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表演形式集锦9篇

时间:2023-07-05 16:21:52

艺术表演形式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1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歌剧表现形式价值体现

一、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特征

歌剧艺术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音乐发衍而来,以舞台戏剧表演为载体,是对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糅合。五四运动之后,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国,歌剧艺术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和之前我国已经出现的歌剧形式不同的是,西方歌剧重唱重演,这让当时还以戏剧为创作核心的音乐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迅速吸收了西方歌剧的理念和形式,结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改动与创新。例如,在歌剧中加入兼具功能性和审美性的舞蹈,让歌剧的剧情“流动”起来;加入一些民间特色音乐,让中国观众对西方歌剧形式产生亲切感。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白毛女》就是具备这些特征的歌剧,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标志之作。除此之外,歌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饱满和立体,他们的一唱一做、一颦一蹙,都是为人物和剧情服务,这些恰到好处的夸张,也展现出中国歌剧对西方歌剧的创造性继承与开发,为新时代歌剧本土化奠定了基调。

二、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一)逼真的场景

在歌剧表演中,场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交代故事的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真实状态……总体来说,其决定了演员和观众能否“身临其境”②。在新时代,歌剧艺术也面临普及和推广的问题,一个逼真的场景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歌剧的内容、内涵和感情,进而拉近歌剧和观众的心理距离。相对于演员的唱和演,场景还具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让瞬间即逝的表演凝固在观众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带来的艺术回味往往超过了歌唱和表演。从国内的表演事业来看,蓬勃发展的大型实景剧表明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搭建逼真的场景,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歌剧的表现力。

(二)情感的传递

以情入声、声情并茂一直都是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歌剧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演唱者需要带着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去理解、领悟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组合成对情节的展现。歌剧《苍原》以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战胜艰难困苦、返回中国故土的真实历史展现了一幅英雄的画卷。其中,唱段《情歌》最为著名,在全剧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其不仅是女主角娜仁和爱人舍楞的感情载体,还是娜仁从少女成长为巾帼英雄的标志。第一次演唱是娜仁误以为恋人舍楞已死,回忆起两人的旧日时光,用低音绵绵的悲腔演唱的;第二次是娜仁和舍楞久别重逢,娜仁心中虽然欢喜但又想着为亲人报仇,女演员用深呼慢唱的方式展现了娜仁矛盾的心情;第三次是娜仁为了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全族人混声演唱,基调悲壮,气势雄厚。三次演唱,感情层层递进,也让剧情走向了高潮,演员观众融为一体,诠释了情感在歌剧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

(三)声音的表现

新时代的中国歌剧在方式的运用上愈加多样,声音是最直接的表现。独唱、多声部演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在歌剧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每一部歌剧都会使用二至三种演唱方式③。如上文说到的《情歌》的演唱,运用了独唱和合唱的方式。《原野》改编自话剧家、文学家曹禺的同名著作,描述了仇虎和金子的悲剧爱情,两人运用了二重唱,其他主演运用三重唱,将悲剧氛围进行了深度的渲染。现代歌剧中,七重唱、八重唱、混合性重唱、异步性重唱也并不罕见,《卡门》《茶花女》等经典的西方歌剧中都有这些演唱的形式,这也为我国的歌剧创作带来了参照模板,鼓励着创作者开发出更加多样的声音表现形式。

(四)语言的结合

中国歌剧最初的发展借鉴了意大利歌剧,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中,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障碍。因为意大利语和汉语在发音结构和发音习惯上大不相同,汉语相对来说更为复杂,所以只单纯地运用美声唱法,会减弱语言的表现力,导致中国歌剧“荒腔走板”。新时代的歌剧工作者,不再照搬西方歌剧,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唱腔唱词,更多地融入本民族的行腔技巧,更符合中国人的发音特点。例如,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陈瑶的演唱运用了通俗唱法,这种技法的语言特点是娓娓道来,就如生活中的聊天一样,强调歌唱语言的亲切性,而不是声音的穿透力。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有一副天然的意大利嗓音,但是他在演唱国内的歌剧时,也会有意地把发音位置后置,显现出演唱的民族特点。

(五)继承与发扬

在西方歌剧还未进入中国之前,传统的中国歌剧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的。它与西方歌剧一样,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但是历史更为悠久。尤其是京剧艺术集各个戏曲流派的大成,更是被推崇为国粹。就这一点来看,国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和融合是有着丰厚经验的。中国传统歌剧对戏剧艺术的吸纳主要是“四功五法”。例如,在歌剧《窦娥冤》中,演员借助古代传统戏曲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员身着白色长水袖装,在表演时借鉴了古代戏曲的小碎步、跪歩等,在演唱时运用传统戏曲的念白,充分传达了角色情感。可以说戏曲让歌剧表演的形式化更强,所有的动作和模式都已经成为系统化的套路,这种借鉴的优点在于可以让表演者得到系统的训练,从而获得深厚的基本功。在西方戏剧涌入后,传统戏曲有了更大的结合空间,身眼手法的表现不再是单方面吸纳,而是转向了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的态势,这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无疑是积极的。

