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集锦9篇

时间:2023-06-30 16:07:58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1

关键词: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科学途径;理念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精细化管理为科学管控理念与先进控制技术,通过对各项制度规则的全面细化,应用程序性、标准性以及信息化方式,对组织管控事项更为精细,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协同配合实现良好的持续运行。建设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则可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提升质量水平,节约成本投入,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1.强化精细化管理,树立科学理念意识

为强化精细化管理,应树立科学理念意识,具体应包括细节、服务管理意识、遵循规则以及系统化意识等。 只有充满责任心,深入建设工程现场进行细致、全面的监督校验,秉承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细节工作,方能履行岗位职能,优化管理效果。 应做好数据信息的充分准备,具备缜密思维,强化协同合作,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接口众多,涵盖业主方、施工单位、设计方、监理单位与供应商等,因此,协调管理难度也有所增加。 所以,应提升服务意识,全面协调各方关系,同时促进业主内部的横向管控协调,完善配合,方能预防相互推诿的问题,确保建设工程优质顺利的开展。

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设计图纸的清晰规范,同时应遵循施工要求,处理好质量、效益与施工进度层面问题。应秉承良好的规则意识,创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规范制定监督管理流程,方能符合操作标准。 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规章管理制度,科学履行技术以及施工程序,优选施工方案,制定进度计划,实施专项质量管理与监理月报。

建设工程之中,安装施工较为重要,为此应提升系统意识,做好安装计划,完善消防、电气、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设施的全面管控,设置专项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方能良好的配合各环节施工建设,提升安装工程质量水平。

2.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科学途径策略

2.1 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前期精细化管理

建设工程的优质施工, 应做好前期的充分准备, 实施精细化管控。 首先应确保精细化编制施工计划,确保合理可行,进而促进建设工程各个工序的紧凑搭接,顺利开展。 同时应做好结构的细化分析,全面剖析建设工程结构体系,研究分项分部工程,同时应良好的协调成本投入、质量管控以及可靠安全建设目标,衡量客观环境条件,做好风险预警,进而实现建设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与全面执行。 施工方应依据业主需求,进行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形成日计划、周进度、节点规划,进而合理实现工期目标,确保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全面开展。

为实现精细化的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应全面组织图纸会审,做好全局掌控,明确设计风格、了解工程特征,做好方案细部处理,进而快速的发觉设计方案存在缺陷问题,确保及时整改,优化建设工程实施效果。 建设施工整体质量与原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 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应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检验管控,应在进场前期以及储存管理阶段中实施定期、持续的检测以及抽样核查。 针对建设工程需求、特征、实际状况应实施员工、配置设施、采购材料、环境条件、法规体制的全面检验,确保开工之前精益求精。应核查组织机构健全性、员工有否持证上岗、接受技术培训;施工设施工具全面与否、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工程安全可靠性有否符合标准、工作效率怎样,计量设施校验准确性;原材料、构建有否通过进场核准验收、相关检测报告完备与否、各类标识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同时应备全设计材料文件,做好档案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清洁干净,具备良好的通风与照明条件,并按功能做好施工区域的科学划分。

2.2 推进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精细化管理

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应实现零缺陷目标。 因此应合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全过程监督,定期实施现场巡查检验、抽样检查,完善宏观调控,进而及时的发觉隐患不足与质量缺陷,通过成因分析快速的处理与解决矛盾问题,实现零缺陷管控。 针对各类重要施工环节以及工序,应做好现场检验,选择停工待检以及质量管控点。应做好复杂工序的全面梳理,核准重要工程与工序,并实施跟踪检验。例如做好管道水压测试、实施隐蔽工程核查,应确保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实施后道工序。 对于各个建设工程工序应做到全面旁站以及细化检验,确保行动快速,及时察觉缺陷,杜绝隐患问题的持续蔓延。对各类现代化技术工艺、建设工程电气管道、应用器具设施应进行全面核查,完善自检,确保符合既定标准,优化施工效果。

2.3 完善实施零事故安全管控与交付精细化管理

安全生产为保质保量、提升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实现精细化的零事故管理,应履行科学有效的 5S 管理模式,做好现场管控,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创设有序合理的施工条件,应做好现场器具、材料的全面细分,可分为必需品以及非必要品,施工现场只应放置必需品,确保安全建设生产。要确保施工道路畅通,施工材料堆放规范、布置合理。通过细化整顿,将必需品做好合理的划分以及存储管理,清晰标识,进而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清晰,节约调配及查找物资时间,提升施工建设效率,确保安全的施工建设。可应用目视管理方式确保施工现场的畅通、规范。

施工建设阶段中,还应根据现场环境实施不定期清扫与良好保养,创建优质施工环境,令员工舒适的工作,提升满意度,实现安全、高效、可靠的生产建设。 例如应在完成安装工程之后,实施快速的清场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为落实各项安全职责,施工方应创设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体制,约束施工建设行为,并接受业主方以及监理方的全面监督管理。 员工安全意识素养尤为重要,因此施工阶段中应预防习惯违章现象,通过全面培养教育、安全警示、广泛宣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令其养成规范施工的行为习惯,提升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建设水平。

