会计文化的先进性。

(二) 制度建设方面

会计制度文化包含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统一的制度规定,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应体现合理性、先进性,应能提高整个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重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培养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作为会计文化制度建设的重点。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中心内容的、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法律体系,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进程。但是,目前少数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追求私利,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应对会计人员加强法制观建设,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三)行为建设方面

会计文化行为是会计文化最真切的内涵,它反映着会计人的品德、语言、仪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等。进行会计行为建设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塑造会计人员良好的形象。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单位履行职责、行使权利,与众多人员直接接触,其形象如何,关系到国家、企业的声誉。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政策观念和纪律性、原则性,在复杂的环境中就会为所欲为,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服务社会。行为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会计文化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从全社会角度来讲,会计文化建设要使会计人员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准,赢得全社会的尊敬、信任和支持。

二、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

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是我们针对近几年会计领域内出现的造假事件给会计行业造成的信誉危机而提出的会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长期工作思路。诚信是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石。会计诚信诠释了会计的职业品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会计诚信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体现,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丧失诚信的来重后果是:既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会计行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有人说,会计没有了诚信,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官员没有了廉洁、人没有了脊梁一样可怕。“银广夏”、“安然”等造假事件曝光后,在会计界、证券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会计诚信危机”的救治,我们应多管齐下,因为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广大会计人员、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他们都是会计诚信的建设者。

(一)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我国政府已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多次发表重要指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当然,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政府应在会计信息规范中以公共利益的身份,通过开展全社会会计诚信教育、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进行行为监督,使会计诚信建设有制度和监督保证。要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会计良好的职业品质,繁荣会计文化,及时向社会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典型事例,使大众了解到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忠于职守,严于理财,诚实信用的形象,由此产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信任,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会计职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制定行业诚信建设纲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和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赢得政府和公众的信赖。另外,各会计职业组织可以对其会员建立诚信档案,具体记录的信息包括四个方面,即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具体包括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这样,诚信者将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而失信者将受到应有的市场惩罚。

(三)会计学历教育中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教育抓起,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中专院校的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整个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而在现实中,许多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品质的教育。目前在会计犯罪中,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有的从学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犯罪,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诚信意识,我们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优良的会计职业品质和诚信理念,塑造优秀的职业人才,为其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四)对失信者应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发展之道,员工立身之本。诚信理念及其建设要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域和方面,为各界所重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先生曾说:信用关系市场大局。长江实业总裁李嘉诚先生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事业做大?答曰:无它,一字而已—“信”。那么诚信对于我们供电所的农电员工来说就是忠诚于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奉献社会;热诚勤地做好岗位工作,精益求精。在客户面前讲信用,信守诺言,实话实说,树立良好的信誉,创建个人诚信品牌,提高公信力,让客户信服;自己溶入到企业中,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农电员工的诚信意识是新时期农电管理的要求,笔者就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做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加强品牌建设。对外要规范使用“国家电网”品牌标识。要重点加强办公、营业和生产场所等标识使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常规服务到精益服务、从普遍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塑造供电企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加强营销服务的考核奖惩力度,杜绝营销服务行为中的不足造成对公司诚信美誉度的影响,比如抄表错讹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诚信形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坚持以“规范的服务、合理的流程、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文明的礼仪、创新的活动”,向客户展示诚实守信的形象。

对内要通过培训教育、企业内部活动、内部媒体宣传等,大力宣传公司品牌形象的价值内涵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主人翁”教育,增强企业员工对公司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意识,要重视客服人员服装、劳保用品,宣传标语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打造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农电员工为电力事业奉献的荣誉感。

重视领导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单位的上层领导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其下属的行为,影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名人品德言行录》上有这么一个“曹操割发代刑”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都躲到村外,麦熟了也没有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立即派人告诉老百姓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果然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慢行,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一日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的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这时,大臣郭嘉说;“古书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免一死吧。但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就这样给三军做了一个示范,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对于供电所来说其是供电企业的一个直接服务于客户的团队,供电所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是诚信价值观的示范者,供电所长应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这个这个团队的诚信文化建设。对上,要做到经营业绩数据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隐瞒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高度负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模范遵守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带头开展自我道德修养教育。对下,和员工多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了解和理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在员工间营造诚信的坦诚相待氛围。结合本所实际,解放思想,创新诚信教育建设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守则》和《员工守则》,把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超级秘书网