三、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的价值体现

(一)社会价值

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顺应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发展需要。可以认为,歌剧首先是带有社会功能,为社会服务的。从传统的歌剧到现代歌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它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元素,然后经过不断试炼,去粗取精,使歌剧总是处于一种常在常新的状态④。进入本世纪后,人们对歌剧的诉求更多。《孙中山》《木兰诗篇》等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歌剧,就是在这样的诉求下产生的,它们让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歌剧艺术,还能获得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修涵道德。

(二)审美价值

新时代的中国歌剧在内容上趋向质朴。以历史原型、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歌剧是目前歌剧市场的“主力”。观众很容易进入到歌剧营设的意境中,感受到一种清新简洁的艺术风格⑤。而这些作品在旋律线条和节奏上,却有着丰富多变的特点,音高、音频都是创作者展现歌剧主题思想的工具,表现出歌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这种内容和旋律上的变化,其实是歌剧从高雅艺术走向大众艺术的标志。中国人似乎非常擅长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用极为含蓄的方式就能将深刻的内涵表现出来。演唱者的肢体语言和神情语调中,即使只是细微的变化,也能起到充分诠释歌剧作品情节的作用。例如《郑和》中,扮演郑和的演员只需做出站立船头的姿势,就已经能够展现出内心的激情。这是中国的歌剧和观众之间形成的一种高度的默契,是引导新时代歌剧创作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一只“隐形的手”。

(三)人文价值

在新时代的中国歌剧体系中,人文价值非常重要,其已成为衡量中国歌剧创作和表演质量的重要标准。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会以人文主义为“底色”。也就是说,不仅是艺术,政治和经济都要向人文性发展,这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诉求,也促进了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创作从神幻怪诞向社会现实转化,注重现实社会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现代中国歌剧剧目都会体现出强烈的人性本质等,如果细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人性、人文主义两大类,它们包含着深厚的理想主义情怀,是最具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艺术表现。此外,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歌剧的民族特征迥然不同,也帮助国人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人性。比如歌剧《草原之歌》《运河谣》这些人文主义特征鲜明的歌剧,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结语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2

关键词:现代中国歌剧表演;文化内涵;艺术形式;社会价值

歌剧自诞生以来就因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演唱艺术被人们所喜爱。歌剧是将舞蹈,音乐,雕塑,诗歌,建筑等多种艺术种类融会贯通最后精炼铸成的综合性艺术。而现代歌剧表演艺术因其蕴涵的人文主义特征和大众审美特性已经凸显出现代社会音乐创新的新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表演形式,现代歌剧表演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西方文化中象征性、意识流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已经逐渐本土化,现代化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概述及其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一处独特的风景,对中国音乐创作与音乐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歌剧是由单纯的音乐发展而来的,通过在舞台上进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的艺术,歌剧表演艺术最初是起源于西方,最开始西方国家流行的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体,结合舞台表演,音乐节奏,戏剧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五四”时期,由于民主革命的进程打开了我国的国门,接纳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歌剧艺术从此进入我国人们的视野,后来经过我国音乐家的不断努力,在吸收和借鉴了西洋歌剧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音乐原则上,结合我国人们对于音乐的时代需求,对传统歌剧的表演形式增加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内容。如增加了许多具有教育性意义和审美性特征的舞蹈场面,使得歌剧表现场面更加活泼灵动,在剧情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具有中国民间音调的音乐,这种适合中国人们观赏的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音乐声调,配置了剧中音乐和唱段,将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性格特征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也将现代歌剧表演展现得更加的中国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歌剧本土化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