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实现零故障的验收交付管理,施工方应做好各个安装工程的单体测试与性能评估。同时应参照设计标准以及相关规范,明确测试结果的科学有效性,衡量其完好可用性,一旦发现问题应科学整改,全面登记,进而良好实现零故障的交付验收。

3.结语

综上所述,为创建优质、安全、高效、经济的建设工程,我们只有树立精细化管控目标,细化调节,做好施工前期、施工阶段以及交付验收的综合管控,方能提升建设工程施工水平,创设显著效益,实现零事故、零故障的安全建设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2

Abstract: Wit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fast, and BIM technology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BIM technology, analyzes its value and role in the fin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 and sums up that BIM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in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phase;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01-03

0 引言

建筑安装行业属于传统产业类型,一直以来,其生产效率都特别低。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安装行业的生产效率,目前建筑安装业工程亟需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促进行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目前,在建筑安装工程行业中,主要应用的技术理念分别是BIM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为此,本文将精细化管理模式与BIM技术相结合,探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1 BIM背景研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建模”,在上个世纪70年代,BIM技术开始源自于美国,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BIM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而各国在此基础上将BIM技术进一步发展,因此,BIM技术在各国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用高度。而在我国,BIM技术开始应用主要始于2002年,欧特克公司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工作效率而率先引入。在这14年里,由于BIM技术带来的影响,得到了建筑业的广泛认可,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研究院、施工单位,甚至设计单位都专门设立了BIM技术研究部门。其推广应用也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中,都将BIM技术列为重点项目。而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我国许多建设项目都在其不同的施工阶段中或多或少地应用BIM技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但主要的应用还是在建筑行业的设计与施工阶段,而建筑安装工程全过程BIM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如图1所示。因此,对于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2 精益建造思想下的安装施工管理

2.1 客户需求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为此,不少客户将关注度越来越集中到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价值管理上。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案的设计,为此,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就施工需求进行深入的沟通,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其中,客户需求的管理主要包括了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深入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利益者情况和使用者的群体类型、具体需求等内容,以此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此外,在进行项目的施工策划时,需要对项目的目标的总体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把握。为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及时加强客户双方信息的沟通,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的意见和信息,以进一步改进工程承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2 并行工程原则

建筑安装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就是采用并行工程的原则来进行有关工作,主次分明,其中主为设计,而其他部门则是辅助设计,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以并行工程原则进行工作,不仅能及时发现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减少因为涉及的不完善或者是失误可能带来的损失。而在并行工程原则下,要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主动参与到项目的施工中去,并且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参与,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从而大大缩短施工时间,缩短工程的工期。总体而言,实施并行工程的施工原则不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有效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返工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2.3 减少变化,增加灵活性

变化与流动的稳定性与绩效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性。而一旦变化或者流动性出现了不稳定,难以预料的情况,就会出现可变性。可变性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工程的实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钱工程施工的有效的管理,尽可能地将可变性降低到合适的水平。由于客户的需求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此,处于价值流上的建筑企业不仅需要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还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及时对建筑产品作出相应的改变。为此,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可以通过增加灵活性来有效提高管理能力,进而能够准确地预测到工作量的变动,来进而能够根据预测结果来有效调节工作时间和工人数量,以此来达到减少工作日或调换工作任务的目的。

2.4 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必须包含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仅涉及到了项目的组织与协调、控制等方面,对于项目施工的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设施、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必须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而在这些环节中必须制定标准化的规则、确定标准化的指标、遵循标准化的技术规范、规程等。

2.5 精简原则

精简形式的施工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首先,在项目的组织机构中实行精简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在纵向结构中能够有效减少层次,精兵简政;另一方面,在横向结构中能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将层次细分工,因此,在项目的组织机构中能够将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

2.6 可视化管理原则

可视化管理原则就是将视觉信息有效地应用到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而通过可视化管理模式,能够以各种形式向用户完整的展示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使得各种任务及其进展状况能够一目了然,让员工和管理人员能过准确把握工程施工的疾病情况,还能令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

3 BIM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建筑安装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大多基于BIM技术,因此,BIM技术与精细化管理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换个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安装工程对于BIM技术的影响而言,则多反映在减少变化、增加灵活性、可视化管理和并行工程方面等。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变化、增加灵活性、可视化管理、并行工程等原则来指导BIM技术的实践,进而使得BIM技术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而BIM技术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建筑安装工程而言,其作用则多集中在模型整合和功能分析、4D可视化进度管理等方面。可见,BIM技术能有效支持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使其能够实现最大化的项目价值,满足客户的要求。BIM技术对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运用过程的解决方案则如图1所示。从分析可见,BIM技术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通常以数字来表达,而表现形式则多为模型,主要的核心技术则为BIM技术、主要的工具就是BIM技术集成应用平台,通过协作,BIM技术能够颠覆传统的建筑行业运作模式,使得建筑业能够一个质的飞跃。