建设一个和谐的团队。现阶段农村的供电所主要力量是农电工,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归属感不强,影响企业与农电工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想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从心理上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淡化“农”字影响。在工作上尊重他们,通过对社会提供有偿劳务来增加收入,通过办理养老和医疗等保险来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提拔优秀的农电工来实现其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让员工看到前进的希望。着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倡导团队精神。设立农电工会,和当地政府协调,接受其党员关系转入,让其有自己的家,有说话的地方,自然调整好心态,员工与供电所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有利于增加农电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58-02

在高校中开展廉洁诚信教育一直是学者们和有关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2007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诚信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高校是进行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学术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术诚信教育,便成为高校廉洁诚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有许多学者对于如何进行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作出过论述。有的学者认为,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和学者个人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因此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学者、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有学者指出,新时期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学术自律与学术他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三组关系。有学者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五个,即:学术制度尚不完善、忽视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管理体制缺陷、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中的缺陷制约了当前我国的学术道德建设,部分学者过度讲求“入世”,导致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抬头;过度服从权威,导致科学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

近年来,高校中学术道德失范、学术失信的事件多有发生,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在分析高校学术失信的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提出一些措施,来加强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1 高校中学术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原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在高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学术研究的主体。他们中任何一个群体的学术诚信缺失都会对高校产生危害。学术诚信缺失,主要是指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1 抄袭剽窃严重

对前人结果的适当借鉴是学术创新的基础,但过度的“引用”就有可能成为抄袭剽窃。有些大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只是从学术刊物或知网上东拼西凑,移花接木。陈冲和郭琛晖于2010年在16所高校进行了一项研究生学术诚信状况的调查,在754份有效问卷中,有564人表示自己曾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中的资料而有意没有注明来源;有508人承认自己曾有拼凑作业的行为,占总人数的67.4%。除了学生,有些高校教师也加入到了抄袭行列中,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举报博士学位论文大段复制他人成果,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1.2 学术交易泛滥

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求上进,不上课也不完成作业,等到要交作业时,就花钱向愿意出卖自己成果的人购买,甚至出现了专业替人考试,替人写论文的“”。校园里、网络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广告。还有一些学术机构,无视学术规定,以“版面费”为幌子谋取经济利益,使一些学术造假者有机可乘。

1.3 恶意侵占他人成果

在有些团队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常常只有少数几个人认真参与整个过程,但最后获得的成果却被要求和滥竽充数者共同署名,这种署名失范的现象多有发生。有些教师以自己“专家”、“导师”的身份被批准获得科研项目,但却让自己的学生或其他人来做,成果却归自己所有。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们似乎已慢慢习惯这种不成文的规定。

学术诚信缺失对学生、教师、高校甚至是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它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1)挫伤科研和创新的积极性。

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收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历过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取得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然而有些学者为了评奖评职称,通过不正当手段,可能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同时,部分高校将的数量和科研立项的数量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这也会挫伤那部分认真研究学术的人的积极性,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

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生价值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个人心理活动、群体意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进行衡量、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但同时也容易走入盲目、偏执的误区。在学校中,看到学术失信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就会把它当做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人生价值。

(3)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净土,而教师也被当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频频发生学术失信的事件,会让公众改变对高校的看法,而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弱化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真理的追求。同时,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他们将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学术诚信的缺失也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

高校学术诚信缺失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体行为,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①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转变也会导致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利益常常被用来衡量学术的水准和价值。因此,学术界中的有些人急于追求功利,迫切地想要获得成果,忘记了科学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学术失信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学术失信者也许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而使得这种行为有机可乘。

②学校因素。

当前高校里的道德观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而忽视了学术道德教育。“在高校的德育中,对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还是个盲点,学校和导师更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术道德的教育。”另外,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文件来规范学术研究,但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没有很系统地学习,导致他们因为缺乏认识而出现失信行为。

2 儒家文化对高校学术诚信的启示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道德教育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合理性,只能在一定的文化母体中找到根据。”儒家文化倡导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儒家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诚信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对于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有积极地启示。

第一,要做到学术诚信,首先要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人事诚信做学问的基础和前提,学术诚信问题实质上是道德诚信问题。诚信既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也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论语》中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哉。”也就是说车无r、不能行走,人无诚信则难以立足。《中庸》中有这么一段话:“诚信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了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诚为贵。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即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只有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才能取信于人。高校师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才能在学术和研究上自觉践行诚信。