2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重要影响及其社会价值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在反映社会生活原貌和揭示人类生存处境方面做出了重要影响。现代中国歌剧艺术表演在其发展路程中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其综合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我国的现代歌剧从起步阶段的初见成效到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文化价值上讲,现代歌剧秉承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并跟随社会时代变更的步伐不断创新,融入了新鲜的时代特色,不断满足着我国广大观众日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并得到了广泛好评,实现了中国现代歌曲表演艺术新的辉煌,展现了现代歌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其珍贵的社会文化价值。如著名的现代歌剧《孙中山》,就以融入大众、展现时代特色作为其主要特质,通过歌剧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展现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变更,又如改编的著名歌剧《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诠释了农村人们渴望当家做主,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生动景象,在彰显时代印记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从艺术形式上看,现代歌剧之所以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独占鳌头,是由于现代歌曲表演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现代歌剧艺术是以一种小众的艺术形式而著称。在剧情对白的处理过程上,歌剧表演者能通过音乐美和画面美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或审美冲击。浪漫的格调与自然景观相配合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副绚丽的画面,且歌剧演员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生动再现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原貌,在歌剧表演中融入了现代和传统的因素,能够融会贯通时代特色与观众需求,从而体现了现代歌剧表演对于文化整合水平的能力的把握,也更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面貌。

3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及其审美体现

现代中国歌剧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歌剧表演过程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转换性。从内容和节奏方面看,现代中国歌剧的表演内容主要呈现出质朴的格调。歌剧的歌词大多表现的是一种明白易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内容,使观众仿佛走进了一副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从旋律和作曲手法来看,现代中国歌剧表演作曲手法变幻多样,节奏变化和节拍转换的频率也非常高,因此,表现出来的音乐作品具有强悍的视觉冲击力,表面上是平常的舒缓节奏,可是却能从节奏的变换与声调的转换中显示出歌剧音乐作品的爆发力和震撼力,表面上是非常舒适的语调和质朴、清新的演唱方式,但是通过歌剧表演者神情的投入,肢体的表达,和时而高亢又时而舒缓演唱会方式,就能将歌剧作品的故事情节诠释得淋漓尽致,紧紧地抓住观众的思绪,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4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人文主义特征及其民族特征

在现代中国歌剧表演不断实现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其文化精髓和音乐理念始终遵循创造经典、完善歌剧表演体系的重要原则,因此,人文主义特征及其民族特征作为重要的文化精髓便一直保留在歌剧表演艺术创作的内容之中。社会发展潮流和音乐趋势是伴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的进步而变更的,而现代中国歌剧的创作目的是汲取社会现实反映的人或事的精神内涵从而通过舞台上的艺术表演展现出人性的本质。因此,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主题永远都离不开有、有理想、有爱憎和有血有肉的真实人性及其人文主义关怀,其次,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使得现代歌剧表演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表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情。如《草原之歌》《羊角花开》《运河谣》就各自富有其深厚的民族情结和民族文化。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融入新的美学因素和民族因素,歌剧作品的审美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关怀。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歌剧表演的精髓体现。要推动现代中国歌剧更好地发展,就要坚持民族性的歌剧表演创作道路。从传统文化中和西方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和音乐精华,不断实现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创新,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实现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明言.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85.

[2] 王镇苑.中国歌剧艺术之望――苍原的艺术成就[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3

关键词:潮剧;表演;意义;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25-01

潮剧是广东省重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潮调”“潮曲”等,是用潮州话演唱的汉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上海、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的国家和地区。潮剧历史十分悠久,与宋元南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距今已有440余年的历史。潮剧艺术水准与艺术成就很高,已于2006年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艺术是中国所有戏曲剧种的中心与生命,也是潮剧的中心与生命。然而,潮剧表演艺术也同所有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一样,其本身乃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从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三大理论层面,对潮剧的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以求对潮剧的表演艺术,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理论认知系统,但又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系统。因为理论认知对于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

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表演艺术是潮剧的中心与生命,没有表演艺术,就只有纸上的剧本和乐谱,而没有舞台上活的潮剧。其实,所有的中国戏曲,都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与生命,这与西方话剧的“导演中心论”形成明显的区别。戏曲有所谓“角儿的艺术”之称,指的就是戏曲乃演员(角儿)表演的艺术。京剧大师梅兰芳多次强调说:“中国观众除去要看剧中的故事内容而外,更着重看表演。”“群众的爱好程度,往往决定于演员的技术。”“京剧舞台艺术中以演员为中心的特点,更加突出。”①京剧大师程砚秋也指出:“我国传统表演艺术和西洋演剧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在舞台艺术的整体中,我们把表演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虽然也有表演中心理论,而且是主要学派,但终不能像中国学派这样把表演看作是唯一的。欧洲戏剧的发展规律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剧本的写作形式,剧本的写作形式又在主要地支配着表演形式;戏曲却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在主要地支配着剧本的写作形式。”②

由此可见,潮剧也同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必须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与生命,对此必须坚守,毫不动摇。

二、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总的说来,潮剧的表演艺术,既要表现剧本思想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事件、情感等),又要表现剧本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包括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是各种要素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综合体。