以某办公大楼的安装工程为例,该工程占地面积约5万平米,主要包括了一栋5层楼的裙楼和两栋9层的办公大楼,其总建筑面积为6.5万平米。该项目从2013年2月开始动工,按照一般的施工进度看,这项工程预计2015年2月才能全面建成。而通过BIM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看到,BIM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具体的操作需求,不仅能有效缩短工程的施工时间,还能有效节约施工材料。例如,Revit软件中的明细表功能,能有效统计钢筋的使用数量。因为模型中的钢筋代表的就是实际项目施工中使用的钢筋,因此,去掉损耗以外,Revit明细表中统计出来的钢筋就是下料钢筋。此外,在BIM技术基础上通过CAD电子文档建模计算可得,只需一年时间就能完成主体建筑的建设工作,最终于2014年底完成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工作。实际证明,整个工程的建成时间与BIM技术的预计的时间相差不大。可见,在BIM技术的管理下,不仅能有效减少材料的损耗,还能有效缩短建设周期,为工程的建设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 BIM对于造价行业的转变

BIM 技术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总体而言,BIM技术对于传统的建筑安装工程而言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维模式上的转变。通过BIM技术的影响,建筑安装工程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是建各个零散数据的调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针对工程的特征设立一个标准的模型,形成良好的参考意见。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在BIM技术的影响,建筑企业开始设立一个统一的平台,此时各个模块的模型都可以通过导入导出来实现工程的实施把控,形成了一个集成多专业信息的平台。建筑安装工程的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录入各自的专业信息,同时可以将问题与记录也以模型的形式进行沟通,进而能够清楚地对比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在此模式下,不仅能有效缩短重复建模以及沟通和确认问题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还能有效提高检测问题的效率,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BIM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会开始认识到BIM技术具有的高效率、高准确度的特性能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BIM技术将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但是,目前BIM 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为了促进BIM技术的发展,还需不断地加大力度,朝着更深、更广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6).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前言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造价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文化,其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业主的工程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当前,纵观部分建筑业的工程造价,其仍采用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造价一超再超、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为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必须进入到全过程精细化新时代。在此,本文就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上至经理层,下到各个施工班组,把降低工程造价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领导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造价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造价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3.1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限额设计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深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对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及量化,由设计人员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并给予适当奖惩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其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主线,并决定项目最终造价。

一般,精细化限额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指标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和设计单位就设计的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以确定限额设计的指标;(2)指标输出:在多方的分析后将确定好的限额设计指标下达给设计单位,并将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并做好限额设计的交底,使设计单位能明确限额设计指标的责任;(3)指标核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安排造价师配合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然后由设计师向施工企业提交一份完整的指标计算、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文件,最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造价师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核;(4)在限额设计指标设计结束后,对于降低了限额设计指标的设计单位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超出限额设计指标的单位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更好的强化设计师的造价意识,使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3.2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第四,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3.3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对于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采购或租赁的施工设备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维修,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而形成的设备维修费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3.4施工合同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所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生产经营活动均与所签订的合同有关,如果合同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不严谨等,均有可能使承包方不能如期履约,或是出现造价增加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即:(1)建立完善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整个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双方义务、权利、价款和索赔条款等方面都要清楚了解。对于需对分包的合同详细规定分包的工程量及材料等,在数量及价格上严格控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指标、工期必须详细写明等。可以说,对于工程中涉及到合同相关的内容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事件记录保存,确保各工程活动均有根有据的高效实施进行。(2)推行权责利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合同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利”关系,贯彻执行“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合同管理责任分解责任制和“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和上缴挂钩”的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督管理。(3)高度重视和提倡合同公证管理,以确保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执行。(4)注重合同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由于工程施工会因为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则很有可能出现索赔事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变更的签认手续,并收集索赔的相关资料,同时为了能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5)加强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认真划清分包合同界面,明确合同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做到合同条文的精细化划分。

3.5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中,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施工的主体;同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资金支出的一大方面,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做好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和工人的具体劳动量挂钩,因此人工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的用人行情进行工资的制定,同时要具体结合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使成本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具体的造价管理时,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只有根据工程进度来弹性安排人工,方能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工程造价。

3.6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根据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季、月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短期的施工作业计划,并经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向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进行通报,以保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良好执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进度的协调和调整的总结会,以期能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对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在工程中引进网络计划以及计算机工程等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实际的施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