其次,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状况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认为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也就是说人能被环境所熏染、所同化。无论是社会、校园还是家庭的环境、风气,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清正廉洁的环境更易使大学生受到感染,不断增强自己的诚信意识。想要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加强高校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必不可少。首先要重视和增强学术诚信教育工作。高校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引起大家的关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人文、社科、工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规范,并且要详细说明和切实可行。再次,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认真研究,遵守学术规范的要鼓励,而对于失信者则要依据条例进行处罚教育。

再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洁诚信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放在高校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当教师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学生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不端正,那么纵使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学术诚信的观点和态度,更要自身作出表率,不抄袭剽窃,反对学术失信。

参考文献

[1]李广文.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85-86.

[2]郝俊杰.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54-56.

[3]许远远.论中国传统文人性格影响下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94-96.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7

[关键词] 诚信;私企文化;和谐

一、私企文化中的诚信缺失现状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已占据国民经济近半壁江山了。据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2007年度中国私营企业发展分析会”上介绍,截至2007年第3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与此对应,民营经济已占GDP的65%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文化。纵观我国当前私营企业文化,虽然不乏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但整个私企文化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缺乏诚信。

1.企业目标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气魄

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很短,“百年老店”并不多见。据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队近年的调查结果,私企平均存活期仅为5. 7年。原因何在?温元凯教授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企业家身上,一些私营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低,发财后即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由于私营企业家本身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私营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出现短视现象,片面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气魄,从而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在企业管理上,家族管理明显,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文化家族色彩浓厚。非亲勿用、非亲不信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外族人以及后来招聘的员工缺乏信任。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新招聘的员工人数必然会超出“三缘”员工,如果得不到相应的信任,这些后来的员工势必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无法和企业融为一体,也就无法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

3.在产品营销上,没有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和信赖,难以树立“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指与品牌名称及其标志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无形价值,包括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品牌体现的品质、品牌联想等,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等所有有形资产的外在价值。一些世界知名品牌都具有较强的品牌价值,而在我国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外贸行业中,则长期存在着营销弱、品牌弱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拥有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不足10%。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所以很难让客户了解这个企业的产品,更无法使客户树立起对品牌的信赖度了。在国内贸易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这样导致产品难以树立起“品牌价值”,而如果没有忠诚的、稳定的客户群体,也就无法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4.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意识,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毫无疑问,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竞争应该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但少数私营企业容易在巨大的压力下采取一些非正当竞争手段,故意陷害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零和博弈,互有损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逐步从单纯竞争走向竞争与合作共存,从互损走向共赢,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二、诚信是建设私企文化的根本

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在道德法则中,诚信无疑应该是处于核心和首要地位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作为已经占据社会经济半壁江山,而且地位还在逐年上升的私营企业来说,也应该以诚信为根本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以诚信为根本建设私营企业文化,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社会道德回归、中国传统道德和世界企业发展经验的回应。

1.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诚信经济、公平经济,各个市场主体只有在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贸易,整个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行。在西方发达国家,90%的贸易是以信用方式结算的,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20%。不采用信用交易对企业就意味着不能获得短期融资。在对外开放中,信用缺失还会严重降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效率,在世界市场上难以扩展市场份额。。

2.诚信是对社会道德回归的回应

当前,不仅是政府在呼唤诚信,整个社会更是在呼唤道德,呼唤诚信。如最近轰动全国的“周老虎”事件,就向我们传达着社会对于诚信的呼唤。

3.诚信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回应

诚实守信随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一直被赋予很高的地位,当成是“立身之本”和“举政之本”。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且还认为“民无信不立”。在中国古代商业经营中,童叟无欺、物美价廉等理念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私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不能游离于民族文化之外,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要充分汲取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要将诚信溶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