重点来说,潮剧表演艺术的重中之重,就是角色创造,即舞台人物形象塑造,这是潮剧表演艺术的“最高任务”。人物形象的内容,又包括人物的出身、特长、职业、性格、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年龄、民族等等特点。但又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中心的中心,生命的生命。

情感是所有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③

戏曲是抒情的戏剧艺术,更以情感为主要特征。因此,戏曲表演艺术也必须表现人物情感为关键与核心、亮点与看点。只有以情感表现为主,才能以情动人,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这方面,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的表演艺术甚为典范。姚璇秋是广东澄海人,1935年生,演青衣,唱腔圆润清晰,做派稳重大方。代表剧目有《扫窗会》(饰王金真)、《荔镜记》(饰黄五娘)、《苏六娘》(饰苏六娘)、《辞郎洲》(饰陈璧娘)、《江姐》(饰江姐)等。她在《扫窗会》的表演中,就达到了以情入戏、情真意切、以情托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剧中王金真借夜晚打扫庭阶寻夫的一段戏,她高举扫帚念了一句:“冤家,我恨不得把你一扫――”正要扫下时,突然看见俯身散发的丈夫,又听他负疚地说了一句:“妻啊!你就扫下来吧!”顷刻之间,她的心绪缭乱,举帚之手微责备颤抖,她软下心来,扫帚落于地面,对丈夫的怒视也变为爱的凝视。姚璇秋老师在“举帚”与“落帚”这两个动作之中,把人物丰富复杂、变化细腻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潮剧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行当之别

潮剧的生、旦、净、丑各行当,有不同的表演特点与规律,每行演员要把握本行表演艺术的特点。

(二)功法运用

潮剧表演艺术以“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为主要手段,这也是潮剧表演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娴熟。

(三)写意手法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度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纪境。”④写意的手法又常常通过虚拟、夸张的表演形式得以表现。例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等等,这都是虚拟的表演形式。夸张是生活真实的夸大。

(四)程式动作

程式动作是“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经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表演动作。是歌剧、舞剧、舞蹈演员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戏曲表演中运用尤多,如‘起霸’‘整冠’‘趟马’‘走边’等。程式动作技术性较强,一般需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⑤

当然,程式化表演不是全国化的,而是自由开放的,要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梅兰芳认为:一要深入理解剧本、二要在生活中汲取有关角色和动作的丰富养料、三要体验角色,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使程式化表演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

注释:

①梅兰芳.梅兰芳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58.

②程砚秋.程砚秋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9.

③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A].彭吉象.艺术学概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4.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4

一、演员表演艺术的实质,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实现角色身心活动的表现过程

演员在演出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与观众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欣赏,只有相互同步进行,才能彼此产生共鸣。为了在舞台上揭示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心理活动,演员要充分发挥表演艺术逼真的特点,充分运用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利用表演技巧,发挥情感效果手段,打动观众的内心感情。

演员是根据剧情需要和表演艺术要求,进行追求人物形象的内在美、形象美、整体美。而观众在欣赏演员表演艺术技巧的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还在关心着角色的命运和剧情的走向。这就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艺术性、过程性的体现。这要求演员对所塑造的角色,达到整体形象的和谐完美。对人物内心的心灵思维、性格感情、表情动作等,都要有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

二、演员需丰富表演艺术技巧,利用其他艺术表现力,完善综合表演艺术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由于剧种或角色的不同,对人物刻画表现的要求也不同。演员应吸收其他兄弟剧种和行当的优秀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习任何剧种和流派的优秀表演艺术,丰富表演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表演艺术水平。独大自尊,排斥其他表演艺术是不可取的。

舞台上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假定的,角色的行动目的和人物关系也是假定的,舞台上的各个角色、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效果、舞美布景的设计等都是根据剧情需要,通过虚拟或现实的表现形式所拟构的。演员作为表演活体,必须适应假定或虚构剧情中表现规定的需要,利用其他舞美艺术的辅助力量,运用虚拟的表现方法和表演动作表现现实生活。让观众认同剧情中的假定性,承认以假当真的表演形式和表现虚拟与现实的戏曲艺术。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完善虚拟幻觉,现实逼真地表演。借助其他舞美艺术手法,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手段,创造和谐、完美、统一的戏曲综合舞台表演艺术。

三、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戏曲演员表演艺术担负着发展戏曲、完善戏曲的重要任务。在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精湛表演艺术的同时,要进行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扬具有正能量的戏曲表演艺术,改革创新出与时代同步的、让观众喜欢的优秀艺术作品。

优秀的演员在任何表演形式下,都不能忽视表演艺术,充分依靠演员的扮演技巧,发挥表演艺术的功能。锻炼促进演员对演技的掌握和发展,使戏曲形式的创新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不断地以新的形象征服观众。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5