3.7工程竣工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竣工进行的各项结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和甲方进行的竣工结算,另一方面是和对分包工程单位进行的竣工结算。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质等多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工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由此就可能会增加造价,因此当工程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和工程监理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甲方协调好,让甲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法律效力的签章,以获得竣工结算的合理凭证。其次,在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租用的设备、购买的材料、人工费及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做好结算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尤其是隐蔽性分项工程的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进行造价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在本文中,只是从7小点来分析探讨了在降低造价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方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造价控制,也有待于更多的造价人员进行精心的探讨和予以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利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精细化管理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2]黄景业,,彭发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4

[关键字] 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 not only to ensure the project complet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th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也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保障,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程管理贯穿在建筑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尤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管理制度和智能对施工各项技术活动的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度,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施工质量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和责任[1]。施工的质量关系整个项目的安全,因此,每个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定以及企业合同,在保障良好施工秩序的前提下完成建筑项目。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原则

1.1 预防原则

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对每位业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影响。因此,在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1.2质量原则

各项建筑工程的建设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的质量安全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1.3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质量的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具体的落实中,应明确知晓自己的服务对象,这里的服务对象并不是针对泛泛的业主单位,而是每个管理人员的下道工序,即各个部门、工种、人员在项目开展和施工过程中都有个工作顺序[2],在自己的这道工序进行操作时,管理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质量,凡是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的坚决不能交给下一道工序,要对下道工序的用户负责。

1.4用数据说话原则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事实的数字和资料,否则控制管理就谈不上科学。因此,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这就需要积累大量客观数据并从中找出问题和规律性,在数据中寻找对工程质量影响的主次原因,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更高的保障。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划清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这样项目部才可以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2协同改进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流程程序

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范,掌握项目的进展动态。定期组织人员研究现场的质量分析工作,对各个建筑施工的现场进行全面、负责的统筹管理。此外[3],为了使得项目得到长期有计划的管理控制,工程管理部门需要科学制定建筑工程的中长期整体规划和质量实施计划。最后在现场质量的协同改进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保障工程安全,保证质量技术指标过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的考察。

第一,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施工工艺以及各工种的工序转移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提出安全技术操作要求;第二对于爆破、吊装、暂设电气、深基础、大中机械安装和拆除等特殊工程要编制单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编制相应的脚手架搭设方案、绘制平面图、编写搭设说明,提出安全技术措施;第三,施工组织设计要在消灭危险作业、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和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方面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第四,对诸如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存放位置,要在组织设计中明确,并提出使用要求。

2.3科学合理对建筑管理进行细化

庞大的工程管理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细化,这有利于对质量控制的落实和对责任的划分。在具体细致的管理细化工作拓展之前,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施工教育和基本技巧讲解,开展推广一系列安全质量防护理念和措施。例如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实地检测安全帽、安全带“双百”活动;开展施工脚手架搭设标准化、预防高处坠落等等系统有效的专项教育。此外、在管理细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开展小责任区安全整洁评比的活动力度,努力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检查活动,对各责任小区进行评比竞争,有利于保证项目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最后,管理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与质量相关的工序进行归纳[4],需要切实兼顾加强对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工程消耗量大、适用范围广、成本投入多的A类材料设备的重点管理,同时需要兼顾砖石、砂料、土灰等种类繁多、小项细碎的B类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针对归纳,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从而为建筑施工现场的随时调拨创设积极牢靠的前提要件。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作为一项具备制约性、协调式、辅助化的综合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中发挥着衔接调节的关键效用。从保障建筑工程物质实体的安全稳定以及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的协调持久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出发,稳步夯实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针策略、协同改进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流程程序、细化拓展建筑施工推进的环节操作[5]。从而稳步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整体运营实力,继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建筑工程产业效益的安全化、科学化地增长。

参考文献

[1] 谈建平,浅谈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2] 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

[3] 张志科.工程施工优化的做法和体会[J]电力建设.2004(06):24-26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5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省内非中央投资为主的水利水电基建及纳入基建管理工程项目。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工程等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中央投资为主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报建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实行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须在报建申请得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准备工作。

第五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水利部的有关方针、政策,制订辖区内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的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指导、监督辖区内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工作。

(三)审批辖区内以地方投资为主,初步设计报告由国家计委、省计委或省水利厅审批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报建申请。

(四)对申请报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汇总,并定期报珠江水利委员会或水利部备案。

第六条各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报建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监督辖区内水利水电基本建设项目报建工作。

(二)对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报建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三)审批初步设计由市水利局审批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报建申请。

第七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或其它项目责任主体(以下简称项目法人)在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进行施工准备之前,按分级管理的规定,须到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建。

第八条工程项目申请报建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初步设计已获批准。

(二)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已按照有关规定组建。

(三)项目已列入地方水利水电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筹资方案已经确定,资金来源已经落实,并且签订了《*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含基建管理项目)投资承包合同书》。

(四)有关土地使用计划或使用权已获批准。

第九条申请报建时,项目法人需上报《*省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申请表》一式六份,并交验下列材料一套,(要求按A4纸格式装订成册):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复印件)