4.诚信是对世界企业发展教训的回应

2004年,曾经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7名、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的安然公司因为虚报盈利而宣告破产。自1997年至2004年,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安然事件除了使人们对市场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进行反思之外,也再次使人们看到违反诚信原则给企业所带来的崩溃性后果,欺骗投资者的企业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对此,我们的私营企业更应该从“安然”之类事件中吸取教训,真正认识到,一旦缺乏诚信,再强大的企业也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三、贯彻诚信企业文化以促进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和谐社会基本理念之中,法治、公平、诚信均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作为市场经济中日益壮大的市场主体——私营企业,也应该在诚信的基础上,在公平的氛围中,在法治的监督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和谐理念指导下,以诚信为根本建设私营企业文化,就是要全面贯彻诚信的企业文化,分别在企业与内部环境、市场环境、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内部环境中,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市场环境中,促进企业与消费者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和谐;外部环境中,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1.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2007年夏天,由于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生活、灌溉污染排入湖中,导致太湖蓝藻严重爆发,使昔日“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的太湖一度成为一个巨大的臭水塘。事件发生后,因“苏南模式”而发展起来的沿湖各城市均深受教训,人们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治理污染,其中无锡市就全部取缔了排污不达标的旅游船舶和水上餐饮船舶,关闭了400家小型化工厂。

在对待自然方面,我们已经有太多教训,一些企业在涉及“三废”排放、环保等方面,敷衍了事,毫不负责,甚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里应付各项环保测评,暗里仍然乱排乱放,导致环境受到极大损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并已经广泛地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缺乏诚信,心存侥幸,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2.诚信纳税、及时还贷、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松下幸之助曾说:“经营的第一理念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考虑的前提,才是最重要的秘诀。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富度众生的事业”如松下所言,对于企业来说,担负社会责任是责无旁贷之举。这里所指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获取作为个体的企业最大化利润后,也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整体和公众利益。

税收是私营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当前私企的税收缴纳额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并成为一些地区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少数私企没有树立牢固的税收理念,通过更改企业账户、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逃避国家税收或者骗取国家退税。在银行贷款方面,有些私营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权钱交易,获取国家贷款,然后就不思归还。这些不良现象值得私营企业家们深思。

慈善事业是私营企业担负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另一主要形式。很多私营企业家能够为富且仁,在自己富裕后通过慈善回报社会,但也有一些私营企业以企业利润低、资本少为借口对慈善捐款一推了之。

3.诚信公正、互惠共赢,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为和谐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企业间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展,是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对信息进行甄别,考察对方信用度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金,这自然导致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反之,企业之间如果能够在诚信公正的基础上,公平竞争、诚信交易,实行以合作和互惠为主要特征的良性竞争模式,则交易双方都可以不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去考察对方信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其结果是不仅参与交易双方的企业可以从这种竞争中获取更大利润,而且整个市场经济也能获得整体提升。

4.货真价实、注重质量,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目前,我们的市场规则、运行机制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的私营企业就钻了这些空子,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生产,牟取暴利,导致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温州一些私营企业生产的皮鞋质量低劣,以次充好,甚至以纸充皮,被消费者称为“晨昏鞋”,严重影响了温州私营企业乃至浙江私营企业的形象,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发展中也曾一度出现类似现象。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企业的诚信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这个角度看,货真价实、质量第一,已经不仅仅是道德层次上的企业文化命题,而是经济层次上的企业利益命题,也就是说,企业要获取最大化利润,必须用质量打动消费者,实现自己的品牌价值,从而也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5.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

曾几何时,私营企业的管理给人的感觉就是“家族股份公司”,或者“老乡合资公司”,外姓人或者外乡人在企业中始终难以融入。而随着我们加入世贸以及私企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日益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本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8

XX主持会议:诚实守信"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卫生文化建设,更离不开"诚信"这个核心。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诚信立德、诚实做人、诚心为民,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诚信风尚的形成。我中心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及医疗行风建设,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力度,切实满足患者需求,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积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医疗工作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最美人物。 加强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宣传,深入阐释诚信文化内涵,让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

几年来,我中心的文化建设已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中心服务精神,服务理念,核心价值观,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已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并在以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诚信文化建设范文9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会计诚信文化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资金运行与作风改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是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会计及相关监督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诚信档案等,着力打造“形象好、业务好、品质好、协调好、管理好”的“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有企业;工程建设;会计文化;诚信体系;措施研究

0 引言

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文化又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国有企业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取决于资金安全和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五优”会计诚信文化着力从财务人员“形象气质、业务水平、思想道德、沟通协调、管理研究”五个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会计诚信文化氛围,为推进国有企业工程项目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1 概述