关键词:戏剧表演程式;人物塑造;关系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51-01

戏剧表演指表演者依据剧本内容,塑造真实、典型、富于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戏剧以表演者自身做为创作工具。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人物形象,全部统一于表演者自身。因此,在进行戏曲人物塑造时,表演者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声音等进行剧情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要按照表演程式的要求全身心的参与创作,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佳的目标。

一、“青山”遮不住

“戏剧程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根据我们民族美学原理,有规律地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夸张,其目的和归宿是形成表现生活的戏剧素材,化生活为“程式”,用“程式”来表现生活。为更好地运用程式塑造生动鲜活的戏剧人物,表演者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准确把握生活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才能使通过表演程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戏剧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发展经过观演双方的磨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舞台动作模式。广泛适用于各类剧种的舞台表演中。程式是由许多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高度抽象提炼起来的,是丰富的人生、人性、人情的浓缩,也是古人(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充满人生和艺术经验的历代天才和集体智慧的浓缩。因此充满了可以展开的丰富可能性,有特殊的传达某一类人情感、心理、性格、气质的能力。

二、水随天去“秋”无际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于戏剧艺术性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吸取精华、寻求创新”成为戏剧表演程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过去生活元素的逐渐减少,新的生活元素又不断产生,戏剧表演程式也要与时俱进。

戏曲程式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既要继承、尊重和运用程式,又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和发展程式。在饰演人物时,要特别重视对于人物的研究,调动一切表演手段,全方位、多层面地刻画人物和甥造人物。甚至借鉴和吸取其他行当和姊妹艺术的一些艺术手段来丰富和表现人物。

三、“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影视剧相比,戏剧表演在舞台背景布置、配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是通过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等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表演程式是否真正做到位、发挥作用,将成为决定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因素。

(一)“铁马”开路

戏剧的舞台表演中,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完全需要通过表演者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的准确把握。作为戏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特性,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一个成功的戏剧表演者不论角色的主与次,戏份的多与少,都会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对于表演程式的的完美展现,以及准确把握角色特定的性格与情感,并赋予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表演。

(二)大浪淘沙,谁主沉浮

戏剧表演程式是规范表演者舞台表现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戏剧的表演程式中,内心活动必须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才能呈现出完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三)“冰河”不可缺

表演者只有合理巧妙地运用表演程式,才能塑造出既符合人物特定性格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另外,戏剧表演者对于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的运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角色的艺术效果。

新时期,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戏剧表演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任何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都是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戏剧表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必须坚持从舞台表演效果方面入手。戏剧表演程式作为人物塑造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戏剧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深化表演程式与塑造人物的关系研究。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6

关键词;戏曲 表演 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戏曲表演的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了广泛的联系,因而反映了人民的审美要求,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体系。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综合运用“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等多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戏曲的艺术语言多种多样。就艺术的假定性来说,凡艺术皆有程式,由于艺术家运用的物质材料性质不同,艺术语言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就使所反映的客观生活的形貌也不相同。通常所说形似神似之别,写意写实之别,虚拟摹真之别等等,就是客观生活经过不同艺术手段、不同艺术方法和不同观点在创作上的表现,从而也有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程式。

中国戏曲艺术对戏和生活之间两者关系的认识是有其独特性的,即戏是生活的虚拟。虚拟是产生戏曲程式的理论根据,程式是虚拟在艺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是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表演技术格式。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皆有程式,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制约着戏曲形象创造的一切方面,也贯串于舞台演出的结构体制。生活的自然形态和任何一种表演因素,如果不转化为程式,就不能统一于戏曲的舞台演出风格。从这一点说,程式是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特殊艺术语汇,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的表演艺术。超脱的舞台时空观是戏曲分场体制的前提,虚拟手法则是体现分场体制的手段。然而,虚拟手法的作用又不仅仅在于使时空变化的流动灵活,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在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虚拟的主要精神,是写景与写情、写人的浑然一体。这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状物抒情,情景交融。其特点是:演员以虚拟手法描摹客观景物形象,又在这种创造中观照自己,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自我感觉,凡登山、涉水、行船、走马等虚拟动作莫不如此。戏曲虚拟的景不能独立于演员之外,而是如人之形影不离,表演休止,景亦消逝。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种表演,不单单是把自己的动作去虚拟什么对象,而是借剧中描绘之景,以诉自己别有感触的心情。虚拟手法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假定性,但戏曲舞台的假定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所谓舞台的真实感和自己特有的假定性不能分开。舞台是空的,戏是假的,可是假戏必须真做,虚拟表演的动作越准确,结构越严谨,越符合生活的逻辑,就越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戏曲表演中,时空的虚拟,自然环境的虚拟,物体的虚拟,人物动作的虚拟等,都是基于舞台假定性这一戏曲的基本特性的。虚拟是戏曲假定性的核心,是戏曲时空观的主要体现。戏曲的虚拟动作是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戏剧流派的主要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造的过程即有实生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用虚来表现实得过程。为什说艺术是虚?这是由戏曲意像创造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正因为戏曲艺术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用来表现艺术创造者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也就是说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是经过艺术家改造过的生活,是在生活之实的基础上溶入了艺术家之意的结果。就戏曲艺术来说,没有实生不出虚来,没有虚不成其为艺术,因此戏曲是在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虚有实来,这一戏曲美学思想指导下来形成特殊的戏曲舞台艺术真实的概念的。“虚从实来”(艺术创造以生活真实为依据)。“实为虚在”(现实生活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源泉)。这样的美学原则,就决定了戏曲艺术在表现生活时,必须采取借假演真,在戏曲艺术创造中演员与观众徘徊于实感与幻觉之间,形成了一种意化的生活幻觉。演员半真半假的演,观众用感觉联系的方式看,形成了一种程式的间离性与传神的幻觉感结合。