(二)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复印件)

(三)项目法人或责任主体成立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含基建管理项目)投资承包合同书(原件)

(五)有关土地使用计划或使用权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六)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指标

(七)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报告

(八)项目法人组织机构和主要人员情况表

(九)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合同(复印件)

第十条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应对项目法人的报建申请材料进行认真核查,并且签署明确意见后方可上报。

第十一条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审批权限范围内的报建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

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报建申请应认真审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应在十个工作日内签署初审意见。

第十二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报建申请后,对符合规定的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项目报建批准后,项目法人应及时向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规模和项目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将变更批准文件送报建审批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未获报建批准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不予办理招标及开工审批等手续,任何单位不得承接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监理和施工工作。

第十五条对不办理报建手续自行施工准备乃至主体工程开工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省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申请表》格式由*省水利厅统一制定。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建议;施工成本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建设的脚步也逐步加快。在市场经济开放自主的情况下,面对着当前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的工程建筑市场,如何加强和制约建筑成本的控制是实现企业效益提高的重点。一些企业通过不断地提高建筑管理的水平,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所有建筑工程企业一致的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影响因素

1.1 施工方案

施工的方案决定了项目成本的支出。具体来说,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不仅细致规划了工程的实施过程,更反映了这个操作团队的施工水平。对于一个好的施工方案来说,它具有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操作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施工的全面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精细的设计与规划,对施工场地做了全面的考察,从而针对施工特点做出细致的规划。通常情况下,施工方案越科学具体,其施工费用就越合理。它不仅具体到工程各个方面的选材还囊括了各项操作部分的明细支出,更包括一些突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科学方案的科学之处就在于它能有备无患的处理各种突况,对于可能性的问题都有备用方案。所以,在进行招标的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选择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1.2 原材料的价格

施工方案是对施工全局的一个总体的规划,那么原材料的价格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硬件措施。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应该避免个人利益化,广泛公平的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来进行取舍。原材料的采购,不应该因为照顾私人关系而不注重质量和价格,应该充分的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确保原材料的采购能够物美价廉,物超所值。不仅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关,也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1.3 施工工期

施工工期是指一项建筑工程从开展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工期在建筑方案的确立后大致可以确定下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赶工期而不得不进行施工人力的扩展以及机器设备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支付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器械管理增加建筑施工成本。

1.4 施工管理水平

施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设计方案和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构成了硬性的指标,那么施工管理过程就是完成硬性指标的关键。有了好的施工方案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从第一步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施工操作管理过程则是具体负责这一方案的实施。如果施工管理水平不到位,材料用料不当,或是材料损耗过大,将直接影响成本。所以施工管理水平在决定施工成本和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5 施工安全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一项工程建筑施工前有一个重要的过程要做,那就是“奠基”。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或许是约定俗成的必备过程。建筑工程的开工前进行场地的规划,通过“奠基”这一过程来祈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施工过程成出了完全事故,不仅是对施工个人、个人的家庭还对整个施工团体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对于个人家庭来说,损失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家庭的破裂,对施工团体来说,安全事故可能造成施工的过程的中断,还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2.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2.1 全面控制的原则

针对建筑工程方面的种种因素,都应该进行全面的审查管理,不能只抓一头或者只抓大头。细节决定成败,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要多方考察,进行全面衡量,才能有效地控制建筑成本。对于施工环境中存在的人员设备和施工材料等构成施工要素的关键,都应该囊括在其中,全面的把握好成本。

另外,还要坚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控,不仅仅是对施工准备环节和竣工环节的材料人员进行管控,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具体的施工环节进行管控。把握好整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才能控制好整体施工成本。

2.2 效益为主的原则

最大程度的追求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良好的效益是施工单位运行的根本目标,也是建筑施工追求的目的所在。在保证施工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是企业的职责所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企业的效益。

2.3 阶段性原则

建筑施工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建筑施工的人员也较为混杂,集体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频繁,这样一来,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就比较多了。所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实行动态的控制,分阶段的管控,稳定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通过动态化的原则,分析成本支出的必要性和可控性,分阶段的进行合理整顿,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选用合理的招标方案

招标是一项工程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成本。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招标的重要性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对于合理的选择招标方案方面,我们不仅要看招标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更要注重招标工程成本的大小。如果工程成本与招标成本相差甚远,则有必要重新审视招标方案。

对于招标的项目必须达到指定的技术条件才能进行招标文件会审,不仅要保证技术指标的达标,还应尽可能的保证项目条款的准确性和详尽性。

要确保入围单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不搞特殊,保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投标单位。

3.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确保了施工前一系列的准备后,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一样不可忽视。通过责任分配到个人,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制定相关制度加以对个人的责任性进行明细,以此通过任务的细化,责任的细致来落实成本的控制。