1.1 诚信文化内涵

所谓诚信文化就是指诚信体系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形式,诚信文化在行为主体角度来看氛围道德自律、制度约束和文化自觉三个层次,三者既独立彰显又相互融合。诚信是社会规范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自我修养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财务人员履行诚信是出于道德的责任,是一种不假外求而自备于我的德行[1]。在市场经济下,社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优胜劣汰,如果他们因为不诚信行为得到的好处难以弥补为此付出的成本或者代价,他就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诚信原则。要实现这种目的就必须在外在的制度化或者契约化的诚信约束机制上加以解决。

1.2 会计诚信文化内涵

所谓会计诚信文化是指在会计领域贯彻诚信文化,会计诚信文化自古有之,但是落实困难。国家会计学院提出一种较为权威的定义,会计诚信文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二是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三是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以上三个方面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范畴的表现形式就是会计诚信文化[2]。

2 会计诚信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是因为会计诚信缺失严重,尤其国有企业工程项目承担着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民生工程,诚信缺失对这些单位造成了成本效益的失衡,严重影响国家命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会计诚信文化缺失的理论分析如下:

2.1 委托关系产生会计诚信危机

委托关系意味着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的福利成为受托人行为的函数,由于委托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3]。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会计造假问题泛滥成灾就不足为奇了。

2.2 博弈关系不均衡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现有的企业制度破坏了所有者、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三方的利益及风险制衡关系,而形成了企业与监管者、事务所与监管者两种利益关系。“诚信”的实质就是博弈参与方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非正式约束[4]。由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的不一致,从而最终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

2.3 制度关系不均衡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的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它通常有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构成。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正式规则有以下的缺陷:会计法规的不穷尽性、不协调性,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可选择性[5]。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博弈”空间,这样不仅会使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会坍塌会计正式规则所构筑的抵制会计诚信品质沦丧的防护墙。

3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3.1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内涵和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工程建设单位与地方建设单位一样属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平等性和竞争性。国企从事工程建设的所有资产收益与成本负债均属于国家资产与负债,工程项目的盈亏除了项目本身的招投标影响外,财务管理与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工程项目具有工程投资大、资金周转周期长、项目临时管理、财务干预性强等特点[6]。

3.2 “五优”会计诚信文化

针对国企工程项目会计诚信产生的因素以及工程实际,笔者提出“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它是是基于会计文化丰富内涵、会计诚信文化基本要求以及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特点提出的,具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3.2.1形象气质优

形象气质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内在决定”,形象来源与内心,形象是内心的真实反映,只有内心坚守诚信的财务人员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形象,尤其在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形象更是国家单位工作人员的反映,因此,必须强调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诚信建设。气质是一个人的内涵和素养的外在表现,财务人员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较高的素养,这是具备诚信的基础和保证,只有真正拥有气质和内涵的财务人员才能确实讲究会计诚信。

3.2.2业务水平优

业务水平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一个财务人员是否称职的标准,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因此,财务人员讲求诚信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素质为保障,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和工作要求。只有精湛的业务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工作,才能按照会计基本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来办理,才能落实会计诚信文化的基本要求。

3.2.3思想道德优

思想道德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约束力量”,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既是对财务人员的最低要求,又是对财务人员境界的最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会节约很多教育成本和培训成本,会为自己节省弥补损失的成本,同时会作为约束自己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内心规范。

3.2.4沟通协调优

沟通协调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剂”,财务人员并非孤立的工作,横向需要同各个部门交流,纵向需要同上下级财务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就难以将会计诚信法规政策宣传贯彻到位,就难以获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理解和支持,诚信文化也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对于财务人员至关重要。

3.2.5管理研究优

管理研究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助推剂”,财务人员不是单纯的核销、做账,不是机械的操作ERP、大司库财务系统,而是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分子需要对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深入研究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参与企业管理,从财务角度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案,一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一面参与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诚信文化贯彻到企业管理中,惠益更多部门和员工。

4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措施研究

4.1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主体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项目财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以及政府管理部门。

4.1.1项目财务人员

工程项目财务人员是进行“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财务人员5个方面的素质是否具备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和荣誉,是贯彻会计诚信的首要力量。

4.1.2项目管理及基层人员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是进行“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项目管理人员的资金行为和费用核销行为可能对财务人员的会计诚信形成影响,而且占据项目财务的重要的比例,因此项目管理人员是重要主体。工程项目基层人员是进行“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项目基层人员包括操作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商等,他们与项目资金使用和核销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保证他们坚守诚信,因此他们是主要实践主体。