在戏曲舞台创作中舞台是被当做演出场所来理解和使用。舞台空间不表现为某一地,演员就在空舞台上进行创作。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就不在是空的了,或山,或河,或花园,或楼台......充满了不同的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是演员创造的结果,也是观众想象力作用的结果。戏曲舞台的虚拟性表演动作,带给戏曲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处理以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使艺术家在形式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加工,装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造。

戏曲观众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就证明了演得真了,就能使观众对生活产生联想,也就能唤起观众的生活幻觉。戏曲中人物情感的表现已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而是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真实---像。只能模仿,不可全真。就如一幅对联所写的你一抢我一刀虽杀未恼,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一切艺术在表现无限丰富的生活时,既有自己的表现特长,又有着各种不同的限制,艺术作品给人提供的直观形象总是有限的。因此,艺术在表现客观对象时,必须要虚实结合。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7

【关键词】戏曲表演;虚拟性;程式化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29-02

在戏曲表演舞台上,没有太多布景和道具,只有一些桌椅和砌末。戏曲中时间和地点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和动作确定的。由于戏曲中的表演动作存在这样的特性和作用,因此,在表演时自然对戏曲动作提出了要求,虚拟化和程式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两点。

在戏曲舞台创作中,舞台是被当做演出场所来理解和使用的,演员就在舞台上进行创作。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逐渐丰富起来,或是山,或是河,或是花园,或是楼台,或是殿阁,或是战场……充满了不同的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是演员创造的结果,也是观众想象力作用的结果。如果真在舞台上造一艘大船,或者安放一扇门、一堵墙,既让舞台失去了一半魅力,也不方便演员的表演,甚至舞台的调度也受到了限制。

戏曲的虚拟性表演,虚掉的是没办法搬上舞台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各种实物,以舞蹈身段模拟其存在。戏曲舞台的虚拟性表演动作,带给戏曲艺术创造和艺术处理以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使艺术家在形式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加工和装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造。

一、戏曲舞台的虚拟性

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具体的时空概念完全是依据舞台上不同人物的规定情境变换而转化的,而这种变化又是凭借着演员们那一招一式的表演具体展现出来的。因而,中国戏曲表演有着极其自由的创作天地,并表现出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虚拟性。这既是中国艺术的古老传统,也是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异。

戏曲在编排和表演中是有整套程式构成表演艺术动作的,这也决定了戏曲表演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如在戏曲表演中,开关门、上下楼等具有生活气息的表演动作,都采用虚拟的方法来表演。另外,在戏曲表演中,往往会以鞭代马、用桨代舟,运用一定的虚拟动作和道具来引发观众的想象,使得观众能够透过这些舞台动作联想到生活当中的实际内容。但是虚拟化的动作表演必须做到准确和恰当,否则会让人感到虚假,只有将虚拟化特征运用准确得当,才能突出演员的动作,感受到生活之美。炉火纯青的戏曲表演会让观众获得真实感,这样的真实主要来源于演员细致的做功和逼真的动作,戏曲表演中的虚拟动作会让整个表演更加逼真和富有美感,不仅有助于确立鲜明的角色形象,还能够启发观众的想象力。

京剧《秋江》中老艄公与妙常,能以一桨取代大船,“自由自在地游弋于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京剧《三叉口》中的刘利华和任堂惠,能在明亮耀眼的舞台上,以各自的举手投足分明表现出“两人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对搏”,并令观众十分信服。可见,戏曲艺术的虚拟性,是以戏曲舞台上的表演为其鲜明标志的。同时,这也正是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样式最显著的特点。