设置工程会计记账。对工程过程中的每一项目的支出都做好相应的记录,施工前成本的预计估算,施工后成本的确认,对成本的支出做严格的审核。

3.3 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

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最大一块的任务就是施工现场的控制。对施工现场的合理管理是避免损失的关键。聘用独立审计机构的相关人员来负责施工现场的项目跟踪和审计。独立的审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项目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审计后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以此来督促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到位,并通过制定相对应的合理措施来加快施工的进度,从而达到施工成本节约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控建筑工程项目制施工的成本控制,就得从全局出发,从细节入手,切实搞好工程建筑的每一项任务,才能真正的控制好建筑成本。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7

[摘 要]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05-01

1.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建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建筑参建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不仅与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有关,而且与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密切相关,影响着众多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规范的不断健全以及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监理公司如何有效开展监理工作,通过建筑施工监理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监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现场施工质量监理的主要内容

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熟悉施工验收规范,根据每个工程的不同特点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隐患提出预控措施,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每个单项工程由一名专业监理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到施工单位。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模板安装、钢筋隐蔽工程,水、电、暧通的各种预埋、预留孔洞、预埋线管的施工质量,对清渣、灌注桩等施工工序实施旁站,并及时进行验收签证。督促承包单位及时整理各种必需的质量保证资料及相关技术资料,以确保资料的完整、及时和准确。监督、检查本工程的文明施工及安全防护措施,对安全隐患提出预控措施,并落实到专门监理人员。

3.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3.1 制定详细的施工监理细则和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每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都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专业工程技术标准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要求,对监理规范进行细化,制定监理细则,对特殊、重点以及关键位置,设旁站监理。需要强调的是监理细则应当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针对性。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监理人员编制细则针对性、实际可操作性差,甚至还有抄袭、缺陷现象。试想,该种监理细则条件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指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若想想对监理工作做到认真负责,则必须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和进展,针对专业、工种以及施工要求等,制定详细、高效的监理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3.2 监理对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签认;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并附质量证明资料、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审核签认,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对未经项目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项目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3.3 监理对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3.3.1 对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进行监督,使其能在质量管理中始终发挥良好作用。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能胜任的质量控制人员,可要求承包商予以撤换。当其组织不完善时,应促使其改进、完善。监督与协助承包商完善工序质量控制,使其能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自始至终都纳入质量管理范围。督促承包商对重要的和复杂的施工项目或工序要作为重点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及时检查与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监理单位还要再进行试验和复核。

3.3.2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控,重点部位旁站监理

工序作业和隐蔽作业,通常要按有关规范要求由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监理工程师为了对施工承包单位所进行的每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各个工序质量实施严密、细致和有效监督、控制,还要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它是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所建立的,是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工程对象施工或安装期间,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记录,还包括监理工程师对这些控制活动的意见以及施工承包单位对这些意见的答复。它详细记录了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必须全天候24小时跟班旁监,加强旁站监理的力量。以便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和不按设计要求、不按施工图纸或施工规范、规程或质量标准施工的现象,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进行纠正和严格控制,并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消灭质量隐患。例如,如基础阶段的桩基施工、土方回填、后浇带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等处理以及主体结构阶段的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厨卫、露台蓄水实验,旁站监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3.3 利用计量支付控制

施工合同通常赋予监理工程师以计量权,以及支付签证工作。工程款支付的条件之一就是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如果承包人的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标准,而又不能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承担质量缺陷的责任,并予以处理使之达到要求的标准,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开具支付证书,停止对承包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工程款,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承包人自行负责。显然,这是十分有效的控制和约束手段。

3.4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必须建立一整套质量和验收制度,包括对施工材料的检验、隐蔽工程的验收,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的检查,完成工程量的计量,每道工序结束的检查和验收,以及单项工程和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等。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质量;现场以单元工程质量控制为基础,预防为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控制监理。监理工程师不定时地查阅施工单位制作的质量控制图,以监督工程质量。在材料检验方面,采用书面检查、现场查验和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混凝土工序检查则抓关键,主要抓薄弱环节,并与施工图纸相结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监理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在新兴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它主要是运用自动化、程序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利用所给出规则的标准细致化、清晰化,使整个系统的内部管理更加稳健、细致、科学的操作。在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要求精密、准确、细化和严格,也就是管理中各项工作都要考虑到,对信息和数据地处理尽量准确,对于各项管理制度和章程规定要严格执行,总体来说各项管理事业做到精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一个总的建筑施工过程来说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程施工的工期、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还是施工的安全度,都必须经过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以运用,就是严格实现工程施工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备的施工建筑管理体系,最后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对建筑工程的如期交工,现场的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这样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整体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被行业广泛的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2、增强工程精细化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企业为扩大企业经济利益的空间,必须认真分析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的方式。依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构成的要素及过程进行深入地探究,为实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细节方面。在建筑工程细节方面增加其意识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建筑施工中其管理者,必须定期检测及监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事无巨细,认真看待每一件施工问题,如施工现场施工流程的准确信息和采集整理施工的数据等。