4.1.3工程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

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人员是进行“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监督主体。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包括经理部、财务部、纪检委、审计部等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包括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还有银监会、证监会等机构,他们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必须同时贯彻“五优”要求,才能确保点线面结合落实会计诚信行为。

4.2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措施

4.2.1建立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是落实会计诚信的首要步骤,不学不知,不教不立,没有诚信教育就无法下达诚信教育精神,针对国企工程项目具有流动性等特点,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与客体。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的主体是政企财务主管部门和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客体是各级财务人员、项目人员及基层人员。

(2)内容与程序。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的内容是形象气质、业务水平、思想道德、沟通协调、管理研究五个方面;程序是由政及企、由上及下、由主及客。

(3)方法与步骤。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教育机制的方法是集中教育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个别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经验教育与教训反思相结合,主动讲授与积极答疑相结合;步骤为从一般到个别,从管理到操作,从内心到行为,从自己到他人。

4.2.2建立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激励机制是将会计诚信文化贯彻到底的重要措施,无激励难以成才,无激励难出效果,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激励目标与原则。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激励机制的目标是端正方向、保证实施,也就是确保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方向符合要求,保证行为落实到实处[7];原则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奖励激励与惩罚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道德激励与文化激励相结合。

(2)激励内容。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激励机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和实践层面激励,增强管理层推进和落实会计诚信的信心,激励员工积极学习落实;二是理想信念激励和精神荣誉激励,对于实践中优秀的人物事迹给以相应的荣誉和称号;三是任务和成果激励,对于表现优秀的委以重任或者利用较大项目诱导其做出成果,从而获得事业的升级。

(3)激励方法。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激励机制方法很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激励措施有所不同:一是跟踪激励法,也就是对于表现较好的应当跟踪激励,而不能这个领导看重,更换地方后却受到冷落,从而造成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障碍;二是全面激励法,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同步激励,不能只进行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导致激励流于形式,被激励者没有得到实际受惠;三是多层次激励法,兼顾标兵模范和普通人员,不能一味表彰奖励模范,忽视对普通人员努力的肯定;四是绩效激励法,既要看行为人的付出和努力,也要看成绩和效果,只有一味付出却没有实践效果的要进行检查和分析,重视效果上的激励。

4.2.3建立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考核机制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审判标准”,没有考核就没有评判的依据,工程项目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标准与原则。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考核机制的标准:一是诚信工作、踏实劳动,二是自我规范、引导他人,三是境界改造、落实行动,四是行为在先,重视实效。原则是公平竞争、公正考核、公开程序和结果。

(2)考核内容与程序。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考核机制的内容:一是项目财务人员是否能够遵守会计基本准则和财经法律法规;二是项目管理人员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杜绝违纪报销和乱用资金的不诚信行为;三是企业财务部门是否能够深入检查工程项目财务的核销结算转账的诚信行为;四是政府和社会监督部门能否及时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考核程序一般是:从项目到公司,从财务到经营。首先由项目领导对会计诚信建设进行自我考核,然后由公司财务部、纪检委、审计部等部门联合考核项目会计诚信建设,最后由政府和社会监督部门进行会计诚信建设考核。

(3)考核方法。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考核方法:一是参照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占会计诚信考核的必要比重;二是专业考核,通过员工能力测试、会计行为审查、会计信息和服务的评判等各方面进行测试考核;三是基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基层考核系统,获取基层群众对会计诚信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三者通过一定比例计算考核结果。

(4)考核结果反馈。考核不是目的,二而是通过考核认识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工程项目会计诚信建设考核结果的反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对考核结果进行责任目标分析,分解责任和目标;二是必须反馈到个人和上级,作为自检和激励的依据;三是以此建立保障机制,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进行规范和制止。

5 结语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五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从形象气质、业务水平、思想道德、沟通协调、管理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教育、激励、考核,将工程项目会计诚信坚守住,为国家工程建设和地方民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建敏,论企业会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之建立,时代金融,2013/24

[2]杜丹颖,浅议和谐社会中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国外资,2013/16

[3]黄越,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营管理者,2013/20

[4]王逸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当代经济,2013/15

[5]董磊,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