二、戏曲舞台的程式化

程式化是我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任何一种形式的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相应的程式规则,在表演中不能出现自然形态的原貌,这样才能让戏曲表演具有差异性和丰富性。自然形态的戏剧素材在实际表演当中必须依照美的原则进行概括、夸张、提炼以及变形,将自然形态的戏剧材料变成具有严整格律和鲜明节奏的程式。戏曲表演的程式在不同的行当中具有一定的表演界限和要求,例如,武生和武旦在表演时要威武刚强;花旦要表现得天真活泼;青衣要稳重端庄;小生要温文尔雅。这些都体现出戏曲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表演,也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各个方面内容进行规律化的转变,最后用程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戏曲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为观众带去别有韵味的艺术表演。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即展示给观众“看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经过台下严格训练的。虽然一些日常生活状态看似平实、简单、普通,实则集中于戏曲舞台之上,一招一式都十分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和积累,所有的表演招式,都有一定之规,都需要做得准确到位;所有的表演都要按照“自己的一套说法”去具体实施。@个“说法”和“规矩”,正是戏曲艺术中最重要的“表演程式”。

所谓的戏曲表演“程式化”,是戏曲演员们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中一点一滴提炼出来的,它源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的人物感受。因此,它是复杂而多变的,既源于平凡生活,又{于平凡生活,是“艺术表演的规定性”。戏曲舞台的表演程式,是规范化了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人们一些常用的动作及一般的生活状态,像走路、开门、上楼、骑马、坐轿、喝酒和睡觉,等等。也有婚丧嫁娶、祭奠亲人等仪式和礼仪。它们全部都是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完全拘泥于生活的日常状态,在提炼与“蜕变”的过程中,戏曲大胆地使用了艺术的夸张、变形、虚构和比拟等一系列手法,令舞台上所呈现的表演,达到“有法之极,归于无法”的最高境界。

戏曲表演的程式,并不单单局限于某一个角色,根据人物的不同行当与角色的分配,他们各自在舞台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立自主的规定性的表演形态。而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一种互动性,即人物与人物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或交锋形成的舞台场面。例如,一个老生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其行当所特有的脚步,以及“理髯”“亮相”等规定动作。除了不同角色行当的人物表演,人物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互动互衬、有主有宾、呼应顾盼等,也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俗称“一棵菜”,由此达到“满堂彩”。所有这些在戏曲中都有“一定之规”,故称“程式”。

三、结语

戏曲表演艺术手段简单地归纳为唱念做打,这几个简单的文字包含着戏曲艺术手段的性质和形态,也能体现出戏曲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其综合性特征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演绎技巧,同时也要能够将戏曲的多种表演形式和表演手段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综合性的演艺,从而更好地凸显戏曲的魅力,推动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和灵感;艺术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更好的生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曲反映生活的方式也很独特。戏曲在表演中讲究神似,“装龙象龙,装虎象虎”。可是简单的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戏曲无法客观反映、表现生活。戏曲就用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如虚拟化、程式化来进行艺术创作。戏曲表演的虚拟化和程式化是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恰当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梅.程式化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08,(6):87-87.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8

戲剧表演是指表演者在戲曲编排者的指导下,依据剧本内容,塑造出真实、典型、富于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戲剧以表演者自身作为创作工具,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人物形象,全部归结于表演者自身。在进行戲剧人物塑造时,表演者不仅需要通过外部形体、声音等进行剧情的诠释,更需按照表演程式的要求全身心参与创作,以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戲剧表演程式是一种源于生产、生活动作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即表演者将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进行艺术的加工与整理,使其更具美化、节奏化。戲剧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发展经过观演双方的长期磨合,逐渐形成的相对统一、规范的舞蹈化动作模式,广泛适用于各类剧种的舞台表演中。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塑造人物时的生动性、形象性、客观性都奠定了其在戲剧舞台表演,特别是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地位。

程式是人物塑造的依托

戲剧表演程式自社会生活中提炼而来,因而其在舞台表演中能带来强烈的表现力。为更好地运用程式塑造生动鲜活的戲剧人物,表演者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准确把握生活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才能使通过表演程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戲剧艺术性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戲剧表演程式普遍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因而“吸取精华、寻求创新”成为戲剧表演程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过去生活元素的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新的生活元素又不断产生,并且日渐深入人心,戲剧表演程式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适时强化表演者对所表现时代背景的理解和感悟,还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戲剧表演程式的发展与创新中也要注意到这一客观艺术规律。这就要求戲剧表演者要坚持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悟彻如何运用程式表现生活。为此,戲剧表演者必须遵守两条基本原则,即“内容决定形式”与“从生活出发”。戲剧表演程式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代美学与艺术理念,即戲剧表演不仅要满足舞台需要,更要效法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全面求索美学法则与艺术规律,进而创造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和深入人心的舞台艺术形象。