(2) 服务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众多单位及行业涉及到施工其中,各个单位之间有很大的协调难度。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良好服务意识的建立,对施工单位及设计、监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同时协调好建筑单位管理中的内部关系,使各个施工部门能够进行有效协调,避免推诿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

(3) 规则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增强规则意识可以提高对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组织结构体系进行最大程度地完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编排进行有效落实并进行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4) 系统方面。作为一项复杂、大规模的项目工程建设,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施工系统中的意识,如可以把整个建筑工程详细地分为多个不同的系统,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水电工程、暖通工程等,在各个系统内施工企业必须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质量监督及控制。

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随着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有效缓解这种竞争压力,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加以制约,各地政府也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实现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1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前期的管理对策

在编排施工计划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及综合考虑,确保建筑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正常作业提供便利。同时,只有在编排相关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后,才能实现施工计划编排的精细化,主要内容有施工流程、施工中的各个细节,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外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及预计风险等。

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与工程具体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相结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建筑特色进行准确把握,在选择施工设计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有效选择。在会审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施工和监理部门的要求,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进而对设计方案精细化要求进行充分满足。

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整体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在施工原料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确保施工材料的精细化控制,也就是对施工原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由工程监理部门检查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及条件,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等,必须在施工前期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2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对策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到两点: 质量无缺陷和现场施工无事故。

( 1)工程质量无缺陷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问题是一个工程生命的存在,其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无缺陷的目标。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中,质量监督工作必须由监理工作者进行,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监督,对施工流程增加检查力度,特别是监测隐蔽工程时测,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防止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定期巡回检查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以此做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无缺陷。

( 2)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为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事故,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第一: 整理,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必须仔细划分施工的各个区域,对每种物料的堆放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进而保证事故突然发生时有畅通的安全通道。第二: 整顿,在整理好施工现场后,必须将每种施工材料都进行准确地分类,并进行明显性标识。这样可以避免材料的混用及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寻找的时间及对施工效率的提高。第三: 清扫,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的环境及机械设备的整洁性,如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清扫,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保养,进而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降低。第四: 清洁,清洁工作是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环节进行全方位地整理、整顿及清扫并将这种清洁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对施工事故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消除,为建筑施工创建一个良好的施工场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的力度,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及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避免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

3.3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竣工后的对策

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调试、检测各种建筑设备,如暖通、消防、给排水、强弱电等,在这些建筑设备检测过程中必须由建筑企业及监理部门共同进行监督,在各个设备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标准及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对第一次检测进行准确记录,再将这些检测记录交给建设单位使用,以此满足零故障交付管理的要求。在精细化管理下,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完成后,还要做好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管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科学有效地保障。

3.4采用精细化施工的优势

在房建施工的管理层面上,采用精细化施工管理,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根据相关经验以及具体经济效益数据,总结出精细化施工管理与普通施工管理以及不采用施工管理所拥有的优势如表1 所示。

通过相关数据及我司大力推行的现场精细化施工表明,采取精细化施工管理, 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粗略比较如图1 所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伟明.试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18) : 19 -20.

[2]陈平,徐翔收.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2( 6) : 25 -26.

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范文9

关键词:在建工程核算;新会计准则;探讨

一、引言

2006年制定并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于在建工程的专门会计准则,而是仍旧将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的一种取得形式和固定资产一起一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范,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如此。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新建、改扩建等成为了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在建工程”单独作为一个会计准则,并出台具体的核算办法来规范企业在建工程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以充分保证在建工程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都实现项目流程化管理。以企业新建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为例,需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建设过程管理、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结算、决算等很多环节,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

方案阶段――设计阶段――预算及审核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审计阶段――财务结算及转固阶段。

本文试图对在建工程核算的若干方面进行探讨,而不拘泥于上述项目流程的6个阶段。

一、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

(一)相关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应反应的内容

以自建复杂的在建工程为例,在建工程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包括进度款(预付款)、设备、材料、三通一平、土建安装、利息支出、人工工资、土地使用权、其它费用等。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二)主要应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说明

1 建议设置“进度款(预付款)”,而不是在。预付(应付)账款”中反映。主要是能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汇总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企业一般进度款是根据工程进度支付),同时准确反映企业工程资金流出信息,便于和客户对账。这主要是针对有工程出包或部分出包的情况。

2 建议不再设置“待摊支出”,而是将其细分至相关二级明细科目“其他费用”内。因为具体操作中还有其它“隐性”待摊支出,如小额材料、部分土建安装费用、利息支出等等。

3 设备。反应为在建工程而购入的工程用设备,可先通过工程物资科目,再转入该明细科目。同时应包括为工程进口的成套设备检验费、相关特种设备检验费、设备所附土建及安装费等。

4 材料。反应企业工程领用各种材料,包括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及其他除设备外的各种材料,也包括为工程而购入及临时从生产经营所用材料中领用的材料。