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戲剧表演与影视剧相比,在舞台背景布置、配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戲剧表演往往是通过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等相对简单、传统的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对于舞台表演者而言,表演程式是否真正做到位、发挥作用,将成为决定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因素。

程式——把握人物特性的前提

在戲剧的舞台表演过程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其特定的性格,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完全需要通过表演者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的准确把握。作为戲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特性,其中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一个成功的戲剧表演者不论角色的主与次,戲份的多与少,都会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对于表演程式的完美展现,以及准确把握角色特定的性格与情感,并赋予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表演。另外,在戲剧表演中,程式动作对于完善人物形象和提升人物亮点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程式——人物情感的关键

戲剧表演程式是规范表演者舞台表现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戲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此外,戲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仅仅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琢磨、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也就是说通过表演程式塑造的人物形象要做到“有血有肉”。但是,在戲剧的表演程式中,内心活动必须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完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戲剧表演程式与塑造人物的关键主要表现为:表演者通过内外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角色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融合、统一起来,进而实现听者动情、视者动容的表演效果。

程式——完成表演的先决条件

艺术表演形式范文9

戏剧导演艺术主要以再创造、综合艺术为基本艺术表现特征,通过选用合适的剧本,以剧本为参考编排依据,以演员的表演为活动主体,有效组织人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在影视作品或舞台上进行二度创作活动。戏剧影视导演艺术的宗旨就是将文学性的文章题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影视或戏剧作品。戏剧影视导演艺术不只是简单的还原原作、化妆布景、直译剧本,而是深入剖析剧本,对文字及故事背景进行深层处理,对剧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一、戏剧导演中再创造艺术特征

戏剧影视导演在原著或剧本的一度创造的基础之上,将单纯的文学形象塑造成具有生命力的舞台或影视形象,这是一项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深入剧本、改善修改对人物或情节的定义,这种创作便是戏剧导演艺术的再创造艺术。

(一)以尊重原著为根本,创造新的表现形式。作家通过文字创造出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导演在影视作品或戏剧舞台上重现这些形象和情节时则采用了其他的艺术手段。在二度创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原剧本形象或情节的感受,要在符合原著的基础上更加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并细化故事情节。

戏剧影视导演的创造活动必须建立在原著作者的创造基础上,要结合原著作家的思想感情,对人物、人物的生活环境、个性特征进行和谐统一的再创造活动,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还原原著对读者的教育效果和读者对原著的情感依托,使戏剧影视作品能够完美地与剧本相融合。

(二)发扬原著精神,创新导演构思和艺术处理手段。导演要在作家提供的剧本剧情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而有没有进行导演的艺术构思,直接影响着整个戏剧影视的创作活动。导演的艺术处理手段在舞台演出或影视作品制作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导演作为剧本的解读者,必须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戏剧影视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要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以正确的理念和思想去创造一场艺术盛宴。

二、戏剧导演中全面综合艺术特征

戏剧影视导演艺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戏剧门类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在导演艺术的积累和学习中包含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导演将各种艺术手段及艺术家的创造性成果进行综合,使其完整地在舞台或影视作品中进行展现。

(一)以表演为中心,借助多种因素。导演艺术是借助多种因素和艺术形式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在导演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灯光、音效、环境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达到最符合剧本情景的条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组合的同时,导演必须要把握全局的需求,因此,导演必须要明确一个导演构思来对全局进行组织和调动。在戏剧影视艺术中,导演作为重要的组织者,演员的表演是戏剧影视的直接体现,表演也是体现导演思想理念的重要媒介,因此,导演要了解演员的个性和特长,充分调动演员的创作积极性,使演员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展现出戏剧影视作品的最高标准。

(二)融合多种元素,创新艺术语汇。多种艺术在作品中进行融合就会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创造力,产生新的艺术语汇。新的艺术语汇能够带给观众新鲜感,多种元素相互渗透结合而成的语汇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力。综合艺术通过不同的艺术因素,展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在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演需调动演员及幕后工作人员,熟悉各种艺术手段的艺术语汇及艺术形式,在创造的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充分发挥综合艺术的价值。导演要熟悉多种元素的艺术语汇,善于利用综合艺术的特点去实现自己的导演构思,结合艺术因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去丰富表演及作品。由此可见,导演是一个综合探索的工作,既需了解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也需对各项艺术因素的创造者有深刻的认识。