5 三通一平。包括土地征用费、补偿费(房屋拆迁费)以及为达到工程项目可以正常施工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通讯、通煤气、通热等费用。

6 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八的土地使用权。

7 土建及安装。包括房屋、构筑物、工艺管道、专用电线电缆等设备以外的土建安装。应与预期转固可辨认部分与不可辨认部分分开列示。

8 利息支出。其前提是符合资本化条件,建议单独设置明细科目,企业实际上许多重大工程项目都有较大的专项贷款,应根据重要性原则予以考虑。如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项目计划投资17.2亿元,以获贷款额度9.3亿元。

9 其它费用。包括设计费(有些地区税法规定可列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工程项目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监理费(质监费)、工程项目报建费、招标服务费、勘探费、基桩检测费、临时设施费、劳保基金、临时设施费、相关税金、工程转固费用、建设其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其它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费用。

(三)工程项目在方案阶段及至管理层正式批准立项设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建议列入当期损益,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技术咨询、行业考察、经济分析等相关费用。

(四)工程竣工后发生的技术检测费、环评费、安检费、职业病评价费、房产办证费等其他工程相关费用应列入当期损益。

(五)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业务重要程度设置三级及多级明细核算。

二、在建工程项目细分

(一)企业通常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新、扩建等。或者一个大的项目下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在同时进行,同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核准的用途大部分是工程项目投资,这都要求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用途、工序等相关独立性予以归类和细分。

(二)工程项目细分的作用。便于准确、具体计算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便于“工期-成本”优化管理和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便于工程竣工结转固定资产,便于企业项目管理和信息披露。

(三)财务核算工程项目细分的理论借鉴。WBS理论(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工作结构分解):指通过对项目总目标和总任务的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将项目系统总范围分解为许多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项目单元。以这些项目单元作为项目管理的对象,满足项目设计、计划、控制和运行管理的需要。现在,WBS理论在不同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际上。只要WBS的结构底层满足财务核算、管理项目所需最低层次的信息即可,在不同的企业财务核算要求、不同的项目管理者、不同的项目阶段,WBS的结构底层是不同的。

如大型有色冶炼上市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既有募股资金用于工程项目,又有自有资金用于改、扩建项目,部分工程项目细分见图1:

(四)单个小项目的项目细分:对于自建或出包的小项目。同样可以应用“WBS”理论细分至最底层的“工作包”,同时又实行“小项目大管理”,但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来进行财务核算和相关项目管理。

(五)经过对在建工程项目细分,结合企业的在建工程科目多级明细账核算,在财务软件系统中(如金蝶财务软件)可获得每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及其工程子项目的相关数据。由项目细分和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多级明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WBS矩阵――在建工程核算模式。

三、在建工程转固相关问题探讨

(一)在建工程转固条件的确认:

1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预列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以计提的折旧额。

2 满足所有转固条件的在建工程,此时出包工程部分已财务结算完毕,“在建工程进度款”帐户余额已;中为零。

决算金额已列示在在建工程其它明细科目中。

(二)正式转固

1 解包小组的成立。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分厂(车间)、多个工艺流程、多项资产类别,因此在建工程转固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实践中俗称“解包”,即把在建工程所有支出(相当于俗称的“工作包”)转化为固定资产单个实体的过程。对于大的工程项目,企业应成立“解包小组”,由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对固定资产及其分类、存放地点、建筑安装、工程决算、财务结算等与固定资产划分、管理、使用相当熟悉的人员。

2 资料收集。财务部门应负责或要求相关部门配台准备完整的在建工程转固资料。

3 固定资产实体(不含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担任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但由于企业经营内容、规模不相同。各企业应根据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按管理权限批准,并已报送有关各方备案等。作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依据。

4 单个固定资产实体价值确认及相关共同费用分配

如何确定单个固定资产的最终价值,应当遵循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实际上最终固定资产将划分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共十大类中的一类。

(1)对应固定资产可辨认的工程支出,直接计入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如“在建工程――设备”明细账对应的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土建(安装)”对应的房屋、建筑物等。

(2)不能对应固定资产的工程支出,根据相关性原则,以最可能对应的固定资产的可辨认支出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如自行安装某大型机器设备的土建、安装支出。

(3)不能最终辨认的共同费用(如“其他费用”、“利息支出”、“材料”明细账中的小额易耗材料、部分共同土建安装费用等)根据上述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实体价值。按金额比例分配,或采用其他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

5 将利息支出作为共同费用分配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6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

新准则没有对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做出规定,建议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将在建工程账面余额转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保持了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反映了工程实际支出情况,也没有因为转固定资产而消除了原来的减值情况。同时,在记录固定资产及卡片时。根据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确认单个固定资产或资产维的减值准备。

7 无形资产确认(含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转入在建工程,最终分配进入库存商品的成本;其他企业